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醍醐”的真实含义  十年听经没听懂的原因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4-10-08 23:15:03
关键字:醍醐,施主一粒米,十年听经,弘法,护法,为会集本表法,随顺习性,念佛,学佛
【 点击数:5944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15集 2014年10月6 日 讲于 澳大利亚


我们变成这现在这个环境样子是我们的习性造成的


  【解】又《会疏》据诸经论,标举佛种性之四义,今但举其三:(一)众生所具佛性众生心中具如来性,本来不变能生过恒沙功德,但为无明所蔽,虽有同无。

  真有,但是你得不到它的用处。

  【解】菩萨为兴教化,开发彼本具之如来藏,名为绍隆佛种。

  这个意思深。首先学佛要肯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也就是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陀教育,不但释迦牟尼佛一个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立足点就在此地,是相同的。我们中国老祖宗是圣人,不是凡人,为什么?他们立足点也在这一点。你看看童蒙教学《三字经》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本善,永远是本性本善。现在呢?现在还是本性不善。那我们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习性造成现在这个环境,不是本性。本性是佛,习性“性相近,习相远”。“性相近”大家是一样的,我们跟诸佛如来平等平等,没有两样,但是说习性不一样了,为什么?诸佛菩萨没有习性,习性断干净了。我们今天完全随顺习性,本性不见了。虽有等于没有,这是事实真相。

  你对事实真相不了解,你怎么学?你怎么教?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就懂得怎么学、怎么教。最直接的教,最快速的教,最稳当的教,就是持名念佛。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它是第一法门,你要是真正能信。

  我在净宗,“信”这个字我是用了三十年的时间,讲经教学三十年我才相信。虽然花这么长的时间,我的“信”跟一般人“信”不一样,我信得踏实,为什么?有许多大乘经论做基础,三十年也是没有白学,没有三十年这个基础,我不能相信,不能接受,完全肯定相信了,你们没有我这个信心,你们没有我这三十年讲经的经验。这三十年讲,讲还要跟行结合。光说不行没用,你认识不透彻,必须有行才透彻,才能到位。

  所以这个“信”得来不容易。哪有一听就相信!那是上上根人,那不是凡人,那是我们望尘莫及的,我们的根性中下而已。不是中上,是中下而已。中下能够对净宗生起正信,这很可喜的一桩事情。太难得了!我们相信,这祖宗之德,三宝加持。没有佛力加持,真的做不到。

  所以我曾经说过,有人劝我放弃会集本,改用康僧铠的本子。康僧铠的本子李老师给我讲过一遍;夏莲公老居士这个会集本,李老师过去讲过一遍,他把他讲解的要点,都写在经书的旁边,我们中国叫“眉注”,他写这个东西我能看得懂,我跟他十年,所以我用他的眉注讲过十遍。

  遇到黄念老的这个注解,我无量欢喜,八十五岁之后专门讲解念老的注解。这内容太丰富,八十三部经典,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开示,这一部注解就是一部《大藏经》的菁华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教,统统在此地,全学到了。纲领的纲领,总纲领就是一句名号,阿弥陀佛。

  所以我曾经说过,全世界的人都不学这个本子,我学,我不放弃。我不受你们影响。为什么?我认识它,你们为什么改?你们不认识,不识货,我识货,这真的不是假的。认识的人的确不多,一知半解的人不少。

  菩萨教化众生,教化的目的,就是要开发对方自性本具的佛种,佛种是什么?阿弥陀佛,自性弥陀。你看三时系念,中峰禅师开示里头有两句话说,“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是净土,净土即是此方”,这是什么?自性本具的,这话不是假的,不是比喻,不是形容,是事实真相,你要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你就晓得,你学习净宗是多么大的幸运!是多么大的福报!有史以来,我们过去生生世世没有遇到过,这一生遇到了还能不珍惜吗?还能不往生吗?哪有这种道理?往生就是一切圆满成就,就成佛了,这法到哪里去找?

  所以先把根本掌握住,然后枝枝叶叶,一看全明了了,一点都不费事,就是一切诸佛, 在无量无边世界对众生宣说的经教全通了,全明白了,你要行菩萨道到处去学,你要学多少年?无量劫,你学无量劫,我只要几天就行了,所以这个话讲起来菩萨也不相信,菩萨,我辛辛苦苦搞无量劫才搞懂,哪有这么快?你跟他讲,他不相信。但是是事实真相,他还没学通,到什么时候他明白了,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他相信了,他相信净宗这一门,是无比殊胜的法门,他明白了。

  所以要开发众生本具的如来藏,也就是他自心本具的阿弥陀佛,怎样去启发他?帮助他深信不疑,帮助他一心归命、信愿持名。像海贤老和尚的师父——传戒法师,你看多简单,帮助他成佛,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他看准了,这个徒弟是上上根人,虽然不认识字,老实、听话、真干;又看到他处事待人接物真诚,心地清净,没有烦恼习气,对人恭敬。

  ……


今天修行问题一大堆不能解决,是贪、嗔、痴、慢、疑造成的


  他这个师父你说是什么人?如果不是明心见性的人,不认识他;看准了,就这一句阿弥陀佛教给他,他问题全解决了。

  我们今天修行,问题一大堆,永远不能解决,这怎么来的?从“贪、嗔、痴、慢、疑”来。老和尚从小就没有“贪、嗔、痴、慢、疑”;或者是有,比别人轻,不严重。接受佛法之后,这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念个三年五载,“贪、嗔、痴、慢、疑”全没有了,那是什么境界?“事一心”,阿罗汉的境界。“功夫成片”,像他那种人,两年可以得到;五年可以得到“事一心不乱”,十年,十年他三十岁,我估计三十到四十这个阶段,他明心见性,他得到“理一心不乱了”,成佛了,往生实报庄严土,这真的,不是假的。

  不到极乐世界去,住在这个世间陪我们,干什么?表法,做榜样给我们看。知道净土宗有灾难,这个灾难就是反对会集本、不满意黄念老的注解,许许多多人出来批评,史无前例。

  这么大的灾难怎么办?阿弥陀佛慈悲,派一个人下来表法,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默默无闻不说一句话,我做出来给你看,让我们对于这桩事情,坚定信心,决定不动摇了,一直念下去。我们个个都能像老和尚一样的成就,来佛寺三个人,老和尚的母亲,还有他师弟海庆法师,都是预知时至,自在往生,没有生病,没有痛苦,我们要学,要学他这个样子。我们将来往生也自在,也不能生病,不能有痛苦,欢欢喜喜、快快乐乐,告诉你,我走了,你看多潇洒!统统是表法。我们将来走的时候也是这种表法往生,众生才会相信。

  末法,世尊末法九千年,真正成就全靠这一个法门,其他的法门都做不到。

  学戒律的目的是什么?有人问我,让大家知道戒律很重要。我们怎么持戒?一句阿弥陀佛统摄“三聚净戒”,我们是这种持法,戒律的作用,“防非止过”。我口口声声,念念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什么非?阿弥陀佛有什么过?心里只有阿弥陀佛,过没有了,非没有了,那不就是圆满的持戒了吗?这个法子多高明、多简单!它不在枝枝叶叶上,像棵大树,不在枝叶,它在根本上。

  夏莲老是《净修捷要》里头说得好,也讲到这个问题,讲得很详细,讲得很透彻,这佛种不断。


“醍醐”的真实含义


  第二以菩提心为佛种。

  【解】(二)以菩提心为佛种。《华手经》曰:“譬如无牛,则无醍醐。若无菩萨发心,则无佛种。”

  “醍醐”是什么?佛经上常说,醍醐是奶制品,奶制品里头的精品。奶是从牛奶里提出来的,经过提炼成酪,酪再经过提炼就是酥,酥再经过提炼就是醍醐醍醐是什么?佛经上常常用这个来比喻,用醍醐比喻佛,用酥比喻菩萨,用酪比喻罗汉,它是用这个作比喻。那个牛是根,根源,没有牛就没有奶,奶制品东西全没有了。醍醐是奶制品里精品。

  早年我在台湾刚出家的时候,道源老和尚,在台湾是有名的讲经的法师,李老师对他很赞叹,说他讲的经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不是随便说的,祖祖相传,他懂得这一套规矩。这套规矩,我们在台中学习,李老师传给我们,有一部小册子,《内典之研究》,是讲经的方法,是教学法。他还有一本讲演法、讲演术,在台中,他曾经用讲演术培养了一批学生,年轻学生,讲得都不错,上台讲。可是以后,女孩子多,都结婚了,结婚又生小孩,她不来了,他很后悔费了那么多精神。所以以后这学讲经的,他的条件就更深刻了,要求你要发愿一生不结婚,我就教你;你要结婚,你不要来学。所以我们内典研究班有两个女生,真的一生没结婚,这两个人都在。这个照片,我们发现,我们这有一张,印出来大家都可以看看,果清法师也在里面,六个男生,他是其中的一个。这老师把这些经验告诉我,我们了解这实际状况。

  真正发心,做弘法、护法,弘护正法的事业,这功德不可思议!不要看现在,你要看未来就知道了,这些人,发这个心的人,得诸佛护念,得龙天护法保佑,加持你,所以要发菩提心。

  【解】若有牛则有醍醐。如是若有菩萨发心,则佛种不断。”

  “菩萨”,发菩提心的人就是菩萨;不发菩提心人不称菩萨。菩提心是什么心?《大乘起信论》里头说三心:第一个直心;第二个深心;第三个是大悲心。三心是一体、一个心。“直心”是菩提心的“体”,其实就是自性、真心。“深心”是自受用,有“体”、有“用”。“大悲心”是他受用,也就是我们自己生活用什么心;对待一切众生用什么心。对待一切众生大慈大悲,“慈”是与乐,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悲”是离苦,帮助他离苦;“慈”是帮助他得乐。那换句话说,要帮助众生脱离轮回,这“离苦”;往生极乐世界是“得乐”。

  ……


“戒、定、慧”不是外来的,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


  所以“戒、定、慧”不是外来的,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为什么变成“贪、嗔、痴”了?“贪、嗔、痴”的反面就“戒、定、慧”。“贪、嗔、痴”是什么?迷失了自性之后,习性上变的,习性把它变成“贪、嗔、痴”了。“贪、嗔、痴”的反面就是“戒、定、慧”,全是自性本有的。一个是迷,一个是悟、觉悟。觉悟了,“贪、嗔、痴”就变成“戒、定、慧”;迷惑了,自性的“戒、定、慧”变成“贪、嗔、痴”。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迷了自性就变成烦恼;烦恼觉悟了就回归自性,一点都不稀奇,自性的性德本来具足。惠能大师说得好,“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具足无量智慧、具足无量德能。“戒、定、慧”是德,它的能力能破烦恼,能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所以这是以法性为佛种,佛种不断。

  【解】(三)以称名为佛种。

  妙!念这句阿弥陀佛,这是佛种。我努力的念、天天念、不间断的念,你这个佛种殊胜。三种说法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最好,统摄前面两种,前面两种不包括念佛,念佛包括前面两种。

  【解】《宝云经》曰:“譬如种树,有其种子,离于腐败,具足生芽因缘。善男子:闻佛名者,得其种子,具足因缘,便得受记。”按经义云:种植种子,如不腐败,必能生根发芽,长成大树。

这个树种子你种下去,照顾得很好,水份、肥料都能很适当,它就生芽,它就长成小树,慢慢就长成大树了,这是种子,所以长成大树。


听几堂戒律课就怀疑了,证明听十年经一句也没听懂


  【解】闻佛名号,如得种子,信愿持名,即是具足因缘,必得受记作佛,故云持名为佛种。

  这讲得好!我们今天接触到了净宗,想想这个十年,我们在十年前就选择这个法门了。那么到现在,听了几堂戒律课就怀疑了,这个十年是什么功夫?自己就可以想想了,十年白学了!小风小浪一吹就受不了了,你怎么能往生?那说一句老实话,你还是搞六道轮回,真的!为什么?你没有出离心,你不怕轮回苦,你对轮回还有相当的贪念,你的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一样都没有放下,还要给这六道众生去争名夺利。所以,你的心不专,你的认识不清楚,十年,虽然听十年经,一句也没有听懂。为什么你不能懂?因为你心上有障碍,你的障碍没拔掉。那么以后再十年,还要是这样懵懵懂懂的,那么你就完了!人一生几十年,这一弹指就过去了。

  那出家的同学更糟糕,为什么?佛门有个谚语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我们吃的是现成的供养,不劳而获,这碗饭不好吃!要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将来要堕三恶道还债

-------------------------------------------------------------------------------------------------------


印光法师文钞选读


以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诫神勿享肉食序(代安徽黟县卢智睿居士作)


  谨按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由罪福因缘,轮回六道。若不力修戒定慧,以期断尽贪瞋痴。及生信发愿,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则无由出离。是则我与水陆飞行,及六道一切众生,从无始来,无不各各彼此互为父母兄弟妻妾儿女朋友亲戚。无不各于未来,得闻佛法,修戒定慧,断尽烦惑,圆成佛道。以故如来敕诸弟子,戒杀放生,勿食诸肉。然世俗迷情,皆以肉食为敬。而不知其为自他同种恶因,致使将来必受恶报也。我今已知食肉过患,岂忍任彼一乡之人,犹执迷情,以罪业因缘之肉食,累及尊神乎。又恐尊神未能详知所以,或生瞋怒,降以灾祸。则乡人之迷情更甚,致令乡人与尊神将来之恶报更深更大,而不易消灭也。是故特将如来所说之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敬化尊炉。庶得上体佛慈,下悯愚诚。爱惜物命,不享肉食之祭。凡用素者,则锡之福祉。若用荤者,即示以祸殃。俾一乡之人,同感尊神聪明正直,好生恶杀之德。庶可普扇慈风,以培菩提之道本。挽回劫运,共乐太平于无既也。恳祈明察,则乡人幸甚,国家幸甚。(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 序)

注解:

  ①敕(chì ):帝王的诏旨。

  ②所以(suǒ yǐ):原因;情由。

  ③庶(shù):众多;平民;但愿;或许。

  ④愚诚(yú chéng):谦指己之诚意、衷情。

-------------------------------------------------------------------------------------------------------


  净土释疑网(www.foxdw.com)微信平台已开通微信弘法微信号:amtbedu添加微信方法:打开微信--朋友圈--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输入“amtbedu”点击“查找”,出现的界面再点击“关注”。我们每天会把净空老法师最新讲经菁华、学佛答问;每天选取一篇印光大师文钞(生僻字加注音、注解);选网友们的学佛体会等文章,分享给大家。

  净宗经教(佛陀教育)网已开通【网上共修】平台网址:www.foxdwedu.com,愿与有志同道合、正知正见的同修在一块共修!净土释疑网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有疑问,可发邮箱:foxdw_01@163.com.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