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万法唯心(1997/10/4) 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来源:档名:20-11-1004 录入时间:2014-06-01 12:02:44
关键字:万法唯心
【 点击数:2450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佛法的殊胜就是它说的‘万法唯心’,这四个字看起来似乎是不难懂,其实真的没有人懂得这一句话,禅家常讲‘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这都是真话。‘万法唯心’这一句谁要是懂得了,他就开悟了,不是普通的开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可见得懂得这四个字的意思的那就作佛了。我们一般凡夫看到这四个字是望文生义,生的什么意思?生的自己的妄想、妄念,没有懂得。

  不要说那个心是什么,心在哪里?你看《楞严经》上一开端,那么长的经文,世尊只问阿难一句话,心在哪里?并没有问他心是什么,心是什么阿难不会知道的,初果怎么会知道?要问心是什么能够答得上来的,那都是明心见性的菩萨,《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他们才能答得出来,不是法身大士,什么叫做心不知道。这一桩事情在佛法里面叫深密,不是秘密,太深了,不是凡夫、二乘、权教菩萨所能够明了的,称之为深密。

  诸法,十法界依正庄严,包括一真法界,都是从真心变现出来的幻相。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幻相,一般学佛的人似乎能理解,为什么一真法界也是幻相?既然统统都是幻相,为什么说一个是虚妄,一个说真实?要知道佛家讲的真假,假就是幻化的。真假,它的定义就是在变化,凡是有变化的都是假的,凡是不变的这叫做真的。一真法界也是真心自性所起的现象,为什么叫它一真?它不变化,为什么不变化?《华严经》上说得很好,‘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真法界只是唯心所现,它没有唯识,所以它不变。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就不用心意识,不用识了,不用识这个现象就不会变,道理在此地。十法界以下的,他们用心意识,用心意识就会变,‘唯识所变’。我们现在讲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为什么有这个现象?唯识所变,道理在此地,讲得很清楚明白。见了性的人,就是懂得‘万法唯心’,真正明了懂得的人,他们转八识成四智,四智就不变了,智不会变,识会变。四智叫菩提,八识五十一心所叫烦恼,转烦恼成菩提,是那个境界。

  所以佛法的修学,无论是哪一个宗派,大乘唯一目标(小乘人不论,因为小乘人用识,用分别)都是明心见性。无论修哪个宗派,无论修学哪个法门,目标是相同的,都是见性,只是见性的方法、手段不相同,目标、方向决定是一致的,所以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可是心性我们为什么见不到?为什么体会不到?佛给我们讲,是被烦恼、所知覆盖住,烦恼障与所知障。烦恼障里面有见思烦恼,所知障里面有尘沙烦恼,而无明是根本,这两种烦恼都从无明生起来的。无明就是不明了,不明了万法唯心,不明了叫做无明。因此所有的法门没有别的,无非就是教我们除这两种烦恼而已,破我执,破法执。

  学问,不仅仅是佛门,在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特别是儒家,以孔孟为代表,没有创新。现在人的观念,念念当中要创新,创新是个错误观念,哪来的新?‘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哪来的新?诸佛如来说法没有一句是创新的,佛所说的是古佛所说的。孔老夫子所讲的‘述而不作’,‘作’就是创新,‘述’就是讲的是前人的东西,世出世间第一大圣,他懂得,为什么?没有创新的。你要拿出创新的,那决定是虚妄的,为什么?从意识心里变出来的不是真的,真的东西没有创新的,所创的全是假的。佛讲的句句是真的,一切过去佛所说的,佛是‘述而不作’,佛佛道同,佛所讲的东西没有一句是他创新的。孔老夫子一生所讲的没有一个字是他创新的,他能成为大圣。

  时时有创新,跟诸位说,连小圣都不能契入,最后搞成什么?妖魔鬼怪。妖魔鬼怪天天变把戏,变新样子,跟别人不同的。这个道理深。因为你有个创新的念头,你的烦恼障、所知障决定不能突破,所知障不能突破,我想诸位理解。为什么也不能突破烦恼障?烦恼障里头有好胜,我跟别人不一样,这里头就有骄慢,就有贪嗔痴,所以两种障碍只是在增长,怎么能突破?怎么能减少?道理就在此地。而心性之体,从体现相,从相起用,体、相、作用无有穷尽,我们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心是静的,心是定的,没有妄想,你们讲经,经卷展开,自然与佛相应,这就好。如果有一念创新,有一念跟佛菩萨讲的不一样,你可以去试试看你能不能契入‘诸法实相’。

  所以诸佛菩萨说法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祖师大德说法为什么升坐入定?入定就是把一切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以真诚心、清净心面对经文,经中的意思自然像泉水涌现出来,所以不是预先有计画的,不是预先要准备的,自然心性的流露。前佛的经典就像一个影子一样,借着这个影子将自己心性里面的东西流出来了,流出来跟他一样的。《华严》的影子就是将自性的华严引出来了,《法华》的影子将自性的法华引出来了,这么个道理。这是诸佛如来讲经的仪式,我们讲的教仪。所以古人才讲‘不诚无物’,你要没有真诚,那你什么东西都没有,你没有真心,没有真诚,你所流出来的东西是从妄想分别执着里流出来的,那怎么会一样?妄想执着流出来的,这我们很清楚,一个是所知障,一个是烦恼障,流这个东西出来,对于如来经教这个影子就格格不入,怎么能体会到经义?所以我们为佛弟子,传佛之法,续佛慧命,弘法利生,我们一定要从真实心中作。我自己学佛四十年得到的结论,‘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五种就是一心,从一心里面流露出来才能有几分相应。

  ‘内典’这一门课程,后面所剩不多,李炳老在里面说了,我们要有充分的准备,准备是基础,准备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东西?第一个‘正字’,不能把字念错了,这个要准备的。第二个要‘辨义’,里头的名词术语什么意思不能讲错,不能随便乱讲的。这两个最重要,其他的就可以乘兴发挥,那个字不能乘兴乱读,那是大家公认的。名词里面的实义也是大家公认的,你不能说布施就是持戒,不可以这么说法。所以真正准备就这两桩事情,其他的不需要准备,其他的准备就落在意识里头去了,但是这必须相当功夫,不是初学能做得到的,所以我们初学讲经对于经典的内容还找许多参考资料,充分去预备。可是这个里头大家一定要了解一个原则,不加新意思,我们可以墨守成规。我们开始学习最初的这个阶段很重要,你看李老教给我们,初学取一家之言,取一个注子。

  我们讲《华严》依清凉大师的《疏钞》,那就是依清凉为师,师承就依他。我们讲《金刚般若》采取江味农居士的《讲义》,就以江味农居士为师承。决定是走一个路子,跟一家。我们初学,他们不敢讲证果,他确实有修、有学、有见地,他的这些注解里面有深的东西,我们看不懂的,不要,不取它,自己不懂我们怎么能讲得叫别人懂?我们初学取注只取我们自己能明了的,不明了的不取,取听众需要的。我们在这个地方讲经,哪些听众,看看他们需要的是什么,取他们需要的,他们不需要的也不取。对我自己来讲,我不懂的不取,我疑惑的不取。对听众,听众不需要的不取,现前社会不需要的不取。用这个标准来取舍,所以取舍精当。‘当’是契机,非常适合,‘经’是契理,你所取舍的东西契机契理,这是基础。

  决定不能有成见,要把成见舍掉,成见就是所知障。成见是从前所学的,夹杂在这个里面,往往就把这个东西讲得不精彩了。你们在这几天当中,在一个月当中,同学当中你们互相仔细去听,你们会发现完全没有成见的,依照来讲的,会讲得比较精彩,掺杂自己的成见在里面讲的时候就要差一等,听众听得出来,你们上台一讲,很多听众都知道。这是我们起步要做的工作。

  过去也都跟诸位说过,真正讲得好不是在方法,是在功夫,自己要真修,依照《无量寿经》里面的教训修就行。《无量寿经》是一大藏教的精华,字字句句值得我们学习,学习就是功夫,到自己什么时候心地清净、平等,觉悟了,清净、平等、觉就是真心,就是自性,然后你的经教都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自性流露出来的决定跟古佛是一样的,叫‘佛佛道同’,在这个里面叫一切众生谦虚恭敬。谦虚呢?述而不作,像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一生所说的,没有一句话超过古佛,所讲的都是古佛说过的,这就是‘述而不作’,这是谦,而对古佛的时候恭敬,谦敬是性德,自然流露出来了。‘敬’就是普贤愿王里头‘礼敬诸佛,称赞如来’,‘谦’就是‘广修供养,忏悔业障’,‘谦敬’两个字就把普贤十愿前面四条统统做到了,前面四条是根本,后面自然就没有问题了。这是真正菩萨学处,我们要认识清楚,要从这里下手,认真努力来修学。自度才能度人,度人才能自度,希望我们大家共同勉励。

  我们要叫人不贪,自己要把那个贪断掉。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我们还有贪的念头,你怎么能度人?我们要帮助这个社会,挽救这个社会,你从哪里做起?你自己贪心还有,那你不叫痴人说梦话?世间人有嗔恚,我们要把嗔恚断掉,世间人愚痴,我们要把愚痴断掉,从我们本身干起,真干,然后社会才有救,众生才有救,我们自己不在这儿真干的时候,说什么都是假的,那真的叫自欺欺人。一定要从本身做起,要有决心、有毅力,吃人家不能吃的苦头,干人家不肯干的事情,学佛弘法人家不肯干,过这个苦日子人家不肯过,不要说别的,就是素食人家都不肯吃,他们认为这是苦。他天天要吃大鱼大肉,吃了一身的毛病,病从口入;一天到晚是胡言乱语,招来的灾难是祸从口出,他们干的就这个事情,所以你看世间人所享受的是什么?灾祸、病苦。你冷眼一看,他们造的这个业,受的这个报,我们看得很清楚明白,他说我们苦,我们看他苦。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