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金刚经(51)

  来源:佛陀教育网 录入时间:2017-08-17 12:19:06
关键字:金刚经,灌顶,皈依,道心,看破放下,无住生心,证悟,解悟,受三皈,皈依,三空,空,圆顿,圆顿根性
【 点击数:1314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净空法师1995年    讲于 新加坡    第五十一集 (共124集)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开道眼”是解悟,是“看破”还没“放下”,要培养道心

 

请掀开经本一百一十七面,第六行,从注解第十八段看起:


【学佛人能见及此者,曰开道眼。此时急当养其道心,当令心如虚空,超然尘表。必须生空、法空、而后心空。复于此际,提起一句万德洪名,一心而念。但念阿弥陀佛,佛外无念。上与十方如来,下与法界众生,息息相通矣。】


这一段文非常重要,教导我们真正修行用功的方法凡是用功不得力,一定是与此地所讲的相违背;如果能与这几句相应,功夫必然得力


“学佛人能见及此者。”这一句是总结前面所说的,知道一切法是相对而生的,也就是“因缘生”法;有即非有,非有即有。这是把事实真相看清楚,我们所谓是“看破”了。看破”就是佛门里所说的“开道眼”,这个意思就是说明你的见解、你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与诸佛菩萨相同,是一个看法。“开道眼”,也就是一般所讲“开悟”,真正开悟了这个“悟”是“解悟”,他所悟的没有错,确确实实是事实真相,可是并没有“放下”。有“放下”,虽然是“开悟”了,换句话说,依旧免不了生死轮回,你还是受业力的支配。要怎么办?一定要放下。底下讲,“此时急当养其道心”,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最急的一桩大事,是“培养道心”

“培养道心”就是“放下”,“放下”之后那个心就是“道心”;没有“放下”,那个心叫“凡夫心”,我们有的时候称之为“轮回心”。

要有一丝毫没有放下,还是有妄想、分别、执着,这个心叫“轮回心”,就不是“道心”。所以,一定要像《金刚经》上所说的这个标准。“要令心如虚空”,心地要清净,一尘不染。正如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这就行了。到“本来无一物”就可以了,心就清净了。

清净”的标准也要清楚,如果不清楚,心里头一念不生,一个妄念都没有了,很容易误入无想定,误入无色界天,那就又错了。这个“心如虚空”要有一个标准在,这个标准是什么?“必须生空、法空、空空”,这就是心如虚空的标准

生空”,不执着“我、有情众生”,不再执着了。

法空”,不执着一切法,包括佛法在内,佛法也是“因缘所生”的。

人空”、“法空”,“生空”就是“人空”,“人法俱空”;“空”也要“空”,“空”也不能够执着,执着空亦错了。

人空”、“法空”、“空空”,前面讲的“大三空三昧”,这是标准。这个时候不但“解悟”,“证”也悟了,确确实实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这个境界不仅是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超越十法界就是法身大士,这个时候可以生到“一真法界”。 

 

一切诸佛刹土修行成就都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成佛的快速

 

一切诸佛刹土都有“一真法界”,为什么要我们再念阿弥陀佛,这里面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

你有能力入“一真法界”,证得圆教初住菩萨的地位,得“大三空三昧”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到这个地位。假如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从这个时候起,要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你必须要修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从这里开始,不是从我们现在开始,这个诸位要知道。第一个阿僧祇劫修三十个位次,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第二个阿僧祇劫修七个位次,从初地到七地;第三个阿僧祇劫只修三个位次,八地、九地、十地三大阿僧祇劫修满,你证什么样的果位?等觉菩萨。所以诸佛如来劝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因为生到西方净土,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很快! 

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讲过,《弥陀经》里面讲过,凡夫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依照经里面所说的,我们仔细观察,大概三、四劫就成功了。三、四劫跟那个三大阿僧祇劫,这个时间不能比!“阿僧祇”,一般讲叫“无央数”,这个数量太大太大了。《华严经》上讲的“无量阿僧祇劫”、“无量劫”才能成就。讲“无量劫”,都是说的圆教初住到成就圆满的佛果,所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在西方世界,那个时间缩短,缩得太短太短了。如果照这个标准,这个人已经大彻大悟、已经万缘放下,真正证得初住菩萨的地位。

初住”在大乘法里面是属于“见道位”

十住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上上品往生。

上上品往生的人,我们在《观经》里面看到,一生到西方世界就“花开见佛悟无生”,到那个地方就花开,这不论佛加持;论佛加持,那大家平等。不论佛加持,凭自己的功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花开悟无生”。要是依照净宗经典来说,他的地位已经到七地以上。他本来是个初住位的菩萨,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凭自己的本事,不是凭佛加持,就提升到七地换句话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等于一念之间超过了两个阿僧祇劫,这个便宜占大了。何况又得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所以他在西方世界成就圆满的佛果,绝不可能要一劫的时间,不需要。这就是说明,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太快太快了,所以连文殊、普贤都要求往生。 

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修行成就,都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环境的殊胜——成佛的快速

我们在经里面常常读到,《弥陀经》上讲的“诸上善人”,“上善”是指等觉菩萨,法云地的菩萨还不能算“上善”。

等觉菩萨是“上善”,西方世界像这种地位的人,那个数量太多太多,没法子计算。那我们要想一想,这些都已经证到等觉位,换句话说,三大阿僧祇劫修满了,这在其他的佛刹里头说,三大阿僧祇劫修满了才到等觉。

可是西方世界,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到现在才十劫,不长的时间,十劫的时间,他们到那里修行,三个阿僧祇劫在十劫当中修满,这个不可思议!我们读经,像这些地方是非常非常要紧的地方,不能够含糊笼统的念过。西方世界殊胜,殊胜在哪里?单单凭这一点,所有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找不到。你在别的地方修行真的要三大阿僧祇劫,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要十劫。这个帐我们曾经仔细的算过,不需要!根性利的,三劫、四劫就超过一般菩萨修行三个阿僧祇劫。这是劝我们一定要念佛。  


“看破、放下”与诸佛菩萨相应,得诸佛护念、龙天保佑


提起一句万德洪名,就是“南无阿弥陀佛”,一心而念。但念阿弥陀佛,佛外无念。除了这一句佛号之外,没有一个杂念,杂念就是妄想。没有杂念、没有妄想,一天到晚这一句佛号念念相续,一句接着一句,杂念就不生了,这样用功,决定往生,决定是高品位的往生上与十方如来,下与法界众生,息息相通,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感应道交”。能与十方一切诸佛,下至一切众生,换句话说,十法界依正庄严,都起了感应道交的作用。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

与一切“有情”起感应道交,与一切“无情”也起感应道交,这就是《华严》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如果有一个人,他应以一种特别因缘会叫他开悟的,或者是听到风的声音、雨的声音,菩萨就变现这个境界,触动他的我们现在人讲“灵感”,他就大彻大悟了。所以那个风、那个雨、那个音声、那个现象,不是普通的,佛菩萨变现的,不是偶然的

们遇到这些声音,为什么不开悟?那些声音里头没有诸佛菩萨威神在加持。佛菩萨变现的,它有威神加持,它能触动你的感应、触动你的善根,我们佛法讲“善根”,世间人讲“灵感”。由此可知,诸佛菩萨现有情身、现无情身,无不自在。这就是“下与法界众生息息相通”。 

【此心与佛以及众生,无异、无相。】 

这是说明其所以然。为什么能够与诸佛、与众生,说诸佛、说众生,十法界全都包括到了。这当中有菩萨、有缘觉、有声闻、有诸天人等,统统都包括到了,一直到地狱众生。说“有情”,意思里面就包括“无情”的生活环境,所以这个意思涵盖了法界的全体,一样都没有漏掉。它的道理就是清净心没有相,清净心与诸佛、众生,与一切法性无异;无异就是不二,是一个不是两个,所以他能够与法界虚空全体相应

们今天的心为什么不能够感应道交?我们心跟佛菩萨的心不一样,不但跟佛菩萨的心不一样,跟一般人的心也不一样。纵然生到一家,做了父子,儿子的心跟父亲的心不一样;两个人相爱结了婚,先生的心跟太太的心不一样,你说糟糕不糟糕,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每个人妄想、分别、执着不一样,就是这么造成的。如果离开一切分别执着妄想,那就一样。这个道理不难懂。

尤其《金刚经》讲到这个地方,这一提起,我们应该明了。“妄心”是各个不相同的,无量无边的妄想、分别、执着,每个人不一样。舍弃了妄心,“真心”是清净心、平等心,哪有不一样的?!统统都一样。

譬如水,我们佛门里面常常用水表法,我们用十个盆装十个盆的水,使它震动,水起了波纹,起了波浪,这十盆水一定是十个样子,决定不会是一样的;如果让它安静下来,波浪没有了,这十盆水决定是一样的。就这么个道理。

看破”是“理”明白了,“放下”是事上搞清楚了,然后你的心就能与虚空法界相应,与诸佛菩萨相应,就得诸佛护念,得龙天保佑;与一切众生相应,我们跟一切众生无始劫来恩恩怨怨不晓得有多少,这一相应,这些恩怨,甚至于一些债务,就从这个地方化解了所以你要是没有这个功夫,与一切众生的恩怨、债务是没完没了的。我们把这些道理、这些事实真相搞清楚了,才晓得人不能不闻佛法、人不能不修学佛法。你不修学佛法,真的在这个六道轮回里面没完没了,苦不堪言!唯有佛法能够帮助我们彻底解决问题。这是说明真心跟诸佛、众生,是无异、无相。 


“看破、放下”是真实智慧 


【多读《大乘无量寿经》、《金刚般若》,以熏习长养之。则道眼益开,道心坚固。是为般若净土同修之法。】 

般若”里头有净土,净土里面有“般若”。要多读《无量寿经》、多读《金刚经》,不但要读,要明了经里面所讲的意思。如果只是读,不明了意思,没有用怎么没有用?境界转不过来,也就是说我们在现实生活里面,不能看破、不能放下,那就没用处

经念得再多都没用处,一定要明其义理,在日常生活当中真的起作用。了解事实真相,这就是开悟,这就是“看破”。于一切世法上不再计较、不再执着,这就是“放下”、这就是功夫,这样才有受用。

以“看破、放下”,长时间的熏习,“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又帮助你“看破”,那么你的“道眼”,也就是你的开悟愈悟愈深、愈悟愈广,一直到彻底的觉悟;“道心”愈来愈坚固了

道心”是什么?“道心”是“放下”,愈“放下”,愈究竟、愈彻底,彻底的“放下”,那就成佛了。这就是说明“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互相帮助。这样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是上上品往生,决定是生死自在。到自在的时候,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一丝毫的障碍都没有,这个功夫真得力的话,确实是如此。我们能不能做到?我们不能像圆初住菩萨那样彻底的做到,我们可以做到相似的境界。一定要叫这个功夫接近,往这个目标上接近,往这个目标上靠拢,这就对了。 

净土“四土、三辈、九品”,自在往生、随意往生,究竟要到什么样的功夫?如果说“理一心”、“事一心”,确实我们这一生未必能办得到,如果说是“功夫成片”,那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办得到。这个真正生死自在、随意往生,功夫不高,就是“功夫成片”。

功夫成片”里面高段的,什么叫“高段”?对于世缘不再贪恋,真正能放下了,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包括这个身体,不再重视它,不再留恋它,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往生。“功夫成片”就做到了,不必要“一心不乱”,这个法门的殊胜就在此地。所以古德讲“万修万人去”。万人里面根性不齐,当然也有上根的,必定也有下下根器的人,“万修万人去”,下下根器也往生。由此可知,我们修净土不能没有智慧。“般若净土同修“就是修净土不能没有智慧。

么叫真智慧?“看破、放下”是智慧,这个不是世间的聪明智慧,不是的,“看破、放下”是真实智慧。 


“看破放下”是“应无所住”;“老实念佛”是“而生其心”


【此法与一真法界相应,与实相相应,与空有不着、性相圆融相应,与第一义空相应,与心净土净之义更是相应。修绝待殊胜之因,证绝待殊胜之果。】 

此法是什么法?就是“看破放下,老实念佛”,就是这个法。“看破放下,老实念佛”,就是这个地方所讲的“般若净土同修”。我们说“般若净土同修”,你还不晓得怎么个修法?我换句话来讲,你就明白了,“看破放下”是“般若”,“老实念佛”是“净土”,这个好懂,这就是“般若净土同修”实实在在讲,这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主题

佛在这里教训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看破放下”是“应无所住”;“老实念佛”是“而生其心”,就把这两句圆圆满满的都做到了,这与“一真法界”相应。前面说过了。所以这个境界是什么境界?圆教初住的境界,我们没有证得。我们虽然没有证得,悟得了。


“悟”有两种:一个叫“解悟”,一个叫“证悟”


悟”有两种:一个叫“解悟”,一个叫“证悟”。

解悟”,换句话说,也相当明了、很清楚,一点都不含糊,你所了解的、你所认识的,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诸佛菩萨亲证,你没有亲证,你没有到过就是了,差的是在这个地方。所以在“解”方面,跟“一真法界”相应。如果老实念,真的万缘放下,真正肯老实念,那就是往“证”的功夫上走。我们常讲“做实证的功夫”,“老实念”是“做实证的功夫”。

放下”很难!为什么放不下?放不下的原因是你没有“看破”。

么叫“看破”?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没有彻底明了这个真相是什么?大乘经论里面讲得太多太多,《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佛教给我们要“常作如是观”。“观”,用最浅显的话来说,你要常常这样去想。想什么?所有一切法都是空的、都是假的。你想想昨天,昨天过去了,永远不会再来了;说今天,今天又过去了,真的是一场梦,人生一生几十年寒暑,好快就过去了。

小孩懵懵懂懂不知事,过年很热闹,想到过年要等好久好久过年才来;年岁大了,辛辛苦苦工作,希望日子过得慢一点,这一年一年好快的就过去了。人生真的是一场梦,我也常常教一些同修,我教他“作观”。怎么观法?晚上睡觉,当一觉睡醒,睡觉的时候,跟睡醒的时候,仔细去想想,睡着跟死有什么两样?你想想看你睡着了,这世间哪一样东西是你的?一个人你睡熟的时候,人家把你身体抬跑掉了,你都不晓得,哪一样是你的?真的连身体都不是自己的,哪一样东西是你的?你什么东西能保得住,什么东西能藏得住?都是假的,都是冤枉操了心!我们常讲,错用了心。这一觉睡醒了,想想睡觉的时候做的梦,想想那个梦中的境界,再想想我们现前这个境界,跟那个梦中有什么两样?能够常常这样想、天天这样想,对于这个世间万事万法自自然然你就看清,你就不会再那么样的执着,不会有争执了,而后就可以随缘度日,老实念佛。


你有长寿和福报如果提前消耗就会“禄尽人亡”


“想佛”要紧!佛给我们说明十法界的真相,六道、十法界从哪里来的?从心想生。你心里要是没有妄想了,没有妄想所现的境界是“一真法界”,不是十法界;因为有妄想,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妄想在作祟,变成这么一个境界。这个境界,佛给我们讲是梦,不是真的,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佛说很短,我们凡夫不能体会,所以佛举了两个比喻,“如电”、“如露”,这个我们一般人能感觉到。露水,太阳一出来就没有了;闪电的时间更短,比露水短得多,它存在的时间非常非常的短暂;真的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何必要打妄想?!何必要在这里面争名逐利?!你能够争得到吗?名利你能够得到吗?如果你真的能够得到,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都拜你做老师。为什么?因为他们两个人争不到、得不到,你有办法得到,你比他高明,得不到!

这几天报纸上你们看到有很多贪污的,非法得到许许多多钱财的,这都犯法。有人来问我,他们得到的这些钱,将来在因果上讲怎么个说法?真正明白因果的人,晓得“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他做小偷,偷来的钱是他命里有的;命里头没有,你去偷,看你能不能偷得到?你偷不到。为什么偷不到?命里没有。偷来的钱、抢来的钱、用任何非法手段得来的钱,全是命里头有的,你说冤枉不冤枉!命里头没有,你用尽任何方法,一分钱也得不到。命里有的,他用这些非法、不正当的手段得来,这是讲“缘”;他如果不用这个手段,他这个钱财大概过个十年、二十年之后,他发了,他统统得到了,几千万、几亿万,他会发了。他现在用不正当的手段来想得到,是把那个一、二十年以后的那个财现在就发了,现在一发发光了,后头没有了,所以麻烦就来了。是这么个道理。

我们佛法里面常讲“禄尽人亡”,“禄”是什么?你一生当中的享受如果说你命里头有一百年的享受、受用,你自己不知道节俭把它浪费掉,可能你五十年就用光;用光了,你寿命还有,你有一百岁的寿命,但是你的生活没有了,换句话说,你五十岁也要死,那个死不是命注定的,是禄尽人亡,是你把你的福报糟蹋掉,这才是事实的真相。所以,明了事实真相,决定不做非分之想,决定不取非义之财,这不是命里有的,你得不到的。

既然命里头有的,何必用非法的手段来取得?那个就大错特错了!有福为什么不晓得慢慢的享?何必一天把它享完?那叫愚痴!所以佛教给我们的方法,决定是善法,决定是与法相应之法。 


“第一义空”就是清净心


“与实相相应。”其实,“实相”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实相”,从两个角度来看,说两个不同的名词而已。“实相”是事实真相,“与空有不着”相应,“空有不着”就是与“般若”相应了,“空有两边”都不着。

“性相圆融。”“性”是体,是能生、能变;“相”是作用,是所生、是所变。性相不二,性相圆融。相应就是“不二”,就是圆融的意思。

怎样相应、怎样圆融?“两边不着”就圆融,“两边不着”就相应。为什么?“性”是空寂的,我们“不着有”。“不着有”与“性”相应。

“相”是“性”变现的,是不会断灭的,它会变化,它不会断灭。

“相”是“有”,虽“有”,“有”即是“空”。我们也不执着这个“有”,与“体”相应;不执着“空”,与“相”相应;“空有两边”都不着,与“性相圆融统”统相应。

与第一义空相应。”这个名词着重在“第一义”。“一”是真,“二”就是假,所以“一”叫“一真法界”。

第一义空”是什么?“第一义空”就是清净。清净心里头一念不生,心相是“第一义空”,心里头什么都没有,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起一个念头,那就是“第二义”了,一动念就落“二、三”,“一”是什么?“一”是无明,“二、三”就是“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就是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无量无边的法界。

“与心净土净之义更是相应。”这正是前面所说的用“般若的观照”这叫“智念”;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那叫“净念”“净念”比“智念”还要亲切,我们前面讲过的。

真正修学大乘人充满了智慧,他是“智念”。念佛人好像这个智没有他们那样的明显,但是他心清净。诸位要晓得,“净”里面有“智”,“智”里面未必有净土,他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没有净土

“净”里头决定有“智”,何以故?“净念相继”那个“净念”就是“智”,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怎么不是“智”?!不怀疑,破无明、破“所知障”;不夹杂,破“烦恼障”,这一句佛号能破二障,要真正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功夫绵密。由此可知,这一句阿弥陀佛破二障、破无明,所以“心净土净”这个意思更是相应了。 


念佛是第一殊胜,知道的人确实不多


这是“修绝待殊胜之因。”“绝待”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绝对”,它不是相对的,没有东西能够跟它相比的,绝对的殊胜之因。换句话说,所有一切“因行”没有念佛殊胜,念佛是第一殊胜,知道的人确实不多夏莲居居士在偈子里面所讲的“亿万人中一二知”,他那个话讲得非常的感慨!这样殊胜的法门,亿万人当中一、二个知道。也许你听了觉得奇怪,不尽然!我们这边大家都知道,这个大家知道是好像知道,其实不知道。为什么?知道一定做到,你没有做到,证明你没有知道。譬如,我们这边一堆是黄金,这边一堆是黄铜,现在让你随便拿一堆,不可以拿两个,你只拿一份去。你如果知道那是黄金,你一定拿它,你不会去拿黄铜。你说“我知道那是黄金,我还拿黄铜”,哪有这种道理?!没有这个道理的。

佛法,我跟诸位谈过,佛法确确实实“知难行易”。你看念佛往生,《弥陀经》上讲的,需要念多久功夫?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就成功!

修行,行,一天就行了。可是你要把这个道理搞清楚、搞明白,几十年都搞不清楚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没有教大家修行,为什么?行,太容易,用不着教。知难!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把道理讲清楚,方法境界讲清楚,你真的明了了,你真的去干,太容易了 特别是净土法门。

所以净土法门,连法相宗的祖师窥基大师注解《阿弥陀经》,他都承认这个法门是顿法怎么说它是“顿法”?它七天成功。一天到七天就成功,还有什么法门比这个更快?找不到了。任何一个法门,七天成就,没有遇见过,也没有听说过,唯独这个法门确确实实七天能成就。要是真正说到它的究竟殊胜之处,弥陀第十八愿,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就往生,那真的叫无比殊胜。所以这两句太好了,所修的是绝对殊胜之因、所证的是绝对殊胜之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

“圆证三不退”这个话是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所说的。“证三不退”的菩萨,法身大士都证得了,没有圆满。什么样的菩萨才能叫“圆满证三不退”?如果严格的说,等觉菩萨,等觉菩萨才“圆证三不退”。要是把这个标准降低一点,最低也是七地、八地,经上讲的“阿惟越致菩萨”,《弥陀经》上讲的“阿鞞跋致‘,七地、八地,这最低的。由此可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生则已,即使是一生当中造作许许多多的罪业,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劝他念佛,一念、十念往生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照《观经》上讲是下品下生。可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蒙阿弥陀佛本愿一加持,他也是“圆证三不退”,一下就把他的地位提升到七地、八地,这是绝对殊胜之果。所有一切经教,所有一切法门里面没有的,唯独“净土三经”。 

我们这一生当中,有幸遇到这个法门,实在是难得!这也不是偶然,凡事都有因果,佛在经里面要不为我们说出,我们实在是茫然,不晓得这是怎么回事情。这个事实不清楚,就免不了有疑惑。


佛门怪事:明码标价的倒热闹非凡,没有价钱的竟门庭冷落


有许多念佛人念了几年佛,听说那里参禅好,他就去参禅去了;听说有个仁波切来“灌顶”,他又把阿弥陀佛丢掉了,去“灌顶”去了。他为什么会去干这些事情?他有疑惑。

什么有疑惑?没有搞清楚,不知道净宗法门第一殊胜他如果真的搞清楚,真的搞明白,不要说一个仁波切来“灌顶”,一万个仁波切来“灌顶”我也不去。我为什么不去?因为我每天阿弥陀佛、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给我“灌顶”,比他们强多了。他们那个算得了什么,他们没成佛。连“灌顶”的意思都不懂,拿一点水头上滴两滴,这就“灌顶”了!

灌顶”还要收费的。在美国传授“三皈”、“五戒”、“灌顶”,都收费的、都订有价钱。

我在迈阿密讲经,同修们来问我:法师,你这个皈依价码是多少?当然价钱愈高就愈值钱,这个不如法。我说:我这个地方没有价钱。没有价钱,最不值钱的,所以大家也就不来了,迷惑颠倒。 


学佛人一定要把“灌顶”的意思搞明白,否则就是迷惑颠倒


黄念祖居士,他也是密宗的传人,他也是金刚上师的身份。他在《无量寿经注解》里面说明,什么叫“灌顶”?“灌”是慈悲加持的意思;“顶”是最高的法门,一切法门当中这是第一高,这是顶法。大慈大悲把第一法门传授给你,那叫做“灌顶”。“灌顶”是这个意思。

如果明白这个道理,你每天把《无量寿经》念一遍,岂不是阿弥陀佛、一切诸佛来给你灌了一次顶吗?!这真的一点都不假你每天把《弥陀经》念一遍,也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给你灌一次顶,念两遍灌两次顶,念三遍灌三次顶。一切诸佛如来亲自给你“灌顶”,你不要、不相信,去找一个仁波切“灌顶”,把诸佛如来都不要了、丢掉了,你学的是什么佛?!你不是愚人,谁是愚人?!凡是这些,理没有搞清楚,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不懂得什么叫“灌顶”,也不懂得什么叫“皈依”。


“皈依”不是随随便便的

 

我今天下午到此地来,有一位同修抱一个小朋友,我看大概才几个月,问我可不可以受皈依?你们想想:他能不能受皈依?他懂得什么叫“皈”?他从哪里“皈”?他懂得什么叫“依”?他“依”什么?他现在要依靠母亲。他依靠母亲,说实在话,他也不懂得什么叫依靠,可见得“皈依”不是随随便便的 

如果严格的来说,受“三皈”的条件要具足世间的善法,《观无量寿佛经》上“净业三福”,第一个,“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句十六个字做到了,有资格来接受皈依。因为第二福才“受持三皈,具足众戒”,才可以“皈依三宝”,才来发愿求戒。你没有前面的基础,那个“皈依”是假的,有名无实。


现在受皈依、受戒的人很多,为什么没有护法神保佑?


戒经上讲,受了“三皈”之后,一定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你受一条戒,有五位护戒神保护你。

我们今天受皈依的人很多,受戒的人很多,到底有几个护法神保护你?一天到晚这个心里惶惶不安,哪有护法神保佑?为什么没有护法神保佑?因为受的是假的不是真的名字“皈依”,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话,佛讲的话不是假话,佛没有妄语,确实有护法神守护,有护戒神保佑你,无论你在什么险恶的环境当中你都不会遇到灾难。所以要懂得真正真干,不能干假的,要干真的。


有没有“皈依”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正懂得“皈依”


过去已经“皈依”,不知道“皈依”的意思,糊里糊涂皈了依,现在要不要重新再做仪式?不需要。没有仪式不要紧,今天真正懂得什么叫“皈依”,你这一发心,你就真“皈依”了。所以形式没有关系,要真正明了,从哪里“皈”、“依”什么,“三皈”传授的时候讲得很清楚。

皈依佛”,“佛”是觉悟,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觉悟,这叫“皈依佛”。

“法”是正知正见,从一切错误的想法看法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那叫“皈依法”

“僧”是清净的意思,从一切染污,我们今天讲心理的染污、精神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见解的染污,从种种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这叫“皈依僧”。

这一“皈依”之后,从今之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修持,我们的方向目标是“觉正净”。没有“皈依”以前,我们的生活是“迷邪染”。从今天,我们舍弃“迷邪染”,我们要依“觉正净”,这叫“皈依”。

觉正净”在哪里?《无量寿经》经题上就摆明,“清净、平等、觉”,那就是“三宝”。“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正知正见;“觉”是佛宝。我们依《无量寿经》那就得到,“三皈”就圆满。不但这是“三宝”,三皈“三宝”,而且是“三学”,“清净”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这个题目里头意思多么圆满!这一部《无量寿经》讲的是什么?讲的是“三学”、“三宝”,讲的是我们真正皈依处。所以因殊胜、果殊胜,殊胜到无比,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的。


善根、福德、因缘具足才能往生,临终时几人头脑是清楚的?


【欲出迷途生净土者,必须我法双空。因无论着我相,或着法相,少有分别计较,便是住尘生心。心有尘染,哪得清净?净心未能,净土不生也。】 

间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原因在哪里?心不清净。也许你听了又起了怀疑。我们看看现前,好像不久新加坡有些地方念佛人,他的心不清净,为什么临终念佛他往生了呢?诸位要知道,这也不是偶然的,经上所讲:他多生多劫的善根在那一刹那当中现前。他临走的那一刹那,他心是清净的,他统统放下了;如果那个时候的心不清净,决定不能往生。凡是这样往生的人,佛说了,这是经上讲的“善根、福德、因缘”同时具足。

什么是“善根”?什么是“福德”?什么是“因缘”?

们先讲“福德”,他有福。“福”是什么?临终那个时候他头脑清楚。有很多人临终迷惑不清,那就没有福报。神志不清,这个就糟糕!许许多多人走的时候,迷迷糊糊走的,他不清楚。这个人临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福德”

因缘”是什么?遇到善知识,这个时候劝他赶快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什么是“善根”?他一听就相信,一听就统统放下善知识说:你不要牵挂了,你的财产、儿女亲情统统放下。他一听,马上就放下,那是“善根”。所以他在一念之间,这三个条件同时具足,他往生了,是这么个道理

我们自己想想,能保证自己将来死的时候头脑会清楚吗?敢不敢保证?你到病院里面去参观一下,几个临终的人头脑是清楚的?一百个人当中一个都找不到,都是迷惑颠倒走的,不省人事。许多病重的人,家亲眷属都不认识了,我们见到很多。最喜欢的儿女到那时候跟他说话,都不知道;问他什么人?摇头,不晓得。那样的人,怎么助念也没用处,我们只能够说尽人事而已,助念总比不助念好,能不能往生?难,太难太难! 


想这一生决定往生净土,一定要做好妥当的准备工作


由此可知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净土,一定要做准备的工作,准备的工作做得愈妥当愈好。怎么个做法?在日常生活当中,就要把世缘看淡,就要把世缘放下,专心去念佛,把念佛当作我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这样才行。

世间人、现在一般人,他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是什么?赚钱。钱赚得再多,将来到哪里去?饿鬼道。怎么知道是饿鬼道?饿鬼道贪心最重,他贪财。贪心变饿鬼,嗔恨堕地狱,愚痴变畜生,这是三恶道的业因。

我们要想去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第一桩大事是念佛。天天念阿弥陀佛,天天想极乐世界,这就对了。我们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把世缘统统放下;世缘要放下,佛缘也要放下,八万四千法门我统统放下,别人学,我赞叹,我欢喜我赞叹,我不学。我为什么不学?那些法门对我来讲太难了,我不是那个根性。谁能够学,好,都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我们统统赞叹,不能妨害,各人有各人的因缘。这是教给我们平常要做的预备功夫。


心不清净,佛号念得再多都不能往生


“必须我法双空。”“我、法”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四相”,“四相”要离。 

“无论着我相,或着法相。”这个“法相”包括佛法。

“少有分别计较,便是住尘生心。”佛教给我们“无住生心”,我们今天的错,错在“住尘生心”。“尘”是什么?五欲六尘。

我们想一想自己、想一想周边这些人,再想一想这个社会里面的大众,无论发什么心,他这个发心是从哪里发的?都是从尘境上发的,都是“住尘生心”。

今天一个人很勤奋、很努力的在工作,很认真的在工作、在拼命,他为什么会发这个心?不是要名,就是要利。他这个心是从名利上生的;名利是尘境,“住尘生心”。 

心有尘染,“住尘”,心里面就被染污,被“贪嗔痴慢”染污、被“烦恼”染污、被“无明”染污,哪得清净?!他心不清净。

生西方净土,条件是清净心生清净土。西方极乐世界是净土,要清净心才能够往生。这是把往生的条件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心不清净,佛号念得再多都不能往生。每天拜阿弥陀佛,每天香花水果供阿弥陀佛,每天去巴结阿弥陀佛,没用!心不清净不能往生。所以不可以用感情对佛菩萨,“佛菩萨,我对你这么好,你都不照顾我”,那还行吗?你就把意思完全错会了,把佛菩萨当作凡夫来看待,这样学佛不但没有功德,造罪业,为什么?把佛菩萨看成凡夫。这个观念就大错特错,这个就造罪业。 

这个世间愚人真有,我们在台湾还遇到一桩事情,早年,这法师可能都不在了。说这个话,总有二、三十年前了。有一位法师住在一个小庙,常常出去做佛事。有一天,他家里遭了小偷,大概财物损失了一些,他回去就对着地藏菩萨发脾气,“我天天供养你,我出去做佛事赚一点钱,你怎么连家都没有看住!”把地藏菩萨像打了一顿:你说糟糕不糟糕!这个笑话都传出去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把地藏菩萨打一顿,说他没有把家看好,为什么小偷来偷,遭小偷。这完全是用凡夫感情的心对待佛菩萨,这个错了

所以我们要晓得,往生净土的条件是清净心我们念佛一定要念到心清净,心清净受用就大了。这是我们讲席当中常常说的,心清净身就清净,身清净就不会生病;心清净,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现在就得受用,现在就离苦得乐。这是事实不是假的,佛法真的帮助我们离苦得乐。 

【《华严》明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本经曰无有定法。故不可执着。】 

我们先看这一句。《华严经》上这两句,都是佛法的纲领,佛门里面所谓的“总持法门”,这两句话的意思很深也很不好懂。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意思很深很广。如果从“性相”上来说,“一”是讲的“性”、是讲的“体”,“体”是一个;“一切”是讲的现相,“相”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相”是一个“体”,一个“体”变无量无边的法相,这是从“性相”上来解释。如果从“理事”上解释都讲得通,“理”一个,“事”就太多了,无量无边的“事”,一个“理”;一个“理,”现无量无边的“事”,所以用“理事”来讲也行

在“事事”上来讲,也未尝不可,都讲得通。譬如《华严》上讲的“主伴圆融”,释迦牟尼佛是“主”,“主”是一个,所有一切诸佛都是释迦牟尼佛的“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如果阿弥陀佛是“主”,释迦牟尼佛也是“伴”,因此“一”不是“定一”,如果“一”说是“定一”,那就错了。“一”不是“定一”,“一”是“任一”,任何一个“一”。诸位要晓得,任何一个“一”,都是“一切”,“一切”是任何一个“一”,这个意思你就能体会了;你要把它说成是独一无二,那就错了,那你就不懂如来所说义。它是“任一”,任何一个做为一个“纲”,其他的统统是“目”,是这个意思。这是事实真相,这是真理,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本经佛说“无有定法”,那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就是“无有定法”。我们往这个地方去体会,才晓得法法平等,“清净心”跟“平等心”才能够生得起来。为什么会生平等心?平等心是基于这个道理生出来的。知道是“法法平等”、“佛佛平等”,不但“佛佛平等”,“佛与众生平等”。

我们佛门里面修持的,特别像密宗里面的表法,密宗里面修观音法的,观音是本尊,观音是第一大,一切诸佛如来都摆在观音菩萨旁边,本尊第一大。你才晓得那个一是“任一”,不是佛是“第一”、菩萨是“第二”,不是!菩萨也可以是第一。菩萨既然能够摆在第一,众生能不能摆在第一?能。所以密宗“皈依”是“四皈依”,还要皈依他的师父,“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还要“皈依师”,这都是表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所以才晓得,任何一法。禅宗表的,那味道就更浓,更有意思了。你说密宗上师是第一,好像就了不起,禅宗里面那个第一表起来,那就更不可思议了。语录公案里头有,这个人见了性,性在哪里?拿了一个干屎橛比一比,那就第一了。干屎橛是什么东西?说给你们,你们都不懂,现在厕所里面用卫生纸。从前没有卫生纸,就拿那个小树枝,用这个,那叫干屎橛;那个第一,所有一切诸佛菩萨都摆在第二“。一即一切”,诸位从这些比喻当中,你去体会这个意思。

所以“法法平等”,平等法当中任何一法都是第一,它这个一是“任一”,不是“专一”、不是“独一”,要懂这个意思。 

因此,一切法都不可以执着。由此可知,你供养佛,不能执着佛;供养菩萨,不能执着菩萨,执着就错了。

 

读了《金刚经》晓得了“看破、放下”是“觉”

 

我们供养佛菩萨的意义,是要从他那里面得启示。用现在的话说,用佛菩萨的形像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用意在此地。我们供养阿弥陀佛,当然第一个提示的,就是提醒我们要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个提示不错,能往生,这完全从事上说的。要更深一层从理上讲,阿弥陀佛它的意思是“无量觉”。“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无量“觉”。

什么是“觉”?读了《金刚经》晓得了“看破、放下”是“觉”。于世出世间法还有一桩事情放不下,你没“觉”。

这一句阿弥陀佛,一切要“放下”,一切要“看破”,就是“无量觉”,这个意思就深一层。

一天到晚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一样也放不下,一样也看不破,你口里头喊阿弥陀佛,实在讲你念念都不觉,那不行,不能往生;口善而已,这总比骂人好,比唱流行歌曲好,你得的利益就这么一点点

所以,要懂得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是身心世界一切万法统统要看破、放下,那叫“无量觉”;一心称念求生净土,跟前面讲的“般若净土同修”一个意思。净土里头,阿弥陀佛名号里头,哪里没有“般若”?!没有“般若”这个名号,翻翻中国意思看看有没有“般若”?无量觉。所以不能执着,任何一法,我们可以用它不能执着它,世法、佛法都一样,可以用,不能执着。所有一切的病都是“执着”,应用没有病,没有事情的,“事事无碍、理事无碍”,就怕执着,一执着就坏了。 

【如布施统摄“六度”,忍辱亦统摄“六度”。】 

这是举例子,“一即一切”。说个“布施”,“布施”是“一”,“布施”就是“一切法”。“菩萨万行”归纳起来就是一个“布施”,所以“布施”就是菩萨所修的无量无边的法门。

如果用“持戒”做第一,行不行?行。“布施”也是“持戒”,“忍辱”也是“持戒”,菩萨所修的无量无边的法门,统统是“持戒”,哪一法不是持戒?!如果说“忍辱”行不行?行。随拈一法都是“一切法”,不要固执,随拈一法都是一切法。所以“忍辱亦统摄‘六度’”,“忍名为戒、忍名为施、忍名为定、忍名般若”。从这里就看到,法法平等,无有高下。 

【听其相害与结来世缘,是布施。】 

这是举一个“忍辱”告诉我们,“忍辱”如何能够包含其他的“五度”

“忍辱”,“听其相害”,人家要来害我们,我们要忍,听他相害,跟这个人结来世缘,这是“布施波罗蜜”。这个例子太明显了!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受这个灾害,他随他去,不与他计较;不但不计较,还要发个愿,“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他”,跟他结来世缘,这就是“布施”。 

【不生嗔恨,是禅定。】 

菩萨的心清净,一点嗔恚心不生,心是定的,禅定。 

【多劫修此是精进。】 

常修“忍辱波罗蜜”,这是“精进”。 

【无我人等相是般若。】 

由此可知,“忍辱”确确实实也包含了其他的“五度”。 

【推之诸度,度度皆然。】 

这就说明任何一法都含摄一切法。 


“圆顿”的根性是个什么样子?


【是故圆人一修一切修。】 

“圆”是讲圆教根性的人。“圆人”修法,实在讲是比一般人容易。

“圆顿”的根性是个什么样子?很难观察。因为那个“圆顿”的样子,有一点是放荡不羁,像小说里面写的济公活佛一样,他没有拘束。没有拘束,他样样放得下、样样不执着、样样不计较,他是这个样子的。但是他的心清净,心里头决定不迷惑、不颠倒。虽然放荡形骸,你仔细去观察,他样样如法,没有一样是与佛法不相应的,那就是真正的圆顿根性。如果假借“圆顿”的样子为非作歹,那就错了,那就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他心不清净、心不慈悲、不真诚,“圆顿”根性的人,心地一定是真诚、清净、平等、慈悲。这个我们要细心去观察,不能被人欺骗了。 

现在这个世间正如同佛在《楞严经》上所说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师所表现的这个样子,都是“圆”顿根性的,都表示这个样子。修行,饮食他不吃素,肉也照吃、酒也照喝,表示他“圆顿”、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着,真难得!真的到不分别、不执着了,盛一碗大便给他,他照吃,那就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如果那个拿去,他不吃,他要骂人的话,那是假的不是真的

我们在《高僧传》里面看到,这是我初学佛喜欢看传记,人的名字记不得了。有这么一则公案:是一个参禅的,一个师父,他教徒弟很严,严持戒律;他自己不持戒,跟这些信徒们混在一起,酒肉都无忌的可是徒弟一定要吃素,那个徒弟不服气:师父,你教我们,你自己不肯干。师父听了也好笑,好!既然你们要想学我,明天我请你们去吃。到第二天,叫着这个徒弟拿着畚箕、拿着锄头,带他们到荒野去挖那个死尸,坟墓里掘坟墓挖死尸;挖出来之后,架火烧,叫他徒弟吃,徒弟一个个都不敢,他在那里吃得有滋有味。告诉他们:你有我这个本事,学我;没有我这个本事,持戒,好好的持戒。那个徒弟没有话说了,师父真有本事,真的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要是我们一般人吃了,那是非生病不可,那还得了。他“染净”没有了,清净的东西、污秽的东西,他一如,“染净一如”,人家真入了这个境界。这是《高僧传》里有、《神僧传》里有,你们去查,会查得到的,这人我记不得了,有这么一个故事。

那样的人,我们学不得的,我们没有这个功夫、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这个功夫、没有入境界。他入境界,行!没入境界不行,按部就班老老实实的持戒念佛,没错!决定要吃长素,要老实念佛。那个东西不能学的,你不入那个功夫,你要是吃众生肉,麻烦很大,跟众生结冤仇。所谓是“吃它半斤”,将来要“还它八两”,讨债还债,这是讨命债,没完没了。我们学佛的人知道这个因果报应的关系,佛教导我们决定是善不是恶。

我们今天讲到此地。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已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宗经教网(佛陀教育网)手机版的APP已经设计完成。这次设计的手机版APP有两个系统:安卓系统,苹果系统。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已经在共修系统注册的学员,也可以在手机APP上用手机号登陆。

   苹果系统APP下载地址: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后,就能下载了。

   安卓系统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 http://sj.qq.com/myapp/detail.htm?apkName=com.foxdwedu.app

   (2)http://zhushou.360.cn/detail/index/soft_id/3508489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净土释疑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