·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从《群书治要》看如何反腐(第二集 上)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4-10-21 17:33:26
关键字:刘余莉,刘余莉教授,群书治要,高等教育,毒品人才,习主席,孝道,君仁臣义,反腐,道德教育
【 点击数:5148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主讲《群书治要》第4集(上) 2014年10月16日 讲于 澳大利亚


我们的大学培养的是有才能、无德行的毒品人才


  按理说,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能够使人的善良不断的增长、过失不断的挽救,……情况恰恰相反。在小学,我们学的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我们并没有随着受教育的时间越长变得越有德行。

  所以(净空)老教授曾经说,现在的高等院校已经不成为高等教育了,被称为“高等知识技能的传习所”,做人的教育、品德的教育几乎不见了,……

  大学,他自己也耗费了时间、精力认真学习,终于能够入大学了。但是到了大学之后,就像出了笼的小鸟一样,远离父母家庭,开始学学跳交谊舞,开始学学喝咖啡、下酒吧,开始学学玩游戏,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等等,结果大学四年,……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等。所以他很彷徨、很犹豫:到底需不需要上大学?

  北大有一位教授,他做了一个演讲,他说“现在的大学所培养的都是理性的利己主义者”。“理性的利己主义者”表现形式很多,在中国高考状元都是备受瞩目的、备受关注的。有一位高考状元他连续考了三年,第三年考到了一个著名的学校,一个非常著名的商学院。他连续三年高考都是状元,很多人奇怪了:为什么状元还需要考三年啊?因为现在的高考状元政府都要给予奖励,第一年考上了高考状元,省状元,政府就给了他十万块钱的奖金,他拿了这个钱,觉得这个奖金很好挣,上了几天学之后,就借故退学;第二年接着高考,他很聪明,又考上了高考状元,又因为这个状元又拿了十万块钱的奖金,结果他又退学;第三年再高考,还是考上了状元,又得了十万块钱的奖金。他这一个高考就赚了三十万块钱,这样的行为同学都不觉得有什么,还对他很羡慕,他自己更不觉得是失信的行为;每一年要到高考前夕的时候,在班里就找不到他了,为什么呢?他被各个高中邀请去讲如何成为高考状元,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稳定的工作。

  在中国古人的道德观之中讲“仁、义、礼、智、信”。这个“信”是道德的底线,孔老夫子也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如果一个人说话不算数、不讲诚信,他走到哪里人家都不信任他,他在社会上寸步难行。用我们现在话比喻,就像一个车子没有发动机一样到哪都行不通。但是在这个学生心目当中诚信被抛之脑外,所以他这种行为他不觉得有什么自责的,像大学出现这样的情况已经是屡见不鲜了。

  所以有人把人才分为四个等级,大学就像工厂一样,把人才比作产品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种,有才、有德是正品这个人又有德行、又有才能这是我们社会所亟需的,这个被称为正品。

  第二就是,有才、无德是毒品这个人很有才能、很聪明能干,但是没有德行,没有做人的底线,这对我们的社会、国家会造成严重的损害,所以他是毒品。

  有德无才是次品这个人很有德行,但是才能不够,我们培养培养他还可以用,虽然不像正品那样德才兼备,但是也不至于对我们的社会和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害。

  最后一个是,无德、无才是废品当然这样的人比较少。

  我们再看一看我们的大学都以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为人才了呢?都把培养有才能而没有德行的毒品作为人才了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呢?因为这个人他学了化学知道把三聚氰胺放到奶粉里是什么效果。“利令智昏”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甚至不把别人的生命安全放在心上,这就会出现了贪污、受贿、假冒、伪劣、食品安全、国有财产流失等诸多的问题。所以道德教育确实是应该处于教育的核心和基础的位置。

  而道德教育也是有先后次序的。我们讲到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构成的完整体系。到了学校老师首先教导孩子的就是孝敬父母。孝敬父母的内容很广泛,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

  上次我们讲到了养父母之心,除了尊敬父母对父母和颜悦色之外,还要做到让父母仅仅为你的疾病而担忧,完全没有必要为你任何其他事情而担忧的,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孝子。

  现在很多人没有学习传统文化,自己做出了违法乱纪的事。比如说,一个小偷被警察抓到了,这个警察对他说,你这样做真是大不孝。这个小偷说,你怎么知道我不孝呢?我对我的父母很好。你看没有学过《弟子规》不知道“德有伤,贻亲羞”,自己德行上有损伤,让父母家人跟着蒙羞。自己住的是有形的牢狱;父母家人住的是无形的牢狱,在朋友亲戚面前都抬不起头,他还说自己很孝顺。这就是“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


除了养父母之心之外,还要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


  除了养父母之心之外,还要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

  现在很多人能做到养父母之心已经是难能可贵。有一个文章写得很好,题目是《你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提醒我们做儿女的不要为了事业而奔忙,忽视了养父母之心,关爱自己身边的父母。

  这个文章是这样写的:

  如果你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长大,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不管你有没有和他们同住——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妈妈的厨房不再像以前那么干净;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碗筷好像没洗干净;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地板衣柜经常沾满灰尘;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煮的菜太咸太难吃;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经常忘记关瓦斯;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老父老母的一些习惯不再是习惯时,就像他们不再想要天天洗澡时;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不再吃清脆的蔬果;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爱吃煮的烂烂的菜;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喜欢吃稀饭;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他们过马路行动反应都慢了;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他们在吃饭的时候老是咳个不停,千万别误以为他们感冒或着凉(那是吞咽神经老化的现象);

  如果有一天,你发觉他们不再爱出门;

  如果有这么一天,我要告诉你,你要警觉父母真的已经老了,器官已经退化到需要别人照料了。

  如果你不能照料,请你替他们找人照料,并请你请你千万千万要常常探望,不要让他们觉得被遗弃了。

  每个人都会老,父母比我们先老,我们要用角色互换的心情去照料他,才会有耐心,才不会有怨言。

  当父母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为人子女要警觉,他们可能会大小便失禁、可能会很多事都做不好。如果房间有异味,可能他们自己也闻不到,请不要嫌他脏或嫌他臭,为人子女的只能帮他清理,并请维持他们的“自尊心”。

  当他们不再爱洗澡时,请抽空定期帮他们洗身体,因为纵使他们自己洗也可能洗不干净。

  当我们在享受食物的时候,请替他们准备一份大小适当、容易咀嚼的一小碗,因为他们不爱吃可能是牙齿咬不动了。

  从我们出生开始,喂奶换尿布、生病时不眠不休的照料、教我们生活基本能力、供给读书、吃喝玩乐和补习,关心的行动永远都不停歇。

  如果有一天,他们真的动不了了,角色互换不也是应该的吗?!

  为人子女者要切记: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来,孝顺要及时。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你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

  这个文章提醒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不要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忙碌,而忘了去关爱那已经白发苍苍的、需要儿女关爱的父母了。

  从小到大,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无私无求,对儿女的爱无微不至,但是儿女回馈父母的是什么?是不耐心,是粗心大意

  有一个儿子对他的父母亲很不孝顺,他的父母经常挨他打、挨他骂。父母很难过,向一个很有智慧的老人家请教,说,我这个儿女对我非常不孝顺,经常还动手打我、骂我,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该怎么办呢?

  这个老人听了之后,就说:我问你个问题,你一定要如实回答,否则我也帮不了你。

  他说:好啊。

  这个老人家就问他:请问您以前对您的父母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这个父母一听就非常的惭愧,他说:我以前对待父母,就像现在的儿子对我一样,经常打他、骂他。

  所以这个老人家就说了:你现在挨儿女打、挨儿女骂,是因为你以前不孝顺父母、打骂父母所招致的恶果。从此以后,你儿子再打你,你也不要再跟他回打;他再骂你,你也不要再骂他。

  他回到家里再遇到儿子打他,他是打不还手;再遇到儿子骂他,他也骂不还口。这个儿子一看,觉得很奇怪,他就问他:以前我打你,你就回打我;我骂你,你就回骂我,为什么现在你却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了呢?

  他父亲就很惭愧地说:我年轻的时候对父母不孝顺,现在你这样的对我,是我不孝顺父母、打骂父母所招致的恶果,我应该心甘情愿的来接受。他这句话一说完,他的儿子非常的惭愧,他也知道自己做错了,马上就跪在地上向他的父亲忏悔,从此再也不敢打骂父母了。所以你看,如是因、如是果。

  一个人即使事业做得很好,挣了很多钱,事业登峰造极,但是他连父母都不孝敬,我们就能够推断出这个人的人生必败无疑


真正的孝子,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想到父母


  孝敬父母要养“父母之心”、还要养“父母之志”。父母培养了我们一生辛辛苦苦的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并不是仅仅需要我们在他面前给他端茶倒水、奉养父母就够了,他希望我们能够胸怀大志,能够做出一些为国家、为人民,甚至为世界有贡献的事。所以当一个人尽心尽力地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付出的时候,他就是在尽更高层次的孝

  所以《群书治要•礼记》上,这样说:“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蒞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于亲,敢不敬乎?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身体都是父母给遗留下来的,是父母的遗体,用父母遗留下来的身体做事,怎么敢不恭敬呢?

  “居处不庄,非孝也”。如果生活起居不庄重,这就不是孝的表现了。

  “事君不忠,非孝也”。侍奉君主不竭忠尽智,这也就不是孝了。

  “蒞官不敬,非孝也”。做官的时候不能够尽官值守、尽心尽力,这也就不是孝的表现了。

  “朋友不信,非孝也”。和朋友相交往的时候不讲诚信,这也不是孝的表现了,为什么呢?对朋友不诚信,朋友可能说“你这个人没有家教、没有教养”。中国人最怕别人说这句话,为什么呢?没有教养不仅仅骂自己,那是侮辱了自己的父母。

  “战阵无勇,非孝也”。如果你作战不够勇敢,辱没了父母的名声,这也就不是孝了。

  “五者不遂,灾及于亲,敢不敬乎?”。以上这五种情况都做的不够好、不够圆满,这个灾祸会延及到父母,也就是会给父母蒙羞,所以怎么敢不恭敬呢?!

  从这里我们看到一个真正的孝子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想到父母,他就是一个完人了。把孝尽到圆满的就是圣人。

  养父母之志,在《群书治要•孝经》上还有一句话:“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一人能够“立身行道”,后世的人都能够赞叹他、向他学习。就像孔老夫子、范仲淹、林则徐等等,他们的德行、他们的风范能够使后代子孙都受到影响,愿意向他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这个会让你的父母感觉到非常的荣显,这个尽孝才尽到了圆满。所以,“大孝,孝天下的父母”。

  这个是我们讲的孝的内容很全面。

  除此之外,还要养父母之慧。也就是说,父母也不是完全都正确,父母也有犯过失的时候。父母在犯过失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呢?在《孝经》上就记载着,曾子向孔老夫子请教:是不是一味的顺从父母就是尽到了孝道呢?孔老夫子说:这话是怎么说的啊?他认为父母有过失的时候,儿女能够劝谏父母,不陷父母与不义,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孝子。所以你要帮助父母提升智慧。

  但是劝谏的态度一定要委婉,《弟子规》上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在《礼记》上也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也就是说一个真正对父母有亲爱的儿女,对父母说话的时候,一定是和颜悦色,愉色婉容,这才是对父母过错劝谏的正确态度。

  特别是上了年纪的父母,孔老夫子在《论语》也说,到人老的时候特别要戒贪。因为人老之后,体力、智力都下降,所以对于外在的财物等等就会看的越来越重,这个时候做儿女的要善于劝谏,要给他经常讲: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要对它过分的贪着,生活能够有保障,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很安乐,就很好了,屋宽不如心宽。要用圣贤教诲经常的提醒父母,这样也就化解他很多的心病,这也是养父母之慧的表现。


我们的学校没有一堂课教过我们孝敬父母


  这个就是学校教育的首要内容,讲孝道。

  但是我们回顾一下自己的求学历程,我们从小学上到中学、上到高中、上了大学、上了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这一路走来没有一堂课教过我们如何孝敬父母。现在很多成年人指责孩子,说你不知道做人要孝敬父母吗?这个孩子很无辜,看着大人不知道如何回答。

  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个孩子从哪里学到了孝敬父母呢?在中国古代都是大家族,孩子跟父母、爷爷奶奶都住在一起,他从自己的父母如何孝敬公婆身上,就看到了怎么样孝敬父母,每一天接受父母潜移默化的熏染;到了学校之后,学校的第一堂课老师教他如何孝敬父母。所以他孝亲观念根深蒂固。

  现在社会基本上是核心家庭三口之家,不再和老人住在一起了,孩子没有身教。偶尔星期六、星期天的时候带着孩子到父母家里去吃饭,结果这老两口为了迎接这一家人的到来,可能前一天就要到市场买菜、做饭,然后他们来了之后吃得很丰盛,留下来一些杯盘狼藉,又让老两口去洗。所以这个孩子没有从父母身上看到如何孝敬父母。

  到了学校,在升学主义的压力之下,每一天忙于应付功课、应付考试,也没有学到去孝敬父母。所以你说现在的孩子从哪里学到孝敬父母呢?


“五伦”是伦理关系


  那么“孝”的内容是基础。那么学校教育除了教“孝”之外,它的内容很广泛,还要讲“伦理教育”。

  “伦理”就是人伦关系的道理。在《孟子》那里,把古圣先贤一直所教导的伦理关系,概括为五个方面,被称为“五伦”大道,那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在我们的社会上,时时刻刻存在着父母与儿女之间的伦理关系,父母爱儿女,儿女爱父母,他们之间有一种自然的亲情。这个自然的亲情,并不是圣人给我们人为规定下来的,这种自热而然的关系,我们就称为“道”。“道”就是自然而然的规律。那么怎么样顺着这个自然的亲情去引导父子关系呢?圣人去观察了,只有使父母慈爱教导儿女、儿女孝敬父母,这个父子之亲才能够延续一生而不改变,才不至于出现在我们现代社会所出现的。说一个儿子,从日本留学回来了,还在机场就把他的母亲捅了很多刀。这个父子无亲、甚至反目成仇的现象,都是因为失教的原因。

  这个“慈”字呢,上面是一个“兹”,下面是一个“心”,看到这一个字,我们特别能够体会到,父母对儿女的那种恩情:那就是“念兹在兹”,他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儿女的身上、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儿女。

  特别是在孩子小的时候,他还不太会说话,但是他一哭,母亲就知道他想要什么、他的需要在哪里,为什么呢?因为她全神贯注于孩子的身上,他一点微小的变化都能够被父母注意到。所以“念兹在兹”。

  当然我们看到了这个词不要以为一味的顺从儿女的欲望、满足他的要求才是“慈”。

  司马光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爱之不以道,适足以害之也。”请问哪一个父母不关爱自己的儿女呢?每一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儿女。但是有的父母没有接受过传统文化的熏陶,爱的方法错误了,结果怎么样呢?恰恰把儿女给害了

  所以这个“慈爱”和“溺爱”是不同的。这个“溺”字写作一个三点水加一个“弱”,看到这个字就告诉我们,什么叫做“溺爱”呢?你爱的孩子能力、身体都很弱了,这就叫“溺爱”的结果。比如说现在的孩子,肩不能担,手不能提,上学有书包还由保姆来代劳;更没有任何承受挫折的能力,事事顺利的时候还好,一遇到挫折、压力就崩溃了、就承受不住,这都是“溺爱”的结果。所以这个孩子做错事,你打他、骂他、教训他,那仍然是对他的“慈”。

  儿女孝敬父母、父母慈爱教导儿女,这个父子之亲才能延续一生,才能够使家风代代相传。


  “君仁臣忠”的理念,就是中国式管理的核心观念


  下一伦君臣有义”。这个“君臣”就是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他们应该以“义”相处。这个“义者,宜也”,与适宜的宜相通的。什么意思?就是做领导有领导本份,做被领导有被领导应尽的责任,他们各司其责,把自己的本分都尽到,这一个君关系就和谐了。

  那么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中国古人用一个字给它概括出来了,那就是“仁”。这个字是一个单立“人”加一个“二”字。告诉我们从人、从二,两个人相处之道,想到我们自己就要想到对方,能够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这就是“仁”。

  领导者仁爱关心下属,那就不能把属下呼来换去、不把他当人看,这样就错了。

  被领导者,因为他处于被领导地位,就要求他对领导者交给自己的工作任务,要尽心尽力的加以完成。所以这个“忠”在《诸子》那里解释为“尽己之位”,也就是你竭尽全力的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把自己的工作完成好,这就是尽到了忠心。

  那么这个“君仁臣忠”的理念,就是中国式管理的核心观念。那么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处不好,也就是因为没有各尽其责。

  有一批外国的企业家到一个公司去参观。他们是中午来的,结果他们先去了食堂,结果一看这个饭菜,他们就不满意、不高兴了,他说给员工这样的饭菜吃,员工都不应该给老板干活。那吃完饭之后呢,他们要去车间参观。结果到了车间一看,他们更不高兴了,他们说工人以这样的态度给老板工作,老板都不应该给他们饭吃。

  所以你看这个“君不仁,则臣不忠”。这个恶性循环根本的原因在哪里呢?都没有换位思考、没有将心比心。所以中国古人说,好的领导者一定要起到“君、亲、师”的责任。这样才能够把属下带好。


中国古人把儿女教育不能推给别人,必须由母亲自己来承担


  再下一伦,夫妇有。这一个“别”字并不是身份和地位上的差别,而是在职责上有分工。那就是男主外,女主内。

  在一个家庭之中,有两个重要的职责:第一就是要创造经济收入养家糊口,使家人衣食无忧。这个重要的职责,在古人那里主要是由男子来承担。除此之外呢,这个家庭还有一项更为重要的职责,是什么呢?那你就是要教育儿女。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什么是“无后为大”呢?很多人说没有儿子。这确实是无后为大的一种情况;但是另一种情况却被我们忽视了。比如说一家生了七、八个儿子,但是他们都是败家子、啃老族,不仅不能把良好的家业家风承传下去,还做了很多祸国殃民的事,这样的儿子与其有还不如不有,这才是真正的“无后为大”。

  所以中国古人把儿女教育这件事看得无比重要。这样一份重要的职责当然不能够推给别人,必须是由他的母亲亲自来承担

那么这两个职责不同,就要求做丈夫的要有恩义、有道义、有情义,不能自己在外面工作交往很多,就可以随意的寻花问柳、见异思迁,这样做就错了。


宋弘的“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那么中国古人,这个大丈夫的恩义、情义、道义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说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有一个“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

  这个典故说的是汉代的宋弘。宋弘他长得一表人才,而且很有学问、很有道德。当时汉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正在守寡,他的弟弟就是皇帝也很关心她,就问:你看,在朝廷当中你喜欢谁,我去给你说媒。这个湖阳公主她说得很委婉,她说我看宋弘这个人又有德行,又有学问,是一个正人君子。皇帝一听就明白了,她姐姐喜欢上了宋弘。但是这个宋弘却是一个有家室的人了,皇帝还是不甘心,为了给她的姐姐说媒,特意请宋弘来吃饭。

  在君臣畅饮之间,皇帝就说了,他说我听说一个人,有了钱,就要换衣服、换鞋子;一个人有了地位之后,就要换家室。

  宋弘听到这里就明白皇帝的意思了,他一听这个皇帝好像别有企图。这个皇帝就接着说,他说我有一个姐姐又温柔、又贤惠、又貌美。

  宋弘听到这就吃不下去了,他马上放下了筷子,站起身来对皇帝行了一个礼,然后就说:皇帝啊,我听说的和您听说的不一样。我听说的“贫贱之交不可忘”,一个人在贫贱的时候所结交的朋友,那是不能够给遗忘的;“糟糠之妻不下堂”,和我们同甘共苦、筚路蓝缕的原配妻子,她又没有什么过失,怎么可以随意地给遗弃呢?这个皇帝一听,他也说不下去了。

  而这一件事传了出来,就正了当时朝野夫妻之间的亲情。而且这句话一直传到现在,仍然成为很多人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原则。

  这个宋弘,这样有恩义、有道义,有情义的男子,在中国的历史上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宋弘可以和皇帝攀上亲戚,但是怎么样呢?“君子仁,见利思义、见得思义”,看到有利益、有获得现前的时候,首先考虑符不符合道义,如果这件事不符合道义、恩义、情义,即使能和皇帝攀上亲戚,成为皇帝的姐夫,他都会婉言谢绝。

  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刘庭式的故事。也是给我们表演了一个有恩义、有情义、有道义的故事。

  这个刘庭式他早年的时候,和一个邻居家的一个女子口头订婚了。但是后来他又去上太学,五年之后考中了进士,衣锦还乡。但是却发现和他口头订婚的女子,却双目失明了。女子家的人很为对方着想,就主动说:你看你现在已经考中了进士,又衣锦还乡,而我们家的这个女孩子却双目失明了,这样门不当户不对,不如这件婚事就算了吧。

  但是刘庭式却信守良心、信守承诺,坚持要娶这一个女子过门。

  这个女子过门之后,当然对刘庭式照顾得很用心,把他的生活打理得很好;而且给他生了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的教育,也都很好,后来这两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所以《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正是因为刘庭式有这样的德行,你看他的儿孙也都非常的优秀。

  后来刘庭式就到高密去做通守,当时的太守苏轼,他是给苏轼当助手。在做通守的过程中,他的妻子就不幸过世了,刘庭式思念自己妻子平时点点滴滴对自己的照顾、对自己的付出,所以他哭得非常伤心,久久都不能止住悲哀。这苏轼一看就劝他:我听说一个人是因为美色才会生起情爱,因为情爱才会生起伤痛的感受,但是你的妻子又不是一个美人,还是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有什么哀痛可言呢?

  刘庭式一听就止住了哭声,他说:我所哀痛的只是因为我失去了一位曾经和我同甘共苦、筚路蓝缕的妻子,我并没有想到她的双眸是失明的。如果真的如你所说,一个人因为美色才升起情爱,因为情爱才有伤痛的感受,那你看那个大街小巷上每一天挥着袖子、挥着手绢,勾引你、挑逗你、诱惑你的那些红尘女子,她们每一个人都长得很美,那你愿意娶她们为妻吗?

  这个苏轼一听就非常的惭愧,更加感佩刘庭式的德行。

  所以你看,在历史上像这样“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很多很多,但是遗憾的是我们的电影电视剧却没有把这些感人的故事搬上荧幕

-------------------------------------------------------------------------------------------------------

  净土释疑网(www.foxdw.com)微信平台已开通微信弘法微信号:amtbedu。添加微信方法:打开微信--朋友圈--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输入“amtbedu”点击“查找”,出现的界面再点击“关注”。我们每天会把净空老法师最新讲经菁华、学佛答问;每天选取一篇印光大师文钞(生僻字加注音、注解);选网友们的学佛体会等文章,分享给大家。

净宗经教(佛陀教育)网已开通【网上共修】平台网址www.foxdwedu.com,愿与有志同道合、  正知正见的同修在一块共修!净土释疑网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有疑问,可发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