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念佛就是给极乐世界贴金,念佛就是向极乐世界投资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4-10-03 19:55:47
关键字:五祖戒,草堂清,海印信,秦桧,念佛,依报,正报,念佛法门,分段生死,变易生死,贴金
【 点击数:4222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12集 2014年10月1 日 讲于 澳大利亚


佛法就这两句话,“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解】但念佛法门,亦复不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这跟禅宗对应,也证明了念佛确实是世尊在《大集经》所说的深妙禅,不是普通的禅定。“深妙禅”就是指八地以上,登峰造极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两句话,是念佛成佛的理论根据,出自《观无量寿佛经》。释迦牟尼佛说的“是心是佛”,我们本来是佛,说明这桩事情本来是佛,现在不是佛了,现在变成凡夫了。

所以我们要“是心作佛”,真的会作佛。我们心里头只要专供养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全部都请出去,那就叫“是心作佛”,于是你就“是心是佛”了,回归到“是心是佛”就圆满了。佛法是什么?就这两句话。

  【解】故念佛之本心,正是真实之际。故云一声佛号一声心。

  “真实”是真心。什么是真心?念这句佛号就是真心。但是很多人念这一句佛号,他里头有杂念在里头,有妄想、杂念夹杂在里面,不纯。有没有真心?有,真妄和合,所以功夫不得力,要持之以恒,久久功夫自然得力了。

  不要害怕,不要犹豫,这种现象一般凡夫都有,我们相信海贤也有,但是他的缘比我们殊胜,他从小看过许许多多人生痛苦的例子,他看到太多了,所以他求出离的心很恳切。

  现代这些人、这一代的人,跟我就不能比,为什么?我们经历过战争,看到过凄惨那个画面,想起来心有余悸,所以出离的心比你们恳切多了。你们都生在太平盛世,虽然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灾难,不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平安无事,所以你们没有警觉心,没有经历过这些灾;经历过灾难,对于平安无事非常珍惜,很不容易得到,得到要珍惜,要认真努力求出离。

  求出离就是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就是究竟圆满的“戒、定、慧”三学,都在这一句佛号当中,所以念这一句佛号,三聚净戒、八万四千法门圆满了,多殊胜!多难得!难得,我们得到了,人身难得,我们得人身;佛法难闻,我们闻到;而且得到佛法当中最尊、最贵究竟圆满的大法——“信愿持名”,因为这个法子,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只要遇到,真相信,真发愿,这一生就成佛了,往生就是成佛。

  所以念佛是“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明心见性。我这样说你就好懂,念这一声“南无阿弥陀佛”,或者是念“阿弥陀佛”,这一声就是明心见性,念念明心见性,真的见性了。还有哪一个法能跟它相比?“故云一声佛号一声心”,这个“心”就是明心见性,真心,见性了。

  【解】又经云:“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这个经,《大集经》,世尊在《大集经》上说的,我们不要把它忘记。念佛里头有禅,要不要再去修禅?不必要了,你念佛修的深妙禅,比禅宗要高,禅宗没有这么深,没有这么妙。“深妙”,“妙”是什么?“妙”是讲极乐世界,“理”、“事”都要搞清楚、都要搞明白。


念一声佛号等于说在极乐世界贴金,等于庄严极乐世界


  【解】又第三品中,如来“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第八品中,法藏比丘“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

  用什么庄严?就是念佛。我们念一声佛号,等于说在极乐世界贴金,就贴了一块金,庄严极乐世界,没有比这个更庄严,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我们能够做到,完全是得阿弥陀佛的加持,我们念这句佛号,就是阿弥陀佛加持我们,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

  【解】此三真实,(一)真实之际,(二)真实之利,(三)真实之慧。实为一经之纲。

  “纲”是纲领,一部经里头最重要的。

  【解】将于下两品文中详论之。

  第三品、第四品,念老要详细讲给我们听。

  【解】“超过世间诸所有法”。

  这一句话重要,超过太多了,世间法怎么能比?!你要真正懂得,你还会留恋世间法吗?你还不赶快把佛号抓住吗?!一秒钟空过了,那就是漏掉了,没掌握住。所以一定要像现在科学所说的叫分秒必争,我一秒钟都不能让它空过,为什么?一秒钟的时候,我这一句佛号庄严极乐世界。

  打妄想、有杂念,那是什么?也是庄严,庄严六道轮回。你每天干的是庄严六道轮回,还是庄严极乐世界?庄严极乐世界这有份,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庄严六道轮回也有份,你肯定不离开六道轮回,我们得细心去体会。


离开六道轮回“分段生死”了了;到妙觉以后,没有变易了


  【解】《净影疏》曰:“谓过分段、变易世间一切法也。”

  说得细一点,说得好,超过,超过世间什么?两种生死。六道里头有“分段生死”、有“变易生死”,两种生死都有。一切法都有生有灭,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这就是说,世间一切法都有“分段生死”。“变易”是变化,人年轻的时候没有感觉到,到十几岁之后他就有感觉了,一年跟一年不一样,四十、五十的时候,那就太明显了,一年一年衰老了,衰老是变易,年轻时候永远不再回头了。虽然这个身体还在,一年比一年衰老,一年不如一年,这叫变易。变易天天在变,时时刻刻在变,要把它看破。

  “诸所有法”,为什么?所有一切法,都有分段、变易这两种生死,消失了。

  【解】《合赞》云:“超过分段、变易二死,安住出世二空之智,此即成就智断二德也。”

  《合赞》说得详细一点,能超过这两种生死,两种生死都很不容易超越,没有离开六道轮回,两种都有。离开六道轮回之后,生到四圣法界。四圣法界有“变易生死”,没有“分段生死”

  分段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我们现在是这样的,这一世从出生到死亡,这是一段,一个分段;死了之后你在六道再去投胎,又一个分段,无论投胎在哪一道都有生死,纵然是天道,寿命长,寿命到了还是有生死;离开六道轮回,“分段生死”了了

  到什么时候变易生死了了?成佛,成佛没有变化了。菩萨都有“变易生死”,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初地菩萨,他断无始烦恼的无明习气,断一分他的地位提升一分。所谓四十一品无明,那是无明烦恼的习气,那叫“变易”。从初住提升到二住,初住好比死了,二住好比生了,这叫“变易”。我们用学校学生做比喻更清楚,这一年级的学生,这一年念得不错,升到二年级,一年级死了,二年级生了,这叫“变易”。

  变易不是分段。菩萨要到“变易”尽了,那就是五十一个阶级统统通过了,等觉菩萨死了,妙觉如来生了。最后一个变易,到妙觉以后没有变易了,这什么?证得圆满的法身,变异生死就没有了,这是大乘。

  六道轮回的分段生死是小乘,他安住在出世、二空(人空、法空),他安住在“二空之智”之中,他安住在这里。心住在这个地方,万法皆空,没有“我”的念头,没有了!是《金刚经》后半部的境界,“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所以“二空之智”这是智慧,不生烦恼,那么就成就了“智断二德”。“智德”,他智慧现前了,知道一切法是假的、不可得;“断”是断烦恼,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烦恼也断了,这“断德”。所以“断”是指对治烦恼;“智”是智慧。

  【解】《会疏》曰:“三界虚妄,皆不常住,总名世间。

  “世间”就是六道轮回,为什么说三界?六道里头有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所以称为“三界”。“三界”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换句话说,六道轮回是一场梦,决定不是真实的。你能够把见思烦恼统统断了,六道就不见了。我们前面说了证初果,证得须陀洹果,须陀洹果“身见”就没有了,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这是智慧!再不会为这个身生烦恼了,那是“断德”。

  身是假的,身是什么?小乘教里头说的,身是“我”所,是我所有的,像衣服。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身体不是我,是我所有的,所以很容易丢掉。衣服脏了换一件;身体不好使用了,换一个,不再执着这个身是自己。有没有“我”?有“我”,“我”不生不灭,“我”是永恒的;身是暂时的。在这个世间能活一百一十二岁不多,大多数人都是五六十岁就走了,很多很多!所以要晓得“无常”(不常住就是无常)。

  “无常”不是“我”,“无常”不是真的,是虚妄,所以不可以贪恋。贪恋怎么样?贪恋你就变成“无常”了,你就堕落到里面去了,那个很麻烦!生生世世无量劫都出不了头。你要不遇到佛法,你就出不了头;遇到佛法,你真正依照佛法修行,你就可以永远摆脱六道轮回、摆脱三界虚妄。

  摆脱了这个三界(三界是六道),你生到方便土,就是四圣法界——声闻、圆觉、菩萨、佛。那还是一场梦,也不是真实的,跟六道轮回比较,它好像是真实的;但是它跟上面的实报土比较,它就是假的,还是一场梦。

  不但三界虚妄,十法界也不是真的,我们如何脱离?脱离六道,阿罗汉;脱离十法界是法身菩萨;明心见性才能脱离,真的不容易!但是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太方便了!信、愿、持名,不但能脱离六道轮回,十法界也出离了,你到哪里去找这个法门?找不到了!

  这个法门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开显的,我们要知道感恩。怎么感恩?“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就是感恩。那为什么有很多人做不到?对这个世间留恋、舍不得离开,以为还有更好的办法,孰不知大错特错!真正要找到,像我们这种程度烦恼习气业障很重的人,除这个法门之外,走投无路。这个世界是假的,绝对不是真的。

  我们过去看一个纪录片日本的海啸,上一次,只有十米,这是纪录片,是从飞机上往下照下来的,是真的,不是表演的。你看海啸到来几分钟的时间就没有了,一个城市几分钟就不见了,完全被水淹掉了,速度之快,无法逃避。它的速度比你快,开着汽车都跑不掉,多么可怕!看这个片子深深体会到无常,世间无常。


念佛就是庄严佛国土,念佛就是向极乐世界投资


  【解】众生国土,臧否万差。

  “众生”是指六道众生。好坏差别太大太大了。为什么有人有福报,有人没福报?这要看自己有多少分的觉悟,有没有真正修行。

  本经后面说的好,世间人都是忙着,天天忙,忙“不急之务”,都是鸡毛蒜皮不相干的小的事情,把大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大事情是认识自己,认识我居住的环境,这个重要。我认识之后,我才有所选择。这个经把极乐世界介绍清楚了,把娑婆世界也说的很明白,两个一对比,我就知道怎样取舍。决定舍娑婆世界;决定去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比娑婆世界容易,只要有个信,只要有个愿,只要你念佛。

  念佛就是庄严佛国土,念佛就是向极乐世界投资,投资到达这个标准了,我就去了。

  念佛要紧,不念佛就错了,大错特错了!

  【解】是名诸所有法。

  “诸所有法”说的这些,一个认知,一个真干。

  【解】菩萨深以大智慧,达性空无相,故云超过。

  菩萨有这个智慧通达。“性空无相”,四个字可以连起来一起念,也可以分开。“性”能生能现;它也不生不现。不生不现是真空,说它是真,为什么呢?它什么都没有。自性,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常寂光一片光明,什么也没有,这就是空,无相。但是它遇到缘,它能生万法,它能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它统统都能现。虽能现相,相是假相,你可别执着,不要被它欺骗了。“空”你知道不执着;对付“有”要像对付“空”一样的心态,空不可得,有也不可得,这是真实智慧。

  菩萨、佛陀在十法界现身说法,“随众生心,应所质量”,《楞严经》上说的。他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他在自性、空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他在自性现相万有里头也不起心、不动念,这叫真正通达性空无相。所以分作两个,“性空”是体;相而无相,无相而相,那是作用。千万不能执着,这一执着就错了。

  “性空”不但凡夫不知道,二乘权教菩萨都不知道;起作用都知道,凡夫都知道。起作用他以为是真的,把梦境当真,在这个里头起贪嗔痴慢,起分别执着,这就错了。这些大菩萨有大智慧超过,超过世间诸所有法。

  【解】又《甄解》之说稍异于前,彼曰:“世间诸所有法者,有为可破坏,名世间。

  “有为法”就是生灭法,生灭法无常。人、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包括星球有成、住、坏、空,这可以破坏的,不是常住的,这叫世间。


身体的健康、聪明智慧属于正报,我们生活环境这属于“依报”


  【解】依正、善恶、因果等,一切有为诸法,言所有法也。

  “所有法”指的依报、正报、善恶、因果这些,这叫所有法,这个说法也很好。要知道依报、正报不是真的,善恶、因果,你没有出离,有这么回事情,不能不知道。

  “正”是指我们身相,身体的健康、聪明智慧属于正报。“依报”是我们生活环境这属于“依报”。依赖生存的环境,衣食住行这个属于“依报”;种种享受,这也属于“依报”。这个里头有善、有恶、有因、有果。善的标准中国传统文化里头所说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是善,善的标准。违背伦常道德那就是恶。

  在佛法里面佛是很简单,用了十条,叫“十善业”,这是标准。违背十善业就是恶,叫十恶。十恶、十善,正面十善、反面是十恶。杀生、偷盗、淫欲这是恶;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这是善。善有善果,恶有恶报,这因果报应。

  我们果报不好,那是我们造作的恶业多,善业少;如果善多恶少,这是日子就很舒适、很自在了。纯善无恶这生天去了,天上的福报大。天有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最高的无色界,寿命八万大劫。所以无论是依、无论是正都与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密切关系

  佛教我们断十恶业,修十善业。十善业感人天福报;十恶业是三恶道。

  【解】菩萨能知一切三界虚妄,而行世间不捨,故云超过。” 以上诸说皆是,但《甄解》弥契本经。

  知道三界虚妄为什么还要到世间来?来度化众生,不是为自己。帮助苦难、迷惑颠倒的众生,为这个来的,不是为这个他不来。这里众生有感,佛菩萨自然就有应。他在受苦,菩萨感受到了。为什么会感受?他跟众生有缘。过去无量劫当中有关系,或是夫妻、或是父子、或是兄弟、或是朋友,都有这些关系。所以他遇到什么事情,菩萨就有感,有感他就看见了,他就听到了,自自然然化身来帮助他,这是这么回事情,所以不舍弃众生。

  下面就说了,“作不请之友”,众生还没邀请他,他就来了,为什么?这就是宿世有很深的缘。我们常常回向给冤亲债主,宿世的生生世世的冤亲债主,我们都没忘记。如果我们做了菩萨了,有神通了,他在哪一道,受什么样的苦难,过什么样日子,我们全看到了,会帮助他,真实智慧,真实利益的帮助。是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发愿念佛求生净土,他一下就超越了。纵然他不能接受,生生世世盯住他,生生世世照顾他;什么时候能接受,什么时候把念佛法门介绍给他,他就一生成就。不能接受的时候,帮助他断恶修善,希望他远离三恶道,到人天道来受生。

  世间众生不知道,古时候众生知道的人多,现在知道的人很少,几乎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没人教,没人说。古时候老人教,从小就教你,所以他有根。现在根没有了,所以菩萨在这个世间度众生很困难。菩萨多困难,那我们就可想而知了。

  好,今天时间到了。

--------------------------------------------------------------------------


印光法师文钞选读


乐清虹桥净土堂序


  净土法门者,乃如来普度众生,最圆顿直捷广大简易之法门也何以言之。以一切法门,皆须断尽见思二惑,方了生死。而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况思惑乎。断见惑,即证初果。若约圆教,则是初信。断思惑尽,即证四果。圆教即是七信。初果初信,尚有生死。四果七信,方能了脱。而天台智者大师,示居五品。虽则所悟与佛同俦,圆伏五住烦恼,而见惑尚未曾断。然大师本地②,实不可测。而临终只说登五品者,深虑末世不致力于断惑证真,唯以明心见性为究竟也。夫明心见性,乃大彻大悟也。若最上上根,即悟即证,则可即了。否则纵悉知未来如圆泽者,尚不免重复受生耳。至于五祖戒再作东坡草堂清复为鲁公,尚未至甚。而海印信为朱防御女,已属不堪。雁荡僧为秦桧,则诚堪怜悯矣。甚矣,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之难也。如来一代所说通途修证教理,虽法门种种不一,绝无具足惑业,能了生死者。唯净土一门,但具真信切愿,以至诚心,持佛名号,求生西方。无论惑业之厚薄,工夫之浅深,皆于临终,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既往生已,即已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从兹渐次进修,即得亲证无生,以至圆满佛果耳。此如来悲愍劣机众生,普令现生顿出轮回之特别法门也。须知净土法门,正摄上上根人。是以善财已证等觉,普贤菩萨犹令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以期圆满佛果。且以此普劝华藏海众。是知回向往生净土一法,乃圆满佛果之末后一着也。世有狂人,不审教理。以愚夫愚妇皆能修习,遂谓之为小乘而藐视之。不知其为华严一生成佛之成始成终第一法门也。亦有愚人,知见狭劣。谓己工夫浅薄,业力深厚,何能即生。不知众生心性,与佛无二。五逆十恶,将堕地狱,遇善知识,教以念佛。或满十声,或止数声,随即命终,尚得往生。观经所说,何可不信。彼尚往生,况吾人虽有罪业,虽少工夫,较彼五逆十恶,十声数声,当复高超多多矣。何可自暴自弃,以致失此无上利益也。如来称此净土法门为难信之法者,以其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其圆顿直捷广大简易,超出一代通途教理之上。非宿有善根,决难信受奉行也。吾常曰,九界众生离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盖纪实也。今之时,是何时也,乃刀兵饥馑疾疫俱集之时也。虽未至三小灾,亦三小灾之现象耳。况复邪说纵横,知识稀少。欲闻正法,颇不易得。有胡天仆居士者,发菩提心,笃修净业。又欲同人,各得此益,遂极力提倡而劝导焉。其殆以赞天地之化育,代佛扬化,以为天职欤。而一方之人,闻其说法,感此时世,不禁厌苦欣乐之心,油然而生。遂一倡众和,靡不服从。居士因自舍地基,兼募善信。建念佛堂,开放生池,及藏经楼,功德堂,香积厨,应供堂,居然从地涌出一大道场。念佛堂甚宽大,中供西方三圣立像,以冀行人平时注目,临终即蒙接引也。正中设说法座,听者周围坐。虽至千人,亦不迫窄。俾四远来者,不至有向隅之叹。藏经楼则备请各处所刻之经,以供发心者受持而研究焉。功德堂则备书所出功德之数目,又统设其位,以期存则福增寿永,殁则直登莲邦。而既转法轮,若不辅以食轮,则断难经久不归。故特设香积厨,应供堂,以令念佛听法之人,各得心满意足而后已。放生池则取彼将烹之辈,畜之法堂之前。不独活彼色身,兼以经声佛号资彼慧命。其所建设,皆极周至,约用一万六千余圆,已得落成。拟于尧历八月十五日开讲,实为末法不得多见之事。令其友张云雷,致书于光,祈为序引,冀发起信心而扩充焉。因将如来所说通途特别两种法门之所以然,并胡居士之心行,及各种之布置,大概书之,以期阅者咸效法焉。倘见闻者同发此心,则俗美风淳,民康物阜,转五浊恶世,为清净莲邦矣。此光之日夕馨香以祷祝者。愿诸上善人,各垂慈悯,则幸甚幸甚。(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 序)

注解:

  ①俦(chóu):同辈;伴侣。

  ②本地(běn dì):本来的心性;佛教语,又称法身,指能现出化身之真身。

  ③五祖戒、草堂清、海印信、真如喆:这四位是禅宗高僧,只靠宗门自力而不仗佛力,均不能了生死、出轮回。五祖戒,乃非常之人,为云门偃之法孙,为宋大觉琏国师之法祖。门庭高峻,若龙门然,学者每每望崖而退。在当时之声望,何等赫然,而只一见惑,尚未曾断,说什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乎哉。戒公后身为东坡,乃缁素通知,守杭时,尚不拒妓女来往。可知仍是具缚凡夫,连须陀洹之初果,尚未曾得。今人谁有五祖戒之道力,犹欲仗自力以了生死,而又高推禅宗,藐视净土,其故何哉。一则以少阅经典,及华严经。或曾阅过,绝不注意。二则不知禅家宗旨,无论问佛,问法,纵尽世间所有为问,答时悉皆指归本分,绝不在佛,在法,及在诸事上答。所谓问在答处,答在问处。若认做按事说者,则完全错会了也。而今人业深慧浅,每将直指本分之话,认做解义训文之词。

  真如喆后身,生大富贵处,一生多受忧苦。既知其生大富贵处,又不明指为谁者,得非宋之钦宗乎。金兵相逼,徽宗禅(音缮,传也。)位于太子,始末二年,遂被金兵掳徽钦二宗去,均向金称臣,死于五国城。以真如喆之悟处,生于皇宫之大富贵处,此之富贵,也是虚名,一生多受忧苦,乃是实事。以大国皇帝,被金掳去为金臣,可怜到万分了。

  草堂清后身作曾公亮,五十岁拜相,封鲁国公。然于佛法亦甚疏远,未及东坡之通畅矣。

  海印信,亦宋时宗门大老,常受朱防御(防御武官名)家供养。一日,朱家见信老入内室,适生一女,令人往海印寺探,则即于女生时圆寂。此语杭州全城皆知。至满月日,圆照本禅师,往朱防御家,令将女儿抱来,女儿一见圆照即笑。圆照呼曰,信长老,错了也。女孩遂一恸而绝。死虽死矣,还要受生,但不知又生何处。

  ④殆(dài):大概;几乎。

  ⑤冀(jì):希望。

  ⑥俾(bǐ):使。

  ⑦物阜(wù fù):物产丰富。阜,盛;大。

 

--------------------------------------------------------------------------


  净土释疑网(www.foxdw.com)微信平台已开通微信弘法微信号:amtbedu。添加微信方法:打开微信--朋友圈--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输入“amtbedu”点击“查找”,出现的界面再点击“关注”。我们每天会把净空老法师最新讲经菁华、学佛答问;每天选取一篇印光大师文钞(生僻字加注音、注解);选网友们的学佛体会等文章,分享给大家。

  净宗经教(佛陀教育)网已开通【网上共修】平台网址:www.foxdwedu.com,愿与有志同道合、正知正见的同修在一块共修!净土释疑网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有疑问,可发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