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第四十一集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6-02-21 11:06:03
关键字:魔障,鬼神,护法神,魔王,认贼作子,摩登伽女,世智辩聪,八难,三苦,摩尼宝珠,天文学,阿,黄念祖
【 点击数:1976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1991年讲于  北京  中国佛学院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有一个电视你们最近看没看?“时间隧道”。

  他一会到四十年代、一会八十年代,这个时间可以互相通的。这些思想都很活,这都受爱因斯坦思想的影响,过去的、现在仍然在,“时间”就是如此

  所以入禅定的人,往往就是不知不觉好多天过去了。大雪封山,找虚老,大家都以为他死了,用竿子探路,后来再敲磬把他敲醒,他们一看是活的,大家高兴极了他说你们这么远来一定很饿,我这煮着芋头可以请你们吃,我是煮着芋头我就打坐,一下子就坐到现在。打开锅一看,长毛长了好长,多少天下来了。他就是不知道这个时间,这是现代的事情,“时间”

  所以《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信心铭》最后一句,“无去来今”。没有“今”,这个就表示三世就是当念,无所来、无所去,十方就在当下,三世只是在当念。

  上头所说的是法身的“本体”,“真实之际”;底下就显“真实之利”。“理”就不碍事,“寂”还常照,因为佛的悲心、佛的本愿,他要度众生。

  “但以酬愿度生。”这一切一切的法身境界,这可是为了“酬愿度生”。“酬者”,是酬报、酬愿,用俗话说是我要还我的愿、我要实践我的愿。我要酬愿,我本来有度生之愿,我要度众生。所以说四十八愿愿愿都为度众生,因此大愿成就当然要度众生,所以“酬愿度生”。怎么度?就如我的本愿,这个力量就是显他的本愿。

  “现在西方。”“现”是两个意思:一个是示现,极乐世界是从如来的自性清净心所流现,这是“现”字的一个意思;再一个意思是“现在”的意思,现在正在那说法。说“现在”的地方呢?是“现在西方”。

  西方,为什么要“现在西方”?这就是如《法华经》所说,佛要看众生的根机。

  “随所应度,处处自说。”而所说的名字不同、年纪大小也不同,也这么说,我要入涅槃,种种的。所以这佛就明说了,佛之所说它是不同。

  现在有人就是要考证,这佛不是早说了吗?我说法是随众生根机的,我有种种不同。所以“现在西方”就是“指方立相,即事而真”,要指出一个方,要立一个相,从这个事来显真。这是密宗的道理。这个善导大师他这里头他有很多他用密教的道理,他是非常主张“指方立相”的,他说娑婆的众生妄心瀑动,还不是像春天吹皱一池春水那样的动,那你已经了不起了。

  “现在”是狂,所谓“狂人失头”,拿这个“狂”来说。圆瑛拿狂人来比方,发狂。不是很安定,给他“指方立相”,他还不能专注。所以修净土的人他面壁冲西,专向着西方,心要有所归,心有所集中。所以《四十二章经》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你把心搁在一个地方上,没有事办不成的。道理都是一样的。所以你给他指出一个方向来,说那有佛土,你去专向,你去求生。他还不能专注,你告诉他无方无向,本来没有方所、没有方向,他更不知道怎么下手了

  所以为什么说“现在西方”?《上都仪》说,“要指方立相,住心取境”。心要能够指,“指”就是“住”,心要住,要取一个境,你心住在什么地方。凡夫他这样子来摄他的心还做不到,你还去叫他“离相”。所以现在你不要管离相不离相,你就是去念,这里头就是念着念着,这是最大的一个慈悲。你真正老实了,肯就这么念,你不知不觉暗合道妙。

  你老在嘀嘀咕咕:我这离相没离相?我要先离相。算来算去,这就更困难了。所以这个解释,为什么“现在西方”?这是为了众生来“指方立相”。

  底下又引了密教,密教五方佛,阿弥陀佛是“妙观察智”,也正好在西方,这都一致,都“指方立相”,这是密宗的概念。

  实际,我们老说极乐遍一切处,你哪里去找个方向?!地球是圆的,你转过来,你本来往东,后来东就成了西,连地球都是如此。他现在就是教你“指方立相”,使你凡夫能够专注。

  “现在西方,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有世界名曰极乐。”要去这么远。

  底下就解释,“俱胝”、“那由他”是什么东西,《唐译》是十万亿佛剎,《魏译》也是十万亿,这两个一致;这句话是从《宋译》来的,玄奘翻译的也是跟这一样。

  这两个数很难合,“亿”有四个说法,“俱胝”也好几个说法,“那由他”也好几个说法,你想让这两个数能够凑,你把“亿”选最大的,“那由他”跟“俱胝”选最小的,这个比较能够接近,这样算下来,一个是十万万万,“个”是千万万万。就是咱们经的这个数字比《魏译》,比小本那个大一百倍,也就是玄奘翻译的比鸠摩罗什翻译的大一百倍。

  这里头可以有两个解释。一个是随着众生根器不同,本来没有一定的距离,可以有不同之说,前头已经说了,有种种不同,这个地方有不同就没有什么奇怪。再一种就是说,这个“百千俱胝那由他”本来就不是具体指明一个数,比如得“百千三昧”,“百千三昧”不是说就是一百乘一千,它就是你得许多三昧。我们说“千万人所不能及”,也不是一个死数,一千乘一万,这个数都达不到,意思就是“言其多”

  而“百千俱胝那由他”在一块,就是没有实说这个十万亿,而只是说很大很大一个数。这个“百千”不是说一定是一百乘一千,而是说很多很多“俱胝那由他”佛剎,这两个就可以一致。不一致也没关系,佛在《法华》说了,我就是说了种种不同,随宜而说,处处自说,名字不同,距离不同,而且哪里有一定的距离?!

  所以有很多人就根据这个,来说哪部经是真、哪部经是假。实际都是不出自心,“十方虚空生我心中,如片云点太清里。”你说是“十万万万”也可以,你说是“千万万万”也可以,总之都不在自己心外,要知道我们这个心量是大;不光是这个,更大,十方虚空。

  最近科学家又发现一个事,发现这个世界排列得很整齐,把它这个外边搁起来好像一堵墙一样。这个就很像莲花世界的那个情况,我们这一层层莲花海,一层层世界。发现这个时候,天文学要起革命了。所以慢慢的这些仪器发达,都要证明这些佛说是正确的

  许多许多世界都是很等距离的排列,我们华严世界就是说“世界海”,多少多少世界,莲花一层层多少重,是很规律的。现在科学家已经发现,这个很规律的。所以这是空前的一个发现,但是不是科学论文,就是他参考上看见的,不过他还是有一定的根据。但是总之这都不出我们“自心”,要知道

  所以《观经》说,“阿弥陀佛,去此不远”。还有《疏钞》的话更好了,“分明在目前”。莲池大师这样的大德,净土宗跟禅宗哪里有两样,什么十万亿佛土,分明就在目前,就在你们诸位眼前,“亦何尝远?”这里说十个“万万万”、千个“万万万”,都只在大家眼前。所以我们也要少执着,才无碍;无碍,才能自在。你要能于一切法而得自在,你就是法王;你不得自在,在这老生分别,老在这怀疑,不能生信,那就缠缚了。

  经过这么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那还有个世界。“世”代表时间,“界”代表空间,所以称为“世界”。名号为极乐,梵语是须摩提,可以翻译安乐国、安养国、清泰国等等。《弥陀要解》就说是“永离众苦,第一安隐”,永远离诸苦,它最安稳。

  刚才说,佛土没有坏,它不是微尘所生,不管你三劫,说三劫,火劫、风劫,现在都很清楚,就是大爆炸,热波就是火劫,风劫是压力波,什么世界都摧毁,极乐世界不受这影响,它本来不是物质所成,所以安稳,第一安稳。人也没有死,只有进步,所以称为极乐。

  这个世界名为极乐,极乐有四土,过去也讲过了,常寂光土是法身佛的居处,实报庄严土是法身大士,方便有余土是三乘的圣人,凡圣同居土是四圣六凡都在那住,所以称为凡圣同居土。极乐的凡圣同居土的殊胜在于什么地方?因为它的凡圣同居净土就圆融无碍,也通于上三土,和方便有余和实报庄严和常寂光土是相通的,这个就是非常殊胜,这个就是极乐世界最殊特之处。

  《弥陀疏钞》,莲池大师这些高僧,我们都称为是弥陀化身,他说我们往生的人也是随着你的根机,你所见到的是不同的。所以有个人他跟我说,能不能找一本最正确的佛的传文?我说你不可能找到,所见不一样,他记下来跟他记下来这就应该不同,同倒是不应该了,所以世俗之见碍事。

  有在同居能够见常寂光的,有于同居见到实报庄严的,有于同居能看到方便土的,有于同居就只能看到同居土,所以这个多少品类,种种不同。在《像法决疑经》里说,这是指佛在世的时候,“今日坐中”,就是今天咱们这一会之中,“无央数众”,许多许多大众,“或见此处山林”,有很多人就看见这有山林、有砂砾、有沙子,这是一种;有的看见有七宝,这都是七宝庄严;或者看见这是诸佛行处,这就是诸佛所行之处;或见即是不可思议的诸佛境界。这就是随其机异,你的所见不同。

  所以《维摩诘经》,人家问释迦牟尼你成佛没有,你成佛之后你这个土怎么这么不净?佛就用足指按地,大地发光,这个世界跟他方的佛国净土没有两样,但是很多人看不见。你要让大家写的时候,看得见的人写他看见,看不见的人写我没看见。所以就是说大家要知道,你自己的那个根机在那障碍你。今天这个地方,种种不同,各随机异。

  所以《弥陀要解》说,现在说的这个极乐世界,“有世界名曰极乐”,这个世界就正是指的同居净土,可是这个同居净土它也就横具上三土。

  “有世界名曰极乐。法藏成佛,号阿弥陀。”法藏已经成佛,佛号是什么?很是示现,示现的就以阿弥陀为号。国土是依报,这说的是正报。土说了四土,身就有三身:有法身,有报身,有应身,应身又分多少种,大家自己看看。《弥陀要解》说,今天说阿弥陀佛,就是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是化身佛,在同居土中的化身佛。

  示生化身是现佛相,现八相成道身的化身佛。随宜所变的,不现成佛相,而现普通的,或现出家,或现不出家,或现国王等等的,这种化身叫做随类化身。现在说的今现在,佛正在说法,这个佛就是同居净土示生化身的佛,同时他也就是报身佛,也就是法身佛。佛的三身就像什么?就像摩尼宝珠,宝珠有珠体、珠光、珠的影子,珠体是法身,珠的光(相用)是报身,珠的影子所显现出来这是化身。但是三个不相舍离,怎么能出现影子?它是从珠子生出来的。

  三身是这样子,同居又横具上三土,所以你生到同居,你见到是化身佛,也即是见到报身佛和法身佛。你所居的国土是同居土,但它也就是通于上三土,所以极乐的同居功德殊胜,不可思议。

  底下解“号阿弥陀”。阿弥陀就是“毘卢遮那”。在《弥陀疏钞》,用密宗的道理来解释,”“三十七佛”都是“毘卢遮那佛”显现。

  “谓遮那内心,证自受用,成于五智。”成五方佛。毘卢遮那在中央,表示“法界体性智”,这就比咱们“唯识”所讲的“四智”多出一个“智”,叫“法界体性智”。

  “次从四智。”就“转八识成四智”的四智,“流出四方四如来”。

  “妙观察智”就变在西方的阿弥陀,无量光、无量寿。所以,《弥陀疏钞》的话,“则一佛而双现二土也。”所以“弥陀”跟“毘卢遮那”就是一个佛。

  “双二土”是什么意思?“双”这个字是“兼”的意思,“兼”着两边叫做“双”,是一尊佛兼着领两个土——华藏世界、极乐世界。

  东密就说,“阿弥陀佛即是大日如来”。日本的兴教大师,是密宗的大德,“是故大日如来或名无量寿佛”,不生不灭。“大日如来或名无量光佛”,因为光明遍照。所以“大日如来”又名“无量寿”,又名“无量光”,“大日如来”就是阿弥陀佛。

  而且“阿弥陀”三个字有无量的妙义,无量寿、无量光、甘露王、无量清净等等等等。而且“阿弥陀”三个字,每个字都有“无量”的意思这里头写得很详细,大家自己看一看,“无量的妙义”。

  所以你念“阿弥陀”三个字,这几句话是出于《阿弥陀秘释》,也是密部的书。“唱阿弥陀三字,灭无始重罪”,念这三个字,可以灭你无始以来的重罪

  念阿弥陀一佛,成无终福智。”,有完的福智,说不完,没有完了,不可穷尽的福智。

  “如帝网一珠。”帝释天宫中网上的一个珠子。

  “顿现无尽宝珠。”一切宝珠都在一个珠中出现。

  念“弥陀一佛,速满无边性德也。”称赞念佛的功德,很快的圆满无边自性本具的功德。所以《秘释》它的这个说法,是开开诸佛的秘藏,显示持名这个法摄一切法的功德。只要专念弥陀就可以迅速圆满自性本具的无边妙德,我这句话就是《秘释》的“速满无边性德”说得详细一点。

  这种道理就正是佛的知见,这不是众生知见。所以念佛的这个德、这个殊胜、这个功用,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只有佛同佛才能彻底知道,其余都只能知道很小的一部分。所以这个法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因为它如此殊胜,不然为什么说“难信之法”?!不是很多人都在念佛吗?但是他能这么信吗?你说信不信阿弥陀佛?信,不信我为什么念?!因为我想生极乐世界,那他就来信但是他就不能相信到这个佛号有如是功德,阿弥陀佛是如是的清净庄严,极乐国土如是的不可思议,这个法门如是的超越,这一切都是难信

  从前已经说过好几次了,说“阿字出一切陀罗尼”,从一切陀罗尼生一切佛,所以这个名号之中功德是不可思议。这就是佛陀答阿难的话,“法藏成佛,号阿弥陀”。

  “成佛以来,于今十劫。”成佛到现在是多少时间?一共有十劫。这也都是随宜,实际阿弥陀佛也是久远成佛,释迦牟尼佛也是久远成佛。在《法华经》里头,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都是大通智胜如来没出家时的王子,他们本来是弟兄,那个时候就跟着佛都出家了,现在都成佛,在十方世界说法。阿弥陀佛是第九子;释迦牟尼佛最小,在娑婆国土。

  释迦牟尼佛他成佛以来,多少尘点劫、尘点劫,你把世界碎为微尘,离多远撒一个尘,这个尘土有多少世界,又有多少微尘,把这些微尘,而这么多劫以前,释迦牟尼佛就成佛了。阿弥陀佛不是同样吗?!早已成佛。

  “今现在说法,言今现在,则非过去与未来,直指当下。故云今现在,表阿弥陀佛是现在佛。”因为是在这个时候,就我们这个时候,“正为众生说法”。所以“今现在说法”不是说释迦牟尼佛当时答阿难那个时候说的,就今天我们这个时候,佛正在说法。

  再过一千年、二千年以后,读这部经的人读到这一句话,他也应当体会“今现在”就是他看经的时候,佛正在说法。至于“说法”,佛是以何身说法?据《弥陀疏钞》,莲池大师的意思,“说法者当是应身”,但是也兼报身,是报身说法。有人说是“三身齐说,各随机宜”,法身也在说。

  “三身齐说,则说法者虽是应、报身,实亦兼法身矣!”听的人也随你机宜,你听到的只是化身所说,你也可以听到这其中就是报身所说,也可以领会到法身所说,各随机宜。

  “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之众,恭敬围绕。”广大之会,盛大之会!这是第九品,就是说弥陀圆满成就了,如实安住庄严净土,三身四土,今现在说法。

 

  底下说了一个“皆愿作佛”。这一品只有古译才有,只有《汉译》、《吴译》才有这段内容,魏、唐、宋都没有。把它会在这很好,就是佛说这个时候,当时会中有阿闍王子和五百大长者,有一万二比丘、七千男居士(优婆塞)。

  其中这五百零一人他们起来,他们都欢喜,每个人拿一个金花盖(金色的花成的花盖),到佛前礼拜,拿花盖供养。供养之后就退后,坐在一边听经。听经心中就发愿,愿我们将来作佛的时候都能像阿弥陀佛一样,能这样成就国土,广度众生。他这一想佛就知道,所以《金刚经》说“如来悉知悉见”。所以佛的心和我们的心没有毫厘许间隔,一丝一毫的间隔都没有。他这一动念,佛就知道,就对大家说,这些王子他们都要求成佛。

  “彼于前世。”他们就是发大乘心,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住菩萨道。”都在行菩萨道,无量前世。

  “无数劫来供养四百亿佛。”所以一个法会它很殊胜,因为参加一个法会,大家要知道,这些人已经在无量劫来供养过四百亿的佛。

  “迦叶佛时。”就说他们跟释迦牟尼佛的因缘,供了四百亿个佛,释迦牟尼佛是四百亿佛之一,在迦叶佛的时候,他们是我的弟子,所以今天他们又来供养我。所以都是不离开前缘,又碰见了。这时候大众听见佛说之后,都替他们欢喜,因为他们要成佛。

  这一段就是说,希望大家也能像这些人发愿,愿我们皆如阿弥陀佛,这个发愿就得到授记,将来就成佛,这是第一点。

  第二是说明这个因缘,因缘很重要,过去生中他们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现在他们又来了,又来献供养,又来听经。所以我们常常要结这种缘。

  缘法很重要,不能度无缘。所以佛在王舍城的时候,有三分之一的人,不但没有见过面,没有听过佛的名字。那一个城,只有九十万人,不是很大。佛那么说法,那么样的威德,还有三分之一的人连名都不知道,无缘。所以缘很重要!

  第三点,我写这个的时候没有把它写进去,就是说这个法,居士非常相宜。所以在这部经里头,“德遵普贤品”,除了大菩萨,文殊、普贤、弥勒列了之后,底下就是“贤护等十六正士”,这“十六正士”都是在家菩萨,把他们列名。这个地方佛说完法之后振奋,来献供养、来发愿又是在家人,就表示这个净土法门适合于出家人、在家人共同都来修持。

  在家人就更加需要这个净土法门,很多人不理会这个,因为在家人你有工作、你有家庭、你有负担,你有好多事,你再不用这个法门,你还想靠禅定、种种种种其他的办法,你就行不通。所以就是说,在家人是非常相契。

  这个经中,在家人的地位,前头提出十六正士,这提出五百长者、阿闍王子,都当成佛,这也是其中的一个意思。这样的话,第二卷就圆满了。

 

  我们接着第三卷。

  前头一个总的概述,我们就不一一讲了,大家自己看。从最末一段,最末一段我们讨论一下。底下就要讲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种种庄严都是事相,黄金为地、七宝庄严、宫殿楼阁,种种都是事相。

  往生论》就说,有三种庄严:一个是佛庄严,菩萨庄严,正报很庄严;还有国土庄严,这都是事相。但是这三种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就是清净句”,“清净句者,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个事相的本体是无为法身所以我们必须要体会得“事理无碍”,而极乐的境界中它处处表现出“事事无碍”。

  所以“事理无碍”、“事事无碍”,这两个“无碍”是我们今后所要讨论的、所离不开的。要离开这个,不能够在这个事相之中,你离了本体了。

  或者有人就说,他不喜欢谈这些,你看看还都是一些事相。而不知事相它就是说的是理,而不知事相之妙,它“事事无碍”,这一种更殊胜,是超过“事理无碍”的境界的。

  “真实智慧者,实相智慧也。”“实相”就没有相,真的智慧,真智就无知。无为的法身是法性身,法性是寂灭的。生灭灭己,寂灭为乐,寂灭。法性寂灭,法身就无相,寂灭了还有什么相?生灭都没有了,还有什么相?!由于无相,这个很重要,无相也没有那个不相,不相也无,不但相是无,不相也无,无不相,“无”和“不”是两个负号,负负得正,所以生一切相。有的人就是偏空,就是空空空空,空下去了。所以灵峰大师《金刚经破空论》,就是要破这个“空”。

  所以净土法门就是《华严》,大家不要把它看低了,不认识。

  “无相,故能无不相。是故相好庄严,即法身也。”这是昙鸾大师的话。

  “无知,故能无不知。是故一切种智,即真实智慧也。”“无知无相”是这么解释。他底下就说“相好庄严即法身”,这句话“是画龙点睛之笔”,不是要离开“相好庄严”去见法身,“相好庄严”就是法身。

  所以永明大师说,“至理一言,转凡成圣”。这样一点,就是宗门说的话,“大地无寸土”,大地找不着一寸土,“相好庄严”即法身,哪还找土去?!所以这么体会,禅宗、密宗、净土这三个,“即三即一”、“即一即三”,都是“事理无碍”、“事事无碍”。禅宗也谈“事事无碍”,不是不谈“事事无碍”。这是先做一个总的提醒,要知道相好庄严皆法身。所以底下谈到“相好庄严”,咱们就不要只是看到。我年轻的时候曾经也很不喜欢这个“黄金为地”,那个时候不懂,就把这个黄金看成是黄金、黄金、拜金。

 

  第十一品,我们第三卷开始。

  “国界严净。”庄严清净。

  “佛语阿难: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它有无量的功德,具足庄严,一切庄严它都具足。

  “永离众苦、诸难。”没有一切苦。

  “恶趣、魔恼之名。”众苦、诸难、恶趣、魔恼,连名都没有,何况有实?!我们就从这讲起。

  《往生论》说,“无量功德具足庄严”。他的国土功德庄严,成就不可思议力。这个像什么?就像那个摩尼如意宝珠一样。

  摩尼如意宝珠,这个是拿它来做譬喻,摩尼如意宝是佛涅槃时,以佛的方便力,留下很多很多舍利,舍利,众生就供养,当众生福报尽了的时候,这个舍利就变成如意宝珠。这个宝珠在海里面,龙拿来当首饰。如果有转轮圣王出世,他以他的慈悲力、他的愿力,能够得到这个珠子,得到这个珠子他就可以对于咱们这个世界做很大的饶益,他就从这个珠子可以给出种种众生所需要的东西。他就要斋戒、修法、发愿,愿它能够降雨似的降出种种的宝来,种种众生需要的东西,所以称为“摩尼宝珠”。

  他说极乐世界种种的,就像拿摩尼宝珠来做比方。但这个宝珠这么殊胜,可以出生众生所需要的一切东西,这只是个相似的比方。因为这个宝它只能给众生衣食等等,不能满足众生求无上道的这个愿,它不能就是说我下个东西给你,你就得无上道,这个不行但是说法可以所以就是说只是“相似”。

  而且这个宝能满足众生一身的愿,不能满足众生无量的愿,你要求这个愿得这个,但是其他的愿你一时得不到,有些差别,所以说“相似”

  而且为什么说是相对?因为它只是相似,勉强拿它来作对比。所以就是说是这样一个相似相对,勉强拿来做对比,如摩尼宝,彼土是如这样。

  再正式来讲,“无量功德,具足庄严。”昙鸾大师说,是从法藏比丘,他“菩萨智慧清净业起”。因为他作菩萨的时候,他所做的这一切是智慧清净的,做了种种的庄严佛事。

  “依法性入清净相。”就是如实的,也就是住于“真实之际”,庄严国土,入了清净之相。

  这个法他就没有颠倒、没有虚伪,所以就是真实功德。所以说是无量功德,具足庄严。因为是真实功德,所以是无量功德,而且这个功德就具足庄严。把这两句经文解释了,昙鸾大师的话解释了。他没有虚伪、没有颠倒,是“真实之际”,是真实智慧所流出。所以你只要相信就可以得“真实之利”,它是有无量的庄严。

   “众苦。”,说“三苦”、“八苦”。

  三苦”就是苦苦、坏苦(我们大家公认的苦是坏苦,现在认为是乐,但是以后要失掉,苦)、“行苦,就是五阴的这种流转,念念迁流。

  “八苦”,大家都知道“八苦交煎”,大家很熟了,我们不讲了。

  “诸难,指八难”。

  八难”

  一个是地狱难”。在地狱中闻法很难。

畜生难、饿鬼难、长寿天难”。这是禅定的关系,他就跟那鱼冻了一样不能动,他也不能闻法,这也难。

  北郁单洲难”。那儿佛不去,很困难。

  还有盲聋喑哑难。瞎子、聋子、哑巴,就是说这个很难。

  第七,这个我们要注意的,“世智辩聪难。聪明人都要警惕,很容易就是这所指的第七。

  如果你只是“世智”,再加上你能说会道,辩聪,会写文章,就属于这一类,这个很难,你如果要成道很难。你“成学”很容易、你“成名”很容易,“成道”就很难很难了,不然佛不这么说。

  世智辩聪”,世间的智慧,这种能说会道、能写文章、能辩论,言之成理,能有说服力,大伙相信,属于“世智辩聪类”。

  “世智辩聪类”包括相当广,但是你这个就跟那个“地狱、畜生、饿鬼”、跟那个“瞎子、哑巴”列入一个行列。

  第八,“生在佛前佛后难”,困难。

  所以这个“八难”。我们这个地方就是要注意“世智辩聪”,聪明要正用。聪明人更不可以,因为既然很聪明,他就很自信,更不可以相信自己

  《四十二章经》里头有许多很重要的,所以首先来翻译给我们:“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你要慎重,千万不要信你自己那个思想,你的那个思想不能信。

  《楞严》也是如此。你“认贼作子”,你相信这个妄心,你拿这个“贼”当作儿子去保护它,你最后的结果就是“煮沙做饭”,“煮沙做饭”就绝对不能成就。这些话都打中了那些个“贼”的痛处,所以他要反对《楞严》。“认贼作子”,现在很多人“认贼作子”,保护那个儿子,这点要认识清楚很不容易,很不容易这个地方。

  以佛跟阿难说,你之所以能知道十二部经典、你能够背诵,而且你得了初禅,已经有了神通,你不能“免难”,为什么?你就不知道二种根本,你不知道生死根本是你那个妄心,你拿它当宝贝供着它,你真心不知道。你这二种根本不明白你就不行,摩登伽难你就没办法,好险!这就说明,看《楞严》这一段很注意的人可能不多,只是在“七处征心”那找去了,一处一处的。那都是刚开始说,给你破妄。而这两种根本很重要,是带根本性质的。

  所以传孔子之学的是曾参,“参也鲁”,“鲁”就是有点笨。所以传法的不是子贡他们。子贡闻一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听一个懂两个,但不是他传的圣道,而是有点鲁的曾参传的。这个“道”,所以老子的话,“下士闻道大笑之”,你跟他讲“道”,下士一听他还觉得奇谈、笑话,他不理解。大家要知道“下士闻道大笑之”,那也应该就知道道是怎么回事了。不要当下士,你更不可以变世智辩聪。

  “恶趣”就是三恶道。

  “魔恼。”四魔:烦恼魔;阴魔(“色受想行识”,这都是扰乱人的);死魔(就是死亡,你如果好好修行,你要成就,你寿命终了);再一个魔就是所谓“他化自在天子魔”。

  “他化自在天”是魔天,这个天子的威力很大。这都是真的,真有其魔,他妒忌、障碍,他破坏佛法,你们都信佛法,他队伍就少了,这个是往往要给你造成很多很多干扰。尤其是修禅定,往往他变现出种种情况来扰乱。所以在得到了境界,他这个很厉害,你哪个地方一偏重,就从哪个地方他就进来了,不知不觉把你引入魔途。所以《楞严经》讲,你不持咒就禅定,不可能成功。你不持也行,你得把这个咒写在禅堂或者挂在身上,就是要依靠佛的加被力才能免除魔恼。

  极乐世界为什么永无魔恼?因为它就是“一清净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真实之中它是一法清净,连这个名都没有还有实际吗?!所以法华经》说“若有女人”。《法华经》是特别提倡女同志修净土,这一段是对女人说的,所以净土法门适合于在家人,尤其是在家妇女。法华》特别指明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求往生了。

  求往生之后,“不复为贪欲所恼”,贪欲不能再扰乱你;“亦复不为嗔恚、愚痴所恼”,嗔痴也不能恼你;“亦复不为骄慢嫉妒诸垢所恼。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这是《法华经》里头的,所以她没有这个魔恼。

  “至于魔事(魔障)。”咱们众生念佛还能免除魔,你生了净土当然更没有魔了,所以彼土就没有这个名字。

  《十往生经》说,“佛言: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彼佛”就是阿弥陀佛,派二十五个菩萨,“拥护行者。所以就不会像禅定遭遇魔障那些事。

  极乐世界,你真心要这么修,很虔诚的这么修,阿弥陀佛派二十五个菩萨来护持你。

  “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一切恶鬼,现在很多都是恶鬼、恶神,很多都是依恃鬼神,现在他们很多都会搬运东西的奇异功能。其实我从小就知道,变戏法的这个法叫做“五鬼搬运法”,说大官的印辟邪,他把印都给你搬了。他就是一个鬼跟他合作,都是一些恶鬼、恶神。所以大家有的时候就是喜欢颠倒。我小时候念书,我老师就告诉我,你是南方人?南方人。南方像这种事很多,有的人他就会用鬼。说你到一个人家里,看他家里干净极了,一点尘都没有,他一定是用鬼,你别得罪他,他会派鬼来害你。这些恶鬼、恶神就是他给他做事,给他当勤务员,给他当保镖,他受他的派遣,他就给他吃东西,杀什么东西,血去供他。

  所以《十往生经》讲,恶鬼、恶神不能得其便也。而且,咱们这个地方众生遇见了魔障就修念佛法门,念佛可以治魔障。尤其是你用打坐的办法出了偏差,也是靠念佛来治。你修禅定出了偏差,怎么来解决?靠念佛。

  “亦无四时、寒暑、雨冥之异。”春夏秋冬、阴天下雨,它是一味平等,没有这些。也没有“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荆棘、沙砾、铁围、须弥、土石等山”,没有这一切。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近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