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如果未来出现“世界国家”,定是由中国人、中国文化领导

  来源:净宗经教网 录入时间:2019-01-02 07:26:58
关键字:世界国家,中国文化,群书治要,党校,安士全书,解门,行门,戒律,中国文化,领导世界,二十一世纪
【 点击数:5873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点击右侧红字??《净土宗学佛课程大汇总》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70集  2014年7月4日 讲于 台南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学佛的解门和行门 

  【解】至于《会疏》云:“体遍法界,故曰普。位邻极圣,故曰贤。” 是为位中普贤,乃等觉菩萨也。

  大乘经里头称普贤菩萨多半都是说“位中普贤”。华严会上文殊、普贤都是位中人,也就是等觉菩萨。

  【解】《会疏》又云:“能导御一切,

  “导”是教导、引导,带路的人。“御”是驾驭,也就是“导御”两个字我们今天讲的教授、教师是这样一种身份,能够导御一切众生。这一些众生里面包括四十位法身大士,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他们接受等觉菩萨的教化。下面三乘菩萨、缘觉、声闻,再下面六道众生,这是说菩萨菩萨帮助诸佛如来教化一切众生。

  【解】发十大愿王。

  像《华严经》上所说的,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菩萨具体的表法,真的做出来给我们看。

  五十三参第一参是吉祥云比丘,他代表初住菩萨??圆教初住。普贤菩萨化身为五十三位善知识,统统是普贤菩萨化身。四十一个位次我们清清楚楚地看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发十大愿王,从“礼敬诸佛”到“普皆回向”。

  【解】愿西方往生。

  这一句比什么都重要!如何叫大家一生当中证得究竟圆满?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地方特别要注意到,四十位法身大士接受普贤菩萨的教导,都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解】特翼赞弥陀。

  “翼”是羽翼。他跟文殊菩萨两个人,也是帮助阿弥陀佛,接引十方信愿往生的菩萨们,往生到极乐世界,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

  【解】故于此经是为上首。

  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普贤菩萨在座,是菩萨众里面的上首。

  【解】又《探玄记》曰:“德周法界曰普,至顺调善曰贤。” 《大日经疏一》曰:“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

  无量无边的功德周边法界,这是“普”的意思。“贤”是最妙善义,像中国老祖宗在《大学》里面所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个“最妙善”就是“止于至善”。“至善”是什么?是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才叫“至善”,祖师大德为我们称的“妙善”,最妙善。

  【解】谓菩提心所起愿行。

  发愿,我们在这个地方看到标准了,要什么样的标准去发愿?要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本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就是菩提心。

  通常经论里面告诉我们,菩提心的“体”是真诚心,菩提心的“用”是深心、大悲心。深心是自受用;真心对自己叫深心,对大众叫大慈大悲我们为了学习方便起见,把发菩提心写了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心是菩提心的本体。菩提心的作用对自己就是清净、平等、觉。菩提心一发你的心就清净了、就平等了,觉而不迷,对待一切众生决定是大慈大悲,他受用;清净、平等、觉是自受用。清净没有染污了,平等没有分别了,觉就不迷了,菩提心一发自自然然。下一联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最后归到净土,这是菩提心所起的愿。“愿”是十大愿。“行”是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

  【解】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

  跟《大学》里头所说的“止于至善”是一个境界。

  【解】备具众德,故以为名。

  名是菩萨的德号,普贤菩萨。

  【解】普贤、文殊乃释迦如来之二胁士,侍佛左右。

  我们中国大乘贤首宗,也就是华严宗,所供养的佛像,当中是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佛的左手是文殊菩萨,右手一边是普贤菩萨,这叫“胁士”,是释迦如来的两位助手,真正得力的助手。文殊、普贤这两位菩萨,文殊代表“解”,表智慧;普贤代表“行”。华严会上文殊排名第二,普贤排名第一。

  这个排名先后有关系,就是这一个法门、这一个宗派,是重在“解”,还是重在“行”。如果文殊摆在第一重在“解门”;普贤摆在第一它重在“行门”。那我们一看就晓得,华严重在“行门”;我们净土宗也是重在“行门”。

  净土宗阿弥陀佛的两位胁士是观音、势至,观音排名第一,大势至排名第二。观音菩萨代表“行门”;大势至菩萨代表“解门”、代表智慧。跟华严表法的义趣相同,都是重在“行”。普贤行,十大愿全包括了。净土行,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帮助阿弥陀佛,以三十二应(三十二种应身),普遍示现在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接引众生往生净土。所以他们站在佛的左右两边。 

释迦牟尼佛的一举一动是身教,记录下来就变成戒律 

  【解】乃释尊会中上首,在华严会上,亦是上首。又普贤菩萨为一切诸佛之长子。

  《华严经》上说的,文殊为庶男,庶男是老二。老大,大哥是普贤,文殊是老二,表法的意思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

  【解】《四十华严经四十颂》曰:“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可见普贤正是如来法身之所流现,化作等觉大士,襄赞释尊,演唱圣教。

  底下的这个“四十”是第四十卷,也就是《四十华严》是《普贤菩萨行愿品》,全经有四十卷,最后一卷偈颂里头有这两句:“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

  经中告诉我们,文殊、普贤都是如来法身变现出来的,法身之所流现完全是讲自性。能大师告诉我们“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万法里头包括诸佛菩萨在十法界里头,现身教学,都包括在其中,一法不漏,这是自性流现的。

   “化作”这是变化,做为应身、应化身来帮助释迦牟尼佛,协助释迦牟尼佛演唱圣教。“唱”是讲经说法。“演”是表演,做出来给我们看。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他的一举一动是身教。把释迦牟尼佛从早到晚,他的生活状况记录下来,就变成戒律。学戒律就是学习释迦牟尼佛的生活,释迦牟尼佛处事待人接物,那样的智慧、那样的威仪,这属于“律”。律”是行门;教是解门,着重在解。

  “行门”里头有两种,一种从言教,这里头包含着华严贤首宗、天台法华宗、三论,还有法相唯识、律宗、净土宗,都包括在“教”里面;除了“教”之外,还有一个叫教外别传??禅宗。总的来说叫“三学”,戒学、禅宗代表“定学”,“教下”就是属于“教学”。这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统统都包含尽了。 

真发心学佛、学净土,不求,文殊菩萨也会照顾 

  【科】庚二、禅净不二

  【经】文殊师利菩萨。

  【解】“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亦云曼殊室利。

  这是梵文音译过来的。

  【解】此云妙首,亦云妙吉祥,亦云妙德。

  “妙”是妙法、妙慧、妙行、妙德,都可以讲得通。“妙首”很好,一切妙里头摆在第一。

  【解】是诸佛之师。

  大家很多人知道文殊是七佛之师。

  【解】《放钵经》曰:“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

  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释迦牟尼佛做过他学生。学生示现成佛,老师示现做他的学生。就像舞台表演一样,学生唱个主角,老师跑龙套,这个在戏剧里头常有,很平常!老师来唱配角,唱主角的是学生。文殊师利菩萨在诸佛会下做配角的就太多太多了!佛佛道同、佛佛平等,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要知道,没有这高、那低的,没有!佛法是平等法。到法身菩萨就入了平等的境界了。

  【解】过去无央数诸佛,

  我们讲无量无边诸佛。

  【解】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

  这是讲过去,将来这些修行人都会得到文殊师利菩萨的照顾。

  【解】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

  父母照顾他。

  【解】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由此可知菩萨悲心不可思议,慈悲到极处!每一个发心学佛的人,特别是发心求净土的人,他没有不照顾的你求他,他照顾;你不求他,他也照顾,只要你真正如理如法的修行。

  我们在近代看到虚云老和尚《年谱》,里面记载的有一段话,老法师四十七岁的时候发心朝五台山,不容易!三步一拜,从普陀拜到五台,足足用了三年多的时间。你想,三步一磕头,一天能走多少路?三年拜到了。在路途当中两次生病,都是在旷野,附近没有人家。病危的时候遇到一个乞丐,这个乞丐救了老和尚,照顾老和尚。老和尚问他什么名字,他说他叫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文吉。问他住在哪里?他说住在五台山,他说五台山的人都知道我,你要到五台山朝山,大家都知道。他就记在心里头。第二次生病又遇到他,两次照顾他一个多月。拜到五台山,打听,问人知不知道有个文吉,没有人知道。最后到了五台山,见到许许多多出家同修,他把这桩事情告诉人。别人告诉他文吉就是文殊师利菩萨,他才恍然大悟。两次在危难的时候菩萨现身,现身做个乞丐,让你一丝毫怀疑都没有。山野岭遇到乞丐,这正常的!这个乞丐救了他。菩萨感应不可思议!

  ……

  【科】庚三、当来承传

  “果”跟“累”都能讲,都讲得通,“果无不尽”那就是菩萨的果位证到究竟圆满,这叫“果无不尽”。如果是“累无不尽”的话能讲得通,“累”是烦恼,烦恼断干净了,也能讲得通,查一查经,《法华经》嘉祥大师的疏第二卷,在第二卷里查一查看,把这个字搞清楚,“称妙德也”。

  【解】《会疏》曰:“具三德秘藏,神化不思议,故名妙德。”

  “三德”,“智德,断德,恩德”。大乘教里头通常也称“法身、般若、解脱”,这叫三德,“三德秘藏”。“具”是具足,换句话说这是“果后文殊”。普贤有“果前、果中、果后”,文殊也有这三种,“果前、果中、果后”。

  “神化不思议,故名妙德”。你看,虚云老和尚去我们不远,抗战时期老和尚还在世,也是一百二十岁高龄。这个老人朝拜五台山,文殊菩萨变化一个乞丐来帮助他,每天供养他饮食,给他治病,两次总共照顾一个多月,这么长的时间!化身,不是真的,这就是说“神化不思议”,称为“妙德”。

  …… 

未来有“世界国家”出现,肯定是中国人、中国文化领导 

  现在我们看到汤恩比博士的谈话,这个老人有慈悲心,非常慈悲!有爱心,告诉我们:我们今天处在这个境缘当中,是什么样的境缘?是人类的文化是存是亡;地球上这些生物是能继续活下去还是同归于尽,我们走到这个路口。他说得很清楚,如果要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人类的文化就断掉了,没有了;地球上的生物全部灭亡。过去战争没有这种武器,人想灭亡做不到,现在有这个武器可以做到,今天一爆发战争可不得了,整个世界绝灭了。所以他说决定不能有战争发生。

  他说那怎么办?最好这个世界变成一个国家就不会发生战争。这一个国家怎么统一?不是用武力,是用文化他举的例子,像中国几千年当中,出现过不少次的盛世,盛世是完全靠文化,四周这些小国自动的来归属中国,不是中国用武力压迫他的,不是的,是他自动来的,他来朝贡,他来结盟,愿意听从中国领导人的指导。所以他说,未来如果有“世界国家”出现,他说这个世界国家肯定是中国人领导,中国文化领导那我们相信。

  这领导的是什么?就是《群书治要》。汤恩比没有看过这本书,他要看过这本书他就一定知道了,就是这一样东西。这个东西被我们发现了,找到了,大量印刷流通。现在在国内习主席已经把它放在党校必修课程在马来西亚,我们在里面选择一小部分,十分之一,编成一部《群书治要360》;同是把他翻成英语,在联合国流通,看到的人没有一个不欢喜,好的信息。

  所以我跟外国人往来,我告诉他们,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我说没错,我承认。但是不是中国政治、不是中国武力、不是中国科学技术,也不是中国经济贸易、科学,都不是,是什么?是中国的《群书治要》。他们相信了。那是用中国传统文化、用伦理、用道德、用因果、用圣贤教育来教化众生我们深深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人本性本善,人都是好人,没有坏人,坏人是没有人教他学坏了,有人教他他就学好了,这是一点都不假的。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2014年7月7日编辑)

--------------------------------------------------------------------------------

印光法师文钞选读 

重刻安士全书序一 

  大矣哉吾心本具之道,妙矣哉吾心固有之法。寂照不二,真俗圆融。离念离情,不生不灭。谓之为有而不有,不有而有。谓之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生佛皆由此出,圣凡俱莫能名。类明镜之了无一物,而复胡来汉现。犹太虚之远离诸相,不妨日照云屯。正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本觉心中,圆具诸法。乃如来所证之无上觉道,亦众生所迷之常住真心。三教圣人,依此心性,各垂教迹,广导群萌。由是尼山抉诚明之奥,作修齐治平之轨。柱史说道德之经,陈长生久视之术。大觉世尊,称法界性,示真如心,演背尘合觉之道,立不生不灭之宗。虽浅深大小不同,世出世间有异。要皆不外即吾心本具之理,以发挥演畅之。普令含识,称性起修,即修显性。消原无之幻妄,复本有之天真。永出迷途,诞登觉岸而后已也。文昌帝君,于宿世中,心敦五常,躬奉三教。自行化他,惟欲止于至善。功高德著,遂得职掌文衡。恐末学无知,昧己永劫常住之性。因作文广训,示吾一十七世之言。妙义无尽,谁测渊源。注解纵多,莫窥堂奥。致令上下千古,垂训受训,皆有遗憾,不能释然。安士先生,宿植德本,乘愿再来。博极群书,深入经藏。觉世牖民,引为己任。淑身变俗,用示嘉谟。以奇才妙悟之学识,取灵山泗水之心法,就帝君随机说法之文,著斯民雅俗同观之注。理本于心,词得其要。征引事实,祛迷云于意地。阐扬义旨,揭慧日于性天。使阅者法法头头,有所仿效。心心念念,有所警惩。直将帝君一片婆心,彻底掀翻,和盘托出。俾千古之上,千古之下,垂训受训,悉皆释然,毫无遗憾。而又悲心无既,慈愿莫穷。欲使斯民推忠恕以笃胞与,息刀兵而享天年。守礼义以叙彝伦,好令德而远美色。因著戒杀之书,曰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曰欲海回狂。良由世人杀业最多,淫业易犯。以故不惮烦劳,谆谆告诫。又以泛修世善,止获人天之福,福尽堕落,苦毒何所底极。乃宗净土经论,?其逗机语言,集为一书,名曰西归直指。普使富贵贫贱,老幼男女,或智或愚,若缁若素,同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迥出轮回,直登不退。谢妄业所感之苦,享吾心固有之乐。前三种虽明修行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后一种虽明了生死法,而亦须修行世善。至于惠吉逆凶,缕析条陈。决疑辨难,理圆词妙。其震聋发?之情,有更切于拯溺救焚之势。诚可以建天地,质鬼神,羽翼六经,扶持名教。允为善世第一奇书,与寻常善书不可同日而语。不谓之菩萨乘本愿轮,现居士身,说法度生者,吾不信也。不慧少读儒书,罔知孔孟之心传。长学佛乘,未悟如来之性体。迄今年临知命,见等面墙。徒有乐善之心,毫无利人之力。欲将此书,刊刻流布。无奈贫无卓锥,兼以懒于募缘。因是多年,未偿所愿。西蜀居士李天桂,夙具灵根,笃修善行。企得无上佛法,朝礼普陀名山。于法雨禅寺,偶然会遇。若非宿缘有在,何以邂逅如斯。乃屈膝问法,询求出要。余因示以力敦伦常,精修净业,自利利他,唯此为要。若能躬行无玷,方可感化同人。倘所行不符所言,乃奉法反以坏法。彼世之德不加修,而善不力迁者,非无修德迁善之资,乃无良师益友以身率之故也。即赠以此书,令详悉披阅。务使己之动作云为,与书之指示训诲,相契相合,无少参差,庶几可耳。彼遂若获至宝,庆幸无已,发愿刊板,用广流通。又祈作序,普告同人。因不揣固陋,略述颠末。其有欲致君泽民,修身齐家,教子孙以希圣贤,悟心性以了生死者。请熟读而力行之,当不以吾言为谬妄也。(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 序)

注解:

  ①柱史(zhù shǐ):.“柱下史”的省称。代指老子;御史;亦借指侍郎等朝官;星名。

  ②堂奥(táng ào):厅堂和内室;腹地;堂的深处,喻含义深奥的意境或事理。

  ③牖民(yǒu mín):诱导人民。牖,窗户。

  ④嘉谟(jiā mó):嘉谋。

  ⑤彝伦(yí lún):常理;常道;伦常;谓成为表率、成为典范;指铨选官吏。

  ⑥惮(dàn):怕;畏惧;劳苦;因劳成疾。

  ⑦若缁若素:若出家人若在家人。缁,黑色,喻出家人。素,白色,喻在家人。

  ⑧羽翼(yǔ yì):比喻辅佐的人或力量;翅膀。

  ⑨不慧(bù huì):不智;不聪明。谦词,僧人自称。

  ⑩卓锥(zhuō zhuī):立锥。锥,高;超高;不平凡

--------------------------------------------------------------------------------------- 

如何学佛?答案在这里??点击此处:正确的学佛方法

  净宗经教网"共修系统"(佛陀教育网:www.foxdwedu.com)手机版的APP: 打开APP首页,点击右上角“+”,根据你的学习情况来“编辑”自己的学习内容在首页。试一试,很方便的! 

  苹果APP下载:打开苹果手机的“app store”输入“净宗经教网”,就能下载了。

  安卓APP有两个下载地址: (1)点击打开链接 (2)点击打开链接

       净宗经教网微信号名称【净宗经教网EDU】;微信号:【CNfotuojiaoyu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