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弟子规》是父母做出来给小孩看的,不是教他念的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4-08-28 20:12:30
关键字:弟子规,早期教育,胎教,教育,恢复传统文化,手机的危害,祖宗之德,佛菩萨保佑
【 点击数:3028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99集  2014年8月25 日 讲于 香港

  ……

  《楞严经》上说的不是假话,大势至菩萨讲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是我们活在世间见佛,“当来”是往生极乐世界见佛。现前功夫成片了,这个跟佛就有感,佛就会现。你虽然没有求佛,你有达到这个功夫,佛现前,告诉你,你的寿命还有多长;等到寿命终了的时候,阿弥陀佛说我来接你往生,等于说给你授记了,你的信心具足,你的愿心不会改变,因为你知道什么时候要走,那很自在。从这个功夫上,没走的话,从这个功夫上提升,三、五年肯定“事一心不乱”;再有个三、五年,决定“理一心不乱”,快!这桩事情在我们这做快,所以他(海贤老和尚)能有那么长的寿命,那就是阿弥陀佛交代他表法,表法为谁表的?为我们表的,为净宗表的。

  你看现在,大陆上对于会集本反对的多少、批评的多少!多少念佛人修这个法门的,退心了,不敢学了,改换经本,换康僧凯的本子。有很多来给我说,这会集本不可靠。我说你们改,我不能改。他说为什么?我说我这个本子是老师传给我的,我对老师有信心,李炳南老居士给我的,那还会错吗?他还会害我吗?不可能的!我在他会下听了一部《无量寿经》,不是这个本子,康僧凯的本子,所以康僧凯的本子我学过,非常用心地从头到尾听过一遍。但是老师把这个本子传给我,我看这个本子特别喜欢,老师过去讲过一遍,自己用毛笔写的注解,就写在经本上,这个本子他给我了,给我起作用了;要给别人不起作用。

  老师往生之后 ,我把它印了一万本,现在印的多了,恐怕超过百万。给我起作用,我过去用这个本子讲,那个时候在美国、加拿大,先后讲过十遍。那个时候讲《华严经》,《华严》跟这个是同一部。《无量寿经》的大本就是《华严》,中本是《无量寿经》,小本是《阿弥陀经》,这三个经是一体的,讲一桩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晚得。我们绝不背师叛道,老师教给我的,我这一门深入,决定会有成就,我们什么成就都不想,只想往生,像海贤、海庆这么自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一点不舒服。

  海贤是拜佛,拜累了躺在床上休息就走了。有人给他说,你走告诉我们是哪一天,我们给你助念,他说我不要助念,助念靠不住,我自己念佛往生,不需要麻烦别人

  ……

  小孩出生一百天,你细心观察,完全天真显露,他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起心动念。我们中国老祖宗有智慧、有德行,看出来了,看出来叫“真”,天然,真实,在这看出来了,心里想着如何能将这份天真永远保持不改变,从这个地方才兴起教育。这教育念头怎么起来的?从这起来的。教的方法,教小孩不要受到外面环境染污,从什么时候教?从母亲怀孕时候教,胎教。母亲怀孕,注意自己的念头、言语、身体的造作,所以一切负面的、不善的,怀孕这十个月都要非常谨慎十个月只有善念,没有恶念,让小孩感受这个气氛,言语柔和,决定不能发脾气,不能有爱欲,就是夫妻在一起,也都要保持礼节,它会影响小孩小孩出世了,眼睛睁开了,耳朵,他已经在看、在听,他在学习。所以他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全是正面的,没有负面的。《弟子规》是父母做出来给小孩看的,这样教他的,不是教他念的。父母,他自己的父母还在,尽孝道,让小孩看到,天天看。看到三岁,看到一百天,他就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恶的他会排斥,他不接近;善的他生欢喜心,他有这个能力。所以中国古谚语有一句话说“三岁看八十”,三岁孩子胎教,能够掌握到八十岁不会改变。不会改变,这根扎得好!这个根扎下去是圣人,他达不到圣人,他是贤人。

  所以圣贤,是教出来的;佛菩萨也是教出来的。从圣贤的基础上提升,就是佛菩萨。现在这个教育没有了,讲起人不相信。如何恢复?那就是我们要做给社会大家看,一定要认真

  现在,这个电视很麻烦;网路害人更严重;还有手机,这统统不能用。有这个东西,人怎么能不心浮气躁?不可能!这些东西统统摆脱掉,缘都给它断掉,我们见色闻声,外面诱惑力量比五十年前复杂多了。

  我是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香港还很纯朴,那时候巴士上还没有广告,现在巴士全是广告,多难看!三十多年前的香港的风气,比现在厚道多了,人跟人不骗人,现在的人心完全变了。那个时候,就是陌生人也尊重别人,现在完全没有了。

  这个社会恢复传统文化,我们相信这一桩事情,要靠祖宗之德,要靠佛菩萨众神来保佑,我们自己努力做好榜样,自己在自己本分上,我们从事哪个行业,在自己的本分岗位上,做最好的榜样。各个行业联合起来,这就是最好的,典型的模范社会我们肯努力,众神保佑,为什么?这是神的意思,神希望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家和万事兴,社会大家和睦相处,这就是太平盛世。

  我们对于自己文化了解不够,汤恩比的认识,在这个世纪可能找不到第二个人能跟他相比。他真搞明白了,真搞透彻了,而且他比较全世界各个族群、各个传统文化他做比较,肯定了中国文化最优秀。印度大乘不错,但是印度大乘没落了至少一千年。现在大乘也在中国,中国在现前有名无实,所以一定要努力,慢慢再把它培养起来,再让它兴旺起来

  这个“无自性”是个关键,知道无自性,你才肯放下;知道是一体,那个真诚的爱心才生得起来,所以这是产生基本概念非常重要的教诲。

  叫“空”,故名为“空”,这个“空”不当做“无”讲,它有,我们现在眼前看的,有,不空。

  你仔细看的时候,就跟看动画一样,一张一张在动,整个宇宙就是动画,它速度多快?你看一秒钟,二千一百兆次的生灭在我们眼前,包括我们身体本身都是的,丝毫都不能觉察到,假的!这个观念改过来,学传统文化,修大乘佛法,容易!不难!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是看破,才真能放下,放下就是

【  解】乃至因缘,相亦不有,说为无相。

  前面从体上看的,它没有自体,没有自体就是空,真空,真空不空,它有相。那相呐,相是缘生的,所以相也不可得,相也是在同样一个频率,而且一百兆次的高频率之下,产生的物质现象。先有精神现象,从精神现象里面产生了物质现象。所以物质是假的,不是真的,这叫无相。现在我们这里讲“空”,讲“无相”,量子力学家知道,他们对这桩事情肯定了。

【解】此离所取,远离妄想能取之心,故曰无愿。

  能取的心是念头,有没有?妄想,不是真的,也是假的。你看妄想能生物质现象,物质现象是假的,能生物质现象那个“想”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那什么是真的?真的是不生不灭。念头有生灭,我们所有物质现象有生灭,有生有灭就是假的,就不是真的,就不应该放在心上。不生不灭的是真的,不生不灭就是自性。本性、法性,这是真的。这个东西是共同的。

  所以全宇宙真的就像一个梦境,这场梦,梦里面像万花筒一样,什么都有,起来之后都没有了,醒过来了全没有了,《金刚经》的比喻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闪电,应作如是观。”它不存在,像闪电一样,亮一下就没有了,再也找不到痕迹了,教我们看破,看破就放下了,放下就不造业了,不造业就可以回归自性了,这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教我们明心见性,以这个为学习的目标。

  【解】又《智度论》云:“无愿故不造生死之业,亦名无作。”

  断恶修善,要执着断恶修善的相,就叫造业。造业,造的什么业?六道轮回。六道轮回自己造的,自己出不去。如果断恶修善不着相,那就不造业,那为什么?他不感果报。你修的善,善没放在心上,三善道的果报你没有。度众生造恶,你看《华严经》上,胜热婆罗门愚痴,甘露火王嗔恚,伐苏蜜多女是妓女,贪嗔痴,手段是杀盗淫,他造这种恶业受不受报?不受报。为什么?他心里头没动念头,那为什么造这个?度众生的手段,什么手段都可以用,你不能起心动念,你不能分别执着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执着就造业了。

  佛菩萨头一个,没有自己,所以他没有造作,无论干什么都没造作。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住世八十年,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他有没有造作?没有。他到最后告诉大家,他一句话没说、一个字没有说,谁要说他说法叫谤佛。那你说了四十九年是什么?一切都是诸佛说的,佛佛道同。他所说的跟诸佛所说的完全相同,不着相。

  度众生不着度众生的相,讲经教学不着讲经教学的相,这就叫“空、无相、无愿法门”,这是大乘菩萨,外表跟众生一样,天天造作,心里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个我们很难做到,我们学海贤就对了。海贤心里头就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吃饭心里是阿弥陀佛,没有想到这个菜好吃,那个不好吃,没有这个念头,阿弥陀佛不间断,工作、种田、种菜,干什么都是阿弥陀佛,心是阿弥陀佛,事跟大家一样干,心是阿弥陀佛,这叫真功夫。

  真功夫生真智慧,所以待人接物处理得都非常恰当,没有把事情做错,众生疑难杂症向你请教,你随口就给他解答,没有说错。这就是什么?不用妄心。妄心是阿赖耶,八识五十一心所是妄心,他不用,叫转八识成四智。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照见万法;转末那,末那是执着,把末那转变为“平等性智”;把第六意识转变为无分别智。六识是分别,七识是执着,不分别、不执着,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成就一切无量无边功德,没有放在阿赖耶,这就是把阿赖耶转掉了,“四智菩提”。第六意识不分别就是“妙观察”,不执着就是“平等性”,转从这两个转。这两个,因上转;第八跟前五跟着就转了,果上转,所以修行只要修这个——不分别、不执着,在这上下功夫。

  海贤老和尚一生,分别执着是阿弥陀佛,除这个之外什么都没有,真的一切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所以看什么都好,看什么都欢喜,为什么?全是自性变现的,全是性德,这就叫明心见性。在所有现象里面看到法性,清清楚楚,法性不生不灭。法相是极高的速度,高频率产生整个宇宙的幻相,所以他无愿。

  度众生,不把度众生的事情放在心上,那这事能做得好吗?做事的时候用心,我们讲做完之后,不放在心上。功夫好的人,正在做的时候也不放在心上,纯熟了

  我们今天学海贤,无论一切时一切处,全是阿弥陀佛,除了阿弥陀佛之外,没有第二样东西。这个人一生成就,就得力于这一声佛号,“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他念阿弥陀佛不止千遍,真听话,真干,九十二年不拐弯,一直念下去

--------------------------------------------------------------------------

 

印光法师文钞选读

 

通智法师公堂序(代悟开大师作)

 

  粤自世尊入灭,四依宏法。现普门身,垂形六道,逆顺隐显,种种方便,随顺机宜,皆令度脱。此不可思议神通妙行,唯圣能为,非凡所及。若夫现沙门身,离尘脱俗。高竖法幢,丕振宗风。流通法化,续佛慧命。此为法身大士,大心凡夫,传扬佛法,通途妙行。由斯二行,故得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无一处不蒙佛光,无一人不沐佛恩。至于法传震旦,二千年来,宏法大士,广布法化。宗说兼通,定慧均等。现身说法,以德服人。扇真风于火宅,注法雨于情田。普被三根,总摄众机。各复本有之天真,共证即心之觉道。因兹王臣归命,士庶倾诚。广布玄猷,辅弼政治。其宏功伟迹,多难尽述。即高僧传,传灯录,百余卷书所载者,乃千万分中之一二耳。近世以来,其有宿植德本,示生巨族。只眼觑穿浮世界,一肩荷起大津梁。宴坐圆通道场,深入宝王三昧。总禅净而同修,会宗教为一致。出广长舌,宏演圆宗。垂平等臂,普接三根。即凡心以示佛心,统万行而归一行者。其唯我先法师,通公法师其人焉。师讳寻源,字通智,别号忆莲沙门。俗姓阮,系扬州仪征,中堂元公之幼子也。于道光二十二年癸卯,三月初八日未时示生。母氏某,京都人。迨至元公逝世,嫡子忌刻过甚。其母遂携之以归京都,寄居舅舍。及长,相貌瑰玮,语音洪畅。性好道术,不求仕进。欲为长生神仙,放旷襟怀,优游蓬岛。每以不遇真人为憾。至同治十二年,年二十一。偶至龙泉寺,遇首座本然和尚。洞明教理,透彻禅宗。意必得道高僧,与之谈己所怀。本公笑曰,汝本有之天真佛性,无端背弃,而求不可必得不出七趣之神仙。弃金担麻,认奴为主。汝具如此相貌,而其志何若是之下劣也。遂顿弃所怀,即求摄受。本公因为剃发于本京七塔寺,乃石佛寺之支派也。从兹常亲本受业师,研究教典,励志修持。至光绪四年,受具戒于京西云居寺。因念教理粗明,本分未了,说食数宝,有何利益。乃发足游方,遍参宗匠。至十四年,于普陀佛顶山信真老人会下,师资道合,得受心印。是为传临济正宗第四十二世。是年宏楞严于法雨寺。此后十有余年,常应讲聘,每期众皆数百。师于楞严,独有心得,因为注释。欲使大佛顶理,圆通常性,全体显现,毫无隐覆,述成开蒙十卷。现蒙维扬万寿寂公,为之刊板流通。所惜赋性率真,唯究根本,不事支末。但欲发挥理性,令其彻底全彰,和盘托出。至于措词立言,或失详审。故致间有参差疏漏之弊。倘蒙具眼作家,稍事修治。则成法苑完璧,楞严宝镜矣。师平生志在楞严,行在净土。日课佛号三万,誓求往生。晨持大悲咒一尺香,以为助行。欲令现未有情,同生净土。故于弥陀疏钞,及演义,要解,便蒙钞,势至圆通疏钞,皆为刊布。谓学者曰,禅宗名为教外别传,净土实为教内真传须知即此真传,乃别传外之别传也。汝等烦惑未断,道业未成。切不可错认定盘星,高推禅宗,藐视净土。致令临命终时,业识茫茫,无本可据。虽有不可思议大慈大悲之佛力,由不信故,无从倚托。依旧乘恶业力,轮回恶道。从劫至劫,了无出期。可不哀哉,可不畏哉其讲楞严也,于七处征心,十番显见处。必详明此土开悟之难,净土证道之易。至势至章,则殷勤劝导,不遗余力。直欲法会大众,人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即随势至,亲证圆通其至由恶业而沉沦四趣,乏定慧而坠堕五魔处。尤复极陈得失,痛示利害。每每泪随声出,语音哽噎常曰,不知净土,楞严乃破净土之元勋。深明净土,楞严实宏净土之善导。看经不具择法眼,其孤负佛恩处,类多如是汝等切不可将禅宗机锋转语,认做实法,薄净土而不屑修持。须知华严会上,华藏海众。同破无明,同证法身。尚须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汝何人哉,敢与彼抗。上孤佛化,下负己灵。诸佛名为可怜愍者。师十余年来,各处宏经,云行鸟飞,杳无定处。于天童小白岭,维扬万寿寺,及本山普慧庵,尝多憩息。以二处主人,悉皆尊德重道。且与普慧庵主觉公,法禀同门,交称莫逆故也。至三十二年丙午冬,示疾育王。丁未春,觉公即接至庵。备极照应,经两月余。临终前数日,神气清爽,奋励念佛。至四月初三日未时,合掌念佛,泊尔神逝。世寿六十五岁,僧腊三十五年。全身入棺,瘗于佛顶山后之燕窝冈。乃佛顶文正和尚等,预为营造之归宿所也。以平生性好寂静,而住无定所,故无剃度。嗣法门人,本山唯源通,与不肖悟开。外方虽有,不能悉知。恐招彼此亲疏之讥,故概不书。呜呼。开于昔年,频预法会。屡聆圆音,未明自性。师以孺子可教,遂为预行付嘱。当时虽极惭惶,犹期悟于后日。岂料诸魔未殄,法将云亡。毒药未消,慈父见背。悲夫。众生津梁,如来慧命,将何所托,从何所寄耶。宁可自殒,不忍师逝。唯冀承佛慈力,莲开上品。忍证无生,位登不退。速乘本愿,垂慈济度。庶可以仗师威神,出险道而顿登宝所。即我心识,了烦惑而彻证真常矣。兹以先师遗资,肇立公堂。略叙大端,以垂永久。俾后世法裔,仰先德之徽猷,而励志效法云尔。 (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 序)

注解:

  ①粤(yuè):古同“聿”、“越”、“曰”,文言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

  ②法幢(fǎ zhuàng):写有佛教经文的长筒形绸伞或刻有佛教经文、佛像等的石柱;比喻佛法。

  ③丕振(pī zhèn):大力振兴;大震。丕,大。

  ④震旦(zhèn dàn)。中国。印度古时称中国为震旦。

  ⑤士庶(shì shù):读书人和普通百姓。士,旧指读书人。庶,平民。

  ⑥玄猷(xuán yóu):指先圣的大道。玄,深奥不容易理解的。猷,计谋;打算;谋划。

  ⑦辅弼(fǔ bì):亦作“辅拂”。辅佐;辅助。辅佐君主的人,后多指宰相。

  ⑧觑(qū):把眼睛合成一条细缝看。

  ⑨津梁(jīn liáng):渡口和桥梁。比喻能起引导、过渡作用的事物或方法。

  ⑩忌刻(jì kè):亦称“忌克”。为人刻薄、善妒。

  ⑾瘗(yì):掩埋;埋葬。

  ⑿殄(tiǎn):绝;尽。

  ⒀肇(zhào):开始;初始。

  ⒁俾(bǐ):使。

  ⒂徽猷(huī yóu):美善之道。徽,美好的。猷,道,指修养、本事等。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