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十九集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5-12-22 20:23:02
关键字:密宗,灌顶,结缘灌顶,佛学家,福田,转法轮,三苦,护念,授记,调众生,法音,佛经语深,舍本逐末
【 点击数:1913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1991年讲于北京 中国佛学院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我们现在开始讲。这是正讲到参与这个法会的十方来的大菩萨,他们“咸遵普贤大士之德”,这是一个总的内容。这里面具体的情况,就讲到他们在十方世界示现“八相成道”,在许多许多世界示现成佛。

  “八相”,现在我们讲到第七相“转法轮”。佛之出兴于世,这大事因缘。这个因缘最主要的是什么?就是要度众生,不然佛成佛与众生无关,所以众生可以因此而得度

  如何来度众生?就需要靠佛来弘法,广说种种的妙法,把众生震醒,觉悟。所以在八“相成道”之中,“转法轮”可以说是一个核心。

  这些诸大菩萨为什么到十方世界去示现“八相成道”?主要也是到十方世界去示现转妙法轮。因此在文中这一段也是最长,比其余各项谈得长。

  经文说,“天人归仰,请转法轮”,一直到最后第八相,就是“而现灭度”为止,这中间很长一段都是第七相的内容。“天人”就指天道的人,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天中所生的人就称为“天人”。天道中这些人他们都(归是归敬)投到佛门、归到佛门来,恭敬叫“归”;“仰”是钦仰、仰慕。天人都恭敬、归依。

  这里引了两个经文,一个是“论”,一个是“经”。头一个是“论”,《大智度论》说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五十七日不说法。实际,这里说得简单一点,佛一成佛之后,在头三个七天里头大说《华严经》,八十多卷《华严》就是在佛成佛三七日里头说的。但是这些声闻、缘觉的弟子,阿罗汉都如聋如盲,没有领会。所以底下就是《大智度论》所讲的,一直到五十七日还是没有说法。佛就自己说,“我法甚深,难解难知”。这些大阿罗汉都不能知,众生更是无法知。

  一切众生因为“缚着世法”,为世法所缚、所着,“缚”是捆住,着是自己在那执着,没有能够理解的,还不如入涅?。这是释迦牟尼佛当时,也是示现。这个时候诸菩萨跟天人都恭敬在佛前合掌,请求释迦牟尼佛为众生转法轮,佛就默然受请,后来就说《阿含》,说小乘法。因为《法华》是最后说,《华严》是最初说,如太阳一样,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直照到高山的顶上,等太阳要落山、下去的时候,又是直照在高山顶上。所以一头一尾说的是最高的法这是不得已来说《阿含》然后一共是“五时说法”,说《方等》、说《般若》,最后说到《法华》、《涅?》这个时候把大家已经提高了。《法华经》也是记载这个事情。当时因为佛默然不说,天王、菩萨,“眷属百千万”,恭敬合掌来顶礼,“请我转法轮”,这个“我”是释迦牟尼佛说的,请释迦牟尼佛“转法轮”。

  法轮”,这两个字什么意思?就是佛的这个教法、这个大法,演说佛的这个教法就称为“转法轮”

  “轮”的意思就是转轮圣王他的一种宝,叫“轮宝”。天上有各种宝,“轮宝”是宝中之一,有这个宝就可以回转四天下,就是一个很大的天体,能够摧毁一切魔敌,这是天的一个宝轮。所以拿它来做譬喻,拿这个转轮圣王的“轮宝”来譬喻佛的教法,佛的教法怎么样?可以流转到一切众生界,到一切众生界来破除烦恼。

  《法华文句》解释,它说诸佛菩萨转心中之法,“转佛心中化他之法,度入他心,名转法轮”。诸佛心中有一个化他的法,就是化众生的法,把佛这个法传到众生的心里面去,这就叫“转法轮”。所以不一定要想到真正有一个实际的轮子在那转,这就是“转法轮”的含义。把佛心中的法传输到众生的心中,也就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让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

  “转”字的含义,嘉祥大师的翻译,“自我至彼,故称为转。”从我到对方就叫做“转”,这是有个转动,不要很机械的体会有个轮子在那转,这是一个譬喻。

  《探玄记》解释得很好,它说“法轮”,先解释这个“法”字,“法”有四个意思,就是“教、理、行、果”。

  所谓这个“法”,不是一切法那个“法”,而是指佛法的“法”,它包括了“教化”,包括了“修行”,包括了本来的“理体”,包括修行所得的“果”,这叫“做法”。

  “轮”也有四个含义,一个含义是“圆满”。咱们这个自行车,大家骑车都知道轮子很重要,轮子你要短几根条就不好骑了,真正的一个轮子,它什么都具足,圆满。它“具德”,它没有欠缺,有它的功用,就是它的德。而且它的作用,最大的作用是摧毁惑障,有迷惑、有障碍,“法”可以摧毁它。它有转动的意思,轮子是转动的,为什么从此向彼,从我向着别人?这个“法”可以从我流到诸人的心中。你们将来都是法师,你们要说法,你们讲的这些玄理让听的人得到,这不就是从此至彼吗?!这就是转动之义。所以转动包括从佛至众生,说法说给众生听,这是从佛至众生;同时也使众生转向佛,为什么?因为众生闻了法之后他要成佛,众生又回向到佛,所以这包括两个含义。所以“轮转”是“轮”的意思,很有意思。

  “天人归仰,请转法轮。”这是第七相。这个时候佛就“转法轮”说法,底下都是“转法轮”的内容。

  “常以法音,觉诸世间。”所以现在我们这个刊物叫《法音》。这一句一直到“于此中下,而现灭度”,这很长的一大段落都是第七相。

  “法音”两个字,不仅仅局限于佛的言语音声的说法,因为“世尊说法,乃尘说、?说、炽然说、无间说,说时说,默时亦说。不但有情说,无情亦说”。所以这个“法音”就不可以体会只是当年在那现出这个身相、语言在那,只是这个是“法音”。所以“百草头上祖师意”,百草头上祖师意就是百草头上说法,这就是“法音”的广义。

  “觉诸世间。”“世间”就是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世尊接受了天人跟菩萨的请求,来广演“一代时教”,这个“时教”有大乘、小乘,有权法、有实法,有偏、有圆,种种的“法”都是在“转法轮”之内的。因为众生根基不一样,众生根基的成熟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在说《阿含》的时候(说小乘),然后慢慢的就回小向大。

  方等》就是“弹偏斥小”,先说小乘,等到《方等》呵斥小乘,说小乘是“焦芽败种”,就是不可救药、不可造就;赞叹大乘,说《般若》,说大乘法,先说“权法”后说“实法”说“权法”,如何证阿罗汉,如何证缘觉,如何去行菩萨道,当然这都是“权法”,一时之法。到了最后全是要成佛,有偏、有圆,有许多只是偏不能达圆,到了《法华》,到了《华严》,这都是圆教。

  大家要知道净土宗也是圆教,圆顿之教。拿一切法来觉醒三界一切众生,法法都是要的,因为众生的病不一样。如果只是圆法就够了的话,当时说了《华严》就不必再说,但是大家不懂,佛都要“般涅?”了,大家请求才“转法轮”,说小乘法。

  既然是这样,佛出世以后,不管佛是在说或者不在说,说种种的教都是为了觉诸世间,所以佛之成佛是为了众生。

  “诸世间”就是三界,不光是我们人,人和畜生等等,这都是欲界的。欲界天之上有色界天,色界天之上有无色界天,觉醒于诸世间。

  “常以法音,觉诸世间。”这个就是总相,受请之后就是如此。

  底下就是一步一步的讲这个内容。

  “破烦恼城,坏诸欲堑。”烦恼”就是这十样东西:贪、?、痴、慢、疑(怀疑)身见(现在许多修气功的就是在身见之中修这个身)边见(总是落边,承认有就不承认无,落到某一边,是就不能是非,这是说边见)、邪见、见取、戒取。这十种称为“十烦恼”

  天台宗就讲得更深一点,“以见思、尘沙、无明三惑,称为三烦恼”。有了这些烦恼都要破除。

  《智度论》说得很好,说烦恼是什么?“能令心烦,能作恼故”,能叫你心烦,能叫你恼怒、恼乱,这个叫做“烦恼”这个解释很直接。所以你一心烦、一动气就是烦恼来了。

  不但生气是烦恼,你兴奋欲狂也是烦恼

  “城。”指的是城堡、堡垒。

  “佛演妙法。”演说这个“法音”干什么?就是摧破众生心里头那个烦恼的堡垒所以我们大家都不知道,我们这有个堡垒在这。所以首先我们要打破这个堡垒,这就是破烦恼城的意思。

  “坏诸欲堑。”《净影疏》就说,“爱欲之心,深而难越”。佛说如果世间还有另外一件事和爱欲同等的难办,那一切众生都不能成道。幸亏只有一个事情,这个事情是最难办的,爱欲。一切众生都因为爱欲而正性命,性命就是这么来的,生死之本,再有一件事情这么严重不可破,众生就没有出头之日。因此我们就只有这一个,咱们就要破这一个。

  “深而难越,故说为堑。”“堑”就是护城河,城外修一条河保护这个城池的。因为这个东西为了要保护城池,就不是你随便一迈能过得来的,就是说它起保护之意,这是不大容易能够越过就称为欲堑。《甄解》是日本疏,它说“坏诸欲堑”是什么意思?“舍欲心”,食欲、色欲这都是“欲”,舍掉这个欲心。而且特别指“爱欲”,把这个题目点得比《净影》点得清楚,“爱欲是诸苦之本”,所谓“爱为苦本”。

  外国的学问把这个“爱”说得很神圣、很庄严,其实这个是诸苦之本。这个“欲”,所谓“人欲横流”,“欲”像洪流一样极深极广。“众生漂溺之而难度”,众生都在里头漂,头出头没,不容易度过,就把它说成是“堑”。解释这个“破烦恼城,坏诸欲堑”。

  底下还有后两句,我们一块讲。这个意思很深。

  为什么“转法轮”一上来先说这四句,“破烦恼城,坏诸欲堑,洗濯垢污,显明清白”?所以“转法轮”之前首先要这四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有很多人也都有弘法之心,很想写文章、很想说法,也就是想要助佛弘化,而对于这四句没有理解,那恐怕是你所做的事跟你的心愿就相违背,所谓“事与愿违”,你想做好事,但是做出来就是坏事。

  底下我们再解释,这里头引了几种解释,有浅有深。

  《合赞》是日本人的,它说“见”和“爱”,众生都有许多成见、有许多所爱,还有烦恼,这些都是“垢污”、都是脏东西。这些“垢污”怎么能够除去?要空慧,“照见五蕴皆空”,这样的智慧就“度一切苦厄”,就好像洗一洗一样。

  “洗濯垢污,显明清白”,它说“超诸毁谤,故曰清白”,因为你没有这些坏东西,人家不会毁谤你,所以说它“清白”。它讲也讲对了,讲得浅,因为你没有这些过错、没有垢污,你只有清白,你没有毁谤。嘉祥大师他《无量寿经》的疏,他就解释这两句,他说是“遣除迷垢,故云洗濯”。把自己所迷,因为迷就是众生,悟了就是佛。就是你这个一念之迷,要把这个“遣”除了叫做“洗濯”。除了这个迷,没有迷了,没有迷了就是觉。

  底下解释“显明清白”,他说“无相之解,是无漏明,故云清白”。你得到了无相的理解,“信解行证”,开的圆解。无,是离相,无相的这个解,这个解是无漏的“明”。这个“明”是明白,这个是“无漏”的、是清净的,不是“有漏”的,故曰“清白”;因为“无漏”,所以“清白”。怎么能够“遣除迷垢”?就是因为现在你明白,不迷了。去了“迷”,这个明白,它是无漏的,所以真是“清白”。

  《甄解》说“洗濯垢污,显明清白,是澍雨德”。佛这个“德”像下雨一样,你看一下完雨树叶都干净了,什么都干净了,房子都干净了,这个就是“能显清白体之德”,把本来干净的“体”显出来,下雨就有这个功效,就打譬喻。

  “如来法轮洗濯尘劳垢污。”我们这个尘俗的、尘间的这些污垢、这些染污,“开显本有净体”,开出来,显示出来,一切本有的、本来清净的本体。

  你看看这个解释,古德的解释,你看是一层深一层,这个又更深一层了。所以“显明清白”,去了这个东西就干净了,这是一种。

  再一种就说这是“无漏之明”,而这个“就显明众生本有的净体”。所以后头就比前头更具体、更深入。所以这两句不能随便看,我们要是自己看,你很容易就带过去,洗洗脏的,把那“清白”就显出来;而这是指的显明本来的本体。

  众生怎么叫显“明清白”?你一个东西洗一洗,把它本来的东西露出来了。众生怎么洗?那只有禅宗的开悟,说“明自本心,见自本性”,真正认得本体了,这才是显明清白。所以佛经语深,很多人他就喜欢用自己所理解的道理去闻句,解释经典,而不去参考古德的注释,这往往出很大的错误。

  这么来看,所谓“清白”是什么?是“智断之果”,把他们三个人的话咱们都可以综合起来,是智慧所断的果实,是“无漏之明”,这个“明”就是“明心见性”的“明”,这是个无漏的“明”,是“本有净体”,这个“清白显明”是这样。如果融会禅宗,“洗濯垢污”是什么?就是百丈禅师所说的“迥脱根尘”,在开悟的时候你迥然脱离了六根、六尘。他这两句,百丈大师一共是八句,这是头两句,“灵光独耀,迥脱根尘”。

  “显明清白是灵光独耀”,这个“光”不是世间凡俗的“光”,是灵明的“光”,神灵不可思议、不可测的光。“独耀”,“独”就不二,不与万法作对,没有对立面。一有相对的就是矛盾,就陷入矛盾之中,就陷在二,就大地山河、人我,什么什么都出来了,男男女女、子子孙孙,无穷无尽。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用这个文字来宣说不可说的开悟的境界,这也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这光独耀,“不与万法为侣”。庞居士问石头,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石头捂住他的嘴不叫他说。又去见马祖,马祖说等你一口吸尽西江水我跟你说。不可说!所以“灵光独耀,迥脱根尘”,就可以合这两句话。“洗濯垢污”是“迥脱根尘”,你“迥脱根尘”还有什么垢污?!“显明清白”,清白就是你的本体,“灵光独耀”。

  会合咱们净土宗,“都摄六根”就是“洗濯垢污”,你六根都摄住了还有什么垢污?!“净念相继”,最后“自得心开”,就是“显明清白”;心开,“一声佛号一声心”。这就把这四句解释起来。

  今天我们要特别说一说,为什么把这四句搁在“转法轮”头上?因为这是根本。当然与会的这些大菩萨,他们都是“位后”的普贤,都是已经成了佛而示现菩萨的,但是他们要转法轮,就要众生也都先要这样,你先要“破烦恼城,坏诸欲堑,洗濯垢污,显明清白”,不如此,你如聋如盲。

  而这些佛菩萨教人的话,都是他自己做到的、证到的话,这些大菩萨就是从这些地方开始的,所以他能圆满他的“愿”、圆满他的“果”来“以法音觉诸世间”。

  现在的人呢,往往就是我自己,烦恼是照旧的,意见也是照旧的,垢污是一点也不少,就是想我要当当老师,给人讲讲、教教人。这是“舍本逐末”,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你自己还带着一切烦恼垢污,自己并不能明心见性。所以说法你要是“宗通说通”,只是研究语言文字、研究学问,你登峰造极就是“说通”,你能把这个道理说清楚,可是这个“说”如鹦鹉学舌,鹦鹉也会说话,但这个话的含义它没有什么理解。

  我看一只八哥说话,问它什么时候?三点半。你不论什么时候问它,都说三点半,它对三点半没有理解。所以你问什么时候?三点半,它也会说三点半,它不理解三点半。你这样说法能够度众生吗?所以这个事情就是我们要知道这个“本”。这叫转法轮。这四句,就是每一位要有这个转法轮之愿,这四句是要自己常常当为座右铭。不是要想着成名成家、当佛学大师、座下多少弟子、种种受人恭敬,这些都是“垢污”。要离开这些而愿意利他的心,这才真能利他。这一点是我们很应当深思的,很多人犯了这个毛病,之后最多成个佛学家。老老实实成个佛学家也不错,有的时候是生出邪见就谤经谤法,这样的话还不如那个不信佛的人,因为谤经谤法的罪最大。

  所以在四句之后,才有“调众生,宣妙理”。“调者,和也。众生者,一切有情也”。“宣”是宣扬、开示。“妙理”就是“实相之理体”,不然不能称为“妙理”,也就是《法华经》所说的“佛之知见”。要“开佛知见,示佛知见”,这就是宣妙理。

  “令一切有情,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乃调众生也。”现在你要度众生,你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佛知见”,弘法就很难。

  所以把这个就解释得很清楚,“调众生,宣妙理”,“宣”什么?“开佛知见”,“示佛知见”。

  怎么调众生?众生就“悟佛知见”、“入佛知见”,“调众生”。

  “贮功德,示福田。”他要贮积功德,这些大菩萨都有种种的功德,因为你有种种功德,你就可以给众生当福田。

  “福田者。”这个“田”就是世间所谓的“田”,我们种稻子的地叫稻田、种麦子的地叫麦田。种福报的地称为“福田”

  “《净影疏》曰:贮积多德,名贮功德。”你积累修行种种的德,这个叫做“贮功德”。“贮功德”你能够示现出来受众生的供养,这就是一种示现,所以叫做“示”。可以出生世间的福跟善,他供养你,他得到福,可以修善,“如田生物”,像田里生东西一样,所以称为“福田”

  《甄解》就说,“福田”是什么意思?“供养如来,所施虽少”,供养佛,哪怕只是一枝花,过去释迦牟尼佛不就是献了点花吗?但是得福就宏大!

  “犹如良田”,你撒下种子只是一点点,但是你收成就多。

  “《菩萨本行经》:所以佛为福田”,佛是福田,因为他“贮无上功德故”。“贮功德,示福田”就是指这个意思,这些大菩萨都是修习种种功德,显示给众生做为众生的福田。真正的福田,佛是福田,因为功德最圆满。

  底下,《俱舍论》它有四个“福田”,这广义的,不光是佛了。

  一个叫做“趣田”,六趣的田,指的畜生。现在很多外国人都爱护动物,有种种会,他们都不信佛教,但是他这也是合乎这个道理的。这“六趣”,你是爱护这些动物,谁上次说里根夫人穿了一件貂皮大衣,爱护动物会写信提抗议,你要穿貂皮大衣,别人都穿,貂就要死得多了。其实这个都对,他虽然不信佛,这是个“趣田”,你爱护众生,众生欢喜,诸佛欢喜。所以佛是最平等的。畜生它很苦,放生种种的,优待动物,这是一个“福田”,不光佛是“福田”。所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最平等!

  第二个是“苦田”一切贫穷困苦的人我们去救济,这些人都可以给我们当“福田”。

  第三是“恩田”。父母对我们有恩,我们在父母前行孝,这也是种“福田”。

  第四是“德田”。功德的“田”,就是三乘的贤圣,小乘、大乘的一切贤圣。小乘从初果一直到四果,“贤圣”;地前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这是“三贤”;到了地上菩萨就是“圣”,十地、等觉、妙觉都是“圣”。三乘教的一切圣贤都是“福田”。这是广义的“福田”。

  所以前头四句之后,底下就是“调众生,宣妙理,贮功德,示福田”。

  “以诸法药,救疗三苦。”众生有种种病,所谓众生有八万四千种病,所以佛就有八万四千种法,又是八万四千种药,是“应病与药”,所以“法”也无定法。等到病要好了,药也就不要了,老吃药就执药成病。本来药是为去病的,你这病好了还吃药,你倒添了病。所以“药喻如来妙法,病喻众生疾苦。

  如《涅?经》曰:度众生故,为说无上微妙法药”。因为众生有苦,要除掉这个苦,所以说这一切法药,这些药。“苦”指的是什么?一种说三苦。“救疗三苦”,这是“三苦”。苦有“八苦”、“三苦”。这说的是三苦。

  三苦”,一个是“苦苦”,一个是“坏苦”,一个是“行苦”。

  “苦苦。这个事本身是苦的,这是“苦苦”。

  第二种是坏苦”这个事本身你是很留恋的,它一不存在、一破坏你难过了。比方世间的眷属,夫妻恩爱,当时你觉得很幸福,但一天死掉一个,那一个活得就很苦恼。对于孩子也是如此,你有很好的一个电视机,你天天要看,喜欢得不得了,一天让人砸掉了,你就很难过。这是“坏苦”,东西不能不坏。

  还有个“行苦。念念迁流,这个苦是不断的,这个苦大家一般理会不到。这是解释这个地方的“三苦”。

  嘉祥大师他有一个另外的解释,他说这个“三苦是”“三有之苦”,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的众生有生死之苦,这个“三苦”是指的三界众生的生死之苦。

  这两种说法有所不同,日本的《甄解》评论,它说“祥释为稳”,嘉祥大师的解释稳当一些。都对,哪有错的?!那三种苦也得除,但是嘉祥大师的解释更稳妥一些,因为要除众生生死之苦,就很合净土宗的宗旨。

  净土宗的特点,它有它的特色,就让众生你能够“即身”,就是你这个肉身出生死之苦。

  别的法门出三界你得断见思惑,是阿罗汉的水平。

  “见惑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取;还有贪、?、痴、慢、疑。十样。等到“思惑,”就更细的“贪?痴慢”,要把不但是人间的这种“贪?痴慢”都去掉,连天界的“贪?痴慢”都去掉,无色界天的“贪?痴慢”都去掉。所以天人都是很神明、很高,不像世间人这么凡俗,但是他们也有我慢、也有贪,他都去掉,这才是什么?证阿罗汉,才能出三界。

  现在试问大家谁能够“贪?痴慢”一点也没有呢?恐怕不但是说一点都没有,我看起码我自己的“贪?痴慢”是具足的,所以你要出去就没有希望。只有净土法门,是带惑往生。带业往生,不是叫你断惑,这是最突出之处。这一说,就是《甄解》和嘉祥大师这一说,“以诸法药,救疗三苦”,就是说这个殊胜的净土法门,让一切众生可以出三界的生死之苦解释这个“救疗三苦”,这更符合于净土宗经典的含义,所以它称为“比较稳”。

  底下,“升灌顶阶,授菩提记”。

  这密宗,我们今天也顺便说一说,密法现在陷阱到处都是,不能轻易去学密法,我也不赞成人家去学密法。可是有一点,绝不可以随便去毁谤密法像过去北京有一位,他就认为密法是魔法,很笼统的这样子批评。当然我们知道现在的密宗,有些所谓传法的人那就是魔,这是不错的;但是不能够说因为这些人,就把这个法也都说成是魔,这个不行!所以我们不能够随便来毁谤,这一点是很重要。

  到这个地方来的这些大菩萨,他们都“升灌顶阶(所以密法很重要),授菩提记”。他们自己得到灌顶,而且他给一切众生灌顶,这是“升灌顶阶”。所以我们有时说,不懂只管不懂,就怕不懂装懂

  密法这个问题,可以说我是学显教,这个密我没有深入,我不理解,这不要紧,就怕随便自己根据自己这些见解,就随便瞎议论。就像那个王老居士,不是过去在这任过教吗?他对于密宗也是一笔抹杀,都是不相宜的。

  灌顶”是印度古代的一个制度,国王他要即位的时候,取四大海的水在王的头上灌,表示他就要登位。密法也相同,有灌顶法

  灌顶有多种”,简单说分两种,其实还很多。分两种

  一种叫“结缘灌顶”。跟修行人结个缘,你来求法跟你结个佛的缘,将你引到灌顶的坛里头,教给你本尊的手印,教给你本尊的咒语,以后你就有资格去修行,依所传的法去修行,这叫做“结缘灌顶”

  所以很多密宗的书,封皮上写“未经灌顶,不许翻阅”。有的人说不管它,就看了,其实那个事,还是很什么的。它如果在封面上,印了几个大字,“未经灌顶,不许翻阅”,就是这个法你没有灌顶,这个经你不可以看。可是也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或者什么秘密,就是慎重,你要经过这种灌顶,你才可以修、可以看,表示慎重。

  第二种是“受职灌顶”。“受职灌顶”是什么?你如法修行的人,你给他传授密法,给他做了灌顶,给他这个灌顶之后,授职,给他职位,就是他可以做师父。所以现在可以说,几乎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不是很如法的,不是师父真正的允许他去传徒弟,这样子就是不如法的所以这个是要经过“授职灌顶”,你受了这个灌顶之后,你才堪受师位,在密法中做阿?黎,受了职务。

  这是“灌顶”的两种含义。还有两种含义底下再讲。

  另外详细说,密法正式有四种,除了“结缘”之外,还有四种灌顶,但这四种灌顶都需要受戒。有的人不受戒,什么法都修,没有戒,你修什么都不相应。

  所以什么你们现在是称为“师”?你们比丘是二百五十条大戒,不受戒行吗?密法也如此,是要受戒的。现在有人只是传法不传戒,他自己都不受戒,现在就是这种,很乱。所以现在就是说有人要想学密宗,大家就可以这么说,净土宗是密教显说,凡是密教所有的殊胜之处净土宗都有,你安心修净土就行了。“阿弥陀佛”就是咒,佛号就是咒语。所以这是一个方式,让大家好好念佛,就是念咒

  对于密法,就是现在有很多很多不如法,那是他们个人的事,不能因此对于密法而否定。

  底下,“灌顶”还有“初位”与“后位”之分。前面说的是“初位”,取了海水给他灌顶,从此以后他就是圣众,都应当尊仰,此人定绍法王之位,这一种是“初位”的灌顶。“后位”就不同了,“后位”在《秘藏记》里头,“菩萨初地乃至等觉,究竟迁佛果时”,初地菩萨乃至到等觉菩萨,他到达正式要迁到佛果成佛时候,在这个时候诸佛以大悲水为他灌顶,他就自己圆满,证佛果了。所以“灌顶”有这个殊胜的含义,一切大菩萨最后成佛的时候十方的佛为他灌顶。

  现在我们来看,这个“灌顶”不是“升灌顶阶”吗?现在来会的这些菩萨,都是“位后”的普贤,都是“从果向因”,都是佛的示现,所以他们所受的灌顶当然就指的“后位”的灌顶、成佛的灌顶。所以“升灌顶阶”就是指的这个意思,当时都是经过最后的灌顶,证佛果了。

  而对于教导众生,那就是指“初位”的,或者是就给他一个“结缘灌顶”,或者给他一个“授职灌顶”所以“升灌顶阶”就表示,一个是灌顶的含义,一个也要代表密法的重要。与会的诸大菩萨都是如此。

  授菩提记。”“授记”是什么?“记”是一种悬记。佛对于发大菩提心的众生,给他一种“授记”,就告诉你将来一定作佛,作这个“悬记”,这个称为“授记。憬兴这个人也是个新罗人,就是现在高丽、朝鲜人,朝鲜当时有很多古德。

  憬兴他对于《无量寿经》有一部注解(没有单行本,《大藏经》里头有),他说“圣说当果,令识因利”。“圣”就是佛,佛说“当果”,就是当来的果。“授记”就是说你当来的果,你当来要得什么果。为什么要跟他说当来的果?令他认识。他现在不是在因地了吗?你知道你的因利,将来得的利益跟这个殊胜之一种利行,这是一种极利的利根,也是极有智慧的一种行动。所以这个叫做“授记”,告诉你要成佛。

  成佛是什么?不是一个预言,让你认识你现在之所行是非常殊胜的、是有真实利益的,巩固他的信心,巩固他的修持。他知道你现在种的是菩提因,当来一定得菩提之果,这个叫做“授记”。《法华经》里佛给多少多少人授记,都授记成佛,连提婆达多都授记了,所以《法华经》是授记最多的。

  现在这个授菩提记是什么?表示这些大士都是得过佛授记的,都当作佛的;并且也表示这些在会的菩萨们也给众生授记作佛,因为他能在十方世界示现成佛,所以他也可以给众生授记。

  “为教菩萨,作阿?黎。”这又是密宗,这些的法会大众要教这些菩萨当阿?黎,所以“常习相应无边诸行”。“阿?黎”应该翻为“轨范师”,当轨范的,现在我们还是用“和尚”。你“阿?黎”是谁?你们受戒的时候,还用“阿?黎。不过这个地方,密宗称为“金刚阿?黎”。所以现在是“升灌顶阶,授菩提记,为教菩萨,作阿?黎”,这么连下来,这个“阿?黎”是“金刚阿?黎”。

  为什么称“金刚阿?黎”?因为密教的“阿?黎”代表的就是“金刚萨?”,“金刚萨?”就是普贤大士的示现,永为密教初祖。这些大士都“德遵普贤”,普贤就化身“金刚萨?”,所以现在这些“德遵普贤”的人也教导众生你们当阿?黎

  “相应”是相契合的意思,“相应无边诸行”,相契合的意思。彼此能够相契相合称为“相应”。比方“境智相应”,你所观的境和你的智慧相应,“照见五蕴皆空”,你能照的有智慧,般若波罗蜜,但是你真把这个“境”看成“空”,“境”跟“智”就一致、就相应。

  你说“我照见五蕴皆空,”现在有人一开工资,觉得奖金少了一点,马上就不高兴,这个境他不空。境智得“一如”,你的智慧认为它是空,这个里头他就不再为它而动念,这叫“相应。密宗是三密相应,所以密宗也称为相应宗,它之所以能够“即身成佛”,就是让众生的三业顿同如来的三密。

  “来”有身密、语密、意密。众生的三业,身业、口业、意业。“身”就杀、盗、淫;“口”就妄语四种坏事,“意”中就是所谓贪、?、痴。有“身三、口四、意三”这十种恶业,身、口、意造业,让众生造恶的三业顿然相同于佛的三密,身你结印,口你持诵真言,心中所缘的是般若。这样三密齐修的人有的时候不很容易得,你从一个密下手也可以。这就是净土宗的道理了,你就念一句佛号,就是从一个密下手。一个密下手也能相应,也能即身成佛,当你成佛的时候,其他两个也都相应,自然相应。

  “授菩提记,为教菩萨,作阿?黎。”为了要教导一切菩萨都能当金刚阿?黎,所以这些与会的菩萨他们经常修习密法相应的无边的种种修行。从这里我们也看出“密、净”的不二。

  今天我们谈了一些“密净不二”的道理,今后不多谈了。

  底下,“成熟菩萨无边善根,无量诸佛咸共护念”。“善根者”,指的自己的“身、口、意”三业,刚才说“身、口、意”三业,三业所行的善。我们刚说要修“十善”,修“十善”是“身、口、意”都做善,这一切善坚固而不可拔,叫做根。没有根,一拔就拔出来;有根,根很深就不好拔,拔不出来,你得刨。这是一个含义,坚固不能拔、不能动摇。再一个含义,它能够出生妙果。因为修了善,善它不是一个死的,它还能引出很好的妙果。所以戒能生定,定能生慧,这一切还能出生妙果,它能生,有福能生般若光,这是能生妙果。行善,福是种善的结果,而且能“出生余善”,出生别的善,善事引善事,所以叫做根,根就能结果,还能长。

  所以“诸佛的护念”,“护念”是什么意思?就是“保护忆念”,诸佛就保护这种。所以教菩萨作阿?黎,自己修无边相应诸行,对于菩萨无边的善根都叫它成熟,这样的话,于是乎无量诸佛对于这些大菩萨都是共同护念的、保护和忆念的。

  《会疏》就说,“护谓覆护”,就是保护的意思。

  “念谓记念。”不把它忘了,常常摄受。《净影疏》讲“护”是什么?“护”是让他离恶,让这恶事他不沾边,他能离开。“念”是什么?“念令增上”,让它增长。所以这个意思就很深。诸佛菩萨护念我们,让我们这个恶事,我们自然就会远离,善的事情自然增长。

  经上说,证了三果之后,你去刨地的话,那些蚯蚓自然离开你这个工具三尺远,你不会一下子误伤了它,这就是“护念”的结果。所以到了这步,他这种作恶的机会就少了,所谓善能生善,就得到诸佛的护念、加被,自力还有他力。所以这个也是综合来赞叹会中的大士,这是总括起来,无边的善根,护持一切菩萨善根,得到十方诸佛的护念,让他们“遵修普贤之德”,这个善根都增长、成熟,得到护持。

  以上这一段还都是在“转法轮”里头,“转法轮”这个很长,后头还有两大段。

  底下一大段是从“诸佛?中,皆能示现”起,一直到“善立方便,显示三乘”。咱们这个经不是“咸遵普贤大士之德”吗?!经中的“上首”是普贤和文殊,所以他“遵普贤之德”。底下就特别还要标显文殊。彭绍升居士他有《无量寿经起信论》,他有一大段很好的,他说“不度文殊智海,难入普贤行门”。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近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