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金刚经(11)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6-11-09 12:29:39
关键字:四智,五蕴皆空,照见,照住,禅定,六道轮回,楞严经,布施,未到定,般剌密帝,交光大师,参禅,心量
【 点击数:1403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净空法师1995年   讲于 新加坡   第十一集(共124集)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请掀开经本,第十五页,倒数第五行,从第六段看起:

  【观即思惟,照有二,照住照见。照住,由思惟而来。心寄一处,即照住,此时许多妄念,暂时停止。本有光明,自然发露,此即智慧。照见,指工夫修成,如《心经》之照见五蕴皆空是也。观照须观吾人之心性,所谓消归自性。】

  我们看这一段。前面也曾经跟诸位报告过,“观”就是思惟,有些经论乃至于祖师大德注疏当中用“思惟修”,用这个名词,“思惟修”。由此可知,他还是用心意识。古时候,交光大师批注《楞严经》,交光是明朝时候人,大概是跟莲池大师同时代的,他在《楞严经》里面主张“舍识用根”,这个说法跟古时候很多家的讲法都不相同。

  我们知道《楞严经》来到中国,因缘很特殊。古代许多高僧大德到中国来带了许多的经典,没有《楞严经》。中国许多法师到印度去留学,包括玄奘大师在印度也没有看到《楞严经》,什么原因?古印度这些国王、大臣,说老实话心量狭小,把《楞严经》看作国宝,不传给外人。所以自己家里人出去,不可以带《楞严经》出去;外面来的留学生,这本经是看不到的所以佛法会在印度消失,这未尝不是个原因,心量太小了,好东西不肯传给人,到最后和自己同归于尽,你说这个多可惜!

  天台智者大师实在很了不起,他在《法华经》悟出一个修行的方法:“止观”,“三止三观”。这“三止三观”是智者大师发明的,是他的东西。在当时有印度这些高僧大德到中国来也到天台山去访问,看到智者大师“三止三观”的修法非常赞叹,就说跟《楞严经》上所讲的一样。这个样子我们中国人才晓得,佛经里头有一部《楞严经》。

  可是诸位要知道,到印度去取经谈何容易!那个时候是走路去,没有像现在交通这么方便。于是智者大师身不能去,真有这个心、有这个精神,在天台山他自己筑了一个小的台,叫“拜经台”。每天往印度西方这边礼拜,希望佛菩萨感应这部经能到中国来。一直拜到他老人家圆寂,拜了十八年,这个心了不起!十八年想《楞严经》、拜《楞严经》,希望这个经书能到中国来。经是来了,智者大师没看到,智者大师已经往生多年了。

  这是到唐武则天作皇帝的时候,印度般剌密帝法师把这部经偷渡到中国来,这个法师也很了不起!因为经书这是禁书,不能出口的,那个时候也有海关,不能通过的,出关的时候都要检查。所以,他头一次带的时候,被海关查出来,查着有这本书,不但书没收,人也不准出国。过了没多久,他老人家又用一个方法,把《楞严经》写成很小很小的字,不知道用什么东西写的,写完之后卷藏起来,把手臂剖开,藏在里面,然后再缝起来,等伤口长好了,这样子出关到中国来,这就检查不到了。那个时候没有X光,没有这仪器查不到。这次出来了,他是从海陆来的,坐船到中国来的,在广州登陆。

  到了中国之后,又要把手臂剖开,把经取出来,再不晓得用什么药物洗干净《楞严经》是这样偷渡出来的偷渡出来之后经送到中国,法师很负责任,这是我们学佛的了不起的一个精神,经交给中国在中国,因为天台大师拜了十八年,大家都知道,今天这个经来到中国没有一个不欢喜,赶紧翻译。

  出来之后,法师立刻就回国。回国干什么?接受法律的制裁,你说多难得!现在的人出来了,再不回去了,是不是?这就是学佛的好处。《楞严经》是这样子传到中国来的。

  因此,古代大德们批注《楞严经》,就用智者大师的“三止三观”来解释《楞严经》上的“奢摩他”、“三摩地”、“禅那”,解释这三个名词,交光大师认为不妥当。因为《楞严》上讲的“奢摩他”,不是用的“心意识”,天台大师的“三止三观”还是用“心意识”,差别在此地。所以,他老人家主张“舍识用根”,符合《楞严经》里面的宗旨,这是新的解释。

  《楞严经》有新、旧两种解释。旧的解释依据天台大师的“三止三观”;新的解释依照交光法师的“舍识用根”,完全用“根中之性”。“奢摩他”、“三摩地”、“禅那”都用“根中之性”,这是跟天台大师讲法稍稍有一点差别

  但是,交光大师讲的是没错,很难修,几个人能“舍识用根”?!而天台大师讲的可以修,中等以上根性的人都能修。交光大师那个水平太高,的确是相当不容易,这我们知道他说的是对的。

  “观照”,用天台家的教义,我们都行;如果用《楞严》交光大师的标准,我们就非常困难、就很不容易。

  这个地方还是就天台大师他所说的,我们依旧用“心意识”,前面讲要用得正,不要用邪了,这个就行。

  照”有两种,有“照住”、“照见”,这是功夫浅深层次的不相同

  “照住”就是得定,我们讲“禅定”。

  禅定”是佛门无论是大乘、小乘,无论是任何一个法门,“禅定”是修行的枢纽,这个很重要

  家不要以为参禅的人才修禅定,那你就错了。凡是学佛的人,统统都是修禅定,离开禅定,那就不是学佛,就不是佛法的修行可是我们名字用得不一样,譬如净土宗讲修“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我们讲的名字不一样,意思是一样的,这个诸位必须要晓得。你知道“一心不乱”是禅定,念阿弥陀佛就是参禅、就是修禅定,就没有两样。

  “照见”是见性了。用“观照”、“照住”的功夫达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才能解决问题。诸位要知道得禅定不能解决问题,要见性才能解决问题因为你得禅定,四禅天是得禅定去往生的,四空天也是得禅定去往生的,没出三界;见性,这个问题解决了,见性能够破无明,当然出三界证得法身。所以乘其它法门,如果不能达到“照见”这个标准,就不能算有成就,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

  在修行实际的功夫里面来说,“照住”就很难,也就是说“得定”就很难。“得定”尚且这么难,“照见”就太渺茫了。我们举一个例子,你才晓得这个事情真难,不念佛没路好走。

  依禅定里面最低的初禅,初禅禅定的功夫到什么程度?五欲六尘的念头完全没有了,这个“没有了”不是断了,是他定功伏住“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这个东西,不会动念头,心里头清净的人绝对不会起这个念头,这才能够生初禅天不是你打坐可以能够坐几个钟点,甚至于你可以坐上几天,坐上二、三个星期你才出定,出了定,你还有这个我喜欢的、那个我讨厌的,给诸位说,初禅没分,没资格,你那种禅定叫做“未到定”你是有修,不够它的标准。好像你念书,你是有念,考试也有几分,不及格。六十分及格,你只考二十分,不能说你没有,你有一点,不到它的标准,这是不管用的。但是,有这么一点点禅定,要是能够持戒修福,他在欲界天的地位很高。

  完全是修福,没有一点定的功夫,靠福报只能够生欲界的四王天、忉利天,我们常常都是讲忉利天。超度、一切的佛事回向给他,帮助他,最多只能帮助他到忉利天,上面他去不了,上面一定要有一点定功

  刚才讲了,那个“未到定”,行,可以帮助他到夜摩天、到兜率天、到化乐天、到他化自在天,这就是他的定功一层比一层深,但是都没到家。心里面对五欲六尘,遇到这个缘还会动念头,你才晓得好难好难!连初禅都这么难,明心见性谈何容易

  们在大乘经上看到很多,想来想去没有法子,还是念佛求生净土吧!带业往生。我们这些念头没有断不要紧,可以带业往生其它大乘法门,没有听说带业的,都是要“断惑证真”,没有带业的;只有这个法门可以不要断惑,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照住,由思惟而来。”是很细密的“思惟”,这个“思惟”是如理如法的“思惟”。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或者是老师传授给我们的方法,用“心意识”没错。譬如古时候禅宗的大德教人参话头,参什么话头?话头很多,太多了说不尽!每个老师出的题目都不一样,大家一般都知道的参“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个问题没有答案的。诸位要晓得,你可不能胡思乱想“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个什么样子的,这就不叫参禅,这个就错了的目的是教你念头集中在一个地方,你别的妄念就没有了,目的是在此地,所以没有答案一有念头,你就提起这个念头,你就想这个念头;没有答案,所以你也不要胡思乱想诸位想想看,跟念佛有什么两样?他想的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想的是南无阿弥陀佛,不是一个道理吗?!

  这个你才晓得,念佛方法比那个妙!那个完全靠自己力量,真的要得定、要开悟才行。我们这个不需要,我们不得定、不开悟,我们念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无量寿经》上讲得很清楚,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就加持我们,所以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我们依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帮助我们

  参禅是完全靠自己,不依赖别人的所以他是用思惟,由思惟而来,要心寄一处。那个话头没有意思,就是教你把心安在一个地方,安久了这就定了;安久了,其他一切妄念都没有了,这样就得定,跟念佛的原理原则是相同的。

  我们一句佛号,佛菩萨这样教导我们,祖师大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