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学佛四年有余却没得到佛法真实受用之因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8-08-26 19:45:42
关键字:共修分享,学佛入门,学佛利益,学了凡四训,定数,变数,命运,改造命运,如何学佛
【 点击数:3156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摘自净宗经教网(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修学体会”  2018年8月26日


学佛四年有余却没得到佛法真实受用之因

尊敬的上净下空老法师,尊敬的邦著教练,尊敬的网站义工、护法、师兄同修们:

大家好!

  弟子接触佛法也四年多了,但是一直没有得到佛法的真实受用,有的话,也只是微乎其微。追究其原因,就是学佛没有基础。虽然接触了大乘经论,也喜欢翻阅,但是终究获得的是佛学知识,而并不是真正的学佛。

  “戒、定、慧”三学是佛法的枢纽,“因戒得定,因定开慧”。

  而戒律的根是世间的善法,世间的善法都没有,就不能持戒;没有戒律,就没有佛法,得到的是知识。而光有知识没有实际修行,在临终关头派不上用场,该干什么干什么去,该轮回依旧轮回,随业流转。

  之前特别喜欢阅读佛法相关经论和书籍,父母不让我看,我却心生烦恼,忤逆父母,认为这是耽误我修行。认为看佛经、听经、念佛就是修行,却一直没有在心地上下功夫,没有修正错误的语言、思想和行为,内心恒常自私自利,起着贪嗔痴慢疑。

  《观无量寿佛经》中言,“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孝养父母,侍奉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一条是世间法,落实在《弟子规》、《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十善业道经》,日常生活中的言语造作,起心动念要与之相应这也是人天福报、世间善法,做一个世间的好人;这也是戒律,是佛之根本。犹如造高楼大厦,需要有地基,地基不稳,甚至没有,那还谈什么高楼和大厦呢?

  学佛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落实佛法,让佛法从书本里到实际生活中鲜活起来,恒常与佛法相应,随顺佛陀的教诲,自利利他。一两年前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是好高骛远,耐不住寂寞,这看看那看看,一会是《净土圣贤录》,一会是《安士全书》,一会又是《了凡四训》,这样没学好,就看起了别的,到头来什么都没有,只有知识,就连知识都给遗忘了现在这样的体会更深了,真正想要成就,就要老实、听话、真干!学一条,落实一条!就要听净空老法师的话,要有“师承”,只听老法师一个人的,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一样没学好,绝不学第二样,这个学好了,落实到位了,再换下一个。这样心定在一门上,也算是持戒。

  这不能听,那不能看,这样久了也就得定,容易开智慧,这才是真正的学佛,与“戒、定、慧”三学相应。

  刚接触佛法的时候,看到了我们的“佛陀教育共修系统”,但迟迟没有加入,结果走了四年的弯路、了解了一点皮毛。现在想想也还不算晚,接下来就按着教练的指导,每次学习一门完后提交报告,合格通过,再换下一部经,学不好、没落实好,就不换下一部经。

  每天列出学佛的清单来,不想再像以前和最近这样,泛泛悠悠,因循守旧、空度人生了。

  感恩净空法师、各位师兄的指导和开示!

  末学要对自己负责,要对得起无量劫来与我有恩的一切众生,老实、听话、真干,愿弟子诚敬学佛,不再荒废,阿弥陀佛。

  惭愧末学b04264呈上

  2018/8/15


了凡先生从消极认命到积极改命超越了命数、摆脱了命运的束缚

尊敬的教练、尊敬的各位同修:

大家好!

  以下是我学习《了凡四训》的总结报告。

  民国时期的印光法师,当年极力提倡《了凡四训》,印数在百万册以上。净空老法师也说,他二十六岁刚刚接触佛法,第一本念的书就是《了凡四训》这本书对上人的影响非常大,甚至影响了上人的一生。两代高僧都极力推荐,可见学好这本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立命——摆脱命运的束缚

  了凡先生少年时期遇到孔先生,让孔先生推算自己一生的吉凶祸福,这些推算,在日后全部都一一应验,二十年时间都没有丝毫差错,这让了凡先生坚信“命由天定”。

  后来了凡先生去栖霞山拜访云谷禅师,经云谷禅师指点“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了凡先生认识到命运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从消极认命,到积极改命;终身奉行改过自新、修善积德,不再因循苟且、随波逐流;改从前的“悠悠放任”到后来的“战兢惕厉”;即使“在暗室屋漏中”,也“常恐得罪天地鬼神”,改变了宿命的观念,从而超越了命数,摆脱了命运的束缚。

  “立命之学”就是告诉我们命运存在“定数”,但是,我们不能被“定数”所缚,要知道“定数”之外还有一个“变数”,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改过――积善的先决条件

  “未论行善,先须改过”。“改过”是当务之急,欲改变命运、获福远祸,先须改过。不改过,所行善事,必然夹杂着自私自利,善不纯,积善就难见功效。

  “改过”要发三种心:耻心,畏心,勇心。

  “耻心。”思古代的圣贤原来跟我们一样是凡夫,他们为什么能千古流芳,成为大众学习的榜样,而我们却不思进取,耽染于五欲六尘,轮转六道,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激发起羞耻之心,从内心鞭策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改过自新。

  “畏心。”天地鬼神在上,如果作恶,“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过失即使是非常隐秘、微细,掩盖得再巧妙,被人觑破,不值一文,何况“天地鬼神,实鉴临之”,怎么能不畏惧?!对社会舆论的监督批评也要有畏惧之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更要畏惧造作“五逆十恶罪”,堕入阿鼻地狱,遭受无量劫的苦报。

  “勇心。”意识到了自己的过错,必须坚定地付诸行动。小的过失,就像有刺在我们肉里,要立即把它拔除;大的过失,就像“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不积极“改过”,“一息不属,欲改无由矣”。切不可因循苟且,马马虎虎,得过且过,耽搁自己的一生。

  “改过”有“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三种方法。

  “从事上改”;不能从根本上断绝过错,这种改过方式只是一种表面功夫,治标不治本,正如医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从理上改”:先把道理搞明白。就比如发怒,不仅害自己,还害了对方,双方都没有好处。如果我们能够忍受,以不动心来对待,我们自己的定慧就能增长。

  “从心上改”我们的过失太多了,说都说不尽,但我们“不必逐类寻求”,“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老法师教我们,学佛人,就是用一句佛号把念头换过来,念头才起来,立刻用“阿弥陀佛”取而代之在一切时、一切处保持我们的清净心、保持我们不造恶业。

  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所以就不会用心去改错

  没有“改过”的念头,日积月累,过失就越来越大,这也是死后堕三恶道的原因。

  三种“改过”方式可以互为辅助,“最上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如果做不到,先把道理搞清楚,道理明白了,自然把恶念、邪思离开了;如果这个也做不到,先从“事上改”,但仅仅执着于“从事上改”,而不寻求更好的办法,这是愚昧而笨拙的。

  蘧伯玉的事迹告诫我们,古人在修行“改过”方面非常坚定,谦逊而有恒心,他们能够日日反思自己的过错,并且终生“改过”。

  想想古人“改过”的事迹,再反思我们自己,身为凡夫,我们的过失、恶业太多了!可我们常常觉察不到自己的过失,总是觉得好像没有什么过错,其实并不是我们没有过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心思不够细腻,眼睛像生了“翳病”一般看不清楚发现不了自己身上的过错,就不能有效地修行改过,因而也就无法获得进步。

  业障深重,其实也是有预兆的。有的时候精神不济、头脑混沌,说过的话、交代过的事转身就忘记了。本来没有什么事情困扰,却忽然之间就心生烦恼,烦燥不安;怕见正人君子,听到圣贤之道就感到厌烦。明明做好事善事,却反而遭来怨恨;或夜梦颠倒;甚至语无论次,这都是业障现前的表现

  如果有上面的一、二条,都要立刻反省警觉,并且赶快回头,“舍旧图新”,“幸勿自误”,千万不要耽误了自己。

  通过自身的修行改过,使自己获得修善积德的基本条件和资格,这样才能够开始积善。

 

  积善——须分辨“善恶的标准”

  了凡先生首先举了十个“积善”的例子。这十个事例都是发自真心全心全力帮助别人,所以后面都有很好的果报;如果存有私心、自私自利,不可能会全力以赴舍已为人。所以“真心为善”是前提。

  “善”,有“真,假”;有“端,曲”;有“阴,阳”;有“是,非”;有“偏,正”;有“半,满”;有“大,小”;有“难,易”

  行善,应先把“善恶的标准”分辨清楚。

  “真,假”:为公,是真善;利己,是假善。从良心上发出来的善是真善;看到别人做,自己只是模仿,是假善。为善不求报答,不露痕迹是真,有企图、有目的是假。

  “端,曲”古时候的圣贤,宁愿欣赏有作为、有胆识、有责任、肯担当的人,这样的人才真正能够为群众服务、为国家担当大任。如果这个乡里的人虽然很谨慎,是个好人,但个性非常柔弱,随波逐流,没有志气,没有担当,夫子称为“乡愿”,是“德之贼”,他不是一个好榜样,就不能向这样的人学习。

  “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茍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

  “阴,阳”:做善事被人知道叫“阳善”,别人不知道叫“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出名不是好事情,天地鬼神都忌讳,如果一个人没有真实的德行,他知名度愈高,潜伏着意想不到灾害的机会也愈多。

  “是,非”:“是,非”很难分辨,有时候多数世人认为是对的,圣贤反而觉得是错的。也就是说,圣人的“是非标准”与世俗之人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常人看到的只是当下,而圣人则是看到了这一做法对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影响,是从整体利益来考虑的。所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

  假如有人做了坏事,你不仅不惩罚他,反而宽恕他,可能他以后会变本加厉,做的坏事更多,受害的人更多,这种叫“非义之义”。

  礼貌待人是礼,但如果过分去恭维、赞叹一个人,使他渐渐傲慢起来了,那就叫“非礼之礼”。

  “信用”很重要,但如果顾全小信,却失了大信,就错了。圣人顾全大信,有的时候可以放弃小信,这就叫“非信之信”。

  “慈爱”也不能过分,过分往往变成不仁慈,这是“非慈之慈”。

  “偏,正”其以善心而行恶事者,正中偏也;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

  “半,满”:勤而积,善是圆满的;如果懈怠,偶尔行点善,只有半善。用真心,布施虽少,得的善福是圆满的;心不诚,修的福只有半善而已。

  其实这些所谓的“满”都是“半”,都不是真正的圆满,到“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这才是真正的圆满。

  “大,小”大善、小善的差别,主要看发心,是以国家、百姓、大局为出发点,还是以个人、家庭、小单位为出发点。为个人、为家庭是小善,做得再多、做得再大,也是小善。存心为一切众生服务,境界愈广大,善的力量就愈大。

  “难,易”善行有“难,易”之分。意识到自身有严重的过失,应下定决心,先克服自己最大的毛病,然后,其它小毛病就不难克服了。“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是我们最大的毛病,如果不克服这十六个字,恶断不干净,善修不圆满,还是被命运所转,改变不了命运。

  了凡先生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知道随缘尽力的去行善。“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从这十个例子去类推,认真努力去修学,自然善行就可以圆备。

 

  谦德——保持谦逊带来福报

  “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

  天的道理,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亏损,而谦虚的就让他得到益处

  地的道理,凡是骄傲自满的,也要使他改变,不能让他永远满足,而谦虚的要使他滋润不枯。

  鬼神的道理,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受害,谦虚的便使他受福。

  人的道理,都是厌恶骄傲自满的人,而喜欢谦虚的人。

  天、地、鬼神、人都有完全一致的认同,可见“谦虚”符合宇宙中基本定律,保持谦逊的德行,谦逊必定受福。

  “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一个骄傲自满的人,一定没有远大的前途,因为他的度量太小,度量小成不了气候,就算发达了,也不会长久享受到福报。

  如果真的能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严格要求自己,“自然感动天地”积德行善与求取功名一样,只要长期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非常惭愧没有自己的真实心得分享给大家,谢谢给我留言的师兄对我的鼓励!不当之处,请师兄们批评指正。

  感恩教练和所有师兄!

  感恩净空老法师不舍众生孜孜教诲!

  惭愧末学b00366敬呈

  2018-08-18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www.foxdwedu.com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