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钝根的周利盘陀伽、阿楼驮能成功,我们也能成功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7-08-04 11:54:25
关键字:羼提,周利盘陀伽,耐心,和谐,忍辱,清净心,如如不动,士农工商,功夫,生灭,学佛,钝根,生灭,忍
【 点击数:3981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讲《金刚经》第49集 1995年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正确观念一定有正确的行持才能在生活上得到幸福美满



  请掀开经本一百一十三面,从第五行看起,注解第七段。

  【般若,理也,智也,观门也。诸度,事也,境也,行门也。理事从来不离,观行要当并进,境智尤须双冥。】

  这一小段说得很好,每一句是一个意思,合起来看面面俱到,尤其是难得。前面世尊为我们说明“般若波罗蜜”,“般若”明了之后,如何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这就讲的“事”,也就是“六度”里面的前五度。

  而在前五度里面,世尊为我们举一个例子,他老人家举的是“忍辱波罗蜜”。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因为在事相上修行,“忍辱”是最难离相的,“般若”叫我们“离相”,“忍辱”是最难,就特别举这个例子这个例子明白了,其余的四度都可以以此类推,都能够明了。今天这一小段说,“般若”是“理”,道理;是智,智照,智慧;是“观”,“观门”跟“行门”是相对的。“观”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观念”,在近代哲学里面常说的人生观、宇宙观。人生观就是对人生的看法,宇宙观是对环境、对宇宙的看法,我们佛法里,观门就是这个意思

  诸度”,是指“般若”以外,前面的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到“禅定”,这都是属于“事”。境也,是外面的境界,也就是所观的对象。这些是属于行门,我们讲到行门就是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些点点滴滴琐碎的事相。

  后面三句说得好,理事从来不离有“理”一定有“事”,有“事”一定有它的道理,绝对不是说某一种“事”没有道理,不可能的。小而微尘,大而世界,都有它道理的存在,没有道理决定“事”生不起来。这是说明“理事”的关系非常密切。

  因此,“观行要当并进”。我们为什么要修行?为什么要跟佛陀来学习?理由就在这一句正确的观念,一定要有正确的行持,我们才能够在生活上得到幸福美满“观”是“理”,“观”前面所讲的“理”;“行”是行的“事”,也就是说我们日常生活的行为,要同时并进,两边不能够偏重,偏重就错误了错在什么地方,错误的结果又是如何,前面都曾经报告过。

  下面这一句说得更好,“境智尤须双冥也”,“冥”是离相。“观”是“空”,“行”是“有”。佛在前面般若这一段里面告诉我们:般若”智慧,是“空有两边”不住,这就是“双冥”的意思。“智”是“空”,“境”是“有”,“空有两边”都不能住。

  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一个大的原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是不着,不着相,“空有两边”都不着“空有两边”起不起作用?起作用,起作用就是“生心”。“生心无住”,“无住生心”,这就是“金刚般若波罗蜜”了

  这一节完全讲的是纲领,非常重要的纲领,菩萨修学决定不能够违背,违背就迷了,遵照这个原则去做就是觉悟。


古人不重利,重德行,把利看得很轻;现在则反之


  下面为我们解释“忍辱”。

  【梵语羼提,义为安忍,又名忍辱。】

  我们先解这一句。羼提”是梵文的音译,它的意思是“安忍”,古来翻经的大德把它翻成“忍辱”。

  “安忍”两个字满好的,为什么要一定把它翻作“忍辱”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地区人民的习性不一样,不仅仅是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不相同。中国人,这是讲中国的古人,把“辱”看得非常重,我们在古书里面读到“士可杀,不可辱”。“士”,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知识分子。

  我们中国古代对于知识分子非常尊重,在一般群众当中读书人的地位很高。古时候叫“四民”,人民——“士、农、工、商”,读书人排在第一位,种田的农人第二位,工人在第三位,商人在最后。商人虽然很会赚钱,但是他在社会上的地位反而是在最末后,特别是在大的宴会当中,排席次,上首一定是读书人。现在是时代颠倒了,现在是商摆在第一位,有钱摆在第一位,读书人现在已经摆到旁边去,没人理了,从前读书人是放在第一位。所以社会能够得到长久的安定,有它的道理。尊重读书人就是尊重道理,尊重理,人人都能守理,人人都能守法,这个社会当然是和睦的,是安定的

  人不重利,重德行,把利看得很轻读书人认为什么呢?读书人杀头没有关系,不能侮辱,所以把侮辱看得太重,“士可杀,不可辱”。从印度来的这些高僧大德看到中国人这么固执,把“侮辱”看得这么重,太严重了,比身命看得还严重。

  六波罗蜜”的“忍”,“忍辱”,“辱”都能忍,还有什么不能忍?没有一样不能忍。所以“忍辱”是中国特别的翻译。它原本的意思是“安忍”,翻经的这些大师们把它翻成“忍辱”,是针对中国人,中国人把“辱”看得很重,所以叫“忍辱”。

【安忍是总名。】

它原本的意思是“安忍”。

  【忍辱是别名。总为安忍顺受也。】

  “羼提”真正的含义是“安忍顺受”。

 

我们今天学佛所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里?

 

  【学道人在在处处、时时刻刻,皆应安心不动。无论行何事、遇何境、修何法,皆应一心正受。即名为忍。】

  这一段对于“安忍”两个字的解释,可以说是既简单又清楚,解得非常之好。

学佛的人,“学道”就是学佛的人,无论在什么场所、无论在什么时候,一定要保持心里面的平静

  “安”就是平静的意思,心要平,心要静。所以我们供佛,供具里面一定要供水,水就是代表这个意思。我们在佛菩萨面前供一杯水,水平没有起波浪,水很干净没有污染,这就是一切时、一切处,保持这个心平静,这是安的意思

  “忍”是什么意思?“忍”是“一心正受”;我们现在所谓“一门深入”,跟“一门深入”是一个意。要“一心”,“一心”是专心。

  们今天学佛所犯的大毛病,也就是我们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不能成就;不但不能成就,常言说得好,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里我们从来没有用“一心正受”去学东西;也就是说我们学东西从来不专心。如果是专心来修,“一心正受”,这个净宗法门的成就,《弥陀经》上讲得很好,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圆满、就成就了

  们学了这么多年,这一句阿弥陀佛天天在念,一点消息都没有、一点感应没有,是不是佛号有问题?不是的!佛号没有问题,我们念佛的方法、态度有了问题。我们念得不如法,态度就是前面讲的“观”,方法是“行”,我们在“观行”上发生错误;我们的修学是杂修、乱修,杂修、乱修修一辈子都不能成就

  佛法、世法没有两样,都讲求“专精”。“一心”就是专心;“正受”就是把它接受过来我修念佛法门,我就专心念佛,绝不夹杂,这才能成功;我持咒就专心持咒,也不夹杂。有些人念《大悲咒》念得很灵,他念的大悲咒水能治病,什么病都能治,道理在哪里?没有别的,他念咒的时候专心,专一。“专”就是真诚,“诚”就灵。念《大悲咒》灵,念阿弥陀佛名号也灵,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也灵,哪有不灵的?不灵就是证明你从来没有专心念过,你是用的杂心念、乱心念,一面念佛是一面打妄想,这种心念就不灵

  教也是如此——专一;学得太多、学得太杂,不灵了。这个不灵,学教的不灵就是不开智慧、不开悟。

  “一心正受”这四个字要好好的记住,这四个字就是“忍”,“六波罗蜜”里面讲的“忍辱”就是这个意思。心地平等清净,修学法门“一心正受”、“一门深入”。

  【如修诸法本不生观。】

这是禅宗里面用的方法,所谓“参话头”。参什么话头?“诸法本不生”,参这句话头。

 

“都摄六根”就是“安心不动”

 

  【而得妄念不起。其心已正受此法而安住不动矣。】

  这个用功不一定,大家不要看到这一句你也去参去了。禅宗老师教学生的方法不一定,他可能有十个学生,他用十种方法,一个学生是一种;也许十个学生统统用一种,所以他这个方法活用的,活活泼泼。一般老师教学一定是观察众生的根机,哪一种方法适合他,他就教他用那种方法。所以学生虽然多,修学的方法可能不一样。老师要是高明,有智慧、有经验,他教导的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我们今天讲成绩,学生一定都有很好的成绩,这是举一个例子。

  教给我们要“一心正受”,“一心正受”自然就没有妄念。“妄念”是什么?妄念是夹杂。净宗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用功的方法八个字——“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就是此地讲的“安心不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此地讲的“一心正受”

  “净”是清净,有怀疑,不清净;有夹杂,也不清净,所以“念”要“净念”。

  “相继是”不间断,不间断就有功夫;间断,功夫就失掉了。决定不能间断,不能夹杂。所以我们用现代话来讲,大家很容易懂得。

  我们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个大家好懂,这三句九个字能做到,就是此地所讲的“妄念不起”,“妄念不起”就得“定”,在禅宗里面叫“禅定”。我们念佛人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得妄念都没有了,这个功夫叫做“念佛三昧”。

 

“真心”现不生不灭的“一真法界”就是“无生法忍”

 

  【故名无生法忍。】

  他是参这个话头,“诸法本不生”,一切法本不生,到“妄念不起”,他的心安住在不生不灭。心还有什么生灭?我们《金刚经》读了不少,虽然没读完,读到这个地方,大家也都明了,心没有生灭,生灭的是念头念头有生灭,生灭的念头没有了,“真心”显露,不生不灭的“真心”显现出来了“真心”现的外面境界就是“一真法界”,那个境界也是不生不灭,这就叫做“无生法忍”这个“忍”是“一心正受”的意思,“一心正受”在这个地方就是证得,他证得了,证得“一切法不生不灭”,证得“一切法永远常住”,他证得了。

  “忍”也当作“同意”讲,佛说“一切法不生不灭”,这个菩萨证得了,对于佛所讲的话同意,没有反对的意见;也有认可的意思,“认可”跟“同意”意思是很接近的,佛所讲的他同意,他都认可。

  我们今天听佛讲“一切法不生不灭”,我们都摇头,我们不同意,我们不承认。为什么?我们看“一切法有生有灭”。为什么看这“一切法有生有灭”?我们是用“生灭心”看一切法,一切法也就有生有灭。

  菩萨为什么“看一切法不生不灭”?他用“不生不灭的真心”看一切法,一切法确实不生不灭。这个很难懂,不是我们的境界,我们还是从比喻里面去体会,还用放电影做比喻,大家容易了解。我们凡夫是坐在台下,看电影的银幕上,看那个有生有灭,刹那在生灭。佛菩萨是看到放电影机,看那些底片,底片没动,不生不灭,一盘一盘的底片没动,没有生灭,就像这个样子。换句话说,我们所看的是妄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诸佛菩萨看的是真相。也就好比说,我们看的是银幕上的动相,佛菩萨看的是底片一卷一卷,没动,他看的是那个;人家看的是真相,我们看的是妄相。比喻总是没有办法比喻得完全一样,只能比个大概、比个彷佛,诸位从这个里面去体会。

  这个境界:

  【亦名证无生、悟无生。】

  都是这个境界,名词虽然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实在说含义还是很深,如果不能够确切明了,我们得不到受用。不得受用,这个经就白听了,这佛法白学了,学了没用处。

 

心地清净就能经得住诱惑、压迫而不被外面境界所动摇

 

  下面这一节,落实在生活琐碎事情之中,希望我们在这个地方来学习。

  【约世间法言。】

  这就世间法来说,举几个例子。

  【如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此即古人所谓坚忍。】

  是世间法,世间的事人能忍,能忍富贵、能忍威武、能忍贫贱,这就是心地清净,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摇。都是这个意思,不为外境所动。你想用富贵来诱惑我,诱惑不动;如果非义之事、不合情理之事,你拿富贵来诱惑人,要利用这个人,这个人如果真正有学问、有德行,他明理,他不会干这些事情;你用势力去压迫他,威武就是压迫他,要他屈从来听你的。真正明理之人,他也不在乎,你杀他,他也不会屈从于你,这就是“威武不屈”,这是坚忍,世间人所说的。

 

没有耐心,你学不成功;你想学好,要有很大的耐心

 

  【由是可知,安忍统括一切之名。要知举忍辱为言,意在以偏概全,以别明总。何以故,世间最难忍者,莫过无端受辱。此尚须忍,其他可知。】

  “羼提”里面含的意思,把世出世间一切法都包括在其中,通常一般讲“六波罗蜜”,讲到“忍辱波罗蜜”,把“忍辱”也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就是环境,我们今天所讲自然的环境。冬天寒冷要能忍受,夏天炎热,环境的变化非常复杂,要能够忍受,不能忍受这个日子就不能过了,对于环境要忍。物质环境这是第一类。

  二类,对于人为的加害要能忍,我们讲人事的环境,冤亲债主,无故的侮辱你,甚至于陷害你,要能忍唯有真正明理的人,他会忍。为什么要忍?为什么不报复?这个报复的念头,不能忍;报复的念头,那是世间错误的观念,因为一般人看事只看眼前、只看现实,不晓得过去、不知道未来。佛的慧眼可以看到过去、可以看到未来。这个人常常要欺负你,他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单单欺负你?你好欺负,好欺负人太多,他为什么不欺负那个好欺负的,偏偏欺负你佛给我们讲人与人的关系四种缘,当然关系很复杂,再多总不出这四大类: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如果没有这个关系,碰到面天天在一起,不打招呼也相安无事。这个人在路上给你笑一笑,前世有缘,他为什么不对别人笑?他看到你瞪你一眼睛,也是前世的缘,没有偶然的事情,要懂这个道理。所以,佛知道

  忍辱”就是消业障、就是消灾特别是“辱”,“辱”当然是逆境、逆缘,要能够忍受,这个帐一笔一笔都消掉了,消掉就自在了。别人要骂我随他骂,骂累了他就不骂了,不必去还口。还口是什么?不接受,不能忍,这个怨仇愈结愈深。人家打我不还手,随他打,打了几下,自自然然他就不会打;如果你对打,愈打愈起劲,打不完的。要是一个人打人,一个人不还手,打几下他就没办法了。到底是打好还是不打好?要打,不还手;如果说不打,自己面子上过不去,那才叫真难过,那个台阶不好下。看出“忍辱”的功夫。这是举这个小例子,都是与过去生中有业缘的。

  举这个例子以偏概全,“偏”是一个,“五度”里面取一条。“以别明总”,“别”是“辱”;“总”是一切统统要忍。

  物质环境要忍,人事环境要忍。还有一条,修法要忍佛教给我们这个方法,你要是没有耐心,你学不成功;你想把它学好,要有很大的耐心。所以修学佛法要有“忍辱”的功夫。这是一般讲的三种忍,三大类。

 

钝根的周利盘陀伽、阿㝹楼驮能成功,我们也能成功

 

  佛法的修学,也是随着个人根性不相同,根性利的,修学比较容易;根性要是钝的,修学起来困难。难,格外要用“忍辱”的功夫才能够突破。

  我们在《弥陀经》里面,看到“序分”里面十六位尊者,这十六位尊者当中,有不少是利根的,但是也有几位是钝根的,像周利盘陀伽、阿㝹楼驮,都成功了

  阿㝹楼驮听经常常打瞌睡,精神提不起来,被释迦牟尼佛骂了一顿,他惭愧心生起来了,发愤用功,七天七夜没有睡觉,把眼睛搞瞎了。真精进,真用功,拼命释迦牟尼佛教他一个法门,修学以后开了天眼,他观察的能力比他一般同学阿罗汉要高明很多,在同学当中天眼第一,那是发愤修“忍辱”得来的。

  佛特别举这个例子。这个地方也说了,世间最难忍者,莫过于无端受辱。无缘无故受人家欺负、受人家侮辱,甚至于你以好心待别人,别人以恶心来相报,这是最难忍受的,要知道一定要忍。我们以善意待他,他以恶意回报,这一生当中我们找不到理由,理由一定在前生,不可能没有原因的,不可能没有道理的。所以一定要安心顺受,这样才能把这个结解开,化解开。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已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宗经教网(佛陀教育网)手机版的APP已经设计完成。这次设计的手机版APP有两个系统:安卓系统,苹果系统。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已经在共修系统注册的学员,也可以在手机APP上用手机号登陆。

  苹果系统APP下载地址: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后,就能下载了。

  安卓系统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 http://sj.qq.com/myapp/detail.htm?apkName=com.foxdwedu.app

  (2)http://zhushou.360.cn/detail/index/soft_id/3508489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净土释疑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