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执持“阿弥陀佛”圣号的真正意义

  来源:净宗经教网(佛陀教育网) 录入时间:2015-04-04 18:29:12
关键字:念佛,念佛的意义,三转法轮,修行,六即佛,动摇
【 点击数:5700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93集 2015年3月30日 讲于 香港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九十四页,从第五行看起。

  【解】二者,《会疏》曰:“定聚者,具云正定聚,亦言不退转,便是菩萨阿?跋致也。云何名正定?凡一切众生,虽根性万殊,以类聚之,不出三种,以必堕六趣为邪定,以升沉随缘为不定,以定至菩提为正定。”

  “升”是超越六道,“沉”是沉没六趣,这是遇缘不同,关系很重要。如果过去生中有善根,这一生遇到佛法,这个缘殊胜,但是佛法有大、有小,大小乘;有显、有密;有宗门、有教下,遇缘也不同。

  遇到的缘,一定要与自己过去生中所修学的相应。过去生中学教,遇到经论他就很有兴趣,他可以接着向上提升;如果他遇到禅、遇到密,他就不相应了,往往遇到之后不久就退心了,这种情形往往很多,实在讲就在身边,比比皆是,这叫“不定”。

  缘当中,我们相信,过去生中修净土的人多,净土跟娑婆世界缘非常深,可以说没有不信净土的。但是修净土层次不一样,如果功夫不深的,这一生遇到之后,很可能退转;如果遇到其他的缘,可能他就改变,改变方向、改变道路,这他就变成“邪定”了,就不叫“正定”了。如果再遇到净宗,他欢喜,他能理解,他会发愿求生净土,如果一生志愿坚定,不为外境所转,这个人决定得生,那他就是“正定聚”。所以祖师大德把它分成三大类,最早也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有这三大类,这三大类把所有一切根性,全都包括尽了。

  【解】以定至菩提为正定。

  这一生要不能成就就、不能往生,都不算是正定。往生极乐世界,无论是什么品位,都叫正定,从上上品到下下品,都属于正定聚,这一点非常重要

  学佛的同学一定要牢牢记住,要时时刻刻有警觉心,人身难得,真难得,决定不是假的。世尊过去曾经举过三种比喻,这个比喻是恰到好处,绝不过分,“盲龟浮木”、“须弥穿针”,这佛常讲的,多难!所以一定要珍惜!

  这一次得人身、闻佛法,还非常幸运遇到净土。遇到净土,你还遇到夏莲居的会集本,你还遇到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你还遇到海贤和尚的表法。真的,三转法轮,示转、劝转、作证转,你统统遇到了,不能不求往生。求往生的心要恳切,到这来,其他的都别放在心上,一心一意就求阿弥陀佛来接引我,这个念头分分秒秒都不能失掉,我再不走冤枉路了。

  要知道这一生往生,缘也是不容易。世尊大乘经上常说,每一个往生的人,包括下下品,都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来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确实就是《弥陀经》上所说的一句话,“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多善根、多福德,多到什么程度?佛给我们说清楚了,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遇到缘,供养诸佛如来,这一生遇到净宗了,诸佛如来威神加持,让你能信、能愿,欢喜持名,求生净土。

  于是我们能体会到,善根、福德、因缘是多生多劫修积来的,这一生如果我们掌握住了,决定得生净土,再不为外面环境所动摇了,无论是物质环境、人事环境,包括其他宗教或者是其他的法门,我们都不再动摇了,一句佛号念到底

  这是第二、下面还有第三,这都是讲三聚有不同的讲法。

  【解】三者,据《起信论》,十信以前之凡夫,不信因果,为邪定,

  十信以前,换句话说,以十信做标准,不容易,十信不简单,初信位,初信位的菩萨,跟小乘初果断证的功夫相等,那就是小乘初果,断八十八品见惑,八十八品分为五大类,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断尽了,在大乘是初信位的菩萨,在小乘是初果须陀洹,他不是凡夫,十信以前,也就是初果以前,还没有证到初果,没有证到初信的,他不相信因果,这是邪定,跟前面说的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决定还继续搞六道轮回,这是属于邪定,正定,他决定出三界,出离六道轮回,出离十法界,那是正定,我们再往下去看。

  【解】十住以上为正定,十信之人为不定。

  《起信论》跟前面说的有点不一样,十住以前那就是十信位;,十信位不定,他还有进进退退。从初信到十信,有吗?有,你看看阿罗汉有退转,阿罗汉向上提升,修菩萨道,回小向大,可是其中有不少提不上去,退转了,还算不错,退到罗汉的地位。小乘有进有退,十信也是有进有退,这是“不定位”。十住以上就不一样了,初住菩萨,这是圆教,华严圆教,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生实报庄严土,这是“正定”。起信论比前面讲得深,生到实报庄严土,他在实报土不断向上提升,向着“萨婆若海”,“萨婆若海”是比喻,“萨婆若”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圆满的智慧”。如来所证的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无量无边,用大海来形容它,一切种智之海,这个是“正定”,《起信论》的说法说得好。

  【解】此乃实教大乘之说。

  这是真实的大乘。

  【解】本经第廿二品曰。

  我们能够看到黄念老的用心,把每一句经文里面都指出来是属于哪个本子,五种原译本里面,这是《唐译》的,你可以去对照,一个字也没有改动,所以我们从念老为我们协助,指示得这么清楚,肯定这个会集本是真经,是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的。

  会集不是伪造的,会集没有加自己的意思改动一个字,这是许许多多会集本都比不上的,这会集得好,你找不出它的漏洞,找不出它的缺点。

  莲老会集这部经,一共享了十年时间,三年定稿,修改了十次,才成为定本。我们这一代的众生有福,能够见到这样完美的会集本,将世尊一生多次宣讲编成一本,我们省心省事,遇到这个本子无比的幸运,这个本子确确实实将极乐世界给我们做了详尽的介绍,让我们对这个法门生起信心,坚固了愿心,信愿持名,决定得生。所以:

  【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当生(见《唐译》),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个话等于说给我们做证明,帮助我们坚定信愿,就像诸佛菩萨授记一样的,这授记的话,你看。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菩提”,“无上菩提”就是“一切种智”,自性里面本具圆满的般若智慧,不是从外来的,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决定可以证得。

  【解】是明得生彼土,便入正定之聚,必证大涅?果。

  这一本《无量寿经》,我们可以看作修行证果的保证书,不但它引导我们,它保证我们成就,这到哪里去找这个法门!法门无量,确实有很多法门不错,引导你,提升你,但是没有保证的话,唯独这部经上有保证的话,决定证得,必定证得。

  【解】故善导大师曰:“不断烦恼得涅?,斯示安乐自然德。”

  这什么原因?是自性本有的,自性本来如是,《观经》上佛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自然的、本来的,只要我们肯放下,只要能把非自然的统统放下,“八识五十一心所”不是自然的,“十一个色法”也不是自然的,“二十四个不相应”还不是自然的。为什么?有为法。你看《百法明门论》前面九十四法有为法,有为法就不是自然的,有生有灭,后面虽然有六个“无为法”,其中五个是“相似无为”,不是“真无为”。“真无为”就最后一个??“真如无为”,那是自然的,那是不生不灭的

  隐现自在,它隐,什么都没有,自性清净心一法不立。它现,现十法界依正庄严。隐不能说它无,现不能说它有,如果有有、有无,是相对的,自性里头找不到相对的。自性里头不但没有这些东西,连名字都没有,这个诸位要知道,知道了你才肯放下。

  那我们现在执持名号,为什么?完全放下,难!我们这一生做不到,那我们就要跟着阿弥陀佛,念他的名号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再一切放下,回归自性,自自然然,一点都不费力气,到极乐世界大彻大悟,他真的彻悟。你看我们这个世间讲“彻悟”,“彻悟”还有四十一个等级,圆教初住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可是上面还有二住、三住到十住,十住上面还有十行,十行上面有十回向,十回向上面有十地,十地上面有等觉、有妙觉。自性清净心里头有没有这东西,没有。这些东西从哪来的?从无始无明习气变出来的,无始无明初住就断了,习气没断。

  我们从这个修行层次上来看,大乘七信位的菩萨,他断的见思烦恼跟小乘阿罗汉相同,见思烦恼断了,但是他有习气,见思烦恼习气没断,所以证得阿罗汉果他修什么?断习气。习气断掉,他就提升了,他升到辟支佛,辟支佛不但见思烦恼断了,习气也断了。就断证功夫来说,阿罗汉等于大乘十信里面的七信位。七信,七信位的菩萨,把见思烦恼习气断了,就升到第八信,八信相当小乘的辟支佛。那辟支佛断什么?见思烦恼断尽了,要断尘沙烦恼,尘沙惑,八信位的菩萨,也就是小乘的辟支佛,把尘沙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是分别,说明他不分别了,知道整个宇宙是一体,分别这个念头断掉了,他升级了,小乘就是回小向大,大乘权教菩萨,天台的别教,他们就到十住去了,圆教,他还没有离开,没有离开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菩萨,在这个位次断尘沙的习气,尘沙习气断干净了,再断无始无明,无始无明断了,他就成佛了。这个佛,天台大师称之为“分证即佛”,是真佛不是假佛,天台讲“六即”??六种佛。六种佛从本性讲起,从本性讲起你本来是佛,这叫“理即佛”。从理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到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么容易成就?就是因为你本来是佛,所以阿弥陀佛才能帮个忙,你本来不是佛,他帮不上忙,所以一定要知道,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众生包括动物、植物、矿物,本来是佛,是一体,那我们迷了,迷失了自性,变成六道凡夫,要慢慢再去修,修什么?把这些障碍去掉,如是而已。佛是修来的?不是。本来是佛,去掉这些迷,“见思”是严重烦恼,把它去掉了,“尘沙”也是重要的烦恼习气,也把它放下了,最后放下“无始无明烦恼”,“无始无明”是什么?起心动念。

  尘沙是分别,见思是执着,用功夫怎么用法?自己一定要懂,六根在六尘上真用功,真用功就是不要再执着了、不要再分别了、不要再起心动念了。你看不执着你就证“阿罗汉”了,不分别你就成“菩萨”了,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是“圆教初住菩萨”,你就成佛了。

  所以修行就是在六根接触六尘这个地方,我们用什么功?一句“阿弥陀佛”,念念“阿弥陀佛”,叫我们起心动念不起来,那就成功了,那就是法身大士了

  还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是菩萨,权教菩萨,也就是十法界里面的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是这个位次。

  如果我们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执着,那就是阿罗汉,就是小乘,大乘就是十信的菩萨,这叫真修。

  六根在六尘境界上,还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那就是六道凡夫,那这就是前面讲的“邪定聚”。

  如果我们真正做到了,执着放下了,分别也放下了,直接锻炼的是用什么功夫?不起心不动念,“正定聚”。这懂得修,为什么要念佛?就是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打掉,不让你有这些东西

  看得清楚、听得清楚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用久了,这个作用就愈来愈大,愈来愈大就变成什么?就变成神通了。从肉眼就修成天眼了,从天眼修成法眼,修成慧眼,修成佛眼,法眼是阿罗汉,也有人说法眼是菩萨,慧眼是阿罗汉,这都没有关系,不重要,怎么说法经上都能找得到,这都是中间的层次,有上有下。一般我们讲用《金刚经》五眼圆明,我们举这一个例子,眼在色相上修行,耳在音声上修行,鼻在香味上修行,舌在尝味,身在接触,意在起心动念、妄想杂念,统统用这一句“阿弥陀佛”,这净宗妙绝了,就用这一句佛号,把这些障碍扫除得干干净净,我们的本来面目就现前了。

  本来面目是佛,不是凡夫,唐朝六祖惠能大师做到了,现代的来佛寺的海贤老和尚做到了,他真做到了。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近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