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真正的福田是弘护正法,“利养人”错过“胜福田”变成魔党羽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8-05-12 06:58:01
关键字:弘法利生,福田,弘护佛法,最胜福田,读经,佛陀教育,学会,学佛,舍,四事供养,供养,利养,听经体会
【 点击数:2258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摘自净空法师讲《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第9集  1996/10 讲于 新加坡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智慧从“清净心”开的;心愈清净,智慧往外面透的就愈多

  再看第二:

  【不舍愦闹。不住寂静。】

  热闹的地方你不能够舍弃,还要去赶热闹,“不住寂静”。

  【未生慧力当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长。亦无是处。】

  也没有这个道理。你要想开智慧,智慧从哪里开?智慧从“清净心”开的你看佛法里面讲的“三学”,“三学”是总纲领、总原则,“因戒生定,因定开慧”,“定”就是“清净心”。心愈清净,智慧往外面透的就愈多,智慧是自性里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来的

  为了求开智慧,你要去读诵一切经典,那是办不到的。以为我多读、多听就开智慧了,那不是智慧,那叫“世智辩聪”,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智慧是从“自性”里面开发的,一定是从“定”里面流出来的,那是真智慧。


读经要会读,读经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圆满了

  但是也有很多人读经开智慧的,那个没有错,那是把读经当做修“定”的手段,能开智慧。我们在从前讲席当中也常说劝你们读经,读经要会读,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你会用功,每天用两个小时读这部经

  譬如大家念《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用两个小时念非常之好!不要念得太快,也不要太慢,两个小时非常好。从头到尾念一遍,念的时候专心读诵,不要去想里头的意思,从“如是我闻”念到“信受奉行”,一心专注,这个里面“戒”就圆满

  “戒”是什么?“戒”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看你读经,心专注在经文上,没有一个杂念、没有一个妄想,不就是“诸恶莫作”吗?!小乘戒具足了。经文是世尊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真言,善中之善,一切善法不能跟它相比,第一大善,你读这个经就是“众善奉行”。我们这边同修都听过《无量寿经》、都常读《无量寿经》,我这么一说你们都能体会。所以读经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圆满了

  读经要专心,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一心专注,那是“定”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念错一个字,没有把句子念颠倒,这是“慧”,这是“根本智”。这样读经是修行,能开智慧、能得禅定;在净宗里面讲能得“一心”、能开智慧,你要会念

  如果你念经,一面念一面想,这一句什么意思、这一段什么意思,都在胡思乱想,“戒定慧三学”都没有,那个不能开智慧,所以不可以打妄想

  然在读经的时候意思自然现前,我想有些同修应该有这个经验,读的时候突然这个意思出来、明白了,这是个自然的现象,不要去理它。千万不要以为,这里有悟处,赶紧记下来,怕一会儿忘掉了,那你叫打闲岔你现在有一次悟处,将来还有比这个更深更广的悟处,不必理它,纵然有意思现前也不理,也是专心把经文一直念下去我们修的是“戒定慧”,不打闲岔,这样读经是真正修行。当然时间愈长愈好,你一天能念两部四个小时,念三部六个小时,时间愈长我们熏习的时间久,熏习的力量大,这个利益很大。所以要懂得

  要常在寂静之中、常在定中。念佛人能把心住在佛的名号之中,这是方便法,对于我们一般初学人来讲非常有效果

  如果我们“什么都不想”做不到,一定有妄念生起来。所以,不是去想经里面的教诲、经里面的境界,就一定要想佛的名号,执持六字洪名,这个方法好


有人学佛很精进、很用功,为什么不能成就?

  下面经文说:

  【不舍世话。不观实义。】

  这两条你也做不到。

  【未生慧力当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长。无有是处。】

  也没有这个道理。

  【初夜后夜。耽着睡眠曾不觉悟。】

  睡眠是昏沉,哪里会有觉悟?!

  【系念思惟不舍众务。】

  想搞事情搞的很多的人,一天到晚在想这个事情还没有做完、明天那个事情怎么做,天天满脑袋这些东西,心怎么能清净?!佛在经上的教诲早已经忘得一干二净。天天去搞这些不相干的事、不要紧的事,于了生死出三界没有相干,这些事情我们应当要放下不但不放下,天天还在打妄想,还在搞这些东西。

  【好诸戏论。】

  “戏论”包括世间一切娱乐在其中,他喜欢这个。

  【于出世道不能修行。于诸众生不生慈念。】

  对于了生死、出三界还没有把它当做一回事情来办,不能认真的修学;对众生没有慈悲心,怎么晓得?你自己不认真办道,就是对众生没有慈悲心。为什么?如果对众生有慈悲心,自己一定勇猛精进,你的道业成就,你才能度他们我为什么要精勤?为什么要努力?为什么要发奋?为什么要一切放下,求生净土?就是大慈悲心,为了广度一切众生这些毛病要不能舍掉,正当的修学不能认真努力真修。

  【未生慧力当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长。亦无是处。】

  佛一桩一桩都给我们否定掉。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短短数十寒暑,要想成就,这些大障碍要不能一样一样的清除,怎么能成就?!

  所以古今中外我们细心观察,修行的人很多,成就的人很少;也有很多人他也很精进、也很用功,为什么也不能成就?读了这段经文才恍然大悟,这里头有个一条、两条他没有能做到,那就是严重的障碍,就是他修行不能成就的原因


要舍的你要统统舍、要放下

  我们看底下一段结论:

  【弥勒。是故菩萨。未得慧力而欲得者。应舍诸法。当须舍离。】

  些应舍的?刚才前面说过了,“利养”要舍、“愦闹”要舍、“世话”要舍、“睡眠”要舍、“众务”要舍、“戏论”要舍。要舍的你要统统舍、要放下。

  【应修诸法。当须修习。】

  佛在这里讲得很清楚,少欲知足要修,寂静要修,观实义要修,观实义简单讲观察宇宙人生的真相。少睡眠要修,离众务要修,出世道、慈念众生,这是佛教给我们应当要修学的,“当须修习”。

  【何以故。菩萨智慧从因缘生。若无因缘终不能生。因缘和合尔乃得生。】

  这个开示多么清楚、多么明白。

  我们再看底下这段经文,这是细说“利养”有二十二种过失,你要是明了了,怎么能不舍?!

  请看经文: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利养中过。若观察时。能令菩萨乐于少欲不生热恼。】

  弥勒菩萨很慈悲,对我们非常爱护,这是他老人家明知故问,不是他不知道,他是代我们启请的。

  佛前面讲了“利养”是过失,“利养”到底有哪些过失?如果我们能够观察这些过失,就能够教这些初学的菩萨欢喜少欲,“不生热恼”。“热恼”就是烦恼,“恼”是热性,你看人一生烦恼,血气就往上升,满面就通红,这就是“热恼”的现象。弥勒菩萨既然启请了,佛当然要开导。


世尊当年在世在家弟子供养出家人仅限于四种供养

  请看经文:

  【佛言弥勒。】

  叫着弥勒菩萨。

  【初业菩萨当观利养。生贪欲故。】

  这是第一种过失。

  “初业菩萨”一直贯到下面二十二句,所以只在第一句里面有“初业菩萨”,后面都省略掉。

  一种过失是“生贪欲”。“贪欲”是最大的烦恼。“贪”是三毒之首;“欲”是外面的境界,“五欲六尘”,“五欲”是“财色名食睡”,这是“利养之事”,一定要清楚、要明白。

  如果不能够舍离“利养”,增长“贪嗔痴”三毒,不但所有一切行门你不能成就,念佛也不能往生。为什么不能往生?世间的贪爱断不了,阿弥陀佛来接引,你这里还舍不得离开,那怎么行?你说这个过失多大?!

  第二:

  【当观利养。坏失正念生嗔恚故。】

  前面“生贪心”,第二个生“嗔恚心”。

  “利养”得到了生贪心。得不到,生嗔恚心;我得不到,看到别人得到了,嗔恚就更大,嫉妒、障碍,甚至于陷害、杀害的心都生起来,那要造极重的罪业。所以破坏了正念,“生嗔恚故”。

  第三:

  【当观利养。念起得失生愚痴故。】

  “愚痴”是患得患失,没有得到想尽方法、用尽心机希望得到;得到之后,又要费心机怎样保持,让它不失掉,你说多苦、多可怜!你能够把它舍掉,你心多清净,你多快乐,哪有这么沉重的负担,这是自找苦头

  你看看一开端是“三毒烦恼”,多可怕!

  第四:

  【当观利养。能生高下嫉妒心故。】

  “利养”,当然他会跟别人比较。他所得的“利养”比别人多,骄傲就起来;如果自己得的没有别人多,嫉妒就生起来,总是麻烦。

  第五:

  【当观利养。于亲友家悭吝耽着生诳惑故。】

  这一句是第五句,是说出家的菩萨。“亲友”就是指的信徒。信徒当中特别有缘、特别拥护的,与亲友无有两样,他很照顾你,于是你对于这些信徒也特别重视,为什么?怕他跑掉,想尽方法要障碍,不可以亲近别的法师,不可以跑其他的道场,唯恐信徒跑掉,生起“悭吝耽着”。这个里面免不了要欺骗信徒、要破坏别的法师,让他不要去亲近,造这些业障。什么原因?都是为了“利养”。

  第六:

  【当观利养。成就爱味生谄曲故。】

  “爱味”是贪图享受“利养”的滋味,实在说,这里面决定不清净、决定是污染。

  “生谄曲故。”你的心不正直、你的心委曲婉转,世间人所说的“机心”。

  第七句:

  【当观利养。舍四圣种无惭愧故。】

  你的修道生活不如法。佛在经上告诉弟子,这是指出家的弟子,生活,我们不能离开衣食卧具,所以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在家的弟子对于出家人的照顾、供养限于“四事”——四种供养。

  第一个是饮食,那时候是托钵制度,见到出家人托钵,一定要供养他一钵饭,他一天只吃一餐。

  他的衣服破了,没有衣服穿,应当供养他一件衣服

  他晚上睡觉,虽然是树下一宿,他是打坐,打坐下面也要有个垫子,也要有个卧具。实在讲那时候的卧具就是三衣,出家人的三件衣服,晚上睡觉当做被盖用,有个具,具就是垫在地下的,生活非常简单,要供养卧具

  生病的时候供养医药

  所以叫“四事供养”。

  而出家人除了医药之外,衣、食、卧具要随缘,这叫“圣种”。“四圣种”里头,这三个随所得,就是随缘不强求,不向人家去募化,随缘随所得衣、随所得食、随所得卧具,随缘而不攀缘,对治贪心,这是“无贪”另外一个圣种,就是喜欢修行、喜欢断恶,这是对治“放逸”,这称之为四圣种如果你要是贪图利养,这四条都没有了,所以“舍四圣种”,违背佛的教诲。

  “无惭愧故。”惭愧是善心所,惭愧两个都没有了,这就是变成烦恼,无惭、无愧在《百法》里面、“烦恼”里面的“中随烦恼”。

  下面一句:

  【当观利养。一切诸佛所不许可。数习骄逸生高慢故。】

  “利养”多了确实是这个现象,这我们亲眼见到的就很多,这桩事情是佛决定不许可的。你看佛在这个经上所说的这么多过失,怎么可以贪图利养?!


真正的福田是弘护正法,利养人错过胜福田变成魔党羽

  下面第九句:

  【当观利养。于胜福田起于轻慢为魔党故。】

  这个损失就更大。贪图利养的人把最殊胜的福田错过了,对于最胜的福田他看轻了、他慢待了,他不是佛弟子,变成魔王的党羽

  最胜的福田在哪里?实在讲就在我们的身边,为了贪图利养,不肯在最殊胜的福田里面去种福机缘非常难得,佛在《弥陀经》上跟我们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也套这句话来说,“不可以少善根、因缘,得种胜福”。最胜的福报、福田,你要没有善根、没有福德、没有因缘,你培不到福真正的福田是护持正法、弘扬正法,利益众生。正法里面,尤其是净宗法门,因为这个法门能令一切众生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出三界,不退成佛,你说这个福田是多大!世出世间哪个福田能够跟这个福田相比?!


听经体会

阿弥陀佛!

   “佛陀教育”是释迦佛的主旨,我们学佛以净空老法师、黄念祖老教授、夏莲居大士、印光大师等历代祖师的教诲为依据,坚决杜绝现代佛教中所谓的经忏、法会、放生、神通、抽签、算卦等诸多流弊,我们净土释疑网、净宗经教网的有缘人,要解行相应,演绎释迦的“佛陀教育”理念。

  记住“2018年5月10日”这一日,“佛陀教育”新时代的开始!

  南无护法韦陀尊天菩萨!

  邦著  二〇一八年五月十日 于 郑州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www.foxdwedu.com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