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地藏菩萨本愿经(第20集)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8-08-10 11:13:36
关键字:善女人,换身,供养具,供养,丑陋,幢幡,四摄法,虫子,出家制度,动机,供佛像,地藏经,布施,修福
【 点击数:1645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净空法师1998/5 讲于 新加坡净宗学会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连身形都能转变,何况容貌、体质就更容易了 

  请掀开经本卷中第三十三面,最后一行经文看起:

  【若有女人。厌女人身。尽心供养地藏菩萨画像。及土石胶漆铜铁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华。香。饮食。衣服。缯彩。幢?。钱宝物等供养。】

  我们一直念下去好了。

  【是善女人。尽此一报女身。百千万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况复受。】

  这一段是“转女身”。这一桩事情,现代的社会跟从前社会不相同,古老的社会在中国、在印度,也可能他方世界都相当类似,女子在社会上地位比较低,所谓是男女不平等。可是在现代社会不相同,跟从前不一样了。

  过去,佛在经里面讲,女身比男身障碍多、烦恼多、情执重。所以佛在《玉耶女经》里面说,有十桩事情女子常常忧虑的。

  第一个是出生的时候,父母不欢喜,母亲生了儿子非常欢喜,生女儿的时候,欢喜心就减低很多。

  第二,这是在过去社会里面,父母家人对女孩子的管教要严格得很多,纵然在成年都不能够见外宾,外面的宾客,她是内外有分,这是常常怕见人;其次到出嫁的时候,父母也增加忧虑,总是要离开父母家亲眷属,这是佛法里面讲的“爱别离苦”。嫁出去完全要看丈夫、看家人的脸色,许许多多的障难。少年的时候父母管束,出嫁的时候丈夫管束,到老的时候儿孙管束,所以苦处很多,所以不愿意女身。在现在这个观念跟从前不一样了,我们了解这些状况。但是这里头最重要的一桩事情,是告诉我们业力可以转变,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连身的形都能转变,何况我们讲的容貌、身体的体质,那当然是更容易得多了,要晓得这个道理这里头所说的无非是一个原理??“境随心转”、“心能转境”,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行

  转的方法,这个地方“若有女人,厌女人身”,在后面这一段里头“是善女人”,由此可知,前面这个“女人”是“善女人”,它省略一个字,这个字是非常非常重要!我们看后文就晓得这个地方,这“女人”是“善女人”。

 

奉行《观经》上讲的“净业三福”的女人才是“善女人” 

  善女人”一定是奉行《观经》上讲的“三福”这是必须要记住的这个经是大乘经,“三福”十一句里面所说的都要能够做到,做到什么样的程度那是另当别论,只要你能够做到一分、两分也称“善女人”,不做不行!一定要做到。她有这个基础,然后再依照这个方法理论来修学,就能够得果报

“尽心”,在修法里头这一个字是关键,一定要尽心。“尽心”就是用最诚敬的心、最真实的心来修供养,供养地藏菩萨的形像。这个“形像”是画的形像也可以、塑的形像也可以,金银铜铁铸的形像都可以。此地说只要是供养地藏菩萨的形像,下面经文都是这个意思。供养是“日日不退”,可见得发的是长远心。

 

不懂得“供具”表法的意思只形式供养得利微薄,转不了业力 

  “供具”举了几个例子,以花供养、以香供养,以饮食、衣服、缯彩、幢?,再就是钱财宝物等等供养,这是讲“供养具”。

  “供养具”之多少、贵贱是随着自己的能力,绝不勉强。“供具”里面懂得表法的意思,这一点要特别记住;如果不懂得表法,只是用这种形式供养,得的利益很微薄,转不了业力,一定要懂得表法的意思换句话说,佛菩萨的形像以及所有的供具,都是时时刻刻提高自己的警觉,你自己德行不断向上提升,你就能得自在。自在,像佛菩萨一样,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换句话说,把自己的业力转变成愿力,这一段经文最重要的意思在此地。愿力受身就自在,业力受身不自在,所以这个方法是教我们转业力成为愿力

  “供华”,我们看到花就想到要修“因”,“六度万行”之“因花”。特别在《华严经》里面所显示,经典里面告诉我们,《华严经》上所说:任何一个人,无论他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他是什么样的身份从事某一种的行业,都没有妨碍,都能够修菩萨行

  “菩萨行”是什么?就是他的生活,就是他行业里面的工作、他日常的应酬,如何把这些事情变成“菩萨行”、变成“六度万行”,关键在“菩提心”

  菩提心是个觉悟的心,真正觉悟。

  觉悟什么?觉悟“诸法实相”。《般若经》上所说的“三心不可得”、“诸法无所有”,这是真正觉悟,你的心行与自性相应,也就是与一切“诸法实相”相应,那你怎么会不自在?!从真正觉悟之后,才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你才真的明了。所以对于虚空法界一切的人事物,自然生起真正的爱心。这个爱心,佛法里称之为大慈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尽虚空、遍法界跟自己同体。这个“体”是什么?“体”是真心,“真心”就是“真如”、就是“本性”,佛在经典里面名相说得很多,都是说一桩事情。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这个“真心”变现出来的,所以“情与无情同一体”。诸佛如来看到众生受苦,真的是自己受苦;看到众生得乐,确实是自己得乐。众生跟自己是一体,这才是真正觉悟

  众生,特别是六道里面的众生很苦,迷失了自性。

  迷失自性,自性还是起作用,不是不起作用,如果不起作用那就不叫“真性”,它还是起作用;虽起作用,因为迷失自性,他不知不觉被业力操纵,他的生活就苦了

  觉悟了的众生、觉悟了的人就称佛菩萨

  声闻、缘觉也觉悟,觉悟得不够彻底、不够圆满,但是他已经能够摆脱业力的控制。佛在经上讲,声闻、缘觉在“三德”里面他得“解脱”,是半个“解脱”,不是圆满的。为什么?“法身”、“般若”没有证得。“三德密藏”里面只证半个“解脱”,他舍身受生也相当自在

  由此可知,整个佛法的教学关键就是在觉悟,觉悟之后我们就得自在,就能够随意化身,不仅仅是转女身为男身。“供具花”的意思给我们这么大的启示。

  香”的表法是信心,香表“信香”,对于佛菩萨的教诲决定没有疑惑,生起清净坚定的信心。香又表戒、定,我们香赞里头常唱“戒定真香”。香也表“五分法身香”,可见得它都有所表,我们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饮食,衣服”这个供养是表自己的敬意我们需要饮食,我们以饮食供养佛菩萨,其实佛菩萨并不需要。我们需要衣服,我们以衣服供养佛菩萨。寺院里面以衣服供养佛菩萨的也有,我们看到有一些寺院,佛菩萨塑像有人供养的衣像斗篷一样,披在身上的时候,那就是供养衣。供养这些“供具”都有经典作依据的,饮食供养很平常,佛前面的大供,这是饮食供养。

 

道场当中供养有佛像再悬挂幢幡是不可以的 

  缯彩、幢?”是一些装饰,就是以丝绸的这些制品供养佛菩萨,庄严道场,我们现在讲是张灯结彩新加坡国庆快要到了,每一条街上张灯结彩,就是这个意思。

  “幢?”这是供养具里面最常见的。

  在第三十五页,注解里面第五行,诸位从当中看起,这是青莲法师提供我们这一点参考。“凡造?法”,“造?”跟“造幢”是一个意思,说“?”,“幢”就连带在其中。“切不可安佛菩萨像,及名号等。?是供具,供于所供,如何复以像名为之”

  希望我们要记住这一点现在很多人不知道,供“?”,“?”上写着佛菩萨的名号,怎么可以用佛菩萨去供养佛菩萨?!我们是供阿弥陀佛,?上写着“南无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去供养阿弥陀佛,你们想想如法不如法科注上讲的是正确的。

  ?幢”上还有什么?用佛像,上面绣的佛像再去供养佛菩萨,完全错了,这是许许多多人没有注意到

  今天佛法衰,佛教虽然好像很兴旺,众生还造这些业,还受这些苦报,我们供养里面就错了

  有犯更大错误的,我们见到有的法师,大法师披上红的祖衣,祖衣上绣佛像,这不可以。一切诸佛都变成你自己的衣服了。连幢?都有过失,你再把佛菩萨形像穿在身上,这不可以。

  再话说回来了,我们今天把佛的名号印在我们衣服上,可不可以?可以。为什么可以?我们这是为度化众生的,是希望一切众生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我们用意在此地假如你把佛菩萨形像绣成衣服,穿到街上去走度众生,行!可以的问题就是看你用的是什么心?你的心用得善、用得纯,无量功德。如果这个心不是为利益众生,不是为宣传佛法,那你就造罪业了。

  可是?幢是在道场,道场当中供养有佛像,这是不可以的。假如?幢悬挂在旗杆上,行!为什么?给外面大众看的,许许多多不信佛的人,让他看到?幢上有佛的名号,或者有经的经题,这都好。这是什么?我们的目的无非是令一切众生有缘接触三宝,都在用心。

  所以用心”的关系就很大了现在我们看法官判案子,首先要问你的动机。如果动机是善良的,事情做错了也可以原谅;动机是不善的,做了好事你也有罪过。可见得动机的关系非常大。

 

做事的动机很重要

  此地讲“尽心”,“尽心”就是讲“动机”。过去一些老和尚给我们讲故事,也许这些事情都是真有其事。

  说有一个出家人,见到有一尊佛像供在露天,这时候太阳很大,他看到之后很难过,佛在这个地方晒太阳没有东西遮蔽,自己也没有法子,什么也没有。想想脚上穿的还有一双草鞋,想着就把草鞋供佛,把草鞋放在佛的顶上,让佛像不要晒太阳,自己赤脚走路,这是好心,他得的善报

  他离开之后,以后没有多久,又有一个出家人从此地经过,看到佛头顶上一双草鞋:哪个人造这个罪业?赶紧把它取下来,把佛的头上擦得干干净净的两个人都是好心,两个人都是恭敬心,都得福报,为什么?动机都非常好。所以我们要明了,行善是一念真诚的善心,他们所做的都没有过失,要懂得这个意思。

  在佛堂大殿幢?最好不用佛菩萨的形像、不用佛的名号。用什么最好?现在我们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这个放在?上供养,好!

  在我们自己所修学的,真是我们的宗旨、方向、目标,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随缘、念佛”,要是写在?幢上,好!我们用这个供佛,这在佛法里面讲“法供养”,“法供养”第一条“依教修行供养。我们这个“供养具”里面,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依教修行供养,这是正确的,是我们值得提倡的。但是现在一般都是用佛菩萨名号,谁想到这个道理?这是特别提出来,希望大家注意到这个问题。

  “钱财”、“宝物”,这是舍财。“舍财”是什么?舍贪,表示舍贪供养,因为钱财宝物是一般人看得非常重的

  注解末后是:“能舍命财,心无吝惜,内息悭贪,获福无量。”这些话我们四众同修在经典里面看得很多,也听得很多,没人相信。为什么不相信?没有见到,没有证据。所以虽然读经、听经晓得这桩事情,自己也修福,舍财总是舍一点点,我有一万块钱,舍一块就好了,做好事,所以他得的福很有限,他不能完全舍。这个世间富贵人的施舍比不上贫贱之人,贫贱的人反正有也这么多、没有也这么多,苦日子一天到晚还是挨下去,往往他能够舍,舍他财里面的大部分。

  佛在经典里面跟我们讲有公案故事,乞丐,这是在外面乞讨的,人家给他一文钱。罗汉、辟支佛看到了:“没福!受贫穷苦报,过去生生世世不修福,给他种福。”怎么种福?向乞丐求乞:“人家布施你的那一文钱是你的,你拿来供养我,你就得福了。”乞丐听了怎么样?乞丐想:“是苦,供养阿罗汉、供养辟支佛福报很大。”乞丐就真的把这一文钱供养阿罗汉、辟支佛。一文钱是他全部的财产,他只有这么多,全部供养了,得的果报不可思议,几十劫不受贫穷的苦报这是说明布施是尽心布施、尽力布施,福报是究竟圆满的。

  贫穷、下贱、乞丐,佛度他们的例子很多。这些人不久命终之后生天,我们世间人没有看到他生天、没有看到他在天上享福,布施之后没有多久他死了,世间人看到是这个现象,所以信心生不起来。我们虽然没有见到,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肯定生命决定不是这一世的,我们有过去世,还有未来世。真正能够相信有来世,你对于佛经上讲的这一些理、事就信得过了,有来世。这一世苦一点没有关系,这是过去世没有修善因,这一生要好好的修,来世得最殊胜的果报,尽心布施这个果报不可思议!

 

真修行人就是真佛、真菩萨,供养世间的真佛、真菩萨的福就很大 

  我们供养一尊佛、供养一尊菩萨,难!找不到,只能供养佛菩萨形像。可是世间有真佛、有真菩萨,那个供养的福就大了。真佛、真菩萨在哪里?真修行的可是问题又来了,真修行的人生活都非常清苦,你供养他,他不接受,他不要。由此可知,福田就不好找了,你想种福,福田在哪里?的确相当不容易

  真正的福田是真正修行的道场,我们到这个道场种福田。这个道场里面欠缺的是什么,我们供养它。如果住的人众太多了,需要扩充设备,我们供养它。你在旁边认真去观察,再多的供养,他们修行没有退转一分,这才是真正的福田这个供养,福无量无边,供养一天的福报都不可思议,何况日日不退,这个福有多大!

  今天新加坡居士林的道场是居士建立的道场,这一些居士通宗通教,护持正法。不但护持,主持正法,建立念佛堂,提供给全世界的念佛同修,到这个地方来精进念佛,每一天二十四小时不中断。真正念佛人,发心到这个地方来念一天一夜,都是你将来成佛的善因,是你将来成佛重要的条件。你能够发心天天在这个地方念佛,这个功德还得了!所以这个道场不是一个普通道场,大家到这个地方来,是来作佛的。对这个道场的供养,福德除佛之外没有人能说,这是真实功德。这个理、事我们都要懂得,要透彻的了解,希望像这样的道场,在其他国家地区也能够建立。这个道场的建立,必然感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守护护持,现前的功德利益就不可思议,供养的人得大福报,修行的人得大善利。所以供养要如法,布施供养都要如法。

 

西方三圣像要供三尊的像是一样的才如法、才符合经意 

  底下这一段,这是讲他的果报,转报果。“转报果”我们在此地可以把它看作有求必应,业报没有不能转变的。注解里面前面两句话非常重要!“转报事难,惟在精诚”,这八个字要紧!如果你真正做到精诚,转报就不难

  这一位“善女人,尽此一报女身,百千万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况复受”,没有女人的世界,注解里面也说,“即指西方极乐”,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女身,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身相是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

  所以我们现在供西方三圣,我们统统供阿弥陀佛像供三尊,当中阿弥陀佛,这是观世音菩萨,这是大势至菩萨。为什么都一样的?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是一样的,我们的道场这个供法,跟经上讲的完全相符合、完全一样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的相也一样。“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们的念佛堂所有供的像全是一样的,那是什么?莲池海会。那些像里面只有一尊是阿弥陀佛,其余都是我们大家的像,我们的像都跟阿弥陀佛一样,让我们在念佛堂有这种深深的感触。这就是转自己业报之身,成如来最殊胜的身相。

  再看底下的经文:

  【除非慈愿力故。要受女身。度脱众生。】

  这是愿意用女身度脱众生,也能够随意满愿。注解里面注得好,“摩耶夫人”,释迦牟尼佛的母亲也是诸佛再来的,不是普通人。应以女人身得度,他就现女人身她的“愿”跟别人的“愿”不一样,摩耶夫人的愿是“永为千佛之母”,她发这个愿,发愿做佛的母亲

 

“四摄法”前面三种可以学,后面一种“同事”要看自己的能力 

  底下注得好:“此以顺爱法门,度众生也。”众生情爱很深,顺着你的情爱来度你,这是“四摄法”里面的“同事摄”,佛与法身大士他有这个能力,真正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下面又举个例子,《华严经》婆须密多女,在《四十华严》叫“伐苏蜜多女”,这是译音不相同。婆须密多示现的是什么身份?她示现的是我们现在社会上讲妓女的身份,广度众生,凡是跟她接触的都被她度脱了。所以你说哪一法不是佛法?!哪一种身份不是菩萨?!菩萨哪个行业都化身,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有菩萨在其中、都有佛在其中,我们凡夫不认识。

  末后他结论说“并以慈爱三昧”。在现相、在作用里面是慈爱。内里面清净无染,就像宗门里面所说的“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他心地清净、平等、觉,外面示现的是慈爱,这叫“慈爱三昧”,他以这个愿力示现女身

  底下说“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他里头是不是有贪爱?没有。他是度这一些情执深重的众生,帮助他们成佛、离贪嗔痴、帮助他们觉悟,他有定功、有智慧、有善巧方便。如果定功、智慧、方便不到这个程度要去学他,那好了,那准到地狱,这是功夫不到决定不可以学习的

  所以菩萨的“四摄法”,我常常劝同修们,前面三种可以学,后面这一种要看看自己的能力。后面是“同事”前面是“布施、爱语、利行”,这没有问题,不会有什么副作用;最后这一条一定要看自己的智慧、定力才行,不可以随便学习。

  【承斯供养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万劫。不受女身。】

  “供养”里面虽然讲“事”,说“事”你一定要明“理”,说“理”你一定要懂“事”,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决定不能偏在一边,偏在一边都是错误的,你把佛的意思完全曲扭了。

  过去李炳南老居士教导我们讲经,他老人家常说:说事的经难讲,譬如哪些经?《地藏经》、《阿弥陀经》,它讲的是“事”,这些“事”讲得你能让人相信吗?所以讲这些经很难、很难。什么经最好讲?《金刚经》最好讲,讲“理”讲得你会点头,你不能不信。说“理”的经好讲,《楞严经》好讲;讲“事”的经难讲。

  所以讲事”必须把“理”说透彻,“事”人家才能相信;讲“理”的经一定要把“事”讲明白,“理”才能落实到“事”上、才能够有受用,否则的话变成玄谈,“理”虽然说得很好,“事”上做不到。

  供养地藏一定要懂“供养”的理论。“供养”真正的修法,从“事”里头显“理”,我们晓得事相都是表法的。这里面的“理、事”要是完全搞清楚了,到那个时候什么供养?前面说“尽心供养”。“尽心”到什么程度?整个身心都供养,那这个功德当然不可思议了

  整个身心都供养,这话怎么说?就是佛在经上常说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我们这个身体这一生一世,表演给社会大众看的,让社会大众看了觉悟,你不是全身都供养了吗?!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做一切众生的好榜样,圆圆满满显示自己的“真诚、清净、平等、慈悲”教化众生。在事上教人“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这就是“供养”。

 

落实“孝道”、“师道”,你就是尽心供养地藏菩萨 

  地藏”是表什么?地藏表“孝亲尊师”,落实在“孝道”的基础上,落实在“师道”上,你就是真的尽心供养地藏菩萨所以诸位要晓得,只有这些形式,“香、花、饮食、衣服”这些供养,不了解自己意思,自己里面还是“贪嗔痴慢”,还是“是非人我”,那这个“供养”是迷信,哪里有功德可言?!所以从事相上供养达到我们尽心供养,这个事是表心的,这是真供养。

  “普贤行愿”里面讲“法供养”,“法供养”讲了七句,“法供养”里面最重要的是“依教修行供养”换句话说,佛在经上教我们做的我们都做到了。佛教我们做我们就做,佛教我们不可以做我们决定不做。

  经典好比是剧本,我们四众弟子好比是演员,一定要依照这个剧本来表演,觉悟六道迷惑的众生。我们表演目的是帮助他们觉悟,所以要演得很逼真,把剧本完完全全的表演出来。换句话说,一切经典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思想,就是我们的见解、我们的行为,这叫“尽心供养”。你能做到了,说老实话你就成了佛,《地藏菩萨本愿经》你完全做到了,你就是地藏菩萨,《无量寿经》你统统做到了,你就是无量寿佛。不做不行!

  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做,才叫“供养地藏力故,及功德力”,“功德力”是你的善心愿心永远不断,这才能够成就圆满殊胜的果德。

 

有十种不善的业得丑陋的果报 

  请看下面这一段:这是第二“厌丑病礼像获福”,这也是人之常情。

  【复次普广。若有女人。厌是丑陋。多疾病者。】

  这是说自己的身相不善,多有疾病。

  【但于地藏像前。志心瞻礼。食顷之间。是人千万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圆满。】

  我们先看这一段。容貌是业力变现的,业力则是心,世间看相算命的都说“相随心转”,我们也常常提醒同修们“相随心转”,体质身体也随心转;不但身相随心转,我们的生活环境也随心转

  佛在一切经论里面教化众生,这是一个重点的课程,也是非常切要的一门课程。谁不想自己离苦得乐?谁不想自己的生活幸福美满?古今中外一切众生都在那里祈求,都有这个愿望,为什么事与愿违?事实跟自己的愿望恰恰相背,是一切众生不知道这个事实是怎么形成的、怎么来的。这就说到善与恶,果报的根源。

  我们今天所受的从事相上来讲是果报,果必有因,因善果就善,因不善果就不善,所以种善因得善果,造恶业必定有恶报。

  佛在《业报差别经》说明,有十种不善的业得丑陋的果报我们如果今天得这个果报,想一想看还有没有这个习气?因为过去生中造的这些恶业,得的现在的果报,往往还有余习,如果残余的习气还在,不能把它改掉,转业就困难了。

  十种不善的业,青莲法师节录在注解里面,在三十七面第二行。

  一个,喜欢发脾气。喜欢发脾气决定不是好事。不但你发脾气那个时候的相不好看,发脾气也伤身体会带来疾病,你身体多病。所以你想想发脾气那个相,好不好看?这才晓得丑陋疾病的来源。

  二个,是嫌恨,心里常常怀着嫌弃别人,怨恨怨天尤人,这个情绪也伤身体所以你要想身体健康,这十种用现在的话来讲叫“病毒”,心理上的病毒。人家为什么相好?常生欢喜心,欢喜的时候那个相好看,发脾气相不好看。转业就从这里转,佛讲的真是合情合理,我们仔细冷静想想,佛讲得有道理。

  三桩,是欺骗别人、迷惑别人,这是不善业。

  第四种,喜欢让众生生烦恼,扰乱别人,让别人身心不安。

  第五种,不孝顺父母。

 

我们学佛得利益多少在自己的诚敬之心有多少 

  六个,是不敬圣贤。圣贤人对于社会有大利益,这些人在这个社会上他的道德、学问、行持,都是这一个地区大众的好榜样,确确实实他能够教化这一方,对这一方的风俗人情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圣贤人绝不是要求别人尊重他,不是的。如果有希求别人恭敬供养,那是邪道,绝不是贤圣,那是欺骗人。我们为什么要尊敬他?尊敬他目的是劝导社会大众向他学习,是这么个意思。

  我们学佛为什么要尊敬佛?佛绝对没有说,你们一定要尊敬我,你到哪里去看到佛经有这个说法?我们敬佛是帮助佛弘法利生,帮助佛接引大众。社会大众不知道佛的好处、佛的功德,但是他从我们尊敬当中他见到了我们自己本身在社会上,表现的就是善心善人,善心善人尊敬的那个人,那个人一定是好人,大家愿意亲近好人、向好人学习,我们尊敬目的在此地。所以见到佛像我们顶礼,不知道佛法的人一定要问,你为什么对佛像那么恭敬?为什么对佛像要礼拜?你就把这些道理说出来,这他才明了。由此可知,也是属于表演,表演给这些没觉悟的众生看,让他们来觉悟。

  法是师道,师道是建立在“敬”这个字的基础上所以印光法师讲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学佛得利益多少,说老实话不在外面,在自己的诚敬之心你有几分诚敬心,你得几分利益;你没有诚敬心,天天跟在佛的旁边也不得利益,这是真的。当年佛陀在世,提婆达多常在佛身边,六群比丘也常在佛身边,为什么不得利益?没有尊敬心。他们眼目当中看佛也是平常人,跟我差不多,所以在佛的身边不得利益。如果有真诚,不在佛身边也得利益,为什么?依教奉行,佛所说的他真正做到。

  事,是太琐碎、太繁杂,掌握着纲领,事不违背纲领就入佛境界。总纲领就是“菩提心”,菩提心诸位要记住,依《观无量寿佛经》的说法,“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事相上再烦再多,只要与这个相应,你所有一切事相都叫“菩萨行”,都归纳在“六度万行”里面。所以《华严经》上说,“忘失菩提心,一切造作皆是魔业”。什么叫“魔业”?你所造作的这一切业,善业生三善道,恶业堕三恶道,出不了六道轮回,就叫做魔业与菩提心相应,你所造的是菩萨业,菩萨业叫净业,决定可以了生死、出三界这不一样。

  所以我们自己要真正明了这一生在世间完全是表演的,你这是佛的弟子。佛表演、菩萨表演,我们佛弟子统统参加这个剧团,我们来表演的。表演什么?没有自己,“无我”,完全是为人,完全照剧本演戏,他怎么不自在?是自在随缘。这个日子过得快乐,过得真的幸福。别当真,一当真就是凡夫,你就搞六道了,表演的。所以对圣教要生恭敬心。

  第七个,是“侵夺贤圣,资生田业”简单说就是对于圣贤人,他的生活必需品你侵犯他、夺取他,这个罪业就很重了。不但不供养还要夺取、还要霸占,障碍他弘法利生。

  八种“于佛塔庙,断灭灯明”这个意思很长。事上讲塔庙里面都燃灯,你把灯熄掉了,这是事上讲。理上讲塔庙是道场,这个道场是做弘法利生的事业,那是放光明。每一天讲经,放光明;每一天念佛,放光明;每一天参禅,放光明。只要有人在那里真正修行,就是大放光明。我们一定要记住,有人看到的时候人得利益了,没有人见到的时候有鬼神见到。所以儒家讲“慎独”,你独自一个人不能放逸,不能说没有人看到可以随便一点,不可以。没有有形的人看到,有无形的人看到,无形的比有形的还多,不知道多多少倍。我们要度人也要度鬼神,我们给人做好样子,也要给鬼神做好样子,怎么可以放逸?!这个样子修,我们的诚敬才修得出来。

  人面前是个样子,背着人又是个样子,没有诚敬。这是许多同修修行没有感应、修行得不到殊胜的果德,关键就在此地,不是用真诚心

  由此可知,道场的道风跟学风非常重要,如果没有道风、没有学风,等于说塔庙里面灯明被灭掉了,断灭了。同样一个道理,如果这个道场确实有道风、有学风,到这个道场事相上点灯的人也多,烧香的人也多,这就说明来修学的人众多。

  九种,不善的业因是,见到这些贫穷下贱之人轻视他,对他生起傲慢,加以毁辱,这是大错特错我们学佛的人看到贫穷下贱这些人,我们心目当中也是把他看作诸佛菩萨示现,他展示给我们看,告诉我们不修福慧就得这个果报,也是在舞台上表演的。所以对这些人我们要生尊敬心、怜悯心,自己要知道怎样修学。

  后一条是“习诸恶行”这里面范围就广了,造作种种不善之行。

  佛讲这十种得丑陋的果报,往昔所造的这些不善业,这一生得的果报。这一生果报能不能转?给诸位说,能转。你只要把这些习气、毛病统统改正过来,相貌逐渐就转变了,相随心转。真正有决心、有毅力改过自新,说实在话三个月到半年就有效果要是三个月、半年没有见面的,朋友一见面,转了你不一样了,就很显著。天天跟你在一起,不怎么感觉到,不常在一起的时候,一见相貌变了。能够行之三年,那就明显的改变,你的家亲眷属天天在一起的时候,也觉得你变了,你不一样了。相貌变了,体质当然就变

 

周围虫子没了,你修行有功夫;还有小动物干扰,你功夫不够 

  这经里面,佛也给我们说十种业得多病的果报,他注解里这二十条我们要把它记住,你可以帮助很多人,改变他一些不好的习惯,改变他这些恶的果报。

  一种喜欢打众生,“好喜打拍一切众生”特别是小动物,看到的时候,也不见得不顺眼,看到就喜欢把它打死,蚊虫、蚂蚁、苍蝇看到就想把它打死,要晓得将来得多病的果报。

  印光大师值得我们学习,他老人家做出样子给我们看。在佛法里面遇到这些东西,不是把它打死,驱逐出境,把它赶走。可是印光法师不赶它们走。老法师传记里面说,他的侍者有别人看到老法师房间里面有跳蚤、有蚊虫,别人来替他赶,老和尚不许,老和尚说不要赶它。人家问为什么?老和尚说:“我自己德行不够,有它们在,好!常常警惕自己,我的德行还不能感化它们,它们在警惕我、警策我。”老和尚不赶它们听说印光法师七十岁以后,这些东西再都看不见了。本来房间里面有蚊虫、有跳蚤、有苍蝇,有这些东西,老和尚到里面去一住,这些东西都搬家、都走了。由此可知,修养自己的德行重要,有它们在扰乱,是自己道德不够,没道德,它才会扰乱

  真正肯修勇猛精进,你的道德有没有成就?看看这些小动物还有没有?如果果然没有了,证明你修行有功夫了。还有这些东西干扰,你功夫不够你看看真正修行人他不责备外境,一切回归到内心,回归到自己,我自己不善,它们来扰乱、来侵犯是应该的,不足以为怪。所以这是应当要戒除的。

  二种恶业“劝他令打”自己虽然没打,叫别人打。

  三个“赞叹打法”。对他打的方法赞叹,好!打得好,见打欢喜。这十条里面四条都是说打害众生,我们都有这个习气。看到小孩子打苍蝇,不错!打得好,都赞叹。哪里晓得这是多疾病的果报,造这个业因要得这个果报的

  五条是“恼乱父母”让父母生烦恼,让父母身心不安。

  六是对贤圣,使贤圣人生烦恼,也叫他不安。

  第七种“见怨病苦,心大欢喜”看到跟自己过不去的人、自己讨厌的人得病了,他在那里欢喜。

  八种“见怨病愈,心生不乐”。冤家、讨厌的人,他的病好了,很不开心。这里头着重冤家,你所讨厌的人、你不喜欢的人。

  九“于怨病所,与非治药”冤家生病,你去给他药,送药给他,这药不是治他的病,让他病加重。换句话说,你是去害他的,不是去帮助他的,干这种事情。

  第十“宿食未消,而复更?”你吃得很饱,还没有消化,看到好吃的还要吃,这是病从口入。

  十条里面,前面的九条是你造的恶业,后面这一条是饮食,不懂得饮食卫生,而感得疾病的果报。十条是得丑陋的果报,十条是得疾病的果报,我们一定要晓得。

  他的忏悔法,“但于地藏像前,志心瞻礼,食顷之间”。“食顷之间”是说时间的短,时间短暂,这个业报就能够转得过来。“志心瞻礼”这是修学的方法,关键在“志心”两个字,“志心”是真心。瞻礼之间改过自新,修学地藏法门。地藏菩萨在一切菩萨里面慈悲至极,绝不在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之下,这要知道。地藏是表根本的慈悲,观音是把慈悲发扬光大。这个地方“志心瞻礼”,不是恭恭敬敬到那里去,天天去礼拜业障就消除了。礼拜是当然事相上的修学,形象上的。最重要的是要学地藏菩萨的发愿,要学地藏菩萨的存心,要学地藏菩萨的为人,要学地藏菩萨处事待人接物,这是真正“志心瞻礼”。你要能发这个大愿心,这个愿心清净、恳切,有决心、有毅力去照做,你转业力就快了。

  “是人千万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圆满。”注解里面虽然不多,但是前面这两句话很重要!

  “此显暂时”,暂时发心,“瞻礼之功,不可思议。”暂时发心之后,是不是这个心就又没有了?这里面有两层意思在。暂时发心,“千万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圆满”我们能相信,确实“食顷之间”。但是现前的业报不能转变,现前这个恶业要报尽了,“志心瞻礼”的那个报就能现前,不知道是哪一生、哪一世了。就如同《法华经》上讲,“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就是这个意思。这是佛在世的时候,收一个出家人,在佛身边出家的都有大善根,没有善根怎么能出家?佛看到这个人来求出家,就让舍利弗、目犍连这些阿罗汉,看这个人有没有善根?这些人都有神通,阿罗汉神通有五百世,天眼通、宿命通,这些人一看,看到这个人五百世当中没有善根,给佛说不能出家,他怎么能出家?

  佛收了他,佛告诉这些弟子们,这个人在无量劫前(当然阿罗汉没有这个能力),无量劫前他是个砍柴的樵夫,在山上遇到一只老虎,老虎要吃他,他爬到树上叫了一声“南无佛”,就这个善根,今天缘成熟了,到我这个地方来,我给他剃度出家,跟这个意思一样那一声一称“南无佛”,一声“南无佛”时间很短,“食顷之间”,一餐饭的时间,“志心瞻礼”地藏菩萨当然可以得这个果报如果他能够念念相续,刚才讲效法地藏菩萨的行愿,他现在这一生就转了,不要等来生,这一生就转,转得就非常之快。经上所讲的这二十种恶行,全部都改掉,彻底改掉,他转得就很快。

  再看底下这一段:

  【是丑陋女人。如不厌女身。即百千万亿生中常为王女。乃及王妃。宰辅大姓。大长者女。端正受生。诸相圆满。】

  这是说她对女身并不厌弃,她得的身相就非常圆满;而且生尊贵之家,就是我们现在所说,出生于贵族、出生于望族,得人天福报。

 

发愿要“志心”才行;有口无心发愿不行 

  末后总结:

  【由志心故。瞻礼地藏菩萨。获福如是。】

  青莲法师注解里面,也特别告诉我们:“志心二字,义深意重,贯于前后,勿轻看过。夫人之转报,诚非易事。”转自己业报不是容易事情。

  “今所获福,诚由志心。志者,心之所至也。”这几句话非常重要!礼佛也要事理圆融,我们才能够得到真实的利益。关键就在“志心”,“志心”是真心、真诚之心来学习所以这个心彻前彻后,前后不是讲这一段,深远的说是贯彻全经。

  我们在前面看到,地藏菩萨在往昔因地之中为大长者,作婆罗门女、作光目女,生生世世不舍本愿;不仅是不舍,这个愿常常在发,他是真发我们也在学,可惜学得不认真,每一天早晚课都发愿。“愿”是发了,嘴皮上发,事实上没兑现,念完之后随即就忘掉了,所以它不起作用。这什么原因?不是“志心”

  此地关键在“志心”,不是真心发愿,像我们平常有口无心,这不行我们自己要反省、要改过,帮助别人要把这个理、事,讲清楚、讲明白,提醒他。他能回头,他就得福;他不能回头,阿赖耶识里头也种了善根。

  我们自己发愿“续佛慧命,弘法利生”,我们这一生当中选择这个行业,一定要把我们自己本分的工作做好,那就是念念不舍众生,念念帮助一切众生正信、正解、正行,我们选择这个行业才没有辜负这个行业是佛的事业、如来家业,我们选择的是这一行,世出世间所有行业里面无比的殊胜如果不是用“志心”,怎么能做得到?!经上讲的果德我们相信,为什么?因殊胜,这个果报就不会怀疑了。

  下面这第四段是“伎乐赞供福”。请看经文:

  【复次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菩萨像前。作诸伎乐。及歌咏赞叹。香花供养。乃至劝于一人。多人。如是等辈。现在世中。及未来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卫护。不令恶事。辄闻其耳。何况亲受诸横。】

  这一段注解里面说“文分二节”,先说能供的人,然后再讲他所得的福报。

  这个供养是什么?是“伎乐”,歌舞。我们在佛法里面,知道大乘法中有,小乘法里面没有。佛说大乘法,诸天供养,天女散花,天人以歌舞、音乐供养。特别明显的像中国敦煌、云岗的壁画,这些变相图,世尊讲经说法有这些供养。在民间演变成什么?演变成唱戏供养佛菩萨。

  在佛菩萨庙前,很多寺庙佛菩萨大殿前面有戏台,那是专门给一些发心的人“作诸伎乐”,歌舞、赞叹供养佛菩萨,演这些戏,实在讲这是错会意思。演戏不必演给佛菩萨看,演戏是给一些大众来看,不必在佛菩萨面前。实在讲道场里面,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接引一些众生。

  可是现在这些戏剧、歌舞,不可以供养佛菩萨,那个供养佛菩萨有罪过的。古时候这些戏剧有一些可以供养佛菩萨,为什么?中国古时候戏剧都是教人,它的内容是四个字“忠、孝、节、义”,都是劝化众生的

  古时候教育不普及,用什么方法来教化社会大众?用戏剧。从前是农业社会,农忙过后空闲的时间很长,用这些艺术表演的方式劝人“忠孝节义”,表演的都是“因缘果报”,善人后来有善的果报,恶人一定有恶报,表演这些。所以广大的群众没有读过书、没有受过好的教育,但是他懂得做人、做事的这些原理原则。他从哪里学来的?多半从说书、听戏,从这里学来的。所以从前娱乐是教育,不是一个单纯的娱乐,重点是在教育。

 

过去佛法昌盛是世间最高一流的人才都在佛法里面、都出家了 

  佛法里面也用这种方式达到佛陀教育的目标,所以佛法里面重视艺术的表法。现在佛法衰,不是没有原因。过去佛法的盛,说实在话,世间最高一流的人才都在佛法里面,都出家了,都作法师。法师是世间一流的人才,所以出家人为帝王师,不是一般人都能够随便出家

  隋唐时代出家人要经过考试,考试的项目是先考世间法,世间法的标准相当于进士;换句话说,世间学问你要达到这个标准,然后再考佛法,考取了皇帝才发证书给你,那个证书叫“度牒”。你拿到这个证书,你去找有缘的道场、有缘的法师跟他出家。你要是没有这个证书,他收你出家,他犯法他收你,一定要有皇帝给你的度牒。皇帝给你的度牒意思就是承认,你的学问德行、世出世间法可以做我的老师,你说他的身份多高?他一剃度出家,地方官员对他要特别恭敬,帝王师。所以教化的内容那就非常精采。你看看以前这些文字、偈诵、歌赞做得多美,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得出来。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已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宗经教网(佛陀教育网)手机版的APP已经设计完成。这次设计的手机版APP有两个系统:安卓系统,苹果系统。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已经在共修系统注册的学员,也可以在手机APP上用手机号登陆。

  苹果系统APP下载地址: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后,就能下载了。

  安卓系统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 http://sj.qq.com/myapp/detail.htm?apkName=com.foxdwedu.app

  (2)http://zhushou.360.cn/detail/index/soft_id/3508489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净土释疑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