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凡是念佛而不能往生的是“信愿行”中有一个出了问题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8-05-12 07:02:31
关键字:念佛,念佛往生,信愿行,初业菩萨,慧行菩萨,转罪业,烦恼转菩提,往生
【 点击数:4940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摘自净空法师讲《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第9集  1996/10 讲于 新加坡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凡是念佛而不能往生的是“信愿行”中有一个出了问题

  请掀开经本,第十九面,倒数第六行,请看经文: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若诸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中。乐欲离诸业障缠缚。自无损害而得解脱。是人当于菩萨行中深生信解。于他过失不生分别。志求如来真实功德。】

  我们上次讲到这个地方。从这一段以下是本经第十大段,我们这个段落是依?益大师分判的。这一段要给我们说明慧行菩萨与初学的菩萨不同之处。前面曾经说过,经上所讲的慧行菩萨,是指的法身大士,也就是一般所说的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的这样的菩萨,他跟我们初学确实不一样。

  我们看底下经文:

  【佛言如是如是。弥勒。是故当于诸菩萨等方便行中。深生信解。何以故。慧行菩萨方便之行。难信解故。】

  这个开示里面意思很深很长。弥勒菩萨前面这几句话讲得非常重要,在前面已经解释过了。大意是说在末法时期,当然是指我们这些人,我们要想消除业障、要想在这一生当中真正的超越生死轮回,实在讲这个问题除了求生西方净土之外,任何一个法门都相当困难,我们一生当中能不能成就,实在讲没有把握

  果是修学净土求愿往生,可以说任何一个人,只要你能信、你肯发愿,认真的去念佛,决定成就,正是古德所谓的“万修万人去”,一个也不会漏失的。

  凡是念佛而不能往生的,总是这三个条件当中有一个出了问题,“信、愿、行”,你仔细去观察,总是有一个出了问题,所以他这一生耽误了,不能去如果这三个条件没有问题的话,决定得生,这就是“自无损害而得解脱”。


“信愿行”不退转是念佛成功的条件

  而菩萨教给我们在行门当中,重要的纲领一定要守住,第一个你要“深生信解”,“菩萨行”当中“深生信解”。因为你信得深,正如《金刚般若》所说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你“信”不会退转、“愿”不会退转、“行”不会退转,这是成功的条件

  其次在日常生活当中凡夫最容易犯的毛病,孰不知这些毛病对我们修学产生重大的障碍,这就叫“业障”。

  什么“业障”?说别人过失、找别人的毛病。这就是“于他过失”要“不生分别”,不要找、看别人的过失,也不要讲别人的过失,别人过失与我们不相干。果然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恭喜你,你的业障消除了。这就说明,“业障”里面最重的就是天天看别人的不是、天天说别人的不是,这是“业障”。天天要消业障,“业障”现前都不知道,你怎么能消得了?!所以弥勒菩萨这个话重要,非常要紧!他这么一说,佛立刻就赞叹,给他印证,佛叫着弥勒菩萨,“如是如是”。

  怎样真正能做到?佛这个地方开示重要,一定要把慧行菩萨的方便之行,要“深生信解”,因为这些菩萨的大行确实难信难解。而这些菩萨在哪里?说不定就在我们周边,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因此普贤菩萨才教给我们“礼敬诸佛”

  哪些是"诸佛"?除自己之外,一切众生都是诸佛。我们能有这样的态度,你就修的是“普贤行”,与净宗法门完全相应。《无量寿经》在第二品里面“德遵普贤”,“德遵普贤”不是赞叹好听的,是教我们要效法,我们要学习。


小乘须陀洹地位很低,但他是圣人不是凡夫,他决定出三界

  请看下面经文:

  【弥勒。譬如须陀洹人示凡夫行。如是凡夫。与须陀洹位各差别。凡夫愚人。以贪嗔痴之所缠故堕诸恶道。而须陀洹于贪嗔痴善能了达。终不堕落三恶道耳。】

  这是举一个例子来说,没有讲到慧行菩萨,这是做个引子。小乘须陀洹,不要瞧不起他,他的地位很低,他是圣人,他不是凡夫;虽然他还没有能力出三界,但是他决定得出三界佛在经上说得很多,大小乘经上都是这么说,他是天上人间七次往来,就出了六道轮回。

  在过去我们对于经教没有深入,总以为小乘人还着相、总以为小乘人还不究竟,诸位念念《金刚经》,你看须陀洹,我们能不能比得上?我们还可不可以小看他?世尊在《金刚般若》上讲得很清楚,小乘须陀洹就已经离四相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须陀洹就离四相。所以经上说得很明白,他证得须陀洹果,他并不以为他证得须陀洹果。如果他要是觉得“我证须陀洹果”了,“我相”有,“你们还没有证得”,那“人相”也有,“四相”就具足。他没有这个念头,这就是他高明之处。可是他在这个世间示现凡夫行,为什么要示现凡夫行?为了度化众生,示现凡夫,跟凡夫“合光同尘”,帮助凡夫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所以,凡夫跟须陀洹地位差别很大。不但我们人道跟他很大的差别,天道也不行,色界天、无色界天也不能跟他相比。为什么?凡夫愚痴,被烦恼所缠缚,所以他要搞六道轮回,这就是“以贪嗔痴之所缠故堕诸恶道”,六道轮回,他搞这个。

  须陀洹他对于烦恼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烦恼“性空”,他可以示现,但是他决定没有,“善能了达”,所以他虽然没有出三界,决定不堕三恶道,他只是人间天上七次往返为什么不堕三恶道?这个经上讲得太好了,原来他对于“贪嗔痴善能了达”,他明了通达了,所以不受其害。这个开示非常宝贵,非常难得,我们要记住。

  再看下面经文:

  【弥勒。慧行菩萨亦复如是。于贪嗔痴习气未断。彼亦别余初业菩萨。】

  这是讲的“慧行菩萨”。慧行菩萨烦恼确实断了,比须陀洹高明太多,可是习气没断,断习气很难。

  习气,菩萨位次不一样,断的习气也有粗细差别不等。习气要完全断尽是什么地位?严格而论,八地菩萨。由此可知,七地还有很稀薄的习气,那习气很薄,在我们凡夫就看不出来;八地习气才断尽。所以这些菩萨还有习气,当然他们的习气要比阿罗汉、比辟支佛那是细得太多。阿罗汉跟辟支佛他的习气比较重,我们凡夫也能够觉察得到。当年世尊在世的时候,弟子当中许多证阿罗汉果的,确实习气都很明显,我们在经上都看到的;可是菩萨就很难觉察到,他们习气虽然没断,跟初业菩萨不一样。


初业菩萨没有智慧,不能转罪业;慧行菩萨有智慧,能转罪业

  【何以故。其心不为烦恼所覆。不同初业诸菩萨等。钝行菩萨无有善巧。同诸凡夫不能出离。】

  “出离”就是出离烦恼、出离生死、出离六道,这是说“初业菩萨”。我们现在都是初业菩萨。

  出家都受过三坛大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受了菩萨戒你就是初业菩萨。在家同修们也有不少受过在家菩萨戒,受了菩萨戒都是菩萨。什么菩萨?此地讲的初业菩萨。虽然是个菩萨,没有善巧、没有智慧,跟一般凡夫没有两样,所以不能摆脱烦恼、不能了脱生死,这是我们一定要清楚的。怎么办?后面有办法,不能说是没办法,没办法这个经说了就没意思了。后面教给我们,弥勒菩萨教给我们“发十种心”,求生净土。

  这“十种心”是怎么回事?给诸位说,原来就是《无量寿经?三辈往生》里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弥勒菩萨把“发菩提心”讲得详细明白,说了十条。无量寿经》只有四个字??“发菩提心”;这个地方是一大篇,那一大篇就说明什么样叫“发菩提心”。我们读了这个经就懂了,清楚、明白了。

  【弥勒。慧行菩萨一切重罪。以智慧力悉能摧灭。亦不因彼堕于恶道。】

  慧行菩萨有智慧,极重的罪业他有办法转,用“智慧力”,就是“观行离相”。

  “观行离相”讲得最透彻、最详细的无过于《般若经》,六百卷《大般若》就是讲的这桩事情。而世尊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般若”就占了二十二年,可见“般若”是世尊一代时教的中心,主要的一个科目,能令一切众生消灭重罪,他当然不会堕于恶道。后面世尊举了个比喻,说明这桩事情。


不怕烦恼多,转过来就是智慧;没烦恼就没智慧,会转就是菩萨

  【弥勒。譬如有人。于大火聚投以薪木数数添之。如是添已。其焰转炽弥更增明无有尽灭。】

  这个比喻好懂。譬如有人烧了一盆火,火烧得很旺盛,他不断的在添柴火,给它加燃料,这个火当然愈烧愈猛烈。这是喻。

  比的什么?请看下文:

  【弥勒。慧行菩萨亦复如是。】

  慧行菩萨就像这种情形一样。

  【以智慧火烧烦恼薪。数数添于烦恼薪木。如是添已。智慧之火转更增明无有尽灭。】

  这个比喻诸位想想看,要把它想清楚。“智慧”像火一样,“烦恼”是什么?“烦恼”是柴火、是燃料,进到“智慧”里面那就会烧尽,“烦恼”就尽了,“烦恼”怎么样?“烦恼”不就变成了火光吗?!“烦恼”就变成“菩提”,“烦恼”就变成“智慧”。你要是没有“烦恼”,你哪里来的“智慧”?所以,大家烦恼多,不要怕,一转过来就是智慧。没有“烦恼”就没有“智慧”,就是看你怎么转,会转的就是菩萨不会转的,我们凡夫把我们自性里面“智慧”都变成“烦恼”,你说糟糕不糟糕?!

  所以凡夫把“智慧”变成“烦恼”,菩萨能把“烦恼”变成“智慧”“烦恼”跟“智慧”是一不是二,这才明了佛常常在经上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佛菩萨把“生死”变成“涅?”,凡夫把自性里头大涅?变成生死,你说冤不冤枉?

  所以,“生死”跟“涅?”是一桩事情;“烦恼”跟“菩提”也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我们今天要学,则学菩萨怎么个转法这个比喻非常好,意思很深。

  【弥勒。如是如是。慧行菩萨智慧之力。善巧方便难可了知。】

  怎么个“难可了知”法?下面经文要对我们细说。请看底下经文,这在卷下,二十一面: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初业菩萨既出家已。未得慧力而欲得者。当舍何法。当修何法。未生慧力能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长。】

  底下这一大段,说明初业菩萨应当舍什么法、应当修什么法、目的何在。弥勒菩萨说得很清楚,特别是对出家菩萨说的。初业菩萨既然已经出家,在中国,出家人无论是男众女众,都必须受“三坛大戒”;换句话说,都是出家菩萨的身份。可是既出家了,我们总是想“断烦恼开智慧”,经文在此地也是这个意思。

  “未得慧力而欲得者。”智慧没有开,我们想开智慧。想开智慧,要舍哪些法?要修哪些法?这个重要。能够如理如法的修学,必定得到下面的效果,“未生慧力能令出生”你智慧没有开,你会开智慧,已经得到的智慧会增长,不会退失,这正是我们梦寐所希求的。你要是真的想消灾灭罪开智慧,这段经文就要用心的来听,认真的来学习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www.foxdwedu.com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