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黄念祖老居士:净修捷要报恩谈(连载六)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5-09-13 11:44:31
关键字: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五台山,文殊菩萨化身,金刚洞,广长舌相,供养品,佛法中兴,
【 点击数:4882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第十九拜】

  一心观礼,极乐世界,道场、楼观、讲堂、精舍,诸往生者,方便同居,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或在虚空,或在平地,随意修习,无不圆满,菩萨圣众,皆由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第十九拜)

  这是在礼拜什么呢?礼拜“方便”、“同居”两土的圣众。刚才都是在讲“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主要是“实报庄严土”。这一段就要礼拜“方便有余土”和“凡圣同居土”的那些已经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圣众。我们都要观想、礼拜,敬佩他们成就在我们之前,我们现在与这些同修先结缘

  在这一世已经断了“见思惑”,或者到了极乐世界之后断了“见思惑”,你往生后生到的是“方便有余土”,它在“凡圣同居土”之上,又在“实报庄严土”之下。“实报庄严土”是菩萨,菩萨要破“尘沙惑”,还要再破“无明”,菩萨在“实报庄严土”也部分的证入到“常寂光土”,这是最高的。真正的佛,在“常寂光土”。

  极乐世界的四土,界限划分得并不分明,这一点非常特殊。“方便有余土”是断“见惑”、“思惑”;“凡圣同居土”,(极乐世界叫作凡圣同居净土),现在我们居住的这个娑婆世界就是凡圣同居土,咱们不都是凡夫吗?!可是咱们这个世界也有圣人呀,比如文殊菩萨就在五台山

  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有人亲见过文殊,是一个福建的出家人。这是两个人说的事,不会有错。一个通愿法师,通愿法师在比丘尼当中,国内是第一位的,很有道德,她那时在五台。再一位是圆彻法师,是福建人。据他们讲那个福建和尚到五台的时候,很恭敬地三步一拜进了山。像他这样修行的人现在很少了。三步一拜,要拜到五个台,他走了一半的路程,来到一个地方,一个小门上写着“金刚洞”,他看了看这个名字,走进门一看,里面很大,是个道场,有大殿;还有藏经楼等等;还有很多很多出家人,两种服装,一种是和尚服装,一种是喇嘛服装。五台山是两种:有和尚,有喇嘛。

  他就走进大殿,这时很怪的事发生了:这个大殿有一个台子,没供佛像,因为没有佛像,他就没有顶礼,是空台子。但他围着这个空台子转了三个圈,这也是一种礼节,只不过没有顶礼那么恭敬就是了他很奇怪:这里怎么没有佛像?

  他预备走出来时,又到别处看看。当刚走到门口要出去时,后面出现一个小沙弥喊他“某某法师”。叫我?他回头一愣:这里怎么有人会知道我的名字呢?我刚来呀。小沙弥对他说:“我师父叫你。”

  于是他就跟着小沙弥走了进去。看见一个老头,他很恭敬地给他顶礼。顶了礼之后,老和尚就说:“远来不容易呀!”并把一个座位给他。

  他就跟老和尚说:“这个地方很好,我能在这挂单吗?”

  老和尚说“你的因缘还是得回去,我这不能留你”。

  他说:“老法师,你这里大殿上为什么没有佛像?”

  “我这里用不着。”(这是禅宗的话。用禅宗的话讲就是“外求有相佛,与吾不相思”。但是现在我们还最好把佛像拿去好好去供。虽然懂得禅宗的道理还是照样供,这样才最高,连禅宗也不着。如果我们听了禅宗的这样的话后就不供佛了,那还是执偏于另一边了。)

  后来,和尚不留他挂单,他就请老师开示。老法师就写了四句话给他,他记住了。

  出门后继续走,他没有丝毫感觉任何特别,也没拜老和尚。后来天黑了,下山太危险了,正好有一个西藏人在那住,不是出家人,于是就留他说:“你不能走了,你走了很危险,就在我这过夜吧。”他就留下来了。西藏人招待他吃晚饭、聊天。这个福建和尚就问:“你们全五台山有多少和尚?”

  他说:“五台山怎么算也不到几百人哪!有人想供千僧斋,我们把所有人都找来也凑不够。”

  和尚说“不对!不对!我知道一个地方就有七、八百人,还有其它地方都有人,怎么能凑不够一千人呢?”

  “我在五台山,我怎么不知道这事,从来就不够那么多人的!”。两人还争论起来了。

  和尚说:“我亲眼见到的!”

  “你在什么地方?”

  于是和尚就说在什么什么地方、叫什么什么名字。

  那个西藏人说:“没有这个地方,我查书给你看。”拿出五台山导游的老的地图,各个方面看都没有这个地方,没有这个名称,没有“金刚洞”。有几百和尚在哪?都没有呀!怎么回事?

  于是和尚纳闷了。

  那个西藏人忽然说了一句:“你恐怕是遇到文殊菩萨了吧!”

  本来他是预备在这吃饭的,这时候他却一下子眼泪也下来了,饭也不吃了,坐不住了,于是他返回头去找,并从头三步一拜、三步一拜……拜到天都亮了,但怎么找也找不着曾经去过的那个地方。

  后来,他就把这事告诉了一个福建的同乡,这个同乡就把这个事情告诉圆彻法师,圆彻法师也就在我这跟我说的

  圆彻法师当时听了就知道,那个出现过的老和尚绝对是文殊菩萨。

  看老和尚写的那四句话,可以横看也可以竖看,横看是表面意思;竖看又是一个意思,竖看就是说了文化大革命以后的事,也告诉他将来佛前要没有灯、庙里没有僧…这就是见到了文殊的一件真事。

  现在还是这样,文殊还是在那一接一送,去的人他都接,大家就是不认识罢了。这件事和古代事有类似之处,所以这不就是圣人跟我们在一块吗。

  雁荡山、天目山有几百阿罗汉,雁荡、天目五百阿罗汉都多,也是圣。还不断有佛菩萨来到这个世界来度化众生,也是圣。所以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不一样,大家不容易见到圣人,见到也不容易认得。极乐世界和“诸上善人”、“阿鞞跋致”到处都是,天天可以见面,这个是不同之处。

  “诸往生者,方便同居”。“诸上善人”共汇,“同居”只是一个方面,本质上他们是“凡圣同居净土”;我们是凡圣同居,我们是秽土,污秽的“秽”,我们是“凡圣同居秽土”。因此我们这个往生是容易的,是从“凡圣同居(秽土)”转到“凡圣同居(净土)”,还是一层楼,并不是变成“方便有余土”。但是你是从凡圣同居脏的这一头换到清净的那一头了。可是到了清净那一头,他那块自动的变化和这个高级的“方便有余”、“实报庄严”、“常寂光”打成一片。和我们这个地球世界不一样。所以这个搬家就容易了,不需要把什么东西运上楼,一推一转移就过去了,这个容易。从“凡圣同居秽土”还是到“凡圣同居净土”。

  那么我们在顶礼什么呢?顶礼极乐世界这个“道场”之中、“楼观”之中的菩萨圣众。“观”就是楼阁、讲堂、精舍。

  “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或在虚空,或在平地”。一切往生的人在“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或者喜欢说法,大家可以凑在一起,他说大家听;或者喜欢听法,大家凑在一块听;或是现种种神通,在虚空,或在平地。这个“凡圣同居”在平地的多。“方便有余”一般都有种种神通。

  “随意修习,无不圆满”。在虚空之中“随意修习,无不圆满”,随他自己的意思,想怎么修都可以,没有不圆满的。

  这些“菩萨圣众”,我们要注意这个地方,他没有说别的圣众而是说“菩萨圣众”。凡是“同居土”、“方便有余土”的都是菩萨,不是凡夫人、不是阿罗汉,都是发大乘心的人,都是菩萨,是“菩萨圣众”,只是现在断惑的水平只达到这个水平,所以只能在“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但是都应该称为“菩萨”。

  “皆由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而这一些菩萨都是因为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普礼未来的同修。

  【第二十拜】

  一心观礼,十方世界,示现广长舌相,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欲令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皈依供养,所有善根至心回向,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恒河沙数诸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第二十拜)

  普礼十方的佛,不仅仅是极乐世界,在十方世界诸佛都在“示现广长舌相”。在佛的“三十二相好”之中,有这个“广长舌相”。释迦牟尼舌头吐出来之后,能整个挡住自己的脸我的舅父,也就是“南梅”之称的梅光曦居士,他就有一个异相,他的舌头伸出来能舔到自己的鼻子尖,他一说法大家都很拥护,所以尊称他为“南梅”(与之相对的是“北夏”,也就是夏莲居居士)。他一生讲经很多,还有著作。

  佛的广长舌相就是能自覆其面。《阿弥陀经》里头,十方的佛现广长舌相,这个广长舌相就大了,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这就是说,我们不一定要看舌头有多么大,意思是佛所说的音声、所讲法的法音能够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十方的佛示现这样的广长舌相,声音贯彻到三千大千世界。

  “说诚实言”。佛都没有妄语,是最真实的话。这个“诚实言”是什么?就是都在称赞,“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的功德”。阿弥陀佛被十方的佛都在称赞。名闻十方,十方的佛都在十方自己的三千大千世界,为各自的世界的一切有情演说阿弥陀佛的功德。为什么要演说呢?“欲令众生闻彼佛名”,愿意自己本土的众生,愿意十方的众生都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字。

  “发清净心”。听到这个名字,大家就发起清净的心。我们不是用染污的心不发起。

  “忆念受持,皈依供养”。现在是闻到佛名,发起了清净的心,“忆念受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这样的功德,就忆念受持阿弥陀佛的功德。他有这样的大慈、大悲、大愿、大力……一向住真实慧,用大智慧来为众生,救度众生。不仅是忆念,而且要“受持”(即接受、支持、修持)、要“皈依”(即依止、依靠阿弥陀佛),还要“供养”。

  所谓“供养”,一般人只局限在交些钱上,拿些钱买些东西上供,作为供养。但是更好的供养是“法供养”,正所谓“一切供养法供养最”

  法供养”是什么?如实修行就是最好的供养。发菩提心是最好的法供养。所以不一定要摆一些供品我以前在这些方面相当执着,从河南(即文革中被劳教地)回来以后就有变化了,对物的供养很次要了,重要的放在法供养上

  财物供养并不是不好,如果大家把这一般的供养变成法供养,不是更好吗!法供养的功德大得多。对阿弥陀佛也是如此,财物供养不如法供养。如实修行,依教奉行,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真正的供养

  “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所有这些善根以至诚的心来回向。回向什么?就是把我所有的一切功德回转向于求生极乐。求生极乐这个求,不是个人的享受。

  有人求佛,就是想得到佛的保佑,一切平安、一切吉祥、发财、升官;死了以后也要到好的地方,活着时候更好,死的时候也要比别人好……总之,只是一个为自己打算的心,这样往生不了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所要求的是利他,我要度众生,不是为自己只想到自己,这样只可以得到一点福,佛可以满你的愿,但求往生是不可能了。

  念佛法门是大乘法,是利他,不是阿罗汉的境界

  我们为什么要求往生?我们就是要最快、最彻底的实现度众生的愿望。我们愿意度众生,但怎么个度法?你自己还在水里头没出来,而要把水里头的人都救出来,这不是空话吗?!所以你自己总要会游泳,自己有了救生圈,自己有了救生艇,再有大的船……这样你才能真的救人。到极乐世界的目的就是为的这个你很快的成功,你就有办法可以分身到一切世界,用种种的说法、施种种的救度,救度无边的众生,我们往生是为了这么一个大事。

  再结合自己来说,多少生中我们有多少亲眷,今生有亲眷,过去生中也有亲眷。今生对亲眷的种种爱护以及你于前生中对于眷属的爱护,不过是演戏,那场戏下了,换了这场戏,于是就把那场戏忘光了,实际是一回事。你今生如此,来生你这场戏完了之后,又换戏了,你就又全不管了。

  亲眷中很多人在地狱中、在油锅里受罪,他盼望他的亲人来救度,我们正是他所盼望的人。别人还没有这种可能,那我们只有很快的成功,我们才能救他,才能满他们的愿,因此我们就要精进啊!

  “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恒河沙数诸佛”。我们闻了佛的名、闻了佛的功德,才忆念受持。佛就是多生多劫为了众生种种的勤苦成就的。因为我们也愿意来救度,往生我们得到不退转,一定三不退,乃至得到无上正等菩提成佛。十方的佛是这样来劝导众生,这些佛有恒河沙数那么多,我们在一起一同顶礼十方的佛。所以这个法广大,虽然时间很短,但是通过礼拜恭敬赞叹,各个方面都很重要、很深刻、很广大。

  【第二十一拜】

  一心观礼,四维上下,称赞本师于一切世间,说此易行难信之法,劝诸有情至心信受,护念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净土,恒河世界一切诸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第二十一拜)

  “一心观礼”是礼恒河沙数般的一切诸佛。这些佛他们在赞叹咱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四维上下”。东、南、西、北称为“四维”,上、下是属中国“六合”之内。四方,有上、有下就是六方,那么四个角就都包括在里头了,就不用说“十方”而说“六方”,所以在秦译的《阿弥陀经》里就是“六方佛”,“六方”就够了。实际印度文是“十方”,玄奘法师翻译就是“十方”,而鸠摩罗什大师翻译时省掉了四个角而成“六方”。“六方”就是指“十方”,所以夏老师会集的《无量寿经》也是保持了“六方”,没有用“十方”。但是把“慈悲加佑,一心不乱……”这些话摄入进来了。

  “四维上下”称赞本师,称赞咱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称赞什么呢?“称赞本师在一切世间,说此易行难信之法”。这个法太难信了,是一切世间都难信的法。不光人信不及,天人比我们聪明得多,他也信不及,高的天也信不及,色界天、无色界天……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释迦牟尼佛“劝诸有情,至心信受”。“四维上下”称赞本师说这个法,这是顶礼的第一点第二点,十方的佛都劝一切有情“至心信受”,因为难信的法。所以十方佛都在那帮助劝导众生,你们要好好的信受,对释迦牟尼佛所说要至心哪,要以至诚心来相信,来接受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

   “护念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净土,恒河沙世界一切诸佛”。而且这十方的佛都在护念十方念佛的众生。所以我们在念佛时,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在护念我们,你是他的好学生,阿弥陀佛也在护念你,因为你想去,你要去求学,十方的佛都在护念你,这个十方佛在护念十方念佛的众生。要发心念佛的人,你能得到十方佛的护念,使得你能够成功,能够往生净土

  所以这样的诸佛遍满恒河沙那么多的世界,我们在遍礼恒河沙那么多世界一切的佛,这就广大了!我们就要礼拜他,和我们关系如此,他承当我们的本师,劝大家要好好按本师的教导,而且护念一切念佛的众生,这样行礼拜,在恭敬佛、在拜佛的功德。

  你只要知道这佛的功德,就能增加咱们的信心哪!我们不是孤立的!很多人总觉得我要参加到一个道场才成,因为人非常多,道场非常盛,师父又非常有名气,很热闹,还有种种建筑,锣鼓喧天,香烟燎绕……其实这都不需要!你只要真正的用功去修,只是清净,这样才能有十方佛所护念。我们所贵在的是山林中的佛法,不是要求城市里头佛法的热闹。所以自古以来山林中的佛法和城市里的佛法不一样。一个就是极广泛的结缘热闹,一个是清净真修。大家要知道。

  正果法师有一句话:你认识一个人,他就好比在你脖子上挂一根绳;挂了一个绳后,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揪一下,你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高兴就揪这绳,绳挂太多了,这个揪一下、那个再揪一下,老有人揪你,你就麻烦了所以说,我们现在要避免所谓的热闹

  当然,我们互相为了说净土法门、为了鼓励大家的信心,宣传正法,这个再辛苦也是应该做的。为了这个目的,大家聚在一起,这要与想凑热闹的做法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分开看待这些事(指弘法)不是被揪,而是我主动的,尽量避免被人揪,所以不愿被人拉着鼻子走。我也有我的计划,这些事与我计划相合,所以我尽力去做。因为年岁有限,跟我计划不合的我就尽量避免,因为力量有限,所以我们只能是踏踏实实地做几件对于佛法对于众生有益处的事情。所以希望大家护持,希望能做的事情做成。每一件事做成是不简单的,有好多好多的障碍。

  【第二十二拜】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悯,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稀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第二十二拜)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礼拜我们这个经了。“经云”就是“经上说”。“当来经灭”,这是指经文,以后佛经都是要灭的,《佛灭尽经》中说过。所以有人说,佛教也是要消亡的。我说,我们佛教从来没有赖在世间不走的,佛早就说过,确实是要灭尽的。第一部灭的就是《楞严经》。我现在弘法是着重在两头:一个是要灭的;一个是最后存在的。这是两头,第一部要灭的是《楞严经》。现在已经看出来了这种迹象,最有名的学者(编者按:指吕澄、胡适等人)都在做文章,说《楞严经》是假的,这种学说还没有破尽,所以也有两派。现在虽然是这么说,但圆瑛法师还是在做注解,这是一派吕澄著《楞严百伪考》,从一百个方面都说《楞严经》是假的。吕澄是很有名的学者。做为学者,行而不解,增长邪见。吕澄他们这一批人,大多出自湖北。还包括王恩洋,也说《华严》是假的,因为这些经跟他们的认识相抵触了。为什么呢?华严宗在判教上分“小、始、终、顿、圆”。“小”是指以说小乘开始;“始”就是指从小乘开始说大乘;“终”指终教,即以大乘法作为终了;“顿”是指特别的顿法,刹那就可以成就了;“圆”是指圆满的圆教

  这些学者错就错在,他们拿“始教”(即小乘)的观点来反对圆顿教。由于根器不同,所以说法就是不一样。小乘不谈成佛,就是最多你证阿罗汉。到了始教,你可以成佛,“阐提”(即少善根之人)不能成佛。终教就不这么说了,终教说都有佛性,阐提也有如来智慧,阐提也能成佛。这样一来就矛盾了。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祗劫,而顿教就不一样了,顿教讲刹那间就可以成佛。迷就是众生,悟就是佛,一悟就是佛。什么叫“阿僧祗”呀?……圆教更是圆融,圆含一切。因为对象不同,说法就不一样。

  就像数学老师现在讲“欧姆定律”,给初中生讲,就是代数式,电压、电阻之比等于电流,代数式子,是常数。你要到高中讲,实际上就不是这样了,是微分的式子,微分、电压除微分的电阻等于电流。都是变化的,瞬间时时在变。如果你要给刚开始学的学生讲微分数,他就没法懂。有矛盾是必然的,所以这就是教师的巧妙。你不可以根据初中学的代数式,便说大学学的那个不对,因为跟我初中学的不一样。这些人犯的就是这个毛病!许多人犯种种的病。

  比如卢圣彦(编者按:此人为台湾省内人士,一位自称得道的圣人,近几年来于大陆内地影响渐大,信徒很多,其教论中国佛教界不予承认),他财色的心没断,拿这个心出发就自然破坏佛法。吕澄他们都成了偏见,这样的一些毛病、各个的毛病,都成为障碍

  这个《楞严经》是要灭的,首先是有人反对,将来慢慢的越说越多了,他们这些说法占了上峰,都说是假的,谁还念哪?!所以必然会灭的。这不能抬杠,不要担心,自然的。佛早就说在前头了,现在的趋势也证明了。所以这种情况之下,还有一部经最后留下来的,就是我们讲的《无量寿经》

  我曾经怀疑过,因为《无量寿经》很深呀!这样的经到了末法的时候,众生只有十岁的平均寿命了。我们是减劫,寿命是在减。现在我们的寿命在增长,这是个特殊的现象。我自己这么猜,可能是个中兴的瑞相,所以人的平均寿命增长了

  按减劫说,每过百年人寿减一岁,最近看来人的平均寿命在增长,也正好跟西藏的传说、密宗的传说“佛法要中兴于世界,这两个有不谋而合的地方。现在估且我们先这么看,这是一种中兴的瑞相,所以大家能够长寿这是很重要的

  在我年轻的时候,像我这样快八十岁的人还能这么讲,没有了!六十岁的人都是别人搀着、两个人架着,已经成老太爷了。现在六十还当是小伙子,过去可就都当老太爷了,这说明寿命长了,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这个“中兴之相”不是永久的,到佛经灭的时候,人的平均寿命只有十岁。我们将来的劫是刀兵劫,就是人和人之间不能见面,见面都是互相要杀,都是互相怀疑,我不杀掉你,你就会杀掉我,所以见面我先动手,先下手为强。每个人都是先下手为强,所以杀光,自相残杀,杀光,所以是刀兵劫。到那个时候,最后是人类消灭。只有极少数人可以过去,等待换下面的劫了。那么这个时候还能念《无量寿经》啊!

  《佛灭尽经》里头说得很好,佛说人类在这个时候,也就是“法运”到了这个时候就好像那个灯,油灯要灭的时候,蜡烛要灭的时候忽然间特别亮。所以,人死的时候也是这样,夕阳无限好,也是回光返照,特别好看。人快要死的时候,突然间神志清楚,会说很多很多话,然后他就咽气了,也是回光返照。

  这时有念佛经的,也是整个“法运”的回光返照。最后这一百年,人类的聪明智慧,能接受《无量寿经》,就像蜡烛它快要灭了反而比平常更亮一样,因此他能接受了。那么能接受就会还有很多人能得度。再往后,能念阿弥陀佛就是阿阇梨、金刚阿阇梨了。再过后,就没人会念了,空中现几个字,你还能念,还能得度。最后都没有了,那就“法”没有了,“法”灭尽了!

  “佛以慈悯,独留此经,止住百岁。”佛以慈悲怜悯大家,什么经都完了,而独留《大乘无量寿经》在人间存在一百年。时间也是不很长的,只有最后这一百年。

  “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遇到这个经的人,随你的意思、你所愿的事情都可以满愿。

  “是故我今至心顶礼”。是指我们修《净修捷要》三十二拜的人,因为这个经最后有它存在,所以我现在以至诚的心来顶礼这个经。而最后什么经都没有,就只靠这部经了,这个经是“广大、圆满、简易、直接、方便、究竟,是第一稀有难逢的法宝”。正因为如此,所以我要来顶礼这部经,最后还要来度众生。

  “广大”。这个经的内容广大,普度一切。内容广大,上至极深的“华严十玄”以及娑婆世界的“人、天乘”,众生如何造种种恶,从“人天乘”一直到圆教的“华严”,无所不包,救度的众生十分广大,许多大菩萨不听闻此法都退了。

  “圆满”。有这个经不再需要别的了,所以这一部经就够了。

  有的经给你很大启发,但是你在整个修持上不见得用得。比如《金刚经》和《阿弥陀经》,都家喻户晓,但是很多人知道了《金刚经》,也能够理解,也可以随文作观,也可以随着文字般若来练习着观照般若,有的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众生就办不到的了。我们所能做的,只是能懂“如梦幻泡影”的理,所以把事能看淡一点,这个可以做得到。这个“无住生心”,那只有到地前菩萨才能做得到的。登地的菩萨。登地以前的三贤位,只能在“无住”的时候,就是只能“无住”,不能“生心”;在“生心”的时候,只能“生心”,不能“无住”。而“无住”还能“生心”,“生心”还“无住”,这只有登地的菩萨才做得到

  所以你知道了这个经,知道了这个殊胜,但是对于众生来说,由这部经所得到的法益,不太容易能够跟生活打成一片,不能一切一切随时随地都能用得上,只能用得上其中很浅的一部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看得如梦如幻,当然这个对于很多人就够了。有的人这一关他都没有破,他对一切有为法还津津有味呢。但是你把这个破了,还不怎么样,因为你只看到了“如梦幻泡影”,顶多也就是不做恶,做点善,还是不出这“六道”。

  你怎么才能出六道呢?一般都是竖出,要断见思惑那很难的,因为“方便”不够。

  所以又要有“方便”,又要有理论,又要有实际……这种种的圆满,只有《无量寿经》做得到,它圆满哪!

  而这么一个圆满的大法,它又是这么的“简易”。这个《无量寿经》它不很长,一本就完。而且你念时,只要念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再简单没有了,小孩都能念“南无阿弥陀佛”,而且直截了当。你念的是什么?就是你的自心!你念佛就是诗中所说的“此身已在含元殿”,这就是“直捷”,你就是本尊,禅宗、密宗都在里头了!“广大、直捷”。这个“始觉”是合“本觉的”,是直接的呀!珠子放光还照珠子本身,多么直接首先灯就照到外头去了,向外头寻找,自己是什么反倒都还没有照着,外头很亮,远处很亮,这就不一样了吗。

  “方便”,度众生最容易。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最便利的方法,称为“方便”。这是东吴时译文的解释。

  “究竟”,有的人说“方便出下流”。而这个是既方便又究竟,彻底的,不是出下流;不但不是出下流,而且是最究竟最彻底的成就

  对于这部经的赞叹之词,“广大、圆满、简易、直接、方便究竟,第一稀有,难逢法宝”,这些话都是如实说的,不是感情用事。夏老师在这“第十二拜”中用这些词句来赞美《无量寿经》,并不是出于他自己会集了这个经,于是就用些美丽的词句来赞叹一番,不是这个意思。

  这个“第一稀有难逢法宝”是什么呢?就是“《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在这个地方我们就是顶礼这部经。这个经题非常殊胜,是两部现成的经题凑在一块的:“大乘无量寿庄严”这是一部经,是宋译,最后翻译的。“无量清净平等觉”是汉朝翻译的名称。所以把宋译名称搁在汉译的名称的前头,自然而然成了这么一个名称。成了这个名称之后,就是大乘的法,人、法、喻都有了,都广泛救度了,已然不再是小乘了。

  “无量寿”就是我们的本体,是彼土的佛,这是“人”哪;“庄严清净”是“法”;“大乘”是“喻”;“平等觉”又是“佛”这个经题讲起来很深。

  对于这一部经,是我们三十二拜顶礼的对象。所以说“经”是可以供的、可以礼拜的。在日本到处都可以看见“南无妙法莲花经”,很多日本人都念“南无妙法莲花经”。念经题都是有功德的,刚才是拜十方佛,这个地方就是拜这部经。

  这一段完了,下面拜的是五位大菩萨及一切圣众。这个拜的法门很重要,赞叹这个法门。如果对这一段弄清楚了,我们对这个净土法门也是“万牛莫挽”的,一万头牛拉你也拉不住了。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近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