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随顺大自然,就风调雨顺;违背大自然,灾难就来了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6-01-28 20:16:46
关键字:自然,风调雨顺,修行,三皈依,觉正净,出家,学经典,因果,无事不登三宝殿,真诚心,境随心转
【 点击数:5256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2014大经科注》第306集  2016年1月25日 讲于 香港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方老师指示我的学佛门路——要从经典当中下手

 

  【经】舍家弃欲,而作沙门。

  要不要出家?出家是为了弃欲、离欲。“沙门”就是出家人。

  【解】《毘婆沙论》云:家是烦恼因缘。夫,出家者,为灭垢累,故宜远离也。又玄恽师云:出家,造恶极难,如陆地行船;在家,起过即易,如海中泛舟。

  这是什么时候?方东美先生告诉我,这个话六十五年前说的,我跟他老人家学哲学,给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当时我非常讶异,我说佛教是宗教,宗教是迷信,又何况佛教是多神教,多神教意味着是低级宗教,高级宗教只有一个真神,低级宗教什么都拜,到寺庙里大大小小的不知道有多少,属于低级宗教,它怎么会有哲学?老师告诉我,你还年轻,你不知道,他说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他学佛,他没老师,他在家里学,没有一天不读经,最喜欢的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特别把这部经介绍给我,我也很喜欢它

  老师告诉我,二百年前中国城市、农村大大小小的这些寺庙,佛教的寺庙,里面一些出家人都是有道德、有学问的,你跟他们学佛都有成就;现在没有了,现在他们不学了你学佛,到哪里学?这指示我的门路——要从经典当中下手。

  在那个时代佛经没有人印,书店里买不到,台湾只有两个书店,台中的瑞成书局,台南的庆芳书局,只有这两家印一点佛书。印的什么东西?都是经忏佛事需要的,种类少,数量也少,那些仪规我们都用不上。所以我们要到寺院去借《藏经》。《藏经》有时候不能离开门的,在里面抄,利用星期假日去抄经,这是那个时候的情况。

  现在更难了,想学佛不容易我们那个时候学佛还有些好老师,在家,像方东美先生、李炳南老居士,通家他们真干,经论里面所说的,他们能够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工作,他用上了,真的是法喜充满。像《论语》上孔子说的“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是有不少出家人,就不是真正学道,他们不读经,以经忏佛事法会为主,把出家当作一种行业。

  玄恽法师,古人,不是现代人。现代人出家造恶也很容易,不难。在家、出家造业的多,研究经教有深入的不多,能够依教奉行、真正修行的人

  “修行”,“行”是行为,“修”是修正,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这两个字是这么讲法。修行的标准就是经论,与经论相应的,这是正确的,好的行为,佛菩萨的行为;与它相违背的是凡夫的行为,是在六道轮回里头造业。业有善、有恶,善业来生生三善道;恶业来生生三恶道。

  修正行为,“行为”有三大类:起心动念是“意业”,念头在造业,起心动念;言语,“口业”;身体动作是“身业”。行为再多总不出这三个范围——身、口、意经典里面所学的就是帮助我们修正我们犯了错误的行为,最明显的,一入佛门你就接触到的“三皈依”、“五戒”、“十善”,这是必须要受的;出家的时候“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

 

违背大自然,灾难就来了;随顺大自然,就风调雨顺

 

  “五戒”里头“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这是“五戒”,最简单的跟中国传统所说的“五常”完全相同。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是伦理、是道德,“伦理”是“道”,“五常”是“德”。“道”是自然、大自然的规律,不是人为的,不是哪个人创造、哪个人发明的

  父子有亲”父子的亲爱是天性,这不是人发明、不是人规定的,是自然的。父母对儿女,儿女对父母,这是属于“道”,所谓“伦常大道”。

  君臣有义”。“君”就是现在的所谓领导。“臣”是被领导,领导跟被领导要有“义”。“义”是什么?“义”是理智,“义”是礼貌。

  夫妇有别”男女结成夫妇,这是大自然的,不是哪个人规定发明,不是的。

  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所以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是“德”,随顺大自然,不能违背大自然。违背大自然,灾难就来了;随顺大自然,那就风调雨顺所以“德”是随顺自然之道,这就叫“德”。

  五常”是“德”,“仁、义、礼、智、信”,“仁”,不杀生,跟佛家合起来,“仁”是仁爱、仁慈,“仁”者不杀生;“义”者不偷盗;“礼”者不邪淫;“智”者不饮酒,不饮酒是“智”;不妄语是“信”,跟人往来说实话,没有欺骗人。

  所以“五常”跟佛家讲的“五戒”完全相同。

  再扩张一点,就是“十善”,“十善”是“五戒”再扩大,讲圆满了,为什么?最容易造业的是“口”,所以“口”就加了一条。“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不恶口恶口是说话粗鲁,让人家听了不舒服,所以“口”说四条。“意”是“不贪、不嗔、不痴”。这叫十善业,学佛这是根本法,必须要修的,人人都能够守住“三皈”、“五戒”、“十善”,人人都是好人。

 

“三皈”是学佛最高指导原则,现在“三皈依”只是念念,没落实

 

  “三皈”是三条最高指导的原则。“皈依佛”,“佛”是觉悟的意思,觉而不迷。

  怎么“皈依”?我从迷回过头来依觉悟,这叫“皈依佛”。

  什么叫“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我们从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想回过头来,依正确的见解、思想这到哪里去找?经典就是的圣贤的经典都是正知正见,多读圣贤书你就明白了。

  皈依僧”,“僧”是出家人,出家人真正有修行、有道德、有学问,我们对于经教上不懂向他请教,他是我们指导教授。这个意思。现在乱了,乱成一团了

  所以我们在《坛经》上看到六祖惠能大师,惠能大师讲“三皈依”,就不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怎么讲?他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底下再跟你解释,“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佛”是觉悟的人,我们要跟他学;“法”是正知正见,就是经典,经典所讲的都是正法,没有偏、没有邪;出家人都是心地清净,戒律都守得很好,经教也学得不错,我们学经教有困难,去向他请教。这是“三皈依”。现在“三皈依”只是念念,没落实。

  讲传统文化,讲“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也是说说而已,没做到。没做到不行,那个“不亦说乎”你得不到要落实。

  所以学,学了之后最重要的是习,“学而时习之”,“时”是时常、不要间断。一切时、一切处你要能做到、要能落实,这样才能得到法喜,身心清净,真快乐,真自在,是这么个意思。

  所以此地让我们看到出家造恶极难,两百年前,不是现在。

  【解】又出家修道易为,如海中泛舟;在家修福甚难,如陆地行船。

  这些都是古人说的话(古大德所说的)。为什么要出家?你看出家的道场建在哪里?都建在深山里面,很不方便,登山、走路非常辛苦。为什么建在那个地方?与世间隔离,那个地方居住在那里修行人心地清净,他们很少下山,有许多好的出家祖师大德山上一住就十几年,二、三十年不下山,他心是定的

  我在中国这些名山,四大名山我没去过,只去过九华,九华是家乡,地藏菩萨道场;再一个去过就是四川峨眉,我陪同南洋的宗教团体去访问,好像去过两次;其他小的,东天目山我去过、西天目去过,其他的没去过。山路都很难走。现在修了马路上去了,车可以开上去了,变成观光旅游地区了,那就不能修行。真正修行要与这些断绝,这个山上居住,一般人走路很辛苦,他不愿意上山来,所以说“无事不登三宝殿”。

  现在由于交通便捷,资讯发达,山上也有电视,全世界人发生事情,在电视上都可以看到,所以住山跟住在都会已经没有两样了。这个是近代跟古时候发生变化太大了,我们经历这一个过程。

  从我学佛到现在六十五年,一年比一年严重,这个严重就是外在的染污、内心的浮躁,内外都障碍你清净、都障碍你平等、都障碍你觉悟。所以我们经题上学习的目标,“清净、平等、觉”很难得到,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这下面说:

  【解】然有心出家而身不出家。

  在家学佛的居士这一类人。

  【解】身出家而心不出家等。

  这是指出家人,表面上现出家相,但是他的心还留恋红尘,甚至于名闻利养,我们常讲财色名利,他没有放下,这属于这一类的,身出心不出。

  【解】今身心俱出家。故云“舍家弃欲”。又《无量寿经起信论》云:“一切众生由爱渴故,因有幻身。由幻身故,因有国土。”

  这“爱渴”什么意思?有妄念、有杂念,因有幻身,这要往深处讲。简单地讲,先有念头,因为有念头,才有物质这个身相。现在量子力学家证明了,物质从哪来的?从念头生的,跟佛经上讲的一样佛经上佛常常说“相由心生”,“相”就是物质现象,“心”就是念头,“一切法从心想生”;又说“境随心转”,“境”是物质环境,跟着念头转,念头善它就善,念头不善它就不善。善的念头他就生天,色界天、欲界天,欲断了之后生色界天,色界天高;如果欲重,情欲不能断,重,那就三恶道,愈往下面去愈重。

 

修行用“真诚心”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所以于一切法一定要知道,幻、假的不是真的,知道是幻,就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就对了,放在心上就错了。放在心上,你被环境转了;不放在心上,环境跟着你的心转,那就对了

  所以修行”,这么多年来常有人问我,怎么修法能得到真正的利益?我只简单告诉他,用“真诚心”。干什么?生活,我们日常生活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真心怎么做?从持戒开始,养成习惯,就是“五戒”,不杀生,最好不吃众生肉,素食好

  我学佛六个月明白了,我就开始吃素,我吃素六十五年了,身心健康,没生过病,没有住过医院,清心寡欲,所以大乘、圣教,圣教是中国传统文化,都能够帮助我们自己身心健康、自在快乐夫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大乘所说的“菩萨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是真的,不是假的永远欢喜,他没有忧虑,他没有犯愁的事情,为什么?全放下了,这个世界与自己无关。住在这个世界还不离开,那是大慈大悲,帮助苦难众生,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离苦得乐。能帮上忙,众生有福;帮不上忙,我已经尽力了,障碍重重,众生没福。所以我们统统尽心尽力,在佛法讲,无量功德,无论做成功、做不成功,都是无量功德,为什么?做不成功原因不在自己,是在外头缘不具足,有人障碍、有人破坏,让我们不能成功、不能帮助你。

  所以佛法讲“论存心”,你的心尽到了,力不从心是外缘不足,所以功德是圆满的,不一定要完全兑现功德圆满,兑不了现功德也圆满。尽心尽力,从这上看,有这个缘分,你不能尽心尽力,你虽有功德,不圆满,有欠缺佛法是这么论的,这些道理我们要懂。

  【解】由幻身故,因有国土。

  这就是世界众生界的成就。

 

有真正修行人住在当地就不遭灾难,纵然有灾难也很轻

 

  【解】又《无量寿经起信论》云:“一切众生由爱渴故,因有幻身。由幻身故,因有国土。这就是世界众生界的成就。舍家弃欲,爱渴净故,幻身亦净;幻身净故,国土亦净。”

  二十个字,说得多好“舍家弃欲”,你的心清净了。心清净了了,身就清净了;身清净了了,你居住的环境就清净。这个国土,就是我们居住的环境。所以真正修行人,有这个真正修行人,住在我们这个地方,我们这个地方就不遭灾难,纵然有灾难,这地方最轻。所以对于真正修行人要恭敬

  哪些是真正修行人?前几天有几个出家人,我们也很熟,到这来看我,我就问他:你们寺庙周边,有没有些阿公阿婆念阿弥陀佛的,真念。他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你问他什么都不知道?他告诉我有。你问他,他就是阿弥陀佛,你问他什么,他回答都是阿弥陀佛,好像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他不会说第二句话,一般人都瞧不起,这些乡下老太太老阿公,不认识字,年岁老了,只会念阿弥陀佛,我告诉他,那些是宝,要尊重。为什么?他们真念佛,他们将来真往生,他真的是一生成佛,我们不如他。他心清净,他没有烦恼,他就一句佛号。这些人,恭敬他,要保护他,他缺少什么东西,要帮助他一点,吃的穿的供养一点。有他们,你这个寺庙灾难少,这是真修行人。我们出家人不如他、比不上他,他能往生,我们不能往生,我们还搞六道轮回,差远了。他们往生真有把握。所以不能小看这些阿公阿婆,往前面再看就晓得了,那是极乐世界的菩萨;回头看看自己,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这几句话要注意,“由爱渴故,因有幻身。由幻身故,因有国土。舍家弃欲,爱渴净故,幻身亦净”。心清净了,身就清净了;身清净了,我居住的环境就清净了,国土就清净了现在地球上灾难太多了,不晓得什么时候发生、不知道在哪里发生,所以没有安全感,你说这个生活多痛苦!怎么办?你要真正觉悟了,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二六时中佛号不断,我们能够这样做,我们居住这个地方都沾光,居住这个地方灾难少。这也是我们积这么一点小功德,报答这个地方众生恩、报答土地恩,这是报恩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近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