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 第04集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8-01-22 11:38:02
关键字:志乐经,菩萨,菩萨道,忏悔,拜忏,受戒,榜样,讲经说法,四摄法,爱语,同事,懈怠,阿兰若,知足
【 点击数:1366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净空法师 1996/10  讲于 新加坡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遇到这个缘,问题就是你有没有醒悟过来

  请掀开经本第六面,最后一行看起:

  【佛复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弥勒。若有菩萨为欲清净诸业障者。当发如是广大誓愿。】

  后面这几行经文,依旧是属于前面一段,上次讲到这个地方时间到了,所以暂时在这个地方告一个段落。

  前面世尊将在会的这些菩萨,为什么他会迷惑颠倒、为什么他会造作罪业,将前因后果都说出来了。而我们读了这个经,确实寒毛直竖。这些菩萨是谁?诸位必须要明了,就是我们自己本人,不是说的别人

  由此可知,造作罪业很容易,甚至于几天、几个小时,但是这个业果要消除,时间就太长了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他们从俱留孙佛所造的罪业,一直到现在才消除,这当中经历的时间是天文数字。虽然这个罪业消了,我们在这一生又得人身,不但得人身,而且有机会听到甚深微妙的法门,这是稀有的因缘。这是什么回事情?还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积的善根、福德深厚,这一生遇缘。

  遇到这个缘,问题就是你有没有醒悟过来如果醒悟过来,这一生就恭喜你,你就得度了;若不能醒悟过来,这一生势必又要空过。空过就不得了!空过之后,恐怕又要费许多的时间,正如从前李炳老在《无量寿经》讲席当中所说的,虽然将来能往生,但是一定经历长劫的轮回,这是一桩很可怕的事情。

  造作罪业,前面我们曾经说过,佛在大经上常说:“破戒”不怕,佛能够救我们,最怕的是“破见”。“见”就是你的想法错了,你的看法错了,这个事情就麻烦大了如果你的见解、思想纯正、正确,“破戒”这个罪业是很容易消除的;“破见”就太难了。凡是造作罪业最后念佛还能往生,道理就在此地,我们要懂。

  譬如这两天你们同学告诉我,安徽安顺法师往生,我打电话到中国去询问,他们把情形详细告诉我。他是晚年才闻到佛法,闻到佛法念佛不很长,往生的瑞相那么好,留的肉身,这叫全身舍利,这样的庄严,这不就是给我们讲这部经作了见证吗?!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信心,要知道缘的殊胜,无比的殊胜。


“菩萨”的标准“发菩提心”;“菩萨道”行法是在日常生活中

  所以世尊在此地告诉弥勒菩萨,告诉弥勒菩萨就是告诉我们大家,他说“弥勒,若有菩萨”,“若有菩萨”包括的是出家、在家的菩萨。哪个人不是菩萨?!

  菩萨”的标准是什么?发菩提心

  什么叫“菩提心”?真的觉悟了,真正觉悟,觉悟的心就是菩提心。

  以觉悟的心修“六度行”,“六度”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在我们工作当中、在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六度”是什么?第一个是“布施”

  什么叫“布施”?“布施”就是我们服务于大众,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牺牲奉献。就在你自己的岗位上,就在你自己工作范围当中,你能够尽心尽力去做,这就是“布施波罗蜜”。

  “持戒”是守法。大家不要看到持戒就想到我们要受“五戒”、要受“十戒”,那个意思太窄小。“持戒”就是守法,世尊四十九年对我们种种教诫、教诲,我们要明了、要接受,要依教奉行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不仅要遵守佛的教诫,世间的法律,像国家的宪法、地方上种种的规约,还有没有文字的社会的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我们都要遵守。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入境要随俗,菩萨才能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大家对你能生欢喜心,才愿意接受你的教诲,所谓法缘才能殊胜。不守法怎么行?!

  “忍辱”就是耐心,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有恒心,愈是大事愈要大的耐心《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于忍,世间法尚且如是,何况佛法,忍耐非常重要,要能忍得过。

  能忍而后才谈得上“精进”。“精进”的范围非常之广,也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讲的专业,“专”就是精。世出世间法,如果懂得专精,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就怕学杂了、学得太多,你修学自然就困难、成就就不容易。

  “禅定”,这个地方讲的是广义的;“六度”里所说的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禅定”就是自己胸有主宰,不会受外境轻易的动摇,心有成竹就是这个意思

  “智慧”,般若是对于一切法了了分明、清清楚楚,绝不迷惑。你想想看这是菩萨六大纲领,教给我们应用在生活上,你应用在生活上,你的生活就是菩萨道应用在工作上,你每天上班、每天做工作是行菩萨道;应用在交际应酬上,还是行菩萨道。菩萨道”怎么行法?原来都在日常生活当中,这里面没有分在家、出家。


从前人拜忏有效,现在你拜为什么就没有效?

  这个地方问题非常重要!要想清净业障,这就是大家常讲的“消业障”。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业障很重,都希望赶快去消业障,你的业障消掉了没有?你用什么方法去消?实在说,消业障常常挂在口皮上,问你什么叫“业障”,不知道,那你怎么个消法?所以“业障”这个名词不能不搞清楚。

  “业”就是造作。我们口的言语叫“口业”,身体的动作叫“身业”,起心动念那叫“意业”,这叫“三业”这个“三业”造作不善,于是造成了障碍。障碍什么?障碍我们的清净心、障碍我们的智慧;再说得深一点,障碍我们明心见性,这个叫“障”

  你消业障,现在有很多同修,我问他:用什么方法消业障?“我在家里拜《大悲忏》、拜《梁皇忏》”。那你拜完之后,你是不是就聪明了?心是不是就清净了?如果这个忏一拜果然心就清净,烦恼少了,智慧增长,那你业障真的消掉;如果拜了之后,烦恼还是那么多,智慧也没增长,这就是说明你那套没效!为什么会没有效?

  前人拜这个忏为什么就有效,现在你拜就没有效?从前的人拜忏如理如法,他懂得道理,他懂得行法,确实在拜忏的时候随文入观,他真能消业障什么叫“随文入观”?随着经文、随着忏悔文,念到那个地方他的意境就达到那个地方;换句话说,字字震动他的心弦,他真的忏悔,真正改过自新,这个忏才收到效果

  在人拜忏为什么不灵?拜忏只具形式,一面拜忏一面还在打妄想,那有什么用处?口里念的经文,念的文又不懂得意思,以为我这是念给佛菩萨听的,佛菩萨才不要听你这些。错就错在这里,所以你拜不灵

  不灵怎么办?弥勒菩萨很慈悲,在这个地方代我们启请,请求释迦牟尼佛来教给我们怎样消业障、怎样求忏悔。佛在此地说“当发如是广大誓愿”,就要发像前面这六十位菩萨,真正回头、真正改过。他是我们的榜样,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这是这部经殊胜之处你看其他一般经里面多半是讲讲理论、讲讲方法,这个地方表演,这部经从头到尾,说老实话就是个剧本,世尊、弥勒、阿难还有这六十位菩萨,精心表演给我们看。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颇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护持此愿。当得圆满不退转耶。】

  弥勒菩萨问得好!“善男子,善女人”在此地,我们不必把那个“善”的标准提得太高。真正觉悟、真正想消业障、真正肯回头的,就是此地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换句话说,我们这次法会,来参与这个法会的就是本经所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你看这个经文于我们何等的亲切!我们要想“护持此愿”,看了菩萨发愿,我们要效法,我们一定要跟他发同样的大愿。人家这个“愿”,愿愿都是“我从今日尽未来际”,这才叫菩萨的大愿,不是一生。

  通常我们看到律藏里面,很多都是“尽形寿”,“尽形寿”是一生,那是小乘人发的愿;这是菩萨,菩萨的“愿”是生生世世,不是只这一生。要护持这个“愿”,怎么样“圆满不退转”,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是我们迫切希望知道的,弥勒菩萨代我们请法、代我们发问。

  我们看世尊怎么答复。


“行菩萨道”是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之中

  【佛告弥勒菩萨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行菩萨道护持此愿。宁舍身命终不缺减令其退转。】

  佛这段开示重要!由此可知,佛对我们的加持、佛对我们的保佑,就是宝贵的开示、宝贵的教训,不是什么灵异来加持、来保佑,不是这个事情你看佛在此地讲得很清楚,你要想圆满不退转,应该怎么做?你要“行菩萨道”。我刚才说过了,发菩提心,修“六度行”,这就“行菩萨道”。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掌握着“菩萨行”的六大纲领,就是“六度”,“六波罗蜜”

  “护持此愿。”你就真的护你前面所讲的十三大愿。

  “宁舍身命。”身命是无常的,这是佛在大小乘经里面都告诉我们,一定要认清事实的真相。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相,我们知道在十法界舍身受身,就像换衣服一样自在。我们年岁老了,老了,就好比衣服穿旧了、穿破了,赶快换一件新的,你看看多欢喜;我们舍这个身,再受一个身,就是换衣服。如果你能够修善,种善因得善果,善因善果就是这个衣服愈换愈漂亮,愈换愈庄严;如果造恶因得恶果,那好比换衣服愈换愈差,愈换就愈不好。就这么个道理。所以,舍身、受身无不自在,不会被生死而忧虑,而感到恐怖,没有,《般若经》上讲“远离恐怖颠倒”。所以宁舍身命,我的“菩萨行”、我的“菩提愿”绝不缺减,“缺”是不圆满,“减”就是没有能够做完全,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菩萨道不退转。

  经文到这个地方,这是第四大段讲完了。

  下面是第五大段。在这段里面,弥勒菩萨问末世的菩萨,针对我们现在来讲,现在出家、在家的这些学佛的菩萨们,要成就几种法才能够安稳得度。

  请看经文:

  【尔时弥勒菩萨。复白佛言。】

  前面一段结束了,弥勒菩萨又代我们提问题。


烦恼少你的心就清净,你智慧必定就增长

  【世尊,若有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成就几法,安隐无恼而得解脱。】

  这是替我们问的。

  “于后末世。”就是指世尊的末法时期。释迦牟尼佛的法运分三个时期: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现在无论是以中国的记载,或者是外国人的推算,都是末法时期了。外国人的推算已经二千五百多年;中国人的记载那更久远了,今年是三千零二十二年,这是中国人的记载。不管怎么样记载,总而言之,确定是末法时期。

  “五百岁中”这是讲末法最初的五百年,换句话说,正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

  “法欲灭时。”佛法欲灭还没有灭,佛的法运往后还有九千年,佛法灭得没那么快。但是在这九千年当中,佛法兴衰起落这是必然的现象,有低潮、有高潮的时候。起落原因不在佛法,原因在众生,众生心善,佛法就兴,兴旺一段时期,众生要造恶,佛法就衰了。可见得释迦牟尼佛的法运,哪有什么“正法、像法、末法”?!“正法、像法、末法”是人心,佛是平等法,看大家需不需要。

  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要成就几种法(“成就”就是要做到),要真正做到,你在这一生当中“安稳”,这是我们所求的,你这一生当中能够平安度过。无论在家、出家,在家、出家修行都要求个平安度过,这是非常难得,这是真实的福报。

  “无恼”就是少烦少恼。你烦恼少,烦恼少当然你的心就清净,你智慧必定就增长这是一定道理。

  “而得解脱。”这句话就太难得了!“解脱”,“脱”是脱六道轮回,你行菩萨道才真的算有成就。如果你这一生修得再好,你来生还搞六道轮回,你不能算成就,你没有成就。成就最低的限度要超越六道轮回“脱”是脱六道轮回。“解”是什么?解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把它解除。这个地方最低限度,你也得把“见思烦恼”解掉,脱离六道生死轮回,这算是成就了。

  小成就,已经是非常稀有而难得;大的成就,再往上提升,“尘沙烦恼”解除;“无明烦恼”也破个几分,那就恭善你,你脱离了十法界。脱离十法界,你所证得就是“一真法界”,这才是佛法讲的大成就。

  证得“一真法界”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法身大士,那不是普通的菩萨,那是大菩萨,不是普通菩萨。因为他们还有“无明”没有彻底断尽,“无明”愈往上面去愈微细,最后将最后一品“生相无明”也破除,你就成了究竟圆满的果报,这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成佛,这是成圆教究竟的佛果。换句话说,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这是佛法修学最高的目标。


迷迷糊糊皈依、糊里糊涂受戒,他怎么能成就?!

  这个地方是从最基本的地方来说起,我们要成就几法,就是要认真做到几法。弥勒菩萨这个问问得太好了,真的是帮我们大忙,否则的话,我们这一生学佛,虽然说的是学佛,要问你佛是什么?几个人能答得清楚。你说“修行”,什么叫“修行”?又有几个人能讲得清楚,到底你在学什么?甚至于还有很多皈依了、受戒了,仔细去一盘问,都是受的糊涂戒迷迷糊糊皈依、糊里糊涂受戒,他怎么能成就?!佛法里面讲的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你当然得不到,你完全搞错了,把佛菩萨当做神明看待,这冤枉不冤枉,这已经搞错这个题外话,我们就不谈了。

  我们再看底下第六段,世尊答复二种“四法”,教我们必须要做到,不做到不行。

  请看经文:

  【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若有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当成就四法。】

  你一定要做到这“四法”,“成就”就是做到的意思,彻底做到,你这一生自然能得安稳,而得解脱。

  【何等为四。】

  下面跟我们说出来。

  第一句:

  【所谓于诸众生不求其过。】

  第二:

  【见诸菩萨有所违犯终不举露。】

  佛把这个两条摆在第一,我们冷静去想想,仔细去思惟,真的没错!无量无边的佛子,包括我们自己在内,迷失了自性、忘了世尊殷勤的教诲,每天依旧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没法子回头,也不晓得从哪里回头。我们听到世尊这两句,感慨很深,佛讲的话一点都不错。从今而后,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毛病、这个习气彻底改过来。

  第一,不要找别人的麻烦,不要看别人的过失。诸位要晓得,看别人的过失实在讲就是自己的过失。你自己没有烦恼,没有这些贪嗔痴慢、嫉妒、障碍,你怎么会看到别人有过失?可见得外面境界你这一接触,把你自己里面的烦恼引发出来。见人过失就犯这么大的过失,这是佛经,世尊亲口所说。在中国一千三百年前,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出现在那个时代,能大师留给我们的教诲是一部《法宝坛经》。他老人家在《坛经》里头也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看跟世尊这个教诲是不是相应?祖师也是这样教导我们,可见得这个法子重要,修行要从这个地方修起。

  前面你看经文,佛一叫“善男子,善女人”,你的“善”在哪里?不要天天盯着别人的毛病,你就是“善男子,善女人”。天天找人麻烦,你善在哪里?你就不善。不要再看别人的过失,回过头来看自己的过失。

  会修行的人,他在哪里修?看到别人好的地方,他想我有没有?我要没有,快快学。看到别人有过失,他也马上回过头想自己有没有?如果有,赶紧改过自新。所以善人是菩萨,是我的老师,我要向他学习;恶人也是菩萨,也是我的老师,我要从他那边改自己的过失。

  儒家孔夫子说过,“三人行,必有吾师”。“三人”是什么?自己一个,一个善人,一个恶人,善人、恶人都是我的老师夫子这个说法跟《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精神完全相同。你看善财参访这些善知识,善知识里头有善有恶,善的学习,恶的照改,改过自新。善财童子有没有说他们过失?没有,跟这个经上讲的完全一样。但是善财童子有礼敬没有赞叹,他做得不如法,不赞叹,不说,正是遵守世尊此地的教诲,善财童子做到了。看到别人的过失不说,想想自己有没有,那个人就是我们的善知识,决定不能求别人的过失。


想错了,就讲错、做错,这才招得许多不如意的果报

  第二,“见诸菩萨有所违犯终不举露”。这些菩萨,菩萨一定是发“四弘誓愿”的,“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四弘誓愿”第一个,“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菩萨要度众生。因此,菩萨一定给众生做最好的榜样,诸佛如来、一切菩萨是我们大众最好的模范、最好的样子。度一切众生,“度”就是利益,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惑颠倒来的。乐从哪里来的?乐从彻底觉悟当中来的,你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了,你当然快乐。你应付这个环境,无论是小环境、大环境,大环境到尽虚空遍法界,你都会应付得恰到好处,你看多自在!你有智慧,你了解事实真相。不了解事实真相,凭自己打妄想,“大概是这样、大概是那样”,怎么想也不是事实真相,怎么想都想错了。想错了就讲错、做错,这才招得许多不如意的果报果报是这么来的,自作自受,不是别人安排给你。佛菩萨不能安排,阎罗王也不能安排,上帝还是不能安排,这是因果的定律。


生活做大家的榜样就是“说法”、就是度众生

  菩萨帮助别人觉悟,是不是一定要“讲经说法”?不一定,讲经说法是度众生无量法门里面的一门,除这一门之外,门道多得是生活做大家的榜样,这就是“说法”,这就是度众生。工作做人家的榜样,我们自身是一切同行、同类的榜样。譬如我们出家了,出家的同修要知道,你要做出家人的好样子,你才是菩萨。所以自己必须要谨言慎行,一举一动,想到我能不能做别人的好样子,这叫“菩萨心”,这叫“菩萨行”。

  家的菩萨,譬如你是个家庭主妇,你主持你一家,你的家庭是所有家庭的好榜样,大家到你家庭来看,没有不尊敬、没有不佩服的,想跟你学习,那么你就是主妇菩萨你每天做家事,这就是“行菩萨道”,这就是弘法利生,哪里要说法!你做个商人,你是一切商人的榜样,你做工人,你是一切工人的榜样,无论你在哪个行业,你都是顶尖的榜样,这叫行菩萨道,这叫度众生,不一定是在言教里头。

  游本昌居士演济公,就在你本行上行菩萨道,你是真菩萨,不是假菩萨。在自己的行业里头要做个好榜样,希望这个好样子能够影响深远、能够影响广大,利及一切众生,这就是大菩提心,这是真正的菩萨行。

  因此,行菩萨道”的人,你看到若有违犯,我们凡夫眼,他是真的违犯是假的违犯?我们看他犯了戒、破了斋,到处说他的过失,像前面所讲的,广大的群众对他丧失信心,你把一切大众学佛的机缘断掉了,这个罪过太重了!我们是凡夫,不晓得菩萨是怎么表演的,不知道。你们看到《济公传》,小说里面所说的不负责任,但是《高僧传》里面《济公传》的确比其他法师的传记详细,好像有好几卷。济公吃肉喝酒,真有其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要度那一类的众生


“爱语”不是甜言蜜语;“同事”,我们学不得

  世尊给我们讲的摄受众生的纲领、原则是“四摄法”。

  “四摄法”第一个是“布施”,“布施”就是跟众生结缘。你不跟他结缘,不跟他结欢喜缘,他怎么会听你的?!

  第二是“爱语”。“爱语”不是讲他喜欢听的话,是真正关怀、爱护他的话,责备他、教训他都是“爱语”,是你真正关怀、爱护,这个叫“爱语”。大家不要搞错了,“爱语”大概是甜言蜜语,那就错了,那害死人!

  第三是“利行”。“行”是我们所做的,我们所做的一切对于他真正有利益,他怎么不欢喜。

  第四个叫“同事”。济公表演的是“同事”。同事”,诸位要知道,我们学不得这个人喜欢跳舞,好,我天天陪他跳舞,几天就跳到阿鼻地狱去了。什么人可以干?菩萨可以干,菩萨不迷惑。本经后面就说到,初业菩萨跟智慧的菩萨不一样,那是有智慧的菩萨,他可以,他可以跟一切众生“同事”。这个众生喜欢打牌,他可以陪他打牌,天天找他,其目的是叫他回头、叫他学佛。你不是喜欢这个吗?我天天陪你干,我比你高明,打牌我天天赢钱,你天天输钱,他就会请教,你为什么天天赢钱?我有智慧。智慧什么?我学佛,你学佛打牌就赢钱,他不就来学佛了吗?!菩萨高明,他不迷惑,不会被他拖下去。我们初业菩萨没有定力、没有智慧,只可以做前面“三摄法”,第四条不能干

  济公是菩萨化身,不是普通人,形象是罗汉,实际上是大菩萨再来的。是要度这世间一类我们度不了的众生,我们没有办法跟他接触,他那个形象他可以接触,他能够度那些众生。所以他那些表演,就跟演戏一样,假的,不是真的,我们不要以为他犯了过,他才不会犯过。我们都犯了过,我们看他犯过,自己犯过了,他没犯过,你这冤枉不冤枉?!他怎么没犯过?人家心清净,一尘不染,真的在一切境界当中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我们一天到晚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是举一个例子说。

  现前许许多多出家、在家的菩萨,谁知道哪个是再来人?我们肉眼凡夫看不出来,谁知道他在表演什么?

  因此我们自己学佛,想自己道业成就,道业成就没有别的,第一个成就自己的清净心,修学自己的平等心。无量寿经》不是把修行三大原则告诉我们吗?!“清净、平等、觉”,这是修行的三大纲领。修什么?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悟的心。所以修行的三大纲领是“觉正净”这个要记住。

  看到这些菩萨,无论是在家出家,他们好像破了戒、破了斋,决定不要提。“举露”,露是说,到处说,不可以的,你要是随便说话,你造作的罪业就是前面所讲的,这个果报太可怕了。这头两句非常重要,我们修行从这儿下手。

  第三桩事情:

  【于诸亲友及施主家。不生执着。】

  这是我们现前初学的菩萨,烦恼习气很重,这个毛病很深,这是什么毛病?嫉妒!看到这个菩萨修学有成就,特别是出家的菩萨,弘法利生小有成就,当然会有信徒供养。你看到人家恭敬他、供养他,心里难过,起了嫉妒心,想方法去破坏他、去障碍他,这个就错了。这一句是说于自己的“亲友及施主”,看他供养菩萨、恭敬菩萨,“不生执着”,千万不可以嫉妒、障碍,这个罪业很重。

  第四:

  【永断一切粗犷之言。】

  “粗犷”,“犷”是凶恶,也就是说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境界,说话要柔和,不可以粗暴。粗犷就是粗暴,说话很没有礼貌,这个不可以,这不是世间人的好样子。

  你看佛讲的从这四条下手,佛讲得不深,很浅显。我们仔细想想,所有一切的业障都是没有能够做到这四条,都从这里生出来的毛病,佛在此地一语道破。

  请看下文:

  【弥勒。是为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成就四法。安隐无恼而得解脱。】

  佛再叫着弥勒,叫着弥勒是提醒他。凡是经典上叫着人的名字,都是提醒他特别注意,下面必然有重要的开示。弥勒菩萨你不是要问吗?末法时期(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这些出家、在家的菩萨,怎样才能够平平安安、无忧无恼在菩提道上,也就是你一生修学过程当中一帆风顺,而得解脱?那你就得遵守这四种法,要认真把它做到。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这就是佛显示出无比的慈悲,前面说了,后面还用偈颂再重复说一遍,这个意思很深。佛说法,常常在讲完之后,都有用偈颂重说,这个原因是当时讲经的道场,听众有先来后到的。佛讲经毕竟是大众的一个聚会,不像学校上课,学校上课学生准时要到,讲经不能限定大家准时到。我们有准时开讲,通知你,你什么时候来都可以,你不来也可以,没有限制的。如果说后来的,讲了一半他才来,佛很慈悲,前面一半他没听到,不像现在有录音带、录相带,你拿回去,前面还可以补出来,从前没有这些工具。所以佛很慈悲,用偈颂的方法把前面所讲的重复一遍,让后来的,虽然没有听得很完整,大致上前面讲的意思都能够听到。这是佛的慈悲,照顾后来的大众。

  另外有个意思,这些开示非常重要,必须要记住。“长行文”不好记,“偈颂”是诗歌的体裁,不像中国诗歌那样的严格,中国讲平仄、讲押韵。它也有押韵,但是不严格,它不讲求平仄,可是它的句法很整齐

  在此地这是五言颂,五言的偈颂,就是每一句五个字,四句是一首。这是一定要把它念背,长行文背诵起来麻烦,偈颂一定要背。你要是不能够记住,你在日常生活当中遇到这些境界,你的老毛病又犯了,必须把佛的教训记住。所以佛用偈颂,是教你把偈颂背住,好好的记住,依教奉行。

  第一:

  【不求他过失。】

  不要去求别人的过失,我们现在讲的,不要存心去找人的麻烦。

  第二:

  【亦不举人罪。】

  看到别人犯戒、破斋,也不要去说人家,不说人家的过失。前面一句,不要去找人家的过失,第二句绝对不说别人过失。

  第三句:

  【离粗语。】

  刚才说过,无论在什么境界,无论对什么样的人,我们说话柔和有礼貌,言语、颜色都不能够粗暴。

  第四个是:

  【悭吝。】

  嫉妒、悭吝一定要去除。

  你守这个四法,【是人当解脱。】

  我们在这一生遇到无比殊胜的法门——净宗法门,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不退成佛,这个解脱是无比的解脱。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纵然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甚至于西方净土边地往生,给诸位说都超过十法界。这个成就是真实、究竟、圆满的成就,生到西方世界,个个都是一生圆满成佛,这是哪个法门都比不上的,我们要珍惜这个机缘,万万不能错过。

  同修们在我们这个道场,这个道场可以说是常年讲经的道场,是这个世间稀有的道场,常常能参与这个法会,大福德之人!世间哪个人的福报能跟你相比?没有人跟你相比。你在这个地方常常听经,教义明了,天天念佛求生净土,转眼之间你就作大菩萨,法身大士,这不是小菩萨,谁能够跟你相比!这个缘我们要珍惜,皆是得力于过去生中无量劫来所修积的善根福德,现前蒙佛加持,遇到这样殊胜的机缘,只要能把握,我们决定成就。


了生死、出三界好事情忘掉了,这是懈怠

  再看底下经文:

  【弥勒。复有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当成就四法。安隐无恼而得解脱。】

  这是世尊补充说明。前面说了“四法”,当然那个“四法”很重要,一定要做到。这个地方补充“四法”,当然也是重要的如果不是重要,没有人问,这是佛自己说的,这段是无问自说,前面是弥勒菩萨启请的。所以这个补充的“四法”也非常要紧。

  【何等为四。】

  第一:

  【所谓不应亲近懈怠之人。】

  哪些是“懈怠”的,我们要清楚。你看看这个世间,我们看到很多出家、在家的菩萨,他每天工作忙得不亦乐乎,好像他没有懈怠,天天很勤奋的工作,而佛说他“懈怠”。他的勤奋、他的忙碌,他忙的什么?他忙的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他很认真、很精进、很努力在那里干,了生死、出三界这个事情忘掉了,这是“懈怠”换句话说,诸位细心去体会,他烦恼天天增长、忧虑天天增长,他忙的这些东西,而把“清净、平等、觉”给忘掉了。对于清净心、平等心、觉悟的心,他懈怠;对于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理,探讨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桩事情,他显得非常懈怠,从来都不肯干,这就是懈怠之人

  我们再把话说得清楚一点、说得明白一点,以免大家发生误会。对于追求自己一生真正幸福美满,他懈怠了。而他天天搞烦恼、忧虑、牵挂,搞六道轮回,不相干的事情,这是《无量寿经》上讲“世人共争不急之事”,不要紧的事情他搞得不亦乐乎,要紧的事情他疏忽掉了哪些要紧?我跟诸位说的非常现实,第一个不老,你看现实不现实?第二个不生病,现不现实?第三个不死,都现实!这个事情他忘掉了。

  们要向这个目标,不老、不病、不死,这是学佛的花报,现在享受的果报。这个果报得到了,来生果报的殊胜无法想象,诸位要晓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死的法门,你们认为往生死了,那就大错特错。往生是佛来接引,观音、势至,还有许多的菩萨跟着佛一同来接引,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跟佛去了”,向你的家人、亲戚、朋友拜拜,走得多么自在、潇洒,这个臭皮囊不要了,换新衣服,换新的身体。什么身体?紫磨真金色身,那个相貌是“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去换新衣服,你说这个多自在!干这个事情就是真精进,不干这个事情就是懈怠之人。

  你们现在出了家,你们每天忙什么?你们想想是不是懈怠之人?佛在此地教我们,懈怠之人不要去亲近他,亲近他染上懈怠的毛病真正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这个要紧。所以不但不亲近,要认真反省,我自己是不是懈怠之人,这一点很重要。


什么样的东西是真正不朽的事业?

  第二:

  【舍离一切愦闹之众。】

  “愦闹”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胡闹,每一天的生活糊里糊涂过去了,真的叫醉生梦死。你过的是什么日子?你这一生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意义?你说我做多少对社会、对国家有很多贡献的事。佛给我们讲的,世界还会有毁灭,什么样的东西是真正不朽的事业?不会随“成住坏空”而消失的,那是真实的事业佛教给我们从事于这个。这是什么事业?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推广佛陀教育,深化佛陀教育,这是大事业、大因缘。

  佛在经上讲,这个世间“成住坏空”,这是四大劫,世界坏了、世界空了,这个世界众生到哪里去?移民到他方世界,他方世界再坏,辗转又到他方。说明一切众生真实不生不灭,随着他的业报来转。佛陀的教学就是教大家断恶修善,断恶修善这是第一个层次,初级的佛法,让你决定不堕三恶道,能够保住人天的身份。从这个基础上再向上提升,不断向上提升,提升的重点就是不断的觉悟,不断在破除迷惑。所以学佛,过去方东美先生,我初跟他的时候,他老人家教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那个时候学佛,被他这句话打动了,这么好,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就认真去干,果然没错,老师没骗我,确实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个享受不是说你有财富、你有地位、你有权利,不是的,真正的享受,是我们一生当中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你说多自在、多快乐这种生活就是诸佛菩萨的生活,在家、出家认真去学习,人人都能做得到。

  所以生活要有意义、生活要有价值,意义与价值真的明白了,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是糊里糊涂,从来没有明白过,这一生清楚、明白了,你说这个多自在、多快乐。一明白就得解脱,就找到出路,出离六道轮回的门路。所以一切热闹的场所我们尽量避免,“愦闹之众”,明显的就是现在所讲娱乐的场所、热闹的场所。这个里面的人,古人讲戏院,有所谓“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这就是胡闹。

  但是要晓得,中国过去的戏剧跟现在不一样。从前的戏剧,一直到满清末年,崑腔、京剧它都还守住四个原则,忠、孝、节、义。中国这么大的幅员、这么多的人口,用什么方法来教化众生?用戏剧,让大家从戏剧里面学习怎么样做人、怎么样处事。过去用这个方法,他们负责教化广大的群众。现在发展到电视,高科技的资讯的传播,我们也要好好利用这个工具教化一切众生。帮助他们破除邪思,帮助他们建立正知正见,他自然就知道断恶修善,社会才能得到和谐,才能够有良好的发展,繁荣兴旺。

  但是我们看看现在影剧里面的内容是些什么?它的后果不堪设想,这样子下去后果是这个世界同归于尽。在这么一个时代,我们佛弟子要凭良心、要负起责任来,即使知其不可为也要为之,我们也要干。尽心尽力去挽救这个劫运,尽心尽力去帮助这些迷惑颠倒的众生。我们今天远离一切愦闹之中,是我们自己定力不够、智慧不够,要成就自己,暂时要远离,这个很重要。


要懂得闹中取静

  第三:

  【独处闲静。】

  初学,我们是凡夫,凡夫决定受环境的影响,我们没有能力转环境。环境是什么?就是一般人讲的风水,风水就是环境。

  古时候,你看看寺院、丛林都建立在山明水秀的处所,远离城市、远离村庄,梵语称之为“阿兰若”“阿兰若”就是寂静的处所,环境幽静,能够帮助自己修清净心,远离尘俗,不让它来干扰自己所以从前道场建立在山上,诸位到中国大陆去旅游,你都会见到,从山下爬到山上,要费很长的时间。大的寺院像九华,在从前交通不便,一定要徒步上去,要走二、三天才走到庙门口。就是不希望你来观光旅游,不希望你来打搅修行人,所以交通很不方便,他有他的用意在此地,就是要保持修学清净的环境,生活清净的环境。山下村庄要出了什么事情,可能十天、半个月消息才传到寺庙里来,没有人上来,谁说?他也没有报纸、也没有广播,心真清净!

  现在修行人难,太难了!每天看电视,头脑里头乱七八糟,每天看报纸,你想想看你天天在受污染,你怎么能清净得了!所以你要想学佛,今天我们读这句经文“独处闲静”,闲静从哪里来?我们今天住在都市这个地方,闲静从哪里来?第一个,尽量减少应酬,尽量减少外缘,决定不看电视,决定不看报纸,这个东西我们把它断绝掉。人家问天下事,没事!每天天下太平,很好,日子很好过。天天天下太平,心是清净的。“好多重要的新闻!”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实在讲,那些新闻人家只一提,他不明了我明了。他为什么不明了?他那个头脑是浆糊,一塌糊涂,他怎么能明了?我们身心清净,一尘不染,一接触就透明了,这是智慧,你有定功。如果你天天不但还要去看新闻、还要去看这些广播,还去打听,那就完蛋了,你还修什么行,这个错了,这不可以。

  所以我们读“独处闲静”,懂得现在的“闲静”是什么样的“闲静”,不是叫你到深山里去独住,不是。我们的生活环境要随缘,你没有那个缘,那也是个大福报,没有福报不行,没人供养你、没人照顾你。所以懂得,尤其现在许多的道场都变成游览、观光地区,宾客穿流不息,接应不暇,要懂得闹中取静,自己要明了、要知道怎么个修行,尽量断绝外缘一定要认真努力去读经,读经一定要解义,你读经不解义,那叫白念了,没什么用处,一定要解义,要深解。然后再依教奉行,我们就得真实的利益。


“常勤精进”,一门专攻,做专家,不要做通家

  【常勤精进。】

  这还是第三句:“独处闲静常勤精进。”“精”是专精,一门深入,这一点诸位同修必须要记住。纵然自己聪明智慧比别人强一点,绝不能骄傲,绝不能自满。你的聪明、智慧不错,你跟龙树菩萨比一比怎么样?你跟文殊菩萨比一比怎么样?菩萨再不能比,中国历来那些祖师大德,你跟他比一比怎么样?差远了。这个是要自觉,要自己觉悟,觉悟什么?我真不行、真不如人,那你就有救了。你要觉得我比别人强,你就完了,你没救。法门无量誓愿学,没错,我有这个愿,什么时候学?我到西方极乐世界见了阿弥陀佛再学,没见阿弥陀佛我决定不学。你要立下这样坚定的志愿,那恭喜你,你这生决定往生成佛。如果你在这一生当中,看到这个经也不错,那个法门也满好,什么都想学,你依旧搞六道轮回,你没有成就。一门深入,选定一部经,这是我劝你们同修,我用真心话来劝你。

  我今年七十岁,世间人常讲古稀之年,来日无多,所以劝你们句句都是真实话,希望你们能够续佛慧命,光大佛法,广利众生。怎样才能做到?一门深入如果你们专精《无量寿经》,你这一部经上下工夫,不要着急,要有耐心,要有定力,十年之后你就是无量寿佛。你看看现代的人,哪个人在一部经上用十年工夫的?不说别的,你十年工夫在一部经上,你这一部经就出人头地,你这一部经就超越一切大众。一个人一部经,各各第一,没有第二的,也不要嫉妒,也不要障碍,各各第一。你要学《普门品》,《普门品》学了十年,你就是活的观音菩萨。你要学《地藏菩萨本愿经》,搞了十年,那你就是地藏菩萨的化身。走遍全世界,这一部经你是世界权威,要明白这个道理。现在工商科技的时代,都走专精的路子。

  “专”能够帮助你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帮助你成就这一生的解脱。所以“常勤精进”,一门专攻,做专家,不要做通家即使将来真的开悟了,这一开悟就触类旁通,那你样样都通了,世出世间法都通了,你还是要大慈大悲,示现一个专家、专学的,为什么?给后来初学的人作榜样。这是大慈悲心的流露,就是说一定要给众生做好样子。你看华严会上,五十三位善知识各各都是通家,世出世间法一切贯通,都是法身大士,其中许多是古佛再来的。他们所表演的,一门,善财去参访,“我只懂这一门,我只修这一门,其他的法门我不知道,你去请教某一位善知识”。这就是大慈大悲,表演给初学的人,做个最佳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什么叫慈悲?这个叫慈悲。能,示现做不能,为什么?为了帮助初学,给初学做一个入门的样子。第四:


老师教导我们不但是言教,他表演给我们看(身教)

  【以善方便调伏其身。】

  这句非常重要!

  “善方便调伏其身”就是我们常讲的知足常乐什么“善方便”?知足!特别是在家的菩萨,对于物质生活要知足,不知足就苦了,不知足就造罪业

  在家的菩萨,如果你真的发大慈悲心你要教化这一切众生,也要表演知足、示现知足人能够知足,世间就能够安稳和睦相处,犯罪率就降低,治安自然就好了。不要在物质享受上去比赛,那个太危险,不是桩好事情。出家人要做个好榜样,我们衣服够穿,三餐饭吃得饱,有个小房子可以遮避风雨,够了,还要什么?!道场愈小愈好,小照顾方便,打扫清洁时间很少,二十分钟、半个小时就搞得干干净净的。你这个道场要大,如果你住众再少,每天清理环境要搞好几个钟点,我就常讲,那不是你住房子,是房子住你,你是房子的奴隶,你要侍候它,你不是叫冤枉!自己没有苦,找苦吃,一个人去找苦吃,没有烦恼找烦恼,没有忧虑找忧虑,那就叫迷惑颠倒,佛在经上常讲“可怜悯者”,很可怜,本来没有,他自己找的。

  一定要知足!生活愈简单愈自在、愈简单愈快乐。从前出家人三衣一钵,他怎么不逍遥自在?!我们现在比不上他们。在实际环境上,这就是我们的业障比那个时代人重,我们今天三衣没有办法过日子;他们那个时候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我们今天三餐不够还要吃点心,业障太重。

  诸位懂得吗?身体是一部机器,机器要运作,运作要靠动力,你看汽车要走要加油,我们身体这个机器要活动的话需要动力、能量,饮食就是能量的补充。换句话说,你消耗的能量多,你补充一定要多;消耗能量多,就是你的业障重人家消耗能量少,这省油的车,他的业障就轻,他一天一餐就够了,我们三餐还不够

  那么我们要问,能量究竟消耗到哪里去?我跟诸位说个老实话,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没事天天打妄想,晚上睡觉还做恶梦,这糟糕不糟糕!这就是你能量消耗的去所。如果你心地清净,你消耗的能量自然就少,与劳心劳力说实在话不相干。

  我过去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求学,李老居士对我们身教,不仅是言教。他的工作量大概是普通人的六、七倍,我认识他的时候他那年大概七十一岁,他担任两个大学的教授,在台中他创办图书馆——慈光图书馆;台中莲社两个道场;还办了两个幼稚园;以后又办了一个医院——菩提医院;还有一个老人院。他每个星期要讲经,还要给我们上课教学。他的医道很好,找他看病的人还很多。念佛班,台中莲社莲友差不多有将近二十万人,我在那个地方的时候。念佛班分了几十个班,每一班每个月开会一次,跟老师见一次面,所以他天天要开会,忙得不亦乐乎。外面人要跟他见面,要一个星期之前约时间,否则的话他实在抽不出时间。那样的繁忙,他一天吃一餐,他日中一食,而且吃得很少,他那一餐就是你们现在平常吃饭大概一半的量。由此可知,与劳心劳力不相干。他为什么身体那么好、精神那么饱满?心地清净,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所以能量的消耗,劳心劳力消耗得很少,妄念消耗得太多了。

  我在台中也学老师,因为我以前,我学佛半年就开始持午。所谓“持午”就是晚上这一餐不吃。我是吃早餐跟中午,晚上这一餐不吃,已经很多年了,大概有六、七年。到李老师那里,我再进一步把早餐也断掉,吃一餐,自在!吃饭也很麻烦,减少麻烦,多痛快!我吃到第八个月我才告诉李老师,老师说怎么样?你体力、精神,感觉得跟从前有没有什么两样?我说没有,很好!他老人家桌子一拍,好!你就永远这样下去。生活少,不求人。不求人,在讲经说法的时候就不要巴结人、要看人颜色讲话我讲的都是句句实话,你喜欢听就喜欢听,不喜欢听你走路就算了,我无求于你,我所讲的句句对你有好处,我不欺骗你。我不对你要求任何报酬,我不求你对我恭敬供养,我的生活简单自在,快乐幸福无比,你哪里比得上!这是真的,实实在在。

  我在台中跟李炳老,我日中一食五年,但是我吃的东西比李老师多,这个比不上他。这就是我心没有他清净,我消耗的量还是比他多,比不上他。他一直到九十五岁,都是保持精神饱满、音声宏亮,不要人照顾,最后两年才接受学生作他的侍者,照顾他。他的年龄看不出来,那个时候七十岁我跟他的时候,看他也不过四十岁的人的样子;八、九十岁的时候,你看他也不过是五、六十岁的人的样子。所以老师教导我们不但是言教,他表演给我们看,使我们不能不信!他学佛要不有修到那个样子,那我们看到的时候就难以相信,看你学佛,看你那个垂头丧气、病哈哈的样子,你怎么能教人?!你怎么能叫人启发信心?!吃素,而且吃那么一点点,营养怎么够?谁也不相信。他做出样子来给你看,你就不能不信。你去看看他的饮食,你去看看他的生活,再去想想这里头究竟什么道理,从这个地方才有悟处,这是真正的人生。

  李老师是在家居士,他有工作、他有收入,他的收入相当可观,每天过那么艰苦的生活,所有的钱都拿去布施,都拿去做好事、去弘法利生,都干这个去。所以,好老师不但是教我们如法,他要做榜样给我看,我对他才心服口服,才真正听他教诲,依教奉行你们将来教别人也要如此。


知足常乐非常重要!用这个方法来调伏其身,身心才能得安稳

  我现在也吃三餐,这个三餐怎么回事情?人家看到这经上讲的,净空法师退步了,破斋了。实在讲,我就没有持斋。从前人问我,法师,你一天怎么只吃一餐、两餐?我告诉人,这个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我说我贫穷,我没有饭吃,我要有钱,我一天可以吃七餐。我绝对不拿这个,好像我是个修行人,没这个意念。

  我到台北去讲经,就遇到现在图书馆的韩馆长,那时候她是我的听众,以后她对我很护持,有一段时间就住在他们家里。所以讲经也是个麻烦事情。我是上一届学生对他讲过,你们不要以为经讲得好是大法师,经讲得好了走头无路!哪个道场都不敢收你,这一收你怕信徒被你拉跑了,没人敢请你、没人敢收你。居士们发心把我留住了,所以住在她家里,她到外面去借道场、租道场,租地方来讲经,所以我们没有固定地方。一部《华严经》搞了七、八个地方,真的是七会九处,不只七处,也不只九会,这个经还是没有能讲圆满,这就是没有固定的道场。

  住在她家里,她一家人说法师,你吃一餐不行,将来你身体不好了,我们家里担不起责任。一定要我吃三餐。我说好吧,为了弘法,我们就吃三餐。这三餐怎么样?一餐的量,就是一餐的分量做三餐吃,还是这么多。我在过去吃一餐的时候吃三碗饭,现在一餐吃一碗饭,还是这个量,就把它分开了就是。这个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权巧方便。

  所以一定要知足!知足你就快乐,一切无所求、一切为众生、一切为佛法,这个就对了,自己不要有任何了

  我跟你们说的,佛菩萨的确是照顾我,诸佛护念、龙天加持。你看我现在是每一年,从一九七七年我在国际上弘法,二十多年来,现在有一个好处,金钱对我没用,这个很困难!钱对我不起作用,我都不要了,看到钱讨厌、累赘。所以你们拿来,我都要想办法替你们做什么事情,你们不拿来最好,我没事;拿来的时候,我得想到替你做什么好事。所以知足常乐非常重要!用这个方法来调伏其身,你身心才能得安稳。

  下面经文:

  【弥勒。是为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成就四法。安隐无恼而得解脱。】

  后面也一样: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佛又说一首偈,希望我们记住。

  【当舍于懈怠。】

  你看看这不是教你不应亲近懈怠之人,这句话就很肯定的,我们要舍懈怠,要懂得这句话的深意。

  【远离诸愦闹。】

  一切热闹的场所、场合都要离开,要懂得寂静,要知道知足

  能够做到这四点,【是人当解脱。】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弥勒菩萨言。弥勒。是故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时。欲自无恼而解脱者。】

  这是你自己的愿望,在现代这个时代,希望自己这一生无烦无恼,顺利解脱。


修行有没有功夫、有没有成就瞒不了人的,一接触、一看就晓得

  【除灭一切诸业障者。】

  真正要想消自己的业障,业障,诸位同学一定要自己检点。最明显的,你的身体常常有毛病,这是业障;再微细一点去观察,你身上有气味,气味不好闻,业障!业障要消除的时候,你身体一定很健康,一定没有毛病,你身上放出的气味是清香,是香味,每个人闻到都很好闻,不会很难闻的。这业障一接触就晓得,业障重那个气味就叫人很难受,业障消除的时候,这些统统都没有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依教奉行。你真做,三个月、半年就有效果,你的体质会起变化,你的容貌会起变化,相随心转。修行有没有功夫、有没有成就,瞒不了人的,一接触一看就晓得所以这个“消除业障”。


一定要远离恶知识

  【应当舍离愦闹之处。住阿兰若寂静林中。于不应修而修行者。及诸嬾惰懈怠之属。】

  这个就是一定要远离恶知识,不应该做的决定不要去做哪些不应该做的,后面经文会讲得很详细。“懒惰懈怠”决定要戒除。

  【皆当远离。但自观身不求他过。】

  这再重复,就是提醒你这个话重要!

  【乐于恬默。】

  这个就是安静,就是独处闲静。

  【勤行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行。若欲于彼诸众生等。深生怜愍多所饶益。应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这个里头意思很深、很广。

  今天钟点到了,下一次讲底下一段,我把这个说出来。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www.foxdwedu.com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