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普贤行愿”即利于我们今世的幸福,更有利于我们道业的成就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8-06-07 17:13:19
关键字:共修分享,学普贤行愿,普贤十愿,学沙弥律仪,沙弥律仪,戒律,开遮持犯,广修供养,普贤行愿品
【 点击数:2997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摘自净宗经教网(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修学体会”  2018年6月7日


持戒 = 戒律内容 + 开、遮、持、犯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以下是末学学习《沙弥律仪要略》的报告,请大家批评指正!

  大德从《沙弥十戒经》里删繁就简,节取要点“十条戒律”和“二十四门威仪”,方便后来出家人学习受持,是希望后人以此节要为门,逐步深入戒律,恢复戒律

  “佛藏经云:佛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唐代以来,古大德依据国情用“儒”跟“道”代替了小乘,效果不亚于小乘。的确,儒家跟道家很多精神都符合甚至超过小乘。

  然而,现代人不学小乘经典,也不学“儒”和“道”,没有了地基,直接跨越到大乘,这个“建筑物”自然会倒塌,多是会增长邪知邪见、贡高我慢之心。

  由此可见“儒”和“道”的重要性,可见三个根本之重要。在家人修学,儒家的《弟子规》是根、道家的《太上感应篇》是根、《十善业道经》是根,出家人则加上《沙弥律仪》,什么身份、什么样的行业就遵守什么样的规矩。按部就班地学最可靠,缺的还得赶紧补上

  另外,对戒律的“开、遮、持、犯”感悟较深!这个也是很多学佛人容易走错的。

  有时候“持戒”也是犯戒,有的时候“犯戒”也是持戒,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戒律就不是约束人的,真是一副清凉剂。例如家人吃肉等,要先智慧地顺从,善巧引导,最后要引其入门,成就他们的慧命。    

  所以佛教的很多形式,也是引导大众入门的。先遵守世间法、遵守他的标准,通情达理、重情重义,最终才能成就人的慧命

  课程中,净空老法师举了很多例子,都是看似犯戒实际上是持戒,很赞叹,持戒能做得这么活活泼泼。

  反省自己戒律怎么做得那么死板?关键是只是知道戒律的内容,没有真正理解“开、遮、持、犯”,断章取义,没有圆满理解;不知道“持戒=戒律内容+开、遮、持、犯所以很多阻碍佛法的推行都是一些假佛弟子在做的,似善非善,唯有推行“佛陀教育”,深入了解其原理、原则、精神内涵,才不至于出现偏差。

  在课程中有少许老法师回答听众的提问,感觉挺重要的,平时只是听老师在讲。这些回答是老师在“做”、在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无论是回答的内容还是那爽朗的笑声,总感觉到“活活泼泼”。

  家关键是“心出家”因此,虽是在家学佛,若心已出家,望此生成就,则学习《沙弥律仪》的精神内涵。关键是精神,例如经中对饮食的规定,是希望我们去除贪心,去除烦恼。“事师”的规定,和《弟子规》、《太上感应篇》提到的精神相通,都在一个“敬”字。

  做事要循序渐进,老师在讲课说自己断除晚餐用了一年的时间,逐步地减少用量,最后断掉,要真正明白这其中老师的烦恼逐渐减少,烦恼轻,智慧长,消耗少。初学者不可由攀比心、名闻利养的心做主,一下就变得“少食”、“少睡”而损伤身体,这些都是要循序渐进地去除烦恼的。现在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朝着目标逐步前进就好。

  总之,若没有这些行为规范,生活中总觉得有些行为“怪怪的”,感觉错了,又不知错在哪。因此戒律真的很重要,养成习惯,做活了,才会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开遮持犯”,这要从众生的两条命去分析,“身命”和“慧命”,用智慧去引导,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现行,而论流弊。

  以上是末学的修学报告,请大家批评指正!

  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感恩老师辛勤教导!

  感恩同修互相勉励!

  惭愧末学b03300敬呈

  2018年5月30日


“普贤行愿”既利于我们今世的幸福,更有利于我们道业的成就

尊敬的各位大德、师兄、护法、同修们:大家好!

阿弥陀佛!

  学习《普贤行愿品大意》和《普贤行愿品疏节录》的目的,是让我们更加详细地了解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

  “十大愿王”是菩萨在日常生活中待人处事接物的最高指导原则,旨在拓展心量。所谓“量大福大”,心量大,动力自然大;动力大,成就自然大因此修“普贤行愿”,不但有利于我们获得今世的幸福,更有利于我们道业的成就。


  一、“礼敬诸佛”,目的:对治傲慢心、懈怠

  傲慢是众生与生俱来的习气,儒家和佛法都运用“礼敬”来对治。儒家的《礼记》说“毋不敬”,普贤菩萨的“礼敬诸佛”是一个意思,都是敬人、敬事、敬物,对一切人事物没有不恭敬的。古人讲“防微杜渐,”如果我们大家待人处事接物,都有礼、有敬,很多个人问题、家庭问题、社会问题都能得到预防了。

  对一切人都恭敬,《弟子规》上说“入则孝,出则悌”,表达的就是这种精神。“净业三福”中“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是对人的礼敬。各行各业、各个阶层、人与人之间、各个团体成员之间(包括家庭),都能彼此尊重、以礼相待,家庭、社会、国家、天下,人心就安定了,自然各安本分。

  对一切事都恭敬,表现在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处理事情谨慎、不马虎、不随便。如《弟子规》说的“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有这种精神,自然人人各尽其责。

  对一切物都恭敬。《弟子规》说“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这是拿对待衣服的态度来代表对物的恭敬。物品凌乱、脏,会影响人的心情,是修行的障碍。明白到这点,我就比过去更加注意环境的整洁了。奢侈浪费,其实就是对物的不恭敬。


  二、“称赞如来”,好处:能抑恶扬善,提升正能量

  如来”与性德相应的,我们就称赞、赞叹;不相应的,我们不称赞、不赞叹性德最低的标准,是跟《弟子规》相应。归结起来是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义,是合情、合理、合法;和,是和睦相处;平,平等对待。

  一家人互相赞叹,家庭和睦兴旺;一个企业老板跟员工互相赞叹,这个企业和睦兴旺。社会如此,国家亦如此,世界亦如此。

  于学佛人来说,性德的标准还要加上“三皈”、“五戒”、“十善”我们以清净心念佛、读经也是“称赞如来”。净空老法师在《2014大经科注中》提到,我们学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只要修“礼敬诸佛、称赞如来”这两愿,就能把我们无始劫的业障消除了,而且消得快!


  三、“广修供养”,好处:修福报,对治悭贪

  广修供养”就是以真诚清净的心修布施,就是放下,目的是修福没有福,修道很苦、障碍多。《观经》中韦提希夫人请教佛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佛首先教她修福。

  供养的种类很多,但是佛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什么是“法供养”?请看下列例子:

  如说修行供养。我们依照佛经上讲的理论、方法去修行,这就叫真正的供养。我们按照“净业三福”去修行,属于这种供养。

  “利益众生供养。”我们做一切有利于众生的事情,就是供养佛。利益众生的事情,最大的利益无过于把佛法介绍给他。最简单的方法,做法是印经、赠送法宝。

  摄受众生供养。我们心里面念念想众生,念念想利益众生、帮助众生,念念都希望众生成佛,这个叫“摄受”。

  我们怎样做才能摄受众生?自己做出榜样来,让众生看到了,对佛法和念佛产生信心。摄受众生供养的方法有四种:第一种“布施”;第二是“爱语”;第三是“利行”,第四个是“同事”。关键词:做好榜样。

  代众生苦供养。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前身为王储,本来可以享尽荣华富贵,但是为了帮助众生寻找一条可以摆脱业力牵引的道路,他宁愿舍家弃欲,过苦行僧的生活,那就是“代众生苦供养”。如果我们为了佛法的复兴,舍弃一些个人的享受,不也是代众生苦吗?!

  “勤修善根供养。”佛法中讲“善根能生一切善法”。不贪、不嗔、不痴,叫“三善根”,一切善法就从这生的。培养对一切事物、一切境界不贪、不嗔、不痴,努力精进,自利利他,这就是“勤修善根”。唯有“勤修戒定慧”,才能“熄灭贪嗔痴”。因此我们“勤修戒定慧”,就是供养诸佛、供养佛刹、供养菩萨海会。“孝、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根大本,力行“孝亲尊师”,也是“勤修善根供养”。

  不舍菩萨业供养。菩萨的事业是什么?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我们每天念佛,就是“上求佛道”;我们依照“十大愿王”的纲领来待人处事待人接物,把这十条变成我们自己的生活行为,把净土法门尽心尽力介绍给别人,这就是“下化众生”。

  不离菩提心供养。”舍菩提心,凡所修行魔所摄之”,没有菩提心的修行,那都是魔业。“菩提心”是真心、觉心不迷的心。“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大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和“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二十个字,是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的体现


  四、忏除业障

  业障”无量无边,归纳起来有两种:“烦恼障”与“所知障”。

  “忏悔”有三种:第一种叫“伏业忏”,把烦恼伏住;第二种叫“转业忏”,能把烦恼转成菩提,念佛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去,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把业也转了;第三种叫“灭业忏”,成佛才能做得到。

  我们初学者,念阿弥陀佛就是“伏业”,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转业”;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了佛,就“灭业”。若能“身口意”三业清净,身礼佛、口念佛、心想佛,这样忏除业障最快。


  五、“随喜功德”,好处:对治嫉妒、障碍。

  利益众生的事情,看到别人在做,我们不但不去障碍他们,还要尽心尽力,帮助他们成就善行,这叫随喜。随喜别人的一切善行,而不着相,就有功德。


  六、“请转法轮”

  本意是“请佛说法”,佛不在世了,就请一些有学、有修的善知识来讲经,把佛法的道理给大家讲清楚。“有修”的意思,是他自己真正言行一致,把佛法的理论方法落实在生活中。

  真正的善知识,他所讲的道理和修行的方法,必定是有经论做依据的。经论是佛菩萨从自性流露出来的真理,不是自己妄想瞎编的。


  七、“请佛住世”

  希望给我们讲经的善知识、法师,能常住在我们这里讲经说法,这是“请佛住世”。佛不度无缘之人,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真正有道的善知识,哪里有缘,就往哪里去。真学、真修的人,才会有缘遇到真善知识。因此我们想修这一条,唯有自己真正修学,感应佛菩萨、善知识来住世。

  请佛住世”有什么好处?好处太大了!《无量寿经》上说:“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奉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冤枉。”

  民得到佛法的教化熏陶,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宇宙的关系,这些佛法所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国家自然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了。

  历史可以佐证,大唐盛世和清朝几百年的盛世期间,都是儒、佛都兴旺的年代,说明“请佛住世”之重要


  八、“常随佛学”

  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我们每天要依照这个榜样来塑造自己

  佛的心量、佛的清净、平等、慈悲,我们要学;佛的觉悟、大愿、大行,我们要学。样样都要拿佛做为我们的标准,使我们学了像一尊佛,学得很像,就真的成佛了;每天检点我们的思想、言行像不像佛,这是常随佛学。人人都以佛菩萨为榜样,这社会能不安定吗?!

  学佛”跟“佛学”是两码事“学佛”是学和修相结合,目的是开智慧、出轮回;而搞“佛学”,得到的仅仅是知识而已。


  九、“恒顺众生”

  个和“慈悲”一样,要以理智、智慧为基础,不是盲目的随顺众生有善有恶,善可以随顺;恶的我们不能随顺,又没有办法引导他,怎么办呢?要用善巧方便来回避。恒顺众生,是为了利益众生。


  十、“普皆回向”,目的:破我执、破法执

  “普皆回向”,于世间法来说,是所做一切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于出世间法来说,是把前面所修的九种功德,统统回向给一切众生,不局限于人。普贤菩萨将一切功德统统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念念都是为利益虚空法界一切众生。

 

  通过对以上十条“普贤行愿”的学习,弟子更加清楚“普贤行愿”的意义,并且更加认同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所说的话:“拯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

  “十大愿王”要是记不住,怎么办?按照蕅益大师所说的去做——“信愿持名”,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你就是修“十大愿王”了,到了极乐世界,十条“行愿”就都圆满落实了。

  弟子的分享到此结束,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感恩净空老法师!

  感恩佛菩萨和古圣今贤!

  感恩为净土释疑网及共修系统付出的师兄!

  感恩同修的分享!

  真诚祈愿净空老法师:长久住世,法体安康,叶落归根,度众有情!

  惭愧弟子C00989

  2018-6-3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www.foxdwedu.com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