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单单执着一愿,其它四十七愿不要了,错了

  来源:净宗经教网(佛陀教育) 录入时间:2015-07-05 17:10:15
关键字:念佛,本愿念佛,愿,四十八愿,发愿,自性,菩提心,一法句,实相,法身,反闻
【 点击数:5288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大经科注》第206集  2015年7月1日讲于香港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二十五页,第一行看起。

  【解】必成正觉第七。

  这是第七品。我们看科题:

  【科】戊二 颂行愿以求证  分五:己一、法藏说偈

  【经】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

  这一句话不能够轻易看过,说明什么?说明前面四十八愿是法藏比丘说的,交代的很清楚,释迦牟尼佛重复为我们转述,法藏比丘没有到这个地方来,是释迦牟尼佛把他的话原原本本、一字不漏传达给我们。

  我们看注解,念老在这里注解不多。

  【解】法藏比丘于世间自在王如来说四十八愿已,乃于佛前,复以偈颂,表此行愿,并请证明。

  愿发了,向老师报告。不但发了愿,而且依这个愿来修行,认真努力希望将四十八愿,愿愿都兑现,并且请佛给他作证明。

  【解】以大愿真诚深广故,应时感得雨花地动,空中赞云,必定成佛。以上是本品内容。

  这个里面我们要学的“真诚深广”,要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诸佛菩萨的工作就是教学,在十方世界现种种身,度种种不同的众生

  我们看下面这一段:

  【科】己二、愿满普济  分五:庚一、超世愿满

  【经】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

  【解】我建超世志,“建”者,立也。所谓“超世志”者,注经家中,颇有异解。

  古代注经的大师说法不一样。

  【解】如“净影”云,前所发中,求法身愿,求净土愿,名超世愿。

  “净影”是慧远,跟我们初祖名字完全相同,所以在历史上称他作“小慧远”,隋朝时候的人,他有《无量寿经》的义疏。

  【解】净影以《魏译》,光明无量愿、寿命无量愿与诸佛称扬愿为摄法身愿。

  这些地方虽然大家说的不一样,都值得我们学习。净宗,阿弥陀佛是净宗典型的学人、模范的学人,我们跟他学得要学得像,要像阿弥陀佛,那怎么能不生极乐世界?!怎么个像法?第一个就是愿。他发四十八愿,我也发四十八愿,跟他的愿完全相同,这就对了。这样学佛,学阿弥陀佛,就学得挺像,至少在表面上看很接近,是我们的往生根本的依据。

  前面讲的“法身”,后面讲的“净土”。

  【解】“净影”仅许此五愿,超出世间也,“憬兴”同之,“义寂”、“望西”等,则谓总指所发之四十八愿,后说甚是。

  不仅前面这个五愿,四十八愿愿愿都是平等的、愿愿都是真实的,都是从自性里头流出的,这个意思就更圆满了。

  【解】“甄解”曰,吾祖(善导)言,不可思议,四十八愿,又云,无碍誓愿。

  日本净土宗的第一任祖师就是善导大师,他们公认的,净土在日本有十几个宗派,但是初祖都是善导大师,他们对善导大师非常恭敬。

  【解】世人以谓此四十八愿者,愿愿各头,喻栗与柿相并耳。

  这个意思是说我们这个世间人有分别、有执着,纵然学佛,没有证得阿罗汉果之前,还是有分别、有执着;证得阿罗汉,见思烦恼才放下。古时候这些祖师大德当中他们的成就不可思议,但是他们说经、注疏,那个时候功夫还不到,习气没断,证得阿罗汉,阿罗汉习气也没断,辟支佛才断习气,所以就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看法。虽然不同,都有道理,都值得我们学习。所以《甄解》里面后面这段说得好,他说:愿有四十八,但这四十八,四十八愿是一愿,总的来说是一愿,这个愿是什么?这个愿是普度众生。我们要学的是这个。

  我们今天发的愿是什么愿?只求自己往生,没有想到别人回头看看阿弥陀佛这个愿还得了吗?愿愿都是普度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里面一切众生,到等觉菩萨,下到地狱众生,一个不漏,这是弥陀四十八愿,这个心量多大!我们千万不要疏忽、不要忘掉。

  我们这世间人心量小,想到家亲眷属。学佛的人心量再大一点,冤亲债主、六亲眷属,有几个人能想到我们这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很少做大法会里面有,“回向偈”里头我看到有这个愿文,没有看到像阿弥陀佛这样,遍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众生,这个一切众生上面是等觉菩萨,下面是无间地狱,全包了,一个也没漏掉。这是我们应该要记得、要学习的,我们的愿才跟阿弥陀佛相应,否则怎么发跟阿弥陀佛都不相应。

  阿弥陀佛愿愿度众生,我们跟众生还有意见,这众生我喜欢他,我度他;那个我讨厌他,我才不度他。好像度他到极乐世界,天天看到他不高兴。那我们想一想,这样的心态能去得了极乐世界吗?也许在你临终一念没有这个杂念你去了,如果临终一念还有这些念头在,就去不了了。净宗法门之殊胜,不讲这些烦恼习气,叫“带业往生”。着重在临终那一念,这是这个法门无比殊胜。所以修这个法门心量要拓开,临终才有把握。我对于贪嗔痴慢疑、怨恨恼怒烦全放下了,这个东西都不放在心上,对我们往生净土的信心增长了,愿力加强,在这个世间对我再不好的人、生生世世陷害我的人都原谅他,不把他放在心上,像诸佛如来一样。宽宏大量,大量什么都能包容,没有一样不能包容,这个重要。

  所以这个地方总结为“无碍誓愿”,“无碍”两个字要重视,有障碍就不行,有好恶就不行。这个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怨恨恼怒烦”,这能放下就无碍了。前面放下了,心无碍了;后面“怨恨恼怒烦”放下了,事无碍了。理事都无碍,我们得学这一点,在日常生活当中在这下功夫

  毁谤我们的人、障碍我们的人、陷害我们的人要原谅他,为什么?我们知道他跟我是一体。我们是自性生的,他也是我自性生的,是一不是二。中国古大德,那时佛教没到中国来,就说出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说这个话的人是什么人?佛教没到中国来,跟佛教里面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才能说得出这个话来。在印度,这个人就是佛菩萨,在中国人我们称他为圣贤、大圣大贤。

  既然是一体还能有怨恨吗?牙齿把舌头咬破了,舌头还要报仇吗?为什么连报仇的念头都没有?一体,这个重要,时时刻刻想到遍法界虚空界跟我是一体。惠能大师开悟的这五句话的末后一句,“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是自己的自性。别人的自性跟自己的自性是同一个自性。

  自性就是真心,真心就叫菩提心,所以我们常常勉励同学,要发菩提心,什么意思?生活用真心,工作用真心,处事待人接物统统用真心,就叫发菩提心

  你看菩提心,我在三十年前,在美国的时候讲的,我讲大家好懂,古人解释不好懂,我说的好懂。我说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是体;下面这四个 “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用,有体,有用。用前面三个是自受用,是对自己的;最后一个慈悲是他受用。对他、对身外一片慈悲,对自己“清净、平等、觉”。

  这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清净”,清净心是阿罗汉;第二“平等”,平等是菩萨,比阿罗汉是高了;第三个“觉”,“觉”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自受用。

  “清净、平等、觉”不能疏忽,在修什么?就修这个。对内修自己的清净、平等、觉。“清净”没有染污;“平等”没有高下;“觉”,圆满成佛。对人,用清净心对人,用平等心对人,用正觉心对人,处事待人接物统统用真的,不能用假的,这是佛教。无论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乃至八万四千法门,菩提心是平等的。菩提心,真佛弟子;没有发菩提心,不是真佛弟子,是在门外的学生,在门外旁听的真正发心才是佛的真实弟子,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懂。

  这一次第四回,我们在一起学习《无量寿经》,跟前面三次不一样,前面三次我们着重在经的义理;这一次学习,我们如何深入、如何得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利益,我们偏重在这里。所以特别我们有个学习班,学习班的同学们好,都有这个感触,真得利益,我们深一层去学习,字字句句不要放过。

  这个下面说得好:

  又曰“不可思议四十八愿,四十八一一愿皆具不可思议德故”。

  这句重要,愿愿都具足不可思议的功德,不止五个。善导大师在四十八愿里头选出五条最重要的,那就是“定成正觉”,第十二愿;十三,光明无量。“光明”是智慧。所以惠能大师开悟第三句说,“本自具足”。具足什么?第一就是具足光明无量;第二个具足寿命无量。这是利益里头最真实的利益,在哪里?在菩提心里头。佛的智慧为什么那么大?菩萨的智慧,法身的菩萨跟佛好像差不多,为什么?明心见性了。明心见性就叫法身菩萨,他证得法身了。

  什么叫法身?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这就是法身我们每个人都有,从来没有离开过,就是不认识,把这肉身当作自己,把法身忘记掉了,着相了。开悟的人知道,我这个生灭身,跟不生不灭的自性是一不是二他真正相信,自性本具无量功德。这个无量就是整个宇宙,整个宇宙是我自己心变现出来的,所以你从整个宇宙来看你,就能慢慢体会到自性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在日本,日本有一派专门念第十八愿。十八愿是什么?十念必生。四十八愿不要了,就要一愿。我在日本讲经讲过两次,他们那边的法师、同修问过我这个问题,我们专念十八愿行不行?我说会的人行,不会的人不行。他问我什么叫“会”?四十八愿每一愿都具足其它四十七愿,这叫“会”。一愿,“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执着这一愿,这一愿里头圆满前面四十七愿。这他才晓得,你把这一愿独立了不行,其它都不要了那怎么可以?!那阿弥陀佛的愿有欠缺,不圆满。愿愿都圆满,愿愿都不缺;一愿就是一切愿,愿愿都是四十八愿,这才没有搞错。

  单执着一愿,其它四十七愿不要了,错了。所以这个后面说得好,这个我们要记住,“四十八愿,一一愿皆具不可思议德故”。

  【解】诸愿相入,而无所隔,名无碍。由上可见,四十八愿互融互入,一一皆是超世之愿也。

  祖师跟我们讲的四十八愿哪几愿殊胜?对于初学人说的,为什么?你的妄想、分别、执着还很浓,给你说这个,让你生起信心,求愿往生,慢慢再向上提升,这就对了。

  【解】又善导大师于《法事赞》中云,弘誓多门,四十八遍标念佛最为亲,是谓一一之愿悉为念佛也。

  怎么知道每一愿都是为念佛,这就是,“遍”是普遍,普遍为我们标示出来念佛最为亲。“信、愿、持名”这三资粮。《华严》说得好,《华严》这一句话要常常放在心上,时时提起观照的功夫,就是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范围大了,一法含摄一切法,一愿含摄四十八愿。那我们把它扩大,四十八愿能不能包括诸佛菩萨无量无边的大愿?包括再把它扩大,现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宗教,那些宗教能不能都包括在这个愿里头?包括。四十八愿愿愿包括,四十八愿任何一愿圆满包括;八万四千法门是一门,一门就是八万四千法门;一门就是无量法门,无量法门就是一门。这个事实真相我们知不知道?如果真知道你心就定了,你会守住你修习的一门。

  所以宗教需不需要改变?不需要。你信基督教你将来生到天堂,我想到极乐世界去,我不想到天堂。你要真正到天堂,我们生极乐世界,到那就碰到了,怎么你也在此地?那个人说怎么你也在此地?我们学的都不一样的宗教,怎么都在这里?你才恍然大悟,《华严经》上告诉你的信息你没有听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叫它天堂,这里叫它做极乐世界,其实一个地方,妙不可言。

  教有没有冲突?没有冲突。冲突从哪里来?是你自己迷惑颠倒来的。你要搞清楚、搞明白了,哪来冲突?!

  于是我们明白了,明白我们见到不同宗教人,跟他说什么?一门深入。你基督教就一部经典,《圣经》深入,长时熏修,告诉他这个。跟其他宗教往来,可以涉猎他的经典,我的路不变就对了,那些宗教都可以帮助你。你这一门是正修,其他东西帮助你助修,正助双修。所以会的全是利益、全是功德,不会那就发生障碍,甚至于造罪业,互相毁谤、互相标榜,这就造罪业,所谓自赞毁他。不知道自他是一体,这个道理不可以不知道。知道自他一体的时候,这一、一门就是一切法门,就是普门。

  一门深入哪有不成功的道理?!《无量寿经》讲的三个真实你统统得到了,这三个真实我们不按经典排列,我们按我们自己的需要:第一个智慧??真实智慧;第二个??真实之际;第三个??真实的利益。这对自己。对别人呢?对别人的时候后面两个要调换一下,对别人真实智慧、真实利益,后面是真实之际。排列的次第是活的,不是呆板的。随缘度众,随缘就是活泼的。所以佛法没有定法,活的,哪来定法?!佛现的身相没有定相。《法华?普门品》里面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你看多活泼!他需要什么法就说什么法。佛有没有法可说?无有定法可说。

  由此可知,所谓的“法”全是方便法,真实也是方便,方便里头有真实,为什么?你开悟就真实的了;不开悟,真实也是方便。妙!这净土宗。“遍标念佛最为亲,一一之愿悉为念佛”,没有一样不是念佛。

  【解】又《往生论》谓,三种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者,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这个三种庄严说得多,“国土庄严”,先从依报说,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庄严,十七种,说了十七种;“正报庄严”,正报有佛、有菩萨,佛说了八种;菩萨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太多太多了,说了四种;这三种是大分的,三种是依报。其他的菩萨“入一法句”。

  “无为法身”就是真实之际,合起来就是真实的利益,这是净宗的宗旨。

  净宗学习终极的目标,我们要得什么?真实智慧在哪里?无为法身在哪里?真实利益在哪里?都不在心外,心外无法。都在心,这个心是真心、菩提心;妄心里头没有。妄心里头有烦恼,真心里面有智慧、有法身、有功德。利益就是功德,真实利益就是真实功德、无量无边的功德“功”是功用,“德”是本具。自性本具,自性就是法身,法身是自己,不生不灭,清净无为,学佛终极的目标就在此地

  本经上讲的三种真实,真实就是自性,就是自己真身。禅宗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学净土的人,本来面目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名号统统叫“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不会看乱,不需要分别,一点没有认错。“阿弥陀佛”是我的老师,每一个往生的人到那边都成就,成就了都是“阿弥陀佛”,都成佛了。这一品“必成正觉”,“必定成正觉”。所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就是“一法句”。

  【解】且以声字皆实相。

  “声”是念佛的声音,“南无阿弥陀佛”,声音。“字”是这六个字,不要“南无”也行,“阿弥陀佛”四个字,音声。这四个字都是实相,“实”是真实。什么叫实相?永恒不变。为什么“声”跟“字”永恒不变?它是自性流出来的。

  我们今天“声”跟“字”为什么会变?阿赖耶流出来的。“阿赖耶”是什么?“阿赖耶”是妄想、分别、执着。这三个名词我们常用。妄想、分别、执着如果跟法相宗来对号,妄想就是阿赖耶识;执着是末那识;分别是第六意识。你就完全明白了,没有转识成智叫权教菩萨,权教是没有超越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

  我们要知道,如果转八识成四智了,转八识妄想放下了,没有妄想了,“大圆镜智”现前;没有执着了,清净心现前;没有分别了,平等心现前,“平等性智”;这样一转,前五识也转了,变成“成所作智”。这个“成所作智”是什么?帮助众生、度化众生的方便全出来了,无量无边的方便,八万四千法门是方便。

  所以相宗修行是转识成智;华严、天台都是修“止观”;净土宗的方法妙,带业往生,一句佛号,信、愿、持名,四个字就解决了。你要真相信,不能有丝毫怀疑,要真发愿我这一生念念就是求生净土,我不想再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的事情统统放下,随缘不攀缘,攀缘很辛苦,造业,随缘不造业,随缘能成就功德,随缘要智慧,攀缘是感情,都要搞清楚、搞明白。

  【解】法藏菩萨大愿摄三种庄严,究竟圆满。

  依报庄严,正报庄严,正报里头有佛庄严,阿弥陀佛庄严,大众菩萨庄严,四十八愿愿愿普摄三种庄严,所以往生极乐世界殊胜无法形容,我们的思想达不到,我们的言语也达不到。

  【解】圆入一法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此“南无阿弥陀佛”一句名号,即是法身本体,即是圆圆果海。

  为什么称两个圆?因圆满了,果圆满了,因圆果满。

  【解】乃四十八愿之所标,故体具本愿,一切功德妙用。

  看四十八愿你就能体会到,四十八愿是净宗所依的根本义,净土宗就是建立在四十八愿上,四十八愿就是一句名号它既然是法身本体,这一句佛号,从本体流出一切功德妙用。妙用太多了,我们身心不安,念这句佛号,得佛力加持,身心安了遇到一些灾变,你还能够提起这一句佛号,一心称念,灾变就化解了。真起作用,“一切法从心想生”。

  日本人的“本愿念佛”,不能说他没有道理,提倡的祖师很有智慧,如果我们能懂得,“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就不会见怪了,也会赞叹他,希望他念佛不要改变,“一心专念”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海贤老和尚一句佛号九十二年不拐弯,他念到什么境界?肯定念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因为他曾经说过一句话,这句话透的信息,“我什么都知道”。这一句话谁敢讲?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人敢讲。如果不是“明心见性”说这一句话叫大妄语,叫自赞毁他。大妄语的罪是在无间地狱。他能说出这一句话,难,透了一点信息给我们,什么都知道,说不说?不说。妙!你问他他什么都不说,他就劝你念佛。这个后面说得好。

  【解】又此名号,是性德之本体,修德所圆成,性修二德,圆摄无余。

  无量觉,一切无量,出生无尽,名号是性德的本体。修德里头有性德,性德里头有修德,性修相应,性修一体,性修不二,圆摄无余,这起作用就不可思议、无量无边

  【解】今四十八愿,遍标念佛,愿愿皆摄佛之果德,一一全显无为法身,故可悉谓为摄法身也。

  法身是决定不能离开的,没有一法能离开法身。就像我们电视的屏幕,屏幕上每一个方寸的画面,都离不开荧幕。同样的道理,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六根接触到外面的境界,无量无边。法身在哪里?要在相上能见性,就开悟了性相不二,性相一如。

  怎样才能见性?见色闻声,六根缘六尘境界,没有妄想,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就见性了。

  我们现在为什么见不了性?我们一接触就起分别、就执着、就打妄想,这叫凡夫;真正做到不执着,那就是阿罗汉;不分别,不执着是菩萨。不起心、不动念,法身大士,在哪里修?全在根、尘、识境界上修。《楞严经》上二十五圆通,二十五位大菩萨,他们怎么能成无上道?就是六根、六尘、六识,抓一样来修,久久他就修成功了。

  大势至菩萨,他用念佛这个法门修成功的;观音菩萨,用反闻闻自性修成功的,这两位菩萨修行的方法,就是净宗修学方法的根源,“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反闻”就是常常看着自性,自性是真心,决定不能有妄想、分别、执着渗透进去,我们常常说的,心里头只装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不要放在心上就对了,就这个修行方法。

  见色,阿弥陀佛;闻声,阿弥陀佛。全都归阿弥陀佛。所有色相,阿弥陀佛变的;所有音声,阿弥陀佛变的。统统归阿弥陀佛就好,不要再起其他的分别、执着,这会修!所以,他不需要很长时间,二、三年时间他心就清净了;七、八年的时间,他心就平等了;十几、二十年,他就不起心不动念,就开悟了,就见性了。

  我看海贤老和尚,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大概在什么时候?四十岁左右。他是示现的,示现一个普通的凡夫,用他那个方法,他二十岁开始念佛,念到四十岁用二十年,可以达到“理一心不乱”。要遇到好老师,好老师给你选择法门,不会选错,适合你的根性,自己本身具备的条件,老实听话,真干,就能成功

  所以,我们看到来佛寺的三圣在这个时代,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你看他们走得多自在、多潇洒!年岁大,没有“老苦”,没有“病苦”,没有“死苦”,世间的“八苦”,他没有“求不得的苦”,全放下了,无求了,真正是与人无争、与世无求,一心向往极乐世界,一心在等待阿弥陀佛来接引他往生。

  【解】诸愿互融相入,无所隔碍。一一愿含无量不可思议无上殊胜之愿,无有限量。进言之,则所云“四十八”者,亦只是随顺众生之假名,实则本愿无量也。又本愿之数虽无量,但究竟只是一法句也。

  这个“一法句”,《论》上说的,“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我们本经上所说的“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利益”,说了三句,这三句是“一而三”、“三而一”,这是我们要学到地方。

  我们学佛,为什么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事情这么繁、这么多?不知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你问佛菩萨有没有事?没事。你要问海贤老和尚有没有事?他也告诉你没事。事是你自己找的,从你自己妄念上生的;没有妄念,哪来的事?!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

  【解】至于对“超世”之解,诸家亦复不同。超越世间,义寂谓为超胜地前世间之位,故名超世。

  这都讲得通。“地”是十地菩萨,超越胜过十地之位,他超越了。“超世”是这个意思,

  【解】憬兴谓为地前十向满位一重发心。盖均谓为初地之前也。

  地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这是地前的,有四十个位次。念佛法门,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能帮助你超过,超过太多。我们今天连十信的初信都没有达到,初信位的断惑证真,跟小乘初果相同,都是要断“见惑”这个五种,“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我们没断,这个五种“见惑”断尽了,证须陀洹果,大乘菩萨初信位。这个“地前”是初地之前,初地之前十回向,这里底下讲过了,“盖均谓为初地之前也”。

  【解】鸾等师,则大异于是。如昙鸾师谓:”法藏菩萨于世间自在王佛所,悟无生法忍尔时位名圣种性。(此乃《璎珞经》中六种性之第四种,即十地菩萨),于此性中发四十八愿。”善导大师亦判为十地菩萨之发心。故均远超地前之说。

  后面说得比前面好,这每个人看法不一样。善导、昙鸾大师说得好,这有证据,经典上有,确确实实,法藏菩萨在世自在王所,他就悟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七地以上),所以这个时候,这是《璎珞经》上所说六种种性的第四,就是十地菩萨,于此性中发四十八愿。他发四十八愿的时候,他是什么样的地位?十地菩萨。

  【解】善导大师亦判为十地菩萨之发心。故均远超地前之说。复以法藏菩萨大愿,不但超过三乘,且超?诸佛愿也。经云:法藏发愿之初,便言“我立是愿,都胜无数诸佛国者”。《后出偈经》云:“发愿?(超也)诸佛,誓二十四章。”

  这个也明白说出来,他发愿超过诸佛。“二十四章”,夏莲老会集这个本子,采取二十四章四十八愿,把两种融合在一起。

  【解】经中成就文曰:“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十方一切世界。”

  这是说,极乐世界依报超越诸佛,经中又说:“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这是正报超越诸佛。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近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