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了凡四训(第4集)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8-06-20 07:04:45
关键字:愿力大过业力,业力,愿力,义理之身,自然灾害,共业,别业,阴德,立命,改造命运,功过格,念咒不如念佛
【 点击数:1651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2001/4/16  中国深圳  编号:19-016-0004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诸位同学:大家好!

  昨天讲到云谷禅师教导了凡先生要改过自新,这就是所说的义理之身。今天我们接着看: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

  “血肉之身”,是我们现在这个身体。这个身体因为没有办法离开妄想分别执着,因此都落在数里头,所以用术数能够推断你的一生吉凶祸福。如果人要想超越命数,要从心理上做一个改变,把从前不善的观念、行为都能够改正过来,与义理相应,这个身就称为“义理之身”;在佛法里面讲愿力。血肉之身是业力,业力变现的。如果我们的愿力大过业力,在佛法里面就叫做乘愿再来这里面我们必须要了解,那就是血肉之身没有离开自私自利,义理之身是大公无私,不再为自己的利益着想生在这个世间,这个身体是为社会、为人民、为众生服务造福的一个工具,跟自己的业力完全脱离关系,这个身就称为“义理之身”,这个身就称为乘愿再来。众生有福,这个身在这个世间就会常住;众生没有福报,这个身自然就舍离,换句话说,佛家常讲的了生死、出三界,就是这个意思。下面他引古书作证: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

  这是假设的。这是天然的灾害,“犹可违”是可以避免。我们今天讲自然的灾害,是可以避免的,是可以挽回的,这个道理很深。

  【自作孽。不可活。】

  那是无可挽回,无可避免。这个话的意思很深,自然灾害为什么说可以避免?现在人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不多了。圣人告诉我们,佛菩萨在经典上告诉我们,“依报随着正报转”,依报就是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也是随着人心来转。如果这个社会人心善良、淳朴,我们居住的环境它就转好,所谓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不仅仅是人为的灾害是人造的,自然的灾害也人造的。在佛法里面讲,一个是共业,一个是别业。共业是大家共同来造作的,这就变成自然灾害。个人所造作的,那就变成个人的吉凶祸福。所以个人自己造孽,这是无法避免的。社会大众共同造的业,我有办法避免,我有办法挽回。这是真理,这是事实的真相。又引《诗经》两句话说: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这两句话,“永言”就是常说,古圣先贤常说;“配命”,意思就是说与上天的心相应,人心同天心。天是什么心?天到底在哪里?这不是一个有形的,实在讲是个无形的,是个抽象的,所谓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心是爱心,无私的爱心;天心是公平的爱心,平等的爱心。如果我们自己能够修养,把自己的心愿提升到大公无私,平等的对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这就是“永言配命”的意思。当然,福在其中;不求,福报也现前。这个意思诸位细细去想。下面云谷禅师说:

  【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犹可得而违也。】

  “天作之孽。”这是你过去生中造的,你造的不善业,所以你这一生当中没有功名的分,你也不会有儿子。这是你过去生中所造的,可以避免,可以挽回。怎么样挽回?

  【汝今扩充德性。】

  我改过自新。

  【力行善事。多积阴德。】

  什么叫“阴德”?做好事不要让人知道,这叫阴德阴德报得厚。做一点点好事,人家都知道,像现在的新闻媒体来表扬、来赞叹,把你向社会广大群众去介绍,这也是福,这个福立刻就报掉,很可惜!所以真正做好事的人,不要让人知道。如果做好事,一定要有媒体介绍,要报章上能够看到,这不是真的好事。你这个心还没有离开名闻利养,你不是真心,你这个善是假善、是伪善,不是真善。真善,何必让人知道?媒体来报导,应当尽量避免,这样才好。古时候,真正大德大能的人,所谓是韬光养晦,隐居在深山里头,没有人知道,于是他的德愈积愈厚。到机缘成熟的时候,被人发现,他能为国家、为民族建功立业。这里面含藏着许许多多的学问,这些我们都要深思,我们都要会学。

  【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自己造的福,自己当然都受到。接着大师又引用《易经》上的话说:

  【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

  引用这两句话,让了凡先生加强信心。

  【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

  这个话说得好。如果说命运是一定的,不能改变,《易经》这一句话就讲不通。换句话说,《易经》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命运这桩事情活活泼泼。我们每天起心动念,善念就增福,福就加了一分;恶念就减了一分。每天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是加减乘除,天天都有加减乘除。为什么世间人命运都被人算定?他加减乘除的幅度不大,没有离开他的中线太远,所以就算得很准。如果加减乘除幅度很大,他命运就不准了。前面所说,大善之人命运拘束不住他,大恶之人命运也拘束不住他,那就是加减乘除的幅度大。他有大善,祸会变成福,他有大恶,福会变成祸,道理在此地。

  【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汝信得及否。】

  这些书,了凡先生平常念得很熟;念得很熟,意思不能说不懂,但是了解得不够深。换句话说,读那些古圣先贤的书,自己没有办法用在生活上,无法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所以他的命运一丝毫不能够更改。云谷禅师这一提示,他明白了

         了凡先生说:

  【余信其言。拜而受教。】

  云谷禅师这一番话,把了凡先生点醒了。命运确实是自己造的,自己可以改变,一定要懂得自求多福。我们学佛,有很多人问我,他说:法师,你为什么要学佛?我的答复很简单:我学佛的目的很单纯,提升自己的境界,这是从果报上说;从因上说,提升自己的德行。积功累德是修因,因好,果当然殊胜。业因果报到你自己能够觉察出来的时候,你就非常欢喜,佛家常讲“常生欢喜心”。这一生都生活在欢喜当中,这个多快乐!心里面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妄想、没有执着、没有烦恼,这叫得大自在。经论里头常讲“常生欢喜心”,一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这是多么幸福!我是为了这个才学佛的。其实,这是早年老师教导的。我在学佛之前爱好哲学,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他告诉我:佛学是哲学里头的精华,哲学里头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被他这句话打动了,所以认真学习。我出家,剃头之后再去看他老人家,他非常欢喜。他说:你的路走对了,我跟你说说,没想到你真干。所以确确实实得到老师的指引,我也像了凡先生一样,“余信其言,拜而受教”。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章嘉大师替我奠定根基,李炳南老居士用十年的时间把我培养起来。一生得到受用,得到快乐,得到自在。

  了凡先生明白了、觉悟了,下面真干。

  【因将往日之罪。】

  过去所做的种种罪恶的事情,种种过错。

  【佛前尽情发露。】

  “发露”,一丝毫隐瞒都没有,完全说出来。

  【为疏一通。】

  “疏”是文章。就是自己下定决心要改过自新,写一篇文章,求佛菩萨为我做证明,用意在此地。

  【先求登科。】

  他命里头没有功名,先求。“登科”,先求考中举人。他命里头只有秀才,秀才到最高的只是贡生,所以他没有科第;用现在的话说,他没有学位。

  【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

  就真正开始断恶修善,发了这样的大心,这个很难得。云谷禅师看到,当然欢喜,孺子可教。虽然这个时候袁了凡先生已经三十五岁,能够真正回头,断恶向善。

  在明朝那个时候,“功过格”很流行。我们在历史上看到,许许多多的有成就的伟人,都曾经用功过格这个方法,来检点自己的过失。

  【云谷出功过格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记。善则记数。恶则退除。且教持准提咒。以期必验。】

  了凡先生,真的,他是凡夫,他是初学,而且根性不是上根利智,可以说是中下根性的人,所以云谷禅师就用“功过格”来帮助他。功过格,现在在台湾、在香港,也都有流通,都可以能够找得到,我们过去也曾经翻印过。每天登记,每天做的好事,自己记下来。每天做的过失,反省过失,过失也要记下来。善恶对比,我这一天到底是善多还是恶多?开头做的时候,一定善恶混杂,可能是恶多过于善,自己的警觉就提高。天天认真努力去改,希望改到有一天,功过格一打开是纯善无恶,你就成功了。这是教他从事上去改,这个方法不是一个高明的方法,但是对普通人来讲是非常有效果的方法。

  又教他持“准提咒”。佛法里面,参禅、持咒、念佛,方法虽然不同,目标、功效完全是一样的,收心。一般人不可能没有妄念,只有佛菩萨、大修行人没有妄念,妄念对我们的伤害非常之大,我们要知道。妄念,不但破坏我们的清净心,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也产生不良的效果。我们看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而且吃得很简单、吃得很少,我们现在人想“这营养怎么够”?我们不明白道理,真正道理搞清楚,恍然大悟,原来营养是我们体能的补充。

  身体就像一个机器一样,这个机器二十四小时都在运作,睡觉的时候也没有停止,心脏还是在跳动,脉搏在跳动,血液在循环;需要有能量,饮食是能量的补充,像汽车一样要加油。但是车我们懂得,有耗油的车,有省油的车。我们身体也一样,身体对于能量的消耗,有耗能量的,有省能量的。能量到底消耗到哪里去?现在我们真搞清楚,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这才明了,为什么修行人一天吃一餐可以?他心清净,他妄念少,他消耗能量就少,身体健康。凡夫妄想多、杂念多,每天补充三次还不够,还要吃消夜、吃点心,一天到晚都在补充,他消耗得太多。消耗太多,于身体决定有不良的影响。所以你要想保持身体的健康,要减少妄念。妄念减少了,你的饮食自然就减少。最健康的身体是不要饮食,为什么?饮食再少,也没有办法完全做到没有污染。没有饮食,那就决定没有污染,你的身体才真正健康。所以多吃东西不是好事情,多吃东西,脏的东西不能排尽,你身体器官的污染机会比别人多;在现在讲,你生病的机会多。古人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个话一点都不错。

  教人念咒,念咒就是修清净心。人决定有杂念,你把念头集中在咒上,你的杂念就没有,用一个念头取代一切妄念,道理在此地;效果非常显著。所以你用参究的方法行,用念咒的方法行,用念佛的方法也行,方法很多很多,佛家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道太多太多了,你可以选择用一、两种,帮助你摄心,帮助你把妄想打掉。心地清净,智慧就现前,真心就现前。这是一种修行的手段与方法。云谷禅师教他念准提咒,又告诉他说:

  【语余曰。符箓家有云。不会书符。被鬼神笑。】

  画符念咒的专家常说:你不会画符,被鬼神笑。鬼神不但跟你开玩笑,有时候还让你受不了。这里头有秘传。

  【此有秘传。只是不动念也。】

  画符、念咒、念佛,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方法形式不一样,它的原理、目的完全相同,都是要用真心;就是你一个妄念都没有,这个符就灵。

  【执笔书符。】

  我们拿起笔来画符。

  【先把万缘放下。一尘不起。】

  你要把所有一切妄念统统放下,一念不生。

  【从此念头不动处。下一点。谓之混沌开基。由此而一笔挥成。更无思虑。此符便灵。】

  画符,那个符灵不灵,你去看画符的人。所以平常要练习,练得很熟。我们从小的时候,那是作小学生也喜欢画符,天天在练,但是我们不懂这个原理。如果在画符里面还有个妄念,这符就不灵。一定是这一道符,从一点下去,一道符画完,没有一个妄念,心是清净的,这个符就灵。由此可知,念咒亦复如是。念的咒,这里头不能夹杂一个妄念;夹杂一个妄念,这个咒就不灵。由此可知,念神咒不容易,咒愈长愈难念。愈长,时间长很不容易没有杂念。所以佛家常讲,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为什么?经比咒长,不打妄想难;咒也相当长,里头不打妄想也不容易;佛号短,“阿弥陀佛”这四个字。“阿弥陀佛”这四个字里头不夹杂一个妄念,这一句佛号就灵。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这个佛号就不灵。所以这些方法都是摄心的,都是帮助我们达到清净心。清净心是真心,心里头有妄念,这个心叫妄心。妄心有生灭,真心不生不灭,真心里头没有念,所以它没有生灭。如何能够把生灭断掉,恢复到不生不灭?这是佛家修学功夫最高的目标,到不生不灭。这个道理,难得云谷禅师为我们说出来。他下面说:

  【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

  "感格"就是求感应。于心性求感应,于上天求感应,都要用真诚心,所谓「诚则灵,不诚无物”。又说:

  【孟子论立命之学。】

  立命之学,最早是孟子说的。

  【而曰。夭寿不贰。夫夭与寿。至贰者也。当其不动念时。孰为夭。孰为寿。】

  孟子这个话说得高明。“夭”是短命,“寿”是长寿。短命跟长寿是一不是二,这个话一般人听不懂。短命跟长寿差别太大了,怎么是一不是二?我们因为看到是二,看到是差别太大,我们用什么心去看?分别心去看,执着心去看,所以把它看成二。如果你的心不动,你的心里头一个念头都没有,长寿跟短命确实是一不是二。为什么?没有分别。有分别,才有二、三。没有分别,哪有二、三?

  什么人不分别?圣人没有分别心,佛陀没有分别心,菩萨没有分别。凡夫有分别心,所以把世间一切法都变成对立,大跟小对立,长跟短对立,善跟恶对立,真跟妄对立,全部都变成对立。这个对立就是科学家所讲的相对论,生活在相对的世间,这是虚妄的世间,《金刚经》上讲的“梦幻泡影”,这不是宇宙人生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叫“一真”,那就是说这里头决定没有相对,这才是真的。有相对,不是真的。六道里面是相对的,十法界里头还是相对的,到一真法界相对的就没有了。我们讲,相对没有,是不是有绝对?绝对也没有。绝对跟相对两个互相建立的,相对没有,绝对也没有了。这个境界,佛经里面讲“不可思议”。“思”是思惟,你不能思,一思你就错了。“议”是议论、说,也不能说,说就错了;“开口便错,动念皆乖”。那是真实的一真法界,那是真平等。

  孟子说这些话,不简单。他要不契入这个境界,他说不出来。所以孔孟虽然跟佛法没有接触到,要用佛法的标准来看孔子、孟子,他们也是大菩萨,也不是普通人。他们的言论,他们的观察,在佛法里面讲,大乘圆教七地菩萨以上的境界。

  【细分之。】

  那就是把它推广。

  【丰歉不贰。然后可立贫富之命。】

  “丰”是丰收,农夫今年丰收,收成好。“歉”是收成不好。收成多,丰富,今年可以过得富足。今年欠收,日子就过得很贫困。如果你能够懂得“丰歉不贰”,那就是贫富不二,你就能立贫富之命。

  【穷通不贰。然后可立贵贱之命。】

  “穷”是处在困境,办什么事情都艰难困苦,不能成就。“通”是通达,想做事情助缘很多,非常顺利。你要不懂这个道理,你就不能立贵贱之命。我们要问:世间有没有贫富?有。有没有贵贱?有。怎么样立命?贫者安于贫,富者安于富,贵者安于贵,贱者安于贱,各得其所,这叫立命。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这是真正知天命。所以这世间永远是太平,社会决定不可能有动乱。为什么?知命。这是学问,这是实学,真真实实的学问。接着说:

  【夭寿不贰。然后可立生死之命。】

  生死这个现象,在六道里面都有。可不可怕?不可怕。生死非常正常,只要你把这里头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你会不会贪生怕死?不会。生跟死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通达的人,对于舍身受身,像生死这桩事情,就像我们一个人脱衣服、换衣服一样。我们把衣服比喻做身体,这个衣服穿的时间久了,脏了、破了,我自然把它脱掉。脱掉,这个身就不要了;再换一件衣服,就换一个身。所以生死,舍身受身就像换衣服一样。在这里面,我们必须要注意到,这个衣服愈换愈漂亮,好!如果愈换愈差,那就不好了。如果一个人作恶多端,他这个身体舍掉,来生再得个身体,比这个身体差。畜生身,饿鬼身,地狱身,这个身相比我们是愈来愈不好看。如果这个人一生行善,好善积德,他这个身舍掉之后,他来生生天,天身比我们这个身庄严多了。他得菩萨身,得佛身,愈来愈庄严。你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懂得这个道理,你才真正肯断恶修善。断恶修善,虽然是利益别人,利人才是真正利己,这是真理。损人决定害己,世间人常讲“损人利己”,这个话说得有弊病,损人决定害己。你利己是眼前得一点小利益,可是几十年之后,你死了之后,你变饿鬼、畜生、地狱,那真正叫害了自己,害惨了自己,到那个时候你后悔莫及。所以损人的事情决定不能做,真正聪明人、明白人,决定做利益一切众生的事情。

  文人是从事于文化教育事业的人,我们今天看到许多出版的东西,有很多人送书、送东西给我看,我第一个要看版权页,版权页上写“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这本书我不看。我为什么不看?因为我想他写不出什么好东西。因为他的心很自私,他没有利益大众的意愿,我不愿意浪费我的时间、精神,所以我不看他的。后面要印的是“欢迎翻印,功德无量”,这个书我会仔细从头看到尾。为什么?他的心量大,他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这个人是好人,这个人是善人,他的东西一定可以读。所以我读东西跟一般人不一样。我自己的,像这些年来,讲经的录像带、录音带数量很多,估计总有几千种,书籍也有不少,我完全没有版权,欢迎翻印,欢迎流通。人家能够流通,翻印我的,我很感激,他总算看得起我。他要看不起我,他为什么花那么多钱去干这个事情?我又何必要限制别人,不可以翻印、不可以流通,那我们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个意愿永远达不到。所以我们完全没有版权,而且欢迎别人拷贝翻印流通。

  因此对于生死这桩事情,参透了,看透了,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所以贪生怕死的念头没有了。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什么方式死亡,都会欢欢喜喜、高高兴兴。为什么?知道这个身舍掉之后,马上就换一个比现在这个身更好、更殊胜。我有信心,有把握。

  【人生世间。惟死生为重。曰夭寿。则一切顺逆皆该之矣。】

  “该”是包括。只要能把这一关参透,所有一切相对的境界里面,你都能得自在。一切顺逆,顺境、逆境,人事环境里面善缘、恶缘,都包括在其中。包括在其中是什么?不二,我们要入这个境界。我们在一生当中,免不了遭遇到有些人对我们好,照顾我们,这有恩惠;有些人对我们不满,恶意毁谤、陷害、侮辱都有。我们用什么心对待他?用感恩的心对待。对我好的人,我感激他,他对我许多帮助;对我不好的人,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也非常感激。感激他什么?消我的业障,成就我的德行。也就是说,他用这个手段来对待我,看看我的心平不平静,我还有没有瞋恚心?如果我还有一念瞋恚,还有一念报复,我是凡夫,我的功夫没有进步。他这样一对我,等于说一考验,我及格了。我对他没有恶意、没有报复念头,不但没有报复念头,我感激他,我感恩他。

  我的小佛堂,我们这些怨亲债主对我很不好的人,我都给他供长生牌位,天天诵经拜佛给他祝福,不一样。你怎么样陷害我,我还是祝福你,我把你看作佛菩萨没有两样。你为什么对我不好?你对我了解不够。所以一切出自于误会,何必要计较?计较,那是我的过失。我不计较,我感恩,我尊敬,你有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我帮助,我会全心全力来帮助你。这是做人的道理,必须参透“不二法门”。

  不二法门是佛家说的,我们从这个地方来看,孟子这些话来看,儒家也契入不二法门,儒佛是一不是二。然后我们再仔细观察,世间许许多多宗教的典籍,在我心目当中全是不二法门。所以我学佛,我进入其他宗教的教堂,我礼拜,我恭敬,有许多人见到觉得奇怪。我说:一点都不奇怪,一切众神是一不是二。

  好,今天我们讲到此地!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www.foxdwedu.com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