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六十八集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6-07-15 14:15:22
关键字:善知识,衣毛,知见,圆人,自以为是,菠萝蜜,迷信,修罗,如教修行,如如,盲龟值木,附佛外道,无碍
【 点击数:2129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1991年讲于 北京 中国佛学院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善知识”这个定义就很清楚了,比以前还下得好。

  “于毕竟空无所有。”没有这些差别。

  “炽然建立一切法。”“炽然”如大火蓬蓬勃勃的烧着,“炽然”。“炽然建立一切法”,所谓不落“空”边。可是这一切法建立在何处?建立在“毕竟空”里头。所以永明大师说,“建立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不是说梦中佛事就不作了,“大作梦中佛事”;虽然大作佛事,还是“如梦”。“炽然建立一切法”是为善知识者。

  “善知识者”是什么?“是汝父母,养育汝等菩提身故”,是生养你们、培育你们菩提身的父母;“善知识者,是汝眼目”,是你眼睛,让你看见一切善恶的道路,你要分辨得清楚;“善知识者,是汝大船”,你要渡生死苦海,就只有这个才能把你运出去;“善知识者,是汝缰绳,能挽汝等出生死故”,有个绳子救你,把你从生死中拉出来。《法句经》后头还说,“一切众生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亲近善知识,请问法要。”刚才这就是说明“遇善知识”,及说明“善知识”的重要。

  “欲证菩提,当求善友。”怎么求这个善友,这点很重要,所以我们就讨论一下。

  《圆觉经》里头开示得最好:“末世众生。”现在是末世。

  “将发大心,求善知识。”发了一个大的心,要求善知识。

  “欲修行者。”你求什么人?

  “当求一切正知见人。”要求那个正知正见的人。

  这种人“心不住相。”他不住于相。

  “不着声闻缘觉境界。”他不执着于二乘的境界。

  他是“虽现尘劳,心恒清净。”虽然他也示现有好多尘劳的事情在做,可是心很清净。

  “示有诸过。”他也有过失,

  可是他“赞叹梵行。”他所主张的是梵行,

  “不令众生入不律仪。”他不让众生去破戒。现在有人就是主张破戒,不是善知识。善知识“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不让众生做不合律仪的事情。虽然他有错,但是他的主张是正知正见,所以这个”知见“很重要。

  “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能求这样的人,你就可以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前我不大懂,我说这个条件太低了,现在才知道这个条件一点也不低。就是如此,佛说的一点也不能还价。这是愚痴,你才会在这个地方就不懂,现在懂了。

  你怎么知道他是不是正知正见?你要“能知”。你是什么水平?起码你要知道什么叫“正知正见”,你还能发现这个人还有哪些毛病,你能把他发现出来,这是特殊根器。

  “欲求善知识,首须求具正知正见之人。”什么叫“正知正见”?《圆觉经大疏》,这是圭峰大师作的。圭峰大师是禅宗的祖师,华严宗的祖师。

  “善达觉性。”善于通达本觉的觉性。

  这个觉性是“不因修生。”不是从修而出生。

  “抉择无疑,名正知见。”“觉性”就是性觉妙明;“性觉”就是你本性的觉,是妙明,微妙光明。你善于通达自己本有的性觉,这个性觉就是觉的本性,所以就叫做“善达觉性”。既然是你本有的,不是从外面来的,不是因为修而得的,这是一个所谓“行不到处”。大家要知道这是“行不到处”,是由你种种行持修行你达不到的地方。在这个时候,在心里入了“无心三昧”以后,你触着碰着,不是行持所能直接达到之处,所以“不因修生”。但是也确实需要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不因修生。”不是行所能到的,但是你不能离开“行”。

  抉择,分别各种法,什么是大,什么是小,什么是正,什么是邪。“抉择者,善能分别诸法相也。”《华严》的话,“善能分别诸法相”,这是什么法,抉择。

  “无疑者,于第一义而不动也。”这两句是《华严》的:“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虽然是很分别,但在“第一义”上他无有动摇;虽然“第一义”无有动摇,然而善能分别一切法相,这是“抉择无疑”。所以这个叫做“正知见”。

  “心不住相。”《圆觉经大疏》的话,末法要求一切具正知见的人,心不住相。《圆觉经大疏》说:“言心不住相者,离凡夫烦恼境界,若有少法当情。”有一点点小法当情,就在你情见之内,“情见”就是你有所分别。

  所以说“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有“一法当情”那就不是了,有一个人“少法当情”都叫做“住相”。

  “乃至菩提涅槃,尚不取着。”“法执”,要取菩提,要证涅槃,都是很严重的“法执”,这个“尚不取着”。

  “何况世间梦幻境界。”如梦如幻这些境界?

  “故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得无住心,即契圆觉。”你应当“无住”而“生心”,等你得到“无住”的心,你就契会圆觉了。这个“无住心”要到地上的菩萨才能够相契。

  《圆觉经》的话:“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着声闻缘觉境界。”我们就讲《圆觉经》这几句。

  《称赞大乘经》说:“宁在地狱经百千劫,终不发二乘之心。”所以大乘佛法这是特殊的,不共之处,我宁可在地狱中待百千劫,我也不发二乘之心,这就符合佛的本心。佛这个就是“权说”,没有办法,说了《华严》大家不懂,佛就要“般涅槃”,劝请说法,就委曲求全,将就众生的根器,说了这些阿含部,说了这些声闻、缘觉之法,这也都是正法。但是后来佛就说这是焦芽败种,你在这停下来之后,那就辜负佛的本心。所以“宁在地狱经百千劫,终不发二乘之心”

  按密宗的戒律,同声闻众住七日是破戒,跟声闻的大众在一块住七天你就破戒。所以《圆觉经》的话,“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正见人。心不住相,不着声闻缘觉境界”。

  底下:“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就是说他还是有一些毛病。

  《圆觉大疏》,圭峰大师说得很好,这个也是跟大家常常想的是相反的,所以我们还是存在着颠倒见,“相反”就是颠倒。

  圭峰大师说的:“坏见之人,虽不坏行。”这个人“见”坏了,他没有“坏行”,没有做坏事,行持上没有毛病。

  “不堪与众生为其道眼。”他不堪给众生当道眼,就是修道的眼目,他不堪。

  “虽坏行。”虽然坏了“行”,行为上有错误。

  “而不破见。”“见”没有错。

  “是则人天真胜福田。”所以一般人有的时候常常在这个地方就颠倒了,看问题看不清楚。不是说这个人可以做道眼,这个人是真胜福田,这个分量很重。所以这些大德下语,他这里头这个分量,很有感染力,很有启发。

  《大智度论》说:“于诸师尊,如世尊想。”对于这些师尊,你应该像跟佛一样的看。所以这个不仅仅是密宗。

  “若有能开释深义。”有人能够讲出很深的意思来,能够“解散疑结”,你“疑”打了个结,要把你这个“结”给它解开。

  “则尽心敬之。”你尽你的心来恭敬他。

  “不念余恶。”他有什么毛病不要去想,不放在心上。

  打了个譬喻:“如弊囊盛宝。”你不能因为说囊上有什么,就是这个话,不要,就不要这个宝了。又好像夜行险道,一个很脏的人拿着一个火把,你不能因为嫌这个人脏、这个人不好,他照路的光明你都不要。

  菩萨也是这样:“于师得智慧光明,不计其恶。”从师那所要得的是智慧光明,不计他有什么过失。

  禅宗也是如此:“欲求无上道,第一莫疑师。但摘果子吃,莫问树横直”。你要求无上道,不要怀疑老师。你不是摘果子吃吗?你管那树枝是直的是横的。

  “是故彼经结云: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说这样的人是真善知识,你对于真的善知识能够知、能够求,所以就必然要证菩提。

  《圆觉大疏》又说:“但令善事明师,明师必自临事指示”你只要能很善的承事明眼的老师,这个老师必然到必要的时候就会指示你的。就同善财童子在文殊处,文殊就叫他去亲近善友,告诉他去见德云比丘,然后一个介绍一个,一个介绍一个,这是“五十三参”,自然就会得到指示。

  《大疏》又说,以《法句经》为例,有二十一个譬喻,善知识是父母、是眼目,是等等等等的,我们就不多说了。

  “善知识者,有如是无量功德,是故教汝等亲近。大众闻已,举声号哭。”大家都哭。自己想到多少劫以来都是有善知识在守护我,所以今天我能遇见佛、能得到这样的利益,可是我还从来没有报过善知识的恩,我也没有继续亲近他们

  “说是语已,重复举身号泣。”身体都蹦起来,趴在地下踊跃哀哭,感过去善知识的恩。所以《圆觉经.普觉品》普劝大家说:“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事善友,事善知识。”叫修行的人应当尽命,命都拿出来供养善友。怎么供养,怎么恭敬?首先是“如教奉行”,不是说你要拿这些物质上的东西、表面上的礼敬,是要“如教奉行”。

  “盖善知识难遇难识。”现在你得到了,彼善知识给你的指示,“不能信受奉行”,你只知道恭敬。

  “则良医束手。”良医真是良医,但是他束手,他没办法,“如是则遇同未遇”。

  故于善知识的教化,“应闻而能信。”要能相信。

  “信即能行,是为甚难。”所以这个经典,“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值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你能遇见善知识,闻法还能行,这个又是非常之难得。但是上面这三种难莫过于底下这个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是乃难能中之难能”。如果你能够听到《大乘无量寿经》,你听了之后还相信,还乐意去信受、去修持,是难中之难,没有再比这个更难的。

  所谓这个“难”,不是说这个法门难修,是说这样的人他的善根、福德、因缘难有、难找,难中之难。能遇见这种根器,他听见这个经,能够信乐、能够受持,这个比遇见善知识闻法能行还难!这种根器是更难有,不是说这个更困难,不是这个意思,这就是最方便的。

  《净影疏》说:“余义余经,处处宣说。”真正开显净土法门,“教人往生”,独这一部《大乘无量寿经》最全,“为是甚难”。

  “若有众生得闻佛声,慈心清净,踊跃欢喜,衣毛为起,或泪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如果有众生听到佛声,根据古译,我们知道这的佛声就是指佛的名号,就是若有众生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他就闻了名,“闻”字就是闻了名,而相信,而能接受。

  因为这个名号具万德,他又能够信受,所以能让闻的人“慈心清净。”生起慈心,生起清净心。

  “清净者。”就是纯净无垢、干净,心中没有杂乱。

  “欢喜者。”就是内心喜乐、高兴。

  “踊跃者。”就是形于身口,手舞足蹈。

  “衣毛为起。”浑身毛孔都开张,毛孔都竖立,汗毛都立起来了。

  “泪出。”眼睛流泪。这样的人是什么?都因为他前生曾经是从佛道中来。

  “曾作佛道。”也就是从佛道中来。“佛道”——“佛所得之无上菩提,名为佛道。同行,在因地上的“行”也叫做“道”。“佛道”就是能够达到佛地的一切万行叫做“佛道”。总之就是说这些众生都是“曾作佛道”,曾经修行,曾经趋向佛的菩提,所以是“曾作佛道”。

  “故非凡人”,他前生都作过佛道,不是普通世俗的人。

  相反,若有人听到经语“都无所信。”一点也不信,念佛号狐疑,心中怀疑。“狐”是最怀疑的,所以过河,河冻了冰,人只要看见狐狸的脚印从这渡过,你就放心走。因为狐狸它是最怀疑的,走几步都要听听底下有没有水的声音,完全没有它才走过去。所以称为“狐疑”。“犹豫狐疑”,“犹”也是动物。这个就是说能够听到,很殊胜;相反的,你“狐疑不信”,就是从三恶道中来。

  “宿殃未尽。”你过去的祸殃业障还没有消除尽,你还没有到得度的时候。

  “未当度脱。”就是你还没有到得度的时候,时节因缘对你还不成熟,所以你心中就“狐疑”。

  像有些人闻佛号“心中狐疑”,为什么?就是你从恶道中来,你的祸殃业障未尽,你还没有到得度的时候,所以心中就狐疑、就狂乱。

  《金刚经》说:“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在后末世,我说《金刚经》有这样的功德。刚才我说那么些身命布施,不如拿四句偈给人说,你就不信,这都是狐疑。狐疑不信,所以佛就不能具说、不能随便说,这些人也是从恶道中来。所以法门愈殊胜,世间人就愈难信。

  净土法门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这样“难信之法”能生信,就证明你不是凡人,而是一切世间稀有之人

  对于这个圆教能够生起真实的信心,你能够进一步产生圆解,由圆解就能产生圆修,这就叫做“圆人”“圆人”不是说你现在就是三明六通、一切具足,都不是,那都是“圣末边事”,圣道中末了的边边上的事情

  大家常常感兴趣的都是在“圣末边事”,这个正主要的事情是不关心、信不及,在“圣末边事”就很有兴趣。所以严新在美国又轰动,大家关心就这一类的事情。这些事情根本是邪法,不但不是“圣末边事”,“圣末边事”也谈不到。所以很可怜!就是这个。我们“圆信”、“圆解”、“圆修”,你就产生“圆见”,你就是“圆人”。“圆人”修行一天,可以当平常人修行一劫。

  所以现在密宗称为“决定见宗”,就是要你这个“见”先要解决,“见”之后才有“修”,有“修”,才有“行”,有“行”才有“果”。所以这个“见”字,大家要十分的注意,要注重。也不是悟,也不是理解,在这两个之间。你要产生“圆见”,大密真见,那就是“圆见”,这是一味的。

  我们这是圆教,净土宗是圆教之法,你念佛,你的善根、功德就同佛,善根、福德同佛那就是佛,“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这些都是“圆见,”你对于这个能信就是圆人,你念一天佛比别人就等于修一劫;他要怀疑不信,那还不止一劫。所以这个事情就是全在当人。

  今天就到这,下一次也稍微超一点时,把这个经讲圆满。总之这个经经过两年,现在能把它讲圆了。这个录音带有一个整齐的,也是在这个末法期间一件很有重要性的事情。希望大家从这个地方结了这个善缘,要常常依止这个经作导师想。这个经一直到最后都有很殊胜的意思,比方今天讲的“善知识”,怎么去求“善知识”、怎么分辨,什么是正,什么是不正,什么是善,都是我们修行中最关键的问题今天就供养到这圆满。

 

  最后三品了。

  第四十六,“勤修坚持”要很勤去修行。你很勤去修行,这就是勇猛心。发勇猛心还不难,难于长久。所以就要坚持,这是长久,勇猛长久,勤修坚持。

  我们已经闻了经,这些法也知道了,道路也知道了,道理也明白了,宗旨也清楚了,这一切一切,就需要认真去“行”。

  所以文中“应勤修行。”要很勤力的去修行,而且要坚持下去,不为一切所转动。有点困难,就说我修了半天不灵,退了,这个不行;还更怕的是糖衣炮弹,生活改善、事情多了,也忙得顾不得了,就是这个。脑子里头这些事多了,佛法想得少了,这都是“为环境所转”,就不坚持了。

  第四十六品,“佛告弥勒。”所谓这个就是现在的佛和当来的佛正面对面的在交待任务,就这个问题,在交待任务。

  “诸佛如来无上之法。”诸佛,“如来”也是佛的名号,是如来无上的法,这个法是没有别的法更能超过的,所以叫做“无上”。

  昙鸾大师说,“无上”是什么意思?“此道穷理尽性”把这个理的本体他穷尽了,没有落下的;尽性,你的本性充分都发挥、都了达、都洞然,更没有再比这个之上,叫做“无上。所以有人说“无上密”,想到这、想到那,都是错误。“无上”就是这个解释,“穷理尽性,更无过上。这就是最根本的,也是最究竟的成就。佛说这样的法,这个法是说的什么?就说的是涅槃。《大智度论》龙树菩萨说:“是故知无法胜涅槃者。”因为“涅槃”有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没有再超过它的。

  “十力无畏。”佛有十力,十种力用,以前也讲过,书上也写了,我们就不再去读这些名词。还有许多名词问题,大家都可以查字典。

  提一个,最后一个“漏尽智力。”漏尽通,这个智慧的力量。

  “于一切妄惑习气永断不生。”不但“惑”不生了,断惑,尘沙惑、无明惑、见思惑都不生了,连习气也不生了。能断习气的只有佛。习气,大家要知道,很厉害。所以有的人我们要会看,他是习气。牛呞(shī)比丘过去生中是牛,今生吃饭他还要反刍( chú ),咽下去之后过一会又到嘴里咀嚼又再咽下去。所以人家请佛去受供养的时候佛不带他去,因为他太不庄严了,自己吐出来又吃。牛是反刍的,习气,今生已经不是牛了。所以习气都断尽了,永断不生。

  “能如实知,不受后有之智力。”这是第十种力。这个我们就不花时间了。

  “无畏者,乃四无畏。”详见第十七品的批注,叫做“四无畏”。佛跟大众说,“我为一切智人而无畏心。”没有畏怯、没有胆怯的地方,说自己“漏尽无所畏”等等,四样,这是“四无所畏”。

  “无碍者,自在通达,互相涉入。”你里头可以有我,我里头可以有你。这两个灯的光,这个灯的光和那个灯的光彼此相涉相入,都遍一个房子里头、遍一个空间,你的光包括我的光,我的光包括你的光,融通而为一体,这就叫做“无碍”。后头讲“事理无碍”、“事事无碍”等等,都是“无”碍。

  佛法就是“无碍”,不是说到这面就跟那面矛盾,就不能解释,就抵触,佛法没有这个事,一切无碍。三皈依里头说,“一切无碍”。

  “无着者,无执着之念。”“执”就是要抓,抓住不放就是“执”。“着”就是粘住了不脱,你着在上面了。抓住不放就像猴子,猴子它住在树上,可以蹦来蹦去,也可以有暂时片段的时候手里没抓住,但是马上离开这个枝子往那蹦的时候,这个动作没完,那个手必须抓到一个枝子,就是抓住不放,这个刚要放,那个就要抓。粘住不脱,像蛾让蜘蛛网粘上了,就摆脱不开,这就是“着”。严重起来,“执着”就是这个意思。

  佛法就是“莲华不着水,日月不住空,无所着,无所住。日月不在空里头停下来,运行不息,它要是一停下来就要掉下来。这些念物理的人应该懂得,那是运动,它如果没有圆的运动,它就不能够再继续沿着轨道前进。日月居于空而不住空,它运行不息,光明遍照。莲花不着水,莲花不但出污泥,而且是出水。莲花不是死抱住那个水不放,那花就开不出来了;莲花它不着水,它脱开了水,然而就开放出万德圆满殊胜的莲花。所以就是说“无着”。

  “甚深之法。”像《心经》里头说“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个不是小乘可能懂得那个“般若”,这是“深般若”。而且十方如来都是甚深之法,不但深,而且很深很深,这是佛法的方面。

  还有“波罗蜜等菩萨之法”。菩萨要修这种六度,都是“六波罗蜜”,“六度”就包括万行。“波罗蜜”的意思是“到彼岸”我们在生死中不停,这是“此岸”这是打譬喻。怎么能够离开这个生死?不生不灭、涅槃是“彼岸”,中间隔开一条河,这就是烦恼的河,此生要渡过这个,“波罗蜜”就是度过。不但自己要渡过,愿一切众生渡过,这是菩萨。

  这种菩萨的法,“非易可遇。”不是轻易你可以遇得到的。确实如是,很难很难。中国十一亿人口,有多少能听得到这些佛法?就刚才说的,贾志贤他的父亲是这么一个诚恳的佛教徒,在这二十多年里头他就听不到,经过这次冲击留有余悸,害怕,甚至于外甥女见着姨,都不敢暴露自己现在要信佛。所以“非易可遇”,这个法是不容易遇到的

  大家有的时候因为得来太容易了,反而就有轻慢心。你得来容易是你多生的福报,是一个大好的事情,但是你要自己觉得这个就是这么容易,这个没有什么了不起,你生了轻慢心,这个好事可就是要变成坏事

  什么是正确态度?应该生起更大的庆幸心,更大的惭愧心!庆幸,自己有这样好的因缘;惭愧,佛这么摄受我,我有这么好的条件,可是我现在还只有这样,我对佛、对善知识、对一切,我对不起!这才是正确态度。说这个好,随随便便都可以,很无所谓,也没有什么,这就变成为轻慢,就属于轻慢。这是“非易可遇”。

  “能说法人,亦难开示。”就是遇见能说法的人,要把上面所说这些内容,能够对大家开显出来也是很难。就算他善于说法、他有说法的能力,就是这种人,叫他把“如来甚深之法”,以及同佛说的“波罗蜜的法”,要开示就很难。它是“波罗蜜”,这就很难。

  终日度生而终日无度,这个你就不好讲了。“终日无度”就没有度生,可是他终日又度生,终日度生又没有一个是他度的,你怎么能给人说明白?你给说了半天也就是文字上,也就是像小学生答卷子似的,这么答就对了,我就得分,这道题我就满分。到底什么意思,鹦鹉学舌,鹦鹉也说三点半,说您来了,它不明白什么意思。所以能说法人亦难开示,这些普通的法好开示,这是“如来甚深之法”,这是“波罗蜜菩萨之法”。到了“波罗蜜”,能度“彼岸”,里头就有“般若”。没有“般若”、没有智慧就不能称“到彼岸”,有了“般若”那就不好办了,这就不是语言文字所能表达的。

  所以有的人能够研究一下,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那就是,你懂的全不是,你懂的是你所懂的但是你也需要先懂再说,先说要会也就从这里过,这事也从这过,但是这个不是会。你要到哪去你先看看地图才好找,但是看地图不等于你到了。

  “坚固深信,时亦难遭。”你要对于这些法产生坚固的、深的信心。所以我们要深信切愿,不是肤浅的信心。

  现在的佛教徒,十个有九个半(不能说是十个,至少是九个半)都是浅信,甚至于说是迷信,他只是迷信所以我说我的妹妹,现在迷信老太婆的帽子没摘,七十多快八十了没有摘,她迷信,她没有懂得这些道理。有的是附法外道,附在佛法里头的外道他那脑袋的观念全是外道的观念,我要不恭敬佛,佛就生气了。你看,佛还会生气。佛要见怪我了,佛要责罚我了。都是外道概念种脑袋思想的有没有?恐怕我看有人就有。有人就有这种思想就得清除,你这就侮辱佛了,把佛看成是一个神,降低为一个神。

  所以你能产生深信,而且坚固的深信,这种时候也难碰,如“盲龟值木”,瞎眼的乌龟,那个木头上正好有个圆窟窿(乌龟它是两栖类,老在水里待着也不行),脑袋一出来正好碰见一个圆窟窿,把两爪扒着木头板呼吸,享受自然的空气。“盲龟值木”,在茫茫大海之中有块木头有个窟窿,这个瞎眼乌龟它碰到这个木头,脑袋从里头钻出来,能够透透气。这是比方我们,我们现在听到佛法,我们在修,是瞎眼的乌龟碰到木头这个圈(圆窟窿),你抓在这了,这挺不错,你碰上这个机会就非常难得,你能老保持又很不容易,大家要知道。所以要生“盲龟值木”的这种感觉,所谓“时亦难遭”。

  “我今如理。”这就把这个情形说了,这个时机、环境就是如此。

  “我今如理宣说。”你看这有“如理宣说”,宣说不难,如这个“理”。“理”是什么?“理”是“理体”,就是“真如”,就是“实相”。我是如这个“理体”而说,就是如“真如”而说,就是“如如”而说。

  所以《金刚经》说:“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如如”,你说这个东西是如那个“如”。所以能说法人亦难开示,这是“如如”的境界,但是达不到。佛当然了,佛当然就是如此,佛是如这个理而说,是“如如”而说,是“如如不动”而说。

  “如如不动”不是说我的心不动,是没有离开“如如”,都在“如如”之中,说也罢,不说也罢,拈花也罢,洗脚也罢,都是“如如”。《金刚经》说佛洗脚都是说法,都在说“无上法”。

  “如是广大微妙法门。”是这样广大微妙的法门,这是在说《无量寿经》之后的结束语。当然,佛说的都是“广大微妙法门”,当然这里更是广说。

  要是从这一期的法会来说,那就是要专指,有广、有专,专就是说的《无量寿经》,就指这个是“广大微妙法门”。这个法门为什么说“广大微妙”?因为这个法门“圆具万德,普被群机。净土法门是万德之所庄严,因为一个名号就是万德庄严,“名”就召万德,万德都圆满具足。“普被群机”,上至大菩萨,下至乃至于地狱的众生,五逆十恶,都可以往生。所以称为“广大”。这广大的法门,这个门没有说什么人进不去。

  为什么说“微妙”?因为“以念佛故,善根福德顿同诸佛。”念佛善根福德同佛。

  “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把佛的功德全摄成自己的功德,这还不微妙吗?!顿同诸佛,“神妙难思”,所以称为“微妙”。所以“如理宣说如是广大微妙法门”。

  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之所称赞。”而且在这个《无量寿经》就有,十方无量诸佛都称赞,称赞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这前头讲过了,十方佛都称赞。

  第二,《阿弥陀经》里头,十方诸佛称赞阿弥陀佛完了以后,而且也称赞释迦牟尼佛,十方诸佛都认为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这位释迦牟尼佛能够做很难很难稀有的事情。

  “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这种什么都“浊”,“劫浊”、“见浊”、“命浊”、“烦恼浊”、“众生浊”。

  这样恶的世界里头,“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在这种坏的地方,又说的是这种难信的法,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这个土的众生就有这个特点,一个就是这个土的众生还能够断一断欲,比天人强,这点大家要知道,比天界还强。为什么能够断一断欲?这个土的众生还是有智慧。所以就是说这样的世间,佛能来说这样难信之法,还能在这个地方有的众生闻这个法得度,这是甚难稀有。所以十方佛称赞。

  我们再看看《阿弥陀经》的名字,《阿弥陀经》和我们这个经是一部经,所以称为小本、大本。《阿弥陀经》的名字原来是“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个名字就大大说明问题。所以智者见经题,便知全部义。这个净土法门是不可思议的功德,是一切诸佛都在这护念、都在护持摄受你,念念在加被,是一切诸佛所护念,是十方诸佛所称赞的法门。

  故世尊嘱咐汝等,嘱咐弥勒、阿难等等会上的大众,我就嘱咐你们,你们要去“作大守护。”对于这个法门要守护;不但要守护,而且要作大守护。“守”是保守;“护”是护持,把它保住,把它维护住。

  “大守护”可以有好多意思,因为这个法门是超越群伦。所以善导大师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就是要说“弥陀本愿海”,这个经就是讲的“弥陀本愿海”。所以这个经就超越其他的经典,超越一切,是第一稀有。佛也说了,于此法门中是我的第一弟子,于这个净土法门生信是第一弟子。所以这个叫做“大”,这是一个说明“大”的。你这个守护应当比你守护头目还要尽心。

  “超越常情。”这也叫做“大守护”,不是一般的守护,是胜于防护你的头目脑髓。

  “乃名为大。”种种的,是说这个“大”字的含义很多,许多方面,所谓“作大守护”。

  “为诸有情长夜利益。”一切的众生,你给他在漫漫长夜,这个黑茫茫的、不见光的长夜之中,你给他们做照明、给他们指示方向、给他们做利益。

  “莫令众生沦堕五趣。”不要叫众生沦,白居易说“同是天涯沦落人”。从前北京,日本人说叫沦陷区。所以这个“沦”字的意思就很清楚了,“沦”就是沉沦、沦陷,不要叫众生沦堕在五趣里头。

  这个地方很容易有人会讲错,“五趣”是把“天”除开了,这是“五趣”,这就恰恰讲错了,这个“五趣”包括天,把“修罗”拆开了。因为以前的经文都是用“五趣”,“六道”变成“五趣”就是“修罗”拆开。

  “修罗”有“天修罗”,归于天;有“鬼修罗”,归于鬼;有“畜生修罗”,归于畜生;有“人修罗”,归于人。他就没了,就分了。所以“修罗”不单成一趣,那就只剩“五趣”。所以这里把“五趣”我们要清楚。

  前头有“横截于五趣”,经中都是用这个,不说“六趣”,说“五趣”。

  “天趣”也是沉沦,这就是不和其他宗教共同之处,如穆斯林、耶稣教等等,他们就以生天做为最后的归宿,就是这一生得到一个结果就是生天。在佛教看来,在世尊的眼睛里头,天同样是沦落,因为他虽然寿很长,福很大,就是个肥皂泡。

  时间”是人的错觉,“长短”都是错觉所以我常常大胆地说,我将来成佛既是三大阿僧祇劫成佛,也是剎那即成佛为什么是这个就不能是那个?这都是时间上的差别,“时间”是错觉,所以就可以两个都是。所以天是堕落,我们佛法里以到天界说实在是沦落,可悲,要救度。这就是我们高于其他宗教的地方

  你们是要有这个经,不然你也生天就很好。《地藏经》说,你念了《地藏经》之后,你死了生天。生天比入地狱强太多了,你做这种功德,你暂时舒服一点,也比你入地狱强,但是总之就是说这个不彻底。但是众生有的没有办法,只能这么救他,那就没有办法了。

  如果是根器较利的话,他能接受净土法门,那就超出了,横出三界,这不是竖出。

  要是竖出的话,咱们这屋子的人谁也没有分。你要断见惑、断思惑,不要说断,连伏都伏不住,这个“见”上很成问题,就连初果都到不了。“邪见”、“见取”、“戒取”、“边见”、“身见”。“边见”,不落这就落那,这个就难,就是没有办法。所以生天也是好事。

  但是净土法门就是横着出去,这是众生长夜之中的利益。不要叫众生沦堕在这“五趣”之中,天、人、畜生、饿鬼和地狱。

  “备受危苦。”“备受”就是全都受、什么都受,这个危难、这个痛苦。在地狱中的痛苦,我这有《地藏经》,谁要想看,我都可以奉送,也可以转送给人。这部经要知道,这是大乘经典。你如果没有“了”,“了”就是罪性本来空,地狱也就是天堂,不“了”的时候是铜床铁柱、刀山剑树都是真的。

  你作梦不是有时候也疼吗?就是。虽然是梦,他有时候也疼。刀山剑树把你扎死,死了之后又活,那个死活是真的死活一回,跟你现在这个肉身受的是一样的。你认为肉身受的是真的,那受的就跟这个肉身受的是一样的;你说那个是虚妄的,你肉身受的也是虚妄的。你说地狱是假的,都是虚妄,现在给你一刀,你说是虚妄的,没事,你就可以说地狱是虚妄的;如果有人这捅你一刀,你说疼,你要流血,你在地狱那是真疼。所以要避免让众生沦堕。

  所以佛法都是为人,跟他们这些气功师不一样,他们都是为自己,一方面就是我生病我要治病,就是这个,自己要长生不老,处处是为自己。我们是为诸有情,要作大守护,为诸有情作长夜利益,不要众生沦堕,没有首先想到我自己,是想到众生佛教之伟大就在这个地方,是想到别人。

  所以我们应该很勤的去修行,不要懒惰,你这一生勤苦是一会儿的事。我都快八十了,我都一会儿的事,再活个八十,弹一指,再弹一指,有多少分别?这个虚,但是你解决了问题,这个利害关系就悬殊了。所以应该很勤的。

  今生修行,《无量寿经》的话:“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一辈子很勤很苦,都不享受,只是一会儿的事。

  勤修行之中最主要是什么?就下面三句话:“随顺我教,当孝于佛,常念师恩。”不是眉毛胡子一笔乱抓,你们现在是要修行,更不是什么外道法。

  有一个人来问我,说别人劝他:佛教你也会,道教你也会,两个东西都来,你不是更好吗?我说,你对于佛教的信心就不足了,你就两个都不是。所以“要当顺我教”,要顺从佛的教化、佛的教导。

  所以释迦牟尼佛,咱们称为“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我在就是差不多做小孩的时候,十岁,有一天广济寺晚上就念这个(那天是腊八)“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就是绕着大殿到前头天王殿。那时中间两个殿之间有甬道,不用下来,人从甬道到天王殿外头,从天王殿外头转回来,这么绕一大圈,敲钟敲鼓,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我母亲她们都回去,我还不走,我还念。后来派个车、派人去拿毯子,一定要叫我回来,就一点来钟,在夜里头。那天念得好,“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就念这一句,是我们的本师。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近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