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金刚经(34)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7-03-16 09:37:24
关键字:金刚经,念而无念,净宗,不退转,阿惟越致,莲池大师,夹杂,专精,放下,着魔,受持演说,不二,戒
【 点击数:1426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净空法师1995年   讲于 新加坡   第三十四集 (共124集)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请掀开经本,第八十三面,第六行,从第十段看起:

  【非识、非有、非无,此三句,总谓一切诸法,不过彼此相待相形,虽似有而实无,当体即空。】

  这一小段还是解释《起信论》里面所说,“一切法,从本以来,非色非心,非智非识,非有非无”,解释这几句。这几句很重要!它将“一切法”的真相为我们说破了,也就是“诸法实相”。

  “总谓一切法。”这“一切法”里面,不仅仅说的“世间一切法”,“出世间的一切法”也不例外。“世出世间”合起来讲,就是佛法当中常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六凡”是世间,“四圣”是出世间,它的实相确确实实是这个样子,是“彼此相待相形”。“相待”就是相对的。从什么地方对起?从见相对起,因为有“见分”这一边,就产生“相分”的那一边。

  假如我们对于这个道理、事实真相,还没有法子体会,我们可以用更浅一点的比喻来说。“想象”,“想”是“见分”,一想就有“相”,那个“相”就是“相分”。我们想一个人,心里那个人的“相”就出来了,“相待相形”建立的;我们想一个地方,那个地方的“相”就现前。“想”是“见”,是一边,“相”是另外一边。也许大家以为,这个“想象”是好懂,因为你有“想”,它就有“相”。

  所以有定功的人,我们世间人讲有天眼通的人,你在那里打妄想他知道,他怎么知道?因为你妄想当中“现相”他就看到了,你在想什么想什么他都见到了;你睡觉在作梦,你梦里干什么事情他也看到了。为什么?梦中有相。梦也是妄想变现出来的。所以你作梦,梦中有现相,旁边有功夫的人都能看得出来,你作梦在干些什么。

  而不知道我们现前,摆在眼前的,我们有身体,我们周边的生活环境森罗万象,这些现相从哪里来的?也是从妄想变现出来的。离开妄想,就没有“一切法”这个道理很深、事情很复杂,《华严》上讲“无量因缘”,不是很单纯的,无量因缘。但是总的原则,都是相对建立的。

  我们表面看到好像有、好像存在,事实确实不存在,“当体即空”。我们看到这个“相”明明存在,我们没有看到“当体即空”,没错!你没有看到,是因为你粗心大意,你没见到,你心里面的妄想、执着从来没有间断过。诸位要听清楚——没有间断过。没有间断,就是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没间断过,于是幻相就呈现在我们眼前。如果这个念头断了,这个现相就没有了,就像永嘉大师所说的,“觉后空空无大千”。

  么叫觉?迷的念头断了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妄想变现的,妄想是迷执;迷执没有了,这个现相就没有了。

  由此可知,只要有“现相”现前,你自己就要知道,我的迷没有断、无明妄想没断。怎么知道没断?这“现相”现前就没断;断了这相就没有了。你有没有破无明、有没有断妄想,这东西还得要问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摆在面前。这个事实真相后面还有详细的说明。

  【当知般若,亦是与彼诸法相形。名为般若耳,安可执着名字相。】

  佛给我们讲“般若”,这是佛家的名词。“般若”从哪里来的?也是跟一切诸法相对而建立的。佛法也是因缘生,既是因缘生法,无不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佛法也不例外。

  因此,佛所说的这些名相不能执着,体会到它的意思就可以,执着不得,一执着就错了。我们学佛,要紧的是明心见性、破迷开悟,这才是我们学佛真实的目标,一着就错了这是说明为什么不可以执着“名字相”,“名字相”是相对建立的。因为众生愚痴,佛才说“般若”,“般若”是从愚痴对立建立的。痴迷,佛才说“般若”。

  【前云明了无有定法,是清我见之源。今云破除攀缘妄想,是截我见之流。】

  “源流”是一桩事情,像泉水一样。它的源头在哪里?泉水从什么地方来的?怎么流出来的?用这个来比喻“妄想、执着”的根源,这是“无始无明”。

  前面经文为我们说“无有定法”,这是清除“我见”的源头。这个地方再给我们讲“破除攀缘妄想”,让这个源头就不起作用。由此可知,正因为妄想、执着,那个“无明”才扩张,愈扩张愈大,愈扩张愈深,“无明”是这么起作用的。

  【一切众生,从本以来,不了达十法界理事,唯一真如,同体平等。】

  这是把“源流的”样子说出来了,也就是“根本无明”的现象。“根本无明”是什么样子?这个地方说的就是。“一切众生”,这是迷,“无明”不断的在增长、不断的在扩张,这是讲我们现前“众生相”。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

  “从本以来。”“从本以来”,有些地方讲“无始以来”,意思完全相同,“从本以来”就是“无始以来”。

  “不了达。”“了”是明了;“达”是通达。不明了、不通达十法界的道理,十法界的事实真相不了解。

  十法界的理跟事是什么?“唯一真如”,理是“真如”,事也是“真如”,“一如无二如”。

  “同体平等。”“体”是“真如”,那怎么不平等?“相”虽然很多,无量无边、森罗万象,“体”是一个。古德从比喻当中为我们说出,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的器皿可以有无量种,各个差别不一样,但是它的体质都是黄金,没有两样,从“体”上看,平等的;从“相”上看,也平等的,“相”都是金,不管变成什么样子都是黄金的相。

  一般人讲,“体平等”可以接受,“相”怎么平等?“相”怎么不平等!你“着相”就不平等,你在“相”上起分别、起执着,就不平等;不着相,相平等。金手镯是金的相,金耳环也是金的相,都是金的相,怎么不平等?!如果你起分别、执着,手镯不是耳环,耳环绝对不是手镯,你是着了“相分”;不着“相分”,统统是金之相。“体”是黄金,平等的,“相”都是金之相,那还是平等,相也平等,理事都平等。

  我们现在迷了,在这里面起妄想、起执着,这个妄想执着“念念相续”,它不间断。妄想、执着的念虽然很短暂,前面念头灭了,后面念头就生了。念头生灭不停、生灭不住,这个事情麻烦,它不能断掉。

  “未曾离念。”前念灭,后念立刻就生,没离念。

  “谓之无始无明。”这一段文非常之好,第十二段、第十三段,这两小段把“无始无明”的样子、“无始无明”的来源为我们说出来。文字不多,讲得很清楚、很明白。

  初学佛,“无始无明”很不容易搞清楚,很难了解这个事实难得小注里头说得这么详细、这么明白,用字不多。如果没达到这个境界,说实在的话,这个话说不出来,不容易!

  【今欲返本还源。】

  们学佛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要“返本还源”,为的就是明心见性,为的就是找回自己宗门里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学佛就是为这么一桩事情,要把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找到,那个是自己的本能,这个意思就是明心见性,就是要把自性找回来,那就成佛了,这叫做“返本还源”。

  【故必须从根本解决】

  这是最直接的、最聪明的、最为第一的,不从枝叶,从根本。“根本”我们现在晓得,“根本”就是妄念,现在要直接从根本上下手。

  【以断其念。】

  把妄想、执着破掉,断妄念。知道这个方法的人很多,不但宗门知道,教下的人也知道。可是怎么样?“难哉难哉”,真难!这说得很清楚,你试试看,你把妄念断掉,你断,看你断得了断不了;不但断不了,愈断愈多。不断好像我还没有妄念,这一想断妄念,妄念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难,真难!

  【因其难也,故佛为说种种方便法门,令其随顺得入。】

  就是因为太难,所以佛给我们说了八万四千法门、佛为我们说了无量法门。这些法门干什么的?都是断妄想杂念这一点诸位必须要知道,你要不知道这一个原则,说老实话,你就不会用功,你用功往往就用错了

  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无论在家、出家,一入佛门就教给你“持戒第一”。为什么教你“持戒”,把“持戒”当作第一门功课?它重要,“因戒生定”,你不“持戒”你就不能得定;“因定开慧”,就开悟、就悟入心性,你不得定你就不能开智慧。于是大家很认真去“持戒”。戒律持得非常精严,能不能得定?不能得定。为什么不能得定?他观念错了。他分别戒律、执着戒律,要把分别、执着破掉才行

  用分别、执着去持戒,你怎么会得定?!戒律持得再好,他所得的是人天福报,有漏的福报,他很善良,不做恶业,他不能得定

  为什么不能得定?诸位念《坛经》就晓得,六祖大师说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持戒”,一般人把意思弄错了;“持戒”是自己持戒,没有叫别人“持戒”,我自己守规矩,没有叫别人守规矩。我持戒,他都不持戒,那个又破戒,他心还能定得下来吗?他怎么能得定?他不能得定,不但不能得定,自己修的是不错,持戒了,起心动念都不善,“这个破戒,那个造罪业”,你说糟糕不糟糕心还是被境界转,不是为好境界转,被坏境界转,这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持戒”。佛讲“持戒”没错,我们这个持法,三世佛见到都摇头,你把我的意思搞错了,不是这个意思。

  戒”叫做清凉。谁得清凉?自己得清凉。特别是大乘;小乘的戒在相上,小乘是论事不论心,小乘戒比较容易持,完全在事相,着相,小乘修行相当困难;大乘戒在心地,论心不论事,在心地,心地清净,所以他容易成就定慧。跟小乘比较起来,大乘是快捷方式,修行的径路。

  佛说了许许多多的法门,为什么说这么多法门?因为一切众生的根性不相同。哪一个人适合于哪一个法门,只要适合于他,所谓是契机,就很容易成就;修学一个不契机的法门,就非常困难。这种例子,大小乘经上都说得很多。所以法要对机,若不对机,就很难得效果。

  底下紧接着,哪一种法门让我们也能随顺而入?下面一定要说到,不说就很对不起我们。

  【《起信论》云: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

  真的说不出来,真的是“一”,“一”怎么说?“二”才可以说。诸位要记住,说也是相对相形的,没有相对相形就说不出。因此“言说相”不可以执着,要离“言说相”,道理就在此地。

  【问曰:若如是义,诸众生等,云何随顺而能得入?】

  说都不能说了,你怎么能令一切众生随顺而得入,就是证入?!怎么能令一切众生入这个境界?!

  【答曰:若知一切法,虽说,无有能说可说;虽念,无有能念可念,是名随顺。】

  这几句话,是《起信论》上的话,我们要牢牢的记住。为什么?我们把“随顺”这个意思也搞错了。我们这个“随顺”变成什么?随便!那个不行,那不是“随顺”。你看看,人家说的这个“随顺”的标准,什么叫“随顺”?用这个标准来看,我们从来没有“随顺”过。虽说,无有能说可说,心里头决定没有分别有能说、有所说的,没有这个念头;虽念,也没有分别有一个能念、所念,没动这个念头。

  虽念,譬如我们念阿弥陀佛,一天到晚阿弥陀佛确实没有停过,一句接着一句念,心里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从来没有一个念头“我能念,阿弥陀佛是我所念的”,从来没有这个念头,这叫“随顺”诸位要晓得,能够这样“随顺”,你的念佛功夫那叫“理念”。理念得“一心不乱”是“理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了不起的功夫!这是讲在念佛上。

  如果用在其他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虽念,无有能念可念”;“可念”就是“所念”,“无有能念、无有所念”,这个修行的功夫就得力。普贤菩萨所说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在这里面成就了。这种成就比念佛难,为什么难?念佛,我们今天念阿弥陀佛,确实我是“能念”,阿弥陀佛是“我所念”,我一天念几千声佛号,一天念一万声佛号,确实“有能”、“有所”;“有能”、“有所”搞其他的法门,不行!你还是凡夫,你不能见性,你不能超越三界。我们念佛有“能念”、有“所念”,照样往生,叫“带业往生”。

  诸位要知道,“能、所”不断能成就,只有净土这一门,除这一门之外,你找不到第二门这一门真是把我们救了,我们离开这一门,说老实话,没救!离开这一门,你一定要做到“能所双忘”,你才有希望;只要“有能”、“有所”,你就没希望,这一生还得继续搞六道轮回。

  “若离于念,名为得入。”由此可知,“随顺”实在讲就是离念,离念才随顺。“有念”随什么顺?这是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把“随顺”两个字的定义给我们说出来。由此可知,他这个境界实在是高。

  【心虽无法。】

  这是真的,真心确实无法,一法不立。我们佛门里也常常有这么一句话“佛氏门中,一法不立”,就是清净心中一法不立

  【而法从心生。】

  十法界森罗万象是从心生的。“心”是体,十法界依正庄严是相;从体起相,相从心生。相虽然无量无边,体是一个。

  【因诸法一如,故不可说。】

  “一”就不可说。

  【因真心无念,故不可念。】

  “有念”就是妄念,必须念“无能所”,那就是“无念”;”念而无念“,“念”跟“无念”是一不是二,这个话就很难懂了。

  刚才讲“性”跟“相”是一不是二,你懂不懂?如果再不懂的话,“金”跟“器”是一不是二,那我懂了,“金”跟“器”是一不是二。知道“金”跟“器”是一不是二,“性相”就“不二”。“无念”是性,“念”是相,“无念”跟“有念”是一不是二。这个道理比较深一点,要细心去体会,体会得了,受用无穷,我们才真正得自在,在日常生活当中得受用。

  也就是说,经论上讲的随顺、随喜我们懂了,我们可以做到,做到了就过佛菩萨的生活,过佛菩萨的日子你要是不懂、不明了,我们过的是凡夫的生活、凡夫的日子,这个日子不好过,佛菩萨的日子得大自在。

  知道“念”跟“无念”是一不是二,这就是真理、这就是自性,宗门所讲“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是什么样的境界、是怎么回事情?很少人听说,也很少人给你讲,我们这个机会不错,在这个地方看到了。“明心见性”的境界、“明心见性”的样子,说一个总结的话,“万法一如。所有一切相对的,到他这里都圆融,所以说都会归到自性。

  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真妄一如”、“真妄不二”。为什么?“真”是体,“妄”是相;“真”是理,“妄”是事;“体相不二”、“理事不二”,“真妄”就不二。从“理事不二”里面又出现了一个事实真相,事事都不二。《华严经》上讲的,“事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一真法界”的现象。

  从“事事无碍”上我们明了了,“是非不二”、“邪正不二”。“不二”也可以叫“一如”,“是非一如”、“邪正一如”,那看得更微细、更透彻了。诸位要晓得心里头决定没有丝毫的妄想、分别、执着,才“一如”、才“不二”。稍稍有一点执着、有一点分别,善决定不是恶,恶决定不是善;邪决定不是正,正决定不是邪为什么?你有分别、有执着,那就是“二”,“不一”、“万法不一”;心到清净平等,“万法不二”。你“不二”就是“一”,你懂不懂?你能在这上透过,就有受用,如果不会,老实念阿弥陀佛吧!

  【念是业识,性体并无是事。】

  这个“念”就是起心动念。不管你动什么念头,只要有“念”,就是“业识”。

  “业识”是什么?阿赖耶识的三细相。第一个“无明业相”。这个念,法相宗里面所说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个“念”就是“不觉”、就是“无明”,所以是阿赖耶识里面的“无明业相”。“性体”里面确实没有,“真如本性”里面没有念,没有起心动念。由此可知,起心动念跟真心本性没有关系。就好像阴天,云彩很多、很浓厚把太阳遮住,我们看不到太阳,这个很厚的云层就像业识,太阳上确实没有云层、没有云彩遮住,这个云彩跟太阳不相干,就是这么个道理。

  【此明虽业识纷动,而性净自若。】

  这就说明白,“业识”不管它怎么起、不管它怎么动,就是无论它怎么样的活动,与“真心”、与“本性”都没有关系。

  【能大师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这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向他的老师提出报告,说出他的见地。他真的见到了,清净心本性里面,本来就是清净的,从来就没有染污的。五祖忍和尚同意了他这句话,对,没错!我们的真心、我们的本性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染过;就像太阳一样,从来没有云彩遮住过。我们今天心性不能现前,被“无明烦恼”障碍住,这是我们现在的现象

  无明烦恼”是个什么东西?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就是一个妄念,它不是真的。可是这个“妄念”如果继续不断,它就起作用。什么作用?障碍本性,本性的作用不能现前,它起这个作用。我们看看,“无明妄想”、“无明业识”,或者讲“一念无明”,它是什么东西?这一桩事,世尊在《楞严经》上也讲得很透彻,但是《楞严经》的文字深,这个地方浅。它这一段写得是真好!我们没有办法不佩服。《楞严》那一段看不懂,看这个看懂了。

  【当知念之为物,当处起,当处灭,刹那不停。】

  这就讲了“一念无明”是什么?“一念无明”的真相就是这个。《楞严经》上讲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当处”到底是多长的时间?实在讲是极短暂的时间,短暂到我们无法想象、无法思惟。这个经上世尊做比喻,凡是比喻只能比喻个大概,没有办法比得恰好。比喻里面所说的,我们就无法想象。佛说“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我们平常弹指,弹得快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乘九百,正好两个十万八千。

  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次的生灭,这是无明,这叫“妄想”。所以那个“妄想”不要想错了,我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叫“妄想”,哪里是这个,佛讲的不是这个,这种妄想太粗了,佛讲的这个妄想,是一刹那里面九百生灭,是这个,你根本就不晓得,谁知道这个现象!当处生、当处灭,刹那不停,这是它的现象、是它的样子。

  【病在前念灭,后念又起,念念相续。】

  麻烦就在这里,十法界六道轮回是这么变现出来的。他那个“妄念”不停,“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前面念灭尽,后面它又起来,刹那九百生灭。

  什么会有十法界不相同?十法界是讲大的;细说每一个众生都不相同,每一个现象都不相同,这就是那个念头在变它要是不变,不都相同了吗?!生跟灭都相同。它会变,这一变就不相同,这就是世尊在大经上讲的无量因缘。因为无量因缘,现无量的现相,这现相不相同。

  我们讲堂坐这么多人,没有看到两个人的面貌相同。为什么不相同?“念”不相同。念要是相同,你两个人的面貌一定相同,相就相同。什么人的面貌相同?佛的面貌相同,因为佛没有念,所以现出的相都一样;菩萨的相很接近,但是还是不相同。为什么?菩萨还有一念“生相无明”没断,那一念生相彼此也有差别,所以菩萨的相大同小异;罗汉的相就各个不相同,为什么?罗汉无明没破,只断见思,无明没破,所以他那个念差别很大,罗汉的相貌各个不相同,何况凡夫?!道理在此地。

  “念念相续。”实实在在讲,要把这句话讲清楚、讲明白,就是刹那九百生灭业因果报的“相续相”,或者叫“连续相”。我们眼前摆的就是这么一桩事情,刹那九百生灭业因果报的“相续相”,真的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要认为真有,你错了。所以《金刚经》上教给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我们要怎样做,现在总算是明白了。

  受持”,不着“名字相”、不着“言说相”、不着“心缘相”,心里头干干净净,一法不着,这叫“受持”。

  我自己“受持”,做出样子给大家看,那叫“演”;别人来问,我跟他说明,叫“说”;这叫“受持演说”。那就是真正修“般若”了,真正修“金刚般若波罗蜜”,真修了。

  诸位要听清楚,教你不执着“名字相”,不是没有名字;教你不执着“言说相”,不是没有言说;教你不执着“心缘相”,不是没有森罗万象;必须在境界里面明了“不二”,经上常讲的懂得“会归自性”,这才叫真正“”修般若行“,这叫”大乘“。我们不明了这个真相,佛教给我们这个方法,我们怀疑,不知道佛为什么要教我们这样做。譬如刚才我举念佛这个例子,一天到晚阿弥陀佛不断,手上掐珠不断,心里头决定没有”能念、所念“这个念头,”能所“两边都离。我们阿弥陀佛句句不停,不着“非法相,“非法相”就是“空相”,不着“空相”;心里头又若无其事,“能念、所念”都没有,不着“法相”。“法相”是“有”,“非法相”是“空”。

  在念阿弥陀佛,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空有两边”不住,这叫“真会念佛,刚才讲这叫“理念”,往生的时候生“实报庄严土”。着相念,有“能念、有所念”,愿心恳切,信心坚固,愿心恳切,生凡圣同居土,都能往生。这个后面会讲到。

  【随灭随起,并无实物,犹之空花,幻有无实。】

  实在讲不仅是讲理,理里面有事,就是眼前的现象。说得亲切一点,我们的身相、我们日常生活周边环境的现象,环境不外乎人事的环境,跟我们往来的人,物质环境,我们衣食住行的受用,是什么?就是“念念相续,随灭随起”,没有东西。

  “犹如空花。”“空花”,佛在经中常常用这个比喻,空中确实没有花,什么时候看到空中有花?眼睛害病了,就看到空花。诸位害过眼病的人就有这个经验,看到空中会有花,看到灯上会有个圆影,眼睛害毛病就有圆影,空中就现花。好眼睛的人看不到,空中没有花,灯上也没有圆影。这是说明假的不是真的,你看错了,是你的幻觉。

  “幻有无实。”幻觉好像是有,实实在在没有。诸位要晓得,实实在在讲没有这个身,不但没有这个身,也没有这个心。我们起心动念的心,没有!起心动念的心是“八识五十一心所”,“八识五十一心所”是假的不是真的,这都是“有为法”,《金刚经》后头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不但这个身没有,我们能够思惟想象、起心动念那个心也没有,这给你说的是真相,给你讲的是事实。

  你现在生活得这么痛苦,活得这么可怜,原因在哪里?你把幻有不实的东西当作真有,无量无边的苦恼就从这个地方生的,冤枉不冤枉本来没有的事情,天天在打妄想,天天在过苦日子,你要是豁然明白,那你就得大自在,这才晓得事实真相然后你在这个世间,天天玩耍,天天游戏,游戏神通,快快乐乐,永远没有苦。为什么?你过的是“一如不二”的日子“一如不二”是诸佛与大菩萨的生活,你把你自己提升了,过佛菩萨的日子,不再搞六道轮回了。

  故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真的没有关系,因为“念”跟“无念”是一不是二。知道“念”跟“无”念是一不是二,就觉了,所以“念”不怕,怕你“不觉”。觉了,你就是佛菩萨;不觉,你是生死凡夫,就在这一念之间,众生跟佛的差别一念之间。

  【归源无二路,方便有多门。】

  “归源”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彻底明了事实真相,只有一条路,确实没有二路这一条路是什么?离念而已。这个离念难,太难!所以佛开方便门,为我们开八万四千法门,为我们开无量法门。

  在无量法门里面:

  【念佛一法,尤为断念方便之方便。】

  一切诸佛赞叹这个法门,不是没有道理,不是随便赞叹。诸佛如来智慧已经究竟圆满,他哪有随便赞叹、哪有错误赞叹,他说的话决定真实。这才晓得,念佛是所有一切法门里面第一法门,它是断念方便之方便,所以它是究竟方便、彻底方便它方便在哪里?

  【不念他念而念佛,这就是方便的方便,亦是转换一个念头。】

  他没有断念,他把念头转了。所有一切念头我都不念,我就念佛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念什么就现什么,念佛就作佛,念菩萨就作菩萨。十法界,刚才讲,那个相在那里变化,无量相变化,变化的因就是念头,因为念头不同,所以形相不同。他专念佛,他就变成佛的相;念菩萨,就变成菩萨相;念贪就变饿鬼相,饿鬼是悭贪;念嗔恚、念嫉妒,就是地狱相;念是愚痴就是畜生相,念什么就现什么相。所以念佛,是把念头转到第一殊胜:念佛。

  【而念佛更视作观亲切】

  宗门、教下法门无量,总而言之,不外止观这个原则,念佛比修“止观”还要来得亲切。为什么?下面说了:

  【盖作观,可说是智念。】

  修“止观”、修“禅定”,“禅定”是“般若”,这一点诸位同修要知道。中国禅宗所修的是“般若波罗蜜”,不是六度里头的“禅定”。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一开头就说出它的宗旨,“大众总修般若波罗蜜多”,一开口就说出来了,中国的禅宗是修“般若”。所以禅宗以《金刚经》印心,依照《金刚经》的理论方法来修行。所以“止观”是“智念”,把念头转成智慧了。一切“言说相”、“名字相”、“境界相”他都不着。不着是智慧,所以他是“智念”。

  【念佛是净念。】

  念佛不是“智念”,是“净念”。

  【换一个清净念,以治向来染浊之念。】

  们过去这个念头是污染的、是不清净的,用这一句佛号,把一切杂念、染念都换过来,变成“净念”,所以这个法门叫“净宗”

  【一心念之。】

  念佛的秘诀就是“一心称念”,“一心”是秘诀。怎样得到“一心”?这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说的,第一、不怀疑;第二、不夹杂;第三、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是“净念”。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净念相继”,“净”就是不疑、不杂;“相继”就是不间断,就成功了。

  【又是以纯一之念,治向来杂乱之念。】

  “治”是对治。把从前那些杂乱的念头统统改过来,改成“纯一之念”。所以它亲切,这个法门殊胜。

  【佛者觉也,阿弥陀佛,是无量觉。】

  从字面上来翻译成中国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所以从字面上翻成中国话,阿弥陀佛”就翻成“无量觉”

  【念念是佛,即念念是觉,无有一法不觉。觉者,觉其本性本来无念也。】

  “觉”个什么?觉悟到本性本来“无念”、本来“不染”,本无分别、执着,这本来无的,那你就真的觉了你还有分别、执着,你没觉,你还在迷。几时在一切法里面都没有分别、执着,我们常讲的,你真的放下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就是不再分别、不再执着,你觉了。故曰,“更亲切”。“更亲切到”这里我们才真正体会到,确实比智念来得亲切,也就是说比修止观、修禅来得亲切、高明。法门如是的殊胜,多少人错过了,你要问为什么错过?他不知道,所以不识货。金刚宝石从眼前过,把它当作碎玻璃,没看在眼里,不知道那是无价之宝,真的是当面错过,非常可惜。

  【念佛功夫,虽未能做到念而无念,但能行愿真切,仗弥陀悲愿力,接引往生,便同阿鞞跋致,即是圆初住地位。】

  这是念佛法门无比殊胜之处,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同声赞叹,道理就在此地。修其他的法门,无论修哪个法门,一定要到“念而无念”才得受用、才算是成就。“念”跟“无念”还是二不是一,你就不得成就,你就得不到受用,换句话说,你过的日子还是生死凡夫过的日子,你不是佛菩萨如果你真的到“念而无念”,“念”跟“无念”是一不是二,那恭喜你,你过的是菩萨的生活、是佛的生活,那个没有话说。在凡夫真难,凡夫起心动念都是妄念,都是分别、都是妄想、都是执着,理摆在面前做不到。念佛这个法门,行!没到这个功夫,没到这个功夫就带业!只要你“信愿行”这三个条件具足我真正相信,娑婆世界西方过十万亿佛国土,那个地方真的有极乐世界、真正有阿弥陀佛、真正有许多念佛人都到那里去往生,我真正相信,一点都不怀疑,“信”具足了;我愿意去,我愿意舍弃现前的六道轮回,我愿意舍弃现前的十法界,要有这个“愿”。

  有很多人学禅,禅是“明心见性”;又有一些人学密,“即身成佛”。这是什么?十法界放不下。“明心见性”、“即身成佛”都在十法界净宗的眼光远大、志气宏伟,十法界叫我作佛、作菩萨,不要!我都把它放弃,我都不稀罕它,我要到极乐世界去,去见阿弥陀佛

  六道、十法界统统放下,这个世间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你有那么一点财产算什么,你的财富能够跟大梵天王比吗?差远了!大梵天王,经上讲“以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他做得到,他有,你有多少七宝?银行保险箱那么一点点大,我看装一箱就不得了,那算什么!人家那个七宝,大千世界来装都放得下;你迷那么一点点就太可怜!一定要统统放下,放下了,你就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佛力加得上。你不肯放下,抗拒,佛力想加持你,你障碍了,佛力加不上,统统放下了,就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接引往生。你的功力要好,接引往生随时可以去,想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就可以去,不一定要等命终,随时能去得了。

  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虽然你是带业往生,前面讲“念而无念”,没有能够融成一体,没这个功夫;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就把你提拔到阿惟越致菩萨,此地讲的“阿鞞跋致”。

  “阿鞞跋致”是什么样的菩萨?圆教初住地位。圆教初住,就是别教的初地。江味农居士这个讲法,我并不赞成。为什么?因为他讲那个地位太低了。圆教初住、别教初地,还有退转;“阿鞞跋致”是不退转“不退转”应该是什么菩萨?八地,八地菩萨叫不动地,永远不退转。

  “阿惟越致”就是“阿鞞跋致”,是一样的,“阿鞞跋致”是《弥陀经》上说的,“阿惟越致”是《无量寿经》上讲的,意思都一样,翻译的不相同。净宗许多祖师大德告诉我们,七地以上,这个讲法我想想很有道理,不过分,如果不是七地以上,诸佛菩萨那样的赞叹,好像有点过分,他才是圆初住,赞叹就过分了,七地菩萨的话,那赞叹没有话说。我们从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赞叹,应当肯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七地以上的境界这个话不是我们没有理由随便在这里推想的,因为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四十八愿,四十八愿里面告诉我们,十方世界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相貌跟佛都相同。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体质相同,“皆是紫磨金色身”。相貌相同、一切受用相同、智能神通道力相同,居然跟佛差不多。你要晓得,初地菩萨跟佛是差太多了;七地、八地跟佛差不多,我们点头相信,真是差不多,靠得很近,初住差太多了。

  这是我们细细去想,我们根据经典。世尊灭度之前,为我们后学说出“四依法”,“依法不依人”。我们“依法”,《无量寿经》四十八愿,《无量寿经》这是“法”,根据经典里面所说的,不像是圆初住,真的很像是圆教八地菩萨,他的一切跟佛就差不多,这是实实在在不可思议。

  “带业往生”,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这样子,这个我在讲堂上多次跟诸位宣讲,绝对不是自己能力,是享阿弥陀佛的福,阿弥陀佛把我们提拔上去享福如果不得阿弥陀佛神力加持,我们自己往生是什么地位?圆教初信的地位这个要知道。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圆教,那个地方最低的地位是初信位的菩萨,凭自己功夫去往生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圆教初信位的菩萨。虽是初信位的菩萨,阿弥陀佛拉一把,把我们拉到八地菩萨那儿去了。这个要知道。所以到那个地方“阿惟越致”是阿弥陀佛愿力加持、四十八愿加持的。这个便宜占大了,真正不可思议!十方世界无量法门里面统统没有,你去查《大藏经》,你查不到,唯独这个法门,所以它是无比的殊胜,得一切诸佛的赞叹。

  我们遇到这个法门,相信这个法门,发愿修学这个法门,这的确是无量劫来的善根、福德、因缘今天成就。如其不然,你决定不能信受。凡是信受,这一生当中去往生的,都是无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缘,今天成就了。

  我们往下看:

  【如修他法,至此地位,须经久远劫数。】

  这句话是真的。你要是想修其他法门,要修到圆教初住、别教初地的地位,你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从哪一天算起?从你证得小乘须陀洹果那一天算起。没有证须陀洹果以前所修的统统不算,要加上以前所修的,那是久远劫数,不只三个阿僧祇劫。这是说,你修别的法门到这个地步,难,太难太难!你修这个法门一生成就。

  【今一生办到,其为方便之方便,更何待言。】

  诸位同修,如果你真的把大乘佛法门门都看到,看到之后就有比较,门门看到之后你才会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不但身心世界放下,连佛法也彻底放下了。过去莲池大师明白了、看出来了,所以他老人家说:“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他不要了,经教放下了;“八万四千行,饶与别人行”,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放下了,你们谁要修,你们去修经教法门统统放下,他老人家最后依什么?一部《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这是彻底觉悟的人、究竟觉悟的人,他才肯这么干;不是真正究竟彻底觉悟,他放不下。

  这个经还不错,那个法门也很好,于是乎虽然念佛,又怀疑、又夹杂,怀疑《弥陀经》不如《华严》,怀疑《弥陀经》不如《楞严》,怀疑念佛不如参禅,怀疑念佛不如念咒,疑心病!这里头有夹杂许多,结果一样也没成功,什么也学不好。诸位要知道,自古以来世出世法成就都在“专精”。你要想成就,你要是不依这两个字,那就难!依照这两个字去做,就不难。要专、要精。

  【我等幸闻此法,岂可蹉跎,交臂失之。】

  这是江居士苦口婆心劝导我们,我们能够听到这个法门,实在是大幸。梅光羲居士在《无量寿经》序文里面,引用彭际清的话,他说“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这不能不珍惜。这个地方“幸闻此法”就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我们今天逢到了,怎么可以蹉跎?!“蹉跎”是犹豫不决,不能够肯定、斩钉断铁,我们要智取。

  【然行愿真切,必须一心在念佛求生上,方能谓之真切。】

  “真切”要有行动表现,没有行动表现不行。这个行动就是一心念佛,求生净土,除此一念之外,别无二念。若有别念,那都是打闲岔,那都是业障、都是魔障。用什么方法消除业障跟魔障?一句阿弥陀佛,专念就消除了,不专就被魔障障碍了。

  【所以念佛人,于断念一层,纵令未易办到。】

  “断念”跟其他法门一样,那是圆满的成就。因为我们做不到,我们的念没断。

  【而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这两句务必要做到。】

  这是真的,你要做不到不能往生,一定要做到。

  昨天有个同修来告诉我,苏医生非常难得,前几天帮助一个老太太念佛往生了。这个老太太年岁很大,有九十岁,孤苦伶仃。她在病危时候,念念当中舍不得她有一栋房子,苏居士劝她放下,这一放下,不到十分钟就往生了。所以对这个世间丝毫贪恋都不行,有一丝毫的贪恋就不能往生。房子放下了,不要说房子我要交代给什么人,那就糟了,管他什么人,不要去理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谁拿去都好不要说我要交代这个人,那个人不可靠,完了,你这一生就完了,你还是放不下,还是在打妄想什么都不要想,彻底放下!一放下感应就现前,她就见到西方三圣,真正不可思议。

  这个老太太一生没有闻过佛法,临终才闻到,跟第十八愿讲的完全相应,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往生,临终遇善知识,善知识一开导,她就觉悟、她就接受、她就听话,念佛,西方三圣马上现前,证明第十八愿是千真万确。

  此地“色声香味触法”,就是指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对象,六根所缘的对象统统要放下,你的心才专、才精。有一样放不下,你是生死凡夫,你样子像是在学佛,其实你没有在学佛,你还是学生死凡夫,你还是在学六道轮回,这个不可以不知道,这两句话是《金刚经》上的。

  《金刚经》上在大原则上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怎么讲法?就是“不住色声香味触法”,我心里面不染着六尘,心里干干净净;“而生其心”是生念佛之心,生专念阿弥陀佛之心,那你就成功。这两句务必要做到,江居士的语气非常恳切,使我们感动。

  【念佛真实功夫,真实受用,如是如是。】

  你念佛的功夫得力不得力,你有没有得到受用,就在这两句。你还是要着相、还是放不下,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你也不得受用不得受用,念佛的好处你没有得到,念佛的快乐你没有得到,念佛的自在你没有得到。真正得受用,法喜充满,真的是自在快乐、智慧充满,那怎么会一样?!

  【妄想是众生无始来之病根,万不可强制。如其强制,反伤元气。】

  这是修行人不能不知道的。参禅的方法不恰当,不但不能得定,反而发生障碍,这个障碍就是我们一般讲的着魔为什么会着魔?勉强去断烦恼。

  说实在的话,着魔的人都是真用功的人,不是真用功的人绝对不会着魔。着魔都是真用功,真想断烦恼、真想成就,他不晓得道理,不懂方法,盲修瞎练,他搞错了。烦恼是无始劫来的病根,不是一下就能断得了。你要懂得它的道理,要用方法来调和,逐渐逐渐去减少,不是勉强一下能断得了,那就坏了,一定要出事情的。

  【因妄想是本心之作用。】

  这“妄想”是“念”,“念”从心起。

  【不过错用了,所以成病。】

  我们常讲,你错用了心,错在哪里?错在分别、执着。若离开一切分别、执着,那个心就用对了,就不错了前面跟诸位说“理事不二”,你的心用对了;“理”不是“事”,“事”不是“理”,你有分别、有执着,你就用错了。“性相不二”,用对了;“性”不是“相”,“相”不是“性”,你用错了,错在这里。如果用宗门的话,错在不知道“会归自性”。“一如不二”就是“会归自性”。能这样用法、会这个用法,这是佛菩萨,佛菩萨就是用这个心。不会用的,一切法当中起分别、起执着,是凡夫的用法,用错了。错了,所以成病。

  参禅得了禅病,念佛也有着魔。念佛一般讲着魔比较少,但是不能说没有我过去在台中,李老师告诉我,在我没有到台中之前的两年,李老师曾经在台中打过几次精进佛七。精进佛七的人数不能超过十个人,超过十个人,主七师父的精神、能力照顾不到,所以那是小班制的。每一个人的用功情形,他都要照顾、他都要观察到;他功夫得力不得力,到什么程度,这个主七师都晓得。人太多了,他就没办法。所以精进佛七的人数不能超过十个人,他自己知道。其中有两个人着魔,用功不如法,就是此地讲的强制断烦恼,搞出毛病出来了。李老师慢慢的给他调整,差不多一年他才恢复正常,以后再不打精进佛七,他不敢打了。总不能说,好好的一个人到这里来念了七天佛,就变成神经不正常回去,那怎么能对得起人!不用功的不会,真正用功的会出毛病,真正用功,用功不如法。你看,老师在旁边指导,稍稍偏差一点都出事情。

  我们现在打佛七,绝对不会出毛病,佛七法会热热闹闹、欢欢喜喜的,一面念佛、一面是乱七八糟胡思乱想,这个不会出毛病。真正用功念佛不一样!念佛堂情形不相同。

  总而言之,决定不要勉强,决定不要刻意去压伏烦恼,这个不好。

  【只要依照佛法,将其转换过来。】

  就是把这些杂念妄想转过来,这就好,不要去断它,把它转过来。你要去断它,麻烦就来了;一转,什么事都没有。

  【归到智念。】

  “智念”是用参禅的方法、持咒的方法、止观的方法,都是“转成智念”。

  【我们念佛是转成净念。】

  “念”不要紧,不管什么念头,念头一起来,阿弥陀佛,转到阿弥陀佛上去,这就好,不要去断那个妄念,换句话说,那个妄念理都不去理它,第二句就换成阿弥陀佛,这不会出事情的,这是稳稳当当。

  【久久自然无念。】

  时间久了,不要着急,有很多人念佛着急,念了三、四年,“法师,我怎么还不得一心?”他来问我,念了三、四年还不“得一心”。我就告诉他:你这一辈子都不会“得一心”,你别指望。他说:为什么?因为你老是念着要“得一心”,这个妄念存在里头。你要得“一心不乱”,又夹杂一个“我什么时候得一心”,就糟糕了,你的“一心”怎么能得到?!真正想“得一心”,“得一心”的念头没有了,念久了自自然然“得一心”。所以不能掺杂夹杂有个“求一心”的念头,那就坏了,不可以有的。久久自然无念,无念是妄念没有了,分别、执着这个念头没有了。

  【便是平等性智,妙观察智。】

  这个时候,你真的功夫得力、真的功夫成就,“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转凡成圣”,你的功夫不但成就,也可以说达到圆满。这样念佛往生,刚才讲了,你是生“实报庄严土”,不是“凡圣同居土”,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阿弥陀佛加持你才是阿惟越致菩萨,你真的变成阿惟越致菩萨,是你真的功夫成就了,这就是明心见性的境界,最低限度是真真实实的“圆初住”。

  今天时间到了。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已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宗经教网(佛陀教育网)手机版的APP已经设计完成。这次设计的手机版APP有两个系统:安卓系统,苹果系统。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已经在共修系统注册的学员,也可以在手机APP上用手机号登陆。

     苹果系统APP下载地址: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后,就能下载了。

     安卓系统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http://sj.qq.com/myapp/search.htm?kw=%E5%87%80%E5%AE%97%E7%BB%8F%E6%95%99

     (2)http://zhushou.360.cn/detail/index/soft_id/3508489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净土释疑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