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识善恶,开启修行路上之导航;明因果,铸就菩提大道之存心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8-10-21 07:31:53
关键字:佛陀教育,共修分享,学感应篇,太上感应篇,断恶向善,佛陀教育共修分享,因果教育
【 点击数:3103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摘自净宗经教网(佛陀教育网)“佛陀教育共修分享”  2018年10月21日


识善恶,开启修行路上之导航;明因果,铸就菩提大道之存心

??《太上感应篇》学习汇报

 

尊敬的恩师净空老法师,尊敬的邦著教练及共修系统各位老师菩萨、尊敬的各位同修:

阿弥陀佛!

  学生用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将《太上感应篇》囫囵吞枣地学完了。因学习散漫,拖拉时间太长,写修学报告就觉困难,学完十多天了,始终不愿动手去写。然“学而不思则罔”,也算回过头来对此课程再做一个简单梳理吧!

  现将学生浅显的体会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重视课程

  1、“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佛教的总则,是佛教真正的教义

  只要符合这几条,佛都视作是佛法,不一定是佛亲自所说。佛菩萨为我们讲经说法,完全是自性的流露,并不是某个人讲的。世间也有大圣,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是随类化身,随机说法。《太上感应篇》虽为道教典籍,抑或是佛菩萨应机说法,通篇都是教人止恶修善、祸福报应之事理,不能有分别心而去轻视。

  2、学佛,就要了解佛教的目标,佛法教育有三个目标。

  一是“断恶修善”,帮助人决定不堕三恶道。

  二是“转迷为悟”,让人超越六道轮回,不断向上提升生活境界。

  三是“转凡成圣”,让人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这三个阶段的学习中,“断恶修善”是学佛的基础、是根本,犹如高楼之地基,没有这个地基,任什么高楼都无从建起;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必须从这里下手。如果连“善、恶”都不认识、辨别不清,“恶”怎么断?“善”怎么修?!不在“善恶”两个字上下功夫,佛法修学第一个目标就很难达到,更不要谈成就菩提大道。

  所以学习佛法第一重要的就是要有能力辨别善恶、能辨清善恶,修行才有起步落脚之处。

  佛陀虽然也多次讲说“善恶”,但都散落在很多经典里,要想全部读到,也非易事。而《太上感应篇》一书,将儒家、道家、佛家所说的善恶报应之事都汇集一起,在世间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非常方便我们第一阶段的修学。

  3、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就是“戒定慧三学”,修学任何一个法门,都离不开“戒定慧”的修学。

  这“三学”是循序渐进、有次第的修学过程,“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最终获得“无漏道果”。

  “戒”就是防非止恶,防止我们造作一切“身、口、意”的恶业,是去掉我们毛病习气、帮助我们扫除一切障碍的利器。

  佛陀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就是“戒”,佛就是“戒”,“戒”就是佛,学佛就是持戒、就是学纯善无恶,所以对善、对恶必须清楚、明白,才能持好戒,进而因戒得定

  现在佛弟子很少去学习戒律,只笼统地知道“五戒”、“十善”,对其内涵却知之甚少。“五戒”、“十善”是佛家的根本法,而《太上感应篇》、《弟子规》、《了凡四训》字字句句都在阐明五戒十善,是五戒十善的好教材,学习这些课程,可以弥补我们戒行之不足。

  4、我们净宗学人此生最终的目标是能往生到极乐世界

  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如果我们不知“善恶”、不“断恶修善”,就是佛念得再多,念佛不持戒,口念佛而心行仍是不善,与极乐世界的大环境不相应,也难以往生。断恶修善”是往生必须具备的条件

  5、凡事有因有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世人都希求多福多寿多慧、一切顺心吉祥如意。

  想得善果,一定要去种善因。不懂“善恶”,怎种好因?!想获吉庆也是空谈学习《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十善业道经》,能知道“行善积德福佑子孙,作恶受罚殃及子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与事实。

  6、现在这个世间社会动乱、灾难频繁,而化解、减轻灾难、挽救世道人心唯一的办法就是唤醒大众真正觉悟,能断恶修善。

  “依报随着正报转”、“境随心转”,众生心善、行善了,居住的环境就会随之改变

  佛经虽好,但信奉其它宗教的信徒难以接受,《太上感应篇》缩小了宗教界限,能让更多不同社会背景的大众接受信奉,而能行善积德。所以印光大师、净空恩师都极力提倡《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这些书,这些书是真实智慧,无论说理、说事,都非常详细具体又易懂,如果越来越多的人都能读诵受持、依教奉行,不但能够转变自己的业报,也能帮助社会安定和谐,帮助世界消灾免难。

  无论世出世间,《太上感应篇》、《弟子规》、《了凡四训》这些课程都不能不学,它是“超凡入圣的阶梯,转祸为福的关键”认识到祖师大德的良苦用心,就得认真对待,熟读深思,悉记于心,努力奉行。 

二、认清善恶、识其利害

  1、全文篇幅不长,共计一千三百多字,文中列举了二十六条善行和一百七十条恶行,告诉我们善恶的标准以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的道理,要想趋吉避凶,就必须趋善避恶。

  2、开篇开宗明义,提出全篇的总纲领,即“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吉凶祸福、升沉浮堕,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因缘果报。人有命运,命运是由自己前世今生造恶造善之业力所主宰,跟天地鬼神、阎王上帝、诸佛菩萨都没有关系,不可怨天尤人,悉皆甘心承受整个学习的过程,都要抓住这四句纲领??“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时时牢记在心,刻刻提高警觉。

  3、佛在大乘经上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

  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山河大地、一草一木,有情无情,都是自己的清净法身、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都要互敬互爱、互尊互助,利益别人就是利益自己。所以儒、佛、道所有圣贤教人,都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

  二是人与自然环境、与万物的关系。

  三是人与天地鬼神、与整个宇宙的关系。

  《太上感应篇》所说的二十多条“善行”和一百七十条“恶行”,林林总总,亦不出此三种关系。“恶业”种类,虽有“仕宦之恶”、“刚强之恶”、“显横之恶”、”阴藏之恶”等多种,也仍是“身、口、意”所造之十大种类:“身”造杀生、偷盗、邪淫;“口”造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意”造贪、嗔、痴之业。

  《感应篇》中之伦理道德教育:文中强调“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等善举,而把“违逆上命”、“谤诸同学”、“攻讦宗亲”、“恚怒师傅,抵触父兄”、“用妻妾语、违父母训”、“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无行于妻子,失礼于舅姑”等作为恶行的准则,都是教人要处理好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这些伦常关系,这也是圣贤教育的特色,了解、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大学问,是高等智慧。

  每一种关系中,每个人的天职都是“君亲师”。

  无论在哪个位置,能尽职尽责,给别人做好榜样,就是“君”。;

  对一切人都关怀、照顾、帮助,就是“亲”。

  在德行、技术、经验、方法上能善巧方便教导别人,就是“师”。

  人人都是“君、亲、师”,平等、互助,没有竞争,理智相处而不感情用事。圣贤人共同的目的、愿望都是希望一切众生能相亲相爱,和睦相处。

  在对待自然环境上,《太上感应篇》同样倡导“慈心于物”、“昆虫草木,犹不可伤”的慈悲心,因为“诸善本于一慈”,一念慈悲是众善的根源

  而“忍作残害”、“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非礼烹宰”、“用药杀树”、“春月燎猎”、“无故杀龟打蛇”等这些残忍之行皆为大恶,“诸恶本于一忍”,凶狠残忍,敢造一切恶而没有顾忌,跟众生结下无量的冤仇,欠债欠命,偿还无期。

  《太上感应篇》在讲到与天地鬼神的关系时,更是用了不少的文字条目,告诉我们“天地有司过之神”、“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地上又有灶神,他们皆录人善恶。心善、行善则吉神相随;心恶、行恶则凶神相伴

  而佛在经上也告诉我们,每个人一出生,都跟有“同生”、“同名”两个神,他们住于人的两肩,一生都不会离开,日夜监察人的善恶

  所以对天地鬼神一定要心存敬畏。儒家也说:“曲礼曰,毋不敬”,佛法也教我们一切恭敬,“礼敬诸佛”。

  对象征神鬼的日、月、星辰等物皆不可不敬,所以“呵风骂雨”、“对北涕唾及溺,对灶吟咏及哭”、“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都为不敬之恶。

  不论富贵贫贱,都逃脱不了这三大关系。而在诸多关系中,每个人又在不同的生活层面,有着不同的行业岗位,每一种岗位又造着不同的恶业。

  如经商的恶业有“短尺狭度,轻秤小升;以伪杂真,采取奸利”。

  而为官从政之恶则有“虐下取功,谄上希旨”、“轻蔑天民,扰乱国政;赏及非义,刑及无辜”、“弃法受赂”等,尤其是在当今物欲横流、上下交征利、钱权至上的时代,“以伪杂真”、“弃法受赂”之恶更甚,满目皆是,司空见惯。殊不知“越奸越巧越贫穷,奸巧原来天不容。富贵若从奸巧得,世间呆汉吸西风”。“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富贵荣华,皆是自己前世今生所种善因之果。

  而身、口、意”三业中,“意业”最重要,“意”是根本,“意恶”、“心恶”是万恶的根源

  佛说惑业苦,凡夫因惑造业,因业受苦。“惑”就是只认“假我”,不识“真我”,把本来“真诚、清净、平等、慈悲、正觉”包太虚、周沙界、遍达遍觉一切的妙明真心,变成了自私自利、贪嗔痴慢、不能容人、不能容事的狭小妄心。

  与真心相应,就能具备“不履邪径,不欺暗室”、“慈心于物”、“矜孤恤寡”、“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这些善心、善意之存心

  而贪嗔痴慢、嫉妒自私的心,则有“阴贼良善,暗侮君亲”、“刚强不仁,狠戾自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知过不改,知善不为”、“愿人有失”、“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散;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负他货财,愿他身死”等等恶心、恶念。由此恶心,身、口上造出诸多恶言、恶行。

  我们凡夫不知道事实真相,迷惑颠倒,只认这个小小的身体是自己,分别执着、分自分他、排斥对立,为了这个“假我”的名利享用,损害众生、毁坏环境,造作善善恶恶,报应如影随形。破坏三种关系,自造灾祸,自设障碍,自酿苦果。

  与人相处不好,就起冲突,就有战争。

  破坏大自然,就有自然灾害发生。

  造恶得罪天地鬼神,就会失去龙天善神的护佑。

  心善、行善,对每一个众生都发出善念,三种关系搞好了,个人幸福,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行善造恶,果报迥然。

  4、“是道则进,非道则退”八个字总说了吉凶祸福的根源之处。

  从因上说,善心、善行是“是道”,不善的心、行是“非道”。

  从果上说,是吉、是福就是“是道”,是凶、是灾、是祸就是“非道”。

  从心性上说,与性德相应的就是“是道”,与性德相违背的就是“非道”一真法界是“是道”,十法界是“非道”。

  从行上说,念念与“觉、正、净”相应是“是道”,念念“迷、邪、染”是“非道”;一念是“是道”,二念三念就“非道”

  从下手处说,《感应篇》中说的一切善行、“五戒”、“十善”、“净业三福”是“是道”,《感应篇》中说的所有“恶行”、“破戒”、“十恶”、违背“净业三福”就是“非道”。

  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是道”相应,就是进,就能“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

  若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与“非道”相应,只有退、只有堕,只有“大则夺纪,小则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直至“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生时损福折寿,死后沦堕三途,将来感召不肖子孙、冤亲债主。

  5、从性、体、理上说,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是同一个心性,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

  从相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苦空无常,为虚妄、不可得的东西造诸恶业受无量苦太不值得。

  从事上说,“举头三尺有神明”,有诸神在记录着我们的一切造作,要心怀畏惧,不敢造恶。

  从因、从果上说,种善因得善果,造恶业一定得恶报,“感”如种植,“应”如开花结果,有感必有应,感应就是因缘果报。“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从作用上说,善果就是福,就是财富、就是健康、就是长寿、就是幸运、就是安乐;恶报就是祸,就是贫穷、就是疾病、就是短命、就是灾殃、就是苦难。

  6、而“善”又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

  《了凡四训》中对此有详细的讲解,这些课程都要认真学习,对于“善、恶”一定要辨别清楚。

  “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业,枉费苦心,无益也”,对于断恶修善这些道理若不明了,往往自以为是在做好事,其实是在造业,真正懂得善恶的人才会断恶修善。

三、超越善恶,立志大行

  1、因果通三世,今生布施、持戒、修忍辱,断恶修善,来生一定感召富贵之果报,但这个福报不一定在六道中哪一道去享,善业没有决定的方向。

  即使来生得人天福报,若不遇佛法,仍是迷惑,仗此大福,必定造恶;以此恶业,下一生肯定堕落恶道;地狱业消,又再转生饿鬼、畜生,想再得人身,难之又难!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短暂的享受于来生,而换来的是长劫之痛苦!皆由这一生的善业所致,即使积善成仙,或升为天人,哪怕是非想非非想处天,天福享尽,照样轮回、依旧受苦。

  2、对于一般世间人来说,广修善行总比造诸恶业强。

  对于想要彻底离苦、欲得真乐的有志之士来说,“断恶修善”并不究竟。世间善业不离贪嗔痴,难以依怙,善福并不能拔苦。富贵之人的痛苦可能更多,因为苦的因没有从根本去除,“迷”是苦因,苦从迷来;“觉”是乐因,乐从觉出。迷失本心,迷于不知宇宙人生真相,造业、受报。要想离苦,必须在断恶修善的基础上,走转迷为悟、超凡入圣之路。

  3、要想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只有深入学习佛法。

  做佛弟子,依教奉行,发大心,了生死,把无量劫来的生死彻底了断,离轮回,出三界,恢复自性本具的“无上正等正觉”,即证得妙觉佛果才是究竟。

  而出三界、超凡入圣必须要断尽八十八品见惑、八十一品思惑,末法时期众生,连其中一品都断不了,如何了生死?佛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只有仰仗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放下万缘,念佛求生净土,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才是真正智慧之举,是善中之至善。否则,就是轮回六道,虚受无尽之苦

  所以印光大师说:“世间善业不出轮回,若对信愿具足之往生净业,则彼善业仍属恶业”《华严经》中也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所以,要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提升为“自净其意”,同时去帮助更多有缘众生转迷为悟、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对众生最大的帮助、是给众生最真实的利益。

四、知过而改,知善而为:

  1、《太上感应篇》中的恶行学完,只有惊骇、恐惧、惭愧、忏悔。

  不说前世,就是今生,杀盗淫妄酒、怨天尤人、助人为非、散弃五谷等等诸多恶业,都或轻或重地造过,慨叹自己没有太早知道这些教训,短短几十年,已是积恶甚众!若不好好学佛,来生定堕恶道

  而《感应篇》中说的“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也在自己身上应验不虚,这十多年来,自己多病、家庭破散、多次被盗被骗、钱财虚耗,女儿也因身体不好而学业未成,真是“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对因果报应深信不疑,也为自己这诸多不顺找到了原因。

  2、正是饱受诸苦,才不断寻求解脱之路,终于时节成熟,得遇佛法

  之前虽也曾有遇,但并不相信,笑为迷信。看来自己这种恶人,只有用恶法、苦法才能被度学佛。所幸开始学佛,遇到的就是净空恩师,真是如获至宝,也感恩所受之苦,让我因祸得福;若我一直诸事顺遂,像我这样劣根之人,即使佛法来到面前,恐怕还是难以接受。也体会到是福是祸、是苦是乐,无有一定。

  3、理可顿悟,事须渐修

  修行还得从基础一点一点来。“百善孝为先”。儒、佛、道教人,都是以“孝道”为基础;“孝道”是人的本分、是学佛的根本孝养自己的父母是“孝道”的落实,也是修行的起点。

  孝养父母一定要“忠”,尽心尽力,没有私心,真诚恭敬到极处。佛告诉我们,“一切男人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再把“孝养父母”的“忠孝之心”扩大到孝养一切众生,念念为社会、念念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尽忠、尽孝地服务。

  修行从“忠、孝”开始,到成佛也是“忠孝”的圆满,自始至终都是尽忠、行孝而已

  随着不断的听经学习,自己的心量也越来越大了。时时牢记“善恶的标准”:利益众生、利益社会、利益别人的心行就是善;凡是利于自己、自私自利的心行就是恶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跟它对照一下。

  4、知道了“善恶”、知道了“因果”,再也不敢自欺欺人、不敢做伤天害理之事。

  恶,必须断;善,必须修。只有断恶修善,才免堕恶道保住人身,断恶修善就是在救自己

  但同样还是修善、同样是布施、持戒,但这个“善”已丝毫不为自己,纯粹是利益众生、利益社会,不为自己得什么好处,不为自己得什么名利,不为自己得人天乐果,将一切善法的方向都导向菩提,只为心中“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愿。修善而不攀缘,随缘而做;修善而不执着,离相而修。内心真诚清净无所求,不因赞叹而欢喜,不因毁谤而退却,只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将孝心扩大到善心、慈悲心,再由慈悲心到菩提心,自觉觉他。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就是自己要走的人生之路。

  现在出行,都靠导航;修行之路,更离不开导航。此次导航已经设好了目的地??西方极乐世界。

  《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已经为我启动导航,告诉我这一心的旅途应该从哪里起步、路该怎样走与善相应的,是光明大道,此路可行。与恶相应的,是通往地狱、饿鬼、畜生的险恶之道,此路慎入如同佛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所说:“忽逢迷人欲进险道,而语之言:‘咄哉男子,为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异术,能制诸毒’、‘自今以后,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难得出,复损性命’”,要赶紧刹车赶快修正赶紧调头。

  而每一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善与恶,这些“善、恶”就是途中的各个关卡、十字路口,走错一步,就有可能走向不归之路。佛菩萨、祖师大德的教诲,共修系统各个阶段的课程,就是在为我们导航,依它而行,走好脚下的每一段路。只有放下贪嗔痴慢心、自私自利心、五欲六尘心、名闻利养心这一个一个的包袱,才能轻装上路;只有加满含有真诚恭敬、平等慈悲、谦虚清净、怕堕恶道之畏心、了脱生死之决心、救度一切父母的忠孝心等等这样的能量,才能快速前进。

  路刚开始,目标仍遥,时日不多,任重道远,唯有精进!

  不妥之处,敬请邦著教练和网站其他老师及同修们批评指正,至诚感恩!

  阿弥陀佛

  惭愧弟子 b00412敬呈

  2018-10-10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www.foxdwedu.com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