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学经教要学门道,要懂得老师的思想、理念、方法、经验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4-07-08 16:23:54
关键字:五经一论,弘一大师,律宗,海贤老和尚,普贤行,一门深入,经教,讲经
【 点击数:3874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71集  2014年7月6日 讲于 台南

 

“五经一论”随便用哪一种都行,全修也行,贵在“专”

 

  【解】《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于逝多林中,发十大愿王。

  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解】继云:“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剎那。”

  这就讲修普贤十愿、求生净土。谁发这个心?近代我们看到有一个人——弘一大师(李叔同)。我们相信对于这个名字大家很熟悉,在近代出家人当中,对戒律有研究的他是一个,非常难得!他平常功课就是《普贤行愿品》,《华严经》最后在一卷“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一品经大师念得很熟,完全能背诵。他以这个做早晚课,求生净土他成功了。

  净土在晚近主要的经论是“五经一论”。在两百年前没有,只有“三经一论”。“三经”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这“净土三经”。

  “一论”是《往生论》,天亲菩萨的学习报告。天亲菩萨往生极乐世界,告诉我们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说了二十九种,这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不是听别人说的,来给我们作证,所以“三经一论”。

  这第四部经就是《普贤行愿品》,是清朝末年魏默深,咸丰年间,彭际清是做了一个《无量寿经》节本,作得非常好!用康僧铠的本子。这个本子也流通。民国初年,丁福保居士给《无量寿经》做了一个注解,叫《笺注》,他用的本子就是这一个节本,彭际清的节本。魏默深是咸丰年间人,也就是慈禧太后专政的时代,他有《无量寿经》的会集本。会集得也不错,里面还是有问题,不能算是最好的本子。

  会集难!太不容易了。后人有行家(内行的人)挑毛病,这一被人挑出来了,不能称为善本。

  所以到民国初年,抗战之前,夏莲居老居士发心重新再会集。三年,他是依照魏默深这个本子做底本,等于说再把它修改、把它订正,希望成一个本子,所以他的初稿三年完成。这就是用这个魏默深的本子,我们这有一本,就是这个本子,这个《无量寿经》是夏莲老最初这个版本。以后又用了七年是时间,总共十年。这七年就是每一天都在斟酌、都在改动,成为现在的定本。

  这个本子最初,这是一九四三年印的,分全经为三十七品,大概是用“三十七道品”,分为三十七品。慈舟法师有科判;现在的定本以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所以他用四十八品。自己挑、自己找,到找不到毛病,这才算定本。魏默深会集没有用这么长的时间、也没这么认真。夏莲老,这为世尊往后末法九千年众生修净土能往生做出最大的贡献,这是我们要感恩的。黄念祖老居士是他的学生,他嘱咐念公要为这个经作一个注解。一直到念老晚年,身体很不好,环境、缘分具足,开始注经。用什么方法注?以经注经,用这个方法

  ……

  【解】继云:“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剎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

  “威”你的威德,势力,你带不走,没有一样能带走,第一句是身体,这个肉身带不走,一切诸根都败坏了,身体带不走。第二句说你的家亲眷属带不走,你所亲爱的人永远不再见面了。第三个说你的威势,你做的大官,你发的大财,没有一样能带走。

  【解】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

  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带走,真正带走的是什么?

  【解】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普贤菩萨传给你的这十大愿王,这个你带去了,“于一切时引导其前,”它起作用,十大愿王在引导你,“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弘一大师专修这个法门,净土五经他就选了《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比这个更简单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清朝乾隆年间慈云灌顶大师给《圆通章》做了一个疏钞,就是做了一个注解,说得很详细,这个本子我过去学过、过去讲过,好像有这个录音带。那个时候没有录像,有录音。

  “五经一论”,一共六种,随便用哪一种都行;全修也行。全修就六样,分量不多,选择一、二种也行,最重要要专,“教之道,贵以专”,佛法里提出来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弘一大师一生专修《普贤行愿品》。

  【解】到已,即见阿弥陀佛。

  到达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普贤十愿,“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除业障,常随佛学,请转法轮,请佛住世”,这个七句是愿,后面三句是“回向”,要能把它落实;“请转法轮”是请讲经;“请佛住世”那就是建立道场请人讲经,租借一个道场都可以,临时搭个道场都行,因为一部经讲完了,这个法会圆满了。但是总不如请一个法师常住在这个世间,教化一方。这个以前李老师告诉过我,古往今来真正有成就的,都是住在一个地方,一生不离开,住几十年。像他老人家在台中住了三十八年,才能有成就。

  一部经、两部经就能真正开悟有成就的太少了。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根性利的人少,觉悟的人少,迷惑的人多,业障重的人多,不可能听几部经他就听明白了。要重复去听。不过现在有一个好处,过去没有的。现在有光盘,可以不断反复去听,好,叫一门深入。你请个法师,你让他一遍一遍反复的讲,他做不到;可是这一部经的光盘,我们反复的听,这不难。

  ……

  有几个同学学得很好,继续不断,五年、十年之后都是我们佛门,出家的是大德、是高僧;在家是高士,像夏莲居、像黄念老、像李炳南老居士,都称为一代宗师,住在一个地区教化一方。众生之福、国家之福,佛法教学那一方,人心善良,灾难也能化解。

   【解】又 ,偈云,愿我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这是普贤菩萨说的,这个偈子在“四十华严”第三十九卷。我就看到普贤文殊的偈子,才知道他们两个人怎么成就的,念阿弥陀佛成就的。

 

学经教要学门道,要懂得老师的思想、理念、方法、经验

 

  【解】愿我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重生界……。

  这是普贤菩萨,我能相信净土是这两首偈引导的。在这个之前,李老师,忏云法师都劝我修净土,我都没有接受。我在台中住了那些年,跟李老师学经教学了三十多部,学大经《楞严》三年;《华严经》不长,我大概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八十卷《华严》我听了一卷,后面我就能讲了,就不必听了,他老人家用的是参考资料,是清凉大师的《疏钞》,我手上也有一套《疏钞》,他在台中讲,我在台北讲;他一个星期讲一次,我一星期讲三次,所以我两年就追上他的进度。学经教要学门道,老师的思想、老师的理念、老师的方法、老师的经验,我都懂得。我在台中学这些管用,所以复讲遍数也多。

  到哪里去复讲?有一个人听,我都给他讲,没有人听,那个时候有录音机,方便了,我买了个小录音机,我讲,录音机听。录下去之后我再打开,我再听我讲,锲而不舍。老师教给我,他说打拳的人,拳不离手,天天要练;唱歌的人、唱戏的人每一天都要吊嗓子,三个月不吊嗓子他就不能唱了。讲经亦如是,讲经的人三个月不讲,生疏了到以后就讲不下去了。一天都不能停。

  我在轻的时候,在缘最殊胜的时候,每一个星期讲三十多个小时;初到美国的时候一天讲九个小时。美国没有办法听你讲,没有人听,他们只有星期六、星期天是假期,可以来听经,星期五的晚上、星期六一天、星期天的上午(下午他准备明天的工作),所以时间这么短,那我们怎么办?星期六上午三个小时、下午三个小时、晚上三个小时,九个小时。他们是坐在台下听的,我是站在讲台讲,我要站九个小时,所以法缘很殊胜。定的两个时间,星期五的晚上、星期六的一天,所以远道的同学他们都开车来,来住一晚上,来听经;星期六晚上听完经回家。

  所以现在我常常还是想着保持四个小时,上午两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现在在此地,同修们热心来帮我调理身体,上午的时间就调身体,所以下午,我们还是希望有两个小时在一起共同学习。

  所以这一首偈诸位就晓得,我真正相信净土,真正接受净土,普贤菩萨,接着文殊菩萨,他们两个的愿文在一起。

 

海贤老和尚九十二年的是普贤行

 

  【解】又,文殊发愿经,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生彼佛国己,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如是两大士,发殊胜大愿,求生极乐。可全一切菩萨,皆仰信,文殊之大智,入,普贤之大行,普导众生,同归极乐。

  我们年轻,学佛了,确实对于文殊、普贤这两位菩萨特别的恭敬、特别的欢喜,一个代表无量智慧,一个代表无上的大行。文殊说法,普贤真干。像我们现在看到的海贤老和尚,他修的是普贤行。我们细心观察,十大愿王每一天他都做到了,做得那么圆满,做得那么微妙,不懂的人完全看不出来,明白看到太奇妙了。九十二年修什么?普贤行。普贤行里头一定有文殊智,解、行是一不是二,有解必有行,有行必有解。贤公老和尚没有透漏信息,没告诉人,我们要会看。他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应该在什么时候?我是细心去观察,功夫成片三十岁以前得到。他二十岁开始念佛,我相信二十几岁的时候功夫成片得到了,一般讲三、四年;再过个四、五年继续不断的努力,他能念到事一心不乱,也就是清净心现前了,三十岁前;四十岁前后念到理一心不乱,就是禅宗的明心见性,所以他什么都知道,见性的人才可以说,没有见性的人不可以说。他就是不讲,你要问他,笑而不答,那就是他的回答。真的清楚,真的明白了,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三世没有障碍。为什么不往生?阿弥陀佛的意思。他自己透漏了,他说,我有好几次求阿弥陀佛带我到极乐世界。他说,老佛爷讲,你修行很好,希望在世间多住几年给大家做个榜样,所以他是使命,这个使命就是表法,表法就是做榜样给我们看。你看他说的“我好几次”,那说明,他见阿弥陀佛,他见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不是一次不是两次,好几次。我们在历史上看到,慧远大师一生见极乐世界四次,所以我相信,海贤老和尚见阿弥陀佛,见极乐世界应该在十次以上,他时间长,九十二年。所以跟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很熟了,真的什么时候都能去得了。

  佛留他在这个世间表法,这是慈悲到极处,弥陀的慈悲,加持他让他健康长寿。一百一十二岁,精神体力就跟四五十岁的人一样,这让人羡慕,一般人老了,精神体力都衰了,他老而不衰,什么活他都干。精神体力充沛,这是让人最佩服的地方。你们五六十岁不能走路,他来做。

  所以这个碟,我劝导同学每天要看三遍、念一万声佛号,一年不间断,我相信,海贤老和尚这片光碟,对你起意想不到的作用,为什么?你对于净土真信了,真发愿了,你向他看齐,你会有他一样的成就。如果你肯表法,肯发心做表法,阿弥陀佛会延长你的寿命。我对于海贤老和尚一百一十二岁,我认为那个寿命不是他本来的,他本来的寿命应该是七八十岁。会延长那么多,那是阿弥陀佛把他延长的,不是他自己本来的。

  所以真正发心学习会有成就,阿弥陀佛会帮助你,因为阿弥陀佛需要你,需要有很好表法的人来弘扬净土。

  今天学习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印光法师文钞选读

 

重刻安士全书序二

 

    淫杀二业,乃一切众生生死根本。最难断者唯淫,最易犯者唯杀。二者之中,淫则稍知自爱者犹能制而不犯。然欲其意地清净,了无丝毫蒂芥者,唯断惑证真之阿罗汉方能之耳。余则爱染习气,虽有厚薄不同。要皆缠绵固结于心识之中,从劫至劫,莫能解脱。杀则世皆视为固然。以我之强,陵彼之弱。以彼之肉,充我之腹。只顾一时适口,谁信历劫酬偿。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古德云,欲得天下无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又云,欲知世间刀兵劫,须听屠门半夜声。既有其因,必招其果。不思则已,思之大可畏也。安士先生恭禀佛敕,特垂哀愍。因著欲海回狂以戒淫,万善先资以戒杀。征引事实,详示因果。切企举世之人,同怀乾父坤母,民胞物与之真心。永断伤风乱伦,以强陵弱之恶念。又欲同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将文昌帝君阴骘文详加注释。俾日用云为,居心行事,大而治国安民,小而一言一念,咸备法戒,悉存龟鉴。由兹古圣先贤之主敬慎独,正心诚意,不至徒存空谈而已。如上三种,文词理致,莫不冠古超今,翼经辅治。以其以奇才妙悟,取佛祖圣贤之心法,而以雅俗同观之笔墨发挥之故也。虽然已能戒淫戒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若不了生脱死,安能保其生生世世不失操持。则恒生善道,广修福慧,不堕恶趣,彼此酬偿者,有几人哉。而了生脱死,岂易言乎。唯力修定慧,断惑证真者,方能究竟自由。余则纵令尊为天帝,上而至于非非想天,福寿八万大劫。皆属被善恶业力之所缚著,随善恶业力之所轮转耳。因是特依如来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法,荟萃净土经论要义,辑为一书,名曰西归直指若能一阅是书,谛信不疑,生信发愿,求生西方。无论根机之利钝,罪业之轻重,与夫工夫之浅深,但能信愿真切,持佛名号,无不临命终时,蒙佛慈力,接引往生。既往生已,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悟自心于当念,证觉道于将来,其义理利益,唯证方知,固非笔舌所能形容也。此系以己信愿,感佛慈悲,感应道交,获斯巨益。较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其难易奚啻天地悬隔而已。现今外洋各国大战数年,我国始因意见不同,竟成南北相攻。加以数年以来,水风旱潦,地震土匪瘟疫等灾,频迭见告。统计中外所伤亡者,不下万万。痛心疾首,惨不忍闻。不慧滥厕僧伦,未证道果。徒存伤世之心,毫无济人之力。有同乡芹浦刘在霄先生者,清介之士也。世德相承,笃信佛法。今夏来山见访,谈及近来中外情景。戚然曰,有何妙法,能为救护。余曰,此是苦果,果必有因。若欲救苦,须令断因。因断则果无从生矣。故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遂将安士全书示之,企其刊板广传,普令见闻,同登觉岸。先生不胜欢喜,即令其甥赵步云出资七百元,祈余代任刊事。忆昔戊申,曾劝李天桂刊板于蜀,彼即祈余作序。后以因缘不具,事竟未行。今蒙刘公毅然赞成,殆非小缘。窃以袁了凡四训,为改过迁善之嘉言。俞净意一记,为至诚格天之懿行。其发挥事理,操持工夫,最为严厉纯笃,精详曲尽。因分附于阴骘文广义三卷之后。莲池戒杀放生文,为灭残忍魔军之慈悲主帅。省庵不净观等颂,为灭贪欲魔军之净行猛将。省庵劝发菩提心文,为沉沦苦海众生之普度慈航。爰附于三种法门之后。譬如添花锦上,置灯镜旁,光华灿烂,悦人心目。果能读之,则不忠不恕之念,忽尔冰消。自利利他之心,油然云起。从兹步步入胜,渐入渐深。不知不觉,即凡情而成圣智矣。庶可了生脱死,永出轮回。面礼弥陀,亲蒙授记。谨为阅此书者贺曰,久沉业海,忽遇慈航。遵行忠恕,归命觉皇。信真愿切,执谢情亡。感应道交,觐无量光。余详戊申序中,兹不复赘。(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 序)

注解:

  ①啖(dàn):吃或给人吃;拿利益引诱人。

  ②敕(chì):诫。

  ③龟鉴(guī jiàn):也说“龟镜”。龟可以卜吉凶,镜可以比美丑。故以喻借鉴前事。比喻可供人对照学习的榜样或引以为戒的教训。鉴,镜子。

  ④翼(yì):帮助;辅佐。

  ⑤奚啻(xī chì):亦作“ 奚翅 ”。何止;岂但。

  ⑥清介(qīng jiè):清正耿直。

  ⑦殆(dài):大概;几乎。

  ⑧窃(qiè):谦辞,指自己。

  ⑨爰(yuán):于是。

  ⑩觐(jìn):见。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