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四十五集 (共70集)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6-03-24 09:09:23
关键字:黄念祖,正定聚,第六识,真信,德风华语,宝莲佛光,六时,重重无尽,决证极果,错觉,供养,长舌相
【 点击数:1754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1991年讲于 北京 中国佛学院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所以就叫做“妙”。“宝树说法”当然也不离开名句,可是能让你开悟,所以就称为“妙”。这样的“微妙法音”能让人悟到深远,所以称为“妙”。

再者,“风送妙香。”一个“风说法”;一个是“风出香”。

  “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你看“风”的头一个作用——说法;第二个作用——送香。“温”是温和,“雅”是雅正,不俗。这个“脱俗”很重要,所以一个人有时候我们看见他整个是个俗相,这个学道就很难了。

  再说到“温雅德香。”“德香者,香具万德也”。底下就看到香的德了,底下就说明了。《会疏》的解释,“温谓温和,雅谓雅正,香气适人为温”。有一种花叫夜来香,搁在屋子里头,当时我的老伴她就赶紧叫屋里人拿出去,说是要憋死人了。有的人怕晚香玉的香,一闻受不了,这个香它逼迫人。这个就不是这样子,这个“温和雅正”,适合于人。

  “简爱染香为雅。”譬如世间很多香味,你闻了之后产生一种爱染的心,就是俗,就是不雅。

  “香具万德”在什么地方?“故能使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尘劳”就是烦恼,“垢”是垢染,“习”是习气,这些东西自然不起,这是香之德以香作佛事,众香国就是拿香作佛事,他只要闻到香就清净入定,安乐增长,开智能,极乐世界也有这样作佛事。

  第三就是说“风之妙触。”“触”是触觉。德风碰到咱们的身体,“风触其身,安和调适”,让人感觉到非常安和、调心适意。这个快乐像什么?“犹如比丘得灭尽定”。这个“定”又叫做“灭尽三昧”,是灭尽“六识心”和“心所”这样的一个禅定,是“不还果”以上的圣人才得这个定。现在风一吹,就是凡圣同居土的人,他的快乐就跟得这个定的比丘一样。这是第三。

  第四,“风吹花聚。”树上不是有很多花吗?!吹七宝林树,花都吹下来,花就聚在一块,而且是很有次序,种种不同的色、不同的光,就一块一块的聚在一起。

  “遍满佛土。”在佛土中,整个的大地都覆盖了。

  “随色次第,而不杂乱。”黄的、红的,这样的花、那样的花,各个自然成聚,没有杂乱,不是很乱,凌乱无章,很整齐。

  “柔软光洁,如兜罗绵。”这个花在地下很软,不是带刺扎脚的,不是这个,很软,很光明,很干净。“如兜罗绵”,这个“兜罗绵”,道宣法师的解释,就是说花絮,像咱们的杨柳花、菖蒲什么等等的,很柔软很柔软的东西,软极了。这是形容它软的情况。这个花就好像我们踩在棉花上,非常软,就是像这样的这种情况,这是花。你踩在这个上头,踩上去脚就沉下去,“没深四指”,“深四指”,脚下去四指。你一提脚它又平了,当你踩下去没深四指,你一提脚它又平了,走它又平了。等到过了中午吃饭的时候,这花都不见了。有的译本,《魏译》本这个地方它就译得很拙,它说大地开裂,极乐世界地就裂开了,这花就掉缝里头了,这是译笔很拙。所以现在我们会集本这种文句就不采进去了。你说极乐世界还有这样吗?咱们这地震地才开裂,直冒黑水,那要有灾难了,这好好的。所以这译笔也很难,那么早的时候,一个外国人到中国来他翻译东西,这笔拙有时候难免的。

  “其华自没。”这也是根据古译,另一个大德翻译的,这个文句就好得多了。这花自己就没有了,就跟刚才吃饭的东西一样,来了就来了,完了之后它自然就没有了,天雨花就雨了,雨了到时候过了花就没了。

  没了之后,“大地清净,更雨新华。”天又开始下花,花雨,花纷纷的落在地上。

  “随其时节,还复周遍。”随着时节,雨花,花又没有了;又雨花,花又没有了,回还往复。

  “如是六反。”所谓它一个昼夜有六个这样的来回。

  这个“六反”雨花跟《阿弥陀经》的“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是相同的。

  “昼夜六时”,“六时”指哪六时?早上是一时,日中是一时,太阳下去是一时,初夜是一时,中夜是一时,后夜是一时,所以昼三时、夜三时,“昼夜六时”。

  至于极乐世界怎么还说昼夜?这也是随顺习俗,因为它并没有黑天,太阳下去了,我们这所谓太阳下去了,转到那边去了。《疏钞》说,“彼土既无须弥,又无日月”,常常是光明的。所以昼夜是怎么分?就是花开了、鸟在叫,就是白天;花也合了,鸟也在那安栖了,这就叫做夜。窥基大师他的《弥陀通赞》说,“华开金沼”,在金沼上花开了,化生的人就认为是天曙,天亮了。“鸟宿琼林”,那时候文字都讲对仗,四六对仗,文字很美,鸟宿琼林,鸟在琼林里睡了,“菩萨作时昏之想”,菩萨认为这是时昏。这都是一样。《圆中钞》比这个说法进了一步,“以花开鸟鸣为晓,莲合鸟栖为夜,窃恐犹是凡圣同居净土气分”,这种情况还是凡圣同居净土中的这些人他们的气分才这样,他是对于秽土将要忘还没完全忘这个时候的情况,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形。还没有忘记秽土的情况,有昼有夜。其实极乐世界已经没有时间的这些差别相。因为众生多数带业往生的,所以还有这些还没能完全忘,都带了业的。

  “若上之三土,则无此相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就没有什么花开鸟睡、是昼是夜,就没有这些分别相,也就是没有这些分别心。

  这是“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众宝莲华周满世界。”所以极乐世界称为“莲花国”,这个宝所成的莲花周满世界,到处都有,满世界都是。

  “一一宝华百千亿叶。”一朵花上有百千亿的叶子。所以说《观经》为什么不容易修?你想想你要观一朵莲花有这么多叶子,你怎么观?

  “其华光明。”花是光明。

  “无量种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什么色就是什么光,这跟《弥陀经》一样。

  “玄黄朱紫,光色亦然。”这就比《弥陀经》多了两个颜色,实际可以说无量的色。

  “复有无量妙宝百千摩尼。”无量的妙宝,百千种的摩尼,装饰在莲花上面。

  “映饰珍奇。”“映”是照;“饰”是装饰;“珍奇”是珍贵、奇异。「明曜日月」,像日月那么光明。

  “彼莲花量。”,莲花有多大?

  “或半由旬。”由旬我们采用一个中间的,四十里地,半由旬就是二十里地。

  “或一二三四,乃至百千由旬。”大小很不等。

  “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每一朵花里头出三十六百千亿光。

  “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都是三十六。百,千亿是言极其多,为什么出个三十六?这个地方查书里头,古德没有做过解释,也许有,我没看到。这是我的解释,现在假定有人推翻,我欢迎。因为极乐世界它有四土,我们讲九品,四土每一土都有九品,四九恰好三十六。每一品都有百千亿莲,每一朵莲花它就具有其他一切莲花的光,所以每一朵莲花都是三十六百千亿光,就是这个道理要知道。

  底下殊胜在什么?这一点大家就要好好体会一下,这个是重重无尽,莲花中放的光,每一个光里头出了三十六百千亿佛。在阿弥陀佛一个佛的国土里头到处都是莲花,每一朵莲花出三十六百千亿光,而每一个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你看一个佛的国土里有这么多莲花,一朵莲花出这么多光,一个光又出了这么多佛,都是身色紫金,都是相好庄严、奇特。

  “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佛都在说法,不是现相,不是现出一个景象。而且是诸佛各各,每个佛、每个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这个就是“超情离见”,就不是咱们情见所能及了。所以我们也可以想一想,这是“重重无尽”,一个佛国土里头有这么多莲花,一朵莲花里头它就有这么多光,一个光里头又出现这么多佛,而且佛都在说法、都在度众生,都安立众生于佛正道。

  这些佛是哪来的?从莲花光里现出来的,莲花光是从莲花出来,莲花都是遍满极乐世界的国土,莲花世界的国土就是阿弥陀佛所显现出来的,“重重无尽”。所以小里头包括大,一里头包括多,短的时间包括多(长)的时间,这还不是最特殊的,最特殊的是“重重无尽”。

  现在我就告诉大家一个“重重无尽”,我看见他,他看见我,我看见他的眼珠,他看见我的眼珠,他的眼珠里有我,我不仅看见他,我还看见他眼珠里头的黄念祖;他也看见我,也看见我的眼珠,也看见我眼珠里的他,这不都是一套了吗?!而且这个眼珠里你那个我,你看见那个我,我这个眼睛珠里还有你,这个下去就不知道有多少套的重复。搁两个镜子,你回去试一试,把两个镜子搁在对面,你看看它有多少镜子,“重重无尽”。所以我们不能够好多东西看得很呆板。总之不可思议,要相信这个“不可思议”,佛说的很多东西都不可思议。

  在很多人做考证、做考据,他就是要找那个“可思议”的找出证明,对“可思议”的承认,“不可思议”的就怀疑或者否定。这个他就不可能明白佛法,他就用不着佛法,就是不可思议!你必须从你“可思议”的去理解,那你就只能够理解那一点点糟粕中的糟粕,对佛法入不了门。

 

  底下,第二十二“决证极果”

  佛的大愿就是如此。为什么要有极乐世界?愿一切众生成佛,所以往生的人“决证极果”。

  “彼佛国土,无有昏闇火光、日月星曜、昼夜之象。”没有黑天,要等火去照亮,夜里头烧个篝火照亮。星曜,星是指星星。昼夜,白天、黑天。

  “亦无岁月劫数之名。”,也没有什么岁月,一年一月,多少劫,这个名称都没有。先看到这一句,没有这个,实际上就是打破时间。现在还顺着旧解来说,五种原译里头,汉、吴两译里头说“日月处空”,有日月在空间,但是日月是不动换的;《魏译》没有说到有跟无;《唐译》、《宋译》这两本就说“无有日月”。所以现在这所取的是唐、宋两译的意思。池大师解释这个解释得很好,如果你把古译也考虑在内,就是“日月”虽然有,但是佛的光明很大,后头的“礼佛现光品”就讲了,阿弥陀佛一放光,世界一切东西的光都不见了,菩萨的光、什么什么的光都不显了。月明星稀,月亮很亮的时候,好多星星都看不见了,就这个道理,被月光一比它就显不出来,月亮太明,它暗。所以《汉译》、《吴译》说是有,莲池大师解释说是“佛及圣众光明掩映”,跟没有是一样,有它也不发光。莲池大师说,要是按道理来说,应当没有是正。为什么?因为忉利天以上都不假日月,何况极乐?!莲池大师这个意思说得很好,把古释也讲通了,是有它没显,但是“无”为正。所以现在先师只采用这个“无”,这个“无”是为正,有跟没有一样,这我们就都统一了。

  “亦无岁月劫数之名。”“岁月劫数”从汉、吴两译也可以看出来,它们说是什么?《汉译》说,“日月星辰皆在虚空中住止,亦不复回转运行”。它有,它就在那待着,它不动转。我们所谓的“时间”是什么?地球自转一圈就是一天,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是一年。我们就看成是太阳围着我们转,都是在转,太阳也在转,太阳要围着它的中心转一圈要多少多少年。这个数我写了,本子上有,我对于数字记忆力非常差,我都把它算出来,我就是不太记得。所以这个时间就在这运动,地球自己在转,太阳也在转,太阳系也都是在转的,银河也在转,都在转。所以它出现很长很长的时间,时间就由于这个转。它这个根本都不动的,也没有昼夜,没有什么叫“年”,也就没有什么叫“劫”,这是从这个不动情形来看。实际要说,“时间”,现在科学上爱因斯坦已经明白了,是人的错觉,你的错觉。大家过去一直把这个东西当作真实的,跟这个不合就是不对的,你不知道你所谓的“真实”正是错觉,你的错误。佛教就说“由于妄想才有时间”。所以哪来的时间?!这“一念”过去了是过去,现在有“一念”这是现在,下面马上“一念”跟着就来就是未来。所以“过、现、未”都是因为有念头在,你要离开妄念,什么叫过、现、未?!所以毗目仙人拉着善财童子的手,善财现在经过多少多少劫,到了多少多少地方,等毗目仙人把手一放,善财童子在原地方没动窝,还是刚才那时间。

  所以“时间”,这一切各有各的时间,修行人有时候一坐下去多少天,他就觉得是几分钟,他的“时间”就不一样了。所以极乐世界它就没有这些“日月”,也没有“纪年”的这些东西、“年”、“劫”这些名称

  “复无住着家室。”这个“住着家室”不是说根本没有,刚才不是说了吗,他住的房子称心如意,想在虚空就在虚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因为他没有执着这是我的家、这是我的什么什么,他没有这个执着。咱们都“无我”了,没有执着,还要什么写门牌号数?!我的房子,我要登记,我的证件。所以没有“标式名号”。随应而现,我现在这么想它是这个样子,明天忽然心念一变,它又另外一个样子出来。所以就没有这些分别,就是说没有“住着家室”,也没有标式名号。

  “亦无取舍分别。”心心平等,天天闻法相应,闻微妙法。所以我们众生就是,见色闻声本来并不是坏事,但是你就是有分别、你就有取舍、有爱憎。第六识是很大的祸根,就在于它有分别,你就有取舍、有爱憎,这里头就出来人我,四相就炽燃极乐世界没有取舍分别,心和境是一如的,心没有分别,境界也没有分别,所以他唯有无量清净快乐。

  底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当生。”这一段很重要!所以我们这一天都能遇到一点很特别重要的内容。

  “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三聚”,一个是“正定”,一个是“邪定”,一个是“不定”

  对于这个“三聚”有好多不同的解释。“聚”就是物以类聚这个“聚”,也就是“类”。小乘我们不提了,我们谈大乘。大乘我们先引《大智度论》的说法,“一者正定聚,必入涅槃”,他一定入涅槃,这是“正定聚”。“二者邪定,必入恶道”,这个人必定入三恶道,这是“邪定”。“三者不定”,没准,且看下回分解,他以后怎么做还不知道,到底到哪去以后再看。这个说法,《大智度论》好也在这,大家广泛的都能接受。

  《释大衍论》它的说法不同一点,它一个“论”提了三个。后头两论提得太严格,我们就不采用,只有佛才是“正定”,除佛之外都不是“正定”,这是后两个;我们提它一个就够了,它一个书里提了三个,我们采它一个。“十信”以前,你虽然是佛教徒,你还是没有达到“十信”,“信位”都没有达到,这是“邪定”。这就严格了,再高深大家就更不好接受了,所以后头两个我就不引了,书上有。那个说“必入恶道”,大家说我还不至于“必入恶道”,我顶多是不定,我没准。这个是你“十信”以前,你敢说你现在到了“信位”吗?到了“信位”很不简单,在这以前你就是“邪定聚”。因为你“不信业果报故”,你对于业果报,你敢破戒,你敢做坏事,为什么你敢?你不相信你会受那个果报。大家觉得我怎么不信?你要真信的话,你敢破戒吗?地狱是真的,这点再三我敢负责说,因为真正现在就在咱们北京都有人见过的,那没有什么鸦片烟吓唬人的、先王以神道设教,真的。就这还不信,不信也不行,不信还是有,比如你不懂法律,犯了法你还是枪毙。你说我不懂法律。你不懂,不管你。你知法犯法罪加一等,你不知法犯罪还是执行。

  所以信业果的事很不简单,大家要知道。你说起来信,你实际的行动是信是不信?你要真信的话,你敢破戒吗?你不去研究戒律,当作一个自己真正的老师,我要是有错赶紧忏悔。你就是不信,所以是“邪定”。这样作为邪定,我们就能想得通。

  底下第二、第三我们不选了,他连“十信”都算“邪定”,那就不好办了,所以我们就不选了。到了“三贤”、“十地”,到了“十住”、“十行”、“十回向”,这是“三贤”位,虽然没有入大圣,不称为大乘的圣人,是大乘的贤人,这是“三贤”,到了“十地”就是十圣,这是“正定聚”。当然,你到了贤圣就必入涅槃,不退了,这都是不退了。

  “十信”叫做“不定聚”,“十信”以前,到了“十信位”,这是“不定聚”,还是或进或退。把它这个解释再明确一下,正是“十信”,这个是“不定”,因为他升降不等,他已经有了信心。但是在这之前,你还不信“业果报”,所以你必定就是“邪定”,就跟前头一样,必定要入恶道的,这个就是“邪定”。到了“三贤”、“十地”,正定,必入涅槃所以这样来看的话,这个“正定聚”是很高的。前头《大智度论》说,「必入涅槃」,这就很高的。这说到了三贤十地,也是很高的。后头说只有佛才是正定聚,那更高了,我不引了,咱们说前两个就够了。

  “今经所云彼土众生,皆住正定聚者。”你一往生之后,你就是住“正定聚”。所以憬兴(是朝鲜人,新罗国人是朝鲜人。我们这里头引证的古德有好几个国家,有日本的、有朝鲜的、有中国的)他就说,“若生净土,不问凡圣”,一定趣向于涅槃,你一定是行善,你定是生善道,你一定要行六度的,一定会得解脱的。所以往生的人只有“正定”,没有其他两种。这是他的解释,《会疏》也同意他的解释。

  另外《甄解》就遵善导大师的意思来说,他说“所谓正定聚,从佛果至十地三贤,皆名正定聚”。包括佛、十地、三贤。它这个解释就是说,净土都是“正定聚”。当然你不信净土,你不修,你不会去生,那就不属于你。你如果也发菩提心,也是深具信愿,也老老实实用你的全力去念佛、去行善,这个合乎弥陀的大愿,你是应当生的,这是“当生”。“当生”不等你生到极乐世界,你已经在正定聚,已经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是根据善导大师的意思。

  善导大师世间公推是弥陀化身,莲池大师就赞叹善导说,他纵然不是弥陀化身,必然也是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的同流。善导大师在长安,长安城里头没有一个不念佛的,这个感化力有多大!现在有什么人,在哪一个城市里头,让一个城市的人全念佛?中国、外国哪国也没有

  善导大师的意思,“正定聚”的这个利益,“通于彼此二土”。“彼土”就是极乐世界,此土就咱们娑婆世界。《甄解》承他这个意思就说,“此土正定聚是密益,彼土正定聚是显益”。到了极乐世界入正定之聚,一切都增上,决定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非常明显,这是显益,明显的利益。在咱们这个世界之上,你如果“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这四句话你去真正做到了,你就应当生,你也入了“正定聚”。这个“正定聚”,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利益这个利益是“密益”,这个利益不是那么明显,你自己也不知道,旁人也不知道,但是你确实得到了这个利益,这个称为“密益”。“密”不是保密的意思,就是别人不知道,不能知。

  《甄解》又说,“若为现生密益者,今家不共义也”。他们对于善导是尊崇极了,又称为“亲家”,又称为“今家”,是非常之亲密、非常之崇仰。说这是善导大师不共的意思,不同于别人的,善导大师独特的智慧的见解。这就可以看见《甄解》是极其称赞善导大师。当生的人,虽然还在娑婆世界,已经得到了入“正定聚”的这种利益,这是殊胜不共的妙意。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经里就说了,“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说现生、已生、当生的人都住于“正定聚”,这是反证法,如果他是“邪定聚”、“不定聚”就不能够建立这个因,不能建立当生的这个因。

  “当生”的因是什么?就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这是彻悟大师的话。他把大经、小经的宗旨合在一块。“发菩提心”是大经的话,“深信”、“信愿持名”是小经的“宗”,合在一块了。所以这就是很完备。你要“发菩提心”,你“发菩提心”加上一个形容词,你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不是只想得一点法益什么的,或者是图口头上漂亮,那就远远的不是了。为了解决自己和无量众生的生死问题,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我要解决大家的生死问题,不要在六道轮回中这么头出头没、这么枉受轮回。你本来就是佛,你现在在作梦之中,你在受种种的苦,在作噩梦,梦中你是十分的恐怖,你十分的害怕,没叫醒你之前跟真的一样。现在我们还在作梦,你没醒,你现在就当真的。但是很冤枉,没有这回事,所以要把大家叫醒起来。这是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不但“发菩提心”,我自己要醒过来,不然我不醒,我还在梦中,我知道叫人吗?我只是知道害怕,或者只知道捡元宝,不知道得去把别人叫醒。你醒了才能叫人,害怕得不得了,快醒,你在作梦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具体就是什么?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这样的情形,“邪定聚”和“不定聚”不能建立彼因。这个反证很得力,正面的咱们不好懂,反面这个咱们很可以懂。

  “邪定”会有正因吗?会真为生死“发菩提心”吗?还深信切愿,持佛名号,他不可能。很多和尚到了美国就不当和尚,他没有这个因,他没有这个抵抗力,好东西一来他就都放弃,不能建立彼因不但“邪定聚”不能建立彼因,“不定聚”也不能建立彼因,今天有,明天没有,那是为生死“发菩提心”吗?你禁不起考验。我们也不是说很多人他一直没发过菩提心,他就是禁不起考验。所以说是“鱼子庵罗华,菩萨初发心,三事因中多”。鱼下卵,成鱼的少极了。

  庵罗华,这种花不知什么花,印度可能有,开花很多,结果的很少。菩萨初发心,发心的很多,成佛的很少,他退了。你真为生死“发菩提心”,这个动力就不一样,而且他因这个起行,他是“深信切愿、持佛名号”,这个“行”就保障了他的愿。因为你知道这么“行”的话,阿弥陀佛就派二十五位菩萨随时保护你,避免一切魔的干扰,护持你这个愿这个“不定聚”的人也做不到。真正就是说,你能够做到这四句话,你就得到佛的加持,所以佛派二十五位菩萨也是加持你,就如你入于正定之聚,所以就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定到临终的时候,看见佛来接你,你才放心,要问你自己,是不是符合当生的条件。

  这个意思在小本《阿弥陀经》里头也有,“若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只要发愿,愿意生极乐世界,你就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就是入了“正定聚”了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不退转。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很粗心,我们又觉得不敢相信,就把它忽略过去了,就按自己的理论这么解释,就那么讲去了这意思很明显,所以这两个一合,就知道这是我们很大的幸运。所以我的先师听到净土法门,一个人在屋子里笑了几天,就是自己笑,说我这回才得到出去的路了。不然你哪有路?!你只是在那写两篇论文罢了,你还是没有路出去。那个论文不能给你当pass,不能给你当护照,你哪也去不了,那有什么用?!所以这一点很要紧的,就是我们在现在已经正定聚。

 

  所以底下,“十方佛赞”

  “复次阿难: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东方有恒河沙那么多的世界,每一个世界有恒河沙那么多佛。

  这么多的佛“各出广长舌相。”广大长的舌相。

  “放无量光。”佛就放光。

  “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广长舌本来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又广、又长、又软、又薄,从嘴里出来到上头,舌头能盖住自己的脸,能够舔到自己的头发。我的舅父是“南梅”,“南梅北夏”,也是个大居士,他的舌头就很特别,他能舔到鼻子尖,这也是个异相,舔到鼻子尖。“出广长舌”就是证明无量劫来口中没有妄语、绮语、恶口,这种语业的过他没有,多劫没有这个过,所以感得这个相,广长舌所以《圆中钞》(这个《钞》就是《圆中钞》)说,“惟世尊多劫实语,故舌相广长,超异常人”。然而这个舌相有常相和现相的不同,常相者就是你一缩,嘴里一吐出来就盖到脸,让外道知道佛说的是真实的,我们可以信,不然我们怎么没这舌头?!这是常相。若是现相就不同了,现相就是你看《阿弥陀经》里头,“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这个舌头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这多大!

  咱们这个经没有说“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可是放无量光。所以小本的那个舌头遍满跟这儿的无量光是一致的,舌相就是这个光,光就是舌相,而且光是更广了,可能不止三千大千世界。

  底下就是慈恩,窥基大师,窥基大师对于净土宗有三种注,大家现在学法相的人都不提了,恐怕不合乎玄奘大师跟窥基大师的意思。慈恩就是窥基。说“佛之舌相,证小”,给小乘做证明的时候。“则覆面门”,盖面门就完了,“以至发际”。“今覆大千”,现在盖大千世界,干嘛?“证大事”,要证明一件大事,证明这个净土法门,所以现这个相。这是窥基大师的解释。

  底下又说,“菩萨得覆面舌相,故其言无二。”他说的话没有两样的话,都是真实。“覆面之舌”已经没有妄语,何况现在覆三千大千的,还有不真的地方吗?这是窥基大师在劝我们要生信。

  “说诚实言。”真实无妄、真实不虚的言。《弥陀疏钞》说,“诚实”,表示必定可信。“以诚则真恳”,真实、恳切。“无伪”,没有虚假。“实则审谛不虚”,实际真实他就是这样,没有虚的。“所谓狮子吼,无畏说”,佛法说如狮子吼,百兽都畏惧,是无畏之说,四无畏。“千圣复起不能易”,一千个圣人再起来也不能改变。“万世守之则为楷者也”,“楷”是楷则,一万世都应该遵守做为楷则。所以有人总想把佛的什么再动动,这个都是自己觉得比佛还高明。又说“纯真绝妄”,纯的真,一点妄都没有。“万劫如然”,万劫也是这样。说到诚实,还有比这更诚实的吗?你看“说诚实言”,这就是“诚实”的解释。

  “诚实言”说的是什么?就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这是万世不能改的。所以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净土法门的确如此。十方诸佛都在称赞,千经万论都指示这条路给大家,东方恒河沙是如此,十方的恒河沙都是如此。

  《会疏》是日本人作的,他说诸佛所证都平等,怎么单都称赞弥陀?他就说念佛往生利益,弥陀不共妙法”,跟诸佛不共同的妙法。“故诸佛让德”,诸佛就推让,让一切众生都归向于一个佛。

  这也就是第十七愿,十方佛都闻名、都称叹,闻名的多才能求生的多、才能得度的多。所以十方诸佛跟弥陀是一个心,都是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愿意众生你们真正能得度。所以诸佛之称赞弥陀也就是为这个;弥陀之发愿,愿意十方佛来称我名,让众生闻我名都来,也是为这个不是要拉一个队伍,我要如何如何,是为众生得度。十方谦逊也不是逃卸责任,也不是表示礼让,也是为众生得度。都是真实言,诚实之言

  “何以故?”四维上下都称赞,何以故?

  就是“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因为他方所有的众生,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发了清净的信,“清净”就是信。

  “清净心者,无疑之信心也;又无垢之净心也。”没有污垢的,没有怀疑的信心。

  “忆念受持。”“忆”就是忆佛功德;“念”就是念佛名号;“受”就是信受;“持”就是坚持。

  “归依供养。”“身心归向,依止不舍”,就是归依。归向到弥陀,依止不舍离。再者,“供养”就是“进财行以为供,有所摄资为养”。

  “财行”是两方面。“财”,香花、饮食、汤药、财物、头目脑髓、大地山河等等的,这一切都可以,财,内财、外财,拿来供养,供佛,这是“供”。这是一个方面。

  再有“法供养”,我“如说修行来供养”,这是“行”。以“财”来献供,“有所摄资”为养,让他有所摄,滋养身体,对于这个身、对于法,俗话说的有营养,这样的意思,有所利益,就称为“养。”就对于这个所谓“归依”、“供养”的解释。

  底下很重要!“乃至能发一念净信。”“一念信”都是好的。《疏钞》就说,“往生净土,要须有信”。要往生净土就是需要信。“千信即千生,万信即万生。信佛名字,诸佛即救”,你能相信佛的名字,你相信、依止诸佛就救护你,诸佛就护持你。“心常忆佛,口常称佛,身常敬佛,始名深信”。什么叫“深信”?常常忆念佛,常常称念佛的名号,常常礼拜、恭敬佛,这就叫做“深信”。“任意早晚”。你时间是早一点、晚一点,还是马上就去了,还是等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终无再住阎浮之法”。不会在这个娑婆世界再常待了。就是说这个信特别要紧。

  这还说“一念净信”。“一念净信”就可以“随愿皆生”。“一念净信”,愿生彼国,随愿皆生,“一念净信”就可以生,这个是不可思议。

  首先“一念净信”,我们解释这“一念”,《会疏》的解释,“明往生正因,唯在信一念”,信这“一念”,产生“信”这样的一念。“不依念多少故”。就是你真实的信心而生出了这一念。

  《教行信证》讲,说“一念”是什么?“信心无二心”,就是信心,没有其他的;“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也叫做“一心”;“一心则清净报土真因也”法身”咱们本具,咱们要成功,就是修出“报身”,修这个“报身”就居于清净的报土。“法身”你本来不待修、不等修,本来有的,现在就是说,你这一念就正是清净报土的真因,真实之因

  《弥陀疏钞》底下它引《成唯识论》,引唯识方面的,它先说“信即心净”。

  成唯识论》里说“信”是什么?“谓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对于真实的功德你是深忍乐欲。“深忍”,“忍”就是住。爱乐,“欲”是你愿意,愿意领会,愿意相契,“心净为性”,以心净为性。这是《成唯识论》的解释。什么叫做“性”?对于这个实的功德你是“深忍”,住、安忍、安住;乐欲,欢喜,心里有欢悦;心净,以心净为它的性。

  “何言心净”。什么叫心净?“以心胜故”。因为心很殊胜。“如水清珠”,有种珠子叫“水清珠”,这个珠子搁在水里头,很浊的水当时就清了,“能清浊水”,水清珠能把浊水当时澄清了。过去有时得的水不干净,你要有这个珠子,马上一下子水就清了,脏东西都沉淀,它能清浊水。

  但“染法”就相反,“染法”它各自都有它自己的相,唯有不信这个染法,它有这个特点,“自相浑浊”,它自己就能产生浑浊。它不但自己增加浑浊,而且它还能够浑浊其他的“心所”,对于其他的“心所”也使它浑杂。

  “如极秽物。”如极脏的东西,不但它本身脏,它自己脏,谁碰到它谁脏,“自秽秽他”。那也是,你把脏的臭的大便放到干净的帽子上,你帽子不就脏了吗?!它使别的也脏。

  “信正翻彼。”只有信才把它翻过来。

  所以信”和“不信”这个差别很大很大,大家要知道在初始不觉得,都在一起,有人“信”,有人“不信”,当然都是一块,没什么差别,但是这个差别实际上是非常明显。“信”是以净为相,它是清净。所以这个比方打得很好“不”信像什么?像脏东西,你毁坏你自己的心,它不光对这个不信而已,使你其他东西都浊,这个很可怕。所以莲池大师,“今修净土,主乎心净。信为急务,明亦甚矣”,明亦是很明白。首先是要信

  《鼓音声王陀罗尼经》,我们引过一次了,“安乐世界,所有佛法,不可思议;神通现化,种种方便,不可思议。若能有信如是之事,当知是人不可思议”,能信的人你本身就不可思议。

  “所得业报亦不可思议。”你所得到好的业报也不可思议,不是你能想得到的。《要解》说,“唯有大智,方能谛信”。没有大智慧,不能信。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近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