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 【解惑001】这样的消灾方法,你信吗

台湾的警察信因果,用灵鬼帮助破获刑事案件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4-10-10 19:34:57
关键字:破案,警察破案,因果,台湾警察破案,太上感应篇,杀生,鱼朝恩,因果教育,琉璃王,释迦族被杀
【 点击数:7625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2014净土大经科注》学习班 第89集 2014年10月6日 讲于 澳大利亚


黄柏霖警官分享



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法师、同修、大德:大家好!

  惭愧弟子黄柏霖报告的题目是:一切法得成于忍

  《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十句“正己化人”:“雍邱令刘矩。以礼义化民。凡讼者至。必和颜切训曰。忿恚可忍。公庭决不可入。使归更思。讼者感悟。辄各罢去。大化其俗。民德归厚。夫听理词讼。本以为民。乃有任法太过。而又不知下情。往往坚持至死者。何如谦虚平恕之。为得情哉。”

  这一段的白话,“雍丘县令刘矩以‘礼、义’来教化百姓,凡是打官司的人来到县府他一定和颜悦色的训诲他们说,愤怒是可以忍耐的,但是法庭一定不要进去。他叫民众回去反省,思考要不要打官司。很多诉讼的人,经过他的教诲以后都为之感动,后来撤销了告诉。”

  这一段说“忿恚可忍”,《金刚经》讲“一切法得成于忍”;儒家讲“士可杀,不可辱”,你可以杀我的头,但是你不能侮辱我。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在我看来最难修的是忍辱,像父母、兄弟、姐妹、朋友之间最难修也是忍辱。

  在这里讲一个忍辱的公案,发生在台湾宜兰。这一家有兄弟四个,他们一同回老家过端午,父亲已死,母亲最近发生车祸死亡,有赔偿金,要分配遗产。四个兄弟就在父母辛苦建立起来的老家庭院过端午节,老大跟最小的弟弟为了土地及父母遗产的分配起了冲突,大哥竟从地上捡到一把西瓜刀,猛砍小弟。《感应篇》讲,子女都是父母的遗体,你砍了父母的遗体,砍了这个小弟,事实上就是砍了父母的心啊!大不孝!结果他砍到刀刃变形,几个兄弟反应不及,小弟就被杀死了。新闻标题讲说,“争产,兄砍死弟”,兄砍死弟弟后,喝农药要自杀,就是不能忍辱嘛!所有的一切纷争都来自于不能忍辱。

  《金刚经》讲“一切法得成于忍”,佛陀在因地跟歌利王故事。“歌利王”是暴虐的意思,他的嫔妃仰慕佛陀,佛陀为他们开示如何远离五欲六尘。歌利王醒来说,佛陀不应该动欲念。佛陀说,我没有动意念。歌利王就说,五通仙人都还会动意念,你怎么可能不动呢?佛陀当时已经证得忍辱波罗蜜了。他说,我真的没有动意念。于是歌利王就拿起刀来,割佛陀的耳朵、手脚。他问佛陀,你会不会起嗔恨心?佛陀说,我没有动意念,亦如我没有起嗔恨心一样,而且我将来成佛,我一定要度你。所以后来的?陈如尊者就是歌利王转世。《无量寿经?劝谕策进第三十三品》说,“世间人民,父母、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父子、兄弟、姐妹之间,夫妻、亲属之间应该要互相敬爱,不要互相憎嫉,起嗔恨心,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一切的争执跟纷争都是来自于嫉妒。

  佛陀在因地的时候,他的堂弟提婆达多是外道,佛陀很会讲经说法,讲的非常好,提婆达多在那一世就嫉妒佛陀讲经说法比他好,他的弟子们都跑去听佛陀讲经了。他当时就发了一个恶愿,来生他世,我会投胎做你的亲戚,到你的僧团破坏你的佛法,就是这一世的提婆达多在佛陀的僧团里跟六群比丘,严重的违反戒律,破坏和合僧团,还想要害死佛陀。这就是嫉妒心产生的。

  嫉妒心也会增长贪爱心、嗔恨心,我们的贪嗔痴三毒,《无量寿经》告诉我们,要“有无相通”。有钱的兄弟也好、姐妹也好,要去帮助没有钱的人,这是什么?要做到“有无相通”,“无得贪惜”啊!所以兄弟姐妹之间,“无得贪惜”,不要有这种悭贪、可惜、舍不得,我们说大人要大量,量大福大。

  “言色常和”,在调和声色、言语表达上,我们常常会疏忽到“言色”这一条。“言色”就是说话的语气、表情不太好。言色要常和,这个很不容易做到。我在这边忏悔,早年的时候我有一个亲戚,他的毛病习气很重,我修的也不是很好,每一次接到他的电话,我就会起烦恼心,言色不能常和,讲话语气就不好。现在就不错了,现在他打电话来,我能很有耐心的听他讲完,然后问他,有什么问题,再一五一十的答复他。这叫什么?言色常和,借修德显性德

  “莫相违戾”,不要互相忤逆、互相去刺激对方。“或时心诤,有所恚怒”,像刚才讲的那一对兄弟,为了车祸赔偿金,父母遗产分配问题,一定会争执的,因为我们习气毛病里面,有自私自利、贪嗔痴,所以这个时候就什么?“或时心诤”,就会争辩,就有口舌之争。

  我有一个做木工的朋友,他有四个兄弟。父亲死后还在家里停棺,其中两个兄弟为了父亲的公保给付金,在棺木旁边打架,哥哥打弟弟。你说父母躺在那边会不会难过、会不会痛心疾首?!就像我们做父母的,自己的子女在旁边打架,“大宝不要打小宝”,道理是一样的。“忠、孝”谈到很多这些道理啊!

  《无量寿经》里面跟你讲,“或时心诤,有所恚怒”,一恚怒以后,“后世转剧”,来世见面更讨厌。所以为什么做眷属,会有报恩、抱怨、讨债、还债,就是这样来的。你要是去看《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太上感应篇》里面很多这种故事,这叫轮回。所以《无量寿经》告诉我们,“后世转剧,至成大怨”,我们讲大冤家就是这样。《注解》讲,“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临时,应急想破”,我们要看得破、放得下。你没有听经闻法,保证你是想不通的。因为是习气毛病当家作主,不是清净心做主。

  唯有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才会厌离娑婆,才会放下这些东西,不然你不会欣求极乐的。《注解》里讲,“世间的事情,是带不走的,它只会制造祸害”,增加你的讨债、还债、报恩、抱怨,尤其是抱怨,所以应该要“急于想破”,要看破。

黄念祖老居士在《注解》里讲,“劝世间人,尤其是亲眷之间,应当和敬,不应该成为怨,不和成怨”。“当相敬爱”,敬爱就是恭敬跟慈爱。这里特别解释憎嫉,是我们刚才讲过的憎恶跟嫉妒,有无相通就是要互相互通有无,尤其是在金钱方面,能帮助尽量帮助,“以我之所有,济彼之所无”。

  “言色”,言语、面色。“违戾”,“违”就是背逆,“戾”就是乖违、狠心。《会疏》曰,“怡声下气,言不违戾”,你只要低声下气就不会“违戾”,不会发生冲突,不会结怨。最后的方法就是念佛,念佛有功夫,定能“怡声下气”,我们讲“调和声色”,“怡声”就是声音听起来念波是平静的,但是我知道这是不容易的。无明一来的时候不能做主,就是慧忠国师跟鱼朝恩的对话。

  鱼朝恩是宦官的领头,他问慧忠国师说:无明怎么来的?慧忠国师说:你是几品官?他说,我一品官。慧忠国师知道他是一品官,故意问。他说:你是几品官呢?也配问这个问题。鱼朝恩就把剑拔出来了。慧忠国师说:无明就这样出来的啊!你看我们阿赖耶识里的毛病习气,透过根尘接触,我们身口意展现这个行为,业障就现前了,种子就起现行了,傲慢、贡高、我嗔的习气啊!

  后来鱼朝恩觉得很惭愧,知道他是个国师,把剑又收回去了。但在他还没有把剑收回去的时候,慧忠国师说:无明就这样出来,地狱门已经打开了。鱼朝恩觉得惭愧把剑收回去的时候,慧忠国师说:天堂已经开了。

  所以你只要低声下气就是往天堂路走了。如何消灾免难?如何家和万事兴?“怡声下气”是不二的妙方。不管是夫妻、父母子女还是兄弟姐妹之间。经典里面讲的这么好,“怡声下气”,问题就是卡在忍不下来!你“怡声下气”就自然而然“言不违戾”。

  很多问题卡在那个“听了很不舒服”。先生跟太太讲话,稍微语气重一点,太太也要跟着对先生讲话语气不好。常常台湾的报纸也在登:夫妻吵架,先生恶口骂太太,或者母亲骂小孩,他们真的受不了,窗门一打开,就跳下去了。你看一句话就害死一条命。孔子教学四科里,“言语”是一科。身、口、意里面,口业占四个,最难修口业,“怡声下气,言不违戾”。

  所以哥哥跟你讲话,弟弟说“是是”,没事啊,就不会争吵了。刚才讲的分配遗产,兄杀弟案子,如果兄弟俩都能说,“你觉得应该怎么分配这个赔偿金好?”纵使弟弟很不愿意,还是会说,“好了,大哥,那我们再从长计议。带回家各自研究,下一次再讨论好不好?”并稍微带一点笑容,命就不会没有了。

  所以先王之言,圣贤的道理,老人家、老祖宗的话,都是救命神丹,问题是你会不会用!“温良恭谦,面无颦蹙,是谓常和”,故曰“言色常和”,经中曰:“和颜爱语”。

  菩萨度众生要怎么样?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菩萨度众生都还要用这四个工具。所以有时候讲做事比做人容易,做人真难啊!但是有智慧就不难。

  “以上劝和,下明不和”,上面是劝你怎么和,下面这一段经文告诉你,不和的结果、果报。“结成大怨”,变成冤家。像刚才讲这个兄弟,兄砍弟,来世绝对变成冤家,不再是兄弟了,来世就变成哥哥要还命债。人生来一趟只为了几块、几万块、几十万,还要再纠缠好几世,值得吗?不是一死百了,老和尚说:“死了以后就没完没了”,他马上来投胎,“最慢四十九天就来投胎”,对不对?你怎么逃?因果不空,灵性是杀不死的,你杀死的是他的肉体。

  我二舅妈是原住民,死的时候,在家里广场晒稻谷。天气太热,她中暑了,粪便就掉在裤子,那时候我国中二年级。外祖母叫我爸爸过去,因为她生前跟我爸爸感情最好,连死的时候都叫我们爸爸过去当和事老。她“附身”在我三舅妈身上,大陆叫“附体”。我当时很好奇,看到这一幕因果的事情。三更半夜跟着爸爸跑去看,我三舅妈原本一句原住民的话都不会说,他的身体本来睡的好好的,突然间做起来,说话的声音、语气变成和我二舅妈一模一样,她交代我父亲,他的四个小孩还小,他的丈夫阿灿绝对不能再娶后娘,不能再续弦,这就是情执。我二舅到现在八十几岁还不敢娶太太。第二个交代就是她死的时候裤子里面都是粪便,再烧个衣服给她,这就是执着。这个故事印证李炳南老居士讲的:“最后一念是什么,就是他投身的法界,临终一念,最终的那一念带着他走。”

  “去后来先做主公”,还没有来投胎,就在旁边先等投胎了。离开的时候最后走,就是那个业识、阿赖耶识,俗话讲灵魂。你要懂这个道理,根本不敢做恶事,全部逃不掉。种子在阿赖耶里面就是《玉历宝钞》里面讲的,到地狱里面照那个孽镜台,你无所遁形,多可怕!

  天地之间为什么运转的这么正常?就是因为因果公平,谁占得了便宜?谁吃得了亏?老法师讲的:“因果轮转不空,相续不空,循环不空”,这三个不空,你要不要听?“轮转不空”,你现在占便宜,下次换我占便宜,谁占得了谁的便宜啊?谁骗得了谁啊?轮转不空。“相续不空”,马上接着就是你跟我的连续剧下一回,再开始纠缠。

  经典上讲这些道理,无非告诉我们,指示一条明灯,前面告诉你“劝和”,后面跟你讲果报,你不要“结成大怨”啊!“或时心诤”,“诤”就是什么?“诤”就是争吵,吵不完就打官司。所以千万千万不要跟人家打官司,没完没了。

  《会疏》里讲:“人情平时虽无愤恨,违境忽生,不时斗争,故云或时。”平常你不感觉脾气有多大,大家都好好的,兄弟也都好好的,一牵涉到利益、钱财的时候,“违境忽生”,逆境就现前,恶报就现前,业缘就现前。本来是好朋友、亲兄弟,最后变成冤亲债主。“不时斗争,故云或时”。

  所以为什么要学佛?学佛就是告诉你,谦让、礼让、忍让,忍者平安,忍辱是平安最好的盔甲。

  “一时忽起相斗与争讼之心,故云或时心诤”。这个“心诤”就是包括吵架、争斗是非,甚至打官司。“恚怒”,就是嗔恚、忿怒,这是三毒之一。“一时嗔心造成的小恨,但是冤冤相报,无有已时”,无有了时,没有止境的。“怨憎常会”,我们“八苦”里面的“怨憎会”,讨厌的偏偏来做兄弟、眷属,拔都拔不掉。

  “互相杀害,愈演愈烈,故云后世转剧,至成大怨”。恚怒、嗔心,这是我们的贪嗔痴三毒里面非常恶的习气。我就讲琉璃王的故事,佛陀的护法波斯匿王的儿子琉璃太子,他的妈妈是末利夫人。佛典故事里面讲,释迦族是不与别的族姓通婚,当时印度有种族歧视,末利夫人是婢女,所以琉璃王是婢女所生之子。因为当时释迦牟尼佛的祖国,迦毗罗卫国,那佛陀成道,他们的子民觉得非常荣幸,盖了很庄严大殿。琉璃太子回他的外公家去玩,带了一些童男童女,他们跑到佛陀纪念堂去玩,里面有一张椅子,琉璃太子一时好玩就坐上去了,那还得了!那是佛陀坐的椅子,他坐上去了。管理员说,“你下来,下来,下来!”琉璃太子说,“为什么要下来?”他说,“那是尊贵佛陀所坐的椅子,你怎么可以坐?你是婢女之子,怎么可以坐?”他才知道他妈妈是婢女。当时非常的羞愤,就是“心诤有所恚怒”,愤怒心就生出来。

  你看“违戾”之境,“违”是违背你意,“戾”是暴戾,戾就是发脾气了。违境就是逆境,人一遇逆境的时候嗔心就出来了。我们每一个人,那个嗔心习气都有,只是轻跟重而已。我以前脾气也不好,现在学佛以后,慢慢的熏习听经,不断的忏悔改过习气,嗔心就愈来愈薄、愈来愈少了。

  当时琉璃太子被羞辱,被赶下来,就非常生气,他对着旁边童男,就是他的玩伴跟侍者,他说:“你要帮我一辈子记得这个仇恨,你一天给我提醒三次,早餐、中餐、晚餐。”你说他不记得都很难啊!永远都要记得。俗话讲说,此仇不报非君子。

  等到波斯匿王往生了,琉璃太子接掌大位,挥兵攻打释迦族。他很尊敬佛陀,三次经过路口都因佛陀而撤兵;到第四次,他知道佛陀在那个地方,就绕道而行,灭释迦族。

当时在佛陀旁边的大菩萨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他也想救啊!他就赶快把释迦族里面的三千人的神识摄在?中,放在天宫。等到城门大开,天宫的?拿下来全部变血水,族人全被杀死了,神通敌不过业力啊!

  弟子都不明白为什么伟大的佛陀的种族会被灭掉呢?佛陀就讲,“无量劫以前,现在的释迦族的子民,就是当时渔村的渔民,他们当时捕了一只鱼王跟很多小鱼。现在的琉璃太子就是那个鱼王,现在他的兵将就是那些螃蟹,那些鱼的虾兵虾将,当时整个村落里面唯一没有吃鱼肉的只有我,但是我好玩,在那个鱼王头上面敲了三下。我每次想到这个事情,头部就会痛三下。”

  生病不是没有原因的,生病统统是杀业造成的我以前一个共修莲友说,“黄师兄,我的脸上都长麻子,为什么?”一粒一粒像蚂蚁一样,红红的,整个脸都是。她说,“怎么办?”我看了一下问她,你有没有杀蚂蚁?她说,“有,我家就发现蚂蚁窝!我跟我儿子就用报纸卷起来,一个火把,全部把它们烧死。”而后,我叫她忏悔、改过、放生、诵经、念佛回向,不久就好了。这因果很可怕!

家母往生的时候,在我家助念,助念的房间是榉木地板,蚂蚁不知道怎么来的,一个个都跑出来,想跑到我妈妈身上去,我挡都没办法档,挥都没办法挥。我在想平常根本没看到蚂蚁,怎么今天这么多蚂蚁?后来在守七期间,我母亲的灵堂设在我家,那个电锅盖拿起来统统是蚂蚁,怎么跑进去我都不晓得。后来全部给他们念佛回向,拿到公园去放生。这些蚂蚁跟我妈妈一定有关系。

  千万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生命,他们都有嗔恨心,蚂蚁也有,只是不会讲话而已。他现在的力量不能报仇,你临命终它一定来。我助念的时候看的太多了。我在基隆助念一个受菩萨戒的一个老菩萨,很可怕,整个眼睛、耳朵里面都是蚂蚁;板桥那位也是一样,助念时整个嘴巴、耳朵都是蚂蚁。他为什么不跑到别的东西身上?为什么跑到你身上?他在报仇,最后一刻,“我要报仇,你要走了!”

  “世间冤报的事情,互为祸害,既造业因,必结恶果,报应虽不立即显现于当时”,虽然眼前看不到报应;“故云虽不临时”,就是当时没有看到果报,但是并不表示它没有;“虽不临时”的意思是这样。但因果不空,“因果不虚,决当报偿于后世”,来世一定给你报到,“故云应急想破”。所以“众生但知畏果”,“但知畏果”就是他只知道怕,众生只知畏果,但“菩萨则畏因也”。

  惭愧弟子黄柏霖报告至此。

  祈请师父上人教诲,请各位法师同修大德批评指教。

  2014年10月6日

 


净空老法师开示


  黄居士一生服务在警界,他是高级的警官,他对因果深信不疑。因为警察破案,特别是刑事案件,刑事案件就是杀人案件。在台湾他告诉我,能够破案的几乎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被杀的这些灵鬼帮助警察把案破了,把尸首找到了。如果没有他们帮忙,确实没办法。所以,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烧香叫这些灵鬼,或是托梦,或是附体,把情形说出来,这就好破案。灵得很!这个是真的,不是假的。

  换句话说,我常常讲,人不能死,死就不得了;一定要求往生,决定不能死。往生之后就没事了;不往生,这轮回里头冤冤相报,过去、今生所结的缘,确实没完没了。你要是不觉悟,他报复的时候你还有怨恨,那么就是生生世世互相报仇,没完没了,而且愈演愈重,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要想到的,非常可怕!

  所以因果教育一定要学习,知道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恶因决定不能造,恶的念头决定不能有。吃亏不怕,能忍辱就好,这个冤结就化解了。即使他害我、杀我,我也不怨恨他,这样被杀死了也不会堕恶道;带着怨恨决定堕恶道。道理一定搞清楚,心安理得了。我没有害别人,别人不会害我;别人害我,肯定我前世害他了,这个报应要了了,不在结怨了。所以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化解,不跟任何一个人结怨,畜生也不能结。

-------------------------------------------------------------------------------------------------------

印光法师文钞选读


扬州普照寺同戒录序


  如来大法,普被九界。上圣下凡,咸资钧陶。虽法门无量,不易悉说。而总举大纲,维戒定慧。良以入道之要,初则以戒执身,次则以定静虑,次则以慧破惑。由是得以断五住之烦惑,证三德之秘藏。故楞严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此之三法,如鼎三足,若缺其一,便难安立。说虽有三,修在一心。以无定慧之戒,非出世之戒。无戒慧之定,非出世之定。无戒定之慧,非出世之慧。是知三法,原是一法。其言三者,以宏扬者注重为名,及修证者获益判义耳。梵网经云,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又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可知戒之一法,统摄诸法。以故知识宏扬,学人修持,莫不以戒为先务焉。普照寺者,道清老人所开建也。老人示生四川,年方弱冠,即厌尘劳,遂诣峨眉山华严顶出家,随即受戒。乃穷参力究,发明心要。欲遍参诸方,开扩心地。经过扬州,为徐凝门外永镇乡绅士所识,遂请住持该处之太阳宫小庙。老人察知可建道场,宿缘有在,故允许之。系前清光绪元年也。于是遍募十方,开拓基址,佛殿经楼,杰出云表。凡丛林所应有,行道所必需者,无不备足。从兹冬禅夏讲,大启度门。善士达人,悉相依止。至二十二年,入都请经,得蒙俞允,及敕赐普照禅寺之额,实为莫大之幸。即于是冬,开坛传戒,以报国恩而祈民福。迄至民国五年,凡五开戒坛,三启讲筵。而常时修持,虽则禅净并行,而尤注重于净土焉。迨至八年,年已八十有四矣。因示寂以归极乐,与海会圣众,亲炙弥陀,以证无量光寿耳。其得法剃度弟子甚多。爰有高足,厥名稻香,与(光)谊属莫逆。欲于今冬,出龛起塔。乃于九月十五日开坛传戒,至冬月初八日圆满,以报佛恩而资师冥福,命(光)序之。(光)惟佛教以孝为本。故梵网经云,孝名为戒,亦名制止,孝顺至道之法。夫依教奉行,方名为孝。能依教奉行,则凡佛所得者,己悉得之。则即烦恼以成菩提,即生死以证涅?。方可不辜佛化,不负己灵。为出格之丈夫,作如来之真子矣。若不依教奉行,则袈裟之下,失却人身,三途恶道之苦,穷劫未能尽说也。愿受戒诸佛子,各各勉旃(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 序)

注解:

  ①咸(xián):全;都。

  ②钧陶(jūn táo):用钧制造陶器;比喻造就;指秉持国政者。

  ③知识:(zhīshi)善知识;有修有证的人。

  ④诣(yì):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⑤敕赐( chì cì):皇帝的赏赐。敕,帝王的诏旨

  ⑥示寂(shì jì):佛教指佛、菩萨或高僧身死。

  ⑦亲炙(qīn zhì):指直接受到传授、教导。炙,烤,喻熏陶。

  ⑧爰(yuán):于是。

  ⑨出格(chū gé):与众不同;超出一般。

  ⑩勉旃( miǎn zhān):努力。多于劝勉时用之。旃,语助,“之”、“焉”的合音字。

-------------------------------------------------------------------------------------------------------

  净土释疑网(www.foxdw.com)微信平台已开通微信弘法微信号:amtbedu。添加微信方法:打开微信--朋友圈--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输入“amtbedu”点击“查找”,出现的界面再点击“关注”。我们每天会把净空老法师最新讲经菁华、学佛答问;每天选取一篇印光大师文钞(生僻字加注音、注解);选网友们的学佛体会等文章,分享给大家。

  净宗经教(佛陀教育)网已开通【网上共修】平台网址www.foxdwedu.com,愿与有志同道合、正知正见的同修在一块共修!净土释疑网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有疑问,可发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