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学佛必修课-净修捷要报恩谈-(25、26、27)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8-11-02 17:10:12
关键字:净修捷要报恩谈,正士,居士,诺那祖师,祖师,反闻闻自性,译经,观世音,楞严经,业力,连载,禅
【 点击数:6784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25-净修捷要报恩谈

黄念祖老教授主讲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第二十四拜】拜观世音菩萨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反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这一段就是拜观世音菩萨;再下面一共连着拜五个大菩萨:观音,势至,普贤,文殊,弥勒。所以下面是关于五个大菩萨的礼拜、赞叹,也让我们理解这些大菩萨如此殊胜的功德。他们的功德最主要的在哪一方面呢?下面五段加上前头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和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共七个都是成就正果的人。

  我们遇到佛菩萨纪念日,我常常就这么做。如果今天是观世音菩萨圣诞日,拜了佛之后,就把这一段挑出来念,单独再礼拜一次。当然你要是天天修《净修捷要》就已经礼拜了,不需要再单挑出来拜了。如果不是专修《净修捷要》的,那就要在遇到某个菩萨的纪念日时,在礼拜完了之后,单独把有关这位菩萨的一段再单独地读三遍、拜三拜。这样既不干扰你原来的功德,也不增加很多的负担。我们又礼拜、又赞叹,增加我们对菩萨的恭敬和理解这个许多人跟着做,也都觉得很好、很方便。当然你已经以《净修捷要》为功德了,那就自然已经在里头了。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这一拜起,第一个要拜的就是观世音,因为观世音是极乐世界第一位大菩萨。有的传说观世音是阿弥陀佛的徒弟呀、儿子呀……。密宗的说法: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观音就是弥陀!

  所以,“莲花精舍”有一个“三身法”:化身是莲花生祖师,报身就是四臂观音,法身就是无量寿。那么这个观音就是无量寿佛的报身,是阿弥陀佛的化现,是佛的报身。从法身化现出报身,由报身再流出化身。所以莲花生大士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这是红教一个特殊的地方,和弥陀的关系特别深,赞叹的特别多,所以莲花精舍就有一个共愿,每个人都要往生,求生极乐世界。这与其它的密宗团体是有很大区别的

  这个观音就是阿弥陀的化身,所以我们念观音就是念弥陀有人问:“我念观音的咒,念观音圣号,能不能往生?”这是没有问题的,一样可以往生的!

  “从闻思修。”那么观世菩萨是怎么成就的呢?根据传说她是公主,但那是民间的传说。其实观世音菩萨可以有无量的化身,曾经某一度示现成公主也是可能的。

  但是,真正观世音的成就,就是《楞严经》里头所记载的。当年阿难已经明白了道理,懂得了根本,见了道之后,就要修道。既然修道就要问如何修道,所以佛就让在座的诸位大德,你们可以自己说一说你们成功的经过,于是有二十五个大圣,每个人都起立发言,汇报自己入“三摩地”如何是第一,我是怎么成功的。这第二十三个圣人是弥勒,第二十四个圣人是大势至菩萨,第二十五个便是观世音菩萨。当时的法会很殊胜,不但释迦牟尼佛在世间,而且十方世界这些个大菩萨都来聚会,这个在无量寿如来会上也是,文殊、普贤……普贤是第一位,还有弥勒,还有贤护等十六正士。

  “正士”是在家的菩萨,所以净土宗与在家人有缘,特别适应。特别标出十六个在家菩萨,被列为上首。所以“四众弟子”里头,“两众”是出家;“两众”是在家;“两众”地位是同等的重要的,是同等地在肩荷如来大法。

  我常说:在家人水平不提高,出家人水平也好不了。在家人水平很低,他自然就会拥护那个破戒的、供养那个破戒的僧人,也就不会出来真正清净的僧人。真正清净就没有群众了,真正的有德人就没有群众了,是不是啊?所以,就首先需要居士正,很有分辨能力对于那些不好的,我们就默默地与之疏远,他就门前冷落了,起码没有办法了,自然而然他就知道改过了。所以作为居士,是很重要的。

大法会上,各位圣人纷纷说完之后,最后让文殊做裁判,谁是第一?文殊就选了观音。

  “入三摩地。”不但是观世音,我也是这样入的门哪!所以这个就是观世音菩萨自己汇报自己如何成功的,那当然是可靠的。

  “反闻自性,成无上道。”观世音菩萨那个时候,有个古观世音佛??观世音如来,从观世音如来那学法,“彼佛授我”这样一个“金刚三昧”,从“闻”上来修。“闻”就是用耳朵听见,所以“反闻自性,成无上道”。

  我们都是尘缘未了。世间的事情都是尘,贪恋这个尘,比如颜色就是眼的尘??“色尘”。这五颜六色种种好看的光,五光十色、各种的歌舞、美丽的景象……都是“色尘”;喜欢听很好的音乐、悦耳的语言……这是“声音的尘”;喜欢闻很香的气味,这是“香尘”;贪着很好吃的滋味,这就是“味尘”;身体喜欢接触到很柔软很细滑的东西,比如有人找人按摩,就是喜欢这个触,这是“触尘”。

  “色、声、香、味、触”为“五尘”,加上这“意根”的尘就是“法尘”,“法尘”就是一切抽象的东西。这前“五尘”属于物质的;这“法尘”是抽象的东西,变成了“意”,变成了“法”。一些清规戒律、条条规章、道德伦理观念……都属于“法”。黑社会有黑社会的帮规,你触犯法规是要处死的。所以即使是黑社会都有法,所以统统的都属“法尘”。就是实质的东西已经去掉了,留下的影子,也就是“意根”所达的对象。这个“意根”的对象是“法尘”。

  “色、声、香、味、触、法”,众生就只知道追这个“六尘”,喜欢这一切,买好的香水,屋子布置的很美观、穿很华丽的衣服、吃好东西、身体接触……就是追求这种东西。而我们要返回到我们的本源,不愿意再继续这样地流浪,所以追寻六尘就是流浪。浪子不知归,追寻“六尘”就是“合尘”去了,追寻这个“尘”,和“尘”相合。和“尘”相合,你就违背“觉”了,和这“本觉”相违了。所以,就我们众生的情况而言,都是在“背觉合尘”。违背“觉”去追求那个“尘”。整天要求的、要得到的都是“尘”那方面的事情,这就是众生了

  所以我们念佛就是真正的“始觉”,你念佛才称为“始觉”。那么广义一点说,你要“背尘合觉”就是“始觉”了众生只知道留恋“尘”,现在我不留恋“尘”了,我要求觉悟,我要和“尘”相背,我要和这个“觉悟”相合,就反其道而行之众生就是迷,现在我要返迷,要与迷有一个大的决裂,我们就是要有这种决裂的心,不再贪恋这些“尘”当然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我就是不吃好的,我要去吃坏的,那又何苦呢?!随缘吗!我屋子本来是好的,非要弄得乱七八糟才成,这就又错了,还在“尘”上用功夫。

  我们要用功,最好的例子就是观世音。对于“六根”、“六尘”,二十五个大圣处处在用功,有的在“色”上用功;有的在“声”上用功,有的在“耳闻”上用功;有的在“眼睛”上用功;有的在“鼻子”上用功……各处都在用功,各个都得成就。二十五个大圣,阿罗汉也有,菩萨也有,最后三个人:弥勒、大势至、观世音,各有各的情况。

  咱们众生耳根是最利的。比如我的舅公(我亲舅舅的舅舅),叫文廷式,他是个榜眼,“戊戌政变”就是我这个舅公的功劳。他是贞妃的老师。光绪帝有个贞妃,贞妃后来被西太后扔到井里去了。我这个舅公是贞妃的老师,康有为等人的政治主张是通过我舅公交给贞妃,再由贞妃转给光绪,不然的话,没有方法到光绪帝的手里。我舅公就是幕后人物,所以后来他没有遇难,他是在其中起了一个搭桥梁的作用。他是我的三舅公,他的弟弟,也就是我的九舅公、十舅公,就曾抱怨过他,这是我自己亲自听见的,九舅公、十舅公曾说:我那个三哥,在我们小的时候常上他的当,他说“你们都要念书”,于是拿出书来让我们念,我们累的要死,拿本书呱啦呱啦念,他(即三舅公)却躺在床上睡觉,但念什么他却都听见了。这件事就说明了耳根利。所以你们念经文,要念就要大声地念,利用这个耳根,不光心里记、口里念,念得自己听,让声音用自己耳朵听进去了,耳根最利,而且耳根远远超过眼根等其它诸根。所以“圆通常”,这“常”当然都是根性不断,它是圆哪。

  所以,文殊给观音总结:“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楞严经》语),十方同时打鼓的声,你一时都能听见。国外剧场中可能因为很清净,所以不大能有这个感觉。在国内的剧场内,公共秩序不那么好,哪个地方有人说话,哪个地方有小孩哭闹……你坐在当中不动,都可以听到,什么地方出了什么声音,是什么人、什么地方……这个声音出来你都可以分辨出来,这个就是“圆通”。通过窗户可以看见外头,再远处就看不见了,墙堵住了,耳朵就没这个问题。你这边出声音,那边出声音,一样都可以听得见的,不能阻隔,顶多声音弱一点,但还是可以听得出来的。所以这个耳朵有“常”,这个“常”是共同的,所以耳根最利。观音就是利用耳根来修行的,成为一个典范。

  所谓“反闻”,就是在“闻”中“入流亡所”。入什么流啊?入这个声的流。这“声”不是要入的流,“声”是要忘的东西,“声”是所闻,你把这个所闻忘掉。观音是这么下手的,先认识了能“闻”的这个本性。声音是一个问题,但是声音跟我什么关系呢?因为我有一个能够听得到的性能,耳朵只是个工具,单是一个工具就和我无关,我还有耳识吗!

  不光是耳根,还有“六识”。有“六根”、有“六识”,有“识”就能识别了吗!利用耳根,所以观世音菩萨他就是这样:先知道我有一个能“闻”的本性,事情都有“能”、有“所”,所以才有相对的“根”和“尘”。“尘”就是我们六根的所:“色”是眼根的所;“声音”就是耳根的所……所以,观世音心住在“闻性”中,在“闻性”中就“入了流”了。“闻性”就是法性,这个入了流,也就把这个“所”给忘掉了。声音是好、是粗、是细、是有声、是无声、是动、是静……这一切都忘掉了。从这个地方入手。

  所以“反闻闻自性”,不是去听外头的那个声音(即声尘)。这是什么音乐、这个是哪个名家的、是怎样的表达感情……如果这样的欣赏,那你就还在这个声音里头(也就执于外尘了)。那只管演奏,我这都在这无心地听,他入了能闻的“能”这个方面。

  总之,“闻”有闻性,“见”有见性,舌头有知味,知味有知性……这六种能性,实际上源流是一个,都是自己的自性。不是分成六家,不是六个人在开会。所以本是一个而分成六“和合”。“一根还源六根解脱”,从一个根上解脱,六根同时也就解脱了。

  观世音就是“反闻自性”,而不是去追声尘,而是利用耳根观照能听的这个本性??“闻性”那么这个“闻性”也就是自性在耳根这一方面的表现。自性就是自性心的性质。自性是一个,但是在耳根表现为“闻”;在眼睛则表现为“见”……于是他就有了闻性、见性……。这些表现都是因为自性所起的作用。所以,你不去分别那个声音的好坏、美不美、是赞颂我还是咒骂我……这一切观世音菩萨都不去理,因为这些都是声尘,于我无关。我是在观照我能够听到的这个本性,这是自心返来观照自心,照在自己的本性上,只有这样才能“成无上道”

  观世音这个成功经过,《首楞严经》讲得很详;而且这个文殊大土给他总结了两句语,“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是文殊菩萨大士的原话。这里头由于文字的整齐,把五字一句改为四字一句了,也就是“反闻自性,成无上道”。

  玄奘大师所翻译的《阿弥陀经》比鸠摩罗什的更严格、更可信、更广备、更全面,但是没谁念。大家念的《阿弥陀经》都是鸠摩罗什的译本,因为他的文字好,读起来大家都愿意念,比如《金刚经》、《法华经》……大家都愿意念。一个外国人有这样的智慧,他是七个佛的翻译。现在都在翻译佛经,有人也提出让我翻译,我说,我没有这个能力,翻成英文要极高的智慧,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像普通文字那么好翻。翻个小说、翻个科学书,那个好翻,而翻译佛经是了不起的事情,只有再来的佛菩萨才能担当这个任务鸠摩罗什是过去出世的七个佛的翻译,他已经担任这个任务七次了。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把观世音菩萨整个修持概括成这两句。当时观音很细致,先是不受声尘的干扰,这便产生静相,得到清净。但这“清净”还是分别:有“清”,有“静”。“静”和“动”是相对的吗,所以还在有分别之中。

  再后来就是“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就又进了一步。一步一步的,唯有这个都“了然不生”,但依然还在有知觉,还知道“了然不生”这件事。既然知道这件事,知道这个“动静二相不生”,这是你“所觉”。“所觉”就有“能觉”,“能觉”和“所觉”,再进一步也空了……一层一层的进,所以佛法是“无尽藏”。

  然而还存在那个“空”,我们把他空了,空了之后,“空”就是这个“所”,你能够做到的这个“能”??“能空”和“所空”,这个“能空”和“所空”也都灭了。灭了,这里有个“灭”,“灭”也灭了!前头我们还好体会,到这个地方“灭也灭了”,就难懂了。“生灭灭已,寂灭现前”,所以“涅?寂灭为乐”。“寂灭”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就如同一个木头墩。不是的!“寂灭”是乐,“寂灭为乐”。所以佛曾舍身求的就是这两句偈:“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释迦牟尼佛过去在因地修行时,知道佛有两句偈,知道后头还有两句,他就到处求,没人知道。有个夜叉说:“我知道,但是你要让我说也可以,你得让我吃你,我饿的厉害,好久没吃人了。”释迦牟尼佛说:“行!好!好!你只要告诉我,我就给你吃。”夜叉说:“那我就吃你了。”释迦牟尼佛说:“你现在吃了我,我就听不见你说的偈了,所以你等我听完了再吃我。”听完了,他就向夜叉行礼拜,然后打算跳涯摔死,以此喂夜叉吃。但在这个时候,天人把他接住了。

  为了求法,舍身让夜叉吃,就为了求“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就说:为这两句值得舍身!是极其殊胜了!观世音菩萨也是证明这一点了。这个“灭”也灭了,“生灭灭已”,寂灭就现前了,就忽然超过一切世间和出世间两种殊胜,“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与一切佛的力量是相同的。佛有慈力,我也都有。

  “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所以他是平等的,我和一切众生,苍蝇、蚂蚁、地狱中的众生……都是一样的,同一在悲仰、在求救度啊!佛是开最平等的法门哪,他是个无神论者,他不承认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主宰一切、统治一切、制造一切、管理一切、高出一切,佛都是平等的。就是你还没有明白。我先明白了,先明白了一步,而且我先明白一步,我马上希望你跟我一样的明白,你明白以后跟我是一样的。这个就是佛的伟大之处

  “修菩萨行”。行菩萨道就是利他,这样的菩萨“往生净土”。有人看不起净土,而观世音菩萨“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大智慧的文殊都求生净土、往生净土。

  “愿力宏深。”观世音菩萨有大的愿力。“宏”,是宏广;“深”如大海,深无边际。

  “普门示现。”《普门品》:你应以何身得度者,我即现某种身给你说法。所以,观世音菩萨在那时就能够现佛身给你说法,“应以佛身得度者,我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阿修罗身得度者,即现阿修罗身而为说法……。”

  所以观音菩萨是“普门救度、三十二应”来做示现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观世音“寻声救苦。一个是给你说法,一个是救苦,救你的灾、救你的难。所以有人称“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是一个大愿;“普门示现”、“普门说法”是另一个大愿,这样才是彻底的度脱。

  还有临时的度脱。在世间上,比如今天火烧房子出不去,这个时候你怎么办?你念观世音。你念观世音,火就熄了。这样的事真有,从古至今这种事很多很多。观世音的灵感说不尽的最近我在海外杂志上看到:在一个阔人家,一个少奶奶,她有一个女佣人。少奶奶信佛,天天念佛,女佣人很羡慕。看见少奶奶已经有福,还在修福、还在念,心想:“我不知道怎么念?”于是就跟少奶奶说:“你告诉我,教给我,让我念个什么”。少奶奶正在吃荔枝呢,她瞧不起佣人,于是说:“你还配念佛?!你会什么?念荔枝核吧”。佣人听了还当真了,她就念“荔枝核”,整天念“荔枝核、荔枝核……”。这个佣人有个儿子,出海回来告诉他妈说:“好险呢!船翻了,掉到大海里头了,可是有个东西把我漂起来了,漂、漂、漂到海岸上,我登了岸之后,回头一看,哪!好厚一层都是荔枝核”。事情就是这样,观世音不需要现出观世音身体,也可以把你拉上来。这样一来更增加了他母亲的信心。

  你念的时候,这个心之专注,还要诚恳。虽然少奶奶是一句玩笑话,可这个佣人是以真心来这么念,就得到了真实的感应。你只要有苦难,不管你念“观世音菩萨”,还是念“荔枝核”,他都寻到了,而予以救度。所以你念“荔枝核”他都寻到,那何况你念“观世音菩萨”呢!有的人要念仪规,要念西藏文,以为这样才有功德。其实佛菩萨不需要翻译,什么文字都可以,而且已经超出了翻译的范围“观世音菩萨”翻译成“荔枝核”了,观世音菩萨不是也一样知道吗!

  “随机感赴。”因为遍入众生心想,所以能“随机感赴,寻声救苦”,随着这个机就感到了。

  有人说:观世音忙死了!北京有个念观世音的,感到北京;同时上海有个念观世音的,感到上海;洛杉机有人念,感到落杉机……其实,他不知观世音菩萨“遍一切处”啊!就拿月亮做比方,一个月亮千江的水都现月亮,月亮不需要来,水也不需要去接吗!自然而然,月的影就现在江水里头。所以用“千江”作譬喻。

  何一个众生,你只要这个时候念观世音菩萨、你求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到,月亮就现,并不需要时间。还要通报,还要准备交通工具,还要来,甚至还要办护照,那什么事情都过去了,那也就不是观世音了。

  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无不解脱。”这是《无量寿经》中的话,是赞叹观世音的“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这个“归命”是指把命都归上去了,你生命都可以贡献,你这个命都可以舍,这个时候你把命都忘了,一心念观世音菩萨,那么就没有不得到解脱的。这是释迦牟尼佛的话,印证了观世音菩萨的功德,也是向大家做保证你只要真实求,没有不得到解脱的!!一切凶险、求财得财、求子得子、求妻得妻、求长寿得长寿……虽然都是世间的东西,但是只要众生需要,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都能满足。比如有送子观音,有个人得到儿子高兴的不得了,花了十几美金的邮票写信来报信,我还以为来了什么画片呢,打开一看是一封信,现在忙,没顾得给他回信。

  无不得解脱、无不得满愿,众生需要,大慈大悲,正所谓“先以欲勾牵,后令入正道”。先满足你这些欲望,你感谢观世音菩萨,慢慢就念,一点点把你引入正道、摄受你。佛菩萨摄受众生,布施爱语,和颜悦色,和你做同样的事情,用种种的方法来摄受众生。

  “万亿紫金身。”颜色是紫金颜色,金色带一点赤金,好的金子不是叫“赤金”吗,“赤”就是红,紫金就是形容那金子,黄的中带一点红的,说明成份很足。“万亿紫金身”,一方面金质的高度,一方面是度量的高度。“万亿”!多高大呀!观世音菩萨。

  这个“入三摩地”前面没有细讲。“三摩地”是印度的话,翻译成我们的语言就是“三昧”、“正定”、“三昧耶”等等。虽然称呼上有所不同。但“三摩地”其实是一个,都是翻译了音。这个用字不同,是因为中国地方大,方言不一样,所以称为“三昧耶”或“三摩地”,音译差不多。

  而“正定”、“正受”是翻译了它的意,不但是入定,而且是“正定”,你不但是得受用,而且是“正受用”。外道修许许多多法,他们入的都是邪定,虽然也得一些邪的受用,但并不可贵,已经走入邪道,很难纠正而出不来

  而《首楞严》的“三摩地”,超过其它的“三摩地”,不同于其它的“三摩地”。《首楞严》讲的“三摩地”属于“楞严大定”,所以才称之为“首楞严三摩地”。“楞严”这两个字要和那个“首”字连在一块念,是“首楞严”。“首楞严”是印度话,简称为《楞严》,去掉了一个字。有的人把这个“首”字连在上句,成为“菩萨万行首”。不是的!“菩萨万行”是一句,“首楞严”又是一句。“首楞严”的意思是:一切事究竟坚固这是极殊胜的予示。“一切皆成佛”、“一切皆法身”、“一切事究竟坚固”……这都是一昧的。

  我们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要坏的吗!地球也要经过大劫、也要爆炸的。极乐世界才是无哀无变。这还是常情的说法,还是随顺了大家根器的一种说法。说到究竟,“一切事究竟坚固”,真正的无分别了,没有取舍,没有拣择了,一切事都是如此。一切事皆是法身,法身还有什么不坚固的?!不但是坚固,而且是彻底的坚固!无生无灭,没有坏!

  所以,这一切分别来源于“第六分别识”(编者按:佛教唯识学称人有八识,此第六识就是人的分别意识),所以出现了有的坚固、有的不坚固。而《首楞严》这个“定”就没有什么叫“出定入定”。《首楞严》大定无出无入,“入定出定”也都是“究竟坚固”。你出到哪去呀?入到那去呀?如果说从这个坚固入那个坚固,这就是坚固,这样说可就错了!因为整体是一个坚固,并没有出入。所以这个“三摩地”是一切事究竟的“正定”、是殊胜的“正定”,不是一般禅定中所说的“三摩地”。

  观世音菩萨就是以耳根圆通入了“三摩地”的,而且这是第一大定。二十五圣人各个都说了,二十五圣各个都好。那释迦牟尼佛让文殊来评:谁最适合我们这里的根基?于是文殊有大段的议论,这个议论很长,说明耳根殊胜、耳根圆通。这不仅仅是观世音,我也是从中入的。所以《首楞严》这一段,是我们的第二十五拜。

  《首楞严经》的说法,因为是要“闻自性”,所以学禅宗的人可能会说:你看看,还是我们殊胜吧、我们正确吧!文殊菩萨给我们挑选了,都在说我们是第一。大势至菩萨是念佛法门,可大势至菩萨没有当选!为此,有很多大德在做翻案文章,他们说:有这种看法其实很自然,因为要是以《首楞严》的“三摩地”这个标准来选择哪个第一的,那当然是观世音菩萨。

  诺那祖师就说:“什么是最快、最好的成佛方法?那就是明白自心和弥陀大法。“明白自心”,不管你修别的什么法,到最后都要入这个“三摩地”,没有超过明白自心这个最直接吗!别的门路到最后也还是要“明白自心”。

  所以你在现生、现世中希望很快入“三摩地”,那是不容易做到的。当然,观音的耳根圆通确实是第一呀!但是如果要问:现在这六道的众生怎么最快的能脱生死出六道轮回,很快的成佛?我看文殊菩萨肯定选大势至菩萨的念佛法。要求不一样,你所比的东西也不一样。从二十五圣人的次序的安排我们看得很明显,再往前一个就是弥勒,也就是“唯识观”。

 

26-净修捷要报恩谈

黄念祖老教授主讲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第二十五拜】拜大势至菩萨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是净土宗第一代的祖师。禅宗是拿观世音菩萨这个“反闻闻自性”作为代表;而大势至菩萨就是专门修念佛法门的,而且是专一的念。经言:当时有佛名无量光,有十二个佛相继一劫,那不就是指十二光佛嘛!无量光,无碍光,无等光……等等。他那个时候也有十二个佛相继一劫。

  “以念佛心,入无生法忍。”我们就是通过念佛,入了“无生法忍”,证了“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最低也是初地菩萨,彻底的证“无生法忍”是八地菩萨。那么怎么达到这个八地菩萨的水平呢?就是念佛!一个凡夫,完全靠念佛就能证“无生法忍”。

  这个念佛的作用在哪里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也是《首楞严经》里的话。我们对于这个经文应该是很恭敬的,不是夏老师自己写出来的,而是经文的原句。他的力量很大,很多东西他凑到一块非常自然。那《无量寿经》会集本也非常自然,经句很多是从五种译本里头挑出来的会集而成的。如果没有大智慧、特殊的智慧的人,这个事做不成。我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越来越体会得深,殊胜极了!这里的这些话也都是《首楞严》里的话,“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通过念佛,把六根都摄住了。

  这个六根是被六尘所牵引的,所以一时也不得心安。见、色、闻、声种种的不安心,被外界所牵引而产生种种的分别,通过念佛就能把这六根全摄住了。口中在念、耳朵在听,念的时候自念、自听,因此你念的时候舌根就摄住了、耳根也摄住了,听自己的念一支香,鼻子所闻的那个香,心里也不想别的了。念的时候身体也是端正的,眼观鼻,鼻观心,而且前头供的是佛像心里头这时候绝不会一边念佛,一边想跳霹雳舞、看电视……不可能的有时不要在念佛的时候开电视机,目的就是要专心一注,这样六根才能摄住,不然的话六根还是在跑

  “都摄六根。”一根管住,你这都在念、都在听,这样的心一念一念,心也在上头。你这身体当然也如此了,没有做别的事情,眼、耳、鼻、舌都在这上头,身也在佛堂里头,我坐在这儿好好念,这身也就端正了,这六根都摄住了。一念一念当中,虽然还是念头,但是我现在不是妄念,而是净念。

  我们现在是“妄念相继”,前一个妄念过后,又跟着一个妄念,后头跟着马上又来一个妄念……所以有了“时间”的产生。“时间”其实就是由于妄念才产生出来的。刚才那个妄念过去了,是过去时;正在妄念,就是现在;底下马上有个妄念要来,就是未来。所以这个“三际”??过去、现在、未来,都是由于妄念而成的。如果没有妄念,也就没有什么“三际”了!

  这样一个道理,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得好:“时间是人的错觉你有妄念,就有了时间,时间就是由于妄念才产生的。这个“妄念”跟“错觉”你说差多少?妄跟错,都是错、都是妄,用字不一样,这是因为翻译的结果,只是当时把它翻成“错觉”了。如果通佛法,就会把它翻成“妄觉”,爱因斯坦也不会反对的。没有用同一个字,但意思是一个意思。产生时间、空间、物质……都是错觉,都是由于妄念的结果。

  念佛是“净念相继”的过程,所以我们现在肯念,我们难得的就是不能净念相继,念着念着就支出一个妄念来,念着念着就跑出一个妄念来了。这不要怕!《首楞严》的精神,一切事究竟坚固,那个妄念也就是这个“我”,真妄也平等,所以不要怕就如水上画画,画出画是妄,但它马上就归到水里头了,马上就返到真里头了,“全妄归真”,都归到真了。

  我们念佛虽然不能相继,但是也不要怕,真正到念念清净的时候,就会“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所以我们只要去念,你总有一段时间念着念着成了片了,就是念十句、三十句、五十句中间没有妄念了,这叫“念佛成片”。

  “念佛成片”也不容易,有的修行人现在还没有成片,他说“那就不管了”。可是大家要知道:“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真正信了净土宗的道理,弥陀这个大愿、这个道理,信自、信他、信事、信理,相信我们念佛为因,就能得到念佛的果、往生的果、成佛的果,这个就是“信事、信理、信自、信他、信因、信果”,“六信”都是具足而且我们不留恋娑婆世界,愿意往生极乐世界,很恳切,你就是有信、有愿,深具“信愿”就决定往生

  就这么念,念到有没有妄想那是其次的问题,是第二个问题。能不能够往生全在于“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也就是说,只要我们主观上去努力,你要是念得心里头一点妄想都没有了,这件事不见得今生能够做得到;那要到“事一心”、“理一心”是不容易的事情。但做不到没有关系,只要一向专念就好了、肯念就好了,只要有信、有愿,就决定往生

  反过来就是念的风吹不动、雨打不透,你就只当作道教一个口诀的念,外道不是也能念咒语吗,比如他们要想飞,因此也有些咒,也是老念;回教也要念一个什么咒;基督教也念。那么,即使用同样的态度换成这一句佛号,但是那个思想还是外道的思想,照样不能往生,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完全是念佛的心,即使念“荔枝核”,也照样起佛的作用。而完全是外道的心,以此来念佛号,结果还是外道的道路,还不如那个念“荔枝核”的呢!

  得的就是,你真的“净念相继”了,到了这个时候,“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不就是开悟了吗不但是开悟,而且还“入三摩地”。并没有用另外其它任何方法,所以大势至菩萨是净土宗的初祖,就这一句。通过这一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了,没有离开“始觉和本”,而且是老合本。那就直趋觉路,也就“究竟觉”了。“究竟觉”就是佛。

  岂但开悟,你“净念相继”,就必然“自得心开,不假方便”,不要再依靠任何的方便还有什么秘诀?还有什么手印?还有什么咒?还是什么秘密的法?我不知道,全不需要了!就这一句就可以了!!所以大势至菩萨成为初祖,道理就在于此。大势至菩萨功德是不可思议。

  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还要“般涅?”;“般涅?”之后,观音要继位;观音也要“般涅?”,然后大势至菩萨继位。大势至菩萨永不“般涅?”,为什么?因为他是念佛成功的。说阿弥陀佛之所以有“般涅?”,是因为这些都是示现。因为你是修观音法门的人,当你往生多少年之后,才能看到阿弥陀佛“般涅?”由观音作佛了。而你要是通过念佛法门往生的人,你那示现佛依然还是阿弥陀佛。所以各个是不同的,因为那个“识”各个不一样。同在极乐世界,有的看佛是阿弥陀佛,有的看佛是观世音菩萨。等到和观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往生的这些缘都满了以后,观世音菩萨“般涅?”,大势至菩萨继位。大势至菩萨永远不“般涅?”。实际上这三个??佛、观音、大势至,就是一个。

  大势至菩萨就是这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这个“自”字,从两方面来体会:

  一个就是你自己。这个事不是别人的事,是你自己的事。所以有人问六祖,六祖说“密在汝边”,密在你那一边哪!所以从门入者,都是你自己的事、是你自己的问题,是你自己心开,这就是一个“自”字。都是各个人自己的自性,自己的自心开了,所以是“自得心开”。还有一个是“自然”之意。由于“净念相继”,自自然然的就心开了吗!所以两个意思同时都有。

  “斯为第一。”入了《首楞严》的三摩地,这个大势至菩萨是第一,二十五位圣贤各个都认为他自己的方法是第一。大势至菩萨他是这么过来的,所以就是第一。实际上每个都是第一!用《金刚经》上的话讲就是:“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只要契他的机,对于他就是第一;就我们众生而言,如果这个法也契我的机,那么大势至菩萨的这个法,不是对我也是第一吗!同样的,如果观世音的法最契我的机,观世音就是第一。

  “与观世音,现居此界。”“此界”是什么界?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都是极乐世界的大菩萨。“现居此界”是指我们这里,是娑婆世界。为什么这两个大菩萨都和这个土的众生特别有缘?这是因为佛菩萨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作大利乐”给众生谋最大的真实之利,让众生得究竟的安乐,所以得大利乐。

  “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只要肯念佛,佛就对这一切众生都摄受你、取你。意思是要你、摄受你。就好比磁能吸铁一样,吸铁石把那个针吸过去了,这就是吸铁石在摄受这个针,因为它产生一个力量。但针也在吸磁铁石,因为针也磁化了,它也出现南北极,所以两者互相在摄,从而形成一个共同磁场,形成一个互相的吸力,是磁极相乘的结果。

  同理,佛的那个磁力多大呀!而我们那个磁力才有那么一点,而这两个数目相乘,彼此就都有作用了,磁力就比我们个人的磁力大得多了,因为这个磁力靠佛菩萨的摄受力,因此你自己有磁性才行。虽然人人也都有磁性,但是你乱了。就好比一块磁铁,你整天烧它、摔它,它的分子全乱了,它那个电子循的轨道,围绕的中心轴都乱了。这个轴这样、那个轴那样……各个互相抵消,互相抵消磁性就乱了。这是很好的比方。

  人人都有佛性,体现在磁性上。现在为什么不显现?因为乱了的缘故人人都各自为政,这个电子这么转、那个电子朝那么转,互相抵消,最后总的磁性没有了但把它一摆到大的磁场里头,电子从新排列运转,这样一来才能都有个道,方向也才能正确一边是南极,一边是北极,磁性显现了,彼此的磁性才能相互吸引。

  所以用这个物理学上的道理,就很容易地说明了“自他不二”、“自他宛然”的道理。佛的那个磁是“他”;我们这个磁是“自”,“自他不二”,“自他”没有两样。“他”也是磁铁,“我”也是磁铁,没有什么两样,是“不二”。如果我们拿铁粉画一个磁场的线,这个磁场是两个共同的,你不能说谁是谁的、谁不是谁的,其实是一个东西啊!不二呀!没有两个,而是“自他宛然”哪!那个大磁是大的磁铁,这个小磁是小的磁铁,这个“自”与“他”明明清清是在这。所以又“宛然”、又“自他”,而“自他”又“不二”。这是一个很好的譬喻。

  “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大势至菩萨摄受一切。念佛的众生,就开始表现出一点磁性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对于别的众生是不平等的。众生都有磁性,只不过这个磁性,有的是乱的,所以对他不起作用。他必须摆到磁场里头来,他自己具有,再发生相吸的作用。

  “令离三途,得无上力”。畜牲、鬼、地狱这三个道太苦,所以叫“三恶道”、“三途”。“三途一报五千劫”呀!堕落到三途受这个报,一报的时间是五千劫,时间长得没法说了。所以堕落是不得了的事情!

  当年,释迦牟尼佛在印度修建精舍的时候,很多阿罗汉看到佛因为看到地上的蚂蚁而落泪了,因为前一个佛在那修精舍的时候,这些蚂蚁当时就是蚂蚁,那尊佛都涅?好久好久了,才出现这尊佛。这尊佛又在这修精舍,中间不知道过了多少万万年了,它们还是一直当蚂蚁。佛就是因为怜悯才落泪了,可见“三途一报五千劫”

  我们要变成猪,不是变一次猪就完了,没有那么好的事,老变猪,因为它思想全是猪的思想,很难转变。就好比那个蚂蚁,“八识”里头全是蚂蚁的事:蚂蚁的国王、蚂蚁的天地、蚂蚁间的打杖、谁打了我、我打了谁、谁咬死我、我又怎么怎么样……冤家债主都是蚂蚁,冤冤相报也都是蚂蚁,所以它很难出蚂蚁这个圈。要想摄受它,就必需让它离开三途,而且得无上利。摄受的作用,就是要让大家,不但离开三途,而且得无上的利。得无上的利就是极乐世界呀!一点点觉悟,大家都来念佛求往生。

  这一段讲的完全是净土法门,没有别的,就是念佛。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得“无生法忍”。通过念佛“都摄六根”,你只要能达到“净念相继”的时候,你不需要任何其它的助力、助缘,自然就心开,就明心见性了,也即是禅宗所讲“迷即众生,悟即佛”。你只要明见本心、识自本心、明自本性,用五祖的话讲就是“人天丈”、“天人师”、“人间导师”,所以你就是佛了。

  六祖在当时,还没有作和尚就得了衣钵。六祖得衣钵是特殊的特殊,他是寺院里的苦力,在寺院厨房里做功,并不是和尚,因此拿衣钵走了。全寺院的和尚追,只是因为大家想不通,你得衣钵是不可能的,怎么我们和尚得不着、神秀得不着,寺院里一个做苦功的杂役,一个俗人却让他把衣钵拿走了?一定是偷的!……

  所以“自得心开”,不管你是谁呀!你神秀能讲得十二部经论,为五百人的善知识,五百人都尊崇他的威信,对他的崇敬到极点了,人人都认为有神秀在,他比我们高得多,要写东西,有神秀当然是他,我们写什么。这种威望现在一般人很少,一般都是我比你强啊,而当年大家对神秀都很心服。可是六祖只听了半遍《金刚经》就超过了神秀;再听半遍就得衣钵了,成为人天之师了。可见这就是“心开”的重要

  一个只是打坐,禅定很好,可以不倒单。但禅定不是“禅”。禅定是“六度”中的第五度;禅宗的“禅”是第六度??般若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禅定的“禅”还是瞎子,第六度才睁开眼睛。所以前五度如盲,第六度才有目。这说明了智慧的重要。

  “六度”之中任何一度,如果没有“般若”就不能成为“波罗密”、不能“到彼岸”,只是人天福报,你入什么禅定?你入的是禅天了,成为色界、无色界的禅天了。打坐人生的天还在六道里头,没有般若。比如广钦老和尚,他“般若”就差些,如果有“般若”就厉害了,那就厉害得“如虎添翼”呀!他就是禅定,但是他因为加上了念佛的好处,所以就超过了一般禅定。他的话里头很有禅宗的气氛哪,其实比那禅宗的人还高明。这通过他跟某人的对话,一比就清楚了(编者按:此对话是指民国63年于台湾承天寺中的一段对话,可见《广公上人事迹初编》一书)。所以这“自得心开”就是殊胜。

  念佛一样“自得心开”。圆瑛老法师被称为“楞严独步”,他自己自称有两次几乎要开悟,但后来当法师、当方丈,事情很多,这一方面就再没有得到进展。虽然没有得到进展,但这两度将要开悟,也使他对《楞严》的体悟还是独步于世的。他在这一方面,“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禅也就是净,净也就是禅。大势至菩萨就是完全从净土中,同样得到了参禅所最希望的果实,他就“自得心开,入三摩地”。而这个“三摩地”是《首楞严》的“三摩地”。现在和观世音菩萨一起在我们这个世界摄受念佛众生。念佛的人就为十方佛所护持,为观世音菩萨、大势至所摄受。

  同时,你真实念佛,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派二十五位菩萨来保护你。所以用真实心在念佛的时候,不受魔扰,除非你自己内心里头忽然业力发现所以还怕业力发动呀!一贯很好,业力没有发动。他这个业力在这时候突然间发动,所以有这样一句话,“谨防业力发动”,很信的人忽然间变的不信了,因为在你心田里头的业力暗暗在工作,你不知道,它不告诉你的,它一下就发动出来了善根发动就好了!大家能念佛,这是善根在发动。全家人请佛像、建佛堂,一起来闻法,那是善根发动,所以要趁热打铁

  业力一定有,没有业力那就消业往生了,不可能的,没有的!要知道业力是无穷尽的,我们是带业往生。你不要等业力发动,要在这个时候让这个因缘成熟,等往生之后再消业去。不是在这个世界把业消掉,因为那是不可能的了,是难行道。所以要承认这个业力是无穷无尽的,种种的东西都有,现在就是谨防它发动,把目前的善根动再动,长再长,一直到成功。

 

27-净修捷要报恩谈

黄念祖老教授主讲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第二十六拜】拜普贤菩萨

  一心观礼,无量寿如来会上,座列上首,德为众尊,华严经主,万行庄严,化身金刚萨?,永为密教初祖,不舍因地,遍收玄妙,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大愿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这一观是观礼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对我们今天也有特殊的意思,他就是“金刚萨?”,也是密教的初祖,在毗卢遮那佛世界也就等于是观世音菩萨。在我们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的世界,也是最上首的菩萨。在《无量寿经》里头都是“德尊普贤”。来的这些所有菩萨都是“咸共尊修普贤大士之德”。这些菩萨都在尊重都在修持普贤大士的德行。普贤大士最突出的就是后头这两句话??“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净空法师就因此而趋向净土宗的他本来讲唯识,讲禅……,最后讲《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普贤菩萨发十大愿,十大愿王导引的归宿最后就是极乐世界。

  “愿我临遇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无量光,即得往生安乐刹。”这是《普贤行愿品》,也就是普贤菩萨的愿:愿我临命终的时候,我的“障碍”消除。障碍”就是往生的“障碍”,都消除了,可不是“业力”都消除了,这一点要注意!一个字都有一个字的用处啊!“离经一字,便同魔说”。现在有很多人不大小心,你不能离开呀!背叛是更不行了,一个字之差都不行,似是而非都不行啊!

  “如来会上,座列上首,德为重尊。”佛说《无量寿经》的时候,普贤菩萨是上首,跟《华严经》一样,是第一位的。座,是最上;德,也是最尊。大家来的人都是尊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德”也在众中称尊。

  “华严经主”同是《华严经》的经主,《华严经》和《无量寿经》是同等的经。万行庄严,万种功德,所以普贤是“大行菩萨”。观世音是大悲,弥勒是大慈,普贤是大行,文殊是大智,地藏是大愿。这都有不同之处。

  “万行庄严,化身金刚萨?,永为密教初祖。”普贤菩萨是“万行庄严”,他的化身就是密教最初的祖师“金刚萨?”。

  “永为密教初祖。”于将来世界,于各种世界、于各种劫中永远是密教的最初的祖;在咱们这个世界是莲花生大士。可是在佛学辞典中找不出这个名字,所以甚难得闻。大家所知道的只是龙树,所以“东密”以及中国历代都把他列为密宗第一代祖师。

  龙树菩萨是一个很特殊的菩萨,佛教分“十宗”,他是八宗的祖师,这是最奇特的一位大菩萨。少年的时候,因为会隐身术,于是他和一些邪友跑到皇宫去,弄得很多宫女怀了孕。宫内猜测,可能空中有真人来了,怀有邪术,于是到了晚上把宫门紧闭,派许多力士拿刀砍,结果是都被杀了,就剩龙树,因为他藏在国王身背后,因为那刀要离国王远一点,所以砍不着他,国王走哪他紧跟哪,不敢出大气。好多人都死了,再也砍不着人了,宫门才开了,龙树才偷偷跑了出来。

  “欲为苦本。”这回明白了,这个苦很苦、很惊险哪,差点没死了,好朋友都被杀掉了,这是由于“欲”,“欲”为苦本,于是出家了,后来成了八宗的祖师。《华严》就是他从龙宫取出来的,《首楞严经》也是他从龙宫里取出来的。净土宗的祖师、禅宗的祖师,密宗的祖师……是极特殊的一位大菩萨。

  在佛涅?后五六百年的时候,这样一个大菩萨,他在南印度,他拿几个芥子打开了一个铁塔,进入铁塔后亲自见到“金刚萨?”。这是书上记载的,密宗的来源就是这么来的刚萨?把这个法授给龙树,日本人都知道恭敬龙树,东密、唐密都是龙树。龙树和莲花生大士互为师祖。莲花生大士是从阿难那里得的法,他要比龙树出世早。释迦牟尼佛预先交给阿难传法给莲花生大士的。这两个人有交流,都是大德没有相互间的嫉妒障碍。啊!这些法我从金刚萨?那得的,可以给莲花生;莲花生是从阿难那得的,可以给龙树。所以从这就证明他是密教的初祖,“金刚萨?”所谓的“金刚阿?梨”就是代表“金刚萨?”的人,这是普贤的一个特殊之处。“金刚萨?”就是他的代身;不但是显教德为众尊,在密教也永为教主。

  “不舍因地。”虽然他已经有殊胜的成就,但还不舍因地,在因地还是示现菩萨相。

  “遍收玄妙。”《华严经》“十玄”是最深密的法。《妙法莲花经》之所以称为“妙法”,就是因为玄妙的缘故。而这些他都遍收融汇了。

  “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八十一卷《华严经》的最后一卷的最后一品中的话。

  怎么出来一个八十一卷哪?最初翻译《华严经》是在晋朝,为六十卷,称为“六十华严”。

  唐朝时,国家又组织很多大德翻译,清凉国师等都参加了,这次翻译的是八十卷,称为“八十华严”。

  刚翻好,又进来一种《华严》,为“四十华严”,再翻译,第三个翻译“四十华严”。“四十华严”没有单行本,只是“大藏经”里有“四十华严”。现在台湾可能印了,过去是没有的。

  《华严经》有六十品、八十品、四十品等各种译本,略有不同。其中有一种,其最后一品是“八十华严”所没有的,也就是“普贤行愿品”,已经翻好“八十华严”怎么办?于是就把“四十华严”最后一品“《普贤行愿品”搬进去了,作为“八十华严”的末一卷,所以才成为八十一卷《华严经》。到中国的三种《华严经》中,它是最后来的,在四十品《华严经》的最后,前二部都没有,是中国人把这一品补进去的。所以这个《普贤行愿品》到现在列为“净土五经”之一,“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等到你临死的时候,你诸根败坏,你的一切一切都不能跟着你了,一切都没有作用了,到了这个时候,你这个愿王不离开你。所以发大愿很重要,因此愿而得往生你只要念,临终时往生极乐世界,面见彼佛无量光,即得往生安乐刹,那就一切都不退了,永远不退了,决定就等着成功了。

  “大愿大行普贤菩萨。”所以“十大愿王”是大愿哪!“万行庄严”是大行啊!以实际求度众生,弘扬正法,现这种菩萨身,以“行”为主,这是“大行”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www.foxdwedu.com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