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古人东西如果是糟粕,怎么能传五千年?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4-10-19 17:13:12
关键字:传统文化,糟粕,五千年文化,无余涅槃,涅槃,无缘,同体,天地与我同根,教育,太平盛世
【 点击数:5047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19集 2014年10月17 日 讲于 澳大利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没有真正放下的就没有真正觉悟;彻底放下才叫觉悟


  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四十七页,倒数第七行,当中看起:

  【解】如《涅槃经》偈曰:“一切众生受异苦,悉是如来一人苦。”

  这是解释经文“于诸众生,视若自己”,大师在这里引用《涅槃经》的偈子。什么人知道众生跟自己是一体?应该说,宇宙之间一切诸法总是一体。惠能大师明白的告诉我们,“何其自性,能生万法”,自性就是自己。“能生万法”,“万法”是从自性生出来的、变现出来的。

  什么人知道?明心见性的菩萨统统知道,他们看到了。在这个境界里头具足如来的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真正见到宇宙万有的真相。在这个境界里头不再分了,像《华严》说的,《华严》讲最高的境界,“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

  “法身”就是自性、就是本性。中国古时候老子说过,“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才是事实真相,诸法实相。

  《涅槃经》上这一句话我们就能够理解了,众生受苦,是如来在受苦。如来是我们的自性,自性是佛,本来是佛、本来是如来。“如来”从性上说的,本来是。所以众生受苦,确确实实是如来在受。如来要离苦得乐,那就得帮助一切众生都要离苦得乐,这是如来的本愿、本怀。

  【解】故普愿“拯济负荷,皆度彼岸。”

  这是教化众生终极的目标,一定要把众生度尽,统统都能够离苦得乐,离究竟苦,得究竟乐。离究竟苦是什么?真正脱离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究竟苦,苦不堪言,这里头乱成一团。难得出现一个短暂的太平盛世,那是在这个阶段众生知道断恶修善、积累功德,所以才感得佛菩萨出世,讲经教学,帮助我们觉悟,真正觉悟了自然就放下了。换句话说,我们只是说觉悟,我明白了,我知道了,但是怎么样?没放下。

  章嘉大师早年给我一个标准,没有真正放下的,就没有真正觉悟。哪有觉悟了他不肯放下?!没有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觉悟了。自己真正放下,彻底放下这才叫觉悟。没有放下说得天花乱坠,也没有离究竟苦,没有离开六道轮回。


宗教是人生主要的教育、是重要的教学、是尊崇的教化


  佛用什么方法帮助这些苦难众生?佛用的是教学。你看看释迦牟尼佛一生,他老人家三十岁开悟,这为我们示现的。开悟之后,就一直教学,没有一天休息。我们在经典上,没有见到释迦牟尼佛放一天假;教学一辈子,七十九岁圆寂。

  他教学是有次第的,在鹿野苑讲“阿含”十二年,佛教的小学——普世教育。这个教学可以帮助世间人化解冲突,帮助世间人社会安定、国家富足、天下太平。我们常讲太平盛世,是从教学得来的、教育多么重要!

  这教育里头用中国文字来说,什么教育?宗教教育。

  什么是宗教教育?宗教两个字诸位分开来看,什么叫“宗”?什么叫“教”?然后连起来,什么叫“宗教”?宗教是人生主要的教育,为什么?它教人回归自性。回归自性的教育是主要的、是重要的教学、是尊崇的教化。如果不是回归自性的教育,那是不究竟的,不究竟就是没有出离六道轮回。教学的对象——六道众生;教学的结果是行善得三善道,得这个果报,福报,人天福报;心行不善,那就是三恶道,感得的三恶道,地狱、恶鬼、畜生。六道里头的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

  佛是彻底的觉悟,真正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他教我们要脱离六道轮回,还要脱离十法界,帮助我们证得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如来的实报庄严土,这是得究竟乐。离究竟苦,得究竟乐,法身菩萨所证得的。

  所以佛陀的教育,超过世出世间一般教育。一般教育没有出六道,没有出十法界。在佛法里面,小乘没有出十法界,只出六道轮回;大乘出十法界了,证得究竟圆满。

  我们看下面文“故普愿‘拯济负荷,皆度彼岸’”,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每一个法身菩萨一定发这个大愿,为什么?原来自他是一体,度众生是真正度自己,我们不知道。菩萨在此地证得究竟圆满,从自性里面流出大慈大悲,大悲是“同体大悲”,大慈是“无缘大慈”

  “无缘”是什么?无条件的帮助众生得乐。要帮助他得究竟乐,得究竟乐怎么帮助?要帮助他往生有佛出世的世界,这对他真正的帮助,他能够见佛,他能够闻法,就能够度众生。

  下面解释“拯济”:

  【解】“拯”者,救助也。“济”者,渡也,成也,益也。故“拯济”即是救度之义。“负”者,担荷也。

  这个“担”字你挑起来了,这是你的使命。

  【解】《大法炬陀罗尼经》佛言:“菩萨担者,誓愿荷负一切众生出离世间。

  这是菩萨的使命、菩萨的本分。菩萨干什么?就干这桩事情,帮助一切众生出离世间,这个世间是六道轮回。

  【解】......譬如长者家内丰饶,多诸珍宝,唯有一子,以爱念故,财宝乐具悉给与之,无有疲倦。

  佛在此地用个比喻说,“譬如长者”,大乘经里面我们常常看到“长者”,“长者”是在社会上有地位、有财富、有聪明智慧,也要有年岁,这个年纪是长寿,一般总得四十、五十以上。所以他们家是富贵人家,“多诸珍宝”,家里多财、富有,收藏珍宝很多。他有一个儿子,独生子,对这个儿子爱护。“以爱念故”家里这些财宝乐具,所有让他在物质享受、精神享受,这些资源全部都给他,给他这个儿子,“无忧疲倦”,欢喜!

  【解】菩萨亦复如是,一切乐具尽皆与之。

菩萨明白了,一切众生跟他是同体,同体大悲心就是爱心,生出来了。生出来起什么作用?爱护一切众生,特别是苦难众生。菩萨有使命、有责任,一定要帮助这些众生离苦得乐,这叫行菩萨道。先帮助他离苦,然后再帮他得乐,得乐是终极的目标。

  【解】乃至令入无余涅槃,是故名为荷负重担。”

  “涅槃”是梵语,翻作“灭”,灭烦恼、灭生死,这就是“涅槃”;也翻作“圆寂”,“圆”是圆满,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特别是“涅槃”上加个“无余”,“无余”是究竟圆满的涅槃。阿罗汉、辟支佛所证得的涅槃是“有余”;等觉菩萨所证得的涅槃是“无余”。这叫荷负重担,这个担子很重,要帮助一切众生成佛。“无余涅槃”是圆成佛道。


见性的人跟平常人不一样的是什么?


  见性的人什么样子?跟平常人没有两样,不一样的是什么?你有疑难的问题请教他,他都能帮助你讲清楚,讲明白,无论世出世间一切法,他统统明了你不问,他什么都不知道;你问他,他什么都知道,这样的人就是开悟的人。他回答你的,是从自性里面的真实智慧所流露,跟一般人不一样。一般人你出问题,他想一想我怎么答复你,那是用阿赖耶里面的种子。阿赖耶的种子有局限性、有后遗症,换句话说,他并不是真正可靠。开悟的人那是真正可靠,他的智慧没有局限性、没有后遗症,决定没有错误知识会有错误,智慧没有错误

  佛法,世尊、诸菩萨们教给我们、成就我们,是智慧不是知识,这个一定要懂智慧是自己自性流露出来的,知识是从外面学来的;智慧包括知识,知识不能包括智慧。换句话说,有智慧的人他也有知识,他一看一听全懂;有知识的人他没有智慧。所以智慧圣明不可思议,这是赞叹修净土往生极乐世界的成就。成就什么?德能,智慧跟佛平等了,“齐”是平等,我们这个科会上说“德慧齐佛”,跟佛平等。“位齐果位”,这个果就是佛位,跟佛平等。

  【解】乃从果向因之大菩萨,咸得如来之福德庄严。“智慧圣明不可思议”。明大士咸得如来之智慧庄严(《净影》与《甄解》、《合赞》诸家,皆同此说)。“圣”者,正也。又肇公曰:“智慧,体;圣明,用。无事不照谓之圣。菩萨权实灵照,不可以言思拟议其形容,故云不可思议。”

  “圣”是正,正知正见,跟佛的见解思想完全相同,“无事不照谓之圣”。

  “菩萨权实灵照,不可以言思拟议其形容,故云不可思议”。我们用无法想象这四个字来形容它,不可思议就是无法想象,它太神奇、太微妙了,不是我们六道凡夫所能体会得到的。我们为什么体会不到?我们有障碍。什么障碍?佛不起心、不动念,我们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心就不清净了;起心动念,心就不平等了,心性有光明灵照之德。

  这个“德”失掉了,要怎样能恢复?要修定,要让清净心现前,清净心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甚至于没有起心动念真清净了、真平等了,它就起“照”的作用。“照见五蕴皆空”,这句话《心经》上说的,什么意思?“五蕴皆空”等于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切法不可得。

  上面这是僧肇大师说的。


 “智慧”跟“知识”是两桩事情


  【解】肇公之意为:智慧是本体,圣明是妙用。

  这个“明”是明了,不是一般的明了,是正确的明了,丝毫都没有差错。我们世间人讲“明了”,我明白了,不能叫“圣”,为什么?明了里面还有不明了的东西夹杂在里头,跟菩萨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菩萨的智慧、菩萨的明了,是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真心、本性

  我们的明了是从思考、记忆,阿赖耶落谢的种子,从这个里面起现行,这个明了不是真实的,这个明了是假的、是虚妄的;我们这个明了里面有很多错误在其中,自己不知道,落实到生活、落实到工作,问题出现了,这就说明我们是知识,不是智慧。知识里面找到差别,智慧里头找不到,智慧跟知识是两桩事情。

  所以学佛,无论大乘、小乘都要讲求开悟。要开悟就不能不讲求“戒、定、慧”。“戒”是得定的方法,持戒能得定。定是什么?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清净心”是二乘的定,阿罗汉跟辟支佛;平等是大乘菩萨的定,比二乘高得多了。小乘得的清净不平等,还有小波小浪,障碍你明心见性,诸法实相就在面前,因为你有障碍,所以你见不到。证得圆教初住的果位,他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见到一分真相,所以他不迷了,他能起妙用。妙用,对自己是断烦恼;对别人,能帮助众生成就“戒、定、慧”,所以是妙用。

  【解】一切事皆能照了通达,名之为圣。

你看用“照”,不是用思维、不是用想象。六道凡夫遇到事,“等我想一想”,这“想一想”就是用第六识,用阿赖耶。得想一想,菩萨要不要想?菩萨不要想,菩萨照见了。“照”这个字里面没有阿赖耶、没有八识、没有五十一个心所,它跟这个完全脱离了,我们现在人叫做“直觉”。直觉就是“照了”的意思,照了就通达了,事实真相完全明白了,这是圣人,大乘圣人,不是小乘。

  【解】菩萨之权智与实智,所生之灵明照用,众生凡情绝不能解,故曰不可思。

  众生为什么不能解?是众生有凡情

  凡情是什么?是阿赖耶、末那、意识。凡夫把这个当作是自己的真心,看错了,看错了,还不能回头,还自以为是,这个问题就严重了。

  所以佛法的修学,难!在末法,我们想成就,真的只有一门,净土法门,“信愿持名,求生净土”,真正往生到极乐世界,这问题都解决了。不经过这个路子,用其他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佛在经教里告诉我们,从理上讲没问题,“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但是从事上讲问题可就大了。为什么?事上讲众生的根基不相同,秉性不相同。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无量劫熏习成就的,中国人讲本性、习性,这是习性。习性是从习惯当中养成的;本性里头没有。习性你积得再多,跟本性不相干;习性带着有染污,本性没有;本性如如不动,习性是生灭法,前念灭,后念生,所以它很麻烦。

  一定要真正智慧现前,我们用什么方法希望很快智慧能现前?很快智慧能现前靠什么?佛陀的教育最适用,它可以帮助我们。

 

-------------------------------------------------------------------------------------------------------

  净土释疑网(www.foxdw.com)微信平台已开通微信弘法微信号:amtbedu。添加微信方法:打开微信--朋友圈--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输入“amtbedu”点击“查找”,出现的界面再点击“关注”。我们每天会把净空老法师最新讲经菁华、学佛答问;每天选取一篇印光大师文钞(生僻字加注音、注解);选网友们的学佛体会等文章,分享给大家。

  净宗经教(佛陀教育)网已开通【网上共修】平台网址www.foxdwedu.com愿与有志同道合、正知正见的同修在一块共修!净土释疑网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有疑问,可发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