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五十八集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6-06-21 10:47:04
关键字:心得开明,无住生心,心师,莫师于心,谦虚,袁中郎,唯我独尊,善导大师,黄念祖,敬佛,二,不净
【 点击数:1758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1991年讲于 北京 中国佛学院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我们也等于听到释迦牟尼佛在告诉我们,你们应当生到安乐国。实际现在这真是懂得了,以前我一开始就能懂得念佛是“无住生心”,最妙是在这。《金刚经》最妙是“无住生心”,但是凡夫要达到“无住生心”那就是靠念佛。不过当时也想可能念咒更好一些,因为念佛号还有一个佛字,里头还有一个“见”,咒就离开一切,咒里头一切你没有可思想的,可能更好一些。那时候我二十几岁,第一遍看《金刚经》,只承认它这个好处,而对整个世界“黄金为地”种种殊胜这些,就觉得这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实际也是如此),但是现在才知道说一切依正都是自心。所以夏老师在《净修捷要》里头说,“托彼依正,显我自心”,拿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来显明我的自心我的自心到底是什么样,也不能拿镜子看看,讲了极乐世界的依报是什么情形,正报是什么情形,这就是你的心。然后再来就知道生安乐国的重要!修什么什么法你不能不受“后有”,与其受其他的“后有”,就不如受极乐世界这个“后有”。所以不管什么人,你要想真正超脱,只此一法。我们要去弘扬、去劝,就唯此一路,唯此一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这就是个涅槃门。

  “生安乐国。”生到安乐国之后怎么样?“智慧明达”。所以最要紧的在这,不是叫你去享受,你自然而然智慧就会明达,这个是最要紧的事情

  现在这个世界上多少人修行,他也生信心,也能很做功德,就是智慧增长很难。能够生正信,能够很勤苦,能够很用功,以至于能够守戒,各种方面还都有人;可是真正能够生出智慧甚为稀有,而且“智慧明达”“明”者就是明心见性那个“明”,“达”者就是“识心达本”那个“达”。智慧能够明达,最后也都是像极乐的大士,“一旦开达,豁然贯通,自然中自然相,如光精明俱出,善好无能比”。智慧到那一步之前,要不断的智慧可以明达,一步一步的明达。“功德殊胜”,在极乐世界所得到的功德是十分殊胜,所以劝大家要去往生。

  “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在人后也。”这又说一个心。这个告诫,我们要重视,不要随着你的心。这几段的劝都很重要。“若曹”这起,当行善之,当生极乐世界。“勿得”,这是正要说的,还有个不能做的,“勿得随心所欲”。现在很多的毛病都是在这,这一点还有很多人修了很久对于这个还是没有认识,一种随心所欲就是我心里想什么就要干什么,这叫“随心所欲”。当然这个大家一般知道,这个不行,这个不好。很多你想做的事是坏事,那要克制,不能做,这个大家还能明白。但是还有许多是细一些的“随心所欲”,就是你所做的都是按你心里所能想到的去安排,你考虑之后认为这是可行的,这个也就成了你的“所欲”,你去做,不符合这个的你就不做,这是一般人的情形。这个情形正是佛说阿难的。

  阿难已经证了初果,碰见了摩登伽,几乎他就要大堕落、大翻车。他能记得住十二部佛说的经论,都可以背;自己也得了五神通,证了初果,也断了见惑,怎么出这样大娄子?佛就给他开示,就是你不明白两种根本,一种是生死根本,就是你认为这个心是你,这个是生死根本,它不是你,它是你的敌人。现在大家还不免在这个问题上敌我不分,不是全不知道,但是有的时候还是敌我不分一个是生死根本,就是你自己以为是你心的这个;一个是涅槃根本,现在你不认识,你也不知道,那个不显现,有两个根本那个不显现的才真代表你;现在你认为是你的不是你,这是敌人,敌人派来的特务,可是你上当了。

  《四十二章经》是最早汉朝翻译的经,它是选了一些最重要的,里头就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你要慎重,不要相信你的意思,你的意思不可信。所以时常都要从佛的经里头吸取一些东西,来打倒你那颗心;不是给它抹粉涂胭脂把它装扮起来,这是一个已经修道精进的你就上当了。所以“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涅槃经》说:“常为心师,不为师心。”你应当常常做你心的老师,不去做师心。不是骂人“师心自用”吗?这句话意思怎么讲?“师心自用”,你就把你的心当老师,你自己用。现在一般人说,你这个人不肯接受别人意见,没有体会到我们这个高度。所以也要听别人意见,你就想你自己,这个决定要不得的。

  宁作心师”:你要做你心的老师,你教训你的心、管你的心去。

  “莫师于心”:不要把你心中所决定的,就按着它那个发号施令,当作你自己

  所以“师心自用”是行人的大错。因为咱们现在是妄心,这个妄心就正是《楞严经》佛说阿难的,这个是生死根本。你去把这个妄心当老师,你不是认贼作子,把敌人派来的特务,你让他当总司令吗?!是“煮沙作饭”,这《楞严经》的话。这样的修持,你煮沙子要去做饭。何况你还随着它、任这个性,还妄作为非、胡作非为。所以“勿得随心所欲”。

  你看,这一段好几处都指出这个“心”字,同时都是指的“妄心”。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知道这个妄心。

  所以有的时候自己有所见,有些什么什么,都是对于这个妄心没有认识。所以这一点能够真正认识,能够和妄心划清界线,分得出关系,修持上大大的进了一步

  要是随着妄心所,“亏负经戒”,你就亏待了经,你就不会好好的去守戒,辜负了戒。

  “在人后也。”在同修这么多人之中你就落后了。这是佛的劝告。

  这几段都很好,我们就在最近这二、三周内,把这个大内容把它讨论完,这是浊世恶苦。今天就到这。

 

  今天咱们一块来参研第三十四品“心得开明”。

  我们修行主要就是为了这件事,要“心得开明”,这一品以这个为名字,这个是很重要的内容,是未来佛与现在佛的对话。弥勒是“当来下生”,是未来佛,这是弥勒佛听了佛上头那一段,因为从上一品起,弥勒佛已经是当机了,对于无量寿法会这一次讲经,这以后,从三十三品以后,弥勒是当机。当机就是他最应机。所以这一点也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未来佛是最当机的听众,也就是对于这个事他最合适、最有缘、最有责任,他最能领会,当机。

  听了佛的“劝谕策进”,劝说、教育来促进,听了之后他就向佛汇报,要陈述闻法以后自己的情况。这就像病人吃了药以后再看到医生,要说我吃药以后我现在怎么样了,这个谁都知道汇报,求法同然,大夫才知道这个药对于你是不是合适。所以是好的、坏的都应该说,我更肚子痛了,或者我吃了某一方面的病好了,可是某一方面又怎么样了。所以这种都是必须的。

  现在这一段是弥勒听了之后他的汇报,他就“白言。”白”是启白。

  “佛语教戒,甚深甚善。”佛说的这些教导、这些诫勖,就是说不应当做哪些,有所禁止、有所约束。佛之所说都是契合于第一义谛,都是契理的,所以就甚深。而佛之所说都是转凡成圣,至理一言就转凡成圣,一句话把凡夫点了成圣,所以“甚善”,非常深,非常好。具体表现在哪里?

  “皆蒙慈恩,解脱忧苦。”他是当机,代表大众,代表诸大菩萨、人天、一切与会的大众,都蒙到佛像慈父一般的恩泽、恩惠,都从忧苦中得到解脱,而且是得到彻底的解脱,所以就赞叹“甚深甚善”。

  佛是法王,法中之王。“《法华经药王品》曰:“如佛为诸法王。”佛是诸法中王。释迦牟尼佛也自说:“我为法王,于法自在。”所以佛是法王,佛也自称。谦虚当然是好,过度的谦虚就变成虚伪“我慢”当然肯定是不好;谦虚是好,如果过度的谦虚,我们就是如实,佛也不要谦虚我不是法王。所以直起直用,如实而说,我为法王,于法自在,这里头没有一点我慢。“于法自在”者,就不为一切法所拘束、所限制、所烦恼、所干扰,所以才得自在。不是说我的地位高出一切,我是最高的主宰,那就成了上帝。佛法是最平等的,没有这种思想,说法王也不是说我地位高,但是觉悟高,大家要知道。所以我常说,大家在名利上的要求是愈低愈好,对于觉悟的要求是愈高愈好法王是觉悟高,“于法自在”,没有一法可以当情。所以禅宗说“无一法当情”。有一法当情,你对于这一法就不自在,你就不是法王,你就捆住了,就有个系驴橛,栓驴的橛子把你栓在那,你就成一条驴,不是法王。

  “尊超群圣。”这是大家对于佛的尊仰,受世间的尊崇、依止,超过其他的一切圣。所以小乘教初果以上称为小乘的圣人,二果、三果、四果都称为圣人;大乘法以初地以上称为圣人,三贤位是贤人。超过一切地上菩萨,一切小果的,从初果到四果阿罗汉。

  而且“光明彻照,洞达无极。”佛的智慧光明彻照一切。《净影》解释,“光明彻照,自福殊胜。达空无极,自智殊胜”。这两个连起来,如来从体起用,“悲智并运”,这样的话这个妙用是没有穷尽的。因为佛为法王,“尊超群圣”,自证究竟,而度生之愿是无有穷尽,没有边际,因此“普为一切天人之师”,为一切天人之师,佛的十号就是“天人师”。

  现在有很多人总是信不及,又是东学一点这个、西学一点那个,什么气功、道教,不知道气功、道教他们所崇奉的天都以佛为师,而且是一切天人之师。所以云门说,“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却”。这就是凡夫对这两句话的体验,那就需要把这个太子一棍打死。他这个“独尊”不是那个地位的尊,刚才说是觉悟的尊,“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你要体会到这个地位的尊,什么什么神通的尊,学问什么什么,都应该一棍子打死。但是佛的本意不是如此。“唯我独尊”,所以“普为一切天人之师”。

  “今得值佛。”即现在我们,“值”者是遇也,我们能遇到佛。所以佛是难遇,我们现在生于佛后,就没有能遇见佛。但是现在还能够来接受这些遗教,实在已经是莫大的幸福。当时在法会上的人,那是比我们福气大得多了。或者他们亲自见极乐世界,这个信心还会有动摇吗?“今得值佛”,已经是殊胜殊胜了,还又听到关于无量寿的这些教导。“声”就是指的教导,佛说了这个《无量寿经》。

  所以那天我又写了一篇文章赞叹善导大师。咱们国内的人对于善导大师很不知道尊重,台湾也是这样子,来了一位忏云法师,他还不知道善导大师的自杀是错误的记载,我告诉他,他们都很惊讶。所以是给善导大师抹了黑

  善导大师是弥陀化身,日本人对于这个信得很结实,是弥陀的再现。他就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佛为什么要出现于世?《法华经》答复这个问题,佛为什么出现于世?因为“一大事因缘故”,为了一个大事因缘。什么是“大事因缘”?就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是《法华》的话。现在善导大师怎么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所以弥陀本愿海就是“大事因缘”,就是开示悟入佛的“大事因缘”。所以蕅益大师说,这句佛号就是释迦牟尼佛之所证,全给众生了。

  因此能够听到关于这方面的,佛的这些言教,“糜不欢喜。”没有一个不欢喜。

  “心得开明。”心就得心开、就明白。

  所以这是“演慈辩,授法眼。”佛是“慈”辩,把这个法眼授给了每一个人,因为众生没有能力知道阿弥陀佛,知道这个法门的殊胜,这些是不理解的,只有听见佛的教导才能够相信,才能够明白,心开心明,等于自己有了法眼。再说禅宗和净土,“若待融通是两物”。禅、净如何融通?答话的人(我没去查书,大概是莲池),“若待融通是两物”,要等着融通就是两个东西。所以达人的见解和凡夫的见解,大家要知道,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我们的修行就是要放弃这些俗人的见解,把它丢干净才行,一点也不叫它剩,都是些俗见所以他这个就是“心得开明”。这就是弥勒当时把大会大家的情况向佛汇报。

  “佛告弥勒。”佛就告诉弥勒(弥勒当机,对着弥勒说的)。

  “敬于佛者,是为大善。实当念佛,截断狐疑。”这四句话在一大藏教中,这是很重要的四句话,也就包括了整个大家要注意的事情。“敬于佛者,是为大善”,你能恭敬于佛,这是大善。“实当念佛,截断狐疑”,实实在在应当去念佛,“截断狐疑”。这里头我们所要注意的是这个“敬”字。一般只能体会,我要正心诚意,恭敬在佛前顶礼,供品要洗得很干净,脏东西都要摆得很远,这些地方去体会那个“敬”,其实这不相干。真正“敬”字的含义,像《净影》的解释:“敬荷佛恩,名为敬佛。”“荷”是承担

  什么叫“敬佛”?你能够承当、承担,担得起,你能够领受佛的教诲,这才是“敬”,不是形式上的像上次有人赞叹王胜宣,念佛之前要洗三遍手,这都是形式,也可以说都是啰嗦,关键是你的心。所以敬于佛者是为大善,你要承担,你要领受领受就是佛说的话你要理解;承担,你要弘法利生,佛伟大的誓愿你也承担起来去做为你自己的誓愿,这才是“敬佛”。不是到时候弄点供品,多磕些头,这些事情叫做“敬”,这都是表面初机当然要从这入手,连这个都没有你更不行了,但是仅仅是这,那就很不够

  “敬于佛者,是为大善。”也就表示佛不是希望你磕头如捣蒜,你献很干净的供,怎么怎么庄严道场,让人一看,这一切都是有为法,不是这。对于初机没办法,所以现这些事相。真正的是什么?就是你要领受、你要承担,这才是“敬”这样的话你才理会佛的话,敬于佛者”是什么?要当佛的接班人,这才真是“敬”;要当接班人,这是“大善”大善不是对待、相对的善。因为佛万劫熏修才入佛知见,拿佛的知见来开示我们,让我们都能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拿佛果地的觉位做我们众生因地的初心,所以就可以不去经过三大阿僧祇劫,顿入佛智,这一生就成办了。所以贡噶上师我亲自问他,他亲自回答,往生极乐就是密宗的“即身成佛”。凡夫处处都是“二”,达者处处都“不二”。所以大家就少“二”一点。夏老师常说,京戏有一句话,你就坏在这“二”上。夏老师常常把一些京戏的话拿来说“无上法”,就是坏在这“二”上。

  我们遵守佛的教诲,给我们这些遗教都是“文字般若”,从“文字般若”咱们来观照。有些“无住生心”你不容易,你先从一个“如梦幻泡影”,这是可以观照。事情来了,喜乐都如梦、如幻、如泡、如影,你这个要能做到,你就大变活人了,我保证你,人家会感觉你怎么变样了,你就大变活人了。你现在就是不大当它是“梦幻泡影”,认真。起观照般若,观照愈入愈深,最后证入“实相般若”。所以我们要承这个恩,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你就“横生四土,圆登不退”,这才真实的敬佛。因此“敬于佛者,是为大善”。不是要求你恭敬、上供、怎么怎么样,这些表面也“如梦幻泡影”,有什么真实意义?但是为了初机、为了初心,也是功德,或是福德。

  “实当念佛,截断狐疑。”只有念佛。蕅益大师说,释迦牟尼佛成佛所证的就是这一句,所以应当来念佛这一切你自己明着做不到,你只要去念佛,你就暗合道妙,你不知不觉也能契入“无住生心”等等,所以应当去念佛

  “盖一乘愿海,六字洪名,实为佛恩中最上之恩。”我们要领受这个恩就要自己念佛。但是不要狐疑,狐就多疑。所以渡河的人,看见有狐狸的脚印就可以放心走过去了。它要听底下有没有流水的声音,它很小心。所以不要狐疑,我们要勇猛直前,不是像狐狸那样过河,走几步听一听,走几步听一听,老在那琢磨。所以就是时信时疑,一会信、一会疑,半信半疑,或者勉强念一念,可是心中还不安,我这么着没法子,什么时候再说;或者虽然在念佛,心里想着其他的,还想着有机会去学点什么别的,这都不是真实念佛,这都是有疑。

  密宗里头就是这样,念那些咒的功德都吓死人,说老实话。后头就问,是不是这样子?他说:是,唯除于咒生疑。你听了这些咒的功德你吓一跳,你就是生疑,对于你就不兑现。要不生疑,才“截断狐疑”。

  截断狐疑”是两方面的意思,一个就是说你应当不要狐疑,老实念佛;还有,念佛可以去你的疑。所以道绰大师在《安乐集》里说,有的三昧能除贪,有的三昧除瞋,有的三昧除痴,除过去的、除现在的、除未来的,只有念佛三昧一切都除。所以它能够除掉疑,念佛只要到了念佛三味,这种疑就自断了。所以“敬于佛者,是为大善。实当念佛,截断狐疑”。

  “拔诸爱欲。”这些爱欲,种种的“爱欲”,都要把它拔掉。“爱欲”是世间人最贪恋的东西,而这是苦的因,所以欲为苦本。龙树菩萨在王宫中就体会到这一句,受难的时候,知道欲是苦。为什么受这个苦?因为你的“爱欲”,所以要拔掉种种的爱欲。

  “杜众恶源。”“杜”是塞住、堵住,堵住一切恶的源流。因为你做了恶业,做了恶业就要入恶道,就要入恶趣;你不做恶业,叫做杜绝恶源。再有一个解释,这是日本的《会疏》,它说烦恼之中瞋恚最重,瞋恚是入地狱的,又说无明也是源,无明和瞋恚这是源。佛对于这个都断尽了,没有余残。所以这个“杜众恶源”,一个就是《净影》,是从众生边说,我们应当堵住这些;《会疏》,日本人是从佛那边说,佛这些都没有了,这个不妨合参。

  “游步三界,无所挂碍。”于是乎在三界之中,当然诸菩萨这一切都是游戏,我们念佛得往生的人同样的乘佛的威神,也就可以分身到无量佛剎度无量众生,也如大菩萨一样游步十方,游步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游步三界,一切往生的这些菩萨,“随意修习,无不圆满”,随他的意怎么修怎么习没有不圆满的。所以就游步三界,无所挂碍,随缘度脱,教化无边众生。“开示正道,度未度者”。到三界去做什么?就是给他们开示正道,开示佛的一乘愿海,六字洪名,往生极乐,明白自己“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些真谛,来度那一切未度者。这是上面这个。

  底下,“若曹当知。”你们应当知道,十方世界这一切人民,“永劫以来”,就是长劫以来,这个时间不可说,辗转于五道之中。这把修罗打开了,就剩了五道,辗转在五道里头轮转。

  “忧苦不绝。”忧愁苦痛没有停止的时候。天人虽然寿很长,但是从整段时间来看,还只是一剎那。所以忧苦是不断的。众生生的时候很苦痛,老了也苦痛。咱们岁数大了,这一年就保不住去年健康的那点福了,这福就减少了,再有多一点病,也苦痛得很。

  “病极苦痛,死极苦痛,恶臭不净。”这众生臭。“不净”,这里头讲了很多,也讲了几种“不净”,我们只举一种。

  《大智度论》里讲五种“不净”。为什么说“恶臭不净”?五种“不净”就是说“种子”。

  种子就是父精母血,不干净。

  “住处”是胞胎,胞衣里头,不干净

  “当体”不净。你这个人整个全身都不净。在河南干校他们派我杀猪,那都是唯命是听,当然我是不动刀,从来不动刀,我就在旁边看,帮凶。但是一刀子下去,这个皮一剥开,跟人就一样了,实际上还是猪。所以人就是一层皮,剥开了之后非常不干净,全体不干净,而且是臭的,有一股臭味从里头喷出来,恶臭不净,真是恶臭不净。人你看着表面是一层皮,实际上是极脏的一个东西,是一个行动的粪坑,就是这样,恶臭不净。

  外相”不净不但是里头不净,外相也没有什么净,你看看这个鼻涕,到处分泌一些东西,眼睛也分泌东西,浑身出汗,有时臭汗,这外形,毛发脏,外形也不净。

  究竟”不净。彻底说,整个身不净,死了一烧也是脏里巴几的一堆灰,这都不净。

  这五种不净就是种子、住处、当体、外相、究竟,都不净无可乐者,众生不知道,自身也是如此,有的时候许多迷恋,被一些假相所迷惑。《聊斋》的故事中“画皮”,实际就是一层皮,无可乐者。

  “宜自决断。”最相宜于你自己来决断。决,要决定,要断除,要断定。

  这几句:“宜自决断,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里相应。”“决”就是下定决心,“断”就是斩断这些恶因。“洗除心垢”,所谓要断的恶因也就是这些贪瞋痴,也就正是心垢,这个心垢要把它洗干净,要把它去掉,或者洗除,这样的话,“言”和“行”都是忠和信。怎么叫“忠信”?“如言而行,如行而言,谓之忠信”。你说的就是你做的,你做的就是你说的,这就是“言行忠信”。

  “表里相应。”“表”是语言,“里”是心,言和心是不相违约,心口如一。刚才说“言行忠信,表里相应”,在这个地方我们就是说“行”和“言”要一致。底下谈到心,对心来说,你行还是表现于外的。有的人他做作,言行可以一致了,不见得表里相应,他内心不是那一回事。现在有人就是成天说假话,他这个习气不得了。所以一个人的习气不得了。我看也没有必要,他有什么必要要这么说?但是他成天说,老说,这个很可怕的!所以连他的所说和他的所行,这个“表”和“里”他不一致,这就表里不如一。总之这都是很大的毛病,我们都要避免。我们要决断,要洗除心垢,言行要忠信,表里要相应。

  “人能自度,转相拯济。”只要你自己能够救度,才能够互相救济。

  “至心求愿。”以至高无上至诚的心来求,去达到你的本愿。所以“求愿”者,是求能达到你的本愿。现在大家都有往生之愿,现在我们就要去达到这个本愿。这个不只是拜佛那求,求佛保佑我达到这个愿;是,也需要这么做,但是你光求佛,你自己不做,佛就不加持你你这个愿到底是不是真的?你要是真的,自然就有行动,自然而然要一天比一天你所留恋的东西能够放得下,你所改不了的毛病能够改,你所做不到的那些修持你慢慢能做得到这种证明不是要到你最后死才能证明,是天天都有证明给你。每天都有证明,你不用问人,只要你自己真有这个愿、真正负责任,天天有分数卷子判给你看;就是你不看,装没看见,有的根本不看,看见也不管它。所以要至心求愿。

  “积累善本。”善的根本,我们现在这个净土法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就是“善之本”。“积累善本”就相当于“一向专念”。

  这么做,“虽一世精进勤苦。”这一生你看见他,他也不是去弄一些好吃的、弄一些好享受、去玩耍、游山逛水、歌台舞榭,是很勤苦、很精进。但只是很短一段时间,“须臾”。“须臾”是四十八分钟。你看他一辈子很辛苦,其实短短的一点时间,只是四十八分钟。

  “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他永离诸苦,一个就是离苦,这一切苦决定的离,不是暂时的离,所受都是大乘法乐。

  “永拔生死之本。”这是最大可乐的一件事情,生死的根本一下子就拔除了。

  “无复苦恼之患。”你再也没有为了生活、为了眷属、生病、为了种种的事情来扰乱你,都没有了。

  “寿千万劫,自在随意。”寿命是无量的。

  所以应当个个要精进,“求心所愿。”求到你心里头所愿的这件事情。

  “无得疑悔。”不要又怀疑、又后悔,一怀疑就动摇。“悔”就是说不想再这么做,改变了。我们前面讲的那个巴建明就是很好的例子,所谓这些具体的例子,在目前还是反面教材,将来还能不能转回来不知道。不过确实是说,他成天在忙道场,刚从五台山回来,他就跑到耶稣教去了。所以谁说你就能担保你自己?他一直没有什么变化,朝了五台回来,他就这些佛教都不参加,回到他耶稣教。这就叫什么?这就叫“悔”,他不干了。不要怀疑,不要悔,自己给自己找过错,“自为过咎”,自己造罪过。这样的话你就是,这个是更严重了,这个罪过就大了。你就是还没有离开佛教,你还是在念佛,可是你不是那么精进,你就半信半疑,你对于佛教的道理不明白,你就是其他的功德还殊胜,能够得到往生,是生到“边地

  “边地”底下要讲。生到“边地”是比下品还差一点的。这个主要的特征是什么?智慧不够。不要动摇,不要自己又迟疑,将来自己生到“边地”里头去。这是“自为过咎”,不是谁在那不让你去,不让你入界、不给你办户口,是你到那你就再不往前走了,就等于这么说。这是打譬喻。

  在“七宝城中”,“边地”是七宝的城,也是跟极乐世界一样的庄严,胜过一切天宫。

  “于五百岁受诸厄也。”在五百岁里头受这个“厄”。什么“厄”?就是不能见佛闻法,所以心里很着急,就受这个“厄”。这个五百岁,我们在这个地方应当把它解释为是极乐世界的五百岁,就长了。不过我们这个地方不要太执着,总之这个时间都是活的,现在这个时候根本是众生的错觉,极乐世界更是活的。

  所以要从《观经》说,那个最下等的,要十二大劫花才开,那个十二大劫是指的咱们这的时间。这个五百岁呢?极乐世界的时间。但是有的人也不是一定要这么长的时间,可以提前。像袁中郎,他作《西方合论》,只生“边地”。那天来了一个人,他自己说,自己估计是生中辈,其实他就估计高了。谈何容易,生中辈,一般能生到“边地”就不错。

  袁中郎写的《西方合论》列入《净土十要》,所有净土书中挑出十部最重要的,它这个在里头,他就以作《西方合论》的功德生到极乐世界。他把他弟弟袁小修接到极乐世界(这篇文章可以看),袁小修《纪梦》,介绍他梦中见到他哥哥的情形。哥哥最初生就是因为戒不够。所以三辈九品种种所说的,不能把全部什么都概括,有各种各种特殊情况,千差万别,他很快就见佛闻法。所以这个地方可以证明,“边地”之所以不能见佛闻法,他因为智慧不够,闻法也不懂。但是他智慧猛利,虽然戒行有差。所以他这个房舍不在空中,它还在地面上,但是他很快就离开了“边地”。所以就不可以一概而论,这个时间。你如果忏悔,这后头也说,你怎么才能出来?你要忏悔,忏悔你对于佛的智慧不信,对你自己的智慧不信,你忏悔,你这个业消了就出来。所以这不是一个死的时间,“五百岁”可以说只是一个统计数子,统计的平均数字,就这样子,不可把它僵化。

  说到这之后,“弥勒白言”,就汇报了。

  “受佛明诲。”受佛这样明白的教诲,我们应当“专精修学”,要专心精进来修持学习。

  “如教奉行。”这四个字是最重要,我们能不能够成功,就在于你能不能够如教奉行。因为“汝意不可信”,那你信谁?所以一般就是信自己。告诉你汝意不可信”,那信谁?信教,你所认为的善知识他教你怎么做,经上教你怎么做,你就按着教去做,不要按你自己的意思去做。所以如教奉行,这是一个关键你老把自己的意思搁在善知识的意思上头,甚至于搁在佛的上头。现在很多人是这个态度,这个经是假的,那个经是错的,哪一句可以接受,哪一句不行,必须得改,那个行不通,这叫批判接受。

  要“如教奉行”,你也选择适合于你的,当然很多经,哪一宗适合,你既然选定了,就按这里头的这些教化。不但密宗是尊师,禅宗也是一样,“欲求无上道,第一莫疑师”。因为又不能信己,你怎么办?所以要求“无上道”,第一就是不要怀疑老师。“但摘果子吃,莫问树横直”,你要摘果子吃就算了,你管它那个树的枝子是横的是直的?!你多事。求无上道,第一个就是说有果子你吃。所以这是弥勒回答,“如教奉行,不敢有疑”,对于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不敢怀疑。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近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