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善的标准有五科:净业三福,六和敬,三学,六度,普贤十愿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4-08-24 21:12:26
关键字:善的标准,净宗五科目,净业三福,净土成就,八缠三缚,十缠四缚,助念,常住物
【 点击数:2719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97集  2014年8月22 日 讲于 香港

 

往后末法九千年,唯一净土法门成就,没有第二门

 

  【解】《智度论八》曰:“有念堕魔网,无念则得出”。

  这个是对修行人说的,特别是对佛门弟子,无念他就见性了,有念就是念头障碍你自性,障碍你智慧,障碍你德能,自性里面所有的统统不起作用,显现不出来。

无念不容易,有宗教修无念的,真的无念了,那佛说他还是“有念”,他有什么念?他有“无念”,这还是邪念,所以你有。“有念”是邪见,有“无念”也是邪见。

  怎么样才真正能出?有念、无念都不放在心上,这就对了。实在讲非常难。那这净宗就太方便了,净土宗许你有一个念头,阿弥陀佛。你把你的念头就锁定在阿弥陀佛上,这一句佛号,除这句佛号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对了!为什么?你决定往生净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有无念头都没有了,极乐世界是修行的中途站,这一站让我们证得无念得到了保证。

  往后释迦牟尼佛末法九千年,什么法门得度?就是这一门。除了这一门,没有第二门各个宗派有,会变成学术。

  今天佛教大学可不可以做?可以做,能不能修行证果?不能,完全变成学术,变成哲学。这里头会有一小部分的人从这里回头,我也是其中之一,我学佛就是想研究大乘经教,学《华严》、学《楞严》、学《法华》、学《般若》,我学这些大经大论,但是以后发现了断烦恼、证菩提真难,自己想一想没有这个能力,断不掉,那怎么办?

  忏云法师介绍我净土,李炳南老居士介绍我净土。我跟李老师时间长,十年,他多次给我介绍净土,总有十次以上,最后相信了。早年年轻介绍,我自己还没有注意到,不在意,到年岁大了之后才深深感觉到,这个东西真好。

  “净土五经”全讲过了。《弥陀经》、《无量寿经》讲得最多,《无量寿经》讲了十几遍;《弥陀经》也讲了不少遍;《观经》讲过一遍;《行愿品》、《大势至圆通章》讲过一、二遍,真正明白了,觉悟了,这是我们的归宿,这个法门是我们要走的道路。

  特别是有缘遇到夏莲老的会集本,这个本子是李老师给我的,那个时候在台湾,这个从大陆传到台湾,律航老法师,他到台湾带了几本,他也是夏莲老的学生,在大陆跟夏莲老学佛,应该听过夏莲老讲过这个经,李老师看到这部经之后,在台湾印了一千本,以后又重新排版印了一千本。大概在台湾那个时候,李老师在的时候,台中莲社先后大概印过三千本;我在台北印过一千本。这早年,没有看到黄念老的注解。老师讲经这个本子,他在经本上写的注解,眉注,他的这些东西我能够看得懂,我跟他十年,对他很了解,所以我讲了十遍,依李老师眉注讲的。

  以后见到黄念老的注解,我依他的注解,讲过二、三遍,就是参考他的注解就是了。

  真正完全讲注解,深入,往这经里头深入,是四年前。我们这是第四回,感觉年岁大了,我八十五岁,时间不够用了,把所有的经统统放下了,专读这部经,专讲这部经,一心念佛,求生净土,真的什么都放下了。

  非常感激章嘉大师!头一天见面就教我“看破”、“放下”,真正懂得了“看破”,了解事实真相,真相全是假的,全是空的,没有一样是真的,要放下。“放下”帮助我们更深入一层的“看破”。大师告诉我,从初发心到成佛,就是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不断的放,到等觉菩萨了,还要把最后一品生相无明习气放下,才能回归常寂光,回归常寂光才是真正的究竟圆满。

  ……

  【解】可见起心动念,皆堕魔网。

  起心动念六道众生人人都有,不知不觉。起心动念是根本无明,是无明烦恼。不起心不动念就成佛了。什么人不起心、不动念?位置最下面的、最低的,是实报庄严土里面的十住菩萨。换句话说,以这个标准来看,十法界是魔网;六道轮回是魔网里面的魔网。十法界是大的魔网,六道轮回是里头小魔网,非常严重

  下面教我们出离方法。

  【解】唯有净念相继,无念而念,方得出离也。

  这是通说,必须要做到这个水平,你就能超越了。在净土法门里面你能够超越,往生到极乐世界,“无念而念”是“理一心不乱”,这是念佛法门功夫最高的。往生不需要这么高,只要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有念而念”,不是“无念而念”,就能往生。我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其他的念头,这个“无念”、无杂念、无妄想,这样解释。不是真正无念,无念而念、念而无念,那是念佛法门高等的功夫,是“理一心不乱”,境界跟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相等,平等的境界。

  我们不走这条路,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无论什么人说有什么更巧妙的方法,假的、不是真的,决定不能相信!

  ……

 

善的标准有五科:净业三福,六和敬,三学,六度,普贤十愿

 

  我们要知道争取!知道争取就是放下万缘。这个世间不善绝对不能做,不但不能做,也不能去想它。我们要修心善、念头善、言语善、行为善。

  善的标准,我们有五科:净业三福,六和敬,三学,六度,普贤十愿。与这个相应就是善,与这个相违背的就是不善。这五个科目,要记住,要清清楚楚,起心动念去对照一下。但是,断恶,心里头没有断恶的念头,只有阿弥陀佛;修善,没有善的念头,也是阿弥陀佛。这就对了。要专修净业,不妨碍断恶修善,如果断恶修善有起心动念,这就不好了,不起心、不动念,随缘。有缘,欢欢喜喜去做,真正懂得怎么个修法,如理如法这就好,让我们这一生决定往生净土,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

 

“八缠三缚”或“十缠四缚”

 

  【解】“解诸缠缚”。“缠”者,绕也。“缚”者,捆也,系也。依憬兴师意,“缠缚者即八缠三缚”(余诸家多谓十缠四缚。今取憬兴说)。

  我们参考资料里面都有,这个东西很麻烦,很重要,一定把它讲清楚讲明白。

  【解】八缠者:(一)无惭。(二)无愧。(三)嫉。(四)悭。(五)恶作。(六)睡眠。(七)掉举。(八)?沈。

  “惭愧”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廉耻。

  “惭”就是我们一般讲的这个人还有良心,他做了不善事情他知道,他心不安,这叫“惭”。“无惭”,他做什么样的坏事,他没有感觉到他做错了,他没有感觉到心不安,我一般讲这种没有良心,良心被迷了。

  “愧”是外面的舆论,做不好事情怕别人指责,怕别人批评,这叫愧。干多少坏事别人批评还觉得很光荣,这就是“无愧”了。做了坏事报纸上登他,他还拿今天报纸登着我,他还挺高兴,这就是“无惭”、“无愧”。善事他不干,专干坏事,现在这个社会这种人很多,古时候有,不多!在抗战时期那个时候、那个时代,人都有惭愧心,不愿意做坏事情。

  抗战是个苦难的时代,当地的人,对我们流亡的人都非常同情、都自动帮助,我们没有吃的,送吃的;没有穿的,送衣服;没有地方住,家里拐拐角角有一点地方也给我们搭个铺,让我们平安,恢复体力,明天还要走路。现在少了,现在遇到苦难没有人帮助,你要去帮助别人,跟你熟悉的人都教训你:你帮助他干什么?他跟你什么关系?不要被人骗了。真的是时代变了,这个本个世纪变化太大了,是无法想象的。自己有的不肯帮助别人。自己明知道不善他还是要做。

  心不安。心,我们现在讲,心浮气躁,就是“掉举”。昏沉是提不起精神,也睡不好觉,所以他精神提不起来。

  【解】三缚者,贪?痴也。

  根本烦恼。贪的核心,最严重的是情执爱欲。?恚的核心是傲慢,是嫉妒。愚痴的核心是怀疑,所以思惑很难断,断掉,证阿罗汉果,贪嗔痴慢疑。

  【解】《净影疏》曰:“亦可一切诸烦恼结,通名缠缚。菩萨教人断离,名解。”

  也可以这么说法,所有一切烦恼其实都可以用“缠缚”两个字来代表。把这个烦恼解开,把这个烦恼化解。

  【解】上二句,表会中诸菩萨以“通诸法性,达众生相”,具根本智及差别智,故能为众生破魔见网,令离邪业。能为有情解诸缠缚,令离烦恼。

与会的这些菩萨们,他们智慧开了。“通诸法性”,是得根本智了。“达众生相”,是后得智。善财童子在华严会上为我们表演的五十三参,他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弟子,在文殊会上“通诸法性”,就明心见性,“通诸法性”,是得根本智了。“达众生相”,是后得智。“通”是通达了,一切诸法的体性就是见性了。明心见性,自性里头本来具足无量智慧,那个无量智慧就是“达众生相”,是后得智。后得智是无量无边,根本智起作用。帮助众生就叫后得智,所以他什么样的众生,他都有能力度他

  上面从比自己平等的。如果他是初住菩萨,初住以上的他达不到,初住以下的他统统能度。如果他是初地菩萨,初地以下的他统统能度,初地以上的他不能。他不必要学,只要提升自己的境界,自性本能,他就自然流露,不必要学。这是佛法。佛法修什么,就是“清净、平等、觉”。达到“觉”就是明心见性了。    清净是定,平等是定,都是根本智。觉。根本、后得都在“觉”里头。觉性是根本智,起用帮助一切众生,这是后得智。变化现身教学全是后得智。所以他明心见性了。他知道一切众生相,这个相是真相,诸法实相,通达明了。所以具足根本智及差别智。

  【解】故能为众生破魔见网,令离邪业。能为有情解诸缠缚,令离烦恼。

  菩萨有这个本事,为什么?他自己成就了。一定是自己成就,才能帮助别人成就。自己没有成就不能帮助别人。他自己你看看,修定,持戒,修定,开慧。见性就是开慧。于一切法,“其义自见”。“自见”就是开悟了。所以他有能力、有智慧、有善巧方便,帮助众生破魔见网,帮助众生离一切邪业。

  邪业是罪业,六道轮回的业,叫邪业修出离六道三界的,这个在六道里面叫正业。修善业,来生从人道提升到天道;修禅定,从欲界天提升到色界天;修四空定,从色界提升到无色界;再修九次第定,超越六道轮回证阿罗汉果,这个叫正业。如果往下堕落的是邪业。

  往下堕落的,人道往下堕落是三恶道,纵然来生得人道,也算是邪业。人间纵然是享福。享福没有不造业的。那福享尽了,堕落到三恶道,恶业就现前了

  所以六道的善恶业都不要造,这是最好的。小乘算是正业,它超越六道轮回;最好是大乘,大乘超越十法界。这是能为有情“解诸缠缚,令离烦恼”。“三缚八缠”统统要化解掉,这样才能够断烦恼、证菩提。

  我们求生净土,如果修这些法门对生净土有大帮助,使我们往生真正有把握,像海贤法师一样不需要人助念,需要人助念是没把握;自己有十二分的把握,何必让人助念?麻烦别人,这个念头是正确的。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印光法师文钞选读

 

普济禅寺打交盘万年簿序(代了余和尚作,但打交盘未改十方)

 

  圆通道场,弥三际而不增不减。普门风范,即万法而无欠无余。亘古亘今,如如不变。有情无情,法法圆融。虽千佛齐出,了无有兴。纵三灾迭起,又岂有败。此观音大士补怛名山,真如实际之究竟景象也。至于应化门头,则法随缘起,道在人宏。兴废通塞,各有由致。溯自慧锷始祖,开山于梁。真歇禅师开宗于宋。以及元之孚中,清之潮音。悉皆道高一世,德感九重。丕振宗风,广布玄化。普使四海内外,同被慈云。六道众生,共沾法雨。猗欤休哉,何其盛也。爰自潮音以来两蒙敕修。世守成规,家风不坠。至咸丰初,发匪肇乱,人民涂炭。香火多年断绝,用度由兹缺乏。法器什物,皆不舒用。凡住持进院,自所置者,退时仍复搬回本庵。纵有留者,皆作昂价交盘。甚至破败不堪,一文不值之物,一体照新价交。总计洋一千若干元。如市之打店铺者,货物器具,悉卖新主。所谓常住者,只空屋经像而已。弊由兵燹⑤,亦无足怪。至后世道太平,香火鼎盛。仍复安于故习毫未改革。(余)曾理院务,详知其由。今于文莲老和尚退院之时,蒙诸位老和尚,并诸房法眷,委此重任。自愧人微德薄,不敢承当。而再三逼勒,不许推辞。窃念普济,乃天下名山,菩萨道场。由梁至民,世经十纪,年满一千。今既忝膺此任,敢不勉力筹度,兴利除弊。培植常住元气,以仰副诸公为法为人一番至意。因言,常住体属十方,非住持一人私有。所有财政,理宜全归常住。凡钱财谷米,庄严什物。无论常住旧有,即本人所置办者,亦不得退时携去及作价交盘。而住持进院花费,须彼本人自任,不得耗费常住。如是则常住日见丰足,而法道亦随之隆盛矣。文莲老人闻之,踊跃欢喜,发菩提心。愿将交盘洋一千若干元,一笔勾消。其什物有破败不堪者提出,同众弃去。有可用者,按其新旧名色,登此打交盘万年簿。后所置者,一体登簿。其住持,并常住财政规矩,悉仿诸方丛林。唯选举住持,仍须本寺各房子孙。是之谓子孙十方。所愿自兹以后,凡为住持,及膺职事者,各各发菩提心,培植常住。庶大士慈恩,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而各人现在则福慧双隆,人天敬仰。临终则形神俱妙,佛圣来迎。如是则(不慧)一念愚诚,与文老一番婆心。皆悉不落空亡,咸有实益矣。因略叙源委,以冠簿首。俾后之来哲,悉各知其缘起耳。(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 序)

注解:

  ①亘古亘今(gèn gǔ gèn jīn):贯串古今;从古至今。亘,连绵不断,伸展开去。

  ②慧锷(huì è):亦作慧萼,日本人。奉橘太后命入唐,登五台,寻至杭州盐官灵池寺谒齐安,请上首义空归。日本于是有临济宗。后又来,再登五台,得观音圣像于岭头,将奉归日本,过宁波故昌县海滨,以感大士奇瑞,即止建寺奉像,号补陀落迦山寺,为南海禅刹之名蓝。后世以师为其开基。见佛祖通载,佛祖统纪等。

  ③猗欤(yī yú):亦作“猗与”。 叹词。表示赞美。

  ④爰(yuán):于是。

  ⑤兵燹(bīng xiǎn):因战乱而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燹,野火;多指兵乱中纵火焚烧。

  ⑥窃(qiè):谦辞,指自己。

  ⑦忝膺(tiǎn yīng)):愧于接受。忝,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膺,接受;承当。

  ⑧冠(guàn):第一位;出众。

  ⑨俾(bǐ):使。

  ⑩来哲(lái zhé):后世智慧卓越的人。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