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腰酸背痛找医生非“一念净信”, 到哪找“一念净信”的人?!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9-01-04 11:09:28
关键字:腰酸背痛,一念净信,念佛,一念,一心,健康,真学佛,真信,十念法,理一心,事一心,事持,理持
【 点击数:11239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摘自净空法师《2014大经科注》第324集  2016年4月18日 讲于 香港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我提倡的“十念法”一天九次,每次念十声佛号 

  【解】此就菩萨种性人也(正是《唐译》中住大乘者)。盖元晓师谓:下辈中有两种人,一者,发菩提心,十念圣号,愿生彼国,而得往生,是不定性人。

  元晓法师是韩国人,韩国净宗大德。

  他能往生。所以我们中国过去祖师大德,也提倡工作非常繁忙的人教你念“十念法”,这都根据经上说的。祖师大德教给我们,十念”是一口气为一念,这一口气不论念多少没有关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尽一口气叫“一念”。用这个做早晚课,早晨起来洗了脸、漱了口,合掌面向西方,或者对佛像念十句;晚上睡觉之前在佛像面前也念十句,一生没有一天缺课的,都算是“净念相继”。

  我在新加坡的时候,看到回教徒一天五次祈祷,无论做什么工作,时间一到一切放下,面朝麦加的方向祈祷。所以宗教里面回教徒最团结,回教徒显得最虔诚,什么原因?五次祈祷。我看到这个现象,我提出九次念佛,一天念九次,比他还多四次。他只有五次,我有九次,加了四次,念十句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十句这三句,念十句就可以。

  现在我们在吃饭之前念十句,这次在新加坡提倡的,早晨起来念一次,三餐饭三次,就四次;你上午工作,上班、下班两次;下午上班、下班两次;晚上睡觉前一次。一共九次,养成习惯,到这个时候一定先念佛再开动,好!时时刻刻不忘“阿弥陀佛”,就是提醒这个,不是别的。

  这我提倡的“十念法”,不容易忘记,早晨起来向着西方念十句“阿弥陀佛”;早饭之前念十句;中午饭之前念十句;晚饭之前念十句;上午工作之前念十句;工作结束了也念十句;下午上班之前念十句;下班之前念十句;晚上睡觉之前念十句。十念圣号,愿生彼国”,而得往生是不定性人。

  【解】二者,闻法深信,乃至一念,愿生彼国,而得往生,是菩萨种性人。元晓师实已明察,《魏译》“下辈往生文”中品类不齐。试问闻甚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

  这八个字可不容易。听到这一句“阿弥陀佛”,生欢喜心,生信心,爱好(这“乐”是爱好),不生疑惑。

  【解】如是殊胜智慧,应是何人境界。

  这是什么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做不到。

  【解】故元晓师名之为菩萨种性人。

  这不是凡人。菩萨种性从哪里来?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念佛,这一生一听到就欢喜,一听到就接受,一天十念,终身奉行,他没有间断,这就对了。

  【解】既是菩萨种性,复能生深信,起心念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实不应限于下辈也。

  念公这一句话说得好,菩萨种性地位不应该这么低。

  【解】又《报恩论》曰,谨按此段,“十念往生”专指住大乘者言之。大乘如禅宗得“破参”,及读一切大乘经典得“解悟”者皆是。

  “解悟”,他明白了,不是“证悟”。“证悟”是契入境界,他“解悟”。

  【解】其人不专修净土,如智者、永明之类。

  智者大师是天台宗《法华经》,永明是禅,他们两个都是念佛往生的。永明是净土宗第六代祖师,他是修禅的。

  【解】此论所见更上层楼(惜以永明大师为例,稍欠稳妥,因永明昼夜弥陀十万声)

  他不是十念。永明了不起,白天念佛十万声,晚上念佛也十万声,一天念二十万声佛号,一生不间断;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回过头来专念“阿弥陀佛”,接引与佛有缘的同修,同生极乐世界

 

腰酸背痛找医生非“一念净信” 到哪找“一念净信”的人?! 

  下面我们继续看:

  【解】盖经云,住大乘者,其心清净,闻甚深法,既生信解,如是智慧猛利,信愿坚固之人,唯“智者”、“永明”、“中峰”诸大老,方所堪能。既同“智者”、“永明”、“中峰”诸大祖师,又焉能位列下辈,是故夏师会本于三辈往生人后,专引《唐译》另成一段,以表常言之“三辈往生”外另有一格,即慈舟法师判为“一心三辈者”也,此“一心三辈”乃别有大人作略,超越常格,而得往生者。此之作略,即“一心”也。本品中“一念净心”,即前“十方佛赞品”中之“一念净信”也。

  “一念净心”就是“一念净信”。

  一念净信”就是毫无怀疑。难!今天到哪里去找“一念净信”的人?!海贤老和尚是“一念净信”,来佛寺三圣都是“一念净信”。

  为什么我们不能成“一念净信”?腰酸背痛那就找医生,这就不是“一念净信”。

  “一念净信”的是什么?不管是哪个地方有伤、有痛,他一句佛号念到底,全没有了,那是“一念净信”人。一念净信”很难得。

  所以在我们这个本子里头,夏老师的会集本专引《唐译》的做这一品最后的一段,“三辈往生”后面加上这段,上辈、中辈、下辈,最后“一心三辈”,清楚了、明白了。

  念老注解里又告诉我们,“一念净信”有来处,就是前面所说的“十方佛赞品”里面讲的“一念净信”。我们今天修净土,还想修别的法门,或者想禅,或者想教,或者想密。夏莲老宗教显、密都通,黄念祖老居士亦如是,他们跟海贤老和尚不一样,海贤老和尚是“一念净心”、“一念净信”,各人表的不一样。

  【解】前云,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今云,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定生彼国。

  这个“定”字重要,决定往生极乐世界。

  【解】前后呼应,同显“一心”与“一念”之旨,此实净土法门之妙体。夏师之会集、慈老之科判均契诸佛本怀,深显“禅”、“净”不二,实大有功于圣教。

  不是他们给我们点出来,我们看不出来,这一点清楚了,我们在这里恍然大悟,要不要再去学禅?不必。一念净心就是禅,一念净信就是教。净土宗,一个净心,一个净信。净信,“信”、“愿”、“行”是净土宗的三资粮,净心是禅宗。

  我们的经题,经题末后“清净、平等、觉”,“净信”就是“清净心”。比“清净心”更深一层的就是“平等心”。

  不但我们能“解”,还要能“行”,“信”、“愿”、“行”。“行”是什么?“行”是“一念净心”,“教”是“一念净信”。我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一点不怀疑,这叫“净信”。

  极乐世界从哪里来的?自心所现的。谁的自心?我的自心。这是禅,禅、教是一不是二,没有分家。经题上“清净、平等、觉”,这是净,也是禅,也是密。清净心,阿罗汉、辟支佛;平等心,菩萨;觉,法身菩萨;正觉,法身菩萨正觉,如来正觉,不可思议。所以落实“清净、平等、觉”是真正发心、真正修行。

  心不清净,没放下,烦恼习气没放下;心不平等,分别、执着没放下。得“清净心”就是阿罗汉、辟支佛的地位;得“平等心”就是三贤菩萨;“觉”,法身大士,阿惟越致菩萨。

  所以“今云”,“今云”,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

  【解】今云“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定生彼国。”前后呼应,同显一心与一念之旨。此实净土法门之妙体。夏师之会集 ,慈老之科判,均契诸佛本怀,深显禅净不二,实大有功于圣教。

 

念佛的人“一心”最重要 

  我们再看后头这一段:

  【解】一心与一念,文异而实同。《教行信证》曰:“言一念者,信心无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心跟一念,祖师大德为我们解释。一心则清净报土真因也。”

  所以,净宗修行的标准叫“一心不乱”,浅而言之叫“事一心不乱”,深而言之叫“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

  念老在此地为我们解释:

  【解】谓信心无二之心,即是一心,亦即是一念。并谓此为清净报土之真因则往生者必将登实报庄严土,而成地上之大士。一心之不可思议殊胜功德,于此可见。

  念佛的人什么是最重要的?“一心”最重要“一心”就是不乱,“不乱”就是一心。“事”上一心不乱,见思烦恼断了;“理”上一心不乱,无明烦恼破了,这是念佛人的目标、念佛人的标准,不能不知道,不能不真干。

  海贤老和尚是我们最好的榜样,还有他的师弟、他的母亲,三个都是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走得多自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大家佛来接引。所以往生到极乐世界,成就法身大士,这个一心不可思议殊胜功德,于此可见。

  【解】又《信心铭》曰:“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亦表不二之信心,即不可思议之一心。是故“一念净信”,“随愿皆生”也。

  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今天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对于事实真相没搞清楚,把假的当作真的,把真的当作假的,一味在假相上下功夫,真的忘得一干二净,连个概念都没有。怎么办?这就是经教要认真。经教是帮我们破迷开悟的、是帮我们认识真相的,该舍的要舍,该持的要持。

  净宗法门的殊胜,就殊胜在带业往生烦恼不需要断,带着可以往生带业不能证果,但是能往生所以我们把消业障这桩事情,完全到极乐世界再办,在此地不必理会,“一心”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就对了。

  【解】又《圆中钞》曰:“持名一心不乱者,因也。得一念者,约行成而为言也。此言一念之力,有伏惑之功。临终正念,自然现前,往生净土必矣。”

  什么叫“一心”?“一念”就是一心

  “此言一念之力,有伏惑之功。临终正念,自然现前,往生净土必矣。”等于给我们保证了。

  【解】盖言,持名心无散乱者,因行也。能得“一念”,乃行成之果。若得一念,则临终时,能伏诸惑,正念自然现前,定为往生之因。

  “一念”就是“一心”。为什么能伏诸惑?“诸惑”就是烦恼习气,“一念”能伏。一念”是阿弥陀佛,念念是阿弥陀佛,烦恼习气就不会起来。果能像永明大师,一天十万声佛号、晚上十万声佛号,二十万声佛号,他不生烦恼了;他生烦恼,二十万声佛号念不成。声声佛号分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要学、要向他看齐。

  发大乘心,心量要拓开,阿弥陀佛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自性本来如是。为什么我们变成这个小心量?喜欢这个、讨厌那个,心量太小。心量小不生智慧,生烦恼,造业,果报是六道轮回。在六道轮回里头,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苦不堪言。错了!真正聪明人不干这个傻事,有这么好的缘分,为什么不念佛?!

  这个底下说,

  【解】故本经曰:“发一念心,念于彼佛,定生彼国”也。

  记住,一念心,我只有一个念头,我没有第二个念头,我只有一个愿望,没有第二个愿望,就是求生极乐世界,你就决定得生。

  【解】又《弥陀要解》谓十念乃至一念往生,但约临终时,亦与此无违。

  这是?益大师说的。十念往生、一念往生都是讲临终时候,跟此地所说的没有违背。

  【解】若于平时能发一念清净心,冥契理体,入于一念。则因此一念之力,则因此一念之力,临终必仍能有十念或一念也。

  我们平时做这个功夫,修“一念”,这个重要,这个“一念”的力,能感得临终十念、一念,所以临终一念、十念往生的,也不是容易事情。他这一生用功,或者是前世,生生世世,阿赖耶里面含藏着念佛种子,才能起现行。

  【解】如《圆中钞》所云:“此言一念之力,有伏惑之功,临终正念,自然现前。”也。

  你就不会怀疑、不会害怕。临终的时候正念不能现前,那就随业流转了,很可怕!随业流转就是六道轮回。

  现在的人心心浮气躁。心浮气躁与什么相应?与恶道相应,与三善道都不相应换句话说,与恶道相应,就是地狱、饿鬼、畜生,到这里头去了你愿意吗?你能受得了吗?你要不愿意,那就要“一心”,“一念、一心”,才能保证我们往生净土,不再搞轮回了。

  这一句佛号只要不断,有佛号,没有杂念、没有妄想,这就是把烦恼控制住了、伏住了。平常这个功夫得力,临命终时自自然然正念现前,我们要干,现在就要干,不能等待明天,明天太迟了,要把时间分分秒秒都要抓紧。

 

“事一心”与“理一心”,“事持”与“理持” 

  下面说:

  【解】又一心中,有事有理,“事一心”者。《弥陀疏钞》曰:“闻佛名号,常忆常念。以心缘历,字字分明。前句后句,相续不断。行住坐卧,唯此一念,无第二念。不为贪嗔烦恼诸念之所杂乱。事上即得,理上未彻。惟得信力,未见道故。名‘事一心’也。”

  莲池大师说的,什么叫“事一心”?听《无量寿经》、听《阿弥陀经》,对于西方极乐世界,有个概念了。这个概念不能忘记,要常常想着、常常念着,这就是用我们的妄想心去攀这个缘。要念得什么?字字分明,“阿弥陀佛”,或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字字分明,前句后句,相续不断;行住坐卧,唯此一念,无第二念,这就是“净念”,这就是“净信”,就是“一心”,就是“一念”。

  一念”就是阿弥陀佛,除此“一念”,无第二念。什么都放下了,什么都不执着了,什么都不攀缘了,彻底放下了,这叫“事一心”

  为什么“事一心”?没有见性,所以事上他得了,理上他没有彻,事上“一心”了,还有理。

  【解】又《弥陀要解》曰:“不论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烦恼,乃至见思先尽,皆‘事一心’。”

  事一心”的范围很广,“事持”是有事相,真的在念,一句接着一句,这是“事持”。“理持”则不然,“理持”是大菩提心,与阿弥陀佛的心相应,与“清净、平等、觉”相应,是“理持”。念念不离“清净、平等、觉”,念念就是“清净、平等、觉”,这是“理持”。

  下面还有解释,下面解释“理一心”。

  【解】“理一心”者。《弥陀疏钞》云:“闻佛名号,不惟忆念,即念反观,体察究审,鞫其根源。体究之极,于自本心,忽然契合。以见谛故,名‘理一心’也。”

  “体”是体会其义,“查”是审查,把它的根源找出来,根源是什么?

  “体究之极,于自本心,忽然契合。以见谛故,名‘理一心’也。没有见性是“事一心”,见性就是“理一心”所以“事一心”简单的说,见思烦恼断了,“理一心”,无明烦恼破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理一心”。

  所以“理一心”是法身大士,生实报庄严土;“事一心”是三乘菩萨,往生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理一心”生实报庄严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怎么得到的?“一心一念”得到的真的吗?真的。有证明吗?有。来佛寺三圣就给我们作证明,海贤和尚、海庆和尚、海贤的母亲(在家居士),往生的时候八十多岁,给我们作见证,那都是长年“一心”、“一信”。我们相信,这三个人往生极乐世界,都是“理一心”,生实报土。

  【解】《弥陀要解》云:“不论事持理持,持至心开见本性佛,皆‘理一心’。”

  这个“心开”就是开悟。开悟,见性了,“性”就是佛,佛就是“性”。见到自性,这叫见佛。所以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持名念佛”要念到“心开悟”。

  这个里头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念到“功夫成片”。念到“功夫成片”就是这个心里头只有佛号,除佛号之外没有杂念,叫“功夫成片”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接着一句。

  永明延寿大师,白天十万声佛号,晚上十万声佛号,成片了,不容易。

  永明大师不是凡人,再来人,禅里面大彻大悟,回过头来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做为净土宗第六代的祖师。

  海贤老和尚,我们要问他,他念了多久得“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不难,我们看《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所说的,那些念佛三年,临终都是佛来接引。

---------------------------------------------------------------------------------------------------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已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学佛共修系统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修学体会分享,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净土释疑网微信号:amtbedu。

  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