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金刚经(44)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7-06-18 10:35:01
关键字:金刚经,功夫,早晚课,观照,力行,消息,心意识,三心二意,金刚经核心,形象,盗窃罪,无住生心,放牛经
【 点击数:1425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净空法师1995年   讲于 新加坡   第四十四集 (共124集)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我们学佛功夫用在生活之中就没白学,学了真的有用处

 

  请掀开经本,一百零二面,第十行,小注第十一段看起。这一段的注解比较长一点,为我们说明实相。

  【清夜平旦时,向自己心中观照。对境随缘时,向一切法上观照。依此所说义,深深观照,则受用无穷。】

  这是说到我们平常用功的方法。无论我们修什么法门,都不能够违背般若的原理原则

  第一句就是说的早晚课诵,这是佛弟子无论在家出家,决定不能够缺少的,每天必须要做。早课,这是讲“平旦”,就是早晨;“清夜”是晚上。它不讲“平旦清夜”,而说“清夜平旦”,那个意思就不一样;正如同我们中国古人常讲的“终始”,而不说“始终”说“始”到“终”,这一段就没了、就完了。说“终”,“终”下面就是开始,让我们体会到时间是无尽的。一年腊月三十过了,第二天又是初一,“终始”。这个地方“清夜平旦”,也是这个意思。

  课是反省、是忏悔,早课是提醒我们今天所做的错误,明天决定不再犯,这叫做“改过自新”;《无量寿经》上讲的“洗心易行”,这是真实忏悔,真实的修行所以要向自己心中去观照、去反省、去检点,做这个功夫。而平时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我们一定是“六根”面对外面的境界,对境要随缘不要攀缘,这是经上已经给我们说了很多。

  随缘的时候也要用观照的功夫。用什么方法观照?就用本经的四句偈,或者是半偈、一句都好。用哪一句?这个不定,要看你遇到的是什么事,看你遇到的是什么境界

  由此可知,经,平常要念得熟;要是念得不熟,遇到境界现前,去想哪一句,还到《金刚经》去翻,去找一句来,那就不行,那就错了。经,一定要念熟就是这个道理。

  也就是说我们境界现前,遇到一些事情立刻就要想到佛在经上是怎么样教导我们的,我们依照佛的教导去做,那就不会错,“观照”是这个意思。这是真正的“常随佛学”、“恒顺众生”。在“恒顺众生”里面“常随佛学”,在“常随佛学”里面“恒顺众生”。

  深深“观照”,当然受用无穷。就是“观照”的功夫浅,也得到受用。所以功夫用在生活之中,我们佛就没有白学,学了真的有用处。

 

心地“一念清净”的时候,就“一念相应”放出光明出来

 

  【学人欲见实相,当静心于一切皆非上领会。若领会得实相便是非相,便领会得心中少有相不相的影子,便非实相矣。】

  “实相”是真相,“实相”是真空之相,也就是“真心自性之相”。其实“真心本性”哪里有相?!虽然没有相,但是确确实实有这个东西在,确确实实有这桩事情。十法界依正庄严都从这个地方发生的、都从这个地方现起的,所谓“实相,无相无不相”,这个我们前面读过,前面也曾经讲过。

  宗门大德常讲的“明心见性”,他怎么见到“性”的?这一段就是教给我们怎样去“见性”

  净土宗里面,教给我们念佛要念到“理一心不乱”,这一段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去体会“理一心不乱”的境界,这个方法很妙。

  “静心”,“静”是安静,这个“静”还不是清净,是动静之静。心里面有妄念、有分别、有执着,这个心是动的,不是静的;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着,这个心就静下来了。

  “动、静”是讲心的活动状况、状态上说的。

  我们讲“清净”,那是从它的体性无染上说的,决定没有污染,没有污染说它是“清净”。这个地方是说它不动,的确“自性”原本就不动。在这里面你去“观照”,《金刚经》上讲的“一切皆非”,你观照这个;或者观照“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观照这个也行;或者去观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都是一个意思,任何一句经文都行。如果在这个地方观“智”,我们“观照”,这是智慧,这个不是情执,是智慧的作用,于外面境界真正体会得,你对于“心性”、对于“实相”你就得到一点“消息”。这一点我们同修们也许可以能做得到。

  刚才讲,得一点“消息”,时间不是很长的。如果这个境界你要是“一得永得”,你就成法身大士,你就证入我们这是从这里透一点消息,这一点消息虽然不是怎样的果证,但是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我们无始劫以来都迷在幻相之中,从来不晓得有个“真心”、有个“本性”,不知道!所以纵然是短暂的领会,也非常可贵。像黑暗当中,这是很久很久时间的黑暗,忽然有个闪电,那个光虽然很短暂,非常可贵!这就是你心地在“一念清净”的时候,就“一念相应”,放出光明出来了。从此之后这个功夫绵密不断,这个境界就会常常现前,这是好境界。

  “若领会得实相便是非相。”“实相”是什么?就是一切万法的“自性”、一切万法的“本体”。这个地方讲得虽然很容易,而去做的话还的确不简单

  静心,心要静到相当的程度,不是把粗的念头、粗的妄想放下来,我们这个心就静了,那个静心没有用处,体会不到,可是学教的人,教理多少会有一点帮助教中说一刹那有九百业果生灭相续的状况,那个领会,实实在在讲就是体会到这个影相。真实的境界你要是见到了,那就是经上讲的八地菩萨,那不是普通菩萨。见到阿赖耶识。我们心清净虽然见不到,好像接触到影子一样。古人有比喻,像烧火,虽然没有接近火,但是火的暖气接触到了。火没有接触到,暖气接触到了,就是这个意思。你能够体会一点,就是接触到这一点气氛,这个气氛就很可贵。

  可是一定要懂得“实相即是非相”,这个“非”是双非,它不是相状,也不是“空、无”。我们前面经上讲“非法相,非非法相”,“法相”是“有”,“非法相”是“空”,它这个非是两边都不是。因此“便领会得心中少有相不相”,“不相”是“空”。这是讲你心里面,稍稍有丝毫的执着,有个“有相”或者有个“空相”,那你就与“实相”相背,你就见不到“实相”;“实相就”是“真如本性”,你就见不到“性”

  们凡夫见不到“性”,为什么?凡夫着“有”。阿罗汉、辟支佛也见不到“性”,什么原因?他着“空”,他着“非法相”;都不能够见到“实相”。唯有大乘菩萨,他了解事实真相,“空有两边不住”;“两边不住”,“实相”就现前。

 

参禅、研教都要“离心意识”,不“离心意识”不能开悟

 

  【修行用功下手处,即是须于未起心动念时,精密观照。】

  这个句子很难讲。因此它“观照”上加一个“精密”。有没有起心动念来“观照”?一起心动念就错了。他是不是有“观”、有“照”?确实有,但是他没有起心、没有动念就如同镜子照外面的境界相一样,它照不照?它是“照”,它也“观”、它也“照”,可是它决定没有起心动念。我们怎么学法?当自己一念不生的时候,也就是说我们心很清净,要常常这样练。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心很清净。

  么“观照”?眼见色、耳闻声,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时候叫“观照”动一念分别就错了,就落在意识的范围里面去了。

 

参禅、研教、念佛都要“离心意识”,不“离心意识”不能开悟

 

  诸位要知道一个原则:“观照”是不用“心意识”的“心”是阿赖耶,“意”是末那,“识”是第六意识。不用“心意识”,怎么个不用法?第六意识是“分别”,不分别就不用第六识;第七识是“执着”,不执着就不用末那识;第八识是含藏种子,也就是我们讲的记忆,我不用这个,那就不用第八识了

  心意识”都不用,那是什么起作用?那就是真心本性起作用离了“妄”就是“真”;离了“妄”要再去找一个“真”,那就坏了,那决定是虚妄,哪里来的真?!这一段后头这一句就是这个意思,在没有起心动念时,我们在平常时候这个境界也有,只是不多;真正用功,这个境界会常有,而且有时候保持的时间也比较长,也能保持长一点,心清净。这个时候“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如果才觉得有一点功夫了,那就坏了,你已经又落在妄想里面去了。这个状况就是此地讲的“精密观照”,“离心意识”。

  宗参禅要“离心意识”参,这才能够见性不但参禅要“离心意识”,“离心意识”就是不分别、不执着、不落印象,它是属于“照见”

  研教也要“离心意识”,不“离心意识”不能开悟禅宗叫“开悟”;教下叫“大开圆解”

  我们常听人说,“一经通一切经通”,他怎么会通?开解,“大开圆解”。

  我们佛人也要“离心意识”如果“离心意识”,你这一句阿弥陀佛叫做“理念”,你得“一心不乱”,是“理一心不乱”,将来往生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那个品位就高当然这个事情没那么容易,我们一般凡夫妄想、烦恼、习气非常深重,何尝不想断,断不掉!还是一天到晚在打妄想,睡觉还作恶梦,那有什么法子?!这就想到修其他的法门难,你参禅没有法子开悟,你业障太重了;你学教不可能“大开圆解”,因为你没有办法离开分别、执着。

  念佛行!念佛虽然有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佛号功夫得力,能够把这个东西压一压也行,他就能够往生,叫“带业往生”这就是念佛法门比其他法门来得方便、来得容易。

  学其他法门,我们的的确确没有能力出三界,唯独念佛法门我们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种往生,生“凡圣同居土”,不是“实报庄严土”。虽不是,也没关系,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地方很特殊,叫“一生一切生”。我们生“同居土”“方便土”、“实报土”、“寂光土”,到那个地方同时都见到了。不像十方诸佛刹土,四土他有隔别,不在一起,当中有界限。“凡圣同居土”见不到“方便有余土”的阿罗汉、辟支佛,我们见不到;“方便有余土”的这些罗汉圣者,见不到“实报土”的菩萨,它有障碍、有间隔。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四土在一起,所以叫“一生一切生”。我们到西方世界,你可以看到罗汉、看到辟支佛、看到菩萨,大家天天在一起,所以这个世界非常特殊。

 

着其他相不能往生,着“阿弥陀佛”的相可以往生

 

  【当知念头不起则已。起则非之,便是离念之快刀利斧也。岂非最妙观门。】

  “般若”里面所讲的原理、原则既高且妙,但是对于我们业习深重的凡夫来讲,太难了!

  “念头不起则已。”这起了一个妄念。“起则非之。”你怎么个“非法”?“非”是把它去掉。妄念起来,你用什么方法去掉?《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没有去掉?没去掉。你心里头还有一个“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起了个“妄念”。妄念去不了“妄念”,这才知道难!

  像佛在经上讲的原理教给我们的观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念这句话,心里早就着了这句话,早就“有住”,哪里是“无住”?!“凡所有相”念这个,心里头“凡所有相”那四个字清清楚楚,都着了相起心动念就着相,没有法子不着相。一切都不想,又着了个“空相”、着了“非法相”,怎么可能不着相?!真正做不到。所以你才晓得,离开念佛法门没救!

  念佛法门的妙处,“起则非之”,这个“非之”就用一句阿弥陀佛,才有一个念头起来,第二个念头“南无阿弥陀”佛就行了,把那个念头归到阿弥陀佛上去。这不是着了阿弥陀佛的相吗?行!着阿弥陀佛的相可以往生往生“同居土”、往生“方便土”,都是着相去往生的;不着相往生,是生“实报土”、“寂光土”。

  但是诸位要知道,一切法门着相没成就,不但在大乘法里面你没成就,我们在《金刚经》前面读到,小乘初果都没有分,都不能成就我们把这些道理、这些事实真相搞清楚之后,才真正完全肯定;除念阿弥陀佛,没救了!我们这样才回过头来,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这不是大乘法不好,大乘法太好了,决定做不到。

  我们读到这个地方,唯一的方法就是把它回归到佛号上去,回归到净土上去,这个方法最妙,这个方法最殊胜你要是用《金刚经》这个方法,前面说过,这是“智念”;我们归到佛号这边去,这是“净念”。“净念”比“智念”还要亲切,显示净宗法门的无比殊胜。

 

有每个行业都是菩萨事业这个观念就是超越轮回的心

 

  【六度万行,一一如法精进修行,而曾无芥蒂于其胸中。】

  六度”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是属于事,属于事。世出世间一切法无量无边,把它总归纳不外五大纲目,前五度。后面这一句,“曾无芥蒂于其胸中”,这一句是“般若波罗蜜”。事做不做?做!要认真做、要努力做,要尽心尽力把它做得尽善尽美,心里头若无其事,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不但是事情做过之后不染,正在做的时候也不染,那你就是真正修学大乘者。我们要晓得这里面有很大的关系,心里面一有染着就是轮回业,只要有一丝毫的染着,你要是做的善业,善业是利益众生、利益社会的,不是为自利的,这是善业。

  佛法里面“善”跟“恶”,凡是利益众生的这是“善”,果报在三善道;如果有一念是为自己,或者是为我的小团体,这是自私自利的心,这就是“恶”,果报在三恶道。所以只要有一丝毫心里着了相,都是“轮回业”,我们要是明了这个事实才知道可怕

  我们是“轮回心”。“轮回心”是什么心?妄想、分别、执着,这是“轮回心”

  所谓“三心二意”,你用“三心”——“阿赖耶、末那、第六意识”,这是“三心”;“二意”就是“末那识”跟“意识”,“末那”叫“意根”,“第六”叫“意识”,叫“二意”。用这个心,你用“八识五十一心所”,这叫“轮回心”;干的事情又是“轮回业”,你还能想超越六道轮回,没那个事情!不出轮回,受苦无有穷尽,实实在在讲太可怕了。

  要想在这一生超越轮回,无论你从事哪一个行业,你只要把那个心变一变,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菩萨事业,马上就转变了菩萨事业怎么做?心里面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我从事的行业,我尽心尽力去做,做到尽善尽美,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不但服务,而且做为社会大众的榜样,这个事业就变成菩萨事业。普度众生,让你的同行人向你学习;工作里面、生活里面就是行菩萨道,菩萨道、菩萨事业没有离开我们日常生活范围我们这个观念能不能转得过来?

  菩萨的“行”是布施。“布施”的意思很广,我们在这个经上所说的尽我们的心力、尽我们的体力为一切众生服务,这是“布施”

  “持戒”是守法。不但佛陀的教诫我们要遵守,国家的法律、地方上的规约统统都要遵守。乃至于没有条文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样样都要遵守,这叫“持戒”

  “忍辱”就是要有耐心,对人对事对物要能忍、要能够让

  《金刚经》上,世尊在“菩萨行”当中,特别强调“布施”与“忍辱”,《金刚经》上“六度”,唯独这两样讲得最多。“布施”是修福。“忍辱”是保住福报,才保得住,不能忍保不住。

  我记得早年看的书,现在朝代、人名都忘掉了,有这么一个记载。有一个人家,大概官也做得很大,好像是九代同堂,这真正不容易!所以皇帝都表扬他,九代同堂大家族,家里上上下下大概总有一、二百人,九代同堂。皇帝到他家里去访问,你们家里人口这么多,你用什么方法,把这个家能够调理得这么好,一团和睦?这位老先生很有趣味,拿笔就写上一百多个“忍”送给皇帝,皇帝一看哈哈大笑,忍辱,忍!大众相处不能忍,你就完了家庭里面能忍,家和;公司行号能忍,你这个公司行号老板跟员工和睦。所以说,家和万事兴这个老人答复皇帝很有趣味,写了一百多个“忍”字,不能忍就不能成就。

  所以菩萨行”,念念为众生,念念都为利益众生,没有想到自己;想到自己就有分别、执着、就有妄想,你造的是轮回业

 

口里念佛心里面拿着佛法做自私自利的营业的罪重

 

  轮回之中,因果非常可怕!不要以为自己,我做的是善业、好事,我做的是佛事,如果你不把事理样样搞清楚,很可能将来堕在地狱里头,还不晓得为什么去的。这桩事情,诸位可以看看灌顶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灌顶法师在这一篇注解的后面,说出念佛人有一百种不同的果报,有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成佛,上上品往生,生到那边就成佛;有念阿弥陀佛的人堕落到地狱里去。我那个时候做学生,看到这个本子,看到念佛得善果,我们不怀疑,是应该的;念佛堕地狱,我没办法理解,念佛人再不好,也不至于堕地狱!我把这个事情,就把这个书拿去请教李老师。

  李老师一看:这是大问题,我不跟你一个人讲,我在讲经的时候对大众讲。他为我们宣说出来:虽然口里念佛,心里面拿着佛法做自私自利的营业,这就堕地狱,这个罪重!念佛人即使用佛法来做生意买卖赚一点钱、营一点利,也不至于这么大的罪过。没有晓得它其中有一个道理,把佛法的形象破坏了,让社会所有大众对佛教产生误会,这个罪他要背在身上,这就严重了。这是破坏三宝的信誉,障碍许许多多人修学佛法的信心,他要担负这么大的因果我们想想,堕地狱是应该的,那没话说的。所以佛门当中点点滴滴,我们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

 

偷一个人东西罪小,千万不要偷政府的东西和三宝物,那个罪大

 

  还有就是三宝物。损坏三宝、偷盗三宝物,都是堕阿鼻地狱这桩事情,我们在以前也是想不通:道场里面的东西没有经过道场主人同意,只是偷偷的拿一点回家去,哪里有那么大的罪过?没有想到它这么严重!结罪从哪里结?从戒律上一看,我们懂得这个意思,一般人偷盗一个人的东西,你偷得再多,你欠一个人的,这个罪就轻。你偷他十万、偷他一百万,欠一个人的,这个罪轻。如果这个财物是新加坡政府的财物,国家的财物,哪怕是一块钱,你偷盗了,你麻烦大了。为什么?这一块钱是新加坡政府的,政府钱从哪里来?是老百姓的税收,新加坡所有国民,你都偷了他的,这个麻烦大了,这个还起来就很麻烦。结罪是这么结罪的,这个罪就重。虽然偷得很少,但是罪非常非常之重,你变成偷这么多人的东西。

  三宝物就更不得了!三宝没有国家界限,不但没有国家界限,还没有佛刹的界限,尽虚空遍法界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国土里头三宝都有份,你要是偷它一针一线、一块钱、一毛钱,那个罪没有办法,搞不清楚的,所以堕阿鼻地狱,它是这么个结罪法的所以要偷,偷一个人没有问题,千万不要偷政府的东西跟三宝物我们才晓得,它是这么个说法的,否则的话,哪里会有那么重?!我们决定不敢掉以轻心,认为这个没有什么大关系。

  但是偷盗”很容易犯,非常容易犯!譬如公家用的、常住用的信封信纸,随便拿来私人写信,常住有没有答应给你、你也没有说,这就犯“偷盗罪”真的是要非常小心谨慎!摆在外面结缘的,那个没有关系,你多拿一点,那是跟你结缘的,赠送给你的;不是结缘的,不行!常住物一张纸都不可以动,这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了。

  所以“六度”要一一如法精进修行,心里面干干净净,若无其事。

  【一一精进,不坏也。】

  不坏世间法。

  【无不相也。】

  “无不相”就是有相,没有落空。

  【心中若无其事,不着也。】

  这就是“无住”,前面讲的“应无所住”。

  【无相也。】

  这样才“空有两边不住”。与“自性体、相、作用”都相应了,顺着“自性”,这叫“顺着自性”,这是佛菩萨。

  【一切世间法,事来即应,事情来了做。事过便休。】

  这个“休”是心里头没有执着。事情来了,有很多事情需要用思考的,我们就用思考;需要用劳力的,我们就用劳力尽心尽力把这个事做好,事做完之后,心里头一点痕迹都没有,干干净净,这就对了,这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虽休而能应,应而能休。所谓提得起、放得下。】

  “放得下”就是此地“休”的意思,心里面干净,一尘不染。“提起”就是要做,我们本分的事情要认真努力去做。可见得佛法并非消极,很认真、很努力的在做利益一切众生的事业。世间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利益社会、利益大众的,为大众服务的。

  【如是久久体会四句皆离之义趣而力行之。便能做到应时便是休时,休时便是应时。自然二边不着,四句皆离,此又是最妙行门。】

  “四句”是佛法里头常讲的“四句百非”,这个“四句”是根本的四句。第一个是“有”,第二个是“无”,第三个是“亦有亦无”,第四个是“非有非无”,这叫“四句这“四句”总一切法,把世出世间法统统包括尽了,总离不开这个“四句”。从这个“四句”里面再开展,那就是无量无边句,不止百句,这是妄想执着的根本,“般若”破这个。

  “如是久久体会四句皆离。”“空有两边不住”。本经教我们“离法相”、“离非法相”,“非相非非相”就是这个意思。这个道理明白,旨趣也体会到,认真去做,努力去行之,认真去做。力行就是在生活上、在工作上、在处事待人接物之中,就这么做去,完全依照《金刚经》的道理,《金刚经》的教诲,我们这样去做

  但是前面那四个字很重要,久久体会,你才能得受用。你要做得很纯熟,做到很纯熟就入了这个境界。什么境界?应时便是“休时”。我在做的时候,就是心地清净时;心地清净时,就是我做的时候;或者我们还用《金刚经》前面的两句话,“无住”的时候就是“生心”的时候,“生心”的时候就是“无住”的时候。

  无住”就是心里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生心”就是样样事情都要去做;做的时候就是不染的时候,不染的时候就是做的时候,是一不是二,“生心”跟“无住”是一不是二。到这个境界你就入了,就契入,我们一般讲“证果”、“证入”如果“无住”跟“生心”还是两回事情,那你没有入;必须是融合成一桩事情,你入境界了,这个入境界就是见“实相”,也就是“明心见性”,入了菩萨的境界。入的方法是“久久体会”,这四个字很有味道。如果是有意把“无住”、“生心”融合成一起,你有意去的,那决定还是两码事情,绝对不是一桩事情;自自然然入这个境界,“久久体会”一定是自自然然做到。

  底下讲自然二边不着。”没有一丝毫的意思在。我有意这样做,已经就“住相”,我要依照《金刚经》去做,你已经“住相”,决定不能有这个意念。这样去过生活,你就是转凡成圣;不但是转六道,实在讲是转十法界为一真法界,彻底转了。“自然二边不着,四句皆离,此又是最妙行门”。

  底下一句,这是我加的:

 【人生最高享受,如是如是。】

  我当年刚刚接触佛法,我的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说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听到这句话才入佛门的,我不是一般接引的,是老师告诉我的,佛法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那我当然要过最高的享受所以到佛门里面来找,果然找到了,没有错!所以我非常感谢老师,念念不忘老师,老师指我这一条路是正确的。

  【若知一切法,实亦非实,非实而实。便知一切法相即非相,非相而相矣。】

  这一段非常重要!这一段是智慧,也就是我们讲的“看破”。前面教我们“放下”,心里头一尘不染是“放下”。

  什么我们放不下?因为没“看破”。不知道这个世间一切法是假的,不晓得一切法是空的,不知道!以为这一切法是真实的,这是看错了,这是一个根本错误的观念。把自己的身心也认为是真的,一切万事万物也认为是真的,于是这里面起了自私自利的念头,起了分别执着、爱取有的念头,这样才造业。业力会变境界,相宗教义跟我们说:这一切万象、森罗万象,“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什么会有十法界?十法界从哪里来的?十法界是业力变的六凡法界是染业变的,四圣法界是净业变的,染净统统离开,那就是一真法界,就超越十法界由此可知,我们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它会变境界。善业变顺境,变好境界;恶业就变三恶道的恶境界。这不是佛菩萨给我们安立的,也不是阎罗王在那里制造的,不是的,自作自受,自己变现的境界,自己去受用,是这么回事情

  如果你知道事实真相,事实真相《金刚经》末后一句太好了,“如梦幻泡影”,这是事实真相。既然“如梦幻泡影”,还有什么好执着的?自然就不执着。

  切都不执着,为什么还要勤奋努力地去做?因为我们知道“相是业力变的”。我多造善业就变好境界,虽然我自己不受用,我愿意给大众受用,这是慈悲心,大慈大悲。诸佛菩萨要不认真努力来造善,我们还有日子过!一切众生念念当中是造恶业,为什么这个世界还能维系到这个状况?这里面有很多佛菩萨在修善业,我们沾他的光,不知道!甚至于他在行善,我们还骂他愚痴,骂他是傻瓜。我们在造恶业,他们在行善业,所以维持这个境界,还能维系住,不至于变得更坏,道理在此地。所以要晓得,“相即非相,非相即相”,所有一切现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个“现相”是刹那生灭业因果报的连续相而已,确确实实没有自性。

  【佛说一切法,但是幻相而无实体。】

  这就是说明“一刹那九百生灭的相续相”,确确实实无自性,就是没有实体,当体皆空。

  【体唯净心。】

  它的本体是什么?本体是清净心。

  【故曰万法唯心。】

  心是能变能现,相是所现所变。

  【又曰心外无法。】

  这是真的,所有一切法,不但是十法界,连诸佛菩萨的净土“一真法界”,也是“唯心所现”;除了心性之外,别无一法,这是事实。

  【故可就诸法以明实相。因诸法之实相,即是性故。】

  实相就是本性、就是真心,说了许许多多的名词术语,其实是一桩事情。

  【《起信论》云:因不知一法界故,不觉念起而有无明,遂成众生。】

  这是讲“法界的缘起”,也就是我们现在一些科学家在探讨宇宙的来源、生命的起源。现在外国这些书籍出版得很多,可是都没有找到,都是在摸索,都是在猜测,不能叫人心服口服。因为它不是事实,他拿不出证据出来。所拿出的证据,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存在,不能自圆其说。

  宇宙的缘起、来源,生命的起源,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特别是《楞严经》,《楞严经》叫做“开智慧的《楞严》”。《起信论》上讲的这个意思,也是《楞严经》上所讲的,它讲得简单,论上讲得简单。“因不知一法界故”,一法界是真的。众生与佛的差别在哪里?迷悟不同。迷的是什么?“一真法界”。悟的是什么?还是“一真法界”。“一真”里头没有迷悟;迷悟是人,人迷了。迷了之后就麻烦了,“一念不觉而起无明”。

  你要问为什么会“一念不觉”?“因不知一法界故”,不知道原本就是一法界。“一法界”实在讲就是前面所说的“唯心所现”,心是“一”,所以现出来的相也是“一”;心真实,现的相也真实。“一真法界”就是真心所现,这里头没有妄,没有虚妄,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现的是这个境界。在四种净土里面,“实报庄严土”,“实”就是真实,不是虚妄的,所以“实报庄严土”就是“一真法界”。

  “一真”之外有所谓“十法界”,“十”不是数字,是代表圆满,圆满是无量无边的法界。

  量无边的法界,从哪里来的?从差别心来的。我们讲堂现在有几百人坐在此地,一个人一个法界;两个人同在法界里,没有!你们两个人是同一个念头、同一个思想吗?各人想各人的。好像我们是相同的,《楞严经》上讲“同分妄见”。所以我们这个法界里头,有跟人家相同的一部分,但是各人是各人的;有跟别人完全不相同的,叫“别业”。譬如这个灯,每一盏灯,“别业”;它放的光,光光交融在一起,“同分”,虽然是“同分”,还是各人是各人的。你把这盏灯熄掉,它的光没有了;灯开起来,光跟大家同的,熄掉,它没有了。可见那个“同分”还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你才晓得一个众生一个法界,法界无量无边。到什么时候跟大家真的相同?入“一真法界”就相同,那就真的同了,心同境界就同了,心同境界就同了。这个事情可以能够试验的。

  我们看到两个人,假如他的面貌相同,他的动作也相同,仪态也相同,你就可以断定这两个人对一切事的看法想法都会相同。面貌是心变现的,这一点不假有学问的人、有修持功夫的人,一看你的面貌,看你的举止言谈,全都露出来了,一点都没有法子隐瞒从这个地方可以能够测验到。所以一切法是“心识所变”的,因此就可以在“诸法”里面、“一切法”里头见性,“以明实相”就是见性,“相”里面见性,“因诸法之实相,即是性故”。

  我们看禅宗语录里面,有很多写机锋话,我们一般人看不懂,不知道他说什么。老师考试考问学生,考他的境界:你见到什么?他在地下拿一片树叶、拿一朵花比一比,老师就点点头。我们不晓得他到底玩的是什么把戏,那代表是“明心见性”。他问你的见地,你有没有见到“性”?“性”在哪里?是什么样子?随拈一法无不是,皆是的。只要你真正体会到,一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那个“空”、“不可得”就是“自性”。“空”跟“有”在一起,不是离开这个“相”,别有一个“自性”,那就错了。

  凡是禅宗里面表现的这个,我们用《金刚经》这个意思去体会,都是“空有一如”、“万法一如”、“体相一如”,这就对了。你能够入“一如”的境界,那就是“见性”的境界,就是“明心见性”的境界。如果你心里面还有分别,没“见性”。只要有分别,就有对立,就不是圆融,就不是“一如”。“一如”就是“不二”。众生跟佛“一如”,“生佛一如”、“性相一如”、“体用一如”、“理事一如”,无有一法“不如”,那就入了境界。入这个境界心地一定清净、平等,《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他那个心的样子、心的状况,决定是住在“清净、平等、觉”里,这里面显示“一切法皆如”、“一切法不二”,也就是《华严》所讲“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因为“一念不觉则生无明”,“无明”就是“不知”一法界,“知”就明了。“无明”就是不知道、就是不明了。不明了事实真相,不明了“万法一如”,不明了,不知道“万法”是“一如”。“不知”是个动的相,“无明”是动相,心就动了,“明了”心就定了。所以诸佛如来他的心是“清净寂灭”。我们讲“五忍菩萨”,佛是“寂灭忍”,菩萨最高的境界是“无生法忍”,“清净寂灭”。

  才一动就是“无明”。“无明”在哪里?起心动念就是“无明也许有很多人,“我也不起心动念,我什么也不知道,人家问我,我总得要想一想,起心动念一下”,这就是“无明”、是妄心的根本,我们用的是妄心。

  诸佛菩萨他不要起心动念。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许多的经典,都是别人向他请教问题,他说的。人家提出一个问题,佛是不是要去想一想再答复他?如果想一想答复他从“无明”里面生的,那就错了佛菩萨讲经说法心地干干净净,绝对没有动一个念头。所以佛经是在无念无生里面自自然然流出来的

  我们今天对佛经为什么这么难懂?我们是用“无明”,起心动念去研究它。它是一个不起心、不动念里面出来的,我们要起心动念去研究它,别说你研究个十年八年,你一百年、二百年,研究无量劫也研究不通。为什么?根本不相应,这就是大经上讲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世间第一等聪明智慧的人想研究佛经都不得其门而入。道理在哪里?道理在本质上不相同,一个是用真心,一个是用妄心。真心是清净心,妄心是起心动念的心,道理在此地。

 

学佛不从“清净心”上下手而只从经教文字里下手就没法子通达

 

  佛法如何通达?不起心、不动念就通达,这个法子妙!

  不起心、不动念,不但一切佛法通达,一切世间法也通达。为什么?一切世间法也是从真心变现出来的所以你只要“见性”,没有一样不通达。

  佛经里面稀奇古怪的事情很多,这就是当年有一批调皮的人,释迦牟尼佛有智慧,“你什么都懂得,我问一样东西你不懂的”。那问你你看经典叫《放牛经》,他们晓得释迦牟尼佛太子出身,以后出家行道讲经说法,他没有放过牛问他放牛怎么放法?释迦牟尼佛把养牛的方法说了一大套,叫人听了都呆了,记录下来,《放牛经》什么都懂,没有一样不懂,世出世间法统统都懂得我们不向“清净心”上下手,向经教文字里面去下手,那就苦了,没有法子钻通。一定要从“心性”上下手!心性”上下手,那就是要遵守这个经上教导我们的原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时、一切处,心要保持清净,一切事要认真去做。 

学佛重要的原则是教给我们怎样去生活、工作、待人

 

  学佛,菩萨行门当中的重要纲领,也就是教给我们怎样去生活、怎样去工作、怎样去待人,给我们说的是“六度”、“十愿”,这是总纲领、总原则尤其是普贤的“十愿”非常有效,比“六度”的效果还要来得殊胜。为什么?直接显示“自性”的功德;换句话说,直接用性德来修佛门里面常讲“称性起修,全修即性”,那是普贤的“十愿”,教给我们一切恭敬。

  一切恭敬”是性德,除什么?除贡高我慢的业障,那是“自性”的大病,业障业障在哪里?“贡高我慢”是业障。“贪嗔痴”是业障,“妄想、分别、执着”是业障。业障里面要从最重的先除它,最重的就是“贡高我慢”。为什么?因为“贡高我慢”障碍了善法,不能够亲近善人、不能亲近善法,那就完了。所以把这个摆在第一,教给你要礼敬诸佛

 

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

 

  诸佛,《华严》普贤法门里面所讲的诸佛,那个意义不一样,它讲的是十方三世佛。过去佛,我们在《万佛名经》里面看到、《三千佛名经》里面看到,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

  未来佛是谁?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这“一切众生”,“众生”也是广义的,“众生”不单指动物,植物、矿物都是众生。众生”的本意是“众缘和合而生”任何一法都是众缘和合而生,所以叫“众生”

  一切众生都是佛,那我们要问,桌椅板凳是不是佛?是佛。香炉、蜡台都是佛,无有一物不是佛。

  大经上告诉我们,从有情众生(我们今天讲动物)我们叫它做佛性,就是它的“自性”我们叫佛性;植物、矿物,我们换一个字,叫它做“法性”。但是要晓得,“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华严》上才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同圆种智”就是成佛

  你什么时候成佛?你看到大地所有一切众生“情与无情”统统都成佛了,你就成佛了。如果你今天佛学得不错,但是这个看不顺眼,那个我对他不太高兴,你就没有成佛的指望不但没有成佛的指望,告诉你,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指望都没有。因为西方极乐世界里的人,心地清净、平等、慈悲。如果你看到不顺眼的人,他念佛也往生了,你也往生了,到那里,你怎么也来了,你们两人要打一架,哪有这个道理?!心里头有一点点这种执着痕迹,要知道不能往生,这个对我们的关系太大太大了。

  所以别人对我们看不顺眼无所谓,我们万万不可以,要知道我们有这一念不能往生他有这些念头,他要不要往生我们不知道;他如果真要往生,不能有这个念头。这是不可以不晓得的这是有了“无明”这才变成众生、有了“无明”才生烦恼,烦恼辗转愈来愈严重,于是就愈来愈堕落。这桩事情一定要清楚、要明了。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要持“五戒”才能下一世得人身

 

  只要不出轮回,你的果报一定是每况愈下,你不会好的。你不要以为作人不错,来生还可以得人身、来生还要作人。你固然有这个念头作人有作人的条件,你有没有具备?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得人身要持“五戒”。你想一想,你的“五戒”守得怎么样?能不能打个八十分?如果你“五戒”可以打八十分,你来生可以得人身

  “五戒”的戒相很微细。

  “不杀生”,“我没有杀人”;小动物有没有杀?你能做得干净吗?做得到吗?

  “不偷盗”更难,想占人一点便宜就偷盗了“偷盗”在佛经上讲得好,叫“不与取”。只要是有主之物,他没有答应,你取得就是偷盗,非常微细,很难受持。很多人一般习惯上他不知不觉,他认为是很正常的,他不晓得他犯盗戒

  做生意的人,很多学佛同修受了戒的,跑来找我,他说:法师,我们犯“妄语戒”又犯“偷盗戒”。我说:你怎么犯的?他说:我不骗人、不逃税,我就不能赚钱,我生意就不能做了,那怎么办?你们大家想想怎么办?当然最好是改行,不要去做这个事情。可是有的时候没有办法,改不了,资本投下去之后改不了,不是那么容易事情。

  我们在台湾有一个同修,做那个生意并不好,做德州炸鸡,他的分店有二十多间,很赚钱,资本投下去太大了。以后学了佛知道了,忏悔,但是生意没法子收,从利润当中拿出一部分弘法利生,专门来做好事,不错了。有没有办法敌过业力?很难讲,很不容易总算是觉悟、回头了,没能彻底回头,可见这个事情不容易。

  “五戒”想持得圆满很难;得人身、来生再得人身不容易。你修福,修的一点福,如果得不到人身,福报是有的,有人到畜生道享福,有人到饿鬼道享福。

  地狱道是没福享,那是完全受罪。

  畜生道享福我们看到太多了,外国人养的宠物,宝贝!那真是一家之主,没有一个人不恭敬它、不伺候它,它有福报,前生修的。家里的主人都是它的奴才,都是它的佣人,都要伺候它,享这种福报。

  饿鬼道里面享福报,像土地公、城隍爷,初一、十五都有很多人拜拜,去祭祀他,鬼道里面享福,干这些事情去了。

  “修福”着相,将来就会享这种福报这些道理、这些事实,唯独佛在经典里面讲得透彻,我们不能不相信、不能不接受,否则的话自己一定要吃亏也给我们说明六道住不得,要住在这个地方,来生得不到人身,就是饿鬼、畜生;再要造重一点的罪业,就入地狱。三恶道入进去很容易,出来太难太难!所以六道里头,佛讲得没错,“头出头没”

  在六道里面,哪里是你的家乡?三恶道是你家乡。你到三善道来是出来旅游的,时间很短,马上就要回去了。你们看看《地藏经》就晓得,地藏菩萨好不容易度一个众生到人道,人道没几天他又回去了。人间一个月是饿鬼道的一天,人间一年是饿鬼道的十二天人道里面来了,活个五十、六十,死了再去,饿鬼道没几天,刚刚看到你去了,你怎么又来了?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不出轮回,三恶道是故乡,人天是出来旅游的,你才晓得六道轮回之可怕我们这一生遇到机会,大好的机会,“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遇到要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一生永脱轮回、求生净土,这桩事情人人做得到。

  我们底下这个星期天,苏居士来跟大家报告,最近他念佛助念送往生的有七个人,还有一个往生的是一只猫,也念佛往生的。畜生都念佛往生,这都是眼前的事情、最近的事情,他来报告给你们大家听。人证、物证都在面前,一点都不假。而且往生这个事情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不难!真的是自在!不是说功夫到某一个程度来去自在,实在讲只要“信愿具足”,就来去自由。这个话有根据吗?有。蕅益大师《弥陀要解》,蕅益大师讲过,“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决定在念佛功夫的浅深”。细细体会大师这两句话,我们就能肯定往生真的是随意的,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得了,这不是假的。

  【一法界者,一真法界也。十法界万象森罗,而真如则是一也。即一切同体之意。】

  底下几句话好懂。“同体”,同一个性体。

  【若知得一切法之真实状况,莫不空有同时。】

  这句话是总原则、总纲领。说“空有同时”,就是说“万法一如”,就是说“万法不二”。“空、有”是“同时”的、“性、相”是“同时”的、“理、事”是“同时”的、“生、佛”是“同时”的,无有一法“不同时”,无有一法不是“同一个自性”。正因为它是“同时”、它是“一如”、它是“不二”,所以《华严经》上才显示“事事无碍”,你们想想看,如果不是“同时”、不是“一如”,怎么可能“事事无碍”?“理事无碍”或许可能,“事事”怎么可能“无碍”?就是因为一切法是“同时”的、是不二的、是一如的,所以显示出“事事无碍”。

  【则上自十方诸佛,下至一切众生,以及山河大地,情与无情,莫不皆以净心为体。】

  “净心”是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实相”,清净心就是“自性”。所以净宗法门的修行,它是修的“净念”,称它为更亲切,就是“净念”就得清净心,就是这么个道理比“般若法门”讲的观照,它是用“智念”,“智念”跟“净念”还是要差一等。“净念”比“智念”更直接,意思在此地。

 

讲《金刚经》看念佛不得力,帮助大家“看破、放下”的

 

  【净心之实相,本是空有同时,谓之一真法界,诸法一如。】

  我们在现前生活当中,事事物物去看这个、去体会这个,体会“不二”、体会“一如”、体会“同时”。你从这里面去体会,用这样的功夫。这一句佛号决定不能间断,我们心里只有佛号,没有别的。但是我们看一切法,我们用这个角度来观察,好处在哪里?好处是帮助你看破放下,念佛往生毫无障碍,好处在此地。所以我们讲《金刚经》的用意,就是看大家念佛不得力,所以把《金刚经》拿来讲一遍,帮助大家“看破”,帮助大家“放下”,把念佛往生的障碍排除掉,使我们净宗法门一帆风顺。我们目的在此地。

  观察,如《楞严经》上讲的“微密观照”,这个小注前面讲的“精密观照”,“精密”跟《楞严经》上的“微密”意思是相同的,方法就是不用“心意识”,不要“有意”的去打妄想。“有意”就变成妄想;自自然然去观察、去体会,要久久体会,功夫就成就了你真的能“看破”,真的能“放下”,你的心永远是清净的,决定不会被外缘所干扰,这个样子功夫怎么会不得力?!你的生活怎么会不自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想什么时候去见,就什么时候去见,这个多自在!真正是《般若心经》上所说的“度一切苦厄”。

  但是修“般若”,得“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我们没“照见五蕴皆空”,也“度一切苦厄”,这是我们人人可以做得到的,只要自己肯努力一点,就能成功。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已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宗经教网(佛陀教育网)手机版的APP已经设计完成。这次设计的手机版APP有两个系统:安卓系统,苹果系统。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已经在共修系统注册的学员,也可以在手机APP上用手机号登陆。

     苹果系统APP下载地址: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后,就能下载了。

     安卓系统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 http://sj.qq.com/myapp/detail.htm?apkName=com.foxdwedu.app

     (2)http://zhushou.360.cn/detail/index/soft_id/3508489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净土释疑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