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020集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8-11-15 17:09:33
关键字:2014净土大经科注,净土大经科注,细讲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细讲,无量寿经,净空法师讲无量寿经,第四回
【 点击数:2709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净空法师 2014年3月31日 讲于 香港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一百七十七面第一行,念老的注解:

  “元晓师等以发菩提心为正因,念佛为助因。我国善导、灵芝与日净宗诸家则以持名为正行,发心为助行。两者相左。”

  这两派主张不一样,两派说的都有道理。好在莲池大师在《疏钞》里头把它和合会通了,这是很了不起的做法。莲池大师在《疏钞》里说:“还以持名为正行,复以持名为发菩提心,则双取两家而和会其义也。”

  发心,实在说,?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得好,这个地方也引用了。他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能不能往生,先决的条件是你信不信、愿不愿,真信切愿就取得往生的条件;“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这说得好!比莲池大师讲得还清楚、还明白。

  下面这是念老说:“今崇。”“崇”是崇尚。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本经之宗。”这样很好!

  “正是双取两家,复又摄归名号,正与莲池大师之意相契。且此八字,展之则为彻悟禅师之教曰: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约之则为?益大师所倡之信愿持名。”

  这个彻悟禅师四句话十六个字说得好,我们如果真正为了生死、出轮回,那就不能不发菩提心。

  什么叫“发菩提心”?“菩提心”怎么个发法?就是后头两句,“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这就是“发菩提心”,“持佛名号”就是往生净土。

  “约之。”简单的说,就是?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所说的信、愿、持名。

  “《弥陀要解》以信愿持名为宗。”修行的宗旨,修行的最高指导原则,用《弥陀经》做主修的经本,方法就是“信愿持名”。

  并且说:“信愿持名为一经。”就这部经的“要旨”,重要的宗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信愿”是真实智慧,没有信愿,持名做不到;不持名求往生,这个“信愿”功德就唐捐了、落空了。所以大师说“得生与否”,能不能往生,“全由信愿之有无”,这句话重要;“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不是说你念多少,是说你功夫的深浅,功夫深浅在于你的心清净、平等、觉。这可以说把我们心,用心的深浅分了三个等级,最浅的是清净心,得清净心就能往生。功夫之浅是清净,清净是什么?心里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没有执着,真放下了。真正知道这个世间六道轮回太苦了,知苦。

  读到净宗经典,这是世尊以无尽的慈悲,为我们介绍极乐世界,决定没有谎言,决定不是欺骗我们的,我们对释迦牟尼佛有信心,他不骗我。读到经本就像释迦牟尼佛在我们面前,当面把这个事情介绍给我,我们感恩,依教修行。依教修行是我真相信,我真愿意去,我真想离开六道轮回。到极乐世界干什么?成就智慧、成就德能、成就神通。成就干什么?成就之后,我有能力像阿弥陀佛一样,到十方诸佛?土六道里头去度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就有能力现什么身。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同样的旨趣,但是走那些门难,路很长,不晓得到什么时候才能成就。我们念佛往生净土,可以说我们看得到,这目标看得到,很短暂,真正功夫得力,三年就成功了。三年还有寿命,寿命可以不要了,真能走。

  《净土圣贤录》里头所记载的,《往生传》里面所记载的,包括我们眼前能看到的这些同修,确实有同修寿命还没到,不要了。一见佛,他就往生,他就把这个机会抓紧了。这个机会好不容易,见到阿弥陀佛,能不求往生吗?像莹珂一样,佛告诉他,你还有十年阳寿,十年之后,你命终的时候我来接引你。莹珂跟阿弥陀佛说,我十年阳寿不要了,现在跟你去。佛就答应他了,好!三天之后来接你。为什么当时不带他去?当时带他去,得利益的他一个人,三天之后得利益的人有千千万万的人,为什么?他表法,让人家看到。所以佛留三天让他积功德,他做出这个样子给人看,别人一看相信了。连他念三天三夜都能往生,何况我们!为什么?莹珂是破戒的法师,造作恶业的法师。他有智慧,他聪明,他要再待十年,十年不知道造多少罪业,说不定不能往生,这个机会很难得。他三天三夜,怎么样把阿弥陀佛念来?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也就是?益大师所说的“真信切愿,一心专念”。不是真心恳切的愿望不能感动,真诚心能感动人,决定不是假的。

  “品位高下全由持名的深浅”,这个“深”就是“深心”。“清净心”是最浅的,“平等心”是高一个层次,“觉心”是最高的。“觉”是什么?“觉”是觉悟;“清净、平等”是定。清净心,在大乘教里头常说的,阿罗汉、辟支佛所证得的。见思烦恼断了,也就是说,对待世间一切人事物等等不再执着,可以做到随缘,看到什么都好,这是阿罗汉、辟支佛,绝对不会被七情五欲所染污,这清净。平等心更高,不但不染污,“分别”都没有,于一切法里头不分别、不执着,但是他还有起心动念,这大乘菩萨的禅定。到法身菩萨,连起心动念都没有了,这个心就最深了,法身菩萨。那就是经题上面讲的觉,觉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样的人念佛往生,生实报庄严土。不分别、不执着,生方便有余土。

  清净心生凡圣同居土,这个里头也是有三辈九品,上品的“清净心”可以生到方便有余土。“清净心”是功夫成片,是“事一心不乱”,平等心是“理一心不乱”。

  这个问题怎么修法?就是放得下。最难放下的,亲情、恩情,最难放,名闻利养、七情五欲。

  所以经典上一再教导我们“诸法实相”,这一切法的真相要了解,真相是什么。真相,一切现象全是虚妄相,全是一场梦,醒了之后痕迹也找不到。

  《金刚经》在中国佛教,无论学佛不学佛都读过,没有人不读过《金刚经》的。为什么?《金刚经》简单明了,只有五千多个字,全是教我们认识宇宙万物的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就是生灭法,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找不到一样东西是不生不灭的,找不到。这一切生灭法全是假的,如梦、如幻、如泡、如影。真正知道了,不能把这一切万法放在心上,这就对了。《金刚经》的作用就在此地,不把它放在心上,它是假的。

  那把什么放在心上?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不生不灭,它是永恒常住的,它没有生灭。不生不灭是真的,有生有灭是假的,记住这个原则。

  凡是有生有灭的,不放在心上,世间的恩爱有生有灭,世间的怨恨也有生有灭,统统不要放在心上。这个东西有变化,爱可以变成恨,怨恨又可以变成爱,反复无常,它不是真的,假的,别当真。教我们看破、放下,我们要真正把它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里,落实在日常处事待人接物。

  一切世间法、世俗法并不妨碍修行。我们在前面学过“无住生心”,“生心”就是生起菩提心。

  “菩提心”是什么?大乘教里头常说的“真诚心、深心、大悲心”。“真诚心”是菩提心的本体,真诚心就是真心,这不是妄心,真心能生能现万法;“深心”跟“慈悲心”是真心的作用,它起作用,起作用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对自己的,一个是对别人的对自己叫“深心”,对别人的叫“慈悲心”,用慈悲待人,用深心克己。

  “深心”是什么?我这几十年讲“菩提心”,“深心”我用《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要用这个心对待自己。清净不受染污,平等心不为动摇,别人冤枉你,别人毁谤你,你听了生不生气?如果一生气,你被他动摇,你就错了。要怎么样?听了之后笑笑,没事。听了之后要想一想,他毁谤我,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我有这个过失,他说出来了提醒我,我要改过自新;我没有,他误会,笑笑,绝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被动摇了,就摇晃了。能大师说得好,“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菩提心”是不动的,这就深,深度;再深,再深就“本心”就现前,“真心”现前了。

  “真心”是觉而不迷,那是法身菩萨的自受用,“平等”是三乘菩萨的受用,“清净心”是阿罗汉、辟支佛的受用。

  自受用,这个多快乐!对待人一片慈悲,慈悲就是爱心,佛不叫爱,佛法不讲爱,讲慈悲。为什么?爱容易让人误会,爱里头有情,有情就坏了,有情不是真爱,假爱。慈悲是以理智为基础,它是真爱,它不是假爱。真爱永恒不变,假的爱反复无常。

  这“菩提心”,大乘经上讲的意思,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日常生活当中要用上,不被外面境界所转,能转外面境界,帮助一切众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所以修学佛法头一个,就是教你发菩提心

  净宗发菩提心格外的严格,为什么?真为生死,不为别的。人在世间,最大的一桩事就是生死,其他,六道里头其他的五道,了生死出三界都不容易,唯独人道。为什么?人道苦多乐少,容易觉悟;天人乐多苦少,他没有觉得他苦,不容易觉悟;恶道苦多乐少,也不容易觉悟。只有人道,苦乐一半一半的,所以菩萨成佛一定是在人道。天道里面,诸佛菩萨不以佛身去度他们,以菩萨身、用声闻身,就是阿罗汉、菩萨,唯有人道里头能见到佛。畜生道亦如是,佛菩萨在畜生道里现身现同类身,所以畜生见不到佛菩萨。

  佛菩萨慈悲,永远不离开苦难众生。佛菩萨对众生的恩德超过父母,父母对子女的恩德是一世,佛菩萨生生世世。我们不觉悟,我们不成佛,他都不舍弃我们,无论在哪一道,常常追随着。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要明了。明了就会生感恩的心,就会勇猛精进,为什么?我不认真学习,我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

  我成就了,这一家人,连列祖列宗都沾光,为什么?你往生到极乐世界,你家里面的祖宗在哪里你一眼就看到了,他现在在哪一道,你就会有缘去帮他忙,去引导他念佛求生净土。自己不能往生,家亲眷属在哪里见不到。

  现在人都跟西方学,西方价值观里头没有孝道,也没有师道西方人,父子,小时候是父子,长大之后是朋友,父子就没有了;小时候有老师,长大了老师也是朋友,五伦他只有一伦。价值观里头讲究利害,有利是朋友,利益冲突就是敌人。所以那样的社会我们过不惯。

  我在国外很多年,因为学佛,外国人尊重宗教,但是尊重宗教一年比一年淡薄。我在四、五十岁的时候,一般外国重视宗教还不错,到七、八十岁的时候,外国人信仰宗教愈来愈少了。梵蒂冈的主教本笃十六告诉我,他们天主教有统计,告诉我全世界信仰宗教的人,人口逐年下降,他也很忧虑。再过个一百年,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宗教就成问题了。我在美国,常常看到教堂门口挂牌子要卖。教堂为什么要卖?我就问他。没有信徒来了。中国传统文化没落了,外国宗教的教学没落了,这是世界动乱真正的原因。

  诸位看过水实验的结晶的照片,有人把每个宗教它们的名字名称、经典让水看,经典念出来让水听,结晶之美让人看了生起敬畏之心,才发现每个宗教都好,美好;如果是迷信,水结晶一定是很难看。水会看字,我们自己来做实验,“诚信”跟“迷信”让水看看,看看它的反应结晶如何?可以写两句话,宗教是迷信,看看水结晶的反应,宗教是正信,这两个比较一下看。确实让我们认真去反省,宗教教育是人类不能缺少的。

  宗教教育内容是什么?是伦理、是道德、是因果,这三样东西是人类主要的教育,人能够活得尊严,活得有意义、有价值,不能离开这三桩事。

  我们再看这边下文:“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

  “慧行”是“看破”,“行行”是“放下”你看得清清楚楚,真的,我们要获得;,假的,我们要放弃,这是“慧行”。

  “又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大本阿弥陀经”,这个括号里说,指《无量寿经》,

  “亦以发菩提愿为要,正与此同。”这段话?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头所说的,说得一点都不错。?益大师晚年专修净土,往生极乐世界。晚年自己给自己取了个外号叫“西有道人”,“西”是西方,“有”就是承认西方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真有。这个名字就是说他对西方世界诚信,叫“西有道人”,劝人念佛。

  “可见信愿持名与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正是同旨。”同一个宗旨。

  “?益大师以信愿持名。”这四个字“为小本之宗”,“小本”就是《阿弥陀经》。

  “大小两本,宗旨应同。”《无量寿经》是大本,《阿弥陀经》是小本,大本、小本宗旨完全相同。

  “故今曰,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大本之宗。”《无量寿经》修学的宗旨。

  “正是遵奉?益大师之垂教也。”本经的宗旨确实祖师许多说法,但是?益大师最简单最扼要最直截、简单,就四个字??信愿持名我们以这个宗旨来看,海贤老和尚他为我们表法,九十二年一句佛号,真的是信愿持名。晚年有这么圆满的成就,九十二年念佛所得来的。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他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没有人能够跟他相比。

  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观经云:若有众生,愿生彼国,发三种心,即便往生。”

  这三种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这“三心”我们一看就知道,这“三心”是“菩提心”。

  我们看念老注解:“又《观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这是“净业三福”,大家都很熟悉。

  “三福”里面第三条:“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一条最后一句是弘法利生,前面十句全是自利。你看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自己;第二条三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还是为自己;第三条里头,“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为自己,成就自己;最后“劝进行者”,行者就是修学这个法门的人,要去帮助他,要劝导他勇猛精进,帮助他提升。所以这头一条就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之后要“深信因果”。

  “深信因果”这一句,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教的时候,在台中住了十年,当时对这句话,想了几个星期想不懂。为什么?这“三福”第一条是人天,第二条是小乘,第三条是大乘菩萨,难道菩萨不相信因果吗?所以,“深信因果”放在第一条,我没有问题。我们常常讲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什么时候学的?从小就要学,是扎根教育,这三个根。儒是伦理的根,道是因果的根,佛是大乘的根。怎么会菩萨不知道因果?我的疑问从这儿。到后来在大乘经里面明白了,这个“因果”不是普通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许许多多菩萨不知道,太多了如果知道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大家都很容易成佛,很快速的成就了,哪里要三阿僧?劫?!哪里要无量劫?!所以才悟出这个“因果”专讲“念佛”,不是一般“因果”,那放在那里才管用。

  菩提心发了,三乘菩萨就发了,但是他不相信这个因果,这是难信之法,不相信净土法门。纵然净土的经典他学过,他也打了很多问号,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起了个什么观念?错误观念,这是佛对一般根机浅薄的人安慰的话,不是真的。这就怀疑了,他的机会就错过了。所以要深信因果。

  “读诵大乘。”我们现在明白了,不是大乘经全部都读,那就错了。广学多闻在历史上有几个人成就?真正是利根,不是凡人,所谓是一目十行,博学强记,少数人,是天才。可是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应该是平等的,为什么我们的天赋不平等?这个里头的原因要讲根器,佛法里面讲,善根、福德不相同。善根,过去生中培的,那些特殊天才的人,过去生中他学过,学得很多,生生世世都在学,阿赖耶识里种子多,这一世又遇到,一引它就出来了。过去生中没有学过,这一生中碰到非常生疏,他学起来困难,困难就没兴趣,自然就退转了。我们要了解这个道理。

  佛陀的教诲,他有他的智慧,有他特殊的理念跟方法,这是正教,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一生就能成就。成就的标准是明心见性,这才算成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禅宗叫明心见性;教下叫大开圆解,就是大彻大悟;净土宗叫“理一心不乱”,也是大彻大悟。每个宗派名字名称不一样,境界完全相同,都希望一生能拿到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好比我们学术里头的博士班,你拿到博士学位才算成就。佛教一般众生,一生当中能不能拿到?能拿到。佛教给你的方法,你真相信,你不怀疑,你真依照去做,你肯定拿到,那就是“一门深入”。你学一部经典就是一门深入,学多久?一生,一生就学这一部经典,其他的统统别学。为什么?一生搞一样,你的心念就一样,就是一桩事情,容易得定;换句话说,用读经的方法来修禅定。

  什么叫“禅定”?清净心里头没有杂念、没有妄想,这就是禅定有杂念、有妄想,六道凡夫心;清净心是真心、是佛心,平等心是佛心。

  佛是“清净、平等、觉”,每个人心都是“清净、平等、觉”,就是你有妄想、有杂念,把它破坏了,它不起作用。带着妄想、分别、执着,这就叫“妄心”;“执着”是染污,染污就不觉了,“分别”就是波动,大风大浪,起伏不定。所以“真心”的德用失掉了。

  佛法没有别的,就是帮助你恢复“真心”,用什么方法?戒定慧。教给你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是戒律,你要遵守;教给你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也是戒律。因戒得定,你能够把这个规矩守住,一生都不改变,天天干,久久就得定

  “定”是什么样子?妄念没有了,杂念没有了,妄想没有了,这就得定

  “定”有浅深,浅的“定”是刚刚伏住,心不起妄念。你看,我们读经、念佛,心里妄念没有了,不读经、不念佛又有了,这功夫浅,功夫要加深。一千遍不够两千遍,两千遍不够三千遍,一定要读到我不读心也是清净的,也没有杂念,也没有妄想,不念经也是,这就什么?这就得定了。得定之后好,读经不要放弃,还照以前一样天天读,为什么?求“自见”。“自见”就是大彻大悟。

  以前光读,读得很熟,里头的理不懂,突然开悟了,全明白了,这就是开悟。开悟全明白了,不但你学的这部经明白了,你没有学的东西全明白了。这是真正的教育。

  我们看《坛经》里面所记载的,五祖忍和尚,他能够知道惠能大师。惠能在那个时候是个小年轻人,二十四岁,在碓坊里舂米、破柴八个月。那八个月是什么?修定,修禅定。用什么方法?用舂米、破柴,他一天干到晚,干得不休息,他是在修禅定。修什么?修不分别、修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他修的是圆满的大定,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八个月大概差不多了。五祖也来考试,所以出个题,叫大家作一首偈给他看,看看是不是开悟了;如果开悟了,衣钵就传给他。这是在道场公开的。

  三天之后,神秀大师,这是被逼的不得已作一首偈子,自己没有把握,不敢送给老师,贴在外面墙壁上。五祖看到了,说不错,很好,大家照这个偈子修行,会得好处。这个偈子传开了,大家都念,“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大师在碓坊里听人家念,问他念什么?五祖要传法,要大家写一首偈子给他看看,这是神秀大师作的。他听了心里就明白,这偈子没见性。要求寺院里面这些熟人,带他到贴偈子这个地方,说我要去拜一拜,培一点福报。

  《坛经》上这句话意思很深,惠能不是住几天,住了八个月,八个月这个寺庙里头不熟悉,这说明什么?说明他老实。工作分配在碓坊,就没有离开碓坊,外面哪里都不知道,禅堂在哪里不晓得,讲堂在哪里不晓得。老实到这种地步,真可爱,老实得可爱。五祖跟他就是来的时候见了一次面,以后在碓坊再没见面,这两个人心心相印。

  他拜了之后,他说我也有一首偈子,请人家帮他写。他把神秀偈子改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偈子一写出来,大家轰动,五祖听到了,赶快拿着鞋子把它擦掉,告诉大家没见性。大家这个浮动就平息下来,擦掉了。

  第二天巡寮,巡寮是方丈、住持到整个寺庙去看一遍,叫巡寮,每个地方去看看。这第二次跟惠能见面,他在舂米,问他:米熟了没?惠能说早已经熟了,“犹欠筛在”,还没有筛出来,舂熟了。他们的话是平常话,别人听不懂,他们两个心里有数。问他熟了没有,是问他功夫熟了没有,不是舂米;他说熟了,犹欠筛在,没有人印证,意思是要求老和尚印证。老和尚拄着拐杖,在他碓上敲了三下,走了。他明白,半夜三更召见。

  他三更摸到方丈室,门没有关,一推就进去了。五祖接见他,跟他讲《金刚经》大意,惠能没念过书,不需要经本。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说了五句话,这五句话就是他的毕业论文,就是他的考试。说到“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说行了别说了,衣钵就传给他。《金刚经》不讲了,后面全通了。

  在逃难的期间,遇到无尽藏比丘尼,他那时候没出家,居士,在寺庙里做义工,没有身份、地位。衣钵得到了,老师,就是五祖,叫他赶快离开。他说我到哪里去?你从哪里来,还回到哪里去。要躲避,避免别人嫉妒伤害,等到时节因缘成熟你再出来他跑到猎人队去藏起来,替猎人看守猎物,为他们烧饭,伺候这些打猎的。这些人都是杀生的,在这个里面躲避是最安全的,佛法不杀生、不偷盗,他跑到一个杀生的里面,人不会想到他会到这里头来。居然在猎人队里头住了十五年,风浪平息了,大家把这桩事情淡忘了,他出来了,在现在广州光孝寺出现。

  正好印宗法师在那里讲《涅?经》,外面旗杆上,风吹着旗杆在摆动。两个出家人在说话,你看风动。那个人说不是,是幡动。两个人都不服气。惠能坐在旁边听到了,劝他,“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两个人非常惊讶!

  印宗讲完这堂经下课,看到他们三个人在说话,就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情。他一听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他也非常惊讶,他就想到,是不是五祖的传人?失踪了十五年,不晓得到哪去了。他就问他,是不是你?他承认了。衣钵在吗?在。打开我们看看。他一看是真的,印宗佩服得五体投地。

  那个时候印宗是岭南,就是广东这个地区一位高僧大德,很有声望,跟他学习的人很多。他给惠能剃度,印宗是惠能的剃度师;剃度之后,他反过来拜惠能做老师。能大师经过印宗这一抬举,身份地位马上就高起来,是印宗的老师。印宗了不起,没有嫉妒心,真的是见贤思齐,发现第六代祖,赶紧皈依,拜师。所以印宗是惠能的法子,传法的弟子,印宗是惠能的剃度师,出家他剃度的,他们两个是这样的关系。

  所以讲“深信因果,读诵大乘”,一定要守规矩,不守规矩不能开悟。开悟的道路是因戒得定,因规矩你的心才定下来,心定下来之后,不定什么缘分就开悟了。没有开悟之前,读经是修定,别人是盘腿面壁修定,他是用读经修定

  修定的方法太多了,无量无边,就是要专注。所以不能学太多,学太多那是求知识,不能得定,就是一样。绝不求解意,这个字什么意思,这一段什么意思,不求,只读,为什么?要清净心。如果要想这个意思,就是妄念,就是妄想,就是杂念,不许可。叫你读一千遍、叫你读一万遍,都不可以想意思,没有意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哪来的意思?要的是什么?要的是清净心、平等心,你只要把平等心、清净心找出来就成了,这个功课就圆满了。

  来佛寺的三位大德给我们现身说法,他用什么方法修定?用一句佛号,他连经都没有,他不认识字。就这一句佛号,一门深入,三年肯定得定,三年之后再过三年肯定开悟,不定是彻悟,有小悟、有大悟,最后是彻悟。海贤老和尚二十岁出家,师父教他这一句佛号,三十岁,十年,肯定念佛三昧证得了;顶多再十年,四十岁,大彻大悟。为什么不能弘法利生?在这个时代,不相信佛法的人多,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不许念佛,他心里念佛;不许拜佛,半夜起来,别人睡觉了他拜佛。虽然是大彻大悟,也要用这个方法。身体健康,体力不衰,用这些方法感化众生。

  一百一十二岁还上树,去修这些树枝。有几个认识他的人到他小庙来看他,他小庙前面柿子树结了很多柿子,熟了,他上树摘了一篮子下来,分给大家吃,一百一十二岁。问他见过阿弥陀佛吗?见过。阿弥陀佛跟你说什么?我要求阿弥陀佛带我往生,他不带我去,要我表法。他一生跟阿弥陀佛见过多少次?我可以说绝对不会少于四次,就是换句话超过四次。四次的标准是慧远大师,我们净土宗第一代祖师慧远大师,他一生四次见阿弥陀佛。贤公老和尚出家念佛到往生九十二年,九十二年绝对不止四次,他跟阿弥陀佛很熟了,像老朋友一样。在这个世间表法是代众生苦,我们要知道,做榜样给人看,不能不知道。

  所以我们看他的光盘、看他的文字报告,要能看得出里面的内容,要有深度,你才真正认识他、真正了解他、才真正发心向他学习。来得及来不及?来得及。真正发心向他学习,一年就看到很好的效果,两年、三年就能追上他,自在往生;如果还有寿命,不要了,我要提前到极乐世界去,你肯定见佛。阿弥陀佛很慈悲,你提什么条件他都会接受,你愿意留在这个世间表法,寿命到了,他会把你寿命延长。

  我相信,海贤法师一百一十二岁这个寿命是阿弥陀佛给他延长的。为什么给他延长?在这个时候习主席主政了,政策明显的要尊重传统优良的文化,不再反对宗教,不再不准人念佛。他在这个时候出现,为我们证明,佛法是真的,不是假的。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替我们这个时代修净土的人增长了信心、坚固了愿心。让我们这些人,都能在往后有生之年之内修成正果,往生不退成佛。所以,我觉得他寿命没这么长,他等习主席,只有在习主席这个政策之下他放心走了。要会看!

  今天传统文化不仅在国内兴起,在全世界都看到,国外的人逐渐逐渐对中国文化尊重,开始学习了,这是好事情。正是英国汤恩比所说的“,解决二十一世纪的世界社会问题”,他说“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我们用《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来做实验,真有效果,这个效果现在逐渐在国际上扩大。老和尚这一生所受的苦难有价值、有意义,从佛法来说,那是无量的功德,积功累德,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走得这么潇洒、这么自在!这一点,每个念佛的同学都应该记取,我们要发愿,往生的时候像这样,这是真的。要有人助念往生不可靠,不一定是真的,这种自在往生是真的,不是假的。

  这是“至诚”。

  下面“深心”:

  “深心”,古人的解释是好善好德之心,也说得很好。我早年在美国、加拿大讲经,跟大家介绍菩提心,我记得我第一次讲《无量寿经》是在加拿大,第二遍是在加州。讲到这个地方,我突然感觉到,这经题上清清楚楚,“深心”是什么?就是“清净、平等、觉”,大家好懂,非常具体。

  “深心”是自受用,“菩提心”的自受用,就是“至诚心”的自受用。所以我就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用这十个字来讲“菩提心”,大家好懂

  “深心”是什么?就是“清净、平等、正觉”,自受用。我们学佛怎么对待自己?心地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天比一天平等,一天比一天有智慧,觉就是智慧增长,这是“菩提心”。大慈大悲,这就是“发愿回向心”。

  “具三心者,必生彼国。”这三心你统统具足,你决定往生,语气非常肯定,那是《观经》上说的话。

  后面是念老在此地做总结:“发此三心,亦即发菩提心也。”发这“三心”就是大乘教里头所说的菩提心。

  我们看底下一段,第四段:“菩提心义云。”《菩提心义》是书名。

  这里头说:“此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缘莫过于此。”这句话很重要!“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标准,换句话说,大乘佛法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我们不但学佛,单单讲做人,菩提心对我们就非常重要,“菩提心”是“真心”。

  人生在这个世间,要活得有意义、活得有价值、活得欢喜、活得快乐、活得幸福,这日子怎么过?要用菩提心我们用真心待人,用真心对待自己,用至诚心对自己,自己的心就是清净、平等、正觉。这三句是三个层次,有少分的真心是阿罗汉,凡夫没有真心,都是假的,虚情假意。对你再好,高名厚利在你的眼前,你就会变心,那就不是真的。真心是永远不会变的,只有佛门里有,我们一定要晓得,佛门教给我们。

  所以阿罗汉、辟支佛,少分的“真心”,他用“真心”了,也就是他用清净心,他不会受到外面环境染污,能做到这一点;菩萨,那个至诚心就多分的;法身大士是圆满的,圆满的菩提心。多分的就是他不但清净他还有平等,这是菩萨;只有清净没有平等,这小乘,声闻、缘觉;圆满的就是有“觉”了。正觉,这是什么人?这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就是具足的菩提心,对待自己

  我们求什么?就求这三种心,这三心??“清净、平等、觉”,用这个心生活,用这个心工作,用这个心待人接物,你所过的佛菩萨的生活,多自在!

  海贤菩萨过这种生活,我们要知道,他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他非常幸福快乐。我们觉得他过得很苦,他自己很快乐,吃得饱、穿得暖,有个小地方可以避风雨,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任何压力,你们觉得痛苦,他全没有,你说多自在!对人接物一片真诚慈悲。

  你看,种那么多地,他没有必要种那么多,这个小庙只有四个人住,种五亩地就够了,一家人的生活全解决了,五亩地就行了,为什么要种一百多亩?这是他的大慈大悲,他要帮助农村里头苦难的老人。现在农村里年轻人都出去了,外面去打工去了,老人怎么办?所以,他不要人家的田,不用人家的田,他开荒,没有主的土地他开,开发出来之后他种稻米、种粮食、种蔬菜。种那么多,到处分给别人,财布施,体力是内财布施。这就是他的大慈悲心,他真干,爱心不是假的,真正用自己劳力做出来,惠施给大家。

  所以,我用这个解释“菩提心”好懂,“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十个字。

  另外我们做人,这老师教给我的,修行修什么?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我把它做成一副对子,学佛依照这个对联二十个字,不会走错路,决定有成就。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www.foxdwedu.com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