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医生医病不医命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4-07-10 11:08:35
关键字:医生医病不医命,医病不医命,寿命,健康,汤恩比博士,净业三福,保重身体,精神生活,四书
【 点击数:5390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72集  2014年7月7日 讲于 台南

 

汤恩比博士把世间文化存亡继绝完全寄托在中国人身上

 

  在七十年代(一九七零年代)那个时候,英国汤恩比博士,我们在这个世纪里头真正看到一个慈悲的人,爱护地球,爱护地球上所有的众生。

  汤恩比博士,他是一九七五年过世,过世的时候是八十五岁。在晚年最后的三、四年当中,他留下的一些著作(他的著作很丰富),最后这个三年的东西里面讲到这个地球,非常关心地球上的人还能不能够快乐的生活下去,还是要同归与灭亡。他说我们二十世纪跟二十一世纪交替,人走到这个岔路口,那只有两条路,走哪一条?灾难这条路,人为的灾难就是核武战争。他讲的什么?竞争,竞争升级就是斗争;斗争升级就是战争;战争爆发,整个地球毁灭。这是现在战争跟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战争不一样。任何一个时代战争,人没有能力毁灭地球;他说现在有这个能力,有核武、有生化,能够在短短的三、五天当中把整个地球上生命消灭掉,太可怕了!为了避免这个灾难,他希望人要觉悟。头有一个希望人类要彻底放下贪婪,能做得到吗?说得没错!大乘佛法讲“放下贪、嗔、痴”,那就能入佛门;心里面还有贪、嗔、痴,是在佛门之外、没入门。所以他说,他在晚年把世间文化存亡继绝完全寄托在中国人身

  他一生研究世界文化史,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非常赞叹!中国传统文化从小就教你要爱人。“爱”从哪里讲起?从父母。“父子有亲”是“五伦”第一句,亲爱!这个亲爱是真的,要用这种亲爱爱一切众生,中国人有这个心量,有历史可以作证明,许许多多。这三千年历史当中,很多小国、小族群跟中国文化融成一体,变成一家人,而且没有破坏他本有的文化,这是他最佩服的。不是我融你、要把你的消灭掉,不是的!你依旧还存在,而且还帮助你发扬光大,他说这是西方人没有的。西方人包容、同化你,他那个文化存在,你的文化要灭亡;不像中国是共存共荣,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在中国看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赞叹,希望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文化。中国人文化会带动全世界各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会欣欣向荣,都能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照顾、互助合作,那么整个地球上会出现太平盛世。

 

如果大家都学习《群书治要》,这个世界就有救了

 

  所以非常可惜,汤恩比没有看到《群书治要》;如果要看到《群书治要》,他一定会说:“就是这个!二十一世纪的书,如果大家都学习《群书治要》,这个世界就有救了,不至于遭到毁灭。”

  所以大慈悲心、无损害心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学佛了、学大乘了、做弥陀弟子,千万不能缺少;缺少,我们对不起阿弥陀佛,因为这个十条阿弥陀佛全做到了、弥勒菩萨也做到了。

  【解】二、无逼恼心。念佛之人,身心安静,于诸众生,常起大悲之心,深加愍伤,令得脱苦,是名无逼恼心。

  前面一条是“大慈”,第二条是“大悲”。“大慈”,没有损害人的念头;“大悲”不能逼迫人、不能让人生烦恼,要有怜悯心,这是佛菩萨。

  你学佛了,还要常常逼迫人,还要常常叫人生烦恼,你没有想到冤冤相报:你伤害别人,你会得到伤害的果报。

  世界,要讲的不好听,说穿了,这个世界到底怎么回事情?就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苦世界!

  佛能帮助我们离苦得乐,我们修这十种心就离苦得乐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爱人者,人恒爱之”,喜欢帮助别人的人,别人都来帮助你,因果就在眼前。

 

学佛人“三皈”很重要;修净土“净宗五行门”相当重要

 

  【解】三、乐守护心。念佛之人,于佛所说正法,当须不惜身命,守护爱惜,是名乐守护心。

  这个“乐(yào)”念去声,不念“乐(lè)”,念“乐yào)。“乐”是爱好、喜欢,喜欢守护。

  守护落实在哪里?落实在自己真正依教修行,这才叫守护。

  “净宗学会“是夏莲居老居士提倡的,老居士一生没有能力建立,没有这个机缘。我第一次到北京去访问黄念祖老居士,他把这个事情告诉我、嘱咐我,希望我在海外各地建立“净宗学会”,我答应了他。我们第一个会在温哥华建立的“加拿大净宗学会”,听说现在还在;第二个会在圣荷西,美国加州,距离旧金山不远的一个城市,“美国净宗学会”,现在还很兴旺,杨一华居士在主持。我写了个“缘起”,用非常简单的方法定了行门五个科目,也就是讲的戒律。我们念佛人要守这个五个科目

  第一个科目是“净业三福”,它是净宗最高的指导原则,佛在《观无量寿经》上说的,三条。第一条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第一条。第一条是佛的普世教育(人天法),我们把它落实在《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道家的《感应篇》;最后一句“修十善业”,《十善业道经》,我们称它为儒、释、道的三个根。从这个地方奠基础,要认真学习、要真干!

  第二福是从第一福的基础上再向上提升,没有第一哪来的第二?!就像盖三层楼一样,没有第一层就没有第二层。

  第二层是小乘,“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就这三句。“三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时一刻不能离开。

  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皈依老师,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告诉我,这“三皈”就像我们在台湾,那个时候从台北到高雄坐火车,这“三皈”是什么?就是火车票,你有这张票才能上车;而且时时保留着,路上要查票,不能丢掉,到达站后这票要交回去。他说“三皈依”就像这一张票一样,时时刻刻不能离开,离开你就不是佛弟子了。

  “佛”是什么?佛是觉悟。皈依佛就是觉而不迷,意思要懂,佛就保佑你了,你觉悟就不迷惑了。

  皈依“法”,法是什么?法是戒律、禅定、经教,一而三,三而一。你看每一部经里头都有戒、定、慧。有戒,我们知道怎么做,不能没有戒律。《无量寿经》讲戒律很多,专讲戒律,三十二到三十七品,六品经专讲戒律,细说“五戒”、“十善”,知道该怎么做法。禅是清净心。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也叫你要用什么心。禅是真心,要用真心处事待人接物,不能用妄心,用妄心就错了。

  “僧”是清净的意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对待僧要恭敬,他对我们有恩德,为什么?他提醒我们,我们看到出家人的样子马上就回光返照:我要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他穿上这个衣服,剃了头,表法的。

  看到佛像就想到觉而不迷;看到经典就想到法,正而不邪;看到出家人就想到清净,净而不染。所以住世三宝对我们管用,要没有这个,没有人提醒我们,我们会常常忘掉;有这三宝常常在我们面前时时刻刻提醒,这就是功德。

  海贤老和尚一句佛号念了九十二年,念到明心见性,念到大彻大悟,给学佛人,在这个大时代做出最好的榜样。这个人虽然他不认识字,“戒、定、慧”三学他达到了圆满,他开悟了,许多事迹一般人不知道,偶尔现一现,有人把它记住了;平常小的没有人记,就传不下来了。 

  里面我们明显是记了两桩事情:

  一个是水沟,天气旱,干旱很久了,他带着大家清理水沟。别人也不好意思问他:干旱成这个样子,修理水沟干什么?第二天就下了倾盆大雨,下了几个小时,水沟统统清好,每一个房间里没有进水,所以有人说他有神通。

  还有人家烧这个稻草,烟熏到这个身上,他们正在那里读经。老和尚不认识字,老和尚没有读经,有几个出家人在读经,感到烟熏得呛的,他拿了一个塑胶的,大概是塑胶袋子一样,把它当作扇子,把那个烟扇一扇,那个烟就跑掉了、就没有了,反过头,溜走了。

  偶尔现的这些事情,这是被别人抓住了,记下来了。那我们相信像这些事情,在日常生活当中常有,你没有注意到,感应不可思议。

  所以,守护要护自己的境界,要护自己的禅心。心只要净,就生智慧。清净心生智慧,平等心生智慧,终极的目标大彻大悟,这觉了,这要守护

 

医生医病不医命

 

  【解】四,无执着心。念佛之人,常以智慧观察于一切法,不生执着,是名无执着心。

  “执着”,大、小乘经里面叫它做“见思烦恼”。“见”是什么?看错了。“思”,想错了。见思烦恼,世尊为了方便教学把它分为十条,五种见惑,五种思惑。

  见惑是五种,第一个“身见”,执着身是我,哪一个人不执着身是我?哪一个人不爱惜这个身体?爱惜身体怎么办?能把这个身体保住吗?保不住。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好,“医生能医病不能医命”。你寿命到了,医生对你无可奈何,为什么?寿命到了。

  我住在香港,邻居有一个同年的老先生,香港人,这个老先生大家看不出来,他懂好几国的语言;年轻的时候,世界几乎他都游历到了,有语言天才,八十八岁。我这次到台湾来,我出来的时候,他送我上车。前几天,听说过世了,我都很想念他,人命无常。他的夫人还在,老夫妻每天早上出来散步,我们一定会碰头。人有命,有业障。

 

怎样保重身体?

 

  怎样保重身体?身体是物质现象。前面我们说过了,物质从哪来的?从念头来的,从心想生。那换句话说我们的心想要好,心都是想好的,都是想善的,纯净纯善,身体当然没问题。我们纵然带着病毒的细胞,都能恢复正常,心地重要,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重要。

  海贤老和尚活了一百一十二岁,他吃的是什么?他用的是什么?住在一个是破庙、小庙,小瓦房,那个送给人,人家都不要的;在非常偏僻的地方,没有人去烧香,没有香火,没有供养,没有收入,人都不去。靠什么生活?靠耕种。寺庙附近有很多地是没有主的,他去开荒,开出来种粮食、种蔬菜、种水果。他有体力,精神又好,头脑灵活,一百一十二岁的身体,跟年轻人没有两样;他还爬树,到树上去摘柿子,水果熟了上树去摘,一百一十二岁干这个事情。

  往生的那一天,他是晚上往生的,白天从早到晚在菜园里面工作,干了一天,拔草、浇水、整地,晚上走了。他预知时至,有人告诉,他的老同参跟他讲:你要走的时候我替你助念。他告诉人家,不要,不要助念,助念不牢靠,我自己念佛,自己往生。他真的是自己,自己念佛,走的这天晚上跟平常不一样,敲引磬念佛,平常拜佛的时候不敲引磬,临走这天晚上,敲引磬念佛,别人很大意,没有注意到,老和尚还在那里拜佛,他们就睡觉去了。到第二天早晨做了早课,看老和尚房间里灯是亮的,老和尚房间从来灯都不开的,这天晚上亮的,进去看了,走了,一点都不麻烦人。什么事情都自己干,一百一十二岁。

--------------------------------------------------------------------------------

 

印光法师文钞选读

 

四书蕅益解重刻序

 

   道在人心,如水在地。虽高原平地,了不见水。苟穴土而求之,无不得者。水喻吾心固有之明德,土喻吾心幻现之物欲。果能格物致知,无有不能明其明德者。然穴土取水,人无不施工求之,以非水不能生活故也。而道本心具,人多不肯施工。致物欲锢蔽真知,不知希圣希贤,甘心自暴自弃。由兹丧法身以失慧命,生作走肉行尸,死与草木同腐,可不哀哉四书者,孔门上继往圣,下开来学,俾由格物致知以自明其明德,然后推而至于家国天下,俾家国天下之人,各皆明其明德之大经大法也。前乎此者,虽其说之详略不同,而其旨同。后乎此者,虽其机之利钝有异,而其效无异。诚可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万世师表,百代儒宗也。其大纲在于明明德修道。其下手最亲切处,在于格物慎独,克己复礼,主敬存诚学者果能一言一字皆向自己身心体究。虽一介匹夫,其经天纬地参赞化育之道,何难得自本心。俾圣贤垂训一番苦心,不成徒设,而为乾坤大父大母增光,不愧与天地并称三才。可不自勉乎哉。如来大法,自汉东传。至唐而各宗悉备,禅道大兴。高人林立,随机接物。由是濂洛关闽以迄元明诸儒,各取佛法要义以发挥儒宗,俾孔颜心法,绝而复续。其用静坐参究,以期开悟者,莫不以佛法是则是效。故有功深力极,临终预知时至,谈笑坐逝者甚多。其诚意正心,固足为儒门师表。但欲自护门庭,于所取法者,不唯不加表彰,或反故为辟驳,以企后学尊己之道,不入佛法。然亦徒为是举。不思己既阴取阳排,后学岂无见过于师之人。适见其心量狭小,而诚意正心之不无罅漏也。深可痛惜。明末蕅益大师,系法身大士,乘愿示生。初读儒书,即效先儒辟佛,而实未知佛之所以为佛。后读佛经,始悔前愆,随即殚精研究,方知佛法乃一切诸法之本。其有辟驳者,非掩耳盗铃,即未见颜色之瞽论也。遂发心出家,弘扬法化。一生注述经论四十余种,卷盈数百。莫不言言见谛,语语超宗,如走盘珠,利益无尽。又念儒宗,上焉者取佛法以自益,终难究竟贯通。下焉者习词章以自足,多造谤法恶业。中心痛伤,欲为救援。因取四书周易,以佛法释之。解论语孟子,则略示大义。解中庸大学,则直指心源。盖以秉法华开权显实之义,以圆顿教理,释治世语言。俾灵山泗水之心法,彻底显露,了无余蕴。其取佛法以自益者,即得究竟实益。即专习词章之流,由兹知佛法广大,不易测度。亦当顿息邪见,渐生正信。知格除物欲,自能明其明德。由是而力求之,当直接孔颜心传。其利益岂能让宋元明诸儒独得也已。近来各界,眼界大开。天姿高者,无不研究佛法。一唱百和,靡然风从。既知即心本具佛性,无始无终,具足常乐我净真实功德。岂肯当仁固让,见义不为,高推圣境,自处凡愚乎哉。以故伟人名士,率多吃素念佛,笃修净业。企其生见佛性,死生佛国而已。郁九龄施调梅二居士,宿具灵根,笃信佛法。一见四书蕅益解,不胜欢喜。谓此书直指当人一念,大明儒释心法。于世出世法,融通贯彻。俾上中下根,随机受益。深则见深,不妨直契菩提。浅则见浅,亦可渐种善根。即欲刊板,用广流通。以此功德,恭祝现在椿萱,寿登期颐,百年报尽,神归安养。过去父母,宿业消除,蒙佛接引,往生净土。祈序于光,企告来哲。光自愧昔作阐提,毁谤佛法。以致业障覆心,悟证无由。喜彼之请,企一切人,于佛法中,咸生正信。庶可业障同消,而心光俱皆发现矣。周易禅解,金陵已刻。孟子择乳,兵燹后失传。杨仁山居士求之东瀛,亦不可得,惜哉。(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 序)

注解:

  ①苟(gǒu):姑且;随便;假设;如果。

  ②俾(bǐ):使。

  ③濂洛关闽(lián luò guān mǐn):宋 代理学的四个学派。“濂”指濂溪、周敦颐 ;“洛”指洛阳程颢、程颐 ;“关”指关中张载;“闽”指讲学于福建的朱熹。明李贽《德业儒臣前论》:“惟此言出,而后宋人直以 濂、洛、关、闽接孟氏之传,谓为知言云。”

  ④罅漏(xià lòu):裂缝和漏穴,比喻事物的漏洞;缺失。罅,缝隙;裂缝。

  ⑤愆(qiān):罪过;过失。

  ⑥殚精(dān jīng):竭尽精思;精心。殚,竭尽。

  ⑦瞽(gǔ ):盲人;瞎子。

  ⑧椿萱(chūn xuān):比喻父母。椿,香椿,落叶乔木,嫩枝叶有香味,可食,简称“椿”。如“椿芽”、“椿龄”(祝人长寿之辞)、“椿庭”(古称父亲)、“椿萱”(父母的代称)。萱,萱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条状披针形,花黄色或红黄色,供观赏,亦称“金针菜”;简称“萱”,如“萱堂”(借指母亲或母亲居住的地方)。

  ⑨期颐(qī yí):一百岁。以一百岁为“期”。颐,养。

  ⑩阐提(chǎn tí):佛教语。“一阐提”的略称。 佛教名词。梵语Icchantika的音译,亦译“一阐提迦”,略称“阐提”。意为“不具信”,或称“断善根”。佛教用以称呼不具信心、断了成佛善根的人。

  ⑾兵燹(bīng xiǎn):因战乱而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燹,野火;多指兵乱中纵火焚烧。

  ⑿东瀛(dōng yíng):东海;指日本。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