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佛菩萨时时刻刻照顾真发心的人

  来源:净土释疑网 录入时间:2011-12-30 21:41:17
关键字:学佛,虚云,惠能
【 点击数:2518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105集 2011年12月27日讲于香港

  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第一句话说: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他就见到了,说这一句话,就是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不断,这一句话说不出来,很重要!

  我们修行费尽多少力气不能成就,原因呢?就是放不下。心不干净,妄念太多,经不起外面境界诱惑。外面境界风吹草动,自己的清净完全失掉了。修行又离不开外境,离开外境到哪里去修?境界里头对我们修行影响最大的人事环境,那我们知道,真正的功夫就在人事环境里面去体验。

  佛说得好啊,顺境、善缘不起贪念,要不起心、不动念才行;逆境、恶缘也不能起心动念,你就成正觉了。你只要一起心动念,跟着起来的就是烦恼习气。为什么呢?喜、怒、哀、乐起来了,贪、嗔、痴、慢起来了,六根对六尘境界,念念还起这些东西,麻烦啦!佛念得再好,往生没把握。为什么?临终最后一念是什么?谁有把握?临终最后一念不是“阿弥陀佛”,你就到别的道去了,总是离不开六道啊!这个事情我们在六道里搞了无量劫了,在无量劫当中我们有没有学佛过呢?肯定有!没有,你怎么可能在这里听两个小时经?!你能在这里坐两个小时,专注在听经,就说明你过去生中善根非常深厚。没有这个善根,你让那个人在这里坐五分钟就坐不住了,他就想离开了,怎么可能坐两个小时?怎么可能天天来听?你就知道他善根多厚!而且过去肯定学过这个法门,对这个法门生欢喜心。为什么没有往生?都是临命终时最后一念不是“阿弥陀佛”。这一生能做到吗?靠不住啊!

  如何叫这一生中最后一念提起佛号,那就要真精进,从现在起就得把万缘放下。经上讲的不能不听,做不到不行啊!当真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身外之物随缘啦!什么都好,用欢喜心对待,决不受外境障碍!要练到这个功夫,才真有把握!我们在《往生传》、在《净土圣贤录》看那么多人往生,里头一半以上从接触这个法门,三年就成功了。

  前些年深圳一个年轻人黄忠昌,很多人知道,他三十才出头,听说念佛三年可以往生,他做试验,试验到底是真是假?闭关三年,真用功啊!我听说他在关房了还有些急,。最初在关房里还有些心浮气躁啊!读《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真的把万缘放下,两年十个月,他往生了。预知时至,自在往生了。说明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他绝对不是寿命到了,还有寿命不要了,我要跟着佛到极乐世界去。

  你的心是真心,愿是真愿,娑婆世界真放下了,阿弥陀佛就来了。他来安慰你,等于说给你授记。他会告诉你:你寿命还有多少年,到你临命终时,佛一定来接引你。你的心就踏实了。你自己非常清楚、非常明白。

  可是有一部分人听到佛这个话,还有寿命我不要了,我现在跟您去。佛很慈悲,没有一个不答应,来去自如啊!去很好,留也很好。跟阿弥陀佛见过面留在世间,他是极乐世界的人了。他留在这干什么?留在这接引众生。肯定这个世间还有人跟他有缘。他虽然随时可以走,他不走,帮助这些有缘人。他住在这个世间肯定没有自己。功夫高的不但“四相”破了,“四见”也破了。像《金刚经》后半部所讲的:无人见,无我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四见”破了是法身菩萨,生实报土;“四相”破了生方便土。不一样啊!这一桩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是什么?带得去的。世间我包括这个身体、所有一切,没有一样你带得走。学佛同学一定要知道,要有这个智慧,带得去的,我们认真努力干;带不去的,不要。

  一门深入有好处,心是定的。学的东西太多太杂,心还是散乱的,散乱心障碍就大了。“止心一处,无事不办”,这佛常说的,有道理啊!用心专一,不杂、不乱,临终时自己才能够作得了主,才有把握!

  ……

  三百二十个细念缠缚在一起,让我们感觉到有一念,这个时间多长?一弹指。就是这么短的时间,“住无量劫”念劫圆融。说明什么?时间是假的,不是真的。时间从哪里生的?从我们的念头上生的。一念能够展开为无量劫,无量劫能够变成一念。自性本具有这样的能力。这就是《华严经》中的“事事无碍法界十玄门中之‘十世隔法异成门’。”这我们前面讲过,概要里说过。《华严》十玄,本经也具足。

  如晋译《华严》是六十华严:“‘知无量劫是一念,知一念即无量劫。’延促同时,正与今经一味。”跟此地讲的是一个意思。

  “足证今经无异《华严》。”

  《无量寿经》跟《华严》没有两样。释尊即是毗卢。毗卢遮那是法身佛,释迦牟尼佛是应身佛。法身佛遍法界虚空界叫毗卢遮那。梵语,“毗卢遮那”翻成中国话的意思“遍一切处”,这个意思。法身遍一切处。法身佛在哪里?法身佛就在此地,就在此时。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四维、四方上下,也就是空间跟时间,全没有。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众生有感,他就现身。现什么身不是自己意思,是众生的意思。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自己心里所希望的,他就出现,应所知量,众生之所知。佛呢?佛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不但佛如是,法身菩萨乃至于阿罗汉出现在这个世间,都有这种能力,随心应量啊! 

  所以,“我土应身教主”。这一句话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现在居住的地球,应身教主释迦牟尼佛。

  “亦即是法身无量寿佛。释迦与毗卢、弥陀不一不异。”

  “不一不异“就是底下这两句经文。

  “‘身及诸根,无有增减’,表佛身殊妙。由于住本地法身,示现之应身即具圆满报身德。”无论是佛的应身,应身是八相成道,在这个世间要住一段时期。化身那就不一定,有的几分钟,有的几个小时,甚至于还有几天的,不知道他从哪里来,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化身。

  我们看虚云老和尚年谱,最明显的诸位看到,他老人家去朝五台山,三步一拜,三年才拜到五台山。这么长的时间,非常幸苦啊!有些荒山野岭,没有人居住的地方,他晚上露宿,生过两次病,病倒了,遇到了一个乞丐,乞丐照顾他,照顾他不少天,把他身体养好他再继续拜。第二次又病倒了,又碰到这个乞丐,他很感激,就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告诉老和尚说,他叫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问他住哪里?他说他住五台山。他说:你朝五台山,到五台山去问,大家都知道我。他到了五台山,到处打听文吉有没有人知道。别人告诉他就是文殊菩萨。他才恍然大悟,那是化身。文殊菩萨的化身,时间长,照顾他十几天,把他的病照顾好,就不见了,人到哪里去了也不晓得。第二次生病也是照顾了十几天。所以就是这个化身,是就为办的一桩事情,历经千辛万苦。佛菩萨时时刻刻照顾啊!磨难是有,但是决定是安全的。换一句话说,你决定死不了。菩萨照顾你怎么死得了!你还有任务、你还有工作没做完。老和尚年谱上有的记载,他入定,到兜率天了,他就想往生到兜率天,见到弥勒菩萨,不想回来了。弥勒菩萨说:不行,你的事情没做完,你还得下去。在兜率天内院,见到几个老同修,他们已经在那里了,我们这个世界往生了,他们确实往生到兜率天。我们相信虚云老和尚不会编故事、不会打妄语,真实的事情啊!特地是朝山两次是大病,菩萨照顾。

   “由于住本地法身。”

  法身无时无处不在。

  “示现之应身,即具圆满报身德。”

  你看文吉来示现乞丐的身份,他能把老和尚一身病照顾好,让他恢复健康,继续去朝山。古时候这种朝山用意何在?也是度化众生,以身教教导众生礼敬诸佛,自己做出榜样来给大家看,让一些人看到感动,佛不是有真正的大德、大智、大行如何能教一个衲子这么样的虔诚去朝拜!现身说法。功德在这个地方。多少人看到他,觉悟了、醒悟过来了,对佛法产生信心,功德在此地。

  ……

  “如来定慧。究畅无极。”

  所以他能够“念劫圆融”。

  如来的定,他所得的定,禅定。慧是智慧。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戒是戒律,是一般世间人讲规矩。正所谓“没有规矩,就不能成就方圆”。规是圆规,画圆的;矩是矩尺,90度的,就画方形的,做木工必须要具备的工具。所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呐!戒律是学佛的人必须要遵守的规矩。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佛教传到中国来,把这个学习的理念带到中国,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一门深入,长时熏修”都是这一个概念延生的。一门深入是戒,真正能守得住,一般标准十年,十年把心定在一门上。无论是那一门,当然是你喜欢的,是你爱好的,为什么?你学得有兴趣,你对他根深蒂固啊!容易得定。你的念头原本是散乱的,经过这个方法训练,让你的意念能够集中。孟子所谓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放心是什么?散乱的心。把散乱的心归一,这就是学问之道啊!

  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那就是收心。把意念集中,一向专念,他就成功了。这个方法妙绝了,你容易得三昧。得三昧之后就容易开悟。所以,佛法跟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也算进去,儒、释、道三家都重视三昧、重视有定功。定还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在因定开悟。开悟,开智慧啊!智慧是什么?实际上说,智慧就是三昧的作用。你先得到三昧,三昧成熟了,起作用了,起作用是智慧。所以,禅定是根本智,起作用是后得智。在《华严经》上,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会下得定,成就根本智。根本智在《般若经》上所说的叫“般若无知”,那就是根本智。“般若无知”起作用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知是起作用。无所而后才能无所不知。那我们这个世间人学东西跟这个方法相反。我们是要求智,求一辈子,知之很有限呐!所以你有知,就有所不知。你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

  那么在中国,惠能大师的例子,就诸位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惠能大师无知,我们要记住,他二十四岁,年纪很轻,家庭环境非常清寒,没念过书,不认识字,砍柴为生,每一天上山砍柴,到城里去卖柴,这个工作很辛苦,苦力了。柴卖掉得了几个钱,柴很便宜,不多,他也只能买一点米过一天的生活。哪一天不砍柴,一天就没生活,这是惠能大师当时的环境。偶然一个机缘,柴卖掉的时候拿着钱想出去买东西,买柴的人住在客栈里头,听到人家在里头念《金刚经》,偶尔听到,他就觉得很有趣味,站了一会。等他把经念完,他就敲门向他请教:您念的是什么?里面的人告诉他:我念的《金刚经》。他把他听到的、所感触的、就体会到的给这位居士讲。这个居士非常惊讶,他讲得很好。那真的是有心人,看到年轻人愿意帮助,这个人有善根,不是普通人,就劝他到黄梅跟五祖忍和尚去学佛法,你有这份天才。家穷啊!人家给他十两银子。十两银子可是一笔大钱,这都是安家费。几个志同道合的学佛的朋友替他照顾他的母亲,他无后顾之忧去了。

  在黄梅住八个月,讲堂天天讲经,他没听过一次,没人安排给他;禅堂天天参禅,他一支香没坐过。五祖分配给他的工作,柴房里面破柴、舂米,那也是苦力。他是卖柴出身的,就是天天去破柴。这个工作干了八个月,居然他跟五祖心里头有默契,没人知道,五祖心里头有他、常常念他,他也常常念着祖师。传法给他,那就是禅宗记载都是禅机啊!五祖到碓房里面去看他,他在舂米。看他身上还绑了一个石头,因为他个子小,人轻,没有力量,所以绑个石头。就问他:“米熟了没有?舂熟了没有?”。这禅机啊!他说:“熟了,早就熟了,还欠筛啊!”最后一道工续,把这些糠筛掉,还有糠没筛掉。五祖的拐杖在他那个脖子敲了三下就走了。这别人不知道啊!这叫他三更到方丈室去,他就懂到了。三更他就去看五祖,方丈室的门开着,没关,他一推就进去了。你看,默契!没人知道。给他讲《金刚经》大意。当然,他没念过书,不需要看经本,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说了五句话,那就是他的心得报告,五祖衣钵就传给他了。释迦牟尼佛开悟,讲了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祖只说了五句话二十个字。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