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回》第2集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8-01-29 13:04:36
关键字: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法供养,净业三福,净宗五科,孝敬,净土大经科注,大经科注第五回,戒定慧,布施
【 点击数:5333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净空老法师2018年1月28日 讲于 台湾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前面四次讲《净土大经科注》的时间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净空于2010年清明启讲《大经科注》,2011年9月18日圆满,发心一门深入,专修专弘,决定放下万缘,一心求生净土,做弥陀第一弟子,总报大恩也!

  2011年9月21日再次宣讲,专弘专念也!于2012年10月21日圆满;同日第三次宣讲,专弘经注,深入教理也,于2014年3月8日圆满。

  2014年3月9日第四次宣讲,效法贤公,重在修行,落实经教也,于2017年11月4日圆满。

  2018年1月19日第五次宣讲,深信解,求往生,接引具足三资粮者。

  以这个为对象,大家都还年轻,希望在这个世界多住几年,健康长寿。

  我跟你们想法、看法不一样,年岁大了,大了怎么样?生老病死苦,老苦,最明显的,声音远远不如过去,去年还不觉得,觉得不明显,今年就非常明显,说话多了感到累。

  今天上午客人很多,来了十几位,都是南部各学校的教授,对于汉学非常热心,听说我来了,大家来看看,我说话多了一点,大概也讲了一个多小时,把这堂课忘记了,我以为今天没有课,可以休息一下,所以感觉特别累。这就是为什么年岁大了,他不希望长住世间,他希望早一天到极乐世界。


这次再讲《净土大经科注》跟前面不一样,我们抓重点

  我们这一次学习大经,在一起研究讨论,目标就是像我这样的年岁、老年人,怎么样在这一生当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放下万缘,希望佛来接引,早一点到极乐世界。

  我们有“愿”,在极乐世界成就之后乘愿再来,具足历代祖师的条件就可以来了,来去自由、往返随意。只是这一次的心情跟前面不一样了,我们抓到重点,经文、文字的解释前面讲过四次,都留着有录像,还有的也有写成书的,都可以做参考,重点我们讨论,咱们用什么方式在这一生不空过。我相信六十以上的老人非常希望有这样的课程,增长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信心。


我们这一生学佛就学“持名念佛法门”

  所以,今天我们还看138页倒数第二行:

  【科】三、本经持名念佛法门,圆满直捷,方便究竟,一超直入,最极圆顿。

  学习还是离不开祖师大德,我们把这一边念念:

  “持名念佛法门”要记住,我们这一生学佛学什么法门?“持名念佛法门”要清楚。

  为什么要学这个法门?下面说得很好,这个法门“圆满直捷”,这四个字很重要。


我说到这个地方感到很痛心,但是是事实

  我们学佛总希望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能够掌握住,我相信每个学佛的年轻同学都有这种意念,希望自己能达到佛门的“通家”,这个“愿心”是好的、是善的,应该受到鼓励。但是今天的环境跟我们古时候祖师大德那个时候的处境来比较,他们的环境好,我们没有这个条件、没有这个环境,我说到这个地方感到很痛心,但是是事实。

  佛法在中国,随着大清帝国亡国了,佛教也就衰微了。这是事实真相,大家都知道。掌握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圆满的圣教,就是圆满,就是直捷。直捷是净宗,净宗也是圆满,为什么?帮助你一生成佛。当生成就的佛法,这是圆满直捷,方便究竟。


诸位要记住:没有戒律就没有佛法

  祖师大德教给我们,我们只要抓住“戒定慧三学”就能成就,千万不要疏忽戒律,要非常重视戒律,懂得戒律的精神、戒律的承传、戒律的受持,戒律帮助我们往生净土。没有戒律就没有佛法,这个诸位要记住。

  这个法门要一超直入,最极圆顿,圆教、顿教,圆到最胜、顿到最胜就是这部经、就是这个法门。


现在学找不到老师、没有榜样,好在经教还在世间

  【科】以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觉,作我众生之因心,以果为因,因果同时,从果起修,即修即果,心作心是,不可思议。

  我们非常感谢黄念祖老居士!《注解》是他写的,这是末法我们见到的最后一位大善知识,这样的善知识现在有没有?我没听说,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我们不好学、不肯学、不想学,所以佛菩萨就不来了,来的是六道的凡夫俗子,解行都有限,我们这个时代。

  近代这个十年,我这一辈子年轻的时候,还有一些老和尚修的不错,值得我们尊敬。这些老和尚都走了,老居士也不在了,现在学佛很苦,找不到老师,没有榜样。怎么办?好在经教还在世间。

  如果再过若干年,没人印经、没有人学教,会不会有这一天?会有。我们能够相信佛法真正进入末法时代了。我们这是已经刚刚入末法,末法的风气很浓厚,一定要提高警觉,还是要从持戒入门。


学佛不管你学哪一宗、哪一派,“净业三福”是根本大戒

  1980年代,我在美国许多大城市讲经,提出五科——戒学五个科目,希望大家戒律太多也没人传了,大家都疏忽了,至少我们要找到能够帮助我们这一生成就的、最简单的戒律,又好又容易记,时时刻刻念着不能毁犯,所以在旧金山成立了美国净宗学会,我写了一个“缘起”,“缘起”里面就提到“戒学五科”,一定要学的。

  第一(这五科第一),“净业三福”,只要沾近佛的边,学佛不管你学哪一宗、哪一派,这是根本大戒对净业就是念佛法门,念佛法门就选了“三福”这三条。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做不到,人格没有了

  “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四句,诸位要知道这是根。我们今天戒律学不好,什么原因?这个根没

  根”从哪里看?前头两句,“孝养父母”我们做到了没有?“奉事师长,尊师重道”,做到了没有?没做到,这两句没做到,人格就不存在了

  人格”是什么?做人做人的资格就没有了。人懂得孝亲、懂得尊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古圣先贤,在典籍里头记载的,特别是传纪,你仔细去读诵都是“孝亲尊师”。

  “孝亲尊师”没了,不能怪我们的父母没教给我们,因为我们生在战乱的年代,民国成立之后,战争几乎没有停止过,社会动乱不安,人们居无定所,我在国内抗战时期走了十个省,每个地方住个半年,顶多一年,就又要离开了。所以榜样不容易。我们父母还好还在,只是逢年过节,家人有个祭祖的仪式,不忘祖先。那个时候还给祖先烧一点纸钱,这都是孝心。

  对老师,父母交代我们“尊师重道”,我们所学了一点东西,根底,是在这个年代里头学的,而这个年代疏忽了,做父母的疏忽了教儿女的很多。我们小朋友知道,我的父母教我还比较严格,别人的父母宽松,这是与传统文化有关系,父母亲读过一点童蒙养正的书籍,还做出一点样子给我们看,但是那很幸运,绝大多数都没有了,都不提了。好像教孩子的事情是老师的事情,父母没有这个责任。

  我们今天明白了父母比老师更重要,父母能够把孝顺父母做出来,尊师重道做出来,孩子的心不一样,孝敬是这样培养出来的然后,底下还有一句十善业道,养慈悲心。不杀害一切众生,修十善业,这是学佛最低的限度。


有“十善业”的基础念佛就相应;没有“十善业”基础念佛不相应

  “十善”——“身、口、意”三。

  “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是说的,要做到,要常常警策自己。

  “口业”最容易造的,所以口业有四条,“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无论是有意无意的都不可以;“不恶口”,恶口,人说脏话,要做到。

  “意业”:不贪、不嗔、不痴

  十善业,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记住检点,有没有毁犯,你只一回头、一反省,有,有这么多的障碍。

  所以我们这句佛号,念佛有口无心,跟佛法,祖祖相传的不相应别人能相应,有十善业道的基础,我们不相应,我们把十善业道丢掉了这个不能不知道。这是第一条,“三福”的第一条。


把“三皈、五戒、十善”落实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里

  二条,“受持三皈,具足重戒,不犯威仪”。“三皈”,学佛入门拜师、求师给我们做“三皈依”、给我们受戒。这就强调,要把“三皈”、“五戒”、“十善”落实,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


如果没做到,劝别人做很困难;自己做到,做出榜样给别人看

  后劝我们向上提升,“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就自行化他,不能忘记,这就真学佛了!自己如果没有做到,劝别人做很困难;自己做到了,做出榜样给别人看人家纵然不能认真学习,他佩服你。他看你真干,对他会产生影响。


世出世间法大根大本就这两个字——“孝、敬”

  “三福”,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这是经上说的,这是佛传给我们的,我们从这里扎根,把“孝、敬”这两个字修出来。世出世间法大根大本,就这两个字,具足这两个字、这个条件,学世间法、学佛法都有成就,肯定有成就。成就多大问自己,不要问别人。这是根之根。

  二科:“六和敬”。非常重要!生活在这个世间,无论在家、出家,不能离开群众,我们讲不能离开大众,跟大众相处应该修什么?六和,中国人常讲和为贵,决定不能疏忽,和用什么心去学?用敬,用忍,对一切人,对一切事有敬意。对事的敬是认真负责,尽心尽力把它做好。

  “六和”,第一个——“见和同解”。对一切人事物的看法,包括想法,我们要相同。“同”的标准是什么?佛菩萨,像前面讲的“净业三福”,就是“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见和同解”比“戒和同修”更重要,所以它是基础。有这个基础才能讲“戒”,“戒律”就是我们这几科就行。能够把“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个根扎下去就好,往生极乐世界就有份。“五戒”、“十善”没有,往生很难!那是往生的大障碍,不能不知道。

  “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还有个“利”,“利和同均”,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别人。


有定功就开智慧,没有定功不开智慧,所以学习经教也是修定

  面第三科——“三学”,“三学”就是“戒、定、慧”戒”是手段,“定”是基础。“慧”从哪里来的?“慧”从“定”来的,所以研究经教能不能开智慧?有定功就开智慧,没有定功不开智慧。所以学习经教也是修定。

  我跟李老师十年,学经教的“定”是什么?一门深入老师教我们,连看注解只能看一种,看多了,每个人说法不一样,你的心就乱了,杂了,定慧得不到了一门深入,至少主修的参考资料要一门,一门里面有一些地方很晦涩,不能理解,找别的本子做参考。只看那几句,可以,帮助你断疑生信。这“三学”是佛法的总原则,在家、出家、小乘、大乘,包括密宗、宗门、教下都离不开“三学”。


“净宗五科”第四个——六度

  下面“六度”,度谁?度自己。要认真学,学布施,布施是度贪的。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都要懂得。要认真做,尽心尽力的去做。有果报,章嘉大师教给我,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无畏”是不杀生。长寿怎么修的?不杀生,素食,爱护一切动物,包括花草树木,有情、无情平等地爱护,养慈悲心,实在讲也是大福报。

  财布施得财富。财富,无论出家、在家少不了,从哪里来?今天世间人拥有的财富,可以说几乎全部都是前生所修的福,这一生得果报,大富大贵,从这来的。这一生再修,这一生得受用。在古时候,读书人、穷秀才他懂得,出家人懂得,老师一定教过你。学佛的人得到财富干什么?弘扬佛法需要财富。在这个世间要度化众生,没有财富,缘不足,所以要修“财布施”、要修“法布施”、要修“无畏布施”,三种,理搞清楚、搞明白,落实在生活当中。遇到缘就做,没有缘也不必去找,“缘”就是人讲机会,真正发大心,佛菩萨给你做增上缘,你方便,三种布施真的愈施愈多,你的信心就增长了

  这三种布施,我在年轻的时候都没有。什么时候学的?出家之后跟章嘉大师学的。那个时候财布施,法布施,讲经教学,这没有问题。财布施要用钱,我没有。老师问我:一毛钱有没有?一块钱有没有?我说这个可以。你就从一毛、一块下手,常常把“布施”这个念头放在心上,不要忘掉,有机会不要错过。真管用,往后大概半年半年看,就看得很清楚,对于圣教、经典上教诲,不再怀疑了,有信心。

  “六度”第二个——“持戒”前面讲过了。

  第三个——“忍辱”。“忍辱”能保持你所修积的功德不至于流失,所以“布施”、“持戒”能成就功德,“忍辱”能够保持功德不再失去,不能不修。不修,不能忍,修积不少功德,一发脾气,完了,全报销了。修积不容易,毁弃很容易。心里一不高兴,没有发作,也受了大的损伤,所以这个要忍。最好能够跟那些能忍辱的人在一起,亲眼看到那些人遇到恶的环境、遇到不善的人,蛮横不讲理,他能够跟他善于相处,这是我们要学的,而且非学不可。不学,灾难很多,逆缘很多,你没办法成就,所以不能没有忍辱的功夫。“忍辱”能成就你的一切善法,能帮助你远离一切恶法,功德不可思议。

  下面,“精进”、“禅定”、“般若”。“般若”是智慧,大乘法修行目的就在开智慧,所以小悟、大悟、大彻大悟。小悟,功夫得力了;大悟,证阿罗汉了,四果、四向;大彻大悟,菩萨,这是学佛向上提升的层次。


“净宗五科”第五个——普贤十愿

  末后第五个我们“五科”第五个——普贤十愿我们学大乘,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普贤菩萨在《华严经》最后五十三参,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他是净宗第一代的祖师,我们要认清楚。那么他这“十大愿王”就很重要了,应当要学。第一个,“礼敬诸佛”;第二,“称赞如来”,你看看这两样摆在最前面,提起普贤菩萨你就想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是“礼敬如来、诸佛”。

  “称赞”,“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古大德教给我们,兴旺从哪里来?互相赞叹,互敬,我敬大众,大众敬我,一团和气,这个道场、这个行业决定兴旺。如果这个团体不管大小,彼此都像冤家对头一样,没有赞叹,只有毁谤,这个机构、这个团体,我们就要心里想着早一点离开,好!那是真正聪明有智慧。世出世法里头我们选择修行道场,用什么标准?用“和”,这个道场和睦,我愿意住,这个道场不和,早一点离开


“法供养”的功德超过“财供养”

  第三,“广修供养”。三种供养:“财供养”,“法供养”,“无畏供养”

  “无畏供养”是保护他,他遇到麻烦、遇到障碍,有困难了,需要人帮助,这属于“无畏”。

  前面说过,“财供养”得财富,“法供养”得聪明智慧讲经教学是“法供养”,帮助别人提升,无论在家、出家都是属于“法供养”。“法供养”的功德超过“财供养”,要修。

  我们自己道业没成就,善行也没成就,我们如何修法供养?印经好。现在的印刷术发达,包括做光碟、音响,让人有机会听经、有机会看经、有机会读诵。比起三四十年以前,三四十年以前没有这么顺利,障缘很多,现在顺利了,特别是电视,如果有这个能力在电视里头买个时段(频道),你喜欢哪个经论,在这个时段里头播讲,看的人愈多、学的人愈多,你的功德愈大。

  大陆,黄念祖老居士留下来的东西不少;在台湾,像李老师留下来的都很丰富,我们自己有能力、有善巧,应当把它发扬光大,介绍给社会大众,“法供养”,胜过“财供养”

  “财供养”,过年过节大家在一块聚餐,团拜,这是形式,形式里头再加上佛法的内容,念佛念个十分钟,念个一刻钟再散会,“法供养”。

  “无畏供养。”有人建道场做这些慈善事业,他有障碍,我们能够帮助他解决,这属于“无畏供养”。


自己知道自己造罪业,一定要懂得忏悔

  普贤前面第四愿——“忏悔业障”,自己知道自己造罪业,一定要懂得忏悔

  我是在最近遇到一位同修,在世的时候造下很大的重罪,堕地狱。我们帮助不上,只有讲经回向,在佛像面前给你供个牌位。最重要的是他真正忏悔,知道错了,改过自新。他还算不错,告诉我,学佛不是这一生,多生多世就学佛,修得不好,所以到这一生还遇到这种难,求我帮助他。那我们用我们道场讲经的功德给他回向,他自己也真正回头,很难得,他往生极乐世界了,我们非常欢喜,希望他在极乐世界成佛、成菩萨,再到这个世间来普度众生,不会再有过失了。真正要知道自己做错什么事情,真正忏悔,行,不是不行

  后面,“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留着下一堂课来学习。这些都是非常殊胜的修行方法,我们要应当学习。

  谢谢大家!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www.foxdwedu.com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