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学佛必修课——净业三福(1)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6-09-22 16:05:00
关键字:学佛必修课,净业三福,不偷盗,结法缘,师承,韦提希夫人,二足尊,孝,度,风水,布施,寺,庙
【 点击数:4238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2000/9/10  净空法师讲于马来西亚槟城  编号:03-011-0001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尊敬的弘法大会筹委会主席丹斯里李金友贤伉俪、极乐寺代住持日恒法师,诸位诸大宗教的代表、诸山长老,各位拿督、拿汀,各位净宗学会的同修,各位州、市议员,诸位大德居士,诸位文教界的代表、报界的代表,以及诸位护法、诸位法师大德同修们:大家好!

  今天在槟城极乐寺这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道场,我们大家聚会一处,在这里学习佛法,因缘是无比的殊胜。

     这个道场有一百一十一年的历史,在日恒法师领导之下,短短几年当中,给人面目一新,这是三宝威神加持,地方首长的拥护,这个地区众生有福,我们看到这样殊胜明显的感应。

     这一次净空法师到此地来,为诸位选讲的是《观无量寿佛经》中的“净业三福”这一段经文。昨天晚宴的时候,我也简单的向诸位报告我与这个道场的因缘。虽然我们第一次到这里来聚会,可是缘分很深很深!

  过去圆瑛老法师专攻《楞严》,我的师父白圣法师是圆老的学生,一生也是专攻《楞严》。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楞严经》也是我主修的功课,过去也曾经讲过很多遍,记得好像是前后讲过七遍一直到李炳南老居士往生之后,我受他的嘱咐,专修专弘夏老居士会集的《无量寿经》。这在佛法里面,就是古人所说的“师承”,在现代社会里面已经很难看到了可是,近代这些弘法的老法师,我们常常遇到,也很感慨的叹息着,能够在海内外讲经说法的法师,几乎全部都是受古老的教育,新兴的佛学院里面出来的人非常稀少;包括此地竺摩老法师,已经往生的新加坡演培法师,我们都是接受古老的承传个承传虽然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效果还是很殊胜,值得我们在教学当中深深的来思考,不应该把它舍弃。中国古老的东西,里面有许许多多好东西,正如同佛陀的教学一样。

  这一段经文,经典里面记载韦提希夫人当时遭遇到家庭、国家的灾变,对于人生感觉到非常的灰心,向释迦牟尼佛要求,“这个世间有没有更好的生活环境?”要用现在的话来说,有移民的倾向。世尊接受韦提希夫人的启请,将十方诸佛剎土,用神力变现在她的面前,让她都能够亲自看到。这个地方我们要想到,我们今天能够把地球上每一个角落的状况,用科学的技术、卫星传播,用电视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些机器设备很繁杂,而世尊不需要这么麻烦,用他的神力就能变现给韦提希夫人看,而且她所看到的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如同对面。我们从这里体会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科技比我们高明太多了。所以往年我在美国讲经,我都劝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应当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留学,好好的跟阿弥陀佛学习。

  韦提希夫人看了许多诸佛的世界,他们那个地方生活环境、修学环境比我们这个世间殊胜太多,她选择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世尊没有先介绍给她,让她自己选择。她的选择,当然释迦牟尼佛非常欢喜,确实她有眼光、有智慧,在诸佛世界里面选择最殊胜、最圆满、最稳当,这么好的一个生活环境。于是韦提希夫人向世尊要求:“怎么样去?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好,如何能往生?”用现在的话讲:我们用什么方法、什么条件,才能够移民到极乐世界去?世尊在没有教给她方法之前,先为她说这一段经文。这一段经文一开头:

  【尔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否,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

  世尊这几句话明白的告诉我们,极乐世界去此不远,确实不远。古大德常说,“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这个话的含义过去人的确很难理解,现代人由于科学发达,我们接受一些科学的教育,用近代科学来印证,就容易懂得太多了。西方极乐世界跟我们现前的世界是不同维次的空间,就像我们看电视一样,电视屏幕是一个,频道不相同,我们转换一个频道,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还是这个画面,所以说“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转一个频道

     我们今天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转换空间,如果懂得转换空间的频道,十方诸佛剎土都在眼前。佛在经典里面常讲“十法界依正庄严”,实际上是不同维次空间。佛这句话讲的意思很深很深。可是用什么方法?“汝当系念”。

     《弥陀经》上教我们“一心系念”,这是玄奘大师的译本。玄奘大师是“一心系念”,罗什大师译本是“一心不乱”;罗什是意译,玄奘大师是直译。这是教导我们往生的秘诀,这个秘诀佛在大乘经上常讲,《华严经》上讲的“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大乘经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系念”、“观想”,我们知道是突破时空的秘诀我们何以不能突破?我们的妄念太多,分别执着太多,所以不能突破。

  由此,我们也能够体会到,“不同空间”,从理论上来讲是无限度的维。怎么造成的?从哪里来的?佛说法界原来是“一真”,《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净土经讲的“极乐世界”,都是属于一真法界。法界原本是一真,为什么会变成这么复杂的维次空间?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个原因就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一切众生妄想执着无量无边,把空间扭曲了,把空间变形了,所以变成了十法界

     “十法界”是大分,每一个法界细分非常非常复杂,我们知道“十法界”从哪里来的,我们也就懂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恢复到一真。

  佛在《华严》、在大乘经、在《弥陀经》、在《无量寿经》,我们今天读的《观经》,都说到“系念、谛观”,净业才能成就。心净则佛土净,心净就能够突破时空的障碍。这个方法已经为我们提出来,细说在后面的经文。

     佛非常慈悲,不但韦提希夫人请法她得到利益,由于她这个请法,也能够特别是讲末世一切凡夫,这指我们现在这些人,我们要想修净业,也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依照这个理论、方法来修学,都能够成就。

     于是佛下面就说出三桩事情,这是三个前提: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

  我们知道,成佛,一切经论上都说佛是“二足尊”,“足”是满足的意思,就是圆满的意思,佛的智慧圆满,佛的福报圆满。西方是佛国,一真法界是诸佛国土,我们要是没有智慧、没有福报,是没有办法进入他们的净土,不能够到达他们的生活修学环境。所以,首先教我们修福。佛家讲“福慧双修”,“福”在前面,“慧”还在后,先修“福”再修“慧”,这个很有道理。谚语常讲“福至心灵”,一个人修福,福报现前,这个人突然聪明了,有智慧了。由此可知,福报跟智慧有密切的关联

     世尊在此地教我们先修福,“修三福”。

     第一福: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这是头一条,头一条也就是根本,福德的根基。释迦牟尼佛这样教我们,在古时候中国,孔老夫子也是这样教我们。我过去遇到一些念孔子书的人,实在讲,现前也不太多了,我问他:“孔孟毕生的教学,他教人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把它介绍清楚?”我出这个题目,没有人能答复我。其实这个答案在《四书·大学》里面,你们翻开《大学》第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孟教学毕生不离这一小段,总纲领、总原则

     迦牟尼佛的教学,我们能不能用一句话说清楚?能,就是这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四十九年所说的不离开这个纲领,这是佛法的根本教义,跟儒家通的。”

  儒家讲“明德”,什么是“明德”?“明德”就是“孝敬”,“孝敬”是本性里面的德能

    孝”这个字,意思深广无尽,中国这个字的写法,在“六书”里属于“会意”。中国创造文字有六个原则,叫“六法”,也叫“六书”。这是“六法”里面的一种,叫“会意”,你看到这个样子,去体会它的意思。这个字上面是个“老”,下面是个“子”,这个意思很明显,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如果分开了,现在讲“代沟”,代沟,“孝”就没有了,这个字就没有了。外国人有代沟,中国文化里头没有代沟,上一辈还有上一辈,下一辈还有下一辈,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是一个生命体,这是这个字里头的含义。

  在佛家讲“真如”、讲“本性”、讲“真心”、讲“理体”,“横遍十方,竖穷三际”,跟这个符号所表的没有两样;这个符号里面看到“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佛经里面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孝”这一个符号就是法身的代表,就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一个代表,中国用这一个字你要是不了解“孝”的道理,你怎么会明了?“孝”的德行你怎么会生得起来?这个符号里面无所不包。

  《华严经》上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情”,我们今天讲动物;“无情”,现在人讲的植物、矿物、自然现象,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东西。所以“孝”这个字,它代表的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本来就是这样的,佛家讲“法尔如是”

     “孝”这一个字的理论深广无际,落实是落实在父子。我们仔细观察,婴儿初生下来,父母对他的关心、疼爱,那是自性的表现,自自然然流露出来。再观察婴儿两、三岁的时候,到三岁,懂事了,没有不爱父母的,天性如是。所以孝”这一字是天性,出自于天性的。

  可是,人如果没有得到好的教育,天性很容易迷失。后天的教育非常重要,后天必须要接受圣贤人的教育

    什么叫“圣”? “圣”这一个字,它的定义是对于宇宙人生、万事万物通达明了而没有错误,这种人我们就称他“圣人”;换句话说,圣人”要用现在浅显的话来说,就是个明白人我们凡夫对于宇宙人生事理因果完全不通,通达了,这个人就叫“圣人”,不通达就叫“凡夫”。中国人叫“圣人”,印度人称“佛陀”,“佛陀”就是“圣人”,西方人称“上帝”、称“神”,其实一桩事情。我们仔细读诵世界上所有宗教的典籍,我们就明了,他们写经典的那些圣人,他对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都懂得、都通达,没有两样。

  使我们想到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观音菩萨没有一定的相状,随众生的心,变现不同的相状。《楞严经》所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普门品》讲的“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当跟众生说什么法,他就说什么法。所以佛没有一定的形相,无有定法可说;这是真实智慧,决定没有定法可说。就好像一个好的医生、一个大夫,大夫有没有好的处方?没有。他给你诊断,诊断完了之后,给你处方;绝对不是先预备一大堆好处方来给你看病,那你一定吃得不对。“你没有照我的药方害病,我的药方不错,你病害错了”,哪有这种大夫?!

  诸佛菩萨、世间宗教里头的圣人都了不起,所以我们从佛教的观点来看,所有宗教的众神都是佛菩萨化身,全是佛菩萨我这么一说的时候,许多天主教的神父、基督教的牧师听了眼睛都睁得很大。我说:“从你的眼光来看,诸佛菩萨都是上帝的化身。”他一听,咱们摆平了,就没事了。是一不是二,不要再吵架了,不要再争执了,确确实实是一个。就如同我们一个人身体一样,不同的宗教是我们这个身体不同的器官,不同的族群是我们身上不同的部位,一个身体;哪个地方有一个细胞出了毛病,我们整个身体都不自在,一个道理。“虚空法界是一个法身”这样你才能把这个经义念通了。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然后“孝道”的意思你就通达明了,你也懂得如何落实。

  儒家学说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佛法基础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往后无非是“孝道”的发扬光大而已。佛在戒经里面明显的告诉我们,“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尽孝的范围就扩大了,孝顺一切众生,这是性德圆满的显露。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违背了佛陀的教诲,违背了圣贤的教诲,我们细细将儒、佛学说合起来看,更容易明了,更容易体会。所以孝道”的落实,就是“亲民”,“亲民”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仁慈博爱”,对象是一切众生。

  末后告诉我们,“明德”跟“亲民”都要达到最圆满、最究竟,达到“至善”;人的一生在世间,这是一桩大事情。“至善”是什么?“至善”就是作圣、作佛。所以古人读书跟现在人读书不一样,古人读书“志在圣贤”。学佛的人,我为什么来学佛?我学佛志在作佛。作佛,才是“至善”;作圣人,这才是“至善”。“止于至善”就是立志作佛、立志作圣人,我们的心就定了,不会被外面境界诱惑了,不会被外面环境动摇了。你的心定了,“定而后能安”;安,你得自在,你得快乐。“安而后能虑”,“虑”是智慧,智慧开了。最后,“虑而后能得”;“得”,你所希求的“至善”得到了。我们一般人讲,你学佛,证得了佛的果位;你学儒,你得到了圣人的境界,儒、佛讲的没有两样。这是讲一个“孝”字。

  孝”字落实在我们生活里头是“养”,所以第一句是“孝养父母。不但父母日常生活我们要照顾,天经地义;但是现在外国人不养父母了,中国还有这个观念,可是现在这个观念已经逐渐淡薄,这是我们民族意识的危机,我们有没有警惕到?养父母的身,算是尽孝吗?不算,古人举的例子太多了,动物都有养父母的;要懂得养父母的心,养父母的志

  如我们常常叫父母因自己的行为而生烦恼,这就不孝。少年时候,在学校念书功课不好,父母操心、忧虑,不孝;身体不好,不孝;总而言之,你叫父母操心。不尊敬老师,不和睦同学,都叫父母操心,这个不是养父母了;长大,学业完成,结婚了,结婚之后,兄弟因妯娌不和,父母也操心;你自己再生小孩,儿孙不和,父母又操心,父母操一辈子心。

     尽孝不容易!踏进社会,我们举一个例子说,你在公司服务,你不能够忠于老板,不能够跟同事互相合作,不能够善待你的部下,全是不孝你才晓得“孝”的范围之广大,把我们全部的生活都包括进去了。这是讲我们怎样养父母的心,叫父母心安快乐,这才是个孝子。

  但是还没有能真正叫“尽孝”,为什么?“父母之志”你有没有想到?这是父母对你的期望世间人常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你成不了龙、成不了凤,不孝。“龙”是什么?“龙”是佛,“龙”是圣人。换句话说,你没有能够修养自己达到圣贤的地位,没有能够做到兼善天下的善行。父母对你,“你物质生活照顾了,也能叫我很快乐”,可是父母对你的愿望,你没有能做到

    所以等觉菩萨“孝”还没圆满,为什么?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孝养父母”这一句话,做得圆圆满满一丝毫欠缺都没有,是谁?如来果地,等觉菩萨还没有达到究竟圆满。你想想看,佛法,不但释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就这一句。

  人家要问:什么是佛法?佛法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它不是宗教,它是教育

    我们仔细从经典里面观察,释迦牟尼佛一生他所为的,实实在在讲,是对于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迦牟尼佛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要用今天定位,他是一位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当年他在世,他是一位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值得人尊敬;不但我们人尊敬,神也尊敬,十法界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恭敬。他一生完全是付出的,他没有向任何人提出要求,彻底的付出。他不消极,每天教学,跟大家上课八个小时,四十九年不休息。我们没有在经典上看到释迦牟尼佛什么时候去度过假,释迦牟尼佛没度假的,一年三百六十天一天休假都没有,真精进!都是给后人做榜样的,那是一个彻底觉悟的人。

  这是“孝养父母”,我用这一点时间粗说这一句的大意,希望同修细心去体会。我们要恢复性德,要想超越轮回、超越十法界,这四个字重要!如果这个根基疏忽了,在佛法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都不能成就像我们盖房子一样,不管盖什么式样,不管盖的是高、盖的是矮,这是地基、这是基础,你没有基础,你决定不能成就。“孝道”要谁来教你?要老师。所以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

  第二句“奉事师长”。中国旧社会里面,老师的恩德跟父母是相等的、平等的。我们在《礼记》里面看到的,古人的风俗习惯跟现在不一样,古人对于成年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戴帽子。行冠礼,你是成年人了,不可以把你当小孩看待。女子十五岁行笄(jī)礼,梳头,成年了。成年,人家尊重你,不称你的名,你的平辈兄弟朋友送你一个字,我们讲“别号”,称字不称名了。一生能够称你名的人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父母,一个是老师,你才晓得老师跟父母是平等的如果你成年了,人家还称你的名,你就有罪了,不把你当人看待了,那个很严重。我们在古书里头看到,皇帝对于大臣都称字,不称名,恭敬,敬大臣。如果皇帝称你名,你犯法了,你有罪了,你应该判刑,那就不称你的字,称你的名。

  所以我们古礼里面来看,学生对于师长跟对于父母完全平等老师的恩德是把圣贤的教诲传给我们,我们才懂得做人,这个教学是“明明德”的因由。我们为什么能明德?为什么懂得孝养父母?老师教的。所以对于老师要“奉事”,“奉事”里头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老师教导我们,我们要有信心,要能理解,要把它切实做到,这样才不辜负老师,这是老师的好学生。如果对于老师所教的不相信,决定不能跟他学,这个老师再高明、再好,有道德、有学问,你对他没有信心,你在他的会下决定不能成就。所以我们选择老师没有别的,选择你最尊敬的这个人就成了。

  在佛门里面,我们看看古大德的参学,这个例子很多,亲近一位大德,一谈完之后,他告诉你:你的因缘不在我这里,你的因缘在什么地方,你到那里去求学,一定会成就。他有能力指点,他不能教,什么原因?文字上没有详细记载,但是我们能想象得到,他来参访,当然一定谈话很多,古人不会记录那么详细,一定问问:你多大年岁了?你姓什么?你家在哪里?过去学些什么?你喜欢些什么东西?你对于哪些人最佩服、最尊敬?他要说他最佩服哪个、最尊敬哪个,“那是你的老师,你到他那里去学,你就会成就,你在我这里不会成就”,把你介绍到别人那里去了,就是这么个道理。我们要亲近的老师是自己心目当中最敬仰的老师、最尊敬的老师,他讲的话我们会听、我们会照做。如果对这个老师不相信、不尊敬,他跟我们讲的我们不会去做。不会去做,哪能成就?!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也会指点别人,不会把人家的路指错。

  法是“师道”,佛法不是神道、不是宗教。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在第四中山大学做了一次讲演,这个讲演很著名,当时也震撼了全国的佛教界,他的题目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他讲这个讲题。那个时候的第四中山大学就是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他的讲演由他的学生王恩洋居士笔录,出了一个小册子。我是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讲经看到的,他分析得很清楚。他在这个讲演里头做了两个结论,他说:宗教是迷信的根源,哲学是斗争的根源,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佛教是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学,唯有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又何况它是真实究竟圆满的智慧。

  孝道”、“师道”我们明白了,怎样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去表现?那就是后面这两句话,后面两句是落实,“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两句要是做不到,你对父母不孝,你对老师不敬这里面特别讲“存心”。圣贤人、佛菩萨他们存心是仁慈的,儒家讲“仁”,佛家讲慈悲,“仁慈博爱”是世出世间所有圣贤、所有宗教创始人共同的一个善心,真诚的善心;在佛法里面讲“真心”,“真心”是仁慈博爱;大乘佛法里面讲“菩提心”,“菩提心”也是“仁慈博爱”。

    菩提心”讲得最具体、讲得最明白就是“四弘誓愿”。第一句“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慈心。众生,没有分国土,没有分种族,没有分宗教。对待一切众生,要平等心、清净心、真诚心去帮助一切众生,众生有苦有难,无条件的去帮助他们。

    度”这个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帮助、就是协助,帮他解除苦难

     苦难的根源是什么?是对于宇宙人生真相迷惑不了解,这是一切苦难的根源。所以,帮助他虽然是方方面面,最重要的是帮助他开悟,也就是帮助他破迷为悟,这是真实的帮助,究竟圆满的帮助。他没有衣服穿,你送他衣服;没有东西吃,送他食物。这帮助是一时,解决不了问题,一定要他自己觉悟,要他自己智慧现前、能力现前。

  智慧、能力都是自性里头本具的。佛在《华严经》上说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德”是德能、能力;“相”是相好。一切众生的智慧、能力、相好,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

     我们今天智慧、能力、德相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这是我们迷失了自性,所以才变成这个样子。怎么迷的?我们今天没有办法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佛说这三种东西害了我们。我这个说法大家好懂,佛学的名词叫“见思烦恼”,就是执着,“尘沙烦恼”就是分别,“无明烦恼”就是妄想。用佛学名词来讲不好懂,我们换换名词,大家就很容易体会到了。如果我们真的能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智慧就现前了,相貌会改,相随心转。不但相貌会转,风水也会转

     什么叫“风水”?我们居住的环境,居住的环境也会转变。所以看相、算命,他们也懂得这一套,所谓是“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所以佛在没有教我们学习之前,先跟我们讲“三福”,我们有福了,福人就居福地。

  所以培养慈悲心就是培养真心,我们对于一切众生,要以真诚、平等的慈悲心处事待人接物。清净平等是真心、是正常的心。真心、正常心永远不会生病。

     我们这个世间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病苦?你的心不正常、不清净、不平等,就容易变成病毒。不清净、不平等果然变成了严重的病毒,这病毒是什么?贪嗔痴,叫“三毒”。内有“三毒”,外面就有感染,内外交感,人怎么会不生病?病是这么来的。

     怎么样把“三”毒拔掉?清净心、平等心现前,三毒烦恼就拔掉了。从清净平等里面生慈悲心,慈悲是平等的爱护一切众生,这是你的真心,这就是你的本性,就是儒家讲的“明德”。再落实到我们日常生活行为,就是"十善业道"。佛在《十善业道经》里面教导我们,一切菩萨,他们有一个方法能断一切苦恼,一切苦恼是讲十法界。这个方法是什么?佛跟我们说出,“昼夜常念善法”,你的心善,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你的思想善;“观察善法”,你的行为善;“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世尊这一段的开示非常重要!

  我们想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样的环境?佛在经上明白告诉我们,那个地方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要不善,怎么能去?阿弥陀佛慈悲来接引我们,到了极乐世界,那些人拒绝我们,不让我们进去,那也是枉然。为什么?这里都是善人,你来一个不善的,你不是把这个环境染污了?决定不容许有不善的人进去。所以世尊在此地把条件给我们开出来了,我们一定要修“十善业道”。落实“十善”就是落实“孝养父母”,落实“十善”就是落实“奉事师长”,学佛的同修要在这个地方下功夫

     善”,我想每一个人都会记得,这是佛法修学的基本法,不从这个地方做真功夫,你就不是学佛,你不是佛的学生,你也不是父母的孝

     “十善”:身三、口四、意。身三,第一条“不杀生”,不但不杀生,如果令一切众生因我而生烦恼,我就错了。

  中国人讲到“孝道”,首先我们就想到大舜,舜王真的把“十善业”道落实了。那个时候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他的所作所为跟“十善”圆满相应。由此可知,“十善”不是学来的,是性德自然的流露。

     舜,一生“只见自己过,不见别人过”,跟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完全相应。六祖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人如果能够只见自己过,不见别人过,你的道业有成就;道业不能成就的人恰恰相反,“只见别人过,不见自己过”,这个人无论他怎样勇猛精进,都不能成就,根本上犯了错误我们千万不要以为都是别人的不对,我没有什么不对,这正是自己的大过失看到别人的好处、善处,我们要向他学习;看到别人的不善处,回过头来反省我有没有,我要有,赶紧改正过来于是,“世间的善人、不善人,都是我的老师、都是我的善知识。不善人造的不善事,他是来教我的,让我反省的,未必他做的真不善”,我们常常用这种心态来学习,这一生成圣成贤、成佛成菩萨不是难事,难在我们自己不知道怎么样修学,我们学错了。所以决定不可以恼害众生,要成就自己圆满的性德,对于真正不善的人,要用真诚至善去感化他。

  上一次我在香港,亚视来访问我的时候,何守信先生提了一个问题,他说他从前读书,读过孟子主张“性善”,“人之初,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恶”,“人之初,性本恶”。他说:“我搞了几十年都搞不清楚,到底人性是善、是恶?”我跟他说:“那是学生的见解,见解不圆满,老师的见解就圆满了。”老师是谁?老师是孔老夫子。孔老夫子说人之初,“性相近,习相远”。 “性相近”跟佛讲的自性是一样的,佛性;从性上看,“一切众生本来成佛”,那叫“至善”。孟子、荀子是贤人,不是圣人,所以他们讲的善恶是“习性”,不是“本性”;诸佛菩萨看一切众生是看“本性”,不是看“习性”;习性有“善恶”,本性没有“善恶”,我们要懂这个道理。我们要学佛菩萨、要学世出世间大圣大贤,看一切众生的“本性”,不要去看“习性”。“习性”不是真的,“本性”才是真的。“习性”染上不好的习气了,可以改的,我们要有耐心、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帮助他回头、帮助他改正。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为什么?所有一切众生跟自己同一个法身、同一个本体。这样学佛,这样做学问、做功夫,你才会有成就,你才能够转迷为悟,转恶为善,转凡成圣。不管你现在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你是什么样的身份、什么样的地位,你的前途一片光明,佛家讲的金色光明。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性相、理事、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不再迷惑,你通达明白了,你怎么会伤害众生?不但是众生侮辱我、欺负我,陷害我,杀害我我也不会怪他,我也没有看到他有什么不好。

  大家《金刚经》念得很多,你看《金刚经》上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忍辱仙人有没有看到歌利王的不善行?没有看见。这个故事详详细细记载在《大涅槃经》里面,《金刚经》说得简单,详细的故事在《大涅槃经》。“歌利”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我们中国人讲“无道昏君”、 “暴君”,是这个意思。但在忍辱仙人的眼睛当中,他没有什么不善。何以忍辱仙人不像我们一般见识?忍辱仙人看一切众生的“本性”,“本性”是“至善”的;他做出这个不善的,“一时胡涂,这个可以原谅的,用不着放在心上的”。你看看人家用什么心处事待人接物,用什么眼光来看事,所以他能作菩萨、他能作佛。我们用错了心,也用错了眼,因此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搞成六道轮回,搞成了三恶道,这是我们自己的过失,决不是别人的事情。

     所真正修行人,哪里会怨天尤人?!凡是怨天尤人,都是对于事实真相不清楚、不了解,这里头产生了误会,这就是迷惑颠倒。所以我们在事相上修,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这是佛弟子、这是孝子所应当学习的,应行之道。

  “不偷盗”。第一个是“不杀生”,第二个是“不偷盗”。不偷盗”,我们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决定不可以起心动念占别人的便宜,如果有这么一个念头,这叫“盗心”,你还没有犯盗戒,你的盗心起来了,这就错了。佛弟子念念要存布施的心、要存供养的心,怎么可以存占人便宜的心?这个心不可以有。念念要帮助一切众生,念念要念着施舍。舍,得大福。我们看到世间人有很多有福报的人,福报从哪儿来的?如果是天生下来就有福报,我应该也有福报,不可以说不公平,不能有差别。这个差别是过去生中人家修福,这一生人家得福报,业因果报,自自然然的感应。我前生没有修福,这一生就没有福报。人家现成发财的生意交给我,我做几天就赔本了,为什么?命里头没有福、没有财,这个事情哪里能勉强?!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现在人想求福、求财,佛会教你发财,真的发财了,一点都不假。怎么样会发财?财布施我用财力帮助别人,自己得财富。愈施愈多,不要以为施掉之后,“我统统没有了,我明天生活怎么办?”你要想到这个,你就不敢布施了,你就不相信佛的话了,对佛讲的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你还是相信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这个错了真正相信佛,佛教我们做的我们真做,做了之后果报果然现前。

     所以“舍”,“舍”下面是“得”,舍你就得到了,舍财得财,舍法得法。所以“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三样东西人家都要,想要财富、想要聪明智慧、想要健康长寿,他又不肯修,不修因,哪来的果报!?如果真的明白这个道理,晓得事实真相,接受佛陀教诲,依教奉行,偷盗的念头没有了,从根拔掉了。

  我们懂得。我年轻的时候受了许许多多的辛苦,前生没有修财布施,生活非常艰难。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人也非常聪明,前生也没有修财布施,一生教书,拿一点钟点费过日子,生活过得很辛苦我们学佛之后,恍然大悟!学佛之后,虽然每个月收入很微薄,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统统去布施,去做好事,这几十年当中愈修愈自在,感应不可思议。佛在经上讲的这些理跟事,在我身上都应验、都兑现了。所以我愈来愈相信,信得愈真,行得也愈切。

  大家晓得我的法缘很好,过去在新加坡演培法师有一天特别请我吃饭,我问他老人家:“你今天为什么请我吃饭?”“今天我有一桩事情要向你请教,你要教教我。”“我不敢当。”他是我的前辈,我说:“什么事情?”他说:“你的法缘很好,你能不能教教我?”我说:“这个事情很简单——布施。布施,法缘就好了。财布施、法布施,我到任何地方讲经,人没有到,结缘的这些经书、录像带、VCD统统都到了,无条件的跟大家结缘,要多少,你拿多少,法缘就是这么来的。如果我要跟别的法师一样,我接受供养我就盖个大庙,我的法缘就没有了很多法师跟我同时出家、同时出来的,他们都有很多道场,我一个道场都没有,这是什么?这是法布施带来的智慧。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道场,我向他学习,跟他看齐,一生住别人的道场,尊重别人。

  场是学校,这个我们要知道现在佛教道场称“寺”,“寺”是什么意思?现在懂得“寺”这个意思的人已经不多了,“寺”是学校,是政府办事的机构,外国人叫 office ,我们现在叫“办公室”。你们如果到中国去观光旅游,你看看北京的皇宫,里面“寺”的名称还有。古时候直接属于皇帝管的办事的机关称“寺”。“寺”是什么意思?“寺”是永远存在的机构,“寺”是“继嗣”的意思,就是继续不断,这个机构永远不能够撤消的、不能更改的,称作“寺”,是皇家的机关宰相下面的机构称“部”、称“院”,那个可以撤消、可以更改的,“寺”不能更改中国古时候的帝王对于佛陀教育直接用“寺”的名称,非常的尊重。寺里面的方丈住持是校长。“寺”是办什么事情?佛事;是佛陀教育机构,从前是这种性质的,所以在里面翻经、讲经、教学,这是佛寺,与宗教完全不相干宗教称“庙”,“寺”跟“庙”不一样,“庙”是宗教我们一定要了解名词的意义,名不正则言不顺。

  现在大家对“寺”的意思完全不知道夏莲居老居士提出一个新的名词,叫“学会”。 “学会”,大家看到这个名词很新,不至于发生误会,所以净土宗的寺院,他老人家改作“净宗学会”,好!使人耳目一新,不至于迷惑了。所有佛家的道场、教学机构,统统改成“学会”,天台宗的“天台学会”,楞严宗的“楞严学会”,“法华学会”、“华严学会”,这样人家一看就晓得这是教学的机构,不至于想到迷信。

     所以,我们如何帮助社会转迷为悟,不能不用一些新的名词。所以夏老居士提倡,我很赞同,但是我没有奉行。一直到我到北京访问,见到他的学生黄念祖老居士,黄老居士劝我:“法师,你在全世界弘扬《无量寿经》,你应当提倡‘净宗学会’。”我说:“好,这个附带的。”于是每一个地方讲《无量寿经》,都在那个地方成立“净宗学会”。其实“净宗学会”就是从前古老的“莲社”,跟“莲社”的性质完全相同。每一个“净宗学会”都是独立教学的机构,我们当中彼此互相帮助,但是行政、人事、财务各个都是独立的,没有统辖、没有组织。这样我们才心安理得,真正是一种道义的结合,做到互助合作,来推动佛法的教学。

  十善”第三条“不邪淫”,这一条关系非常非常重因为今天整个世界的动乱,根本的原因是家庭伦理教育丧失掉了。古时候对于家庭教学,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家庭是社会基本的组织,家庭出了问题,社会就会动乱,世界就不会和平。家庭的核心是夫妇,夫妻好合,家庭和睦,社会安定,天下太平,关系太大太大了。所以这一条戒律非常重要,务必要遵守!不遵守这一条,这个罪过结罪不是两个人的事情,不是你一家的事情;因为你对于社会安全有责任,对世界和平有责任,夫妻不和,社会动乱,天下不太平,你有分。谁造成的?你造成的。这个道理发现的人不多。

  夫妻结成夫妻的时候,双方都看对方的好处,都包容对方的缺点,所以两个人结婚;结婚之后,专看对方的缺点,不再包容对方的好处,麻烦就来了。所以佛不能不讲、不能不学,希望夫妻永远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包容,看对方的长处,不要看对方的缺点,才能够百年好合,维系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我常常看到哪个地方报导,“这个地区离婚率这么高”,我说:“糟糕了,这出了问题,出了大问题!”问题非常严重。离婚率如果超过百分之五十,现在很多国家地区超过百分之五十,不得了!他生下的儿女都变成单亲,单亲失去了父母之爱,他有怨恨、他有不平,他长大之后就是社会动乱的因素。所以夫妻离婚,造的罪业比什么都重。过去有人问我,我直接了当:“离婚的罪恶就是堕地狱。”所以这不是两个人的事,它影响太大了。

  这是“十善”的前面三条: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意义深广无限。我们今天讲只讲到世界、世界和平,其实再要扩大,扩大到虚空法界,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再说太大了,人很难理解,我们只讲到今天居住的地球。整个地球的安危在夫妇好合,这是佛家教学、儒家教学、所有宗教家教学衷心的期望。

  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已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