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必先拿到戒律学院的毕业文凭才能进入龙喜大学学习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4-07-25 15:30:28
关键字:龙喜大学,戒律学院,净业三福,戒律,性德,戒律很重要
【 点击数:5728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78集  2014年7月18日 讲于 台南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净业三福”是戒律的基础

    请看《大经科注》第二百九十八页,倒数第五行最后一句看起:

    【解】普贤大士乃华严长子,其至德即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也。

    《华严经》在佛教里称为“经中之王”、“根本法论”。早年我初接触佛法,方东美先生把这部经介绍给我,告诉我这是大乘佛教概论,方老师用这个角度来看它,并且介绍我,清凉大师的《疏钞》、李长者的《合论》,做为重要的参考资料。我读了这部经之后,非常欢喜。

    ……

    普贤菩萨跟跟文殊这两位菩萨就是《华严》的表法。普贤表行门;文殊表解门。普贤在先,文殊在后,说明这个经重“行”,排名顺序有关系。像西方三圣,观音菩萨表行门,大势至菩萨表解门,也是第一是观世音,大势至排在第二,重行门。

    你看天台的三圣,当中释迦牟尼佛,文殊、普贤在天台,文殊摆在第一,普贤摆在第二,天台重“解”,“解”了以后“行”,重“解”。如果是用声闻众表法,那就是迦叶跟阿难,阿难代表解门,迦叶代表行门。我们看佛像,它怎么摆法,就知道这个法门宗要之所在。普贤在《华严》他是上首,排名第一,“华严”长子。他的大德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十大愿王重要,我们要不要学?要学。

    我们净宗学会成立,我提出“五科”就是五门,我们一定要做到。

    第一,“净业三福”,这三条十一句是大乘佛学里头最高的指导原则,告诉我们怎样入大乘。从什么地方下手?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净业三福”第一条四句,这个四句我们就落实在儒、释、道三个根。“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修十善业”落实在《十善业道经》,这是世间善法,是戒律的根本。

    这个四句做不到,你怎么能学戒律?所以它是做修戒律的基础。

    什么人能进佛门?善人。具足这四句这叫真正善人。你想学佛,佛欢迎你,你具足学佛的条件。没有这个基础入不了佛门,他在佛门不是真正的佛弟子。无论在家、出家这个第一福是必修的。

    修这个第一福不是学佛,他的果报不失人天身份。上品十善生天道,欲界天有六层;中品十善业道生人道;下品十善修罗道,人天善法,以这个基础向上提升入佛门。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二幅只有三句,“受持三皈”,我们现在学习《无量寿经》,每一堂课开课的时候,先皈依三宝,这就是受持三皈。“受”是接受,“持”是保持,不能舍掉。

    “三皈”是大乘最高的指导原则。人家问你修什么?第一条“皈依佛”,皈依佛的意思“觉而不迷”;“皈依法”是“正而不邪”;“皈依僧”是净而不染。我们在佛门学什么?学觉、正、净。觉不迷;正知正见,不是邪见;清净不染,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是出家人。出家人表法,看到出家人我们就想起“净业三福”;看到佛像我们也想起“净业三福”。这个总的纲领、总的方向,必须要掌握住,这是入佛门,接受“三皈”、“五戒”、“十善”。如果真的想学,在家可以学习《沙弥律仪》。《沙弥》通世出世间法,它有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应当学。

    第三福是大乘,大乘第一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净土是大乘,不发菩提心不能往生。“菩提心”是什么?早年我住美国的时候,将菩提心做了一个补充,我用《无量寿经》的经题上五个字,“清净、平等、觉”。

    ……

我们学海贤和尚,千万不要疏忽学他的健康长寿

     学佛、学大乘,要明了诸法实相,释迦牟尼佛讲《般若》讲了二十二年,讲什么?诸法实相。最重要的是把这个告诉我们。真正了解诸法实相,你真正放下了,不再会牵肠挂肚放不下了;凡是牵肠挂肚放不下,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你把这个假相当作真实,确确实实它不存在。包括我们的身体,是在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的频率下产生的假相,这个速度真叫“生灭同时”,所以佛法也称之为“不生不灭”。你说它生,它早已灭掉了。所以这个“不生不灭”是说这个意思,也可以说是不能说它生,也不能说它灭,它根本没生,它怎么会灭?!

    这是佛经里面讲的科学,物质真相被现代量子力学家揭秘了。这个秘密揭穿了,用的佛法是佛经上所说的,就是把这个物质不断的分,分到最后看看是什么,科学家用这个方法,把物质现象分到最后,没有了、空了,最小的物质现象,它不能分,再分就没有了,空的。这才是物质里最小的,科学家叫它做“微中子”,佛经里面叫它做“极微色”,极其微小的色,也叫它做“邻虚尘”,他跟虚空隔壁,也就不能再分,再分就没有了,这个被现代量子力学家发现了,真的跟佛经上讲的完全一样,她从哪里来的?它从念头来的,所以物质是假的,念头是真的。所以今天科学,新科学家提出一个定律,就是“以心控物”,就是用我们的念头控制物质,念头要好、要善。

    我们学海贤和尚,千万不要疏忽,学他的健康长寿,他一百一十二岁往生了,他的体力、他的精神,健康状况大概是四十多岁人的样子为什么那么健康?他没有杂念。他不需要医药;你要是有病的时候找他,他一定会把你治好。用什么药?在外面草地上随便拨拉一点东西来,你去吃,决定好。经过他手上拿,就变成药了。这个报告里头有,你要会听。那什么?他的意念加上去了,没有别的。他那个清净的念头能够治病的,你只要通过他的加持,病毒的细胞都会自动恢复正常。妙在此地,这是我们要懂得的!

    什么健康、保健全是假的,我们这些人用这个东西有效果,为什么会产生效果?你相信它有效果,它就有效果;那个人不相信的话,他用,就没有效果。所以病怎么好的?你的信心把它治好的。你相信医生、你相信医药,它能够治好你的病,如果你对医生怀疑、对这个医药怀疑,决定治不好。

    海贤老和尚从小遇到两桩事情,我们在这儿看到的。

    十二岁的时候,他种的一个大冬瓜被人偷了,他就小声的念:谁偷了我的冬瓜,叫他害疮长病。三天之后他那个堂弟弟害疮长病,就是他偷的,他那个婶娘叫他:你别念了,你看你弟弟就摘你一个冬瓜,你咒他,苦不堪言。他一听说,他没想到是真的,他马上改个念头:马上叫他好了,马上叫他好!两天之后他弟弟真好了。所以他才晓得念力有这么大的力量、能量,以后再不敢咒了,这是一次。

    第二次是十八岁,他腿上得了个痈疮,也苦不堪言。他妈妈替他找医生、找药,都没效果,于是他就觉悟到这是业障病,自己造的罪业感召的,这业障病医药没有能治的,想到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他就专念观音菩萨。念了一个多月,这个疮自然就好了,相信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一般人念没有效果,为什么?你心不清净,你心有疑惑,也就是没有诚敬心、没有恭敬心、没有清净心,所以你念不灵。他念为什么灵?他的心真诚、清净、恭敬,这样的心念就很灵。就这个道理,我们要学这个本事,用真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绝不要用妄心,我们的身体自然就调理好了。与其说是三宝加持,倒不如说是自性功德,自性的功德能量不可思议。

    你看《华严》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相信这句话是真的,一切众生个个都有像如来一样的智慧、一样的德能、一样的相好,要用信心、要用念力来转变,这个就对了,所以对人不能不恭敬。能修“礼敬诸佛”,你的念头就产生效果,为什么?普贤菩萨哪能不加持?!普贤在一切菩萨众里头是上首,普贤菩萨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他没有看错,他对一切诸佛统统礼敬。对人要行礼、有礼貌,对事认真负责,就是对事的礼敬;对物,就像这张桌子,把它摆得整整齐齐、擦得干干净净,是对它的礼敬。千万别搞错了!桌子是佛,每天给它磕头,这就错了,完全搞错了!它是佛没错,它是桌子的形式,我们不必对它跪着礼拜,摆整齐、擦干净,这对它的敬。统统在日常生活当中,你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这一天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接触到的,“毋不敬”。这《礼记》上的一句话,没有一样不是用恭敬心对待,这样的人他能不生净土吗?普贤十愿,愿愿都通西方极乐世界,不能疏忽!

    我每天念佛念十万声,我对人瞧不起、去对人不尊重,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为什么?你那十万声佛号是从没有恭敬心那个妄心念出来的,不作数!恭敬心跟阿弥陀佛才会起感应。

    为什么海贤老和尚念佛有感应?密切的感应、频繁的感应是在他往生那几天,原本曾经有一次,他说阿弥陀佛还要他再住两年,做个好样子给大家看,过了没多久,他告诉人说;老佛爷(他叫老佛爷就是阿弥陀佛)告诉他,这几天他可能就往生了,实际上佛告诉他(佛不告诉他他也知道,他听话),一定要有人把这本书送到他手上,这就是最后一次表法,表法圆满;这个法一表,佛就接引他到极乐世界去了。他也告诉几个老同参,大家听到:什么时候你告诉我,我们大家来为你助念。他笑一笑:助念不可靠,没有信心,我往生不要人助念,我自己念佛往生,最牢靠了。你看看他多有信心!信心从哪里来的?跟阿弥陀佛见面太多次了,不是假的,是真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学“礼敬诸佛”,对人、对事、对物都要有恭敬心。对人恭敬,有,对事、对物,不恭敬,你的恭敬心只有三分之一。圆满的恭敬心,是对人的礼敬、对物的礼敬、对事的礼敬事是认真负责去做,把事情做好,这才是普贤菩萨的“礼敬诸佛”。

一切真、善、美、慧都是性德

    【解】二者,称赞如来。

    你看这里用的字不一样了,“礼敬”是讲“诸佛”,“称赞”就变成“如来”了,“如来”跟佛“是一还是二?不一样!”诸佛“是从相上讲的。”如来“是从性上讲的”。那我们就明白了,“称赞”,要跟性德相应,就可以赞叹;如跟性德相违背,这不能赞叹,赞叹,大家学了怎么办?

    什么是性德?一切真、善、美、慧是性德,在中国古人讲,“五伦”是性德,“五常”是性德,“四维”、“八德”都是性德。在佛法里面讲,经教里面所说的,佛所为我们制定的这些戒律,“戒定慧”都是性德,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相应,要赞叹,要称扬赞叹;对它是一种赞美,也是恭敬。这里头有恭敬,别人看到、听到了,再向他学习,这就是榜样。如果是与性德相违背,不孝、不忠、不义,这是绝不赞叹,这就有差别了。

    “礼敬诸佛”是从相上讲的,这个人,再恶的人、五逆十恶,从相上讲,要不要礼敬?要礼敬。“称赞”就不一样了,这个里头的意思很深、很深,相上讲是平等的,性上不平等。我们在五十三参明显的看到,善财童子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里面有三个人只有礼敬、没有赞叹。这三个人,第一个是胜热婆罗门,他代表愚痴,三毒烦恼。所以善财童子对他没有称赞,有礼敬,跟对佛一样,见面的时候顶礼三拜、右绕三匝,向他请教,负面教材。第二个是甘露火王,甘露火王代表嗔恚,杀人不眨眼的,善财童子见他也是有礼敬,没有赞叹。第三个是密苏伐多女,她的身份是妓女,代表贪,贪嗔痴,她代表贪,善财童子去参访,有礼敬,没有称赞。其他的这些善知识,有礼敬,有赞叹;这三个人没有。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隐恶扬善,他做的好事,称赞他。他做的是不善的事,不利于自己,不利于社会大众,不称赞;也不必去毁谤,不必去批评,这就对了!“礼敬”、“称赞”都是大学问、是大德,不能不知道。

        ……

不修行讲出来的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且没有摄受力

    大乘经典,年轻人应当发心,专攻一部,十年你就成这一部经典的专家学者。你讲有人听,听到欢喜,自己要依教修行。不修行讲出来的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依照这个经典修行的是自己的心得报告,不一样,非常感动

    ……

    历代开悟的人有,现在开悟的人也有。因为时代不一样,真正开悟的人不说,像海贤老和尚他真的开悟,不讲。为什么不讲?你不相信,不相信还要加毁谤。开悟的人,他不求名,他也不求利,你相信,他跟你说;你不相信,他不跟说,连学校的老师都有这样的心态。

    ……

必先拿到戒律学院的毕业文凭才能进入龙喜大学学习

    章嘉大师,每次我离开他会送我到大门口,会叮咛我一句话,“戒律很重要”。就这一句,轻描淡写。所以他老人家圆寂,我在他火化炉旁边搭个帐篷住了三天,认真反省一下:三年,他都教我什么?这一回味,印象最深刻的“戒律很重要”,正是我们疏忽。为什么重要?再认真想想,我们把出世间法想成世间法了,没有想到戒律是超越轮回的方法,是超越十法界的方法。中国古圣先贤没有出六道,所以夏、商、周三代有兴、有革。宪法不是永恒不变的,过几年修定一次。那戒律为什么?戒律不能修订,修订就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了、就不能开悟了。这是多少年慢慢的琢磨才搞清楚、搞明白,章嘉大师这句话的提醒太重要了,我们能不能续佛慧命在这一句话。

    将来龙喜大学我坚持,要想入这个学校,先五年学戒。它有戒律学院,戒律学院学五年,五年拿到戒律学院的文凭,才可以学习经教。没有这个基础,不收!佛法才能够再兴,一定要依戒定慧,依戒得定,依定开慧。智慧开了,这个经典你才能契入,你才能真正听懂。这个理念从章嘉大师来的,要是没有他,我一辈子不会重视戒律,我认为那是古代的、印度古代的他们的生活方式,现在人有现在人生活方式,那就佛教变成学术了,那真是大错特错了,所以我三个老师少一个都不能成就。李老师是教我讲经的理念跟方法,这跟李老师学的。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印光法师文钞选读

净业良导序

   娑婆,生死险道也。极乐,常住家乡也。众生由一念不觉,入此险道,莫之能出。纵欲出此险道,归彼家乡。而生无慧目,不知所趣。若无良导,不但误入歧途,竟成背驰,且有堕坑落堑,丧身失命之忧。净土三经一论,以及一切大乘经论,皆导师也。但以文深义奥,初机不易领会。虽则无边妙义,具足无遗。而以暗钝心识当之,每致有疑而不能决,有信而不能生。因兹历代古德各垂言教,以逗时机。由是法流无壅,而群机悉蒙其利济矣。无名居士,自虽未度,志切度人。因将乐邦文类,及莲池,紫柏,憨山,蕅益,各集中之合时机者。录数十篇,以应初入法门之士。待其门径已得,然后遍阅全书,则知一滴之味,与大海之味,无二无别。而如来出世一大事因缘,唯净土一法,方能究竟畅佛本怀也。无名居士,扌为谦不敢自专,命(光)鉴定。因题之曰净业良导云。 (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 序)

注解:

   ①慧目(huì mù):佛教语,谓能悉知众生心想及过去、未来等的佛眼;泛指洞察一切的锐利眼光。

   ②扌(shǒu):同“手”。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