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 第08集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8-04-19 10:41:56
关键字:学佛,烦恼,代佛说法,禅定,真妄,不贰过,取财有道,四依法,辩才,老实人,志乐经,业障,孔子杀少正卯
【 点击数:2684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净空法师 1996/10  讲于 新加坡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诸佛菩萨在三千年对我们现代社会的状况了如指掌

  请掀开经本,第十六面,最后一行,我们先将经文念一段,对对地方。

  【尔时世尊。赞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弥勒。善能演说如是譬喻。无能伺求说其短者。】

  从这个地方看起。

  这段是结束前面一大段的经文,在末后弥勒菩萨举了一个比喻:譬如口渴之人,他非常希望得到饮水,可是这个饮水在以前被他污染了大概他把这桩事情给忘掉了,于是见到这个水很脏不能饮用,反而怨天尤人

  这个比喻虽然很浅显,也许我们会觉得不以为然:世间哪有这样健忘之人?如果诸位冷静的去观察现在这个社会,像这样的人还真有不少,才知道诸佛菩萨在三千年前讲经说法,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状况真是了如指掌,这不能不说是智慧神通的广大

  所以,佛在此地赞叹弥勒菩萨的比喻,说你说得太好了。“善哉善哉”是赞叹他说得非常之好。告诉弥勒,叫着“弥勒,善能演说如是譬喻”,这是很善巧。“无能伺求说其短者”,没有人能够在他的言行当中找到他的过失、求得他的过失。


孔老夫子为什么要杀掉少正卯?

  我们接着看底下经文:

  【弥勒。以是因缘。汝应当知。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宣说。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遮止。】

  到这个地方是一小段。

  佛说了,由于前面这个缘故、因缘,你应当要知道。世尊叫着弥勒就是叫着我们大家,弥勒菩萨何尝不知道?!我们不知道倒是真的,他代表我们请法,代表我们接受佛的教诲。

  底下这一段非常重要!

  说有四种辩才,这是佛经上常讲的“四无碍辩才”,如来果地上具足的大德大能,“四无碍辩”。

  “一切诸佛之所宣说。”佛为一切众生、为九法界众生讲经说法,无碍辩才,这是佛所说的,我们学佛的同修大多数熟知的。

  可是还有四种辩才是“一切诸佛之所遮止”的,“遮止”就是禁止,不许可的,这四种的确我们不知道。正因为我们不知道,所以在末法时期才演变成一个不良的后果,那就是“听骗不听劝”。你想想看,骗人的人他要没有辩才,你怎么会被他骗了?!“信假不信真”,没有辩才的人你也不会去信假。可见得假的、邪的,他也是有无碍辩才。这种无碍辩才,佛所禁止的。

  佛很慈悲,孔老夫子就不慈悲了,你们念孔子公的书,你看孔老夫子做鲁国的大司寇,他一上任就把少正卯抓来把他杀掉,什么原因?没罪过,没有什么原因。孔老夫子为什么把他杀掉?就是他有“无碍辩才”,邪知邪见。孔老夫子看到这个人还得了,辩才无碍,就是到处欺骗众生,没有别的原因,就这个道理,就把他杀掉佛不是,佛很慈悲,佛不杀人。


诸佛菩萨是令一切众生得利益;众生不得利益的佛决定不说

  我们继续看下面经文:

  【云何名为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宣说。】

  下面先说明佛的“四无碍辩才”,这有四种。

  第一:

  【所谓利益相应。非不利益相应。】

  这是第一种。诸佛菩萨的“四无碍辩才”,一定是与利益相应;换句话说,他所说的字字句句都是令一切众生得最大的利益;如果说叫众生不得利益的,佛决定不说。

  什么叫利益?一切经里面说得很清楚,假如说现前得利益,来世不得利益,后世不得利益,佛说这不是真正的利益。我们必须要知道,生命是永恒的,这是稍稍涉入佛法的人都能够理解的。而身命是短暂的,身体在这个世间是很短暂的,生命是永恒的,这就是说明有三世。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众生有过去世、有现在世、有未来世,过去无始,未来无终。假如说在这一生当中能得利益,来生不得利益;来生的时间长,在六道里无论哪一道,生命都比人道来得长久,这是佛在一切经里面说得很多,说得很详细。

  我们觉悟的人、明白的人,眼光要看的深远,来生不能不考虑假如来生得利益,后生也得利益,这就是讲生生世世都得利益,这才叫真的利益,究竟圆满的利益大乘经论都是以这个目标来宣讲的。由此可知,佛不仅仅是教我们现前得利益,我们一定要晓得佛在经上讲的利益的定义。

  第二:

  【与法相应。非不与法相应。】

  “法”是什么?是佛陀所讲的一切教法,佛的教诲

  佛的教诲是依什么说的?一切大乘经上告诉我们,佛依“实相”而说,“实相”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换句话说,诸佛菩萨所宣说的一定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就与“法”相应。所说都是宇宙人生真相,宇宙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人生就是本人。与此相背的,诸佛菩萨决定不说,这个我们要知道。

  第三:


你学佛如果学的烦恼还天天增长,你就应当要反省

  【烦恼灭尽相应。非与烦恼增长相应。】

  诸佛菩萨所说的一切法,决定是帮助我们断烦恼。烦恼轻,智慧就长。“烦恼”跟“智慧”恰恰是对立的,就如同“明、暗”一样,黑暗去了,光明就来,有了光明,黑暗就没有了,佛所说的一切法是光明的。

  所以你学佛如果学的烦恼还天天增长,你就应当要反省,你学的不是佛法、你所听的不是佛经如果是佛所说的经、佛菩萨所讲的法,决定是帮助你减少烦恼学佛的人他的效果必然是烦恼一年比一年少、一月比一月少我们只说到这个地方,能够一月比一月少就很不错了;如果能够一个礼拜比一个礼拜少,你不是凡人,你不是普通人。决定是烦恼少,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长、一月比一月增长。

  慧是什么?对于自己、对于境界,一切人、一切环境当中你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而不会被迷惑,清清楚楚。

  生活当中就是“定慧等学”。你们今天同学,净宗学会带着你们到新加坡大概几个旅游的地方去参观,你们是不是在修“定慧”?“定慧”在哪里学?生活当中学。你们看看新加坡这个都市、看到许多繁华的市场,你到那个地方去,如果看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是“慧”;能在这个境界里如如不动,那就是“定”。“定”跟“慧”是同时有的,绝对不会说我有“慧”没有“定”,那个“慧”是“邪慧”,不是“正慧”。有“定”,“定”中生的“智慧”,那是真智慧,样样清楚,如如不动。在这个境界里绝对不会起心动念,没有妄想执着,心永远是清净的,你才能看到这个世界千变万化。从静观里面,你就了解这个时代的众生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在说什么,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你才有能力去度化众生,讲经说法才能够契机契理。“理”就是与法相应;“机”就是灭烦恼,与利益相应,与灭尽烦恼相应,这就契机。

  第四:

  【涅槃功德相应。】

  “涅槃功德”是从果报上说的。

  涅槃”是什么意思?不生不灭,绝对是与不生不灭的功德相应“功”是你修学的功夫,“德”就是你得到的果报,果报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什么时候得到?给诸位说,现前得到。这个句句都是真实话,这个不是假的,现前得到不生不灭,不是说死了以后才得到,那不是佛说的。涅槃”是没有生死,没有生死就是了生死,是现前所证得的

  佛的“四无碍辩才”一定与这四桩事情相应,如果是这种说法,你就晓得这是诸佛菩萨的正说,与这四个相应。


四众弟子都有责任弘法利生

  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弥勒。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欲说法者。应当安住如是辩才。】

  佛叫着弥勒菩萨说,实在就是嘱咐我们。

  “比丘比丘尼”是出家的二众;“优婆塞优婆夷”是在家的二众。四众弟子都有责任弘法利生,所以弘法利生并不是出家人的专利,出家人实在讲他是应当要做的好比学校,出家人是专职的教员,他是专职教员他当然天天要教书,天天要上课;在家居士是兼任的教员,他可以来上课,他也可以不来上课,他不是专任的,他是兼任的。所以,四众弟子都有这个责任。

  你要“代佛说法”,你要“自利利他”,佛说了,“应当安住如是辩才”,你要把这四句话牢牢的记住。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给一切众生做榜样,要给一切众生做好样子,这就是利益众生,这就与利益相应。真正做个好样子,必定是跟如来的教诲相应,佛教我们应当要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譬佛教给我们“三福”、“六和”、“六度”、“十愿”,我们一定要依教奉行,这是与“法”相应。

  “法”一定与“理”相应,这是深一层的说。“法”一定与“理”相应,如果“法”与“理”不相应,那个“法”不是正法。

  依教修行的人,一定是烦恼轻,智慧长;依教修行的人,必然是趣向大涅槃功德相应。这是无论在家出家的弟子,要为一切众生说法,一定要与这个相应。


有大福德的人才愿意听经

  再看底下经文: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有信顺心。当于是人而生佛想。作教师想。亦于是人听受其法。】

  这是佛教导我们,听这些佛子说法应当具有的心态,我们才能真正得到佛法的功德利益。

  哪些人喜欢听佛法、能够接受佛法?必定是“善男子、善女人”。

  佛经典里面“善男子、善女人”说得很多,但是“善”的意思不相同、等级不一样,一般可以说大分有五个等级,就是五乘佛法,从最下面、最低的等级,人乘佛法、天乘佛法、声闻、缘觉、菩萨

  此地这个标准是最低的标准,我们得的是人身,当然是为一切人来讲经说法,总不会去为畜生讲经说法,为人讲经说法。人要喜欢听、肯接受,这个人就是“善男子、善女人”,为什么?如果过去生中他没有善根、福德,今天因缘虽然聚会,他也不会来听。我们今天在这讲经,新加坡有两、三百万人口,他为什么不来?可见得要到这个地方坐下来听两个钟点,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机缘,三桩事情凑巧凑在一起了,善根、福德、因缘统统具足,这时候机会才现前,少一个都不行。如果少善根,他不相信,他听不懂,没有善根,他不能信、不能解;而没有福德,他不喜欢听,他虽然能听懂,他也相信,不喜欢听。你想想看,佛门里这些人不少,做法会的时候多少人来烧香拜拜,出钱作功德,讲经的时候他不来、他不来听经,你问他,佛教徒、虔诚的佛教徒,还是佛门大护法,问他听过经没有?一生一次也没有听过,那就是他有善根,他没有福德。听经是大福德有善根、有福德,没有人讲经,没有机会,那也不行。所以一定是善根、福德、因缘这三个条件都凑起来,不容易!

  诸位现在在座好像并不难,你想想新加坡几百万人,一比较你才知道真难,真不容易。你再看看亚洲的人口、全世界的人口,才知道这一会这两个钟点稀有难逄,决定不是简单的。

  “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就在此地。他“有信顺心”,对于所说之法他能理解,他能相信,而且能够依教修行,这叫“顺”,“顺”里头有依教修行的意思。


“代佛说法”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敬佛,敬事,敬大众

  我们对于讲经的人要怎么看法?“当于是人而生佛想”,讲经是“代佛说法”,所以升座,大座的前面要供佛像,人家顶礼拜的时候,我们讲经的人不敢当,佛在前面,我们躲在佛后面,你拜是拜佛,我们不敢当,但是我们要“代佛说法”。

  既然代佛说法”,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就是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礼敬诸佛”、“称赞如来”。普贤菩萨这两愿教导我们:

  第一我们要敬佛我们讲经的人自己不敬佛,怎么能教别人敬佛?!

  第二我们要敬事也就是敬业。讲经是我们的事业,我们对这个绝不能含糊,一定要非常认真,小心谨慎,不能把经义讲错。不但经义不能讲错,一定要讲得令大家生起欢喜心、信顺心。所以不能不敬业,敬业就是充分的准备,依教修行。

  第三要敬大众,为什么?每一位来听的人我们很清楚、很明白,他是过去生中无量世的善根、福德、因缘在这时候成就,都是可敬可尊之人。要怀诚敬之心,在讲台上代佛菩萨说法。我们讲的人要具备这个心态,所以要认真的学习、认真的修行,含糊不得,绝不能草率来做这桩事情,草率来做我们诚敬的心就没有。诚敬的心没有,不但不能利益众生,自利都得不到,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


听法之人对于讲法的人“生佛想,作教师想”

  听法之人对于讲法的人“生佛想,作教师想”,他是我们的老师,我到这来上课,接受教导的。

  “亦于是人听受其法。”我们尊师重道,当然一定要来听经、一定要来接受佛的教诲。

  法师所讲没有离开经典,法师所讲全是佛的意思,而佛所讲的是过去古佛的意思。你要问佛有没有说法?佛说我没有说法。没有说法,说了四十九年,四十九年说什么?说的是古佛之法。佛这个态度与中国孔老夫子作学问的态度相似,“述而不作”,自己没有创作,都是转述古圣先贤的教诲。所以,今佛祖述古佛之所传,就是这个道理。讲的人、听的人都具足了良好的态度,这是佛在此地教导我们的。下面把这个道理说出来了。


外不着相是“禅”,内不动心是“定”

  【何以故。是人所说。当知皆是一切如来之所宣说。一切诸佛诚实之语。】

  这把理由说出来,为什么我们尊敬说法的人?为什么要相信所说之法、要依教奉行?说法之人,他所说的都是诸佛所说的,不是他自己所想的。如果用他自己的意思来说,问题就多了,麻烦就大了,决定是说诸佛之所说。这一点跟世间人想法、看法不一样,世间人都讲求要创造,创作发明超过前人,后人要超过前人。而佛法里面路子是平平淡淡的,没有办法超过前人。你要问为什么不能超过?因为法是平等法,你怎么能超过?《无量寿经》上经题“清净平等觉”,你要一超,“清净”没有了,“平等”没有了。那一超超到哪里去?超到三途恶道里去了。你要想作佛、作菩萨,告诉你平等法。

  平等法是正法,平等法是真实法,是“一切诸佛诚实之语”,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明白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真相,所以佛子心永远是平静的,平静就是禅定的功夫。六祖大师解释禅定,什么叫禅定?外不着相是“禅”,内不动心是“定”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了了分明是“禅”,如如不动是“定”,永远安住在清净、平等的境界里,清净就光明,平等就不动。四众弟子都要晓得这个事实真相,都要晓得这个道理,要认真努力去修学。


“真心”做主是佛菩萨,“妄心”做主是凡夫

  再看下面经文:

  【弥勒。若有诽谤此四辩才。言非佛说。不生尊重恭敬之心。是人以怨憎故。于彼一切诸佛如来所说辩才。皆生诽谤。诽谤法已作坏法业。作坏法已当堕恶道。】

  哪些人干这个事情?干这个事情的人很多,他不明白这个道理,认为你们这样做法、这种心态是落伍了,这个已经被淘汰掉,不知道竞争,不知道求进步。我们要是听到人家这种说法,怎么办?如果想想,不错,举世之人都在竞争,我们怎么会变的这么消极?如果没有相当的智慧,你的信心很容易受动摇。一动摇就错了,跟他们走了,你不跟佛走,你跟那些人走。那些人心是动的,心猿意马,一分一秒他都停不住,那是什么心?诸位晓得,妄心,他是妄心做主。佛教给我们安住如如不动,如如不动是真心。真心”做主是佛菩萨,“妄心”做主是凡夫“凡、圣”的分水岭就在此地。

  我们到底是要“作凡”,还是要“作圣”?如果要“作圣”,那就晓得,说这些话的人很多、很平常,为什么?凡人多圣人少,几个人会赞叹你?能赞叹你的,他也是圣人,他明白,他才会赞叹你。毕竟是圣人少,凡人多,凡夫毁谤这是必然的道理。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一定会遇到,而且常常会遇到,时时处处都遇到,自己要明了。这个时候看看你定慧有没有作用?你是不是能够在境界清清楚楚,还是如如不动?


学教最高明的首先是“通其理”;其次是“通其义” 

  这些人说这“四辩才”不是佛说的,“不是佛说”这句话里面的含义很深很广。我们学教,也就是学习经典,要能通其义,不能死在文字之下,那就错了。所以学教,最高明的是“通其理”,学教理;其次的则是“通其义”,教义,不可以执着在文字上譬如有人说,经上讲的“弥勒,若有诽谤此四辩才”,你想想没有听说过?没有遇到,从来没有遇到过。可是你有没有听说“大乘非佛说”、“净土不究竟”,有没有听说过?这个有听说过。就是这个话,你想想看对不对?大乘是佛“四种辩才”说出来的,净土是“佛四辩”才说出来的,他说“净土不究竟”、说“大乘非佛说”不就是“诽谤此四辩才,言非佛说”吗?!他对大乘教不尊重,对于净土教不尊重。读经你要会看,它的意思很深很广。既然他毁谤,他必定就破坏、障碍,破坏佛法、破坏道场,障碍人学习,帮助人退失信心,这就是“作坏法业”,后果必定堕恶道。堕恶道的情形这个经一开端就说出来,果报是太可怕了。

  我们看末后这一段:

  【是故弥勒。若有净信诸善男子。为欲解脱诽谤正法业因缘者。不以憎嫉人故而憎嫉于法。不以人过失故而于法生过。不以于人怨故而于法亦怨。】

  佛这段的开示非常重要,我们往往因为犯了这些小毛病,而造成重大的过失。造这种罪业的人不是别人,也是学佛人。不是学佛的人他怎么晓得有大小乘?他怎么会知道“大乘非佛说”这些话?都是学佛的人,而且对于佛法大概都有相当研究的人。一个是自己知见错误,一个是人云亦云,自己没有主见,听人家说的,人家在书上说的。书是什么人写的?书是现在人写的,佛经是三千年前佛说的。我们要细细去思量,不可以人云亦云。三千年传下来的东西如果有问题,这三千年中都没有能人吗?都没有高手、没有发现,到三千年后才被你发现?你也未免太瞧不起古人了!三千年的人都没有发现到缺点,你今天说的缺点不太可靠。这是个普通常识,稍稍有点逻辑思惟的头脑,也不至于被迷惑、不至于被蒙骗。当然烦恼、习气很多,也不尽然是这一个原因,原因很多。

  这就说了:“若有净信诸善男子,为欲解脱。”他为了想了生死、脱轮回、成佛道,为这个目标,他“诽谤正法业因缘者”。你们有没有疑惑?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人为了这一生当生要成佛,认为净土成不了佛,净土是老太婆教,净土是没知识人学的。要成佛,即身成佛,学密,密是即身成佛;要修禅,禅是这一生就得道;标榜自己这一宗,标榜自己这个法门,毁谤其他的法门。他能不能成就?给诸位说他决定不能成就。为什么不能成就?因为他毁谤三宝,毁谤三宝的罪业在阿鼻地狱。所以,他自己修的再成功、修的再怎么好,那是他说的,要来跟我讲我不相信。我为什么不相信?我理由很充足,因为他自赞毁他,他的烦恼没断,他的心不平。烦恼没有断,心不平,心不清净,怎么能出得了三界?!别说你成就了,你决定超不过三界轮回。三界轮回是怎么来的?我们讲的很多,你有妄想,才造成十法界;你有执着,才有六道轮回。你现在还执着你的法门对、别的法门不对,你的执着很坚固,你六道轮回出不去,道理在此地。

  什么人能出三界?心地清净,真正离开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人出三界,无论他修哪个法门都出三界。所以《华严经》上,佛菩萨给我们做了个示范,你看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每个人学的法门不一样,他们都得清净心、都得平等性,他们的态度是自己谦虚,赞叹别人,风度不相同。“我的根机很劣,学这个法门,别的人都比我高明,他们那个法门殊胜。”都说别的法门殊胜,没有说自己法门殊胜的,这是我们讲修行得道人的态度。

  “道”是什么?“道”就是清净、平等。他得到清净心,他得到平等心,也就是说他烦恼断了,智慧开了,他的心境开朗与一切众生不仅是和睦相处,他对于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尊敬的,他能够自卑而尊人,这是佛菩萨表现给我们看的。怎么可以自赞毁他?!

  这几句经文:“为欲解脱诽谤正法业因缘者。”这一句就是自赞毁他,他是个学佛的人,他标榜自己,把别的法门统统给压下去。


“不二过”是不再犯同样的过失,这叫真正“忏除业障”

  下面这三句尤其我们要特别重视的。

  “不以憎嫉人故而憎嫉于法。”我讨厌这个人,这个人我不喜欢他,不能因为讨厌这个人,他说的法我们也讨厌,那就错了。这就是儒家所讲的“迁怒”,这个毛病很大,可能我们自己就有,一定要警惕,要把这个毛病改掉。“不迁怒”、“不二过”,这才能成就

  不二过”就是我过失只有一次,不会再犯同样的过失,那叫真正忏除业障,忏除业障就是“不二过”。人真能做到“不迁怒”、“不二过”,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我们都相信他很快有成就。

  第二是“不以人过失故而于法生过。”这个人有过失,譬如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他讲的经,他很会说但是他做不到,能说不能行,这是过失。不能因为他能说不能行,我们连他的说也不听,那就错了。

  天台大师告诉我们,“天台”是智者大师,他老人家有两句名言,第一句说“能说不能行,国之师也”,国师!因为他所说的是正法,说的没有违背经典,他说得没错,我们要依照这个方法来学,我们有成就。古人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意思就是说老师虽然很平常,学生跟他学,老师教的方法、理论是正确的,学生真正肯学,学生的成就超过老师。那就说明他所教的理论、方法没有错,这是国之师。“能说又能行,国之宝也”。国宝级的少,国师级的多。这个国家国师级的人多,社会的风气就能转移,能够移风易俗,能够给社会带来安定、和平、繁荣,可以得到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讲经的人有过失,我们连法也责怪,这是错误的,这个不可以的。

  第三:“不以于人怨故而于法亦怨。”“怨”,这个人是我的冤家对头,跟前面两个不一样,前面第一个是讨厌这个人,第二个是虽然不讨厌他,但是他一身的过失,他毛病很多,第三句是与自己有过节、有怨恨的,他来说法我才不要听,那也错了,你连“法”也怨,那就大错特错。他虽然是你的冤家对头,但是他登台说法,法没有说错。这个意思就是教给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尊重法、来学习法,同时也要尊重说法之人。不要看他的过失,不要想他跟我过不去的这些怨怼,不去想这个,也不可以去嗔恨、嫉妒,都不可以。我们要以一个良好的态度,这样才能够学到如来真实、圆满的大法。好,请翻过经本。

  【弥勒。云何名为四种辩才一切诸佛之所遮止。】

  前面这“四种辩才”是佛所赞叹的,“一切诸佛之所赞叹”,我们要注意这句经文,不仅仅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一切诸佛”是讲的十方三世。从这一句就知道,这段的教诲我们不能不尊重,不能不认真学习,因为三世诸佛都是这样教导弟子们的。这一段要说佛所禁止的四种辩才,也是辩才无碍。《楞严经》上说,现前这个社会,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些说法的人如果没有辩才,怎么能够蛊惑一切大众?!何况现前大众里面,有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甚至于很多拿到博士、硕士学位的都跟着他们走。他要没有辩才,他怎么能做得到?!所以他也有辩才。可是我们细心一观察,他到底是佛菩萨,还是非佛菩萨?这段教导我们这个方法。我们依这个方法、依这个原则,就能够拣别、能够鉴定他是真的佛法是假的佛法。我们看这四句,跟前面恰恰相反。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佛门有求发财的理论、方法

  【所谓非利益相应。不与利益相应。】

  这是第一。他辩才是无碍,说的是天花乱坠,但是他所讲的决定不是与利益相应。“非利益相应”,他是非利益相应,不是跟利益相应;换句话说,他教你眼前得利益,教给你,因为你很喜欢升官、发财,他教给你这些,教你求这些,来生的利益他不负责,他没有了。教给你这些升官、发财的修行的方法,灵不灵?你要细心去试验。他发财的修法,一个人修,这个人发财;两个人修,两个人发财;一百个人修,一百个人发财;全世界的人修,全世界的人发财,我也会跟他去,那是真的。如果一百个人修,只有一个人发财,九十九个人没有发财,我不相信,那是假的。那一个人发财是他命里该发财的,与他修的不相干;如果修的真有关系的话,应该是一个人修一个人发财、十个人修十个人发财。所以,头脑稍微冷静观察一下就不会上当,天下哪有这种便宜事情。

  佛法里面真的是无比之殊胜,佛门当中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话不是假的。

  佛门里面能不能求发财?能。是不是求佛菩萨,佛菩萨就帮助我发财?这摇摇头,不能!佛做不到。佛门当中求发财是怎么个求法?佛有发财的理论、有发财的方法,他把这些道理、方法教给你,你认真去做,你才会得到果报佛知道教你怎么样修因,然后怎么样得果报,所以佛法不骗人而佛法所求的决定是命里头没有的,命里有的,你要是修得、求得,那个不算,命里没有的我想许多同修念过《了凡四训》,了凡遇到云谷禅师,云谷禅师教他那些,他以后得到的是他命里所没有的;他命里没有儿子,以后得一个儿子,求来的;命里寿命只有五十几岁,他活到七十多岁,这命里没有的。

  里没有的得到,那是真正的你求得的,他懂方法、懂理论,不是盲目在佛菩萨面前磕头许愿,供点什么供品贿赂贿赂、巴结巴结,佛菩萨就保佑他了,哪有这个道理?!这不但你求不到,还加罪,你简直瞧不起佛菩萨,侮辱他,把他当做贪官污吏看待,你说你的罪过大不大!现在干这种事情多少?!迷惑颠倒,搞错了,不但求不得福,祸害就要临头了

  你懂得什么叫利益,就晓得这个所说的没有利益。与利益不相干,不是真实的利益;即使有利益,是很短暂的,不是真实的,不与利益相应,他跟真实的利益不相应


听经、研教要依世尊留下“四依法”

  第二:

  【非法相应。不与法相应。】

  他所说的,即使是讲经,经典是佛经没错,他所讲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不是经典的意思,他把意思讲错了、讲歪扭了。你看“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他是错解如来真实义,曲解如来真实义,他认为他讲的是对的,实际上他说的是错误的

  经、研教,世尊唯恐后人没有依据,不能辨别邪正,特地留下“四依法”教导后人。

  第一,我们“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经典才是正确的依据这个讲经人所说的,如果与经典所讲的不相应,我们可以不接受,为什么?他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他能够说得与经义相应,经的理论相应,经典的方法相应,我们可以接受,这个没有错,这“依法不依人”。人,即使是菩萨来讲的,与经典不相应,我们也不能听,菩萨智慧没有圆。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告诉我们,等觉菩萨来讲经,不与经典相应,我们都不能接受,何况其余?!这个教诲重要。

  二个,教我们“依义不依语”。言语没有关系,意思要相应。言语多说几句少说几句、说深说浅、说长说短无关紧要,意思决定是教义,决定不违背。

  三教给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个重要。

  什么叫“了义”?“了义”就是利益,就是这里讲的“涅槃”,这是“了义”。

  什么是“不了义”?“不了义”是不能出三界,不能了生死,不能证果,这就是不了义。我们好不容易遇到佛法,遇到佛法要学个“不了义”,太可惜了。

  四句更重要,“依智不依识”“智”是什么?理智。“识”是感情。学佛法不能依感情,不能依情绪,要依理性,这就对了,依理智不能依感情。前面讲的三种毛病都是感情,都不是理智,如果有理性的人决定没有这个毛病。所以他是与法不相应,这不是正法。

  第三,他跟:

  【烦恼相应。不与烦恼灭尽相应。】

  你跟他学习,你的烦恼就是“贪嗔痴慢”会增长,不会减少。他鼓励你发财、鼓励你升官,不就是“贪嗔痴”吗?!你仔细看看,他教你是增长“贪嗔痴”,灭你的“戒定慧”,不让你有智慧,让你天天愚痴,明年比今年还要愚痴,他给你搞这个。所以你跟他去学,实在讲学得很辛苦,为什么?你所表现的,你没有快乐的生活,你的压力非常之重,你得不到自在,得不到轻安,得不到快乐,这就是你与烦恼相应。不学佛之前,烦恼还少,压力还少;学了佛之后,压力烦恼更多,这就错了,这就晓得这不是正法。

  第四:


“四种辩才”与佛讲的利益、了生死不相应就是“世智辩聪”

  【不与涅槃功德相应。】

  与了生死证涅槃,或者在净宗里面讲与往生不退成佛,与这个相反。这些都是佛所禁止的,这句话说得很重。

  这“四种辩才”不与佛讲的利益相应、不与法相应、不与灭烦恼相应、不与了生死相应,就是经上常讲的“世智辩聪”“世智辩聪”是“八难”之一,我们要能够辨别,要清楚。

  【弥勒。是为一切诸佛之所遮止四种辩才。】

  这一句是总结,上面所讲的这四种,是“一切诸佛之所遮止”的,“遮止”就是禁止。佛绝不许弟子为人演说,我们要牢牢的记住。

  这一大段的经文很长,我们讲了几次都没有讲完。

  下面还是属于这一段,这段是讲末法众生这个社会种种过恶、过失跟这些恶业。

  请看经文: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若有辩才增长生死。非诸如来之所宣说。云何世尊。说诸烦恼。能为菩萨利益之事。又复称赞摄取生死。而能圆满菩提分法。如是等辩。岂非如来之所说耶。】

  这个话问得很好!佛所禁止的,与利益不相应的、法不相应的、生死烦恼不相应的、菩提涅槃不相应的,都不能说为什么佛您老人家自己说?这段很要紧,这个大意我们再重覆一遍。

  “增长生死。”也许同修们也有机会听到法师讲经,他不愿意生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愿意去见弥勒菩萨,他发的什么愿?这一生当法师还不错,大概供养、享受都满丰富的,来生还要当法师。当然,他来生还要当法师,他一定劝他的信徒,你来生还当我的信徒,这就是“增长生死”。这个不是佛所说的,佛没有这个意思。佛叫你“了生死出三界”,佛不会叫你来生还做人可是我们在佛经上确实看到,佛讲“烦恼即是菩提,生死即是涅槃”,这怎么办?这是佛说的。弥勒菩萨这一段提出的疑问就是说这个,这不是如来说的吗?我们看如来怎么样辩别,看佛的答辩。

  请看下面经文:

  【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弥勒。我今问汝随汝意答。】

  世尊解答得非常巧妙,叫着弥勒菩萨,我现在问你,随你的意思答复。

  【若有说言。菩萨为欲圆满成就菩提分故。摄取生死。】

  这个意思就是说菩萨要圆满无上道,他要发愿到六道众生里面来去度众生。到六道里面一定随顺六道,那也有生死,我们眼睛看到好像也有轮回,菩萨随类现身,这就是入了生死,“摄取生死”。

  【又复说言。以诸烦恼为利益事。】

  这个有,《华严经》上就有例子,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里面就有好几位。胜热婆罗门以愚痴为佛事,甘露火王以嗔恚为佛事,他们用“贪嗔痴”来做佛事。“以诸烦恼为利益事”,他用这个方法叫众生觉悟。这个话要是难懂的话,我举个比喻,大家就好懂。知道“逆增上缘”往往也能帮助你、成就你的利益功德譬如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人大家都很熟悉,宋朝有一位岳飞,大家都知道,非常爱国的,尽忠报国。他在当时被秦桧害死,于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对秦桧恨透了,这大奸贼。你看岳王坟葬在西湖,秦桧跟他的太太铜像就跪在岳飞坟墓的前面,每一个见到、到那里去游玩的人,见到岳坟都会行三鞠躬礼;见到秦桧跟他的太太,都要指着头骂一顿。我告诉诸位,这两个人的功德一样大,两个人都是我们民族了不起的老师。你能懂得吗?岳飞教给我们要爱国,要尽忠报国;秦桧夫妻两个教我们决定不能干坏事,干坏事就是这个下场岂不是两个都是好老师吗?这就是“以烦恼为利益事”,这叫“逆增上缘”

  岳飞他的行持对我们是“顺增上缘”;秦桧所做的,对我们是“逆增上缘”,都是民族了不起的大德,给后人是大恩大德。你懂得这个意思,这个经的意思你就明了了。

  诸佛菩萨往往也示现以烦恼做佛事,道理就在此地。他是示现,他不是真的,他用意很深,目的在教化众生、启发众生、觉悟众生,他目的在此地。所以烦恼就是菩提,生死就是涅槃这是有那等的功夫才行,我们只能学善的,不能学恶的,我们要学恶的是真堕落、真受苦,意思要懂得

  【如是说者。为与利益相应。非利益相应。为与法相应。非法相应。】

  佛再问弥勒菩萨,佛所讲的、诸佛菩萨所示现的你仔细去想想,他是跟利益相应,还是跟非利益相应?他是与“法”相应,还是与“非法”相应?我们一想就明白,他的确与利益相应、的确与“法”相应。佛说这个话,你就真正明白、真正懂得。佛说法当中哪里会有过失?!

  我们看弥勒的回答:

  【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正说者。则与义利相应与法相应。能令菩萨菩提分法得圆满故。】

  诸佛如来、诸大菩萨都是正说,与前面四种利益是相应的。所以他有这种效果,能够帮助菩萨。“菩提分法”是觉悟,使他们能得圆满的觉悟。


初学佛烦恼没断、智慧没开一定要依规矩,不敢随便

  再看下面经文:

  【佛言弥勒。若说菩萨为欲圆满菩提分故摄取生死。说诸烦恼能为菩萨利益之事。如是辩才诸佛如来之所宣说。】

  这个我们在大乘经里面看到很多,绝对不是自相矛盾,反而从这些说法当中体会到佛的高度智慧、善巧说法。确实在佛菩萨境界当中横说竖说、顺说逆说,无不是正说;如果我们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这个能力,我们想学学不到的,必须契入境界的人他才有能力说法

  我们初学,烦恼没断、智慧没开,就像李炳老所说的,我们一定要依规矩,依规矩就是敬业敬事,认真努力,不敢随便。


成就的人都是老实人,凡是妄想多的人都是不老实

  “自行”就是“化他”,“化他”就是“自行”,这当中相辅相成,境界一定是一年比一年进步,一年比一年殊胜,契入佛菩萨的境地,自自然然会现前,这个事情不能着急。

  不要像有些人说:我念佛念了三年,怎么“功夫成片”还没得到?他来问我。我就告诉他,我说你一辈子都得不到。

  他听了这个话很难过,他说:为什么我一辈子得不到?就是因为你有这个一念存在,这个念头“我为什么还不得一心”,你有这个念头在,你一辈子都得不到。

  怎么样才能得到?什么都不想,自然就得到

  教你一心称念、教你不夹杂,你还夹杂一个“我为什么还没有得到”,你说糟糕不糟糕?你还夹杂这个老实念就好了,为什么里头还要有个“一心不乱”、还要有个“功夫成片”?有这么个念头就是夹杂,所以你的功夫不能成就

  成就的人都是老实人,凡是有这个念头的人就是不老实我们一定要懂得。古德讲的“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有来历的,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净念”就是不夹杂,夹杂念头就不清净;“相继”是功夫不间断,“相继”就是老实,你才会有成就。

  我们看底下这段经文:

  【何以故。弥勒。此诸菩萨得法自在。所起烦恼无有过失。是为菩萨善巧方便。非诸声闻缘觉境界。】

  佛这一段教诲好!我们不能学,我们学了就错了。这是什么人?不是普通人。“此诸菩萨得法自在”,这把这个人身份说出来,这些菩萨原来是法身大士,《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可以用“贪嗔痴”度众生,我们不可以

  怎么晓得他是法身大士?他“得法自在”。得法自”在就是一般讲的入不二法门,入大三空三昧,他才能得法自在,所以这是法身大士他们用烦恼,那是方法、是手段,他没有过失,他带给众生是利益、是警觉、是智慧所以“是为菩萨善巧方便”,这我们不可以疑惑的,这不是声闻的境界,不是缘觉的境界,他们做不到,何况我们凡夫!这个要知道,要记住。


智慧开才能进一步学法门,“学法门”是在“断烦恼”之后

  再看下面经文:

  【弥勒。若有烦恼。不能为他作利益事。亦不能满菩提分法。而发起者。不与义利相应。不与法相应。但为下劣善根因者。】

  下面这段都很要紧,这是世尊明白的开示,叫着弥勒菩萨说,“若有烦恼”,决定“不能为他作利益事”。换句话说,你有烦恼,你怎么能帮人家断烦恼?你有烦恼你怎么能指出别人真实利益之事?这个事情难。你有烦恼你也“不能满菩提分法”,也就是说你不能圆满大觉。由此可知“断烦恼”的要紧

  “四弘誓愿”,发了愿之后,第一桩事情要干的就是“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断了之后,智慧现前,实在讲,“断烦恼”就是“转烦恼为菩提”,你的智慧开了

  智慧开了之后才能够进一步学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学法门是在断烦恼之后

  由此可知,烦恼未断之前,老师教我们学的法门,学法门还是断烦恼如果学法门与断烦恼不相应,那就不是佛所说的这四种辩才;决定是帮助你断烦恼,用教的方法来断烦恼。

  “而发起者,不与义利相应。”这就是他有烦恼,有烦恼而发起弘法利生做这些事情的,决定不会跟“义利”相应。“义”是“理”,不与“理”相应,不与“利益”相应,也不会与“法”相应,充其量他能得到什么?“但为下劣善根因者”,种一点善因。

  么叫“下劣善根因”?要说得好听一点,人天福报,这是恭维你,说好听的话;如果说得不好听,给你讲真话,畜生、饿鬼的福报。畜生的福报你们大家都见过,你看人家养宠物,那个福报多大!鬼里头有福报的很多,就在新加坡,多少拜鬼的人,初一、十五都去拜鬼,去供养他,给他烧香,拜鬼的。我看到你们新加坡到处有大德公,“大德公”是谁?中国大陆叫土地公,那是鬼神,鬼神,鬼里面有地位的,鬼里面作官的,他作土地,就是管这一个地区的城隍就是管一个县的,鬼里面的县长。这是有地位的、有身份的,他也有庙,有很多人去供养他、侍候他,“下劣善根因”。这些经文,我讲到此地所谓是点到为止,不能细说,细说我的麻烦就来了,不能细说,你们自己去体会,你可能时时都会遇到。


菩萨宁舍身命也不随顺邪法;世间人不舍身命就向邪法低头

  【菩萨于中宁舍身命。亦不随彼烦恼而行。】

  真正觉悟的人,真正觉悟那就是菩萨菩萨在这中间,“宁舍身命”也不会随着这些人,不会随着他们的。世间人不肯舍身命,把自己的身命看得太重了,身命要受到威胁,不得不向邪法低头。

  邪法与正法也有很明显的区别正法、佛法没有组织,也不去拉拢一个人;换句话说,你要修学正法,是你自己来的,没有人强迫你来,你完全是自由、自主的,没有丝毫压力,也没有任何人控制你。如果是邪法,可能他有组织、他有控制,甚至于你整个生活都被他控制,那个不是佛法。因为你被他控制,你被他要胁,你不能不听从他,这个时候如果真的是菩萨,舍身命也在所不惜,还是要行正道。这句话的意思就很深很长。


在末法时期有两种不同的人、两种不同的示现

  【何以故。弥勒。有异菩萨得智力故。于诸烦恼现有攀缘。有异菩萨无智力故。于诸烦恼增上执着。】

  为什么缘故?“何以故”是“为什么”。佛叫着弥勒,这里面有两种状况,第一种,“有异菩萨”,这句是行持不一样的菩萨,这种菩萨“得智力故”,他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他已经得“清净平等觉”,所以他能够示现烦恼。他在这个烦恼里面,“现”,“现”是示现,在烦恼里面,也就是在五欲六尘里面,他示现攀缘。为的什么?为了利益众生,他是利益众生的,因为他有高度的智慧,他有善巧方便。像我们中国古时候,你们诸位都晓得济公,济公所现的就不是普通出家人,普通出家人决定不许可的。他用那个方法利益众生,高度智慧,特殊的表现,这是一类。

  另外一类,也是“有异菩萨”,他是“无智力故”。这一类菩萨妄想、分别、执着,他没有智力。他要去学济公,那所做的是“于诸烦恼增上执着”,烦恼里头加烦恼,迷惑里头加迷惑,这就错了。这就是我们讲的破戒、破斋、不守法的这些出家人,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

  佛说出这个原因,两种不同的人、两种不同的示现,在末法时期都有


学佛之前“心随境转”;学佛之后倒过来,让“境随心转”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社会事实的状况,我们如果看到这种情形用什么态度?前面佛教给我们的,要牢牢记住,“不求他过,不举人罪”。为什么?他到底是大权示现,还是真正愚痴造业,我们肉眼凡夫看不出来,不知道。如果我们在这个境界里面分别、执着,再随便去批评,你想想,我们修的是什么?我们要想修“清净平等觉”,看到这个境界心就动了,心为境转,你还修什么行?

  “心为境转”是凡夫,修行人要做到“境随心转”。《楞严经》上说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我们没有学佛之前,我们“心随境转”。学了佛之后,怎么个学法?倒过头来,我们要让“境随心转”

  我的心是清净的,外面境界永远是清净的;我的心是平等的,外面境界也是平等的,这叫“学佛”、这叫得“真实受用”外面境界不是什么都不知道,样样清楚、样样明了,这是“慧”。虽然清楚,虽然明了,决定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是“大定”,这就是“一心不乱”。“一心”是“定”;“不乱”是“慧”。

  所以“一心不乱”也是禅,跟宗门的用功没有两样,只是方法不一样;不但是禅,高级的禅定。问题是你要会修,没有一样不清楚。如果样样都不知道,那不就变成白痴,白痴怎么会是菩萨?!样样清楚,清楚里头学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

  经文到这个地方,这一大段才算讲完,第九大段;下面这是第十大段。第九大段的经文特别长,讲了好几次。

  第十大段是要说明“慧行菩萨”与“初业菩萨”不相同的样子,哪些表现不一样,这个我们应当要晓得,不晓得你就有疑惑

  我们念佛人所要求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我们虽然能做到不夹杂、不间断,但是“疑”没有断,怕的是往生生到边界疑城,也不是佛对我们的期望。不过说实在话,生到边界疑城也很了不起,只要过五百岁就见佛、就闻法,也了不起,也算是究竟圆满。

  但是佛对我们,还不希望我们到边界疑城。可见得佛是希望快快跟我们见面,耽误五百岁,佛都不太愿意。佛对众生这种爱护之切,我们从这个地方能体会的到。如果没有边界疑城,我们还很难体会,佛是希望我们见他愈早愈好,往生见佛是愈早愈好。


什么叫“业障”你都不晓得,你怎么个消法?!

  请看经文: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若诸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中。乐欲离诸业障缠缚。自无损害而得解脱。是人当于菩萨行中深生信解。于他过失不生分别。志求如来真实功德。】

  到这个地方是一小段。这一小段里面给我们讲了五桩事情,这五桩事情都是纲领,我们一定要把它记住。

  “弥勒菩萨白佛言。”对佛说,“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就是以他自己所理解的,他听懂佛说法的意思。就是佛前面所说的开经以来一直到此地,佛所说的。如果就近处而言,就是前面这一大段,第九段,说末法时期社会的过恶,这一大段。弥勒菩萨听懂佛的意思,所以他说,特别指我们现代的社会,就是“于后末世五百岁中”,也就是释迦牟尼佛入灭二千五百年以后这个时代,正是我们现前所处的这个时代,他给我们提出了五桩事情。

  第一是我们希望。“乐(yào)”是爱好,这个字念破音字,不念“乐(lè)”,念“yào”,爱好的意思、希望的意思,我们希望。“欲”也是希望,我们爱好、希望离一切业障缠缚。也就现在一般所说的,我们非常想消业障,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哪个学佛的人不希望消业障?!于是消业障这种修行的方法,真是如雨后春笋,太多了!五花八门,到处都是,多少人都去消业障。我有的时候也遇到这些同修们,他们到哪里去拜忏,到哪里去消业障,回来之后来告诉我。我就问他,你业障消掉没有?他答不上来。答不上来,我说:好,我再问你一个,什么叫“业障”?他也说不上来。我说难怪,什么叫“业障”你都不晓得,你怎么个消法?!这就好比抓贼,谁是贼你要认识他,你才能够把他抓到。都不晓得什么叫“业障”,你消什么业障?你不叫去胡闹吗?!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多,你抓住纲领就行了。

  么是“业障”?“妄想”是“业障”,“分别”是“业障”,“执着”是“业障”,这是总纲领,那是“业障”的根《华严经》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业障”的根本。从这个“根”里面生下来的,那是什么?烦恼,贪嗔痴慢,这是“业障”,嗔恚、嫉妒是业障。到那里去拜忏,这个东西是不是统统都没有了?如果果然没有了,好!你业障真消掉了。那个地方拜了忏,回来还要骂人、还生气,你叫什么“消业障”?可见得你没有消掉。一定要懂得,佛在此地教我们真的是帮助我们消业障。

  “自无损害而得解脱。”“无损害”就是无障碍,没有障难,很顺利在这一生当中脱离六道轮回。

  “解脱”,最低的目标是要脱离六道轮回,你真的得解脱,这就是真实的利益如果你要想达到这两个目标,第一个,“消业障”;第二个,了生死出三界。学佛人要想达到这两个目标,“是人”。这个人,“当于菩萨行中深生信解”。这底下教给你三个方法,前面是两个目标,你要达到前面两个目标,你一定要学后面这三个方法、这三个原则。你在菩萨行中,你要深信、要深解,“菩萨行”里面这些理论、方法,你要不知道你怎么个修法?这是讲你要求学。求学之后你要真修行。修行从哪里修起?“于他过失不生分别”,还是前面讲的,“不求他过,不举人罪”,你要从这里下手。他所说的,跟佛讲的完全相应。而你的目标、方向,一定要确定在“志求如来真实功德”。

  你看他这个五句,一句话就是一个意思,五句展开来就是五篇,就是五番开示。这等于说了个题目而已,非常重要。这真是慈悲、真实的教诲,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深信不疑,依教奉行。

  这里面的开示,详细在下面经文,底下一段经文就要给我们细细说这几桩事情。一直到这部经的终了,都给我们说这几桩事情,对我们的利益太大了。我们要想在这一生成就,要想消业障,要想了生死出轮回,往下的开示那就非常重要。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www.foxdwedu.com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