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建“治要大学”和“治要广播电台”帮助实现中国梦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4-08-16 19:41:38
关键字:治要大学,治要广播电台,汉学院,三苦,八苦,有修有证,教育
【 点击数:4064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91集  2014年8月13 日 讲于 香港

 

学佛一定要有儒道的基础,没有儒、道的基础不能学大乘

 

  那么现在,书没问题了,不会失传了,但是要没有人念、没有人讲解,那也等于零。所以跟着我们就想到要办汉学院培养人才。汉学院里学什么东西呢?学儒,学佛,学道。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儒、释、道,这三家融合成一体,表面上有儒、释、道的姓氏,实际上早就融会贯通了。你看,哪一个学儒的不念佛经,不念老庄,没有。学佛的也学儒、学道,而且非常认真学习,因为中国不学小乘。传到中国来,小乘经典非常丰富,跟现在南传巴利文流通的经典对照,章嘉大师告诉我,南传的经典大概比我们多五十部这个样子。要知道总共三千多部,三千多部多五十部,这个差距很小,也就是中文翻译的几乎是全部翻出来的。

  所以中国在唐朝中叶就不学小乘了,那怎么办?用儒跟道代替小乘。这就是说学佛一定要有儒、道的基础,没有儒、道的基础不能学大乘。本来在唐朝初年,隋朝那个时代,有俱舍宗、成实宗,这两宗是小乘。中国佛教十个宗,唐朝末年的时候这两宗就没有了,只剩下大乘八个宗。所以这两个宗,许许多多学佛的人都不知道,这就是佛确定用儒跟道做基础,代替小乘。能不能代替呢?能!这一千三百多年,在家、出家修学有成就的人很多,这就证明可以代替,有效果出来了。

  那么汉学院就是培养师资,培养儒的师资,培养道的师资,培养佛的师资。希望儒、释、道将来都有人讲、有人传,这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前面所念的,让我们有很深的感触,那就是:

 

建“治要大学”和“治要广播电台”

 

  【解】贮功德,示福田。

  前面“洗濯垢污,显明清白”,这接下来都是一个阶层一个阶层向上提升,我们希望用十年时间。

  现在世界乱了,这个乱世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历史上有过乱世,没有到这种程度。今天的乱世,每个人活在这个世间,没有安全感,这多可怕!古时候有逃避动乱,躲到深山里面,他还能生活,还能在那里研究学问,传承文化。今天没有了,史无前例,我们要找一个小环境能够把门关起来,封闭式的,有几个人,有多少人就算多少人,我们的标准是定两百个人,想来恐怕找不来两百个人,几十个人、一百个人,都可以,找个小地方,十年,每一个人专攻一部书。选哪些典籍呢?《群书治要》所选的,一共六十六种,这六十六种里头,大概有三、四种失传了,实际上应该只有六十种,每个人专攻一样。十年,我们对于这些学员、研究员要照顾周到,对他的生活、对他的家庭都要照顾到,他才能安心。一门深入,十年之后,他就是这一部书的专家。像《群书治要》,《周易》,有《易经》是专家;《书经》的专家;《礼记》的专家,个个都是一流专家。有这样的成就,十年之后我们就可以升级,学院就可以变成大学——治要大学。这些人是大学的教授,正式开班授课。这就是往下承传,普及全世界的教育。我们请这些老师,把他们的专长统统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留下这些光盘,我们建立一个“治要广播电台,对全国、对全世界播讲。那我们相信,一年的时间足够,这个世界就安定和谐了,什么问题都化解了。

  我们想了很多年,没有想到我们的想法在三四十年前,一九七五年,我是一九七七年开始,在国际上弘法,一九七五年还没有,还在台湾。英国汤恩比博士,一九七五年过世的,那一年他八十五岁,这个老人非常值得我尊敬,他是一生专门攻读世界文化史,专门研究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化,造诣很深,他在比较,晚年告诉我们,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是东亚文化;东亚文化里面,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四周有韩国的文化、日本的文化跟越南的文化,这些都是中国的卫星文化,他说这四个国家要团结联手,就能拯救全世界,全世界人都能得到幸福美满的生活。这他说的。

  我是上一个月,在高雄,台南住了一个多月,调养身体,看到这部书,这本书日本人写的,汤恩比他的著作很多,内容是把汤恩比所有的著作,以及他平常接受访问这些谈话,在报纸上发表的、在杂志上发表的有关东亚文化这些资料,统统抄出来编成一本书,这个书的题目,叫《未来属于中国》,这是中国人从日本的原书翻成的。我看的是这个本子,所以我就想到要找原书,日本朋友很多,我打电话告诉他,找到了一本,告诉我,再找一本找不到了,这个书不是畅销书,也许有很多人看到不会同意,但是我看了,我看了两遍,我完全同意。

  他的看法,他的想法,他的说法,完全正确,没有错误,它会给中国人带来信心,它很可能帮助习主席圆满中国梦,那靠什么教学?一定要靠《群书治要》。汤恩比没有看到过这部书,如果看到这个书,他一定会说就是这个东西。

  所以我们今天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的文化,为全世界的众生,义不容辞要把这桩事情做好,做好之后希望交给国家,由国家接着去办,我们没有丝毫名利夹杂在里头,我们只有付出,我们不求任何回报。我们只希望把这个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增高品位,为什么?

  这是属于大菩提心。大菩提心是救苦救难,救度一切众生。人间天上的福报,我们边都不沾,这就对了,这就全是功德了,真实的功德。

  ……

  我们再看下面这段,前面修了有福田了,自己修行有功德、有福田。功德、福田干什么?不是自己享受,是救苦。

 

学佛一定要找老师,老师有修、有证是最好的老师

  

  【科】子三、救苦 

  【经】以诸法药,救疗三苦。

  只有佛法能做得到。这是我们身体还留在这个世间,诸佛菩萨示现在人间、在六道,就做这么一桩事情。

  【解】诸佛度生,应病与药。

  众生有什么病,就要给他什么药,不能给错了。

  【解】药喻如来妙法,病喻众生疾苦。

  巧妙的方法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头。

  【解】如《涅槃》曰:“度众生故,为说无上微妙法药。”

  “无上微妙”不是限定哪一部经教,佛在《般若经》上讲得很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那有“无上微妙”就有高下了,这个话有没有矛盾、有没有冲突?没有!说“无上微妙”,是对人说的,这个药很适合对治他的毛病,非常有效,用这个方法他就成就了,这对他叫“无上”。每个人病不一样,因此每个众生需要的药不相同。所以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留下这些多典籍,不是教你统统都要用的。这么多的药,你要统统吃掉的话,你会病死了。药铺里那么多药, 没有医生给你处方,你不敢吃,一样都不敢吃;佛法这么多经典,没有人指导,你怎么可以一起学?一起学就是药一起吃,不死才怪了!所以法门要选择,选择对我这个病症,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这叫“无上微妙”。

  佛陀在世没问题,佛是大医王,遇到佛,佛一定给你说法,你一定得度,为什么?那法就是为你说的,就对你的症。可是现在佛不在世了,当初治病这个人也不在世了,药方还留下来了,这就是经典。这些药方你好不好用?很难说!

  所以学佛一定要找老师。老师有修、有证,最好的老师;有修、没有证,次一等的。有修、有证的好比大夫;有修、没证的好比是护士,功力差很远。他可以提出资料给我们做参考。

  如果觉得每一种经法都很不适合,学起来都很困难,没效果,像今天所说的,念佛念了几十年,心还不清净,每一天念佛号,还有杂念、还有妄想,这什么原因?净宗法门在一切法门里面来说,真的可以说得上是“无上微妙法药”,为什么?它三根普被、利钝全收。高的,上上根人、等觉菩萨,很多修学这些法门;下下根人,造作恶业,应当要堕三途地狱,遇到这个法门,真正能够忏悔、发愿求生,也能往生,这法门多殊胜!

  我们看到这个现象,别的法门都放下了,不必学了,这就行了,这什么?这对我症了。所以我早年学的那些,年轻,好高骛远,学《法华》、学《楞严》、学《华严》、学《大智度论》,大经大论,结果怎么样?学了几年,烦恼习气依旧,学了不少知识,你叫我讲,我都会讲,实际上没得受用,一点把握都没有。于是到晚年了,赶紧回头,不回头可能来不及了。我八十五岁彻底回头,把大经大论统统放下,不再搞了。我真放下了,问都不问了,全心全意依《大乘无量寿经科注》,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希望一年把这个经从头到尾讲一遍,活多少年讲多少遍,不再改题目了。一直念下去,一句佛号放在心上,万缘放下。希望能真正有三个、五个,人不要多,我们能够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将来承传《无量寿经》,一代一代的延续下去。

  我们这种方式也不要间断,那就是我们用卫星电视、用网络来教学。我们自己居住地方很小就可以了,有个小摄影棚。但是我们的影响很大,全世界都能收到。只要你肯收看,统统叫有缘人。我们不需要着相、不需要见面,每天在一块儿听经就很好。现

  ……

  这是佛门的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中国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所以这种方法是中国传统文化共同的方法,它要不好,早就被人否定了;因为它有效果,在中国世世代代有圣贤君子出现在世间,彻悟少,大悟就不少。历代这些大儒、佛门的大德、道教的道长,大悟的人不少。所以这个教学理念跟方法在中国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今天疏忽不过一百多年。清朝末年相信的人还不少;清朝亡国之后,到民国时代,相信的人少了;二战之后几乎没人相信了,都相信外国的科学技术、科技文明,认为中国古老的东西现在不管用了,完全淘汰掉,这个想法错了!

  我们自己说错没人相信,英国汤恩比博士说的、罗素说的,罗素也是英国人,比汤恩比早一些。这值得我们深深反省:别人这些赞叹,我们把它唾弃掉了。只有极少数,他用这个方法深入,他感受到了,尝到滋味了。必须要有一些人,总得要二三十个人,能够用这个方法,自己真正觉悟了。觉悟之后,再看古人的注解,看看古人所悟的跟我所悟的做个比较,有时候不如他,有时候超过他。那个时候看古人东西就非常简单、非常容易。智慧开了,什么疑难杂症都有能力解决,这叫“无上微妙法”。

 

“三苦”和“八苦”

 

  【解】三苦者。(一)苦苦,由苦事之成,而生苦恼者。

  “苦苦”里头有八种,叫“八苦”。“八苦”就是解释“苦苦”的。首先“生、老、病、死”,这个是任何人不能避免的。修行人要念佛,要全身投靠、万缘放下,对阿弥陀佛真正生起信心,不能有丝毫怀疑,为什么?你能免除老苦、病苦、死苦。

  来佛寺的三个,我称来佛三圣,这里面有海贤老和尚的妈妈。你看他们这三个人(他的师弟海庆),三个人生有苦,没有老苦、没有病苦、没有死苦,示现给我们看!我们要没有看懂、要疏忽了,老、病、死苦要受,一般人很不容易避免。

  ……

  “生、老、病、死里头,生苦有,老、病、死苦没有。学佛有什么好处,你把这四种说出,你看你要不要?那你要,好好念佛,真心切愿,求生净土,那你就避免老、病、死苦。

  再有现前的“求不得苦”,老和尚与人无争,于世无求,这种苦他没有。他什么都不要,不要自找苦吃,“爱别离苦”,“怨憎会苦”,这两种老和尚没有。他对待人平等,看什么人都好,看什么人都高兴,看什么人都欢喜。没有爱别离,没有怨憎会。连后面五阴炽盛苦他都没有。为什么,他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哪来的五阴?这个就是跟生在极乐世界没有两样,三苦里面有坏苦,有行苦。坏苦相当于病苦,行苦相当于死苦。念佛人好像都没有,三苦八苦超越了!值得我们学习。那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放下,放下,先要会看破。看破就是这个世间,没有一样是真的。确确实实像《金刚经》上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要把这个世间看做一场梦,梦醒了,什么都没有了。看做一出戏,演完了就没有了。不是真的,可别当真了。当真就有苦,三苦八苦,一切都不当真。见到一切人有缘,不管是善人恶人,顺境逆境,只要遇到了统统是有缘,环境跟我有缘,人事跟我有缘,有缘欢欢喜喜。用真诚心接待,没有丝毫虚伪,没有丝毫希求,与人无争,于事无求是本分,是性德。我们帮助别人,那就是修行,那就是积功累德,那就是攒积往生极乐世界的资量。那世间人该做这些好事,断恶修善,他是为求福报,求人天福报。我们人天福报不求,我们与人无争,于事无求。不争不求,跟这个世间任何人都能和睦相处。都能平等对待,世间人为什么会有冲突,利害产生冲突。他要的我们都不要,我要的他不要,好处。他要我也要,难处了。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跟一切人都能够和睦相处。知道人生是个梦,天天看钟表。我是表都不要了,你看一秒一秒,那一秒过去不再回头了,永远消失了,就跟做梦一样,梦醒之后,梦中境界痕迹都找不到。这全是真的。

  【解】(二),坏苦,由乐事之去,而生苦恼者。

  坏了,“坏”就是老。快乐的事情过去了,留给你的是回忆,回忆想起来就生悲哀。

  【解】(三)行苦,行者,迁流之义。由一切之迁流无常,而生苦恼者。

  “行”,是不是不停?从来没有止住过。我们的念头频率那么高,一秒钟二千一百兆次,一个接着一个,它不停,这叫“行苦”。

  ……

  【解】盖除三有生死之苦,更合净宗之旨。《甄解》释经文曰:“如来大医王,能知其病,应病与药,治三有之苦。病有众多,法药亦多,故云诸法药。”

  众生烦恼八万四千,佛的法药有八万四千法门;众生有无量苦恼,佛有无量法门能对治、能真正救疗三苦。归结到最高,最究竟、最圆满,那就是这一句佛号——念佛法门。这一法叫阿伽陀药,一切病都治。不是一样药治一种病,这是一个药治一切病。八万四千苦,一句佛号能治;无量之苦,一句佛号也能治。我们要相信是真的,不能有丝毫怀疑,我们才能得净宗真实受用。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

--------------------------------------------------------------------------

印光法师文钞选读

 

格言联璧重刻序

 

  人之所以与天地并名三才者,以其能格物致知,克己复礼,以明其明德,而止于至善也。去此,则但一血气之伦而已,何可以与天地并立为三而称之乎。孟子以夜气不足以存者,为违禽兽不远。又谓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是知任心纵意,胡作非为者,不过名之为人,实则与禽兽或相埒,或不如矣。格物致知,乃群圣传授之心法。以人欲之物,乃由外境而生。必须格除净尽,而吾心固有之良知,自可全体显现矣。固有之良知,即明德也。格之与致,皆所以明其明德也。明德既明,则意诚心正而身修矣。此匹夫匹妇皆能为之事也。若以推极吾之知识,穷尽天下事物之理,为格物致知者。乃枝末,非根本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能明其明德,则独善其身矣。若得位行道,以先觉觉后觉,则兼善天下矣。吾人未能人欲净尽,天理流行。必须多识前言往行,以为前途导师,日读诵而绎思之,必期于过日寡而德日崇,以至于德纯过无而后已。然曾子临终,尚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孔子以德不修,学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为忧。行年七十,尚欲天假数年,以期学易而免大过。虽曰以身说法,勉励后进。实属圣贤格致工夫,自强不息,了无已时也。山阴金兰生先生,辑先贤警策身心语句,为格言联璧。令学者如入宝山,随取而得。其功诚非浅鲜。维扬张瑞曾居士,少即奉为圭臬。继欲普饷同伦,乃详为校订。兼用褒贬圈法,标示其当法当戒者。俾阅者省心力而知去取,其用志可谓诚且挚矣。刻成,问序于余。因略述三才名义,与圣贤格致工夫,以期与本集所说,互相发明。令学者得亲切下手之工夫,而进德不息,以至与天地参而后已也。其具眼者,当不以余言为背谬也。(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 序)

注解:

  ①夜气(yè qì):儒家谓晚上静思所产生的良知善念,即人的本善之气。《孟子·告子上》:“牿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

  ②相埒(xiāng liè):相等。埒,等同;矮墙。

  ③圭臬(guī niè):土圭和水臬。古代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仪器。比喻典范、准则。

  ④俾(bǐ):使。

  ⑤发明(fā míng):创造性地阐发;发挥。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