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净宗经论 ·净宗祖师 ·佛陀教育 ·净土释疑 ·辅助修学 ·传统文化 ·请佛住世 ·播经供养 ·网立牌位 ·圣号圣像 ·体会分享 ·下载专区 ·网站留言
共修系统 帐号: 密码: 登录 密码找回 注册
          >搜索          
  学佛入门
· 什么是佛教 · 佛教是教育
· 三皈依 · 走出学佛的误区
· 学佛师承的重要性 · 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 学佛必持戒    
  学佛基础
· 弟子规 · 太上感应篇
· 十善业道经 · 沙弥律仪
· 了凡四训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地藏经 · 地藏经玄义
  五经一论

· 阿弥陀经 · 无量寿经
· 观无量寿佛经 · 普贤行愿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往生论
  传统文化教育
· 胎教 ·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 教育专家精品讲座    
· 传统文化早期教育体会分享
  辅助修学
· 哲理嘉文 · 中医养生 · 因果教育 · 护生素食
  播经供养
·

净空法师关于播经的答问、开示播经须知

·

播经须知及供养仪轨

·

播经体会分享

· 播经音频下载
 修学体会分享 >>更多
· 复讲《太上感应篇》(001 附原文)
· 《复讲<佛说十善业道经>》连载地址
· 为什么早晨五点钟必须起床(答案真让人
· 【天地载和019】“医保不要钱,不用
· 《佛陀教育课程全集讲义》文档下载

学佛不能往生极乐世间,做其他是假的

  来源:净土释疑网站 录入时间:2013-01-08 06:55:21
关键字:成就,往生,何东夫人,孝亲尊师,方便,躐等,境随心转,瑞相
【 点击数:4713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102集  2013年1月2日讲于香港

 

  “又《法华文句》曰:‘方便者,门也。……为真实作门,真实得显,功由方便。’”

  这是《法华文句》智者大师所说的。“方便”,把它比喻门,什么门?“真实”。“真实”就是明心见性,就是成无上佛道,大乘修行最高的果位,“方便”是它的入门处。世尊在楞严会上给我们讲了一句“最初方便”,那么“方便”就有很多种,从“最初方便”到“究竟方便”

  “方便”从哪里来的?从真实智慧来的。真实智慧从哪里来的?从真心里头来的。一真,一切真。真心人人都有,万法一如。可是六道众生把真心迷了,虽有而不得其用,问题就发生在此地。“最初方便”,就是把真心找到。

  《楞严》前面七处真心,心到底在哪里?阿难算是很聪明,找了七处,我们一般凡夫想不到,七处都被世尊否定了,这个含义很深,说明凡夫不知道什么叫真心,当然你找不到它。但是它真有,为什么?它是一切法的“本体”,包括我们自己。没有“本体”,这些现象就不生。“体”遍法界、虚空界,法界、虚空界是依这个体而出生、出现的,为什么找不到它呢?因为我们的六根缘不到。前五根眼、耳、鼻、舌、身所缘到的是物质现象,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所缘的是非物质现象。那么真心不是现象,它不是物质现象,它也不是精神现象,连阿赖耶的“见分”都缘不到。它存在,怎么知道它存在?它能生万法,它起作用。我们缘到万法,就知道有它。像我们看电视,我们看到电视上的画面,就知道有电视屏幕。我们把屏幕当作真心,它什么都没有,什么都能现,所见的一切现象,不能离屏幕。这个事实真相与“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有相似之处。在这个现象里面,我们只要不迷,就看得很清楚、很明白:屏幕是真的,它不生不灭;现象是假的,刹那生灭。刹那生灭叫“无常”。学佛终极的目标就是明心见性,从相上见到性,从性上明了相,性、相一如,性、相无碍,这就是成佛做祖,大事就了了。

  这个比喻容易,但是真正能在现实生活上体会到的人不多。所以佛的教学可以说是严格的要求弟子要循序渐进、要按部就班,不许躐等。尤其是在现前这个时代,正念少,邪念多,不循序渐进很容易走偏、走邪了,而自己不知道。到自己发觉,来不及了,几乎全毁了。所以楞严会上佛说出“最初方便”。

  最初还有最初,最初的最初是什么?佛经上说得很清楚,中国老祖宗也说得很清楚,就是“孝悌”。“孝悌”为“仁”之本。“仁”是什么?“仁”是爱,“仁者爱人”,仁是亲爱。

  在“五伦”里头,“父子有亲”,亲之本是什么?“孝悌”不能不讲,“孝悌”不能不修。“孝”,以父母为代表;“悌”,以长上为代表。比我年长的、比我辈分高的,我见到他,也是行孝道,但这个孝道叫“悌”。“净业三福”里头第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佛也是把“孝”道用父母做代表,“悌”道用老师做代表,“奉事师长”就是悌道。“悌”是敬,主敬。

  简单的讲,一个孝,一个敬,要用真诚心去做。心地不真诚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方便门你得不到;如果是真的,这个方便门你得到了。从“最初方便”一直到“究竟方便”,“究竟方便”是什么?这件事情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地而异,没有一定,千变万化,所以它是真实智慧。起作用的时候,活的,不是一个讲法,不是一个做法,所以说“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目标是一个,方向是一个,方便是不定的,只要你会用,没有一个不成功。

  今天这个社会之难,难在大家没有智慧,不懂方便,不会用方便。古今中外,真正成就的是靠自己。释迦牟尼佛靠谁成就的?没有老师,没有道场,没有同参;在中国,我们看惠能怎么成就的?也没有老师,也没有道场,也没有同参,真实的成就,至高无上的成就。我们看孔子的成就、看孟子的成就,孔子无常师,人家的长处,我跟他学;人家的短处,我检讨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所表演的,没有常师,所有一切人都是我的老师,男女老少、贤愚不肖全是的。是处,我通通认真学习;非处,我借它做借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都成就了。成就原来是这么回事情,这就叫“方便多门”。

  今天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学佛六十多年了,看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无论在家、出家,不能成就的原因,就是最初最初的“方便”没有了,所以学得很辛苦,学得很困难,学得没有成就。今天讲成就,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真成就了,就是真正成佛了。不能往生,全是假的,为什么?搞一辈子,最后还是要搞六道轮回。我们要把“真实方便”做出来,那是什么?孝亲尊师!孝亲尊师做到了,孝顺一切众生,尊敬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服劳役,这是谁?这是诸佛菩萨,这是法身大士,这是古圣先贤,没为自己。自己的生活、衣食住行,贫贱,安于贫贱;富贵,安于富贵。富贵、贫贱是命,他过得心安理得,他过得自在,对富贵不羡慕,对贫贱不嫌弃,清静、平等、觉看待,成就清静、平等、觉的德行,这叫什么?这叫会修,这叫真修,他懂得。

  不能孝养父母,不能尊重长辈,学得再多,假的!如果有成就,那是一时,那是与他命中有关系,不是他德行所感召。德行所感召的,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惠能大师做了好样子,在中国古来的这些祖师大德们做出来了,你细心去观察,你就会学到。要怎么个做法?古人不容易,全凭他的慧眼,多看、多听、少说话,无论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没有意见。为什么?心是定的。别人不问,清净心中一法不立;有人向你请教,自自然然辩才无碍,你讲得清楚、说得明白,为什么?你见到真相了。他为什么不明了?他没见到真相,他看到的是虚妄相。只有清净心才能见到真相;心里妄想、杂念多,你怎么可能见到真相?这是现代教育跟古时候教育不相同。古人智慧、经验超过今人;今人的知识丰富,换句话说,妄想、杂念太丰富了,古人比不上;古人没有妄想、没杂念,今人妄想、杂念胜过古人;古人清静、平等胜过今人,所以他见到的东西踏实。孝敬要从真诚心中做,你就有根了,你就有缘了,你就有底了;如果不是从真实心中做,你是漂浮的、是假的,不可能产生真实的效果。由此可知,只要你真正懂得,所有的环境都是好的环境,所有的人事全都是善缘,对你决定有帮助,那你就是门门皆是方便门,事事都是行方便。从无量方便走到究竟真实,叫“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那么在今天世尊末法时期,又逢到佛法大衰,不是小衰,是大衰,我们遇到这么一个时节因缘,会的,没障碍;不会的,障碍重重。障碍重重,有福报的那还好,他能遇到增上善缘;没有福报的,他遇到的是增上的恶缘,处处障碍他,他的路很难走。可是真正有智慧、有信心、有毅力,能够突破这个障碍,他会大幅度的向上提升,那这个恶缘就变成逆增上缘。由此可知,成功、失败不在外境,全在自己,自己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学习。自己的心态好,能把外面不善的境界也变成善境界,这就是“境随心转”。能够做到“境随心转”,这个人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反过来,心被境转,这个人成就很难,这太难了。有智慧的人,转境界,不被境界所转,这就对了。

  “最初方便”就是要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下手。谁是师长呢?我们心中最羡慕的那个人,你跟他学就很容易。如果你心里头对这个人有怀疑,你跟他学,你就错了,你学一百年你都学不成功。如果学心里最羡慕的、最仰慕的,你跟他学,一两年就成就了。关键在自己不在外境,为什么?你最仰慕的人、最相信的人,听话!百分之百的服从,没有丝毫怀疑,这个利益就无边了。你对他还有稍许怀疑,那不能成就,为什么呢?你接受他的教诲,阳奉阴违,那哪里会有成就?

  我们今天学佛,依谁为师?依释迦牟尼佛为老师。可是你对他怀疑:释迦牟尼佛,古人,到底有没有这个人?是真的还是假的?释迦牟尼佛的教,就是教诲,被他弟子写成经典,流传到今天,从梵文翻到中文,可以相信吗?能不怀疑吗?

  我最初学佛对这些都怀疑,总搞了二三十年渐渐才明白了,对它不怀疑了,真正相信、真正接受了。佛法,佛法当中的净土法更是难信之法:真有极乐世界吗?真有阿弥陀佛吗?极乐世界是自性变化的,阿弥陀佛也是自性示现的,那就是自性,阿弥陀佛就是自性,极乐世界就是自性。所以古人说“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是净土,净土即是此方”,这个话说得有道理,非常正确!那么是不是真有这个人、真有这个地方呢?当然有!为什么当然有?你心想它,它就有,“一切法从心想生”。我想有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有;我想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是从心想生的。离开心想,世出世间没有一法可得。我今天求生极乐世界,我专想极乐世界、我专想阿弥陀佛,能把这个地球变成极乐世界,能把地球上所有众生都变成阿弥陀佛。记住,佛说的“一切皆从真实心中做”,这就是“方便门”,这就是“为真实作门”。

  “真实得显,功由方便 ”,“方便”是智慧,“方便”是善巧,从哪里下手? 早年李老师劝人学教,老人常说,四十岁之前还行,还来得及;四十岁之后不必了,年岁大了,来不及了,老实念佛,能表演一个往生的瑞相,功德无量!四十多年前,香港何东夫人,在这个地方表演往生的瑞相轰动一时,报章、杂志上都登。表演的是什么?活着往生,不是死了往生,活着往生,一丝毫病痛都没有,说走就走了,这不是骗人的。老太太往生前一个星期,把学佛的同学找到家里,在家里打佛七。佛七圆满了,老太太跟大家宣布,请大家多留一天,不要回家,多留一天,明天我往生,大家在这里送送我。一点都看不出来,没病,真的、假的?老太太要留,咱就留一天。第二天,通知新闻记者、通知广播电台,让大家来采访、来看,她真走了,谈笑风生“时间到了,佛来接我了”,她就走了。让多少对佛怀疑的人起了信心;让多少念佛的人加强了信愿,一看,这真的,这不是假的,全家人都信佛了。他们全家是基督教徒,儿子孝顺,这一点很难得,家里面立了一个佛堂专门给母亲用,母亲是个念佛人,他们一家是基督教,星期天都上教堂。这些看到这个样子,全信了,这真的,不是假的。每一个念佛同学要发这个心,真心求生极乐世界,对这个世界没有丝毫贪恋,天上人间通通放下,这一生决定成就。        

********************************************************************************

莲池大师《竹窗随笔》摘录

 

东坡①(一)

  洪觉范②谓东坡文章德行炳焕千古。又深入佛法,而不能忘情于长生③之术,非唯无功,反坐此病卒。予谓东坡尚尔,况其余乎?今有口谈无生④,而心慕长生者,有始学无生,俄而改业长生者,盖知之不真,见之不定耳,故道人不可刹那失正知见。

   [注释]

          ①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姓苏名轼,字子瞻。四川眉山人。博通经史,对儒、道释皆有研究。嘉祐元年(1056)及第。王安石倡行新法时,上书神宗,痛陈不便,以是忤安石,出知杭州。历徙湖州、黄州、惠州,再贬琼州。居黄州时,筑室东坡,因号“东坡居士”。其后,哲宗召还,累官至端明殿侍读学士。靖国元年卒于常州,享年六十六,赐谥“文忠”。

   ②洪觉范:宋朝寂音尊者。名慧洪,又名德洪。字觉范。瑞州(江西高安)人,俗姓喻(或谓彭、俞)。年十九,试经于东京天王寺而得度,初名慧洪,能通唯识论奥义,并博览子、史奇书,有过目不忘之能,落笔万言了无停思,而以诗名轰动京华。后南返,参谒真净克文而得法。建炎二年(1128)寂于同安,世寿五十八。著述极丰,如《林间录》二卷、《禅林僧宝传》三十卷、《高僧传》十二卷、《智证传》十卷、《志林》十卷、《冷斋夜话》十卷、《天厨禁脔》一卷、《石门文字禅》三十卷、《法华合论》七卷、《楞严经顶义》十卷、《金刚法源论》一卷等。

   ③长生:道教认为人经过一定的修炼,有可能使形体达到长生不死。

   ④无生:佛教认为人的生命是由四大五蕴假合而有的,所以尽你怎样保养,有生必然有死。而众生之所以流转生死,皆由烦恼业力所招感,若能断尽无明,息灭烦恼业因,则生死苦果自息,永不再受生死轮回,是名无生。

   [译文]

   宋朝洪觉范曾称苏东坡的文章和德行都是足以流芳照耀千古,又能深入佛法,只因留恋于道教的长生之术,结果不但劳而无功,反被长生之术所误而致病死。我想,苏东坡这样有才智的人,尚且错用心,何况他人呢!现在有些人口里虽说要学无生,而心里却一直羡慕长生;有些人起初学无生,不久又改行学长生。这都是对于佛教的无生法门认识不真切,心无定见的原因所致。是以学道的人不可片刻失去正知正见。 (源自福建莆田广化寺《竹窗随笔选译》)

 

0
 
 

净宗经教网站(佛陀教育)e-mail: fotuojiaoyu@qq.com 建站日:2014.1.1 三宝弟子恭制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6855号-1 最佳浏览建议:IE 6.0以上浏览器 萤幕解析度1024x768