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地藏菩萨本愿经(第18集)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8-08-08 07:26:51
关键字:地藏经,真忏悔,护经,真佛弟子,讲经,五福临门,救济,大公无私,入定,随缘,攀缘,大心凡夫,消业障
【 点击数:1701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净空法师1998/5 讲于 新加坡净宗学会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地藏菩萨教化度脱的对象??地狱众生 

  请掀开经本《科注》卷中第二十五页,“如来赞叹品第六”,请看经文:

  【尔时世尊。举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出大音声。普告诸佛世界一切诸菩萨摩诃萨。及天龙鬼神。人非人等。听吾今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摩诃萨。于十方世界。现大不可思议威神慈悲之力。救护一切罪苦之事。】

  到这里是一段。前面经文为我们介绍了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是能教化的教主,我们现在称为“导师”,这是有能力、有智慧引导我们,脱离苦难的导师也说明菩萨教化度脱的对象,非常难得的是能度地狱众生这一点我们要特别细心去体会。一切众生根性最劣的,造作恶业最深、最重的,无过是地狱众生。地狱众生他有能力来度脱,那其他的就不必说,其他的那都是好度的,最难度的他能做得到由此可知,这一位菩萨确实不可思议。

  从前面的经文我们能够体会到,他确实有能力普度九界一切众生,与如来果地上的智慧德能无二无别。所以介绍完了以后,世尊在此地对他特别赞叹。赞叹的用意很深很广,目的是要求十方世界诸大菩萨要拥护地藏菩萨,全心全力协助地藏菩萨,度脱这一些苦难众生。这个意思就是说,一定要宣扬这个经典,赞叹菩萨功德,普度一切众生,目的在此地。

  经文一开端:“举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这说明世尊的放光遍照尽虚空、遍法界,一个处所都没有遗漏,任何一个角落佛光都曾经照到这种境界跟《华严经》上所说的完全相同。

  “举身”特别着重这个“身”,“身”是色相;“光”是从这个身相上放出来的。这个“光”是心性的光明、自性本具般若的光明。前面曾经跟诸位提到过,这一种光波非常特殊,因为它的波度是平等的,一刹那当中就遍虚空法界,不是像我们肉眼所看到的日月星光,这个光它传播的速度很慢。我们听到科学家告诉我们,许多星星它们放的光,到达我们地球有些是很多年,几百光年、几千光年、几万光年,要这么长的时间才能达到。佛放光这一放就同时到达尽虚空、遍法界,所以跟这些光完全不相同。

  “举身”是这个身体每一个部位都放光,表前面所讲的“大圆满光明云”,这是“圆满光”里面含摄了菩萨因地所修的无量法门,诸佛如来果地上所证的圆满功德,都在这个光相当中显示无遗,所以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显示佛身周遍法界,显示三身一体,“法身、报身、应化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不但显示“三身是一”,同时也显示出“依正不二”。“依报”是生活的环境,“正报”是这个身体,“依即是正”,正即是依,依正不二”。

 

知错必改、后不再造是真忏悔;真忏悔才能消业障 

  如果众生有缘遇到佛光,什么叫有缘?哪些人有缘?哪些人没有缘?有缘的就是自己没有障碍,你就见到这个光。无缘的是自己有业障,不是佛光不照。诸位同修要晓得,佛光遍照,我们为什么见不到?见不到的原因就是自己有业障

  我在早年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导我,他老人家非常坚定肯定的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佛氏门中诸位要记住,“佛”是什么?觉。“佛氏门中”就是说觉悟的门中,觉悟不是迷惑,有求必应如果你有求没有感应的时候,这是什么缘故?大师告诉我们,你有业障,必须要将业障消除,感应就现前这是一定的道理。

  业障怎么消除?我都问这个问题:“业障是肯定有,如何消除?”

  大师告诉我:“忏悔。”同时又告诉我:“忏悔不是教你去拜忏,你去拜大悲忏、拜梁皇忏、拜什么样的忏,未必能把业障消除掉。”

  我问:“那要怎么忏悔法?”大师告诉我:“忏悔是‘后不再造’,这才叫真正忏悔。就是你知道自己的过失赶快改正过来,这叫真忏悔。”

  我们又问:“寺院里面做这些忏悔法会到底有什么意思?”

  大师告诉我:“寺院里面做忏悔法会是做这种样子、仪式,给那些初学佛、没学佛的人,让他看到这种形式生起惭愧心、忏悔心,是这个意思。”我们才恍然大悟,那是表演给别人看。自己修行不重这些形式,着重真正回头,知道自己错了,错了马上就改,“后不再造”,这叫真忏悔,这样才能够与佛菩萨感应道交

  经里面所说佛的光明,的指这一部经典。换句话说,我们遇到这个经典,就是遇到世尊的“光明遍照”。他这个光明是永恒的,不是间断的,经典所在之处,就是佛光所照之处我们展开经文读诵受持,现在讲学习,就是接受佛的光明。能够觉悟,能够依教奉行,必定得证无上菩提,这些事我们一定要明了、要珍惜。

 

今天听不到诸佛说法的音声,毛病在心上,是心不清净 

  “大音声”是“三十二相”之一,“三十二相”里不叫大音声,它叫“梵声”,如来梵声。“梵”是清净的意思,佛的音声能唤醒一切众生的迷情。

  《大论》里面说,大梵天王有五种声,也就是说他的音声有五德,五种的德相。

  第一种,他的音声很深沈,就像打雷的音声一样,能够让人惊醒警觉

  第二种德,他的音声能够远闻。在此地佛的音声跟佛光一样,尽虚空、遍法界都能听得到。

  我们今天听不到诸佛说法的音声,我们耳根有毛病,其实不是根性有毛病,毛病是在心上,心不清净,于是这个根就产生故障。

  经上常讲“依报随着正报转”,我们的“身”,严格来讲是最贴切的第一个依报,所以说“相随心转”,体质也随心转,我们的六根随心转心地清净,六根里面的细胞,微细胞它就起变化,变化到完全符合自然的标准,就能够接受虚空法界的讯息。眼,能接受尽虚空、遍法界的色相;耳,能够遍闻虚空法界一切音声。想听什么音声就听什么音声,不想听的时候寂静无声。我们在经上看到,极乐世界的人如是。为什么他能,我们不能?他心净,心净则国土净。

  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明了这些事实真相,要恢复我们自己本有的德相智慧能力,没有别的,都在一个“定、慧”“定、慧”里面,“定”是枢纽,“慧”不必去求,“定”起作用就是“慧”、“定”起作用就是“戒”,“戒、定、慧”是一而三,三而一,不能离开的。“定、慧”作用我们讲巧,与“戒”相应是善。诸佛菩萨他们的善巧方便,就是念念都与“戒定慧三学”相应,善巧到极处,所以确确实实他的光明遍照,梵音彻闻。听了之后都生欢喜心,见色相生欢喜心,闻音声生欢喜心。不但生欢喜心,体会到这个意思,自自然然生起敬爱之心。这是第三种德相。

  第四种德相,佛说一切法,甚深之法,你听了之后并不难懂很容易听懂、很容易接受,决定不会把意思解错。

  第五种德,是让人听了之后永远不厌,不像我们做别的事情,做久了他就厌倦见佛的光明色相,听佛说法的音声永远听不厌,现在人讲是高等的享受,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依教奉行就是护经 

  所以“出大音声”告诸菩萨,就是为流通这一部经的大事。这一部经在我们佛法里面,实在讲也是根本法轮。《华严》称为根本是整个佛法的根本,一切诸佛如来教学的根本。《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众生起修的根本,你从哪里修起?要从这个经修起,你才能入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所以佛在此地以大音声遍告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菩萨摩诃萨。菩萨是已经觉悟的人,应当要肩负起弘经、护经的使命。怎样护?依教奉行就是护经如果我们到处宣扬,把这个经介绍给大众,自己没有去做,没有认真去修,那是福德。这种作法果报是世间有漏的福报,你修福了。如果你自己依教修行,再辗转化他,这就属于功德功德里面有福德,福德里面没有功德这个我们讲的遍数也很多。

 

剃度、穿袍搭衣、受戒与佛教诲不相应,佛也不承认这个学生 

  世尊在此地劝导一切菩萨摩诃萨,我们今天有幸得人身、闻佛法,更幸运的是能在佛法里面出家修行,做佛的弟子、做佛的学生。佛承不承认我这个学生,这完全看自己。如果我们自己身、口、意三业与佛教诲相应,佛是肯定承认我们是他的学生。如果身、口、意三业与教诲不相应,我们虽然说是佛的学生,今天现的形相也剃度、穿袍搭衣、也去受戒,佛菩萨还是不承认不承认,这个身份就是天台大师所说,叫名字“比丘”,有名无实,名字“沙门”、名字“出家人”,不是真的。这是值得我们深深去反省,既然出家一定要做一个名实相符的佛弟子,我们就有使命要弘扬这部经

 

讲经秘诀:如教修行你才有悟处,悟得愈深,你讲得愈精采 

  要弘扬这部经,一定要修学这部经。

  许多学讲经的同学们,我在此地或在其他的地方,常常遇到一些年轻的法师来问我:怎样才能把经讲好?这些人以为我讲经几十年有一点经验,难得他们提出这个问题。经要真正讲得好,一定要如教修行,你真修才有心得,我们现在人讲“心得”,在佛法里面讲“悟处”你不是真修,没有悟处;唯有真干才有悟处。你悟得愈深,你讲得当然愈精采你要是没有悟处,看别人的注解,所谓是照本宣科,全是别人的,与自己毫不相干,你怎么能讲得精采?!你可以把注解讲得很熟、很流利、天花乱坠,有没有实际的内容?没有,你所讲的全部是表面的、形相上的,一分都没有深透进去。你入得愈深,发出来的力量自然就不相同。所以归根结柢一句话要真修,这样你才是真正能讲得好,你的见解、思想、心行与佛相应,哪有讲不好的?!大梵天王音声这“五德”,你也能够具足。

  初学我们没有觉悟、没有悟入,初学应当从哪里学起?真诚。这能有感应,能有佛菩萨加持帮助你悟入。你心不真、不诚没法子!真诚没有丝毫虚伪委曲之相。

  不但读经、讲经的时候真诚,上讲台真诚,下讲台就虚伪,行不行?不行。诸位要知道“一真一切真”。我们只有一个真诚的心,对诸佛如来是这个心,对一切众生也是这个心,你才能悟入;如果你还两种用心,决定不能悟入。不但佛的境界不能悟入,实在讲你对于眼前这些状况,你也不能了解

  这是真正发心学讲经,发心要续佛慧命、弘法利生的同学,不能不知道。

  诸大菩萨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不仅是悟入,可以说他们彻底的悟入,佛法里面讲“彻法底源”。我们知道这里面许许多多的菩萨摩诃萨,都是十方诸佛如来倒驾慈航所示现的。菩萨的身份没有一定,诸位要晓得,他可以示现种种不同的身份。我们在《普门品》里面看到,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这举一个例子。他的示现不是自己的意思,完全看众生之“感”,他是有“应”。所谓“应以佛身得度者”,他就现佛身,那个佛也是菩萨;“应以童男童女身而得度者”,他就现童男童女身,那童男童女也是菩萨;“应以比丘身得度者”,他就现比丘身,哪有一定?!甚至于说应以乞丐身得度者,他就现乞丐身。

  我们在《虚云老和尚年谱》上看到,虚老和尚朝五台山遇到乞丐,那个乞丐是文殊菩萨化身。所以要晓得这些菩萨摩诃萨,就在我们现前这个社会各行各业,你晓得哪个人是菩萨?!不知道,我们是肉眼凡夫。

  诸佛如来这些大菩萨,为什么要这样做?做的用意很深,让我们对一切众生生起最极的恭敬心。我们学佛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无论是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都要把它看作诸佛如来所示现的,我们恭敬心才真生起来,这样才能契入普贤行

  普贤第一个行门是“礼敬诸佛”,我们对待任何人、事、物要真诚的礼敬。“礼”是外貌,“敬”是内心。所以示现的深意、密意,把我们带到普贤行。我们决定不敢轻慢任何一个众生,我们心目当中他是如来化身。他究竟是不是如来化身?我这个心要是这样子对他:“他是如来化身”,他这个人在我的境界里面,就是如来化身。你要问什么道理?境随心转。随我的心转,他在我的心目当中他是如来,在你的心目当中他是凡夫,这个道理你懂不懂?我心目当中他是如来,我的境界就提升到如来境界。

  佛眼看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凡夫看佛菩萨还是凡夫,凡夫成不了佛,就是因为看一切众生都是凡夫。如果你果然回头,你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你成佛好快。善财童子为什么一生成佛,道理在哪里?就凭这么一点。这就是我们常讲,以真诚心对一切人、事、物,真诚到了极处,把所有境界统统转成佛境界。

  我们在讲席里常讲“相随心转”、“体质随心转”、“境界随心转”,天天在讲、在劝、在提醒,你为什么不能转?转,在一念之间。“生、佛”实在讲就是“一念”的隔阂,“一念觉”你就成佛,“一念迷”你就是凡夫希望诸位同修要深明此意。

  他们对于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了,晓得“万法皆空”,晓得“一切法无有自性”,《般若经》上讲,“诸法缘生,缘生无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他还要来示现、还要来做出样子给别人看,这是慈悲到了极处,因为他也明了“佛种从缘生”。

  什么是“缘”?一切人是“缘”、一切事是“缘”、一切物也是“缘”,我们六根面对的就是“缘”。

  “缘”里头怎么有佛种?刚才我教给你的,你能把一切人事物都看作是诸佛如来示现的,你的佛种生了如果你看这一切人事物都是凡夫,都是业障生死凡夫,你的佛种不生,你的业障生了,你的妄想、分别、执着生起了。都在一念之间,问题就是你会不会!宗门的祖师大德常常勘验学人,话头里头常说“会么”,你会不会。会了,就入境界,不会,还是凡夫。所以“会么”这一句话的意思也很深长,我们要能体会这个义趣。

  所以众生因这个原因有感,菩萨也因此而有应,感应道交。“感应道交”的理我们要懂得。我们跟诸佛菩萨感应道交,我们跟一切众生也是感应道交。善与善感应,恶与恶感应,理很深,但不是体会不到。我们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你看学佛的人喜欢跟学佛的人在一起,我学佛我有感,所有那些学佛的人他就应了。学佛的人绝对不会跟学基督教的人在一起,这不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吗?!

  世法也是如此。打牌的人他有一批朋友都是喜欢打牌的,他跟他感应道交;跳舞的人跟跳舞的人感应道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为什么会一类一类、一群一群?感应之理不但动物有这个感应,植物也有这个感应。如果你要是留意,到野外山林里面去旅行,你看看树木,一片树木同一类的,不会说这一片树林里面,有很多种不同的这些种类,很少,看不到的,除非人有意去栽的。如果它是自然生长的树林,它一片一定是一个种类。

  所以无论是动物、植物、矿物,它都是一类、一群一群的,这个道理叫“感应之理”。善与善感应,恶与恶感应,净与净感应,你就懂得佛与佛感应。

 

救济送物品只救一时之急,长远救济之道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 

  佛菩萨以种种身份、以种种色相在世间示现,慈悲到极处。这一些苦难众生一定要先救济他。台湾有一个慈济功德会,慈济到极处是要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那是真正的慈悲救济以这些财物救济,他没得吃送一点粮食给他,没得穿送几件衣服给他,是救一时之急,不是长远之道。长远之道要从根本上救度,要教他破迷开悟,帮助他恢复自性里面,本具的智慧德能,无有穷尽的福报,这是真救济,这不是假救济,这是救济到极处

  《地藏经》对一切众生,特别是对一切罪苦众生,是从根本上的慈济

  刚才我说得很清楚,一定自己先要依教修行,自己要真正做到,这个经典里面的字字句句的意思,你才能体会得到。做不到,依照人家的讲义来讲,讲得再好也很难契机,一般说它不是真正的味道;真正味道是从心性里头流出来的古德的注解是提供我们参考而已,那是他修行他证得的境界,从他自性里面流出来的,不是我们自性流出来的;一定要从自己心性流出来才行,然后我们跟经对照,跟古大德他们那些注疏来比较,深入的去领会。

 

百分之九十九为众生,还有一点为自己,感应的力量就达不到 

  请看底下一段经文:

  【吾灭度后。汝等诸菩萨大士。及天龙鬼神等。广作方便。卫护是经。令一切众生。证涅?乐。】

  这一段世尊说出他对菩萨摩诃萨的愿望。特别是在佛示现“灭度”之后,这个世间没有佛住世众生就苦了,迷惑颠倒造作一切罪业,没有人教他。所以佛要嘱咐这一些菩萨们,“汝等诸菩萨大士”,“大士”通常是对地上菩萨的称呼,对等觉菩萨称呼最多。“天龙鬼神”实际上都是菩萨应化的,如果不是菩萨应化,真的是天龙鬼神,那是凡夫很难理解佛陀的教诲。佛教他们要“广作方便,卫护是经”。《维摩经》上说得好,如果没有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你没有方便,纵有智慧,你也不能发挥。就如同人真有学问、有智慧,他没有口才,上讲台讲不出来,可是他写文章写得非常好。我们曾经遇到过这些人,文章确实写得好,上讲台不行,上课的时候不行,他的意思语言表达不出来。

  说法讲求“辩才无碍”,“辩才”也要求佛菩萨加持。怎样才能得佛菩萨加持?还是一个真诚的感应:我为众生,不为自己,才能得佛菩萨的加持

  一般人求佛,为什么求得没有感应?求佛菩萨,为众生里面还有自己,百分之九十九为众生,还有一点为自己,感应的力量就达不到何况现在一般人弘法利生,大概的说我百分之九十为自己,百分之十为众生,大概是这种比例,一半一半的都希有,他怎么能有感应?!这一些事实,希望我们同修要细心去观察、去体会。

  在末法时期我们业障都很重,如果不得三宝加持,决定没有能力讲经,这是实实在在的。这经上讲,连地藏菩萨为我们说法都要“承佛威神”所加,何况我们凡夫?!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所以没有善巧方便,我们就没有能力表达及把甚深的经义,显示令初学很容易听懂。

  佛在经里面告诉我们,决定不可以有“爱见之心”。“爱”是什么?我喜欢。“见”是什么?我的主意,我的见解,我的想法,我的作法。如果用这种心态庄严净土、成就众生,你就有妨碍、障碍障碍什么?障碍你自己真实的智慧,障碍你自己的功德你要问为什么?佛给我们讲,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一不是二。我们自己有“爱见之心”,就是分别、执着。分别、执着是迷惑、是烦恼、是障碍,障碍心性。心性里面无量智慧、无量德相、无量的功德统统被障碍了。这是最难的一桩事情,它是事实真相。

  如果我们离开“爱见”,或者说离开分别、执着,“爱见”就是分别、执着,你的心才真正是清净的。《无量寿经》经题上所讲的“清净、平等、觉”,我们从这五个字把它延伸成十个字,让大家好懂!“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十个字是从这五个字里头衍生出来的。常存此心,这个心就是庄严佛土、成就众生;落实在事相当中、在生活里面,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最后“念佛”,成就究竟圆满的功德。如果不念佛,我们最高只能到菩萨的境界;念佛就到佛的境界,大圆满,真的究竟了。果然用这个心,我们的修学、工作,决定不会有“疲厌”,“疲”是疲倦,“厌”是厌弃不耐烦。

  昨天在居士林悟全法师来告诉我,他生惭愧心。他说我们廿四小时念佛,年轻人不如居士林许多的老太婆。年轻人念到半夜疲倦了,全身都不对劲,支持不下去了。可是老太婆还继续在那里绕佛、还在那里念,念到天亮她也没有疲倦;天亮之后她还去扫地、打扫环境。看到之后,他的心里很难过,我们不如她。你为什么不如她?你有妄想,她没妄想,你心不清净,她心清净。你念佛念久了心里生烦恼,所以全身不对劲。她生法喜,她快乐得不得了,愈念愈欢喜,愈念愈起劲,愈念愈有精神,这是真的。

 

盘腿打坐,入定与睡觉的样子是不一样的 

  所以,人真正得禅定,他就永远不会有疲厌,得禅定的人可以不要睡觉财、色、名、食、睡”这叫“五盖”,这五种把你的真心本性盖住了;“盖”就是障碍,障碍住了它不起作用。所以我昨天告诉他,一定要修清净心,清净心能达到这个目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如果你的心,这是讲凡夫,不是讲圣人,不是讲学佛,你的兴趣能够集中在一点,那个人也不疲不厌,各行各业都有。读书的人喜欢书本,他读书不觉得疲乏,不觉得厌倦。科学家他们在研究室里面,往往是废寝忘餐,吃饭忘掉了,睡觉也忘掉了,那是什么?他兴趣之所在,这都能达得到。

  我们也曾听说,法国以前的拿破仑一天睡两个小时,有超过一般人的体力。那个体力从哪来的?专注,他对事业很有兴趣,一心一意为事业,其他都忘掉了。世间人尚且能做得到,何况修道人?!

  所以修道的人在入定的时候,入定不是睡觉,如果说盘腿打坐入定他睡觉了,睡觉的样子很难看,为什么?一定是头跟脚勾起来,那是在睡觉如果他是入定的时候身体笔直的,他不是在睡觉,他定中有他定中的境界,不是睡觉,他清醒的。你要想叫他出定,在他耳根前引磬轻轻的敲三下,他就出定了,这是有人叫他了,所以要晓得他不是睡觉打坐睡觉看得出来,打呼了,头跟脚已经连在一起了。这些障碍我们必须要克服,要恢复我们的精神体力才能弘法利生,才能够接受世尊的嘱咐??“广作方便,卫护是经”,“卫”就是守卫的意思,“卫护”就是守护的意思。

  佛在此地劝菩萨,实在讲也是劝我们,这个经对于现前的社会,对于末法众生非常重要!

 

大乘佛法的修学,《地藏经》是基础 

  我在讲席几十年了,我常常劝勉大众:大乘佛法的修学,《地藏》是基础,地”是心地,我们现在人讲“心理建设”,所以这一部经里头说的什么?心理建设,这是根本从这一部经里面才能生出大爱,现在人讲“博爱”。

  “博爱”这两个字出在《无量寿经》里面,佛法里面讲“大慈大悲”。

  “大慈悲心”从哪里生来的?从这个经里头生出来的,所以这个经是根本。这个经的内容就是讲“孝亲尊师”,是以“孝道”为基础,所有一切法都是从孝道里面生的,此经的内容是大孝。从孝里面生慈悲,从慈悲里面生智慧,慈悲是福,福至心灵,从智慧里面才真正发起大心普度一切众生。

 

在这个时代真正离苦得乐永远不再退转,非求生净土不可 

  末后说:“令一切众生,证涅?乐。”“涅?”是真的不是假的。“涅?”是不生不灭,“涅?”的意思是究竟圆满,没有一丝毫欠缺。所以佛在此地劝导大家,必须广作方便,卫护流通,而且要注重效果。一定要帮助大众,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然后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永远不堕三途,脱离苦海。

  在这个时代要想真正离苦得乐,永远不再退转,那就非求生净土不可如果不求生净土,在菩萨位次上还有退转,退转是个非常大的麻烦事情,这是劝我们念佛,道理就在此地。

  请看经文:

  【说是语已。会中有一菩萨。名曰普广。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今见世尊。赞叹地藏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大威神德。唯愿世尊。为未来世。末法众生。宣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使诸天龙八部。及未来世众生。顶受佛语。】

  这一段是讲当机启请。当机的人是一位菩萨??“普广菩萨”。

  普广菩萨代表在会的这些菩萨们接受世尊的嘱咐,发愿流通这一部经典、弘扬这一个法门,他来做代表。菩萨名号里面的含义,跟佛放光、以大音声宣布,意思都相应。“普”的意思,“普”是普遍,遍及才叫“普”;“广”是广大没有边际。“感”跟“应”都相应,在这个地方释迦牟尼佛劝导与会的菩萨,佛是“感”,菩萨们听了之后愿意接受,这是“应”。由此可知,感应是双方面的,互为感应

  青莲法师在这个地方跟我们解释菩萨名号的意思。“从心发智,智弥法界”,这叫“普”,解释得好。没有智慧不肯接受,现在把这个事情嘱咐给你,你还在推托、客气,不敢承当,与会的菩萨不如此。他们从真心里面起自性般若智慧,这个智慧普遍法界,这是“普”的意思。“智”才能导“行”,也就是说“智”落实在事相就是行为、就是行止;“智”遍法界,“行”也满虚空、也遍法界,所以叫“广”。真心是“体”,普广是“用”;“普”是讲智慧,“广”是讲事相,也显三身是一体,也显三德是一体,他这边是讲心是法身,“普”是般若,“广”是解脱。“解脱”就是方便自在,我们所讲的自在随缘就是解脱。这一段意思也很深,我们应当善于学习。

 

“攀缘”跟“随缘”的差别 

  佛法里头都是讲“真相”,真相决定不可以执着身是“我”。把身外之物,看作“我所有”的,“我所”。“我”尚且没有,哪来的“我所”?!你才真的觉悟了你要能把“我”、“我所”放下,放下不容易,你为什么放不下?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你没有搞清楚、搞明白。

  如果真的清楚、明白了,你就很喜欢放下,你不可能不放下,这是一定之理。“明白”就是“看破”。什么叫“看破”?理事因果清楚了、明白了,所以你是样样都放得下放下之后,那个生活、受用对自己来讲是自在,对别人来讲是随缘,所以自在是“自受用”,随缘是“他受用”

  帮助一切众生随缘。随缘”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有分别、有执着不是“随缘”叫“攀缘”。“攀缘”跟“随缘”差别在此地。“随缘”的心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是觉悟的;“攀缘”的心不清净、不平等、是迷执、迷惑的这里面差别很大

 

佛赞叹菩萨的用意是让我们初学人学菩萨,不要学凡夫、二乘 

  世尊赞叹地藏菩萨,赞叹与会诸大菩萨,这里头用意很深。诸大菩萨知道”一切法,毕竟空“,又能够示现种种色相去教化众生,这才值得如来赞叹。

  世间人不晓得”诸法性空“,所以造业、受报那也是种种示现,不自在!

  二乘、权教,特别是二乘人知道“诸法皆空”,不发心帮助一切众生,所谓是“堕涅?坑”,佛不赞叹。这就是说凡夫着“有”,二乘着“空”,都堕落在两边

  佛赞叹菩萨,菩萨是两边不着,所谓行的是“中道”,于自、于他有真实的利益,所以佛才赞叹。赞叹的用意是让我们初学的人学菩萨,不要学凡夫、不要学二乘学凡夫着有错了,搞六道轮回;学二乘“着空”也错了,堕“偏真涅?”。佛说话用意在此。

  普广菩萨代我们启请,他话里面所说:“今见世尊。赞叹地藏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大威神德。”这是前面所说,地藏菩萨累劫的发愿成就无量无边众生作佛,这个功德多大!而且还继续不断普度一切苦难的众生。

  菩萨在此地特别提出来的:“唯愿世尊。为未来世。末法众生。”就是指我们。我们现在生活在世尊的“末法时期”。

  佛在经上所说,佛的法运有三个时期第一个是“正法时期”,去佛不远,佛法流传在世间意义很正确,有缘闻到佛法的人很容易证果,依照佛法的理论方法修学,成就的人非常之多,佛说这是一千年。可见得我们今天讲影响力,佛教化众生有这样深的、这样大的影响力,一千年之内接触到佛法都能修行证果,这影响力多大。

  可是到第二个一千年这个影响力差一点,佛法逐渐变质了,所以称为“像法”,“像”就是没有那么纯真,“像”是相似。修行人证果没有了、少了,得禅定的人很多,依照这个方法得禅定、开智慧还有,这是“像法时期”。

  末法时期,这是佛灭二千年以后,一直延续一万年

  所以佛的法运,也就是佛教化众生的影响力,总共是一万二千年后面这个一万年就称为“末法时期”,这个影响力逐渐、逐渐衰弱了,我们从历史上能够看到。所以佛法的修学、佛法的弘扬,世间人常讲一代不如一代,有它的原因在。

 

有大心凡夫依教修行尽心尽力的弘扬佛法,佛法就起来了 

  可是虽然是一代不如一代,佛法在末法有没有高潮的时候?有。有高潮,也有低潮,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是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如果在这个时代真正有大心凡夫,他觉悟了、明白了,依教修行,尽心尽力的弘扬佛法,佛法就起来了。如果在这个时代、这个地区没有人弘扬,没有人真正依教修行,在这个时代佛法又衰落下去了。

  可见得盛衰在人,不在法佛告诉我们,这一万年当中确实有起有伏我初学的时候,章嘉大师就告诉我、鼓励我,教我不要灰心,不是佛法一直滑落下去,有起来的时候,可见得这是事在人为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发心把末法时期佛法带到一个高潮,无量功德了,诸佛赞叹,不是不可能的

  我过去也常常勉励同修们,我们要想到释迦牟尼佛当年五比丘创业,在鹿野苑最初五个学生、一个老师,这样起家、创业的。这六个人可以起家创业,在今天如果有六个人真正发心,怎么能不复兴?!六个人很难找,什么样的六个人?六个明白人,六个觉悟的人,六个身心世界一切统统放下的人,佛教就兴起来了我们肯不肯干?肯不肯把它舍得干干净净、舍到底?

  往年香港洗尘法师在世的时候,他到台湾来看我,他也很护持佛法,跟我谈到怎样把佛法能振兴起来?那个时候我在台湾讲《金刚经》,讲江味农居士的《讲义》,讲得很详细。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就提倡,他说如果要佛法兴旺,一定要实行托钵的制度,我同意他的看法。出家人恢复到世尊那个时代,三衣一钵,什么都没有,才能把佛法振兴

  我跟洗尘法师建议,我说你去找,找五个人,我们五比丘。

  现在我们福报比不上世尊那个时候,为什么?我们体力不行。今天叫我们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不要一个星期就病倒了,就送到医院去了。福报不行,所以生活环境要比那个时候稍微提高一点,我们不要树下一宿,我们住帐篷。现在童子军学生露营的帐篷,小帐篷一个人一个,折迭起来很小,可以背在背包里头。我说我们找五个人,白天我们乞食、讲经说法弘化,晚上找个大树底下,五个人围着一棵树,在帐篷睡觉就行了。我们也不必打坐,躺下来睡可以,把生活程度降到最低的水平,心里头一个杂念都没有,一心办道。不讲经、不讨论、不弘法的时候,大家围起来念佛。我跟他讲,你带头干,我报名我是五个当中之一,你再去找。他回到香港之后就没下落了,洗尘法师过世也很久了。

  真正肯发心,年轻人有体力可以做得到,要发大愿心舍己为人,为地球上的众生把佛法振兴起来。年岁大了体力衰了,不行,这做不到了,世出世间法都要靠年轻。

  释迦牟尼佛示现十九岁悟道,三十岁出来弘法利生,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要年轻才行。

  在中国,你们看看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廿四岁接受衣钵,五祖传道给他,他那个时候廿四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年岁大了怎么行?!

  古来这些人,他们的经历、他们种种示现,给我们做参考、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期望我们后学能够效法他们、能够向他们学习,佛法才能够久住世间、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

  地藏菩萨的精神,特别值得我们效法,他的愿心从来没有退转过,他的行持永远都在勇猛精进,都在做“利益人天因果等事”

  普广菩萨启请,他们是承佛的教诲,担负起弘经的使命。可是如何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得有效果。

  “未来世众生,顶受佛语。”这是讲效果,这要靠佛加持。菩萨虽然在做,是不是能收到效果,他也不敢讲。求佛加持,这个地方请佛开示就是求佛加持。

  【尔时世尊。告普广菩萨。及四众等。】

  “普广”在此地是代表当机。

  “等”是与会的,不仅是与会,前面经文上所说,这是“普告诸佛世界一切诸菩萨摩诃萨”;“等”就是等这个,不一定是在会,这是十方诸佛刹土一切菩萨摩诃萨;“等”里面的意思很广很广。

  “及四众等。”包括天龙大众。

  【谛听谛听。】

  “谛听”,“谛”是谛实,实实在在。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讲,仔细的听、用心的听,有这个意思。

 

孔老夫的“五德”能感得“五福临门” 

  【吾当为汝。略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福德之事。】

  世间人,特别是六道凡夫,觉悟的人少,念念还留恋“人天”福德,不肯舍弃“人天”的福德,所以他们脱离不了六道轮回。

  可是佛菩萨教化众生一定要随顺他的根性、随顺他的爱好,渐渐的诱导。众生着重在福,哪一个人不求福?!不信佛的人有,不求福的人没有。哪个不求福?!你在新加坡每一个街道上走走,人家贴的“福”字倒贴的,倒贴就是“福到”了,他在求福。福真的到了没有?很难讲。可见得求福之心,没有一个人不如是。

  什么叫“福德”?实在讲他也不懂得,他认为升官发财是福德。儒家是以孔老夫子为代表,《论语》里面讲夫子五种的德行??“温、良、恭、俭、让”,实在讲这是做人的根本,人道的基础温厚,心地厚道;表现在外面是温和、善良;恭慎,“恭”是恭敬,“慎”是谨慎小心;节俭;忍让。夫子的“五德”所感得的福报,中国古人讲“五福”,五福临门

  “五福”里面第一个是“福寿”我们今天讲健康长寿,这是第一福。

  第二是“富贵”,富是有财富,贵是有地位,你在社会上有地位、有财富。

  第三“康宁”康是健康。安宁,身心安稳,身心快乐。心没有忧虑,身没有苦难,身享乐,心里面喜悦,这是康宁。

  第四“好德”

  第五是“考终”。“考终”就是好死。

  在五德里面,“福寿、富贵、康宁、考终”都是讲的果,是你享受的。“好德”是“因”,修“因”,你要不修“因”,你怎么能得到这个果报?!“好德”就是温、良、恭、俭、让,你能够“修德”,你才能够“得福”。

  享福的时候还要修德,你福报才能够绵长,才不至于享尽在佛法里面修学比这个更殊胜。但是我们要知道,“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字确实是根本,我们的修学也把这个当作根本,“养五德、修六和”。

 

“三福”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 

  今天我们修学净土法门,我们把基础奠定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的“三福”,《观无量寿佛经》这是我们的基础

  “三福”是什么?“三福”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三福”里面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诸位想想这总共十一句,这十一句所讲的是不是《地藏菩萨本愿经》?所以这一部经,就是这“三福”十一句话的详细说明而已。佛说过,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八个字非常重要世尊为我们说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从初发心修行证果,就是依这个基础。可见得这十一句,不是我们净宗修行唯一的基础,八万法相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任何一个法门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个基础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所以如果不从这一部经上奠定基础,修学任何法都不能成就,所以我说这是行门里面的根本法,非常非常重要!

 

学佛最根本的基础,一定要修“五戒”、一定要修“十善” 

  青莲法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讲“六斋日”、讲“五戒、十善”,他特别指出这个,就是“利益人天福德之事”。这在基础里面再强调最根本的基础,一定要修“五戒”,一定要修“十善”不能够每一天修清净行,也要一个月修六天

  “六斋日”,现在一般人用农历的太少了,很不好记,会给你生活上带来麻烦,那怎么办?我们用星期天,或者用星期六也一样,一个星期修一次。

  像我们现在提倡每一个星期,举行一天廿四小时的念佛。走进念佛堂,廿四小时念佛,“五戒、十善”就圆满了。你在那个里面,不会打妄想,一心念佛。所以进入念佛堂,“净业三福”统统都修了,“戒定慧三学”也就圆修圆证,正是《华严经》上所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们用一个念佛法门,圆圆满满融摄一切法门,所以念佛法门好!值得提倡。人数多少不拘,最好每一个星期念一次,廿四小时不中断,我们极力提倡这个法门。

  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已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宗经教网(佛陀教育网)手机版的APP已经设计完成。这次设计的手机版APP有两个系统:安卓系统,苹果系统。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已经在共修系统注册的学员,也可以在手机APP上用手机号登陆。

  苹果系统APP下载地址: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后,就能下载了。

  安卓系统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 http://sj.qq.com/myapp/detail.htm?apkName=com.foxdwedu.app

  (2)http://zhushou.360.cn/detail/index/soft_id/3508489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净土释疑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