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有住生心”就造业;“无住生心”没有业

  来源:佛陀教育网 录入时间:2014-12-11 19:53:19
关键字:应无所住而生起心,无住生心,无住,我,无我,教理行果,放下,学佛
【 点击数:4141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44集 2014年12月8日  讲于 香港



“应无所住”是心无杂念;“而生其心”是生度众生的心


  海贤和尚给我们做了榜样,他要不为表法,早就往生了。我们读《往生传》,《净土圣贤录》,再回头来看海贤老和尚,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三十岁左右就具足往生的条件,他就能到极乐世界去。为什么不去?那是受阿弥陀佛的嘱咐,佛看中他修学很如法,命令他常住世间。做学佛的榜样给人看。特别是净土法门,“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修这个法门人很多,这个法门决定成就。一生圆满。要做好样子给人看,不要让这些接触到净土到最后退心了,那就错了!他为这个使命,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他叫阿弥陀佛叫老佛爷,他所说的“老佛爷”就是阿弥陀佛,在这个境界里头,我们一般所说的能够念到事一心不乱。

  你念佛,心里求佛,佛就现相给你。佛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有感他就现身,无感就不现。不但能现身,而且能现极乐世界。你想看看极乐世界,你能看得到。慧远大师当年在世,一生见过四次,我们相信他不会骗人。海贤老和尚,有人问我,他常见佛,他一生见多少次?我是最保守的估计,不会少过十次。他念佛的时间长,念了九十二年,常见佛。佛常常安慰他,为什么?忍辱波罗蜜不容易,得到佛的安慰了,忍辱生欢喜心,不生怨恨,不生烦恼,佛来安慰他。

  所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就是心里头什么都没有,生什么心?生度众生的心。度众生的心是一,度众生的手段千变万化,那叫什么?善巧方便。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度就现什么身”、“应该给他说什么法就说什么法”,完全是应机,不是佛菩萨想教他什么,不是的!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要懂。不是随自己,自己没有了,“无所住”了,完全是顺众生。普贤十愿,“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决定没有自己,有自己就是凡夫,这个不能不知道。

  生什么心?生心里头最重要,根本的,就是慈悲心。“慈”能与乐,“悲”能拔苦,佛陀在世间,教化众生的目的只有一个,古佛如是,今佛如是,未来佛亦如是,不会变的,什么目的?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度众生不妨碍度自己,肯定帮助自己提升


  离苦,离究竟苦。究竟苦是什么?是六道轮回、是十法界。

  帮助众生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叫“离究竟苦”;得究竟乐,“究竟乐”是西方极乐世界。换一句话说,把这个众生,帮助他,送他到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这叫“得究竟乐”。所以“千经万论,处处指归”,都是指导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诸佛菩萨度这个众生圆满了,他真正得度了,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知道。

  我们度众生同时要度自己。度自己不妨碍度众生;度众生不妨碍度自己,肯定帮助自己提升。自己的目标就这两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在净土法门,“而生其心”是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心;通途(法门)来说,是生一切诸法四弘誓愿之心。


用真心时外面境界是感,自然就有回应,这就叫“而生其心”


  菩萨为众生表演都是表法,表演什么?发大愿,不为自己,为一切苦难众生,为什么?一切苦难众生跟自己同体,都是迷失自性变现出来的境界。

  做恶梦受的那些惊吓都是冤枉,为什么?根本就没有,都是自己妄念变现出来的。不善的念头、“贪、嗔、痴、慢、疑”、七情五欲都从这个地方变现出来的。这些东西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而且说穿了,它根本就不存在。你以为它存在,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为什么不存在?它频率太高了,它存在的时间是二千兆分之一秒。一秒钟二千兆次的生灭,哪一个生灭是真的?没有一个是真的,全是假的,你所看到的统统是幻相,真相一个也没看到。

  我们用电影的影片来做比喻,比较容易有个概念。影片是动画,放在放映机里面,让它在一秒钟二十四次的生灭这个速度之下,我们在萤光幕上看到它的幻相,好像是真的。毕竟放映机还有震动,所以那个电影荧幕上画面有跳动,轻微的跳动。如果是一张,二十四分之一秒,我们肉眼看不见,会只看到一道光一闪,没有了,二十四分之一秒,没有了。看到一道光,光里头有什么?没看清楚,没看见,这眼睛不管用。

电视,早年的黑白电视,黑白电视的频率比电影放映机高,一秒钟五十次,电影是一秒钟二十四次,电视五十次,所以你看它很稳定,没有看到它跳动。现在的电视是彩色的、数码的,一秒钟一百次,一秒钟画面要像电影那个底片一样,是一百张底片,所以完全看不到它波动的痕迹。才一百张!一秒钟一百次。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二千一百兆次,单位是“兆”,这什么?现实的环境,弥勒菩萨说穿了。我们生活在二千一百兆次生灭波动所产生的幻相,整个宇宙,整个宇宙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把它当真就错了

  了解真相之后肯定了,没有怀疑了,要着重有个很明晰的概念,那就是全体是不可得、空无所有!那是应该什么态度?应该无所住,决定不能把一样东西(人事物)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的心就被它干扰了,就错了!你就迷了,你就变成凡夫了。看得清楚、听得清楚,心里头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对了!你完全用真心,你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这菩萨是法身菩萨,不是普通菩萨),“而生其心”,心就是回应。外面境界是感,你自然就有回应,这个回应叫“而生其心”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有没有分别、执着?没有。

  在海贤老和尚这个碟片里面,我们细心去观察、去看,你看看人家表现的“无住生心”,那么样的自然、那么样的圆满,那就是法身菩萨、诸佛如来应化在十法界、应化在六道真实的境界。你看到了,你就懂了,就能学习了。最怕的、最严重的障碍就是“我”,有“我”就麻烦了,见不到了。要把“我见”放下,“无我”。“无我”是真“我”。

  “我”是什么?“我”是法界,法界是“我”,遍法界虚空界是自性变的,自性才是真我,能生能现。

《华严经》上说整个宇宙、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都是自性所生、自性所变。自性为什么会生、为什么会变?遇到缘,自自然然,这里面没有理由,叫“法尔如是”,法自自然然是这个样子的。

  我们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就是诸佛菩萨再来了。诸佛菩萨跟六道凡夫同一个自性,凡夫在迷,佛菩萨在觉。觉而不迷,这是佛菩萨;众生是迷而不觉,叫众生。所以这个“其心”就是自己的心,整个宇宙是自己的一场梦境,只是在做梦的时候不知道是梦。知道是梦就觉悟了;不知道是梦,迷在里头


“有住生心”就造业;“无住生心”没有业


  【解】此二经中所标之“其心”,正是一心。

  一心无二心。

  【解】譬如磨镜,垢尽明现。无明惑尽,自心朗现,故云“增上其心”也。

  古时候的镜子多半是铜做的,没有玻璃,所以时间久了要把它磨,磨光它就能照见。所以铜镜,把上面的灰尘磨干净了就能照了,用它来做比喻“无明惑尽,自心朗现”。无明”是什么?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就没有“无明”,那个心是真心。真心能照全宇宙,能照过去、能照未来,通达明了,没有障碍。

  乘法里头最怕的就是“有住。六道众生,为什么称他做众生?就是他“有住”。“有住生心”就造业;“无住生心”没有业。换一句粗显的话来说,心里头不能放东西,什么都不能放在心上

  净宗它很特别,它只可以放一样,其他的都不能放,这一样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容易修。

  如果什么都不放,很难修,你没有办法,你总会放东西在里头。现在叫你换一个,把那些拉杂东西换成阿弥陀佛,念念都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三年五载,明白这个道理,什么念头都没有了,你就非常可能证得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很容易证得,这净宗妙就妙在此地。

  海贤老和尚的师父传戒公,传戒公当年给他剃度,教他一句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这个人老实、听话、真干,九十二年不拐弯儿,就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除这个之外他什么都不会。他是在农田长大的,对于农事很熟悉,出家了,耕地。庙里头有几亩地,他自己完全负责耕种,种粮食、种蔬菜、种水果,又喜欢种树。传戒公,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是明心见性的人物,不是普通人!他一看海贤就是个法器,这个人将来会有成就,教他这个法门,还特别嘱咐他:将来你明白了,不要乱说、不要说。“明白了”是什么?开悟了。开悟了之后要装糊涂、装迷惑颠倒,不能说。他记住,他真不说,偶尔也露一点风声,他说:我什么都知道。什么都知道就是开悟了,不是大彻大悟不能说这句话。他说这句话,对人讲,人家听不懂,所以他的一生平平安安,没有嫉妒、没有障碍,度过他百年这么长的日子,真的是善始善终。万缘放下,心里头就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

  他种的这些粮食有人去偷他的,我们看到光盘里头有一段,有人偷他的玉米,被他发现,他叫人家不要害怕,你想去掰你就随便去掰,捡大的去掰,不要害怕,自己从旁边走了,这就是什么?“无所住心”,那就是佛法。这个偷玉米的人没有想到老和尚这么慈悲,他能不尊重吗?能不敬仰吗?以后敢不敢?不敢。以后可以问老和尚要,老和尚可以说你自己去掰去,一点都没有放在心上。没有把人放在心上,没有把事放在心上,也没有把万物放在心上,真正放在心上就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他念念向往的,对了!

  【解】“坚固不动”。其心如金刚,能破一切,而不为一切所破,故云坚固。

  海贤老和尚坚固,真的是坚固不动,外面所有的境界有顺境有逆境,对于顺境随喜,对于逆境忍辱不为外境所动,念佛,不许念,心里头默念;不许拜,晚上起来偷偷拜,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解】其心如如,《金刚经》曰:“如如不动。”故云不动。此之不动,不是沈空滞寂,而是心心契于真如法一,念念流入如来觉海也。

  如来觉海就是自己的觉海,觉海就是自己的本性,本性广大,没有边际,用海来做比喻,念念与自性相应,自性本自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一切都是无量,无量觉就是阿弥陀。


“行”要依教、要依理、要能感果,这个修行法就对了


  【解】“修行精进,无能踰者”。“修行”者,为通用之辞,自晋后转为佛教术语。

  转变成佛教专用术语,世间一般人平常很少用这个名词。

【解】如理而行戒定慧,曰“修行”。即佛教中教、理、行、果四法中之行法。

  “教”是教学,指的是经典。经典的文字是“教”;文字里面含的道理,这是“理”,里面有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这是“行”;依照教理行,后面有结“果”在净土宗,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果”。

  这四法当中的行法修行,“行”要依教、要依理、要能感果,这个修行法就对了大乘经上常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方法、门道,多!无量无边,“理”只有一个,统统都是教我们回归自性。

  回归自性的方法,自性是本有的,所以佛法是平等法,从自性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跟释迦、跟弥陀、跟毘卢遮那,是一不是二。

  能用慈悲对待一切众生就叫做“释迦”,能用清净、平等、觉对待一切人事物就叫“阿弥陀”,所以叫自性释迦、自性弥陀,是我们性德里头名称,希望常常念的时候念明白了、觉悟了,把自己的慈悲性念出来,把自己的平等觉念出来,这就叫“证果”,我们有,自己不知道,自己还到外面去寻求。佛这个老师好,把事实真相告诉我们,你圆圆满满一切具足不要向外求,向外,是你自己造作的。譬如说你自己造善,你心上有善,你没有把善放下,感得三善道的果报;你造作的恶你没有放下,感得三恶道的果报,“教、理、行、果”遍一切法,佛法抓住这个纲领让我们觉悟。我们修正错误、迷惑、颠倒,回归自性里头本有的“教理行果”,这是修行。

  【解】“精进”者,勤也。《慈恩上生经疏》曰:“精谓精纯,无恶杂故。进谓升进,不懈怠故。”

  能勤奋不懈怠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慈恩上生经疏》”,慈恩是窥基大师,唐朝人,他在《上生经疏》里头,《弥勒菩萨上生经》“精谓精纯,无恶杂故,进谓升进,不懈怠故”。


只要懂得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任何一法都是佛法


  【解】又“踰”者,越也,过也,胜也。此二句总结上文。修行总括以上种种妙行,

我们常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就是种种妙行,为什么?每一个法门都是能证无上道,所以《金刚经》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就这个意思。因为每个法门都要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是总原则,你要不放下,这不是佛法。佛法无论哪个法,你只要放下。因为你不能完全放下,教你用一种方法,就像我们现在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以外全放下,咱们就用阿弥陀佛取西方极乐世界,你决定得生

  其他法门也是一样,你只能走一条路,你不能走两条路,同时学几个法门,你的心分散了,你的力量不能集中,结果你所得到的是知识,你得不到定。佛法它的目的是要得定。“一门深入”是戒,唯有一门容易得定,得定之后就能开智慧,开智慧才是真正的目的我们求的不是别的——智慧、求开悟,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我们求这个。

  那我们想,佛法以外其他宗教行不行?行!只要你专一,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统统见性,所以大乘教里头有一句话说“哪一法不是佛法”,就这个意思。只要懂得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任何一法都是佛法;不能放下分别妄想执着《无量寿经》、《华严》、《法华》也不是佛法为什么?你得不到定,你不能开悟,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佛才是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哪一法不是佛法,要明白这个意思。佛法教你认识一切法的真相,不要当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到最后说:

  【解】如是诸行悉皆精勤升进,故云“修行精进”。法藏比丘之德行,无人能及,故云“无能踰者”。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净土释疑网(www.foxdw.com)微信号:amtbedu。添加微信方法:打开微信--朋友圈--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输入“amtbedu”,出现的界面再点击“关注”;想阅读本微信所有文章,请打开“净土释疑网”微信的右上角,再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即能阅读本网微信平台已发所有文章。本微信内容是净空老法师每天最新讲经菁华、学佛答问以及印光大师文钞(生僻字加注音、注解)、选网友们的学佛体会等文章,分享给大家。

  净宗经教(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是帮助初入佛门的网友确立正确的学佛方法,介绍如何学佛和学佛次第,参与本网学佛,保准你学佛不走弯路。本网【网上共修注册】,愿与志同道合、正知正见的同修一块共修!

  净土释疑网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有疑问,可发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