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黄念祖老居士:净修捷要报恩谈(连载八 圆满)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5-09-18 16:34:25
关键字:龙华三会,佛法兴,净宗祖师,诺那祖师,虚云,昙鸾,冤亲,兜率内院,念佛,一行三昧,差别智
【 点击数:6016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第二十拜】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第二十五拜)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是净土宗第一代的祖师。禅宗是拿观世音菩萨这个“反闻闻自性”作为代表,而大势至菩萨就是专门修念佛法门的,而且是专一的念。经言:当时有佛名无量光,有十二个佛相继一劫,那不就是指十二光佛嘛!无量光,无碍光,无等光……等等。他那个时候也有十二个佛相继一劫。

  “以念佛心,入无生法忍”。我们就是通过念佛,入了“无生法忍”,证了“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最低也是初地菩萨,彻底的证“无生法忍”是八地菩萨。那么怎么达到这个八地菩萨的水平呢?就是念佛!一个凡夫,完全靠念佛,就能证“无生法忍”。

  这个念佛的作用在哪里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也是《首楞严经》里的话。我们对于这个经文应该是很恭敬的,不是夏老师自己写出来的,而是经文的原句。他的力量很大,很多东西他凑到一块非常自然。那个《无量寿经》会集本也非常自然,经句很多是从五种译本里头挑出来的会集而成的。如果没有大智慧,特殊的智慧的人,这个事做不成。我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越来越体会得深,殊胜极了!这里的这些话也都是《首楞严》里的话,“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通过念佛,把六根都摄住了。

  这个六根是被六尘所牵引的,所以一时也不得心安。见、色、闻、声种种的不安心,被外界所牵引而产生种种的分别,通过念佛就能把这六根全摄住了。口中在念,耳朵在听,念的时候自念、自听,因此你念的时候舌根就摄住了,耳根也摄住了,听自己的念点一支香,鼻子所闻的那个香,心里也不想别的了。念的时候身体也是端正的,眼观鼻,鼻观心,而且前头供的是佛像。心里头这时候绝不会一边念佛,一边想跳霹雳舞、看电视……不可能的有时不要在念佛的时候开电视机,目的就是要专心一注,这样六根才能摄住,不然的话六根还是在跑

  “都摄六根”。一根管住,你这都在念、都在听,这样的心一念一念,心也在上头。你这身体当然也如此了,没有做别的事情,眼、耳、鼻、舌都在这上头,身也在佛堂里头,我坐在这儿好好念,这身也就端正了,这六根都摄住了。一念一念当中,虽然还是念头,但是我现在不是妄念,而是净念。

  我们现在是“妄念相继”,前一个妄念过后,又跟着一个妄念,后头跟着马上又来一个妄念……所以有了“时间”的产生时间其实就是由于妄念才产生出来的。刚才那个妄念过去了,是过去时;正在妄念,就是现在;底下马上有个妄念要来,就是未来。所以这个“三际”:过去、现在、未来,都是由于妄念而成的。如果没有妄念,也就没有什么“三际”了!!这样一个道理,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得好:“时间是人的错觉”你有妄念,就有了时间,时间就是由于妄念才产生的。这个“妄念”跟“错觉”你说差多少?妄跟错,都是错、都是妄,用字不一样,这是因为翻译的结果,只是当时把它翻成“错觉”了。如果通佛法,就会把它翻成“妄觉”,爱因斯坦也不会反对的。没有用同一个字,但意思是一个意思。产生时间、空间、物质……都是错觉,都是由于妄念的结果。

  念佛是“净念相继”的过程,所以我们现在肯念,我们难得的就是不能净念相继,念着念着就支出一个妄念来,念着念着就跑出一个妄念来了。这不要怕!《首楞严》的精神,一切事究竟坚固,那个妄念也就是这个“我”,真妄也平等,所以不要怕!就如水上画画,画出画是妄,但它马上就归到水里头了,马上就返到真里头了,“全妄归真”,都归到真了。

  我们念佛虽然不能相继,但是也不要怕,真正到念念清净的时候,就会“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所以我们只要去念,你总有一段时间,念着念着成了片了,就是念十句、三十句、五十句中间没有妄念了,这叫“念佛成片”。

  “念佛成片”也不容易,有的修行人现在还没有成片,他说“那就不管了”。可是大家要知道:“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真正信了净土宗的道理,弥陀这个大愿、这个道理,信自、信他、信事、信理,相信我们念佛为因,就能得到念佛的果、往生的果、成佛的果,这个就是信事、信理、信自、信他、信因、信果,“六”信都是具足。而且我们不留恋娑婆世界,愿意往生极乐世界,很恳切,你就是有信、有愿,深具“信愿”就决定往生

  就这么念,念到有没有妄想那是其次的问题,是第二个问题。能不能够往生全在于“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也就是说,只要我们主观上去努力,你要是念得心里头一点妄想都没有了,这件事不见得今生能够做得到;那要到事一心、理一心是不容易的事情。但做不到没有关系,只要一向专念就好了、肯念就好了,只要有信、有愿,就决定往生

  反过来就是念的风吹不动,雨打不透,你就只当作道教一个口诀的念,外道不是也能念咒语吗,比如他们要想飞,因此也有些咒,也是老念;回教也要念一个什么咒;基督教也念。那么,即使用同样的态度换成这一句佛号,但是那个思想还是外道的思想,照样不能往生,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完全是念佛的心,即使念“荔枝核”,也照样起佛的作用。而完全是外道的心,以此来念佛号,结果还是外道的道路。还不如那个念“荔枝核”的呢。

  难得的就是,你真的“净念相继”了,到了这个时候,“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不就是开悟了吗不但是开悟,而且还“入三摩地”。并没有用另外其它任何方法,所以大势至菩萨是净土宗的初祖,就这一句。通过这一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了,没有离开“始觉和本”,而且是老合本。那就直趋觉路,也就“究竟觉”了。“究竟觉”就是佛。

  岂但开悟,你净念相继,就必然自得心开,不假方便,不要再依靠任何的方便,还有什么秘诀?还有什么手印?还有什么咒?还是什么秘密的法?我不知道,全不需要了!就这一句就可以了!!所以大势至菩萨成为初祖,道理就在于此。大势至菩萨功德是不可思议。

  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还要“般涅槃”。“般涅槃”之后,观音要继位,观音也要“般涅槃”,然后大势至菩萨继位。大势至菩萨永不“般涅槃”,为什么?因为他是念佛成功的,说阿弥陀佛之所以有“般涅槃”,是因为这些都是示现。因为你是修观音法门的人,当你往生多少年之后,才能看到阿弥陀佛“般涅槃”由观音作佛了。而你要是通过念佛法门往生的人,你那示现佛依然还是阿弥陀佛。所以各个是不同的,因为那个“识”各个不一样。同在极乐世界,有的看佛是阿弥陀佛,有的看佛是观世音菩萨。等到和观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往生的这些缘都满了以后,观世音菩萨“般涅槃”,大势至菩萨继位。大势至菩萨永远不“般涅槃”。实际上这三个——佛、观音、大势至,就是一个。

  大势至菩萨就是这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这个“自”字,从两方面来体会:

  一个就是你自己。这个事不是别人的事,是你自己的事。所以有人问六祖,六祖说:“密在汝边”。密在你那一边哪!所以从门入者,都是你自己的事,是你自己的问题,是你自己心开,这就是一个“自”字。都是各个人自己的自性,自己的自心开了,所以是“自得心开”。

  还有一个是“自然”之意。由于“净念相继”,自自然然的就心开了吗!所以两个意思同时都有。

  “斯为第一”。入了《首楞严》的三摩地,这个大势至菩萨是第一,二十五位圣贤各个都认为他自己的方法是第一。大势至菩萨他是这么过来的,所以就是第一。实际上每个都是第一!用《金刚经》上的话讲就是:“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只要契他的机,对于他就是第一;就我们众生而言,如果这个法也契我的机,那么大势至菩萨的这个法,不是对我也是第一吗!同样的,如果观世音的法最契我的机,观世音就是第一。

  “与观世音,现居此界”。“此界”是什么界?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都是极乐世界的大菩萨。“现居此界”是指我们这里,是娑婆世界。为什么这两个大菩萨都和这个土的众生特别有缘?这是因为佛菩萨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作大利乐”给众生谋最大的真实之利,让众生得究竟的安乐,所以得大利乐。

  “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只要肯念佛,佛就对这一切众生都摄受你、取你。意思是要你、摄受你。就好比磁能吸铁一样,吸铁石把那个针吸过去了,这就是吸铁石在摄受这个针,因为它产生一个力量。但针也在吸磁铁石,因为针也磁化了,它也出现南北极,所以两者互相在摄,从而形成一个共同磁场,形成一个互相的吸力,是磁极相乘的结果。

  同理,佛的那个磁力多大呀!而我们那个磁力才有那么一点,而这两个数目相乘,彼此就都有作用了,磁力就比我们个人的磁力大得多了,因为这个磁力靠佛菩萨的摄受力,因此你自己有磁性才行。虽然人人也都有磁性,但是你乱了。就好比一块磁铁,你整天烧它、摔它,它的分子全乱了,它那个电子循的轨道,围绕的中心轴都乱了。这个轴这样,那个轴那样……各个互相抵消,互相抵消磁性就乱了。这是很好的比方。

  人人都有佛性,体现在磁性上。现在为什么不显现?因为乱了的缘故人人都各自为政,这个电子这么转、那个电子朝那么转,互相抵消,最后总的磁性没有了但把它一摆到大的磁场里头,电子从新排列运转,这样一来才能都有个道,方向也才能正确一边是南极,一边是北极,磁性显现了,彼此的磁性才能相互吸引。

  所以用这个物理学上的道理,就很容易地说明了“自他不”二、“自他宛然”的道理。佛的那个磁是“他”;我们这个磁是“自”,“自他不二”,自他没有两样。他也是磁铁,我也是磁铁,没有什么两样,是“不二”。如果我们拿铁粉画一个磁场的线,这个磁场是两个共同的,你不能说谁是谁的,谁不是谁的。其实是一个东西啊!不二呀!没有两个,而是“自他宛然”哪!那个大磁是大的磁铁,这个小磁是小的磁铁,这个“自”与“他”,明明清清是在这。所以又“宛然”、又“自他”,而“自他又不二”。这是一个很好的譬喻。

  “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大势至菩萨摄受一切。念佛的众生,就开始表现出一点磁性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对于别的众生是不平等的。众生都有磁性,只不过这个磁性,有的是乱的,所以对他不起作用。他必须摆到磁场里头来,他自己具有,再发生相吸的作用。

  “令离三途,得无上力”。畜牲、鬼、地狱这三个道太苦,所以叫“三恶道”、“三途”。“三途一报五千劫”呀!堕落到三途受这个报,一报的时间是五千劫,时间长得没法说了。所以堕落是不得了的事情!

  当年,释迦牟尼佛在印度修建精舍的时候,很多阿罗汉看到佛因为看到地上的蚂蚁而落泪了,因为前一个佛在那修精舍的时候,这些蚂蚁当时就是蚂蚁,那尊佛都涅槃好久好久了,才出现这尊佛。这尊佛又在这修精舍,中间不知道过了多少万万年了,它们还是一直当蚂蚁。佛就是因为怜悯才落泪了,可见“三途一报五千劫”

  我们要变成猪,不是变一次猪就完了,没有那么好的事,老变猪,因为它思想全是猪的思想,很难转变。就好比那个蚂蚁,“八识”里头全是蚂蚁的事:蚂蚁的国王、蚂蚁的天地、蚂蚁间的打杖、谁打了我、我打了谁、谁咬死我、我又怎么怎么样……冤家债主都是蚂蚁,冤冤相报也都是蚂蚁,所以它很难出蚂蚁这个圈。要想摄受它,就必需让它离开三途,而且得无上利。摄受的作用,就是要让大家,不但离开三途,而且得无上的利。得无上的利就是极乐世界呀!一点点觉悟,大家都来念佛求往生。

  这一段讲的完全是净土法门,没有别的,就是念佛。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得“无生法忍”。通过念佛都摄六根,你只要能达到“净念相继”的时候,你不需要任何其它的助力、助缘,自然就心开,就明心见性了,也即是禅宗所讲“迷即众生,悟即佛”。你只要明见本心,识自本心,明自本性,用五祖的话讲就是:人天丈、天人师、人间导师,所以你就是佛了。

  六祖在当时,还没有作和尚就得了衣钵。六祖得衣钵是特殊的特殊,他是寺院里的苦力,在寺院厨房里做功,并不是和尚,因此拿衣钵走了,全寺院的和尚追,只是因为大家想不通,你得衣钵是不可能的,怎么我们和尚得不着、神秀得不着,寺院里一个做苦功的杂役,一个俗人却让他把衣钵拿走了?一定是偷的!……

  所以“自得心开”,不管你是谁呀!你神秀能讲得十二部经论,为五百人的善知识,五百人都尊崇他的威信,对他的崇敬到极点了,人人都认为有神秀在,他比我们高得多,要写东西,有神秀当然是他,我们写什么。这种威望现在一般人很少,一般都是我比你强啊,而当年大家对神秀都很心服。可是六祖只听了半遍《金刚经》就超过了神秀,再听半遍就得衣钵了,成为人天之师了。可见这就是“心开”的重要。

  一个只是打坐,禅定很好,可以不倒单。但禅定不是“禅”。禅定是“六度”中的第五度。禅宗的“禅”是第六度——般若。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禅定的“禅”还是瞎子,第六度才睁开眼睛。所以前五度如盲,第六度才有目。这说明了智慧的重要。

  “六度”之中任何一度,如果没有“般若”就不能成为波罗密、不能到彼岸,只是人天福报,你入什么禅定?你入的是禅天了,成为色界、无色界的禅天了。打坐人生的天还在六道里头,没有般若。比如广钦老和尚,他“般若”就差些,如果有“般若”就厉害了,那就厉害得“如虎添翼”呀!他就是禅定,但是他因为加上了念佛的好处,所以就超过了一般禅定。他的话里头很有禅宗的气氛哪,其实比那禅宗的人还高明。这通过他跟某人的对话,一比就清楚了(编者按:此对话是指民国63年于台湾承天寺中的一段对话,可见《广公上人事迹初编》一书)。所以这“自得心开”就是殊胜。

  念佛一样“自得心开”。圆瑛老法师被称为“楞严独步”,他自己自称有两次几乎要开悟,但后来当法师、当方丈,事情很多,这一方面就再没有得到进展。虽然没有得到进展,但这两度将要开悟,也使他对《楞严》的体悟还是独步于世的。他在这一方面,“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禅也就是净,净也就是禅。大势至菩萨就是完全从净土中,同样得到了参禅所最希望的果实,他就“自得心开,入三摩地”。而这个“三摩地”是《首楞严》的“三摩地”。现在和观世音菩萨一起在我们这个世界摄受念佛众生。念佛的人就为十方佛所护持,为观世音菩萨、大势至所摄受。

  同时,你真实念佛,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派二十五位菩萨来保护你。所以用真实心在念佛的时候,不受魔扰,除非你自己内心里头忽然业力发现所以还怕业力发动呀!一贯很好,业力没有发动,他这个业力在这时候突然间发动。所以有这样一句话,“谨防业力发动”,很信的人忽然间变的不信了,因为在你心田里头的业力暗暗在工作,你不知道,它不告诉你的,它一下就发动出来了。善根发动就好了,大家能念佛,这是善根在发动。全家人请佛像、建佛堂,一起来闻法,那是善根发动,所以要趁热打铁。

  业力一定有,没有业力那就消业往生了,不可能的,没有的!要知道业力是无穷尽的,我们是带业往生。你不要等业力发动,要在这个时候让这个因缘成熟,等往生之后再消业去,不是在这个世界把业消掉,因为那是不可能的了,是难行道。所以要承认这个业力是无穷无尽的,种种的东西都有,现在就是谨防它发动,把目前的善根动再动,长再长,一直到成功

  【第二十六拜】

  一心观礼,无量寿如来会上,座列上首,德为众尊,华严经主,万行庄严,化身金刚萨埵,永为密教初祖,不舍因地,遍收玄妙,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大愿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第二十六拜)

  “一心观礼”。这一观是观礼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对我们今天也有特殊的意思,他就是“金刚萨埵”,也是密教的初祖。在毗卢遮那佛世界也就等于是观世音菩萨。在我们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的世界,也是最上首的菩萨。在《无量寿经》里头都是“德尊普贤”。来的这些所有菩萨都是“咸共尊修普贤大士之德”。这些菩萨都在尊重都在修持普贤大士的德行。普贤大士最突出的就是后头这两句话:“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净空法师就因此而趋向净土宗的。他本来讲唯识,讲禅……,最后讲《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普贤菩萨发十大愿,十大愿王导引的归宿最后就是极乐世界。

  “愿我临遇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无量光,即得往生安乐刹。”

  这是《普贤行愿品》,也就是普贤菩萨的愿:愿我临命终的时候,我的“障碍”消除。“障碍”就是往生的“障碍”。都消除了,可不是“业力”都消除了,这一点要注意!一个字都有一个字的用处啊!离经一字便同魔说。现在有很多人不大小心,你不能离开呀!背叛是更不行了,一个字之差都不行,似是而非都不行啊!

  “如来会上,座列上首,德为重尊”。佛说《无量寿经》的时候,普贤菩萨是上首,跟《华严经》一样,是第一位的,座,是最上,德,也是最尊。大家来的人都是尊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德”也在众中称尊。

  “华严经主”同是《华严经》的经主,《华严经》和《无量寿经》是同等的经。万行庄严,万种功德,所以普贤是大行菩萨。观世音是大悲;弥勒是大慈;普贤是大行;文殊是大智;地藏是大愿这都有不同之处。

  “万行庄严,化身金刚萨埵,永为密教初祖”。普贤菩萨是万行庄严,他的化身就是密教最初的祖师“金刚萨埵”。

  “永为密教初祖”。于将来世界,于各种世界、于各种劫中,永远是密教的最初的祖。在咱们这个世界,是莲花生大士,可是在佛学辞典中找不出这个名字,所以甚难得闻。大家所知道的只是龙树,所以“东密”以及中国历代都把他列为密宗第一代祖师。

  龙树菩萨是一个很特殊的菩萨,佛教分“十宗”,他是八宗的祖师,这是最奇特的一位大菩萨。少年的时候,因为会隐身术,于是他和一些邪友跑到皇宫去,弄得很多宫女怀了孕。宫内猜测,可能空中有真人来了,怀有邪术,于是到了晚上,把宫门紧闭,派许多力士拿刀砍,结果是都被杀了,就剩龙树,因为他藏在国王身背后,因为那刀要离国王远一点,所以砍不着他,国王走哪他紧跟哪,不敢出大气。好多人都死了,再也砍不着人了,宫门才开了,龙树才偷偷跑了出来。

  “欲为苦本”。这回明白了,这个苦很苦,很惊险哪,差点没死了,好朋友都被杀掉了,这是由于“欲”,“欲”为苦本,于是出家了,后来成了八宗的祖师。《华严》就是他从龙宫取出来的,《首楞严经》也是他从龙宫里取出来的。净土宗的祖师、禅宗的祖师,密宗的祖师……是极特殊的一位大菩萨。

  在佛涅槃后五六百年的时候,这样一个大菩萨,他在南印度,他拿几个芥子打开了一个铁塔,进入铁塔后亲自见到“金刚萨埵”,这是书上记载的,密宗的来源就是这么来的。金刚萨埵把这个法授给龙树,日本人都知道恭敬龙树,东密、唐密都是龙树。龙树和莲花生大士互为师祖。莲花生大士是从阿难那里得的法,他要比龙树出世早。释迦牟尼佛预先交给阿难传法给莲花生大士的。这两个人有交流,都是大德没有相互间的嫉妒障碍。啊!这些法我从金刚萨埵那得的,可以给莲花生;莲花生是从阿难那得的,可以给龙树。所以从这就证明他是密教的初祖,“金刚萨埵”。所谓的“金刚阿阇梨”就是代表“金刚萨埵”的人,这是普贤的一个特殊之处。“金刚萨埵”就是他的代身;不但是显教德为众尊,在密教也永为教主。

  “不舍因地”。虽然他已经有殊胜的成就,但还不舍因地,在因地还是示现菩萨相。

  “遍收玄妙”。《华严经》“十玄”是最深密的法。《妙法莲花经》之所以称为“妙法”,就是因为玄妙的缘故。而这些他都遍收融汇了。

  “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八十一卷《华严经》的最后一卷的最后一品中的话。

  怎么出来一个八十一卷哪?最初翻译《华严经》是在晋朝,为六十卷,称为“六十华严”。

  唐朝时,国家又组织很多大德翻译,清凉国师等都参加了,这次翻译的是八十卷,称为“八十华严”。

  刚翻好,又进来一种《华严》,为“四十华严”,再翻译,第三个翻译“四十华严”。“四十华严”没有单行本,只是“大藏经”里有“四十华严”。现在台湾可能印了,过去是没有的。

  《华严经》有六十品、八十品、四十品等各种译本,略有不同。其中有一种,其最后一品是“八十华严”所没有的,也就是“普贤行愿品”,已经翻好“八十华严”怎么办?于是就把“四十华严”最后一品“《普贤行愿品”搬进去了,作为“八十华严”的末一卷,所以才成为八十一卷《华严经》。到中国的三种《华严经》中,它是最后来的,在四十品《华严经》的最后,前二部都没有,是中国人把这一品补进去的。所以这个《普贤行愿品》到现在列为“净土五经”之一,“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等到你临死的时候,你诸根败坏,你的一切一切都不能跟着你了,一切都没有作用了,到了这个时候,你这个愿王不离开你。所以发大愿很重要,因此愿而得往生。你只要念,临终时往生极乐世界,面见彼佛无量光,即得往生安乐刹,那就一切都不退了,永远不退了,决定就等着成功了。

  “大愿大行普贤菩萨”。所以“十大愿王”是大愿哪!“万行庄严”是大行啊!以实际求度众生,弘扬正法,现这种菩萨身,以“行”为主,这是大行

  【第二十拜】

  一心观礼,法王长子,七佛之师,胜妙吉祥,无垢大圣,愿共众生同生极乐,系心一佛,专称名号,即于念中,得见弥陀,一行三昧,大智宏深,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第二十七拜)

  “一心观礼,法王长子,七佛之师”。过去习惯,国王继位是立长子的。“法王长子”就是要继法王位的人,而且是七佛之师啊。文殊虽然现的是菩萨相,其实文殊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不但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七个佛都以文殊为师啊!都是文殊的弟子。

  “胜妙吉祥,无垢大圣”。文殊菩萨的名号为“胜妙吉祥,无垢大圣”,这名字代表他的德。有的只翻译成“妙吉祥”,“胜妙”是更殊胜的妙啊!这个名字就更全了。这样大的智慧,是最吉祥、最殊胜的妙啊!所以称“胜妙吉祥,开明本心”。你这“本心”是什么?本心是“无垢大圣”。从来没有染污,所以称“无垢”。从来是不增不减的,所以称“无垢大圣”。

  “愿共众生同生极乐”。作为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老师,文殊代表什么?代表“根本智”。所以禅宗开悟,就是先得到这个“根本智”。文殊就表示这个“根本智”。普贤就代表“差别智”

  你得了根本智,你还要度众生,还要种种行动、种种救度,因为众生有种种根器,你有种种的药。对种种的病,施种种的药,这都需要有智慧吗,否则投错了,不但不治病,反而庸医杀人。

  弘法、说法很难!关系到人的慧命,不是一个死的方法,而是讲求方便。你着凉了,中寒了,你吃一点热药,喝一点姜汤就好了。你已经上火,还去吃补药,那就坏了!人参是补药,但要看谁吃才成。所以这就叫“差别智”

  文殊就代表“根本智”,由“根本智”才能再产生“差别智”,有这样的大智慧是“愿共众生同生极乐”。

  “系心一佛,专称名号,即于念中,得见弥陀,一行三昧,大智宏深”。刚才我念了普贤菩萨发愿求生偈,是七个字一句,共为四句。这一段,夏老师把七个字一句变成五个字一句了:

  “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极乐刹”。

  四句话在内容上完全一样,但字词有点变化,七言变成五言。

  在《文殊般若经》里讲到“一行三昧”,文殊特别讲了这个“三昧”。这“一行三昧”就是“系心一佛,专持名号”。你把心就集中在一个佛的身上,专称这一个佛的名号,“即于念中,得见弥陀”。原来是“得见彼佛”,但我们这里都称念“弥陀”,所以当然“得见弥陀”了。文殊菩萨的这个“一行三昧”完全与咱们称名念佛往生是同样的主张,而且是系心在一个佛上,就是系在阿弥陀佛上,连本师释迦牟尼佛都不用念了。你念佛干什么?你不用观想,不用其它方法,只要称名号,这样就够了!你在这念念之中就自然而然见到彼佛了。

  “大智宏深”。这个“一行三昧”是了不起的三昧,是殊胜的智慧。否则,没有殊胜的智慧你不能相信。这么殊胜的果实,就这么简单?!就念一个名号便能够成功?!……所以有种种的怀疑,这都是情见哪,都在情见之中。世间上常识中没有这种事情。所以我们念佛法门是打破常规的!

  【第二十八拜】

  一心观礼,灵山会上,亲承佛诲,授予《大乘无量寿经》,嘱以弘扬净土法门,现在兜率内院,当来三会龙华,菩提树下,成等正觉,福德无边,弥勒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第二十八拜)

  这一拜是拜弥勒菩萨,也就是当来的佛,现在正在兜率内院。

  先师虚云老和尚当年在广东遇难的时候,肋条骨被打折好几条,大家踢他。所以我们现在受一点折磨,想想这些人,其实算不了什么。

  当年,诺那祖师让达赖关进囚牢就是十几年,给他吃毒药

  想想虚老,农民把他装在口袋里头用脚踢,肋条骨踢断了多少条,受那个冤枉,说他是地主。因为寺院里头有点田地,于是就拿他当地主来对待,斗他打他,当我岳父给他治病时,觉得他只是感冒而已,会很快就好的,后来才知道肋条骨断了。最终都治好了,也没有动手术,就是吃药吃好了,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这是虚老。他在这病得最沉重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他死了,他于定中到兜率内院见到了弥勒这一段记载的很详细,他记住了弥勒当时说的偈子,这是他亲自到了兜率内院,而且看到有几个熟人,把他领到一个座位上,让他坐下来,听弥勒说法。

  说完法之后,弥勒就跟虚老说:“你还得回去呀!”他说:“我不回去,弟子太苦了!”弥勒说:“不行!你还得回去”。于是他回来之后,果然有很重要的任务由他去办。当时大家打他,可就是打不死他,于是他们就问:“为什么这个老和尚打不死啊?”有人就回答说:“老和尚为众生受苦,为你们消灾,是打不死的”。他们一听都害怕了……

  “灵山会上”。佛在灵鹫山说法,我们简称为“灵山法会”。

  “亲承佛诲,授予《大乘无量寿经》,嘱以弘扬净土法门”。亲自承受佛的教诲,受到佛的嘱咐,把《大乘无量寿经》交给弥勒,叫他继续弘扬,嘱咐他要弘扬净土法门。这个弥勒菩萨在法上是承担了这样的大事因缘。

  “现在兜率内院”。“兜率”是兜率天,兜率天是欲界天。所以很多人到兜率天去,到兜率内院见弥勒,可是到了外院就迷惑住了。到了外院看见那欲界天男女的种种情况,他的欲心就起了,因为那里的情景比我们这更能够动人。所以他就进不到内院了。兜率天的内院是个道场,现在弥勒在那说法,很多人在那,那是一个道场,等于是天界的一个净土

  “当来三会龙华”。要求生弥勒净土,到了兜率内院后也不退转,将来就随着弥勒一起来“三会龙华”。

  到了弥勒净土,一切自然长生,一点不需要劳动,福报非常的大,因为弥勒是大慈,“慈”就感受福吗!“慈”是让人家欢喜,所以得到报,福也是最大,所以称大福弥勒。

  现在有许多人跟佛结了缘,始终没有能够度脱,最后都是弥勒菩萨包干,全部都在弥勒成佛时得度

  “三会龙华”就是三次法会道场。弥勒不是像释迦牟尼佛一直在说法。而是通过三个法会,就把这个可以度的众生都度尽,于是他也就完成任务了,所以是“三会龙华”

  有话讲“我们都是龙华会上的人哪”,其实就是指的这个意思。没有成功,在这个时候等着弥勒来度,要等到什么时候呢?我就算过,这个年头可是很长、很长,不好等啊!将来怎么“三会”呢?将来你们都来帮助弥勒菩萨弘化。

  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十六个大弟子都是佛的示现,都是成了佛的。比如须菩提尊者,都是佛的示现,来帮助佛来弘化的。所以他们才能替众人提问题、问问题。因为许多众生根器有限,根本想不到这些问题。比如《金刚经》中须菩提问的问题,“云何住?云何降服其心?”这是很深、很妙、很好的问题。

  所以说,什么人能报佛恩呢?两种人:一个是善问,问得好,会问的人;另一个是善答。善答摆在第二,善问摆在第一。什么人报佛恩?一个是善问,一个是善答。

“菩提树下,成等正觉,福德无边”。成就“正等正觉”是跟释迦牟尼佛一样的。而福德无边是弥勒的特点,福德是无量的福德。

  弥勒菩萨现在只能称菩萨,称为“弥勒佛”是错误!因为是未来的佛,现在还只能称菩萨。

  【第二十九拜】

  一心观礼,无量寿如来会上,舍利弗等诸大尊者,及贤护等,十六正士,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诸大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第二十九拜)

  “一心观礼,无量寿如来会上,舍利弗等诸大尊者,及贤护等,十六正士,咸共遵修普大士之德”。在如来法会上,舍利弗等大菩萨以及在家的菩萨十六位正士,所有的都是在“尊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称为“德尊普贤”。

  “具足无量的行愿”。都是德尊普贤,普贤就是无量的行、无量的愿,安住于一切功德法之中。

  “诸大菩萨”。舍利弗他们本来就是佛菩萨的示现,所以称为诸大菩萨,这是一个理由;再一个理由,这些阿罗汉都回小向大,称为“大阿罗汉”。回小向大的大阿罗汉,不是小乘的心。小乘一回转向于大乘,修大乘的菩萨,都称为菩萨。

  【第三十拜】

  一心观礼,从上以来,莲宗诸祖,暨弘宗演教,皈向净土,诸大善知识,以及本身皈依、授戒、传法、灌顶,诸位大师。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第三十拜)

  “一心观礼,从上以来,莲宗诸祖”。这一拜是拜莲宗的祖师。

  这里有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列莲宗的祖师,把“昙鸾”和“道绰”二位给删除了,古一点的记载许多都是这样列祖师的:慧远、昙鸾、道绰、善导……

  像《思归集》等等有些著作把这个“昙鸾”、“道绰”取消了。这是因为他们的著作流传到海外,在我们中国内地没有了。所以净土宗有十种书,在国内佚失了,称为“佚本”。还好,现在都回来了。以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好的因缘,大家要知道。这表明作为法将兴的一种表现,是让我们感觉高兴的事。这些书回来了,不仅如此,就连过去莲池、蕅益大师的书没人见过,但现在我们也能见到了,这是一个很殊胜的因缘!《无量寿经》一千多年没有得到善本,现在这个善本是日本投降以后才出现的,没有多少年啊!咱们能遇着这个善本,这是前所未有的!红、白教从来没有到过大陆啊,更不要说什么香港、台湾、美国。过去来的只是黄教,元朝来的是“萨加海”,都是比较新的。这种古代的红教,莲花生上师的教、白教的法,汉地一直没有,只是在西藏才有。在西藏过去交通不方便、生活不方便,有种种障碍,所以没有把这个教法传到咱们这边来,是从诺那祖师才开始的。

  诺那祖师跟达赖在见地上不一样。达赖依附于英国,英国侵略西藏,他们占了很多便宜,当时达赖就是亲英的,而诺那祖师主张亲华,这就成了对立面。于是这个达赖祖师就把他抓起来,往脸上涂墨、游行、关到土牢里头,而且是派人看管,几度用极毒的药给他吃,后来派人验尸,报告是死了。实诺那祖师自己用手刨一个洞,爬多远多远从洞里逃出来了。诺那祖师自己是这么说的。有人认为诺那祖师恐怕不肯讲实情,他可能是有神通……对此我不作评论。总之出来了。出来后衣服都像窟窿眼儿似的一片一片都飞了,头发长的到脚跟。你看这日子多难过呀吃毒药不死,这是由于修绿度母。绿度母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大慈大悲救度。见,历经种种磨难,密法才传到中国内陆来。

  密教龙树这一支与莲花生祖师从阿难那所得到的一支,终于汇聚了,使红教、白教汇聚到莲花精舍。总之,这些教来了也是一个很殊胜的因缘!前人所未遇到的,我们遇到了,这是我们比前人有福的地方。

  而现在我们所不如前人的地方,就是不如前人那么精进。只要大家肯精进,肯发大愿,把这些优点发挥出来,将有一个佛法中兴的高峰到来这也是根据西藏的传说而言,不久的将来佛教是很放光的,出现一个中兴的高峰。我们大家正在这个时候,这是一个上升的阶段,也正是特殊的因缘。大家要很好的发心,三百年后还会再起一个高峰,佛教又兴盛就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来了,这时候才有了一个好转。但那个高峰不如现在,那个高峰再过去之后,就再没有了,也就是一天不如一天了。一直到最后,最后人只能活十多岁,见面就要杀,到最后时期,佛运靠一百年的《无量寿经》,整个法运就是如此可见《无量寿经》的重要性大家就明白了。

  这个净修捷要》也是跟《无量寿经》相辅相助的,如果能存在,大家老实依此去修,《无量寿经》必然也能发达

  总之,现在法是到了末法时期,一直从现在到最后,法都灭完了,还有一百年,就靠这部《无量寿经》,这个是肯定的!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做工作,好钢用在刀刃上,就是这样。

  才说到净宗祖师的罗列,我们将来要把昙鸾、道绰二师恢复进来,即:昙鸾是二祖,道绰是三祖,善导是四祖。将来再印书的时候,一定要做这种主(编者按:新的《莲宗祖师传记》已由本编者于出版本之前,提前编辑出书了。其中从新列昙鸾、道绰两位大师为二祖、三祖)。像杨仁山写的《佛教三字经》里头还都有昙鸾、道绰。但两位大德的书现在少有了,比如昙鸾大师的《往生论注》,我就给法源寺(编者按:即中国佛学院)里我的学生们看,他们说:“我觉得比论还好!”《往生论》是天亲菩萨作的。“三经一论”即净土宗的三部经、一部论。

  昙鸾做了论著——《往生论注》。道绰也有《游心安乐集,讲的就是念佛法门他们的很多论著都是讲“持名念佛”。

  有人以为他们修的是“观想”,确实昙鸾是修观的,昙鸾本来是学道教的,修长生术的。后来,通过别人给他看《观经》,他一看,就把道教的东西全都烧掉了,不要了。当然真正的道教比现在的所谓气功高得多!昙鸾虽然过去修观,但是赞叹“持名念佛”,他的这个论注就是很好的说明。好像净空法师也把《论注》、《游心安乐集》这两本书都印出来了。再有《通赞》,过去也都是丢了的,现在又回来了。

  莲宗诸祖”我们应当还要纪念昙鸾、道。还有善导,这是当然的,是大家都承认的了不起的大德。此外还有莲池、蕅益……一直到彻悟祖师。

  “弘宗演教,皈向净土,诸大善知识,以及本身皈依、授戒、传法、灌顶,诸大师”。所谓“弘宗”是指弘扬禅宗、净土、密宗……等诸宗;“演教”就是教授唯识、讲解《法华经》等教法。可是这些人,他们皈向净土,这些大善知识以及本人皈依的、给你传皈依的、给你传戒的、给你传密法的、给你灌顶的诸位老师。对于他们,我们要尊师,要老想着这些老师。

  在这里,对于净土宗的祖师以及过去赞叹过净土的、归向过净土的、禅宗教下各方面的,以及我本人、给我传皈依、也给我受戒、给我传法、给我灌顶的……对于这些老师,我们要尊师,要向他们一拜。

  【第三十一拜】

  一心观礼,尽虚空,遍法界,常住三宝,十方护法菩萨、金刚、梵天、龙神、圣贤等众。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第三十一拜)

  “尽虚空,遍法界,常住三宝”。佛、法、僧这“三宝”,以及“十方护法菩萨”是我们这一拜中所要拜的。在密法里头,三个根本:上师,本尊,护法。“护法”就是其中之一。所谓“根本”,就是最应当尊敬的、最应当依靠的。

  其中“上师”是加持的根本,密宗是靠加持力的。而净土宗,当你临死的时候,佛来接引也是加持力。现在十方佛、阿弥陀佛派人来护持你,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摄受你……这都是加持力。这个在密宗更强调,强调加持力,这个加持是以“上师”为根本。就好像电厂里的电通过上师这个导线送到你的住宅,起到传导的作用。所以“上师”是加持的根本。

  “本尊”是成就的根本。我们不但要靠自己的力量,而且还要得到佛菩萨的加持,这样起作用那不就快了吗!再有就是你要成就啊!你要求得觉悟,就要跟佛一样的觉悟,这个成就的根本是什么?“本尊”就是成就的根本。你如果念佛,阿弥陀佛就是你的本尊,你要成就的那就是阿弥陀佛,成就的根本靠阿弥陀佛。你要修法,有的修绿度母、有的修观音、修金刚萨埵……那么他们就是你的本尊。你修什么,就成就什么,比如修绿度母,成就的就是绿度母,所以“本尊”是成就的根本。

  “护法”是事业成就的根本。比如你要度众生,满足众生很多愿,办成很多事情,要印经也是事业,要有经费,要有地方,有人在帮助,有好多好多事情,你才能印出一部书来。所以办事业的根本就是“护法”。世间也有“护法”,别人帮你忙,把钱送来或帮你做校对……这是人的护法;还有虚空中许多护法神……这些“护法”是事业的根本。

  我顶礼“三宝”,特别是十方的护法菩萨。韦陀菩萨都知道,他是护法菩萨吗!所以显教经典上,上供护法、伽兰、韦陀、诸天,也是恭敬“护法”。

  “金刚”是现威武相的佛。

  色界天称为“梵天”,很清净。天包括各种天:梵天、欲界天……“龙神”搁在一起就是代表“天龙八部”。“天龙八部”也叫“龙神八部”。所以“天”、“龙”、“神”这三个字搁在一块,既代表三个方面,也暗摄八个方面。这“八部”里头包括金翅鸟。佛前有个金翅鸟,金翅鸟在海里能吃龙,就好像鸡吃小虫子一样。所以龙就没有办法,求佛保护。佛就把袈裟分给它们,一个龙头挂一丝,龙头上要缠了佛的一丝袈裟,金翅鸟就不吃他了……

  “圣贤等众”。金刚就是圣,有很多护法是贤。还有很多护法还没出六道。比如鬼神还没出六道吗。龙就比天还低一点,也是护法。总之,他们既然护持正法,我们对它们就要恭敬,而且他们是事业的根本。

  【第三十二拜】

  一心代为生生世世,及现在生中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等众,顶礼三宝,求哀忏悔,普代法界众生,回向西方极乐世界,同生净土,同圆种智。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第三十二拜

  “一心代为”,指我们的所有一切修持,都是普为众生着想的,是替代。

  替代哪些呢?“生生世世,以及现在生中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等众”。替代我生生世世以及现在这一生中的父亲、母亲。

  我们修法不为我们自己修,而是替我父亲修、替我母亲修。还不是这一生的父亲、母亲,我们过去生生世世的父亲、母亲,我都要替代他们修呀!所以我们所修的这个心很广大,这个孝也是真正的大孝。光是孝顺今生的父母,这就使得我们的人格更伟大了!这也是学佛的殊胜意义!

  我常说:学佛是大变活人哪!学佛的过程就是自我改造的过程

  不但学佛是如此,连儒家都这么说。果你念了“四书”,但还是照旧一样不改,那你就不会念“四书”,你必须根据孔子的话,把自己有所改变才成。所以我们要这么做、这么回向,于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变了。现在你就照这个文去念,你本来是没有想到的,但现在经你一念,你没想到也就实行了,这多伟大呀!而且在不断的修行中,你纯熟了,这就是“熏”的力量,成了习惯了,对待一切都是这样。

  不但是父母,而且“六亲眷属、冤亲等众”都要冤亲平等。不但是冤亲平等,而且是先提出“冤”来,“冤”还是在“亲”的前面,这正是佛教的伟大之处有一个人问我一个问题:“我倒是愿意替一些众生,为他们回向,可有这么几个人,我把我的功德回向给他?让他如何如何?我这不甘心呢。这些人太坏了,我为谁回向都可以,还要包括他,给他们回向?……”可见这个心还是有分别,所以我们要慢慢发展到你对最腻烦的、记忆最深的、最不能原谅的人,也能做到原谅他们。

  所以,用这颗心顶礼三宝,我们磕头也是替他们在顶礼,这个修持就不是完全为了个人。通过这些实践,使我们得到转变这个密法也是这样的,通过你的实践转变你的认识,这个密法的方法就是:前头供一个东西,把很脏的东西都摆在这,拿来供佛,就像《心经》里头讲的 “不垢不净”,你就那么念,最初你可能还是有垢、有净,一下子断不了,怎么拿这些脏东西来供佛?你有垢、有净,但久而久之,也就都清净了,分别也就少了,这就是“不垢不净”了。

  总之,就是要“慈悲喜舍”!舍什么?舍这一切虚妄分别

  “顶礼三宝,求哀忏悔”。我替他们求,这时的心是很肯切的!

  替他们忏悔,不但是磕头,不仅仅局限于此,还要普代法界一切众生,普遍代替全法界一切的众生

  所以我们一个人修行,不只是一个人得到好处。我常说:还不是一个地球,全法界都得到好处啊!就是如此,这样我们的生命才有意义,我们生命才真正宝贵。多有一些这样的人在世间,全法界的众生都得到好处。

  “普代法界众生,回向西方极乐世界,同生净土,同圆种智”。都同生到极乐世界去,都圆满一切种智,也就是圆满一切佛的智慧,就是成佛了。

  “南无阿弥陀佛”这就圆满了!(圆满)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近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