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00集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8-12-28 11:30:33
关键字:2014净土大经科注,净土大经科注,细讲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细讲,无量寿经,净空法师讲无量寿经,第四回
【 点击数:2878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净空法师 2014年8月31日 讲于 澳大利亚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三十页第六行,末后的两句看起:

  【方便有二种:一深解空而不取“相”、“受”、“证”。】

  前面学到这个地方。

  【善立方便,显示三乘。】

  “三乘”是方便法,是世尊教学所建立的,因为众生根性不相同,“根”有上、中、下三等,所以佛的教有“三乘”

  第一个:“深解空而不取“相”、“受”、“证”。”这个意思说得深。一般,特别是初学佛的,“取相”就是“着相”,“有相”、“有受”、“有证”。是不是真的?真的没有。“自性”哪来的相、哪来的受?!“相”是物质现象;“受”是精神现象、心理现象;“证”也是佛的方便说,“证果”,证小乘、证大乘、证一乘,这“证果”。

  我们必须要知道,要深解“空”,“空”是什么?是自性。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上所说的自性,他开悟的时候说了五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清净是什么?没有物质现象,自性没有物质。

  第二个,“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不生不灭。不生不灭”里面就是没有分别、没有起心动念。有起心动念、有分别就不是“自性”。不是“自性”是什么?是阿赖耶。阿赖耶是假的,从哪里来的?从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为什么会变现出来?一念不觉。这个“一念”六道凡夫不知道,阿罗汉、辟支佛也不知道,三乘菩萨也不知道。谁知道?大乘圆教初住以上,知道有这回事情,肯定没有怀疑,有这个事情。见到没有?见到了,没证得。什么时候才能证得?佛在大乘经上常说八地以上。这个“八地”是圆教八地,八地以上五个位次,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这五个位次证得了。

  “相”、“受”、“证得”都是佛教学方便所用的名词,如果你要执着真的有“相”、有“受”、有“证”,这是六道凡夫,“取相”就是“着相”。

  “相”、“受”、“证”是佛在教学上建立的名相,便利于说明事实真相,可是你不能着相,你不能真的认为有“相”、有“受”、有“证”,那就坏了。为什么?“自性清净心”中一法不立,跟你说佛、说菩萨、说声闻缘觉,都是假设的,决定不是真实的。

  你了解这个意思、了解真相,把佛说的这些东西统统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就不能证得,你就取相了。最重要的如何不取,不取相、不取受、不取证,知道这三个名词是假设的,懂得它的意思,不能着相,那你就证得了,就真的证了。如果着相?着相没证得。这个理事都很深,很不容易体会到,它是事实真相,诸法实相。真正是深解空义,空是没有“相”、“受”、“证”,假名“相”、“受”、“证”。学佛最怕的就是在这个地方取相、取受、取证,你心理上真的有这个东西,这就坏了。

  “自性清净心”中一法不立,连佛也没有。所以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教导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学佛。第一个,“不着言说相”。事实真相语言说不出来,文字是语言的符号,那“不着言说相”,当然也就不能执着“名字相”、“文字相”,都不能执着。“自性清净心”里面没有文字,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有分别、有执着、有起心动念,是六道凡夫,六道凡夫不但不解大乘,连小乘他也不通。那到底怎么办?

  古大德有一句话说破了,“放下”就是佛所说的、佛所表演的,我们懂得他的意思,能体会到就行了,千万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取相”、“取受”、“取证”。这个东西有没有?没有,是你心里头产生的妄想、产生的概念,全是“空”的。“空”到什么程度?遍法界虚空界什么也没有,万法皆空。《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一样是真的。那我们现在摆在面前不都是真的吗?假的,你没有看出来。为什么是假的?假的是生灭法。真的,真实的不生不灭,是真的。

  宇宙之间所有现象,没有一样不是假的,佛法也是假的。这个道理要细心去体会,你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说明证得,不取证得的相。不取“证得”的这个念头,你就真的证得了。如果你着了相,我证阿罗汉了,我证法身菩萨了,假的,你是六道凡夫,没有证得。为什么?证得的人相放下了,你还没放下。

  事放下了,理上还没放下,只要有一桩没放下,你没有真正证得,这个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所以前面这三个字太深了??“深解空”。“深解空”的人不执着“空”,没有“空”这个概念,那就是没有“受”,也没有“证”的这个概念,什么都没有,他是真正契入“实相”,如来赞叹。这句话有非常大的受用,只要你不取,不“取相”,不执着物质现象;不“取受”、不“取证”是心理现象。物质现象、心理现象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

  海贤老和尚告诉我们,弥陀诸佛如来有巧妙的方便,巧妙到了极处,帮助我们在一生当中契入境界,这个巧妙的方便就是一句佛号,阿弥陀佛。这句佛号是什么?这句佛号是一切法,圆圆满满的一切法,没有一法漏掉,妙极了。一切诸佛,一切诸佛名号,一切诸佛所修所证的究竟圆满的功德,就在这一句佛号里头。

  这句佛号里头有没有戒律?有,圆满的大戒。有没有智慧?有究竟圆满的智慧、究竟圆满的德能、究竟圆满的相好,为什么?性德。一切法不离自性,一切法的“本体”就是自性,它能生能现,一切法是它“所生、所现”

  “能生能现”的不生不灭,“所生所现”的?那生灭。“生灭”那就是不存在,我们以为这一切法是存在,实际上不存在。就如同作梦一样,梦中境界好像都有,有人梦醒了,梦中境界清清楚楚,好像真有这回事情。再找,再也找不到了,这一生当中,不可能做两次相同的梦。阿赖耶识所变的就是梦幻泡影,可别当真,当真就坏了。

  这一句经文里头“深解空”,有,“深解”而不取“相”、“受”、“证”,这个少有。

  不取“相”、“受”、“证”,就是圆满具足“清净、平等、觉”,这是什么意思?大乘经里面称他作法身如来,净土宗称他为常寂光,常寂光就是法身如来。“常”是不生不灭;“寂”是清净平等;“觉”,光明遍照。经题上“清净、平等、觉”,就是常寂光、就是无量寿、就是“诸法实相”,就是“无上菩提”。

  最后一句话总结,就是“自性”,就是自己的真心,在哪里?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六道轮回像大海的水泡,忽生忽灭,生灭无常,生灭不住,前念灭了后念生,相似相续。

  凡夫出不了轮回,就是因为取“相”、取“受”,问题在此地。佛教导我们,真正肯放下,真正能放下,凡夫就成佛了。凡夫成佛很快,“一念”之间,圆满证得了。用什么方法?净宗的方法最为巧妙,一句佛号,海贤老和尚给我们作证净宗十四代的祖师,祖师的条件,在这个时代,对净土宗做出最大的贡献,度人无量,我推荐海贤老和尚是我们净土宗第十四祖,你们赞不赞成?有没有反对的?我学佛六十三年,归心净土大概有四十年,我这四十年的心得,回向给海贤老和尚,依他做老师,我向他学习,我承认他是我们净宗第十四代祖。在这个大时代里面,为我们表演修学的方法,究竟圆满成就,一句佛号念到底,不拐弯,这才叫真正的方便。

  它这里讲的方便两种,《会疏》上说的。第一种是:

  【放下。】

  第二种:

  【以实相理深莫能信受。】

  很难信受。

  【要须方便诱引群生,令其渐悟。】

  这是真的,现在上上根人难!上上根人一看、一听、一接触,他就明白,就放下了,这个难。过去我的老师告诉我,经上说的这种人,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心地清净,平等慈悲。他不认识字,不能读经,他会听,听人家念的经文他能悟入,念的人自己没有悟入,听的人悟入了,上上根人。

  我们跟一个老师,老师没有开悟,学生开悟了,可不可能?可能。为什么?根性不相同。根性为什么不相同?烦恼习气不一样。烦恼习气薄的人根性就利,烦恼习气重的人,他障碍就严重,开不了悟。

  我年轻的时候,第一次跟佛教出家人见面,就是章嘉大师。我就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老师给我开的课,佛经哲学,我知道大乘殊胜,无比的庄严,佛教里头有没有一个方法让我们很容易契入我提出这么一个要求。

  老师就像在定中,看着我。我看着他,我看着他好像在定中,他看到我心浮气躁。心浮气躁怎么样?不能说,说了没用处。看了我半个小时,我几乎跟他一样也入定了,浮躁放下了,他才说话,说一个字,“有”。这个有,我们浮躁、浮动又起来了,又起来怎么?他又不说了,说了一个字不说了。再停个七、八分钟,第二次沉淀下来,慢吞吞的说了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我的速度太快,他那个字拖的声音很长,一个字一个字的,说六个字。嘱咐我,我今天给你讲六个字,你好好去做六年。

  我说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从“布施”,跟我讲“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第一个,“财布施”我就很为难,我一贫如洗,哪来的财能布施?!吃饭都成问题。他问我:一毛钱有没有?一毛钱可以。一块钱行不行?一块钱还勉强。老人就说:你就从一毛、一块开始学布施。要常常存一个布施的心,这个很重要,遇到有这个机会,随分随力都是圆满功德。我们慢慢懂了。

  老师很慈悲,跟我约定每个星期天去看他一次,他有空的时候会给我两小时,忙的时候给我一小时。我跟他三年,他很少说话,他所说的我们会深深记在心上,努力去奉行,依教奉行。

  那我们是知识分子,刚刚接触佛教,成功失败往往在“一念”之间,烦恼习气太重了。

  听到方东美先生说大乘佛法是这个世间最高的哲学”,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最高的哲学;“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又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真的吗?

  我也是每个星期跟方老师见一次面,在他家里,我就留意他书房里头的书桌有没有佛经,我注意这个。果然没错,他的书桌上决定摆的有佛经,从来没有看到一次他桌上没有一本佛经。我相信他的话,他跟我讲的是真话,真学。那有没有学戒律?没有。大乘经里有智慧,当然有谈戒律,不是专谈戒律的。方先生接受大乘,晚年全心全力都在大乘教上,在台湾大学里头授课,讲“隋唐哲学”、“魏晋哲学”、“大乘哲学”。最后晚年退休了,辅仁大学请他在研究所讲华严哲学。晚年至少二十五年这样的时间,全讲佛法,在学校开课,非常难得!

  《华严经》他老人家介绍给我的,告诉我这是整个佛法的概论,在佛教里称为根本法轮,所有宗派都从这里分出去的,都离不开《华严》,《华严》好像是树根。告诉我,这部经妙极了,有圆满的理论,有周详的方法(周是周遍,详细方法),后面还带表演,做出来给你看。那一部分就是五十三参,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怎样将《大方广佛华严》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那用今天话说,落实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不得了,真正难得,确实是人世间的大学问

  它还有根,它的根是什么?它的根是阿弥陀佛。怎么知道?《华严》到最后,善财童子参访最后一位善知识,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于是我们恍然大悟,极乐世界是什么?极乐世界就是华严法界,就是华藏世界,华藏世界的精华、华藏世界的核心。

  海贤菩萨一句佛号念了九十二年,他的成就,首先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是法身菩萨,跟惠能大师一样,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在什么时候?我细细观察光碟,我的看法应该在四十前后,他证得“理一心”。

  这么长的时间他往生自在,什么时候都能往生。受阿弥陀佛的嘱咐,阿弥陀佛给他使命,要他常住这个世间,为一切学佛的同学,特别是念佛法门的同学,做一个榜样,做一个标准的模范。所以他的寿命,那么长的寿命,阿弥陀佛给他的。他自己的寿命,我相信应该是七、八十岁,海庆八十二岁,他的母亲八十六岁,应该是这样的。那后面那么长的寿命,是佛留他在世间表法,他能吃苦,愿意做好榜样给别人看,“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他的戒是什么戒?

  我们早年在美国,在加州,成立一个美国“净宗学会”,这个会现在还在,杨一华居士领导。这是我跟黄念祖老居士见面,老居士嘱咐我,在海外,净宗念佛道场都称“净宗学会”。这个名称是夏莲居老居士提出来的,在中国没有正式成立,希望我们在国外多多建立。我在美国那一段时间,美国包括加拿大,总共好像有三十多个“净宗学会”。我离开多年没去了,听说大概现在还有十几二十个。

  美国“净宗学会”建立,我写了个“缘起”,提出行门五个科目,就是持戒念佛,一定要落实。

  这五个科目第一个,“净业三福”,这是念佛人最高的指导原则,不但是净宗,所有法门都不能离开,它是最高指导原则。三条,总共十一句。

  第一条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一条。这一条里头有伦理、有道德、有因果。孝亲是根,敬老师是本,像一棵大树一样,根是埋在地下的,你看不见的,你看得见的那是本,就是主干,所有一切枝条都是从它生的。

  什么是根?“孝”是根。什么是本?“敬”是本敬,对一切万事万物都要恭敬。你看拜忏的时候,一心顶礼、一心恭敬圣贤教育就从这个地方入门,没有这两个字,佛来教他、孔子来教他都没用。为什么?他不能吸收。有这两个字能吸收。

  我在最近这个二、三十年,提倡“儒、释、道”的三个根,这三个根就是从我们“净业三福”第一福里头生出来的。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怎么样做?《弟子规》做到了,孝亲尊师有根了。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太上感应篇》,道家的。最后,修“十善”业,以儒道的基础向上提升,佛法。“儒、释、道”的三个根,没有这三个根入不了门。确实,在古老的中国,士大夫学佛,都是这个根扎稳了,在佛教里才有那么大的成就。

  所以“三福”第一福世间福报、世间善法,世间善法是出世间善法的基础,没有世间善法,怎么可能有出世间善法?所以第二福就出世了,小乘,“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净宗具足众戒,有特别的方便法。

  我们行门五科就是戒律你看“净业三福”决定要遵守,“六和敬”,“三福”、“六和”、“三学”、“六度”,“三学戒定慧”,“六波罗蜜”,最后一条“普贤十愿”,很好记。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与它相应,这就是持戒念佛,与它相违背就错了。

  “六和”才真正能够振兴佛法,“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这个意思和睦相处、平等对待,比什么都重要。家和万事兴,社会要和谐,国家要和谐,地球要和谐,从哪里做起?从我做起。

  我能够把这五门,行门这五科统统兑现了,做到了,这一句佛号功夫得力了,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往生真有信心,真有把握。要学老和尚这样的,来佛寺的三个人,老和尚的妈妈说走就走了,多自在,预知时至,知道自己到哪里去。阿弥陀佛来接引,接引的时候你会看到你过去、现前,同参道友真正往生的,都会跟着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你。到极乐世界不孤单,熟人很多,会很欢喜,我们在这又聚会了,这个聚会是永远不会解散的。也有些冤亲债主,他们修得不错都往生了,到这又见面了,这见面就和睦相处了,再没有怨恨了。极乐世界能不去吗?

  “三福”最后是大乘。净宗是大乘,大乘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前面是必须具足的条件,一定要“发菩提心”

  “菩提心”是什么?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这个说法大家容易体会。决定不能用虚情假意对人对事对物,那是造六道轮回业。别人骗我不要紧,这是假的,什么都是假的,不要放在心上。我对他要真诚,永远用真诚对人,不怕上当、不怕吃亏、不怕欺骗。为什么?我们能体谅他,他没有学过佛,他没有人教他,他不能受社会的诱惑

  我们有幸,非常幸运,有人教我们,我们才懂事,学了佛之后就信心非常坚固

  恩人要报,要知道报恩,要知道感恩。你们看老和尚,老和尚救狼,狼都还报恩,提了野蜂蜜来供养老和尚。狼是一般人不喜欢的,狼心狗肺,最不好的,?知道报恩,老和尚救了?的母狼,这个公狼感恩。这都是什么?这都是表法给我们看的,畜生里面的贤人君子,让我们对待动物不能轻视,用感恩心对人对事对物,以种种方便帮助别人。

  “发菩提心”之后“深信因果”,这个“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普通因果人都能相信,哪有菩萨不相信的?!第三福是大乘,菩萨,这个“因果”是专门指的“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是说这条;换句话说,菩萨不知道念佛往生,太多太多了。这劝菩萨的。

  “读诵大乘。”“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切经里读什么?就这一部《无量寿经》就够了,专攻这一部经,一生专讲这部经。这部经里头的义理无穷无尽,你认真去读,遍遍都有新的体会,永远读不倦、读不厌。这部经里头,有圆满一切诸佛如来教化众生的义理,统统在这部经里头。这部经就是一切诸佛菩萨的德号,一切诸佛菩萨所说的经之大成,大总持法门。展开来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展开来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为众生所说的一切经,浓缩就是这一部,展开,无量无边。我们认识这个宝,这还得了,太幸运了。

  所以一定要深信不疑,释迦牟尼佛从今往后这个九千年的法运,真正能修成就的就是这部经,就是这个注解,就是这一句佛号海贤老和尚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我们要相信,不能有丝毫怀疑。

  所以末后这一句,最后“劝进行者”。前面十句是自己修成,自己成就之后要帮助众生,帮助众生就一句话,“劝进行者”。“劝”是劝他相信,为他讲这部经、介绍这个法门。进,更进一步,推动他到极乐世界,把他带进极乐世界,这功德就圆满了。

  “三学”、“六度”,“三学”是“戒定慧”,“因戒得定”。

  “戒”,持戒的目的在哪里?这个要知道,得清净心、得平等心。“清净心”是“小定”,“事一心”;“平等心”是“理一心”,得“大定”;“觉”是彻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大乘教里最高的指导原则,跟世间法不一样。

  今天世间法崇尚科学,科学从哪里入门?从怀疑。所以研究科学的对什么都怀疑,从怀疑里面发现问题,然后再从数学的理论推测,有这个可能,再用科学仪器去观察,证实他见到的真相,跟圣贤教育相反。

  圣贤教育决定不能怀疑,有丝毫的怀疑,那丝毫怀疑就变成障碍。这个障碍在念佛人讲,可能最后往生你去不了,去不了的原因就出在怀疑上,这很可怕。所以大乘跟中国传统文化从“信”能入,“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中国人讲“信德”,中国讲的意思深;外国人也讲“诚实”,不欺骗人,讲“信用”,人没有信用了,银行不会贷款给你,讲信用。中国人的“信”是德行,信德,是道德,是从自性生的;外国人信是从阿赖耶变现出来,不一样,根本不相同。大乘,中国文化之可贵。

  最后一门:

  【普贤十愿。】

  【礼敬诸佛。】

  要学,为什么?《无量寿经》第二品,“德遵普贤”,我们就晓得,西方极乐世界是怎么成就的?完全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相结合成就的。“十大愿王”展开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浓缩就是“十大愿王”,不一不异,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世界。一定要修“礼敬”,平等的“礼敬”,没有分别的“礼敬”,对任何人,跟对待阿弥陀佛完全相同。在日常生活当中练,练成了你就入境界了,你往生有把握。

  【称赞如来。】

  “诸佛”是从“相”上说的;“如来”从“性”上说的,意思不一样

  从相,任何人我都要“礼敬”,跟对佛一样;“称赞”那就不一样,是善的称赞,不善的不称赞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有三位善知识,有“礼敬”没有“称赞”这三个善知识是代表“贪嗔痴”的:胜热婆罗门代表愚痴,有礼敬没有称赞;甘露火王代表嗔恚,有礼敬没有称赞;伐苏蜜多女代表贪爱,有礼敬没有称赞“贪嗔痴”是负面的,善财童子表演给我们看。

  “供养”是平等的,你看“礼敬”是平等的,“供养”是平等的,只有“称赞”有差别。为什么?他那些不善你要称赞,人民都学,社会就乱了。不是为他也不是为我,是为整个社会大众考量,不能让他们心行有所偏、有所邪,不正那就错了。

  【忏悔业障。】

  是从自己本身做起,别人的业障不要去放在心上,不要挂在口上,要真正自己忏悔。自己忏悔依照这些方法,在日常生活当中磨?,把那个最不喜欢的人,变成我们心里欢喜了,最讨厌的人念头都能转过来,恭敬心能够生起来,业障就忏悔了。对人对事对物,对事物认真负责;对人,中国老祖宗所说的五伦五常,不能不知道。五伦五常是做人的根本,伦常没有了,人的样子不是人。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仁者爱人,就是菩提心;义者循理,要遵守大自然的规律,不违背自然规律,这叫义;人跟人要有礼,有礼人才能和,礼是和为贵,要跟人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懂得这些原理原则;智是理智,不被外面境界迷惑,这是智慧;最后是信,人言为信,人的言语说出来要兑现,不能欺骗人。“五常”里头有“信”,“仁义礼智信”;“五伦”里头有“信”,“朋友有信”。伦常八德”,中国人的标准,符合这个标准,这是中国人,炎黄子孙,中国传统文化核心。

  在佛法里面,“三皈”、“五戒”、“十善”、“沙弥律仪”,至少我们要把它落实,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能对得上号。为什么?我们要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必须具备这些条件。念佛人把这个五种,五科,都能融在一句佛号里头,一句佛号里头,圆圆满满具足这五科,佛号里头有戒,佛号里头有定,佛号里头有慧,妙用无穷。

  老和尚表演淋漓尽致,表演得太好了,让我们看到五体投地。你看他的成就,一生,跟他在一起的人,没有不欢喜的,这成功了,他喜欢别人,人人喜欢他。一生没有打过妄语,没有轻慢过任何一个人,这德行,恭敬做到家了。一生没有冤亲债主,无论什么人都欢喜跟他接近,他都满别人的愿望。

  年岁大,佛要他表法,所以佛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一百一十二岁生活自理,不需要人照顾,这个用意很深,诸位细心去体会,自己的事情从来不麻烦人。而且勤于劳作,他是农业专家,从小就生活在田园,虽然不认识字,对于种植粮食、蔬菜、水果,真正是行家,经验非常丰富,非常勤快。

  修行念佛在工作里头、在生活里头、在待人接物里头,什么是道场?无时不是道场,无处不是道场,他修行没间断接触一切人事物,六根对着六尘,在这个里头修什么?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知道所有一切万事万物,都是自性变现的。自性在哪里?随拈一法无不是,真正明心见性了,圆融到极处,自在到极处。所以实相理深他明白了,明心见性他明白了。可是一般凡夫不能相信,不能接受,那怎么办?“要须方便诱引群生,令其渐悟”,要有种种方便。我们相信老和尚往生,这一往生,有不少人觉悟了,特别是常常亲近老和尚的,老和尚对他们的修学有特殊的教诲,那是因人而异,这些人如果能够反省,能够常常念着,都会有不思议的成就。

  【其德广大,不二乘所能为。】

  声闻、缘觉,阿罗汉、辟支佛做不到,法身菩萨能做到,二乘菩萨没“发菩提心”。

  【故言善立。】

  善巧方便建立三乘佛法。

  【三乘者,乘者车。】

  《四教仪集注》里头说:

  【乘(shèng)。】

  就是车,这个要念古音念“胜”。

  【以运载为义。】

  这个车是做什么用?运,输送。

  【运出三界,归于涅?。】

  用这个做比喻,佛法能帮助人离开三界。“三界”就是六道??欲界、色界、无色界。回归到涅?。小乘有涅?,阿罗汉证得,证得小乘涅?,六道轮回不见了,超越轮回。但是超越轮回没有超越十法界,还要继续不断努力,超越十法界。

  十法界怎么来的?“无始无明”变现出来的。“无始无明”就是起心动念,这种起心动念我们自己没有感觉,它太深了、太密了,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有这回事情。不但我们不知道,阿罗汉、辟支佛也不知道。大乘菩萨知道,他怎么知道的?听佛讲经说法知道的,像我们一样,虽然知道,没见到。这种起心动念在哪里?就在现前,就在当下,太深了,深密,密是凡夫、三乘菩萨都不知道。

  那“一念不觉”,我们对这“一念”都没有概念。什么叫“一念”?弥勒菩萨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问,这个问答是代替我们问的,让我们听到他们的对话,知道还有这么回事情。佛问弥勒,“心有所念”,凡夫起个念头,或是念人,或是念事,或是念理,起了个念头,佛问弥勒菩萨,这“一念”里头有“几念、几相识耶”。这“一念”头是多少微细念头组成的?几相。

  “相”是物质现象;“识”,“识”是心理现象这个“相”跟“识”合起来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色”是相,“受、想、行、识”都是“识”。

  “几相识耶”。弥勒菩萨回答,“一弹指”,一弹指,弹指之顷有多少?“三十二亿百千念”。这就是细念,叫“一念”,一弹指的三十二亿百千分之一。百千,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个念头现在我们用“秒”做单位,一秒钟,一秒钟能弹几次?有人说,弹得很快,速度很快的,年轻很有力气的,可以弹七次。三十二亿乘七,二千一百多兆,一秒钟,就在面前,所以我们是丝毫感觉都没有,那叫“一念”。前念灭了后念就生,一个接着一个,没有两个念头相同的,所以大乘经上说“相似相续”,一个接一个是“相续”;不一样,是“相似”,“相似相续”,假的不是真的。

  这“一念”过去了再不回头了,“万象”确实“新”,“新”不住,这个“新”是新旧的“新”。每个念头是新的,存在的时间多久?二千一百多兆分之一秒,一秒钟二千一百多兆的生灭,我们怎么会知道?所以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老和尚对于这个事情讲得很透彻,常常挂在嘴上,什么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

  假的就应该放下,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完了,变成六道轮回;不放在心上没事,就是菩萨。

  菩萨应化在世间,跟我们世间人示现的一样,不一样的,他不放在心上。我们心上有,他事上有,心上没有,这跟我们不一样,这是我们要学的。

  事情如理如法的,对众生有利益的,尽心尽力去做,做的时候不放在心上,做完之后,当然更不会放在心上,这是什么?叫净业。如果放在心上就变成染业,心被染污了,被染污就不清净了。动摇是不平等,我们现在不平等,前念灭后念生这是动相、这是不平等的相。“真相”没有这些幻相在里头,如如不动,不生不灭,那是真相;凡是有生灭的,全是假相。要认识清楚,要放得干净。

  “三乘人”,佛在《法华经》上用“三车”,三种不同的车,达到不同的果地。《法华经》用羊车、鹿车、牛车。

  【喻小中大三乘。】

  用这个来做比喻。

  【小者,声闻乘。中者,缘觉乘。大者,菩萨乘。】

  《法华譬喻品》里头说:

  【如来有无量智慧、力、无所畏,诸法之藏。】

  我们重新念“一念”,如来有无量智慧、有无量力、有无量无所畏、有无量诸法,这样念大家就懂了,样样都是无量。

  “无量”跟“无量寿”就连起来了,“无量寿”是什么意思?没有一样不是无量。无量智慧、无量寿命、无量德能、无量才艺、无量相好,样样都是无量。这是什么?比喻?不是的,事实真相。什么事实真相?自性的德相,性德万德万能,包括这些。显现出来没有秘密,全都显现了,不是说一部分显了、一部分没有显,不是的,全体都显了,只要念头一动,全体就现了。这个“现”就是全宇宙,我们能见到的,是靠近我们这个范围很小的圈子。这个圈子是什么?六道十法界,这圈子非常非常小,我们能有感触的。感触不到的太大了,佛经上讲的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土,这太大了,我们无法想像,都在“一念”当中完成的。

  就像幻灯片打在银幕上,同时出现,没有说先后,同时出现,用这个比喻,跟事实真相很接近,全是个假相。佛、菩萨知道了,他们有能力离开,也有能力再入进来,叫“倒驾慈航”。再进来干什么?帮助有缘众生。“缘”就是听话,他对你相信,你能接受,这就“有缘”,他一定要帮助你;他不听,没有缘,不肯学没有缘。有缘,佛菩萨就现前;没有缘,不现前。

  我们求佛,佛不现前,什么原因?佛知道来了没用处,我们不会依教奉行,阳奉阴违,习气太重,烦恼太重,回不了头。

  跟佛菩萨感应道交,必须烦恼轻真正放下一切,真正想走这条路了,佛知道,肯定帮助你,肯定成就你。你能发大菩提心,你不怕苦不怕难,真正能给众生做好榜样,那就像海贤老和尚一样,阿弥陀佛会委托你,请你多住几年,为众生做个好榜样。

  你要是不怕辛苦,能接受、能跟佛合作,这好事情,这个时候你万缘真放下了,一个杂念都没有了。为什么?一切都是佛菩萨安排的。顺境善缘是安排的,逆境恶缘也是安排的,为什么?你能承受得了。善缘顺境,你不会起贪心,你知道是假的,不会受它干扰,不会被染污;逆境恶缘,你不会生嗔恚心,你不可能有报复,统统欢欢喜喜接受。佛菩萨要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是什么?他没有自己,知道自己身体假的,一个妄念、一个妄念这样产生的,根本没有实质。一切万法亦如是,他清楚、他明白,他一点不糊涂,所以他快乐无比,真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用自己的功德感化众生。虽然感化,不着相,确确实实,他真正能做到远离相,还没有念头,于一切法当中没有起心动念,与清净平等觉完全相应。

  在哪里修行?眼根在“色尘”上修行,耳根在“声尘”上修行,鼻根在“香味”上修行,舌根在“尝味”上修行六根在六尘境界修什么?修不执着,学阿罗汉;学不分别,学菩萨;学不起心不动念,学佛,我们在这上修行。

  所以人要离开六尘境界到哪里修?没地方修,那叫盲修瞎练。要在境界里头去磨炼,我们的习气很深,磨炼很困难,但是要磨,认真去磨,磨个三年五载,渐渐有一点效果出来,就有信心了。不在境界上炼,那是假的,不是真的。

  所以大乘宗派里头,最高的境界密宗,什么人修密?人人都要学密,不学密不能成佛。密等于说考试,你考试通不过,你成不了佛。到什么时候才接受密?章嘉大师告诉我,明心见性之后。密不是普通人修的,法身菩萨修的色相摆在面前,真的不起心、不动念才行;起心动念,你就回到六道轮回来了。不起心、不动念,超越了,真正证得自性空,证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对虚妄,外面色相虚妄,我身也是虚妄,心也是虚妄,统统归零,这就对了,完全正确了。千经万论到最后,就通过这一关。

  不贪财,金银珠宝堆成山,没有动念头,那叫“不贪”。不是没有,没有,“不贪”是假的,摆在面前。

  人生天,天上的资源比我们丰富,天人的享受比我们高,好得太多,会不会起贪心?会。天人寿命终的时候非常苦恼,为什么?要舍掉,他带不去。他要随着业力去轮回,多半都是随恶业,为什么?善业在天上享福报掉了,剩下阿赖耶里头恶习种子。所以天人寿命终时,堕三途的很多很多!

  同样一个道理,现在堕三途的人,完全是不善业所感的;在恶道里消尽了,他阿赖耶里头善业种子起现行,他到人天来了。大善都生天了。

  所以三善道、三恶道平等的,为什么?都是消业。三善道消善业,三恶道消恶业。“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业,统统要消掉明白这个道理,真正修行人,他把这个业统统放下,不受果报,超越了。你不放下,你就得要报,决定有果报。

  我们不想再搞轮回天上人间,不想搞这个了,要把善恶业统统放下断恶修善,事要干,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断恶不着断恶的相,修善不着修善的相像法身菩萨一样,于一切境界当中不起心、不动念,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知道事实真相,所有一切,无论心理现象、物质现象,统统都是在一秒钟二千一百多兆频率之下产生的幻相,不是真的。“真空不空,妙有非有”,所以“真空”现的是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现相上也不执着,“真空”里头没有“妄相”,“妄相”是“真空”变现的;虽变现的,它不是真的,“真空”里头“了不可得”,“妄”相里头也是了不可得,佛讲得清楚、讲得明白。

  所以《法华经譬喻品》说,如来有无量智慧、无量力(力,今天讲的能力),有无量无所畏,无量诸法之藏。

  【能与一切众生大乘之法。】

  这个“大乘”是指一佛乘,成佛之法。

  【但不尽能受。舍利弗,以是因缘,当知诸佛方便力故,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又《法华文句》曰:方便者,门也。】

  “门”是比喻,通达的意思。

  【为真实作门,真实得显。】

  “真实”就是自性,得显就是明心见性。

  【功由方便。】

  诸佛菩萨以种种方便,帮助我们入门。

  而入门几乎每个人都不相同,但是最普遍的、最稳当的、最真实的,海贤给我们表法??一句佛号。他讲天下无难事,只怕心不专,这句佛号你要是专,也能入门。那我们就学他的专,他这句佛号,我估计他应该在三十多岁到四十岁的时候,证得“理一心不乱”,入门了。他本身具备的条件,我们跟他比一比,我有没有,这个重要。

  本身具备的条件,老实、听话、真干,凡是有这个条件的,没有一个不成就。

  我们在谛闲老和尚,他那个锅漏匠的徒弟看到了,三年往生,预知时至,站着走的。他的心态,学习的态度,这个重要,真诚、清净、恭敬,本质加上这三个优良的心态,哪有不成功的道理?!这些我们统统具足,烦恼盖覆了。

  我们必须克服烦恼,把我们自性里面的真诚清净炼出来,把我们的老实、听话、真干,是我们自性里面本有的德行,障碍去掉了自然现前。忏除业障,认真学戒,就是帮助我们清除障碍。

  “戒”,没有别的,“戒”的作用就是清除障碍的,让我们的性德智慧现前。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微信号名称【净宗经教网EDU】;微信号:【CNfotuojiaoyu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