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内求感应(1997/8/30) 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来源:档名:20-11-0830 录入时间:2014-06-01 11:54:18
关键字:求感应
【 点击数:2198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诸位也许看到一个小册子叫《无住生心》,这个小册子就是每天早晨吃完饭的时候闲谈,他们把它整理记录印出来了,现在这些资料,第二册、第三册都已经完成,还没有印出来,每一集有七十篇。为什么会取这个名字?就是在去年的年初,《金刚经》讲圆满了,《金刚经》上叫我们‘应无所住’,每天又要我讲几句话,我说‘那就生心了’,这个名字是这么来的。这个小册子印出来之后很受欢迎,因为篇幅很短,所谈的都是在生活修持上,多少都会有一些帮助,所以流通得很广,这样我们每天有机会在一起谈话也是好事情,可以自利,也可以利他。

  我们大家在新加坡聚会是一桩很殊胜的缘分,世法、佛法都是从缘而生的。缘,世尊在《华严经》里面跟我们说过,这个因素是非常的繁杂,决定不是偶然的,因此我们对于缘要知道珍惜,要知道运用,尤其是学菩萨道、修菩萨行的人,能够将无量的因缘转变成法缘,这才是真正的殊胜。从哪里转起?要从心地上去转。《华严》上告诉我们,‘世出世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就是为什么能将一切缘,尤其是一切恶缘,都能够转变成善缘、法缘的原理,因为诸法是唯识所变的。

  识就是心的作用,心之本体就是真心,就是本性,它起作用就变成识了。起作用变成识,觉悟的人跟不觉的人有差别,不觉的人以识心做主,也能转变,转变的有限度;觉悟的人以识心作方便,他不迷惑、不执着。这正如永嘉大师对六祖所说的,六祖问他:你还有没有分别?他答覆:分别亦非识,六祖对他非常赞叹,他说:你如是,我也如是。诸佛菩萨分别亦非识,其实起作用的时候跟凡夫决定没有两样。明明是识心起作用,为什么说不是识?他不执着,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不落在意识里,就是不落在执着里面。

  凡夫、二乘、权教菩萨麻烦的地方就是执着(我执、法执),我们要想成就,必须要把这两种执着破除。两种执着可以分开来,有人从法执上下手,有人从我执上下手,也有人从两种执着同时下手,各有方便。像楞严会上我们所看到的,富楼那尊者就是从我执下手,他证得阿罗汉,阿难尊者从法执上下手,所以阿难法执轻,我执重,他闻法理解比富楼那高明,但是从断烦恼的功夫来说,他是远远不如富楼那,富楼那证得四果罗汉,他才是初果,这就是说明每个人根性不相同,入道方便不一样。

  我们要能够明了,要能观察自己的根性,选择方便的法门,这一生当中一定要契入,这一点很要紧,决定不能等到来生,如果有个观念,‘这一生不能成就,来生再来’,这是很大的错误。来生我们有没有把握得人身?纵然得人身,有没有把握闻到佛法?所以仔细去思惟观察,就知道如果疏忽了这一生的机缘,来生是很不容易遇到的,假如来生很容易遇到,我们大家早都成佛了,不至于到现在还沦落在生死轮回里,这也显示出佛在经上所讲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些话句句都是事实真相。

  所以我们要成就一定要在今生,要修福修慧也在今生,而且是愈快愈好,为什么?机会瞬间就过去了,机缘失掉了,想做也没有机会让你做了,所以这个机缘遇到之后立刻就要把它抓住,这就是一个成功的人,无论是佛法、世法都是这个道理,你能够掌握住机会你就成就,你失去机会了你就失败。机会来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认真努力拼命去做,不能懈怠,不能懒惰,不能怕苦,纵然时间不长,成就也是肯定的。

  自己发心就能感动诸佛菩萨护念,佛法中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句话流传得很广,许多人都能说得出,可是意思往往错会了。有求必应到哪里求?求佛、求菩萨不会感应的,要向内求,求我们的心跟佛的心相应,求我们的愿跟佛的愿相应,如果我们自己的心愿解行都跟佛相应,就一定得到感应,所以感应道交。我们的心不像佛心,愿不像佛愿,行不像佛行,那你用什么方法去求都求不到,不是说你拜佛、供养佛,你就会得福,没这个道理,如果我们拜佛、供养佛就会得福,那佛就变成贪官污吏。我们去贿赂他,巴结他,他就赐福给我们,那他连一个凡夫都不如,他怎能称为人天师?所以佛教我们求是向内求,不是向外求,内求就能感应到外面,向外决定求不到的。云谷禅师对了凡的开示说得很清楚明白,袁了凡一生能够转变他的命运,他懂得向内求。

  我们今天要肩负起这一个大时代弘法利生的使命,靠我们自己的智慧、能力是决定做不到的,那怎么办?一定要求感应,不但我们必须真诚这么做法,我们看古来的这些祖师大德们,他们讲经、注疏都要求三宝加持。你看古德注经前面有求三宝加持的偈子,每一次登台讲经,一上台先合掌求三宝加持,真诚恭敬为众生、为佛法,不为自己名闻利养,才能得到三宝加持,所说的才如法。这是自古以来弘宗研教的这些大德们成就的秘诀,决定不是靠自己读得多、看得多、记得多,那所谓是‘记问之学’,儒家讲‘不足以为人师’。所以一切从真诚心、从内心里面去求,我们这样才能得到感应,这才是真正有智慧,真正把机会抓住了。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