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每次讲演前用觉、正、净的境界做三皈依能契入如来真实义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4-11-04 18:00:53
关键字:讲经前受三皈依,三皈依,开经偈,大师,导师,净宗初祖,仪轨,性德
【 点击数:5579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27集 2014年10月31日 讲于 香港


法界、娑婆、中国净宗初祖


  净宗学人修普贤行,我们这部经第二品“德遵普贤”,还是属于序品,还不是正宗,由此可知,净宗学人的榜样是谁?普贤菩萨,是我们的好样子。

  中国人知道净土宗,净土宗的祖师是谁?他有各个不同的阶层,我们先要说法界。遍法界虚空界,第一个提倡“持名念佛,求生净土”的是谁?法界初祖,诸位知道吗?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就是修念佛法门成佛的,法界初祖。娑婆世界初祖是谁?这就小了,单一世界,这一个大宇宙,包括多少个星球?祖师大德们,依照净土三经一论,为我们说出,娑婆世界净土宗初祖,大家都公认是普贤菩萨。《华严经》上突出显明了,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的时候,第一部说的经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在定中讲的,不是在人间,人间听不懂,这部经全是法身菩萨的境界,义理太深了。阎浮提洲是说我们这个地球,地球上人虽然也很聪明,对这部经他看到眼里,茫然无知,太深了。

  但是,有浅显的学习依据的理论,这个不难,虽然相信,信心可以建立,距离真正的成就,还是有一段距离的,不过这一段距离,如果有好的环境、好的善友帮助你可以弥补,你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决定得生。在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里头找不到跟这个法门平等的法门,没有了。所以持名念佛,就变成佛法里面头等大事,没有能跟它相比

  佛要讲这个经,你看他放光,所放的光明“奇特殊胜”,从来没有任何放光的能够跟释迦牟尼佛今天的光来对比。今天的光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平常放不出来,这个经,发心讲这个经,感动了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如来,感动了诸天、天人,感动了我们无量劫以来的老祖宗,这还得了!这样的殊胜没有言语可以表达,是真的,不是假的。只有契入境界,古人所谓的“冷暖自知”说不出来。喝一杯水,这水是温的还是烫的,没人能说出来,为什么?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最好的方法,你喝一口冷暖自知,你就很明白。你很明白,你也说不出来,因为你的标准也不是别人标准。但是说一个法门,要与这个法门相应的,得大成就者,他修这个法门成就了,跟他相应那就方便多了。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我们念阿弥陀佛,就得阿弥陀佛威神加持,我们学这部经就容易懂、就容易契入,就这么个道理。


现前讲这部经的人不多;听这部经真正听懂的人也不多


  佛要讲这部经,或者我们发心为大众来讲一部这个经,你怎么样?你要念阿弥陀佛,得阿弥陀佛加持。你看释迦牟尼佛讲这个经放光现瑞,念阿弥陀佛加持,他才能讲得这么好。如果不得佛加持,不行!这一定要知道。要谦虚,要恭敬,印祖讲得好,一分诚敬,真诚恭敬,得一分利益,你听到读到能入一分;你有十分真诚恭敬,那你能得十分;那你要是有万分真诚恭敬,你就得万分。你能得多少,完全看你的真诚恭敬心有多少分,一点都不错。没有真诚恭敬,阿弥陀佛来给你讲,你也听不懂,你也不得利益。

  我们知道在现前这个时代,讲这部经人不多;听这部经,真正听懂的人也不多,什么原因?现在人喜欢怀疑,现代人不老实,总要在经文里头挑出一点毛病出来,鸡蛋里头去挑骨头,他有这么一个反常的心理,所以,“愿解如来真实义”就难了。他不知道,一切众生跟佛本来是一体,同心同德、同愿同行,他不知道,所以得益就不多了。最大的利益他得什么?阿赖耶识里头有一个阿弥陀佛的种子,有一个净土极乐世界的种子,这个种子是金刚种子,永远不灭,来生后世再遇到,他会欢喜这个法门,得佛力加持,他要是真正“信、愿、持名”,那他就成就了。

  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欢喜接受,不怀疑,老实念佛,什么原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种的善根,这一次才成熟了。那这次没成熟,不要紧,再继续加温一点,来世成熟。总而言之,功不唐捐,它是真实的利益。不管有没有根性,遇到都好,都非常值得赞叹、值得欢喜。


开经前用真诚、恭敬、清净心念“三皈”的愿文,就能得佛加持


  【解】光光相照,又智智相照,故云相念也。

  跟阿弥陀佛起感应道交,释迦牟尼佛心中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中有释迦牟尼佛,心心相印就通了,这就所谓的“加持”。我念一个人,会跟这个人有感应,最常见的,古时候有,现在也有,母子连心,母亲时时刻刻想着儿子。尤其儿子很小,三五岁的小孩,无论到什么地方,她那个心都挂念她小孩,那小孩有感应;小孩也想妈妈。

  同样一个道理,我们念佛、念菩萨、念古圣先贤、念老祖宗,念我们心目当中最向往、最佩服的人,都会起感应。如果对方也念,感应就很明显;我念他,他不念我,我这里感应有,他那里感应不能现前。要彼此相念,感应就很明显,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在开经之前要念“三皈依”,用真诚心、恭敬心、清净心来念“三皈”的愿文,就能得佛加持。把这一会的经讲清楚、讲明白,很多讲经的同学,无论在家出家都有这个感应。不是假的。心愈虔诚,感应愈多,你在讲的时候,讲出很多意思出来,不是你预先准备的,你没准备这么多,到时候怎么会自然出来了,讲完之后问你不知道,叫你再重复讲,讲不出来了,得加持,对自对他要真实利益。所以这叫相念。

  【解】《甄解》曰:“去来现佛等,举三世佛相念,以推度今佛所念。”

  佛都念佛,念阿弥陀佛。就是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个没有漏掉,为什么?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所有一切诸佛共同的名号,是从法性上说的,我们称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是从相上说的,我们念阿弥陀佛,是从性上说的。

  ……


掌握了这句阿弥陀佛,就掌握了一切


  【解】经云“威神显耀,光瑞殊妙”。

  这佛在经中常说的这两句,下面黄念老居士给我们解释:

  【解】表所现色相,光颜巍巍,威神难测,放光现瑞,殊胜绝妙,十方宝剎映现光中,是故《合赞》称为,超过诸佛也。

  大乘教经上常说,“佛佛道同”、“无有高下”,真正是平等法。为什么能超过诸佛?这是称赞的话,也是老实话,这个称赞不是虚赞,确实有事实,最特殊的是十方诸佛如来刹土,在世尊这个光中都能看得见,这个确实非常稀有奇特之相

  贤首国师《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中讲的“三种周遍”,第一种“周遍法界”,这是真的,这是说自性,也包括法相,为什么?相里头有性,性里头有相,性相分不开。性是体,相是性所现的,我们讲“体、相、用”,确实是一体我们动个念头,周遍法界,无论是善念、是恶念,是念佛还是念人,这一念都周遍法界,说明什么?法界是一体,自然就周遍。第二种,“出生无尽”。第三种“含容空有”。这三句都是形容性德,自性不可思议!

  自性里头没有迷悟,悟的人有,迷的人也有,只是悟的人起作用他清楚、他明白;迷的人,起作用他不清楚、不明白,如是而已。

  我们真正学了大经,知道这个境界是宇宙的真相,佛经上名字叫“诸法实相”,《般若经》上常说一切法的真相!念头才动,周遍法界。我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怎么会不知道?!阿弥陀佛知道,十方一切诸佛都知道。

  我们念阿弥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欢喜,为什么?诸佛如来度众生,这一法是最重要的一法;就因为你不相信,才跟你说别的法门。别的法门,给你种善根,帮助你、慢慢的引导你入这个法门。

  你看《华严》,《华严》像网一样,《华严经》是个网纲,下头是网目,这网撒开,整个范围都在这个纲上。《华严》是纲,纲到最后怎么样?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什么意思?你要把这个意思看明白、看懂了,你就会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什么东西你都会放下了。纵然你学、纵然你听,那就跟善财童子一样,我听懂了、听明白了,我可不学这个法门,我还是念我的阿弥陀佛,决不动摇!越学得多,你的信心越坚固,为什么?都没有出这个总纲,都没出!掌握了这句阿弥陀佛,就掌握了一切。

  教你广学多闻干什么?你了解事实真相。原来没有一法离开阿弥陀佛的,才真正相信“信、愿、持名”功德无量无边。我们得不到这个功德是什么?我们念佛有怀疑,我们不知道它有这么大的能量,是用轻慢心去念佛,不是真诚心,所以你念的功德有限。那个有限功德也很殊胜、也很了不起,你自己完全不知道。

  所以临命终时一念迷了,依旧搞六道轮回,这叫真可惜!有一等善根深厚的人,临终迷了,又到人道来了,在人道这一生没有遇到佛法,在这个世间染上了许许多多烦恼习气。临命终时遇到佛法,他的善根现前,放下万缘,一向专念,他往生了。这种人有,不是侥幸,幸运是他临终遇到增上缘,他的根深,过去宿世的根很深,只是被烦恼习气迷了,临终一念放下,他就往生。这个放下,大乘经里告诉我们,他得过去无量劫所供养的一切如来威神加持他,不是侥幸,佛法里头没有侥幸成就的,你要知道他前因后果,完全明白了。所以这“三种周遍”替我们解决了这些疑惑。我们自己起心动念也重要,决定不要以为没人知道,那就完全错了


学佛没有别的,就是把心量找回来


  “含容空有”是心量,本来是这个心量,“空”是虚空,“有”是万有,就是万法。心量要能包容,这是什么?这是自性原本的心量,不是学来的,是自己本有的。一切众生都是这个心量,所以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就从这个上说的。

  学佛没有别的,把心量找回来,在现前没有不能包容的。尤其是逆境、恶缘要包容;不能包容,你会心里怨恨、你会有怨气、会有报复,那个事情就麻烦,就会召来来生后世冤冤相报。如果没有缘分遇到佛法,这个冤冤相报越报越残酷、越报越严重,苦不堪言!双方都苦,不是说对方苦、你享乐,没有!双方都苦,错了!真错了。

【解】阿难因现睹光瑞,前所未见,欢喜庆幸。

  阿难尊者因为现前佛正在放光现瑞,他看到了。过去也看到,没有今天这么殊胜;今天太殊胜了、太奇特了。

  【解】复自思维,今日世尊现希有之光明,显难睹之瑞相,

  很不容易见到这样的瑞相。

  【解】故知世尊必入大寂之定,住奇特之法。

  这是阿难心里想的,没想错,确实是如此。


“大师”不是随便称的


  【解】此定此法即是念佛三昧,导师之行,最胜之道。

  这个底下三句非常重要,“念佛三昧”、“导师之行”、“最胜之道”这个三句。“定”是念佛三昧。“法”是“导师之行。最胜之道”,真正能引导众生了生死、出三界,才称之为“导师”。

  所以“导师”对谁称的?对佛陀、对祖师大德,不是对一般人称的,这是非常尊重的。

  在佛门里头,中国佛教现在没有小乘,只有大乘八个宗派,这八个宗派的祖师称“导师”。小乘有两个宗——俱舍宗跟成舍宗,这两宗的大师也了不起,他能引导你脱离六道轮回,离究竟苦,但是他没有办法让你得究竟乐。他把你引导脱离六道轮回,进入四圣法界,就是证阿罗汉果、辟支佛果,这是四圣法界里头声闻法界、缘觉法界,只能帮助你到此地,这是离苦得乐,不是究竟。如果他能帮助你往生极乐世界,那是“导师之行”,得究竟乐。世尊今天为我们宣讲的是《大乘无量寿经》,是引导我们“信愿持名、往生净土”,这是“导师之行”。所以净土宗的老师可以称“导师”、可以称“大师”。

  “大师”也不是随便称的,“大师”是引导一个人成佛的,跟“导师”的意思一样不能教我们成佛的,不能称“大师”,所以一般称“法师”、称“大法师”。“大师”的名号不是随便称的。

  这个法门确实是能帮助人一生成就。“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在本经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往生极乐世界,上、中、下三辈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包括一心三辈的人。“一心三辈”是什么?不是专修净土的人,是其他宗派,乃至于学其他宗教学得很好,把你修行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临终的时候“信、愿、持名”,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净土法门太不可思议了!法门真的是广大,真能包容、真是慈悲。别的宗教:不是我的信徒,这上帝不保佑你。阿弥陀佛不是的,不是他的信徒,临终求他,他帮助你,他不分的。过去生你是宗教信徒、是个好人,他劝导你,你欢喜、你想到极乐世界,他就帮助你去。

  换句话说,凡是生到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威神加持,弥陀的学生,诸佛菩萨尊重你,你要到他方国土去拜佛,佛对待你是特别优越,为什么?你是阿弥陀佛弟子,一定要在前面座位让给你坐。这是阿弥陀佛的面子大,没有不尊敬的。诸佛菩萨都尊敬,天神哪有不尊敬的道理?!你要到色界天、到欲界天,那些天主都出门来迎接你,弥陀弟子还得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一定要知道。真正知道了,你对于净宗会死心塌地,再不会有第二个念头,再不会动摇了,这一生决定生净土。生净土的好处,这部经上所说的,你统统都得到了,决定不欺骗你。

  你得要相信,念佛三昧是“念同佛”,“导师之行”是“行同佛”,决定帮助这个人一生成就无上道。“最胜之道”就是度众生成佛之道。“最胜道”是什么?“信、愿、持名”,本经上的一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这个道。这个道是“最胜之道”,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承认的,我们这一生遇到了;不但遇到了,真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没有丝毫再怀疑。

  初遇到的时候是怀疑,通过这六十年的学习,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了,表现在哪里?表现在世出世间一切法全放下了。《金刚经》上佛教给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非法”是世间法,放下了,边都不占。佛法放下了,我就抓住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这一句佛号、这一部《无量寿经》,一句佛号、一部经,帮助往生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一生证得圆满成就,千万不能再错过了。如果再错过,这一错就是无量劫,那就太可怕了。


称“如来”是称性德;称“佛”是从相上说的


  【解】盖以三世如来佛佛相念,故推计释尊今时必正念佛,但未知所念何佛。

  注意这“三世”,“三世”里头过去世,已经成就了,现在世,将要成就;未来世,就是我们这些众生,我们这些众生能称“诸佛”,真称“如来”吗?能,为什么?我们本性是如来,称“如来”是称性德;称“佛”是从相上说的。相上是凡夫,如来的性没变,诸佛念我们,我们念诸佛,没法子起感应道交。现在明白了,知道佛念我,从来没间断过,我今天要念佛,我也不应该有间断。

  【解】故问曰:“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若不是念佛者,何故今日佛之“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

  到这种程度。

  【解】威者,勇猛也。神者,不可测度也。显耀者,光丽也。佛光中映现庄严之十方宝剎,

《华严经》上讲“十玄”,在这部经上全有,所以古人称这部经叫“中本《华严》”,这有证据,不是随便说的。“十玄”是《华严》独有,这部经上有“十玄”。小本《阿弥陀佛经》上有“十玄”。莲池大师《疏钞》,为我们举出来了,我们一般人往往都疏忽,没有留意到,正因为疏忽你对这个经才怀疑,你的信心不具足,不圆满,这部经真实的利益你得不到。如果你真正看清楚、看明白《无量寿经》就是《华严经》的浓缩。所以古大德把《华严》、《无量寿经》、小本《阿弥陀经》看成一本——大本、中本、小本,内容境界完全相同,不可思议。说的最详细、最清楚的《华严》大本;说的比较清楚一点是《无量寿经》;说的最简单《阿弥陀经》。《阿弥陀经》便于作为早晚课诵,精要,内容完全相同不增不减,说法有详有略,文字有多有少;《华严》份量大,如果我们不着急,能相信,就可以采取小本,依《阿弥陀经》,入华严境界,往生极乐世界就入了,因为它是小本《华严》。那么往生到极乐世界,《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说的,你完全通达明了了,这一通,一切通;这一了,一切明了了,再没有障碍了,你就有能力到十方世界像诸佛如来一样教化众生,像观音菩萨一样殊胜,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你能观察众生根机,知道应该给他说什么法,他能接受,他能听懂,他能觉悟,他能生长信心,依教奉行,他有这个成就,这叫“应机说法”。


每次讲演前用觉、正、净的境界做三皈依能契入如来真实义


  所以念老在这一段给我们做总结上说。

  【解】妙显《华严》不可思议之玄门,所现光瑞,殊妙绝伦。

  只有佛能做到,菩萨做不到,那我们要把这部经介绍给同学,我们在讲经之前“皈依三宝”,“皈依三宝”就是求佛加持,求佛、法、僧三宝加持,我们这一会、这两个小时没有空过,没有讲错,讲的人欢喜,听的人也欢喜。

  我们现在是用卫星网络传播,在卫星网络上学习的同学没有两样,我们都能感受到三宝的加持。皈依佛,佛是觉悟,觉而不迷;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正而不邪;皈依僧,僧是清净不染,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所以三宝是自性的觉、正、净。

  用自性的觉、正、净来听闻佛法,来接受佛法,你就真得利益,我们学,得不到真实利益,我们就想到心不清净,就产生障碍了,还带着怀疑,甚至于还带着烦恼习气,这就是自己造成障碍,不能契入。如果没有这个障碍肯定契入境界,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过去,多以讲经之前,我们用祖师大德的“开经偈”(“开经偈”实际是武则天写的,写得好我们用三皈依,实际是接受斯里兰卡法师们告诉我,希望我在讲经之前带领大家一起做三皈依,我觉得很好,这个建议好,我就接纳了,我们每次讲演之前做三皈,用觉、正、净的境界来听就能契入如来真实义。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印光法师文钞选读


净土释疑序


  佛法深广,犹如大海,博地凡夫,孰能穷源彻底,一口吸尽。虽然,倘能生正信心,自可随己分量,各得其益。譬如修罗香象,及诸蚊虻,饮于大海,各取饱腹而已。如来出世,随顺众生,为其说法,各令得益,亦复如是。而末世众生,业障深厚,善根浅薄,心智狭劣,寿命短促。加以知识稀少,魔外纵横。修余法门,欲于现生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诚为甚难稀有之事。唯净土一法,专仗佛力。以故不论断证,唯恃信愿信愿若具,虽罪大恶极,将堕阿鼻地狱之流,尚可以仗十念之力,径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来大慈普度,一物不遗。唯此一法,最为周挚。由是西天东土,菩萨祖师,高僧鉅儒,莫不以此自利利他。所有著述,极其广博。欲探究原委者,固非易易也。渭渔居士林师尚者,宿根深厚,笃修净业。殚精研究,历有年所。拟欲普引同人,悉生净土。故于净土经论著述中,摘其要义,凑集成文。若集腋以成裘,犹采华而作蜜。确对时机,特申妙辩。共成五十七篇,名为净土释疑。词约而精,理深而着。俾阅者无疑不释,有义咸服。从兹欲不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不可得也。然居士既能集前人之单词只句,一节一段,复用己意,纂集成文。何不直用己文而为发挥。盖欲阅者知此所说,皆有所出。虽是己所纂集,实为经论语录,及诸著述中,佛菩萨祖师诸善知识之所说。其入人深而感人切,比专用己语,当不啻相倍蓰矣。窃谓为上智说法则易,以其智能明理,无复疑惑。如良马见鞭影而驰,嘉禾得甘霖而茂也。为下愚说法亦易,以其心无成见,直下信行。如甘之可以受和,白之可以受彩也。唯为中人说法,实为不易。以其知识繁杂,邪正不分。每每以凡情测圣智,以俗见会真理。虽说者种种开导,彼仍复展转怀疑。是故设为问答,至五十七次之多。直使狐疑净尽,佛理昭彰。知好歹者,悉皆遵行。可谓殚精竭诚,剿灭疑惑之健将矣。然群疑既释,尚须奋发大志,一念单提。则心王由佛力而常时惺惺,烦恼劫贼,容身无地,欲不归降,不可得也。烦恼劫贼,既归佛化。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为极乐之嘉宾。如是则上不孤于佛化,下不负于己灵。尽未来际,与海会大众,亲炙阿弥陀佛于寂光净土之中,岂非所谓雄猛大丈夫哉。愿见闻者,咸皆勉旃(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 序)

注解:

  ①周挚(zhōu zhì):至为真诚;至为笃厚。挚,亲密;诚恳。

  ②鉅儒(jù rú):亦称“钜儒”。儒家大学者。

  ③殚精(dān jīng):竭尽精思;精心。殚,竭尽。

  ④俾(bǐ):使。

  ⑤不啻(bù chì):不止;不只。啻,但;只。

  ⑥窃(qiè):谦辞,指自己。

  ⑦亲炙(qīn zhì):指直接受到传授、教导。炙,烤,喻熏陶。

  ⑧勉旃(miǎnzhān):努力。多于劝勉时用之。旃,文言语助,“之”、“焉”的合音

-------------------------------------------------------------------------------------------

  净土释疑网(www.foxdw.com)微信号:amtbedu。添加微信方法:打开微信--朋友圈--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输入“amtbedu”,出现的界面再点击“关注”;想阅读本微信所有文章,请打开“净土释疑网”微信的右上角,再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即能阅读本网微信平台已发所有文章。本微信内容是净空老法师每天最新讲经菁华、学佛答问以及印光大师文钞(生僻字加注音、注解)、选网友们的学佛体会等文章,分享给大家。  

  净宗经教(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是帮助初入佛门的网友确立正确的学佛方法,介绍如何学佛和学佛次第,参与本网学佛,保准你学佛不走弯路。本网【网上共修注册】,愿与志同道合、正知正见的同修一块共修!

  净土释疑网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有疑问,可发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