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6-08-17 10:39:15
关键字:大慈大悲,行入,理入,汉学院,二十一世纪,群书治要,如如,四库全书,读经修定,一门深入,教育
【 点击数:4395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2014大经科注》第362集  2016年8月10 日 讲于 香港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佛法重“行”,“行”是戒律

 

  【科】庚三、平等利生 分二 辛一、征

  【经】何以故。  

  紧接着前文,“遍游佛刹,无爱无厌,亦无希求不希求想,亦无彼我违怨之想”,这是经文,为什么?

  下面是回答,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回答,分两段:

  【科】壬一、悲利解如 (根本智)
    后面一段,“善演正论”。“悲”,悲的利益是教了解“如如”。“真如”,这是“根本智”。后一段是“后得智”,智慧,智慧开了,“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千遍,小智慧开了;两千遍,大智慧开了;三千遍,大大智慧开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成佛了;大彻大悟,没有见性,菩萨;小悟是阿罗汉、辟支佛。

  我们看这一段经文:

  【经】彼诸菩萨。于一切众生。有大慈悲利益心故。舍离一切执着。成就无量功德。以无碍慧。解法如如。  

  “解法如如”,万法皆如,法法都是佛法,没有一法不是佛法。大慈大悲是佛法,大怨大难也是佛法,无有一法不是佛法,这要懂我们把它变成我们的生活、变成自己的思想、变成自己的行为,这叫“真学佛”。

  佛法重“行”,“行”是戒律,没有戒律不行。戒律至少要做到“三皈、五戒、十善”,这是佛法修行的大根大本。“五戒”里头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你要真正做到,做到得大自在,智慧增长,寿命延长。

  我们看经文:

  【经】彼诸菩萨。于一切众生。有大慈悲利益心故。舍离一切执着。成就无量功德。以无碍慧。解法如如。

 

跟菩萨学“行入”,跟佛学“理入”

 

  我们接着看念老的注解,注解第一段:

  【解】“彼诸菩萨,于一切众生,有大慈悲利益心故。”以下数句经文,重明自他二利与平等说法之德行,

  重要的、要紧的,佛要说两遍、说三遍,重复地说,让我们记在心上,不至于忘掉

  佛,智慧从佛那里学来的,“行门”从菩萨那里学来,跟菩萨学“行入”,跟佛学“理入”。理搞清楚了,一定要学菩萨、修菩萨行,要大慈。大慈大悲,真爱一切众生,不是假的,看他有困难,全心全力帮助他。

 

办汉学院的目的是拯救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今天办汉学院,办汉学院的目的在哪里?在拯救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哪里?在《四库全书》,非常完整乾隆皇帝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把它整理出来,取的精华,糟粕都剔掉了,剔掉的部分比收在《四库》里的分量多。用什么做标准?“五伦、五常、四维、八德”,用这个做标准,具足这个标准,才有资格入《四库》,没有这个标准就被淘汰掉了。好!乾隆皇帝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非常重大的贡献,了不起的贡献!

  那么在今天,《四库全书》大概没什么大问题了,很多大学、国家图书馆都收藏了,不会失传了。如果没有人会读,等于没有;没有人会读、没有人能讲解,那就等于亡了,没有,灭亡了,我们就怕这一招。所以希望年轻人真正发大心学古汉语,也就是说有能力读《四库全书》,有能力讲《四库全书》,有能力把《四库全书》翻成白话文,我的目的达到了

  学院的教学理念、方法,统统用中国古老的方法,也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那个地方古汉语是要背的,要背一百篇古文。古文从哪里选的?是从《国学治要》里面选的;还有个参考的本子,台湾的《古今文选》,这两样东西都选上的,我们优先把它挑出来,挑出一百篇,希望同学们把它念熟念背。

  我年轻的时候,老师教我古文熟读五十篇,能够背诵,你就有能力读古汉语,也就是说,《四库全书》你有能力读它;你能够背诵一百篇,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这是我们要求的。

  那么中国的文字是一门学问,中国人称为“文字学”,包括《说文解字》、声韵、训诂这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我们专门请老师,希望一年完成,这个基础就奠下去了。

  下面主修的功课,也就是博士班跟硕士班所学的功课,那就是你在古籍里头,我们现在古籍选的,是《群书治要》六十五种,我们取这个,在《四库》里头,把原文找出来,专攻一门,这一门你念得很熟,你能背、你能讲,你能翻成白话文。翻成白话文干什么?从白话文再翻成外国文字,希望全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这个翻译的本子。

 

《群书治要》能救国家、能救全世界

 

  那么硕士班跟博士班的课程是什么?就是《群书治要》。《群书治要》能救国家、能救全世界,唐太宗编的,大唐盛世就靠这一部书,上从帝王,下面文武百官,统统学这部书。现在很难得,现在国内听说,党校已经把这部书排成必修课程,好!我们也就专攻这部书你专攻一样、一门,这六十五门里头学一门,你学《易经》、学《尚书》、学《礼记》,专攻一门,做专家不做通家,当然你能通达,“一经通,一切经通”,不是难事。所以我们要一部经专攻,一部经上用十年的功夫,锲而不舍十年功夫,你就会成为将来汉学大家、专家。我们要培养这个人才。

  所以学生是有限制的,要有很好的德行,《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我要求他们要做到;你不做到,我不收你学生。为什么?那是德行我们要有智慧、有德行这样的大德来指导、来教化这个时代,许许多多国家领导人

  所以我们上课非常有可能,将来我们要有个电视台、有网路,我们每天的功课都在网路上、都在电视上,全世界人都看到。我这个想法、这个愿望,没有想到,威尔士大学校长成就我,我们跟他密切合作,这好事。

  我们这些学生不要名闻利养,将来毕业出来之后,我跟学校建议签个合同,这些学生统统聘请做汉学院的教授、副教授、讲师,统统留住。将来我们的教授多了,能够有三五十个人以上,我们扩大招生,我们对全世界扩大招生,最优秀的留在学校担任教授,培养后续的人才,这样的人才越多越好,希望将来有成千上万,全世界有这么多老师去教学,各地方的孔子书院有人去教,中国传统文化就变成人类的传统文化,我们要走这条路。

  欧洲一些汉学家给我们在铺路,他们讲得很多,有很多很好的著作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在欧洲做,好!我相信三年,英国成功了就会影响欧洲,欧洲人都学了会影响全世界。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我说得很清楚,不是中国政治,不是中国军事,不是中国科技,也不是中国的经济贸易,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说简单一点,就是唐太宗搞的《群书治要》

  希望《群书治要》能够翻成各种各国文字,大家都能看得懂、人人都能看得懂,为什么?它里头教你怎么样修身,怎样齐家,怎样治国,怎样达到“世界大同”,它讲这一套,讲得非常好。

唐太宗实验做成功了,我们希望就在这个基础上来培训老师,对老师的要求并不苛刻,是希望他做专家不做通家。这个六十五种古籍,我们要把它发扬光大,做为古汉语系里头,主要的教材。希望年轻的同学真正立大志愿,像张子所说的“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平民可以做得到。就从教学上,这条路走到底,一生不改变,真正学孔老夫子,表现在外面,“温、良、恭、俭、让”;学释迦佛的存心,心里头没有“贪、嗔、痴、慢、疑”五毒,起心动念是智慧,不是烦恼。

  汉学是培养,中国古时候讲“圣、贤、君子”,“圣”,好比是博士;“贤”是硕士;本科毕业的,君子。“圣、贤、君子”,这个地位很高,孔老夫子一生、孟夫子一生、老庄一生,没做过官,家并不富裕,都能成为大圣大贤,那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典型。

  那么这个地方经文,看起来就有味道了。这段经文:

  【解】以下数句经文,重明自他二利与平等说法之德行,

  着重在说法。教学,干什么?我们就教老祖宗的这些,留下来的智慧、教诲,教我们做圣人、做贤人、做君子。我们继承老祖宗古圣先贤的教诲,把它发扬光大,来拯救这个社会、来拯救国家、来拯救地球,我们干这些

 

相信“无师自通”

 

  【解】因游剎度生均不离说法也。

  “教学”,我们把“说法”两个字改成“教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解】但说法不能离自觉,故下云:“舍离一切执着,成就无量功德,以无碍慧,解法如如。”

  自己没有觉悟,所说的“法”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一定要求自己开悟,这也是我们汉学院对同学们的要求。希望他们自觉,也就是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自见”就是自觉。我们有信心,我们相信,不怀疑。相信什么?无师自通,相信这个道理

  因为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的一切经,没人教他。他虽然参学十二年,与这个不相干,所以十二年,他觉得不能解决问题,放弃了,不想学了,到菩提树下去入定。这一入定,开悟了。“入定”是什么?彻底放下,前面所讲的,有为法、无为法、世间法、出世间法,统统放下,成佛了,见性了,见性之后说出来的经典,没人教的

  那我们要问问:孔子、老子老师是谁?也没人教。庄子曾经说过一句话,“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是佛说的,他怎么也是这个境界?说这个话的人,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于是我们就想到,在中国历史上,尧舜禹汤、文武周公都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们是同一个等级,跟释迦牟尼佛同一个等级。

  你看看他讲方法,方法是《大学》,理论是《中庸》,《四书》里头这两篇,是儒家、儒学的总纲领,总原则,在佛法讲“大总持法门。首先标出来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是什么?“明德”就是自性,就是觉悟了,彻底觉悟。因为不觉悟,迷了,“明德”迷了,所以上头加个“明”,那个“明”是动词,我们要把“明德”恢复它的明,是这个意思。真正“明明德”,就是佛教里头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一个意思。

  我们凡夫要想恢复“明德”,从哪里学起?从“格物、致知”学起。

  格物”是什么意思?“格物”是放下。“格”是放下,格除、格斗。“物”是物欲,这个“物欲”就是我们讲“七情五欲”,“财、色、名、食、睡”五种欲望;七情是“喜、怒、哀、乐、爱、恶、欲”,这就是我们在经上读的这些。教导我们要把它化解掉、要放下,彻底放下,舍离一切执着,成就无量功德。

  “以无碍慧,解法如如。”无障碍的智慧,没有你不知道的,你才把东西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同学们真正走这个路子,要走开悟了,再讲“四书”、“五经”,比古人讲得好。为什么?古人未必真开悟,是有开悟,没错,悟得不够彻底、不够究竟;你能够悟得比他深、比他广,你讲得比他透彻,叫一般人都能听懂。 

  “解法如如”就是“无碍慧”。“无碍慧”起作用,就是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你没有一样不知道,他来问,你就能解答,“解法如如”。

 

开悟大小,跟你“放下”多少有关系

 

  【解】重明自利之行圆满。此四句以舍离执着为首者,因此实为入道之关键。

  我们把这个跟《大学》的“八目”来对看,“格物”,放下;“致知”,智慧生。不放下,执着是烦恼,与一切法不能有执着。

  “舍离一切执着”这一句重要,世出世间法都不执着,证阿罗汉果。

  如果是大乘,七信位菩萨,大乘圆教七信位菩萨,从初信到十信圆满,第七信,不能放下就没办法,永远不能开悟。开悟大小,跟你“放下”多少有关系,愈能“放下”,你的悟处就愈深。所以要“放下”。“放下”之后,智慧就现前。

  致知”,“致知”就是智慧现前、就是自见,与一切法,自己看出门道出来了看得虽然不深,但是真的不是假的。

  有前面这个“致知”,“意”就“诚”了,真诚心就流出来了;没有“格物、致知”,你的真心出不来,你的心是妄心。妄心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你的心是这个东西。有“格物致知”的功夫,真心现前,“诚意”就是真心现前。真心现前,心就正了。所以“诚意、正心”,心正了,人就正了,那个人很像圣贤,他想法、看法、说法、做法跟圣贤模样差不多。

  “修身”,心正,然后身就修了,样样如法。

  身修之后家就齐了。你一个人开悟,你会影响一家人,一家人向你学习,家和万事兴,你的家庭和睦,你的家庭和谐融洽。

  家齐而后国治,你会治家。你要出来做官你就能够治理这一个县、这一个市,就能够调节国际上的纠纷,让这个世界走向大同、走向和平,世界和平。

  你看,佛法跟儒家都从这里下手。“格物、致知”就是舍离一切执着,成就无量功德,“以无碍慧,解法如如”,就是自见。

 

用读书的方法“其义自见”

 

  其义自见”,用什么方法?用读书的方法,“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用读书的方法,先念一千遍,然后讲给大家听,完全是自己觉悟的意思,不是别人意思。不去参考别人,也不要去向别人请教,讲出来给大家听,讲得当然不是很深,但是很令人惊讶,无师自通。

  再念一千遍,第二次讲的时候比第一次就深入,第一次没有领悟过来,第二次统统觉悟。

  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大彻大悟,真的是“以无碍慧,解法如如”。不只是佛能做到,儒也能做到,道也能做到;不是东方这些学者圣贤能做到,西方也能做到。所以我相信耶稣、摩西、穆罕默德这些人都是这个境界,都是平等的。所以宗教应该团结,应该成为一家人你契入这个境界,慢慢就晓得了,所以这个实验要成功。

  那威尔士大学这个教学方法,有中国传统古老的这种方式,是求智慧,用这些经文课本让你做工具、叫你去读诵,读上千遍你就开悟了,这是智慧,不是知识。

  智慧要从“戒定”下手,叫你读书就是“持戒”,不准你胡思乱想。甚至于你要大声念出来,念得没错,自己清清楚楚,要念,越念越有味道、越深入,真的,智慧慢慢就现前了

  用这个方法,开悟之后再讲,不一样了,可能你所讲的东西跟古人注解完全不一样,为什么?古人是那个时代,你讲,我们实际现前的人都能听得懂、都能理解、都能欢喜、都愿意照办。真开悟了,佛现在出世了,来救世界的,真得大自在。

  所以这一句,“舍离一切执着”,比什么都重要。只要是执着就是麻烦、就是错误。对佛法不能执着,《金刚经》上说得很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说的,要舍,不能执着,你真正开悟。开悟,你跟释迦牟尼佛智慧是平等的,他知道的,你都知道;你知道的,他也知道。然后观察众生,众生什么样的根性,学哪些法门契他的机,你完全晓得,所以你说的法契机契理,跟你有缘的人都愿意跟你学习,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弟子三千;孔子弟子三千人。释迦牟尼佛大概也有三千人,经上记载的常随众,那是不离开释迦牟尼佛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常随弟子,所以是自利之行圆满。

  【解】此四句以舍离执着为首者,因此实为入道之关键。

  你能不能入门,入释迦牟尼佛这个学校、入他的门,无论是大乘、小乘都从这个开始,都从“放下”开始。不放怎么行?说此四句,这话要紧,“舍离执着为首者,因此实为入道之关键”。

  【解】世尊睹明星而彻悟本心,开口第一句便道,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这句话也非常重要!释迦牟尼佛头一句话,在菩提树下入定,醒过来了,起定了,第一句话,这一句要重视,“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成佛不难,难在你不肯“放下”

 

  【解】故知舍离妄想执着,当下便是如来智慧德相。

  佛难不难?不难,难在你不肯“放下。英国汉学院,在财务上我支持它,我们在香港成立这基金会,第一个对象就是支持这个汉学院。希望汉学院里头能出现几个开悟的人才,如果有几个小悟,我们就会相信有大悟、相信彻悟。

  我们也有做实验。

  ……

  还有个人在北京,六年的时间,专读一部《大乘起信论》,六年念了三千多遍,讲得头头是道,一般人听都能听懂、都能生欢喜心,三千遍。

  所以这个教学方法中国老祖宗世世代代传下来的,今天没有了。我们在英国汉学院来做这个实验,我们希望有几个同学,真正有信心,发心真干,你学一部书。学儒家的书,学一部《四书》,把《四书》念三千遍。《四书》文字不多,开头念一天念个二三遍,以后希望每天能够念二十遍、三十遍,念满三千遍,你上台讲给我们大家听。给谁听?在汉学院里头上台去讲,邀请这些大学教中国国文的这些教授来听。人家会问你,你讲得很好,你从哪里学来的?你就可以说,我从老祖宗那里学来的。哪个老祖宗?教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我现在已经念了几千遍了,所以这是我的领悟,这不是跟哪个人学的。把中国老祖宗这些教训,让现在人产生坚定的信心。西方人那个是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广学多闻,是知识。知识用那个没有问题,智慧不能用那个,这个一定要知道。智慧一定要用中国老办法,才管用。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已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